第一篇:以人为本抓德育,和谐发展创特色 德育观摩汇报材料1
以人为本抓德育,和谐发展创特色
——周嘉小学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周嘉小学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和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学校牢牢把握“学会礼仪做好人,和谐发展奠基础”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了德育组织机构,规范了学校的德育运作机制,学校以“每天进步一点点”为校训,形成了“勤思、善问、守礼、求真”的学风,“博学、敬业、文明、严谨”的教风。学校于2008年初被县教委授予为“示范小学” 称号,2007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家长学校,2008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8年被县教委评为“德育四星级学校”。
一、德育工作思路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一个关键阶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德育工作重在实效,德育的实效性在于树立“以生为本、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育才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以
为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奠定了基础。学校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德育工作的格局。
为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学校实行量化考核机制,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学校把班主任工作、家访、德育后进学生的帮教措施及成效、班队会开展情况、家长会等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建立了对教职工的评价制度,对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开展评议。学校每次将考核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个人,评价不是为了给老师贴标签、排名次,只是让老师找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改进工作。
(二)坚持全员参与,优化德育队伍
学校调优配强了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队伍,优化了队伍结构。学校狠抓了中层干部队伍管理,加强了中层干部自身学习,自觉接受民主监督,通过领导干部年级责任制度、教研组联系制度,以模范行为带动全体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全体教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渗透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思想,引导老师用多元、多边及发展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建设,依据班主任工作条例和各项评比办法,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比、量化,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和解决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
做的事情,使他们把“认识”付诸于“行动”使“知”和“行”统一起来。
我们在工作中为学生搭建实践舞台,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努力使“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我们编织网络,形成机制,从学生干部的培养入手,充分发挥少先队大队部干部、班委、队委的积极作用,带领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因为我们认为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短期的目标培养达到长效的德育效果。
通过实践,他们认识到此项工作不仅仅是检查、评分、反馈、小结等简单的程序操作,而是影响到学生评优、班级考评以及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因此,一日常规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从没出过差错,相反为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以及评优评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其次,同学们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从交接班到分配岗位,从岗位检查到信息反馈,从评分小结到对检查人员的考核,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在独立工作的过程中,同学们提高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协调以及竞争的能力,更提高了根据需要,转换角色,服从配合的能力。
3、自我教育——创建高雅校风,形成激励氛围,拓宽教育渠道。“自我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和开辟特定的氛围和渠道,使其从认识到管理,从管理到提高,逐步理解,领悟和完善,达到“不教”的境地。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是对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终身幸福负责的教育观念以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成为合格的适应发展需要的社会人的必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学会进行自我教育,才
为此,我们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制定我校的课程育德实施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育人机制,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建设与现代教育观相符合的课程文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校课程育德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以发掘课程内容中的德育资源、开展与教学内容相衔接的各种活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一系列途径和方法,将课程育德工作落实到实处,使之真正推动我校德育工作求新突破、创高水平、上新台阶。
2、狠抓特色育德
