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6:0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第一篇: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新闻发布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内容如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的总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水平,增强全省综合实力,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价值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根本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

——坚持打造质量发展新优势。破除制约瓶颈,补齐质量短板,着力解决好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标准引领、质量领先、品牌领军。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质量强省战略、品牌战略,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提升质量发展水平,推进品牌高端化,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企业质量提升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促进质量提升的法治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支持企业质量创新,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

——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建立工作综合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四新”“四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发展,“十强”产业形成一批占据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百亿级企业、千亿级基地和万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一批产品、企业、行业品牌位居国际前列。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质量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质量安全和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监测监控体系更加健全,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改善。区域发展质量整体跃升,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海陆统筹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一批新动能聚集、品牌影响显著、质量效益明显的园区基地,县域经济质量优势显著提升。质量技术基础更加巩固,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进一步增强,质量强省和品牌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以技术、标准、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竞争新优势逐步形成。到203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产业、城市