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我们非常注重办学特色的打造,我校业已形成的文明礼仪特色、教育科研特色、环境人文特色又为德育工作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1)以文明礼仪特色为抓手,打造德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学校坚持以“文明礼仪”教育为重点,着力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特色。一是礼仪课堂抓明理导行(校本礼仪教材、每周一项礼仪教育要点),二是学科渗透抓激情育意(课程育德),三是榜样示范抓正面诱导(每月评选文明礼仪标兵),四是家庭教育抓辅导配合(制定家校联系卡),五是成果体现抓社会效应(媒体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特色打造和凸显的过程,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2006年3月,全县小学德育现场会暨文明礼仪现场观摩活动在周嘉小学成功举办,现场会上教委领导对周嘉小学的德育教育和文明礼仪活动的开展作了充分的肯定。2007年,学校被表彰为重庆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2006年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还表彰为重庆市
“文明”、“礼仪”的要求和格言随处可见,走廊、梯间、教室随处可见反映师生志趣和个性的书画作品,走在整个周嘉小学校园,只有温馨提示,而没有强制的语言和行为;二是我校一直坚持打造“地上无纸屑,墙壁无污迹”的清洁校园。为此,实行区域自治,在抓好清洁卫生保持的同时,坚持做好不乱抛等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三是抓好绿色校园建设,充分挖掘花草树文化内涵,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周嘉小学人融入校园氛围,并用这种熏陶,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3、创新活动育德
搭建活动平台,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发挥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我校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德育活动,如: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结合2+2活动,举办文艺汇演、演讲比赛、长跑活动、田径、乒乓运动会、科技创新等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的德育活动基本上形成了系列。全年以“礼仪”教育为主线,辅之以其它多种活动。如:
“三八”期间,我们开展了“我让妈妈露笑脸”的活动,即为母亲捶捶背、揉揉肩、搓搓手、洗洗脚等。号召全体学生以这些内容为主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校学生都能参与,并写一篇感恩日记参加学校评奖活动。在运动会中,我们提倡学生当好文明运动员、做一个文明观众;大型集会后会场没有一片纸屑、垃圾……
4、注重阵地育德
(1)组建文明礼仪监督岗、清洁卫生监督岗、国旗班、红领巾
工作,必须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一)规范机制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基础。没有领导的重视,就没有加强德育工作的根基;没有完善的机构,就不能系统、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就不可能形成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二)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教师是学校德育的具体实施者、引导者,教师队伍的育人观念、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此外,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神圣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只有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高效开展德育工作。
(三)活动不断创新是实现德育成效的动力。在日常德育工作中运用科研方法开展德育研究,创新活动载体和内容,使德育工作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导,变着眼于事情的解决为着眼于与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四)抓好实践活动是取得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孩子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视野,而且还能增长社会经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五)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是实现成功培育的根本保证。小学生的强可塑性积极呼唤“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模式,三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现教育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方向。
真正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并不想去向社会表述他做了多少,成就了什么,而是始终怀抱一颗关爱之心关注周围每一个青少年的成长。几年来,我们做了很多,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青少年成长的忧虑
第二篇:以人为本抓德育
以人为本抓德育 均衡和谐促发展
沛县职业教育中心
沛县职教中心秉承“缮生益能”的校训,弘扬“涵恬养知,崇道进技”的校风,践行“为社会持续发展育人,为师生终身发展养知”的理念,弘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亲情育人”的人文精神,发挥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优势,把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平安文明校园”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以“高质量、创特色、争一流”为标准,不断丰富德育工作内涵,强力推进德育工作“110”(即全年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无一例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恶性事件发生;全年违法犯罪案件为零)工程,着力实施学生“四自”(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自治管理,形成了“以人为本保平安,科学管理促和谐”的鲜明德育特色。
一、实施“110工程”,安全工作日常化
安全问题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保障学生安全的两只有力翅膀。当前的中职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范能力弱;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和日趋复杂的周边治安环境的消极因素,不断向校园渗透,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习生活秩序随时可能遭到不法侵害;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规格标准有了新的要求,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一定的安全知识成为体现中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创建安全校园是学校培养目标实现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有效动力。
为完成“110工程”工作目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分管校长为具体负责人、有关部门领导参与的安全工作组织机构,构建了学校、部门、班级三级联动安全管理网络,并制定出相关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推行了六项制度:
一是责任制度。学校与各部、处、室、馆签订责任状,德育处与各班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班主任再与学生签订平安责任书。层层抓落实,层层保平安。
二是值班制度。校领导24小时带班、部门专人负责、学生干部楼层值班,督查校园特别是教学区、生活区情况,遇有突发事件,启动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及时予以妥善处理。
三是安全信息员制度。每个班级选派一名责任心强、威信较高、安全意识强的学生干部担任学校安全信息员,发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并协助解决,班级无法解决的隐患苗头,立即向德育处报告。安全信息员每周小结班级安全问题,形成材料上报到德育处,以便德育处及时调整工作的内容和方向。安全信息员的设置使平安创建活动多了几十双“顺风耳”和“千里眼”,从“第一线”准确地传递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安全隐患,各种安全信息能及时“下情上达”,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巡视维修制度。为确保水电等设施的安全,学校安排专人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并给重点部位建立了档案资料。
五是全天候监控制度。校园内安置了摄像监控系统、红外线报警器,学校安全重点部位都在监控范围之内。
六是安全奖励制度。学校每年拿出2万元设立安全奖,对完成“110工程”任务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奖励。
学校还把德育与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有机结合,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均衡营养。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全面指导和开展学校的普法工作,定期举行法制报告会、交通安全报告会和消防安全报告会;开设“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珍爱生命、安全出行”主题活动 ;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影片、少年警示录光盘;开展“守法用法,远离违法”专题讨论会;设立法律服务和咨询热线,解答学生法律的疑难问题,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校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全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立了 “阳光心理社团”、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灵有约”信箱和心理咨询热线,举办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和“我自信,我快乐”互动活动,每天定时接待学生咨询,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指导学生有效克服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教会学生调节自我、热爱生活、强健素质、回报社会,心理健康辅导成为学生心灵的驿站和避风的港湾。
学校还承担了国家级课题《通过欣赏型德育增强职高生的自我价值感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借助科研强势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大发展。
实施“110工程”,使安全工作日常化,切实克服了学校把注意力集中在就业和升学率上,重智力,轻安全教育的弊端,师生普遍接受安全教育与管理适应了依法治校的需要,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促进了校园平安和谐,确保了校园安全文明,秩序优良,从根本上杜绝了打架、斗殴和违法乱纪等现象。学生普遍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安全生产观念增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赞誉。学校被评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文明示范窗口标兵单位”。
二、实现学生自治管理,德育工作人文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的主体,中职生存在“自主性弱而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弱而自尊心强,知识储备少而好奇心强,生活习惯养成性差而好胜心强”的特点。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即“四自”)为内容,促进学生“人人发展,人人成才,人人成功”。学生“四自”管理从学生出发又回到学生,让德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关注学生的自治能力,彰显出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 求。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德能兼备、乐于服务的学生干部,建立起多层次的学生干部队伍。学校成立由德育处、团委领导下的校学生会组织,各教学部分别成立学生分会,各班级成立健全的班委、团支部组织。学生分会主席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使校学生会、学生分会和班委会三点一线,分工协调,学生管理工作充满活力,呈现出整体推动态势。
学生分会干部在教学部的组织领导和校学生会指导下,负责本部学生出勤情况的考评、检查自行车摆放、教室卫生检查、午间静校、课间秩序管理、教学楼和宿舍楼层值班;负责本部学生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学生分会检查情况纳入本部各班级考评,促进了班干部的管理工作。学生会干部在德育处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实施校园管理和宿舍管理,督查学生分会工作,负责大型群体活动的安全、保卫、秩序管理工作。
学生会组织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为主要内容,实行“四自”管理。学生干部以学校发展和学生利益为重,珍爱岗位,乐于奉献,恪尽职守,不辞辛苦,不徇私情,充分发挥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担当起校园安宁的“守护神”。饭 前饭后、课内课外,自习纪律、环境卫生,活动组织、寝食安全均由学生干部参与管理。
学生宿舍是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状况的一个窗口。我校现有住校生3026人,分布在五幢宿舍楼,宿舍管理工作任务艰巨。学校把学生宿舍管理作为教育学生懂得做人、懂得关爱、懂得珍惜、懂得生活的重要德育阵地。以宿舍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来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在宿舍管理上实行学生自治管理,让学生干部担任五幢宿舍楼的楼长和每个楼层的层长,利用室长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让学生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成为宿舍管理的主人。
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重点突出一个“严”字,着力加强一个“管”字。“严”,就是严格规章制度,就是严肃宿舍纪律;“管”,就是有章有法,就是要做耐心细致、富有成效的思想工作。“以制度约束人、以道理说服人、以关爱感染人”。
以“宿舍是我家、文明温馨靠大家”温馨家园建设活动为载体,抓好宿舍管理工作。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精心装扮自己的家。宿舍卫生制度、文明公约挂在墙上,落实在大家的行动上;生活用品摆放井然有序,让人耳目一新;张贴的字画,富有书香气,积极健康,催人奋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装饰物和挂件,美化了居室环境,更体现了学生的灵感和审美情趣。学生宿舍布置得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学生干部不定期抽查宿舍卫生状况和生活用品摆放情况,晚上熄
灯后检查宿舍纪律、人员缺席情况,做到熄灯5分钟内室内安静无声,杜绝了住宿学生的夜间上网和校外住宿现象。每月评比一次“文明宿舍”,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评比“学期文明宿舍”,学校予以表彰奖 励。宿舍成了温馨家园、心灵驿站。舒适文明的宿舍环境,成为展示我校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一个窗口。同学们在这里一起生活,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举止有度展示优雅气质,言语谦和体现文明涵养”,在学生习惯养成、修养提高上收 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四自”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首先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做到自治、自律;把学生由学校管理工作的助手同盟军,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和主体作用得以鲜活表现和充分发挥,学生的管理才能和创造潜力得以有效挖掘和科学利用,构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减轻了学校管理的压力,使管理更加及时,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同时还让学生在管理中提高了能力,在教育他人的时候,也教育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学生普遍树立了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遵守“三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注重“三个礼仪”(个人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校园文明和谐,校风纯朴,学风浓郁,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了基础。
鲜明的德育特色酿制了精醇校魂。在每年的学校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家长、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满意率达100%。近年来,我校有五个班级被评为市文明班级,13位同学获省、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3位同学在省“亚龙杯”和市技能大赛中获奖,7位同学被评为市“三创之星”。央视国际频道、《中国关注》、《扬子晚报》、《徐州日报》、徐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梁保华、张连珍、黄莉新等省领导同志先后到我校视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办学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在2008 年全省职教年会上,我校详细介绍了拓展德育平台,优化育人环境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先后有河南商丘、安徽凤阳、山东鱼台、江苏赣榆等一批省内外职业学校来我校参观考察。
第三篇:德育特色汇报材料
诵读经典,莹润童心
——连江县官坂中心小学德育特色汇报材料
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财富,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校把诵读和践行作为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就我校的一些粗浅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
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力的黄金阶段,此阶段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诵读一些经典,然后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地体悟,会让学生终生受用无穷。为此我们组织学生每天诵读经典,做到晨读和午诵。晨读即每天利用早自习十分钟在教室里诵读,午诵即每天利用下午上课前的十分钟各班级学生在教室里集体诵读,无论是晨诵还是午诵,都能让学生们在课前变得神采奕奕。
我校根据学校师资资源优势,重视校本课程的编写,前后两次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学生人手一册《经典诵读》与《弟子规》读本,孩子们对这些经典读本基本上都能熟知与诵读下来,并积极地以此为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对于我校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童心荡漾,如果大量机械地背诵就会产生闻而生厌的抵触情绪,因此我们本着“不责备,多鼓励”的原则,不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机械地背诵,会读就行。为了调动学生诵读兴趣,老师们还设计了多种诵读形式,如:配乐读、拍手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和神采。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诵读大赛,比赛既有规定内容,又有自选内容,老师们无论是在诵读的语气、节奏,还是在队形的编排上都下足了功夫,经常出现创新。通过比赛,使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诵读经典也让整个学校一下子有了活力。
二、古诗文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为了保证古诗文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我校将古诗文诵读纳入校本课程,开设《经典诵读》教育课,组织编写《经典诵读》教案,构建授课模式。通过每周一次的经典教育课程,使学生在积累古诗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开设《经典诵读》课的基础上,学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与经典相关的知识点,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分析经典的内涵,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由于学生平日的积累,在课堂上经常能引用经典篇章中的一些句子来回答问题,由此证明,学生对于所背诵的经典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三、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完美融合。
学生读的是经典,传承的是古典文化,升华的是纯净心灵。学校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展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开设了不同的诵读内容:有《弟子规》、《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千字文》、《论语》等,经典诵读的教学任务由主要由语文教师承担,每天的诵读时间,校园里书声琅琅,格外动听;每周开设一节课的经典诵读课,课堂上,师生一起或高声诵读经典,或静心赏析经典,或深入剖析经典,或结合生活运用经典„„在教学中,老师们将不同年级的诵读内容与语文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实施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如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们就结合学生对唐诗宋词的诵读来开展,再一次检测、巩固古诗词的诵读。
语文老师承担古诗文诵读的教学,他们以自己良好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为古诗文诵读的开展研究着、探讨着,努力着。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们懂得了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学到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我们相信,经典诵读能够启智,经典诵读让人明理,经典诵读能让孩子们净化心灵,健康成长。我们更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有全体老师的努力,官坂中心小学的经典诵读一定能再上新的台阶,能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美好莹润!
第四篇:德育夯基,抓品行创特色
德育夯基,抓品行创特色
我县历来重视德育工作,德育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起始点,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德育是基础,只有打稳、夯实这一基础,教育教学这幢大厦才能建得高、建得稳、建得好。抓德育我县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以规定动作抓品行。
以三月为“德育活动月”为龙头拉开全年德育工作序幕,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县局统一部署,学校围绕主题开展活动,这个规定动作,我县已经坚持了17年,这个规定动作的重点就是通过活动抓学生的品行。
一是把“三月德育活动月”与国家时政要求相结合。比如今年,我县就围绕“中国梦”,大力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读书教育活动,通过举行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是把“三月德育活动月”与学校德育常规管理相结合。通过《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纪的良好品行;通过“学习一日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展“关好身后的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的习惯等等。通过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等习惯,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是把“三月德育活动月”与社会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相结合。及时响应国家向先进典型学习的号召,组织学生开展看、听、讲等实践活动;紧扣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主题,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德育实践活动;紧扣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主题,全面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认知,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在实践中体会助人的快乐情感,在实践中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
四是积极发挥家庭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成立三个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打造三支队伍:“家庭教育管理队伍”、“家长学校讲师队伍”、“家庭教育报告团”。开展三项活动:“全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各校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弱势群体家庭子女教育”。
二、以县域资源创特色。
弋阳县是一个县域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多元的地方,“红、古、绿”是县域的主要特征。所以我县充分依据县域资源特色做文章,创有弋阳特色的德育教育。
(一)深挖红色资源,传承志敏精神。红是指弋阳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的故乡,“两条半枪闹革命”、“弋横暴动”的所在地,红色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弋阳人,“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代代相传,方志敏纪念馆、方志敏故居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志敏故事团进北京、入高校,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清贫颂》传唱大江南北,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这些都是我县珍贵的红色资源;
学习方志敏精神在弋阳不是一句口号,是全体弋阳人的自觉行动。激励着弋阳人不懈奋斗、无私奉献。在志敏精神的感召下,有舍身救人英勇献身的葛晓威;有身残志坚,用残缺的双手敲击键盘,挽救失足少年、网瘾少年的“网络妈妈”刘焕荣;有呕心沥血累倒讲台的老师俞志堂;有甘守清贫、默默奉献,二十多年扎根山区的老师谢真东……
方志敏的精神走进了校园,陪伴激励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习方志敏精神是学生的“必修课”。开展读方志敏著作、讲方志敏的故事活动,举行演讲、征文比赛,这都是学习方志敏精神的“常态课”。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还开设了很多“特色课”。有的学校把《清贫颂》作为音乐课的必学曲目,人人传唱;有的学校利用当地的革命斗争故事编写校本教材;有的学校把方志敏烈士纪念馆、方志敏故居、漆工镇暴动纪念馆等列为学校德育基地,定期开展校外德育活动。
(二)依托古色资源,继承创新并举。古是指弋阳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叠山书院、中国戏曲高腔的鼻祖“弋阳腔”、南岩古寺、抗金名相陈康伯,文化名人的谢叠山,这些都是我县独有古色资源。历史名人和文化遗产,既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珍贵的地方教材。我县充分利用这些古色资源做文章,实现继承和创新并举,是各级各类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例如,有的学校给学生讲历史名人故事,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前人的不朽创造,了解弋阳的民俗风情。有的学校把课外实践、研究性学习对接了弋阳的古色资源。总之,充分利用这些古色资源开展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增添学生作为弋阳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获取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不竭动力。
(三)强化绿色资源,培养健康情怀。绿是指弋阳的风光山水,弋阳有世界自然遗产的丹霞地貌——龟峰景区,有世界第一卧佛景区,有龙门湖、文星塔等一系列自然景观,这是弋阳的绿色资源。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龟峰就是我县最主要的绿色教育资源。龟峰不仅有如诗如画的风景,还有丰富厚重的文化。本身就是大自然和人文完美结合的“特有教本”。圭峰中学和圭峰小学就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展热爱龟峰热爱家乡的教育活动。提出“龟峰景美,圭峰人更美”的教育发展口号,把学校教育与大自然美景有机融合。不仅引领学生欣赏家乡美景,描绘家乡的美景(学校校园、教室、寝室等各处张贴的龟峰摄影、绘画、游记等作品就是学生对家乡美景的描绘),还实施了龟峰景区小导游培养计划,通过身体力行,把自己的家乡推向世界。
第五篇:落实和谐德育 创办特色德育
落实和谐德育 创办特色德育
——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和谐德育成果申报材料
我校一直致力于和谐德育的研究,工作上力求扎实,方法上讲求多样,形式上追求新颖,效果上务求显著。遵循少年儿童发展规律,将“知、情、意、行”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实际,整体构建我校的行知德育体系,真正达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
一、行知德育体系的由来
一个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一般说,知是情的基础,情又影响知的提高,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因此,我们实施德育要知行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我校把整体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把初
一、初
二、初
三、初四四个年级的德育工作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六横四纵的大德育体系即行知德育体系。
二、行知德育体系的基本模式 德育目标:坚持“一个中心”:即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中心,将这一中心贯穿学生的整个初中生活。“四个主题”:
初一教育主题:迈好中学第一步、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初二教育主题:迈好青春第一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初三教育主题:迈好成功第一步、形成明确的奋斗目标 初四教育主题:迈好人生第一步、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八个重点”:
初一以集体教育、入学教育为重点
初二以社会责任教育、青春期教育为重点 初三以法制教育、亲情教育为重点 初四以理想教育、职业教育为重点 “四个落实途径”
德育队伍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德育网络落实:德育处、团组织、少先队、班主任队伍和全体政治课教师 德育制度落实:完善各种制度,强调落实 德育活动落实:学校活动和级部活动相结合 一个改变: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将对学生的单一分数评价改为多元化千分制评价。
三、强师德重师能,人人都是德育管理者
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师德意识,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
(1)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淄博市中小学教师“十条禁令”》,制定《高阳中学教职工日常行为“十不准”》,端正思想认识,提高育人水平。
(2)学校采取教师值班制,全校教师分成若干组,由行政领导带班,全天候负责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晚上驻守在学生公寓,并加强夜间巡逻,确保校园安定,学生安全,增强每位教职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每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成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
(3)建立了一整套教师管理制度,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学校制定了出勤、考评、休假、课堂教学等各种考核评价方案,把师德建设与考核、评优、职称挂钩,对违反者实行一票否决。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侧重实现“三个转型”,即在管理思想上,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教学思想上,由“教书型”向“育人型”转变,在知识能力结构上,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动态管理。
(5)对全体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即“四做”:在道德上高风亮节做标兵;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做园丁;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做典范;在作风上严谨朴实做楷模。
四、落实学科德育渗透,做到做到育人细无声
1、创建德育教育课模式:课堂教学作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我校致力于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对所有学科教师作出明确的德育渗透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为学生思想观点的确立和品德行为的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它采用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细水长流”、点滴浸润的方式,也为学生的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我校编写了各学科德育渗透读本。读本的编写既统一制式,又充分尊重各学科特点。在编写德育教材时,明确要求必须有课题、德育渗透点、德育目标、德育渗透活动设计以及所达到的预期效果。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依据编写的德育渗透读本在备课过程中把德育渗透内容写入教案,写入制作的课件中。即使刚分配的新教师都能依据德育渗透读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实施全员育人的重要措施,也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一个重要体现。强学科德育渗透对于对提高德育实效,改革德育工作均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学校进行德育及管理的重要一环。
五、创建德育活动课模式
建立以主题班会、团委会、学生会为基本形式的全新德育活动课模式,活动课紧扣思想教育为目的,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实时的思想行为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为落实学生养成教育,让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行知德育体系的要求,各年级编写了德育读本。德育读本的编写要求为:德育主题、导入框、活动目的、活动程序、相关链接、我的收获及反思等。
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生活只有经历了才有收获和体验。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在其社会化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实践和体验。只有让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她们才会去创造生活。我校编写了《花开的声音》学生成长手册,学生用手册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并学会反思自己,学校的要求、老师的期望我做到了没有?同时去规划明天的学习、生活。改变政治课的评价方式,促进行知的统一。把政治课单一的分数考核变为统合性评价。每节政治课后我们都设计了《星级评价表》,这节课知识学会了,那他做到了吗?我们从《星级评价表》中都能体现出来。
七、创新学生评估模式
创新学生评估模式:改革原先学生评优侧重于学习成绩的做法,而侧重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文明行为的优劣,无论是学年末的“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的评选,还是每年的“十佳学生”“道德标兵”的评定,概不例外。我校实行德育千分制考核办法,其中文化学习评价(总分350分)、星级阅读评价(50分)、道德素养评价(450分)、校本课程学习(50分)、《花开的声音》手册使用(20)分、)竞赛获奖、团队活动(50分)、好人好事(20分)、学校各类各级职务(10分)。
八、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
全校七十多名教师全员参与,通过“一对一”、“一帮一”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轨道。
育人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引路人,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员。因此,每位导师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受导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并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7)每位导师应为学生作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活动记录、谈心记录、家访记录等,及时积累并撰写德育导师案例。
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后,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了切实的改观。
九、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一年来,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着力进行书香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我们共同植绿化树100多棵、美化树20多棵,在园亭里,我们制作了高标准的文化走廊,以名人传记为主,以此熏陶学生以名人为榜样,发奋读书,将来有所作为;在南北路两边,我们制作了书海长廊,以名著为主,借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走廊、厕所、院墙、花池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都设置了德育小标语。除此以外,我们还坚持“四个结合”的原则开展校园文化建设。(1)坚持校园文化与环境相结合:在各班设立图书角、卫生角。(2)坚持校园文化与教改相结合:在班级及各室的主要位置粘贴课改内容与师生课改作品,使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3)坚持校园文化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书香走廊里张贴的全是学生的作品,有作文展评,有学生改编的课本剧,有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等,内容非常丰富。(4)坚持校园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如在各班对应的墙壁上粘贴学生自己制作的手抄报,学校设置的墙报与板报能根据当前形势及时更换内容。每个学生都有一本《书海拾贝》,记录着学生平时的背诗和读书情况,每月都要根据星级阅读评价标准,进行《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明星》等评选活动。
十、依托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我校在致力于学校教育之外,非常重视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由家长学校全面负责,每年对初一新生的家长进行造册登记,使其成为家长学校的在籍学员,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家庭教育的困惑,并开设有针对性的家庭课程,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聘请淄博市教科所的专家来校作“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建立班主任定期家访制。利用节假日或班会课开展一些亲子活动游戏,评选“好妈妈”活动;组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等征文比赛拉近家长与子女的距离,融洽了家庭关系;寒暑假开展各种形式的孝亲教育,以“践行荣辱观、做道德模范”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我给父母一个承诺”(承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当个好学生、在外是个好少年)、“我和父母算一笔亲情帐”、“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我为父母洗一次脚”、“承包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及“给爷爷奶奶拜年”,加强学生家庭美德的教育和尊老敬老美好情操的培养。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
聘请校外辅导员,校外辅导员都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老同志,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追求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同德,齐抓共管,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强大合力。
十一、抓住工作重心,丰富教育形式 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德育工作,做到形式多样,方法具体,把入学教育、班会教育、升旗仪式教育、主题活动、诚信教育、爱心资助和心理咨询作为进行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1、每学期开学初用两到三天时间组织各班开展入学教育。入学教育主要学习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学生讨论订立班规班约,选举产生班干部,制订班级及个人新学期的新打算和奋斗目标等,为整个学期学生的学习、生活打好铺垫,为学生更好地遵守校纪作思想储备。
2、每周五下午第四节的班会课是以班为单位,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实的舞台,开展以日常学习生活行为为主要内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师生们高唱国歌,向国旗行礼,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与神圣,在国旗下抒发积极进取的心声。
4、开展“我为学校献一计”,“我为班级争光彩”等主题活动,使学生看到个人在学校、集体中存在的价值,激发主人翁意识;开展“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和“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活动,提高道德修养。
5、大力倡导诚信教育,建立和完善“学生诚信档案”制度,积极推进诚信交往、诚信作业、诚信考试等活动,如在初
一、初二年级试行无人监考等。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诺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
6、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爱心助学基金会已经资助了32位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08年5月在全校募捐了5664元,全部寄往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今年初,云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饮水困难,我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向灾区捐赠每人一瓶水。献爱心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同学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愫。
7、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开放“心理松弛室”,学校由校党总支、校团委负责,安排咨询教师从周一到周五全天侯值班,时时接待学生的咨询,每学年接待学生来访1200多人次;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在四楼设立“心灵之声”咨询信箱,每学期进行一次大面积的心理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实施心理教育。
十二、加强班主任能力培训,重视德育科研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落实者,他们工作在德育工作的第一线,为此,我校特别重视班主任工作,严格执行《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和《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总结和交流。学校十分重视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积极做好家访工作,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认真填写学生的操行评语。周五下午第四节课是全校班会课时间,班主任利用这个时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进行集中教育,促进良好班风和学风的逐步形成。
利用班主任例会和寒暑假时间,请学校优秀班主任作班会课示范或班级管理经验报告;观看校外名师班级管理成功经验体会报告的录像;组织班主任走出校门听教育专家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报告会。学期结束时,改革原先写班级工作总结的办法,规定每位班主任撰写一个班主任工作案例。
重视德育科研,组织开展全校德育经验交流会,督促教师教师钻研德育理论,总结德育工作体会和感受,积极鼓励教师撰写德育论文,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及省市教育学术年会上发表和获奖的德育论文有80多篇,并召集教师,自行编撰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2本,对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切合实际的指导。“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师生员工的密切配合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今天的高阳中学已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摇篮。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加完善德育工作机制,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以德育人,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构建和谐发展校园,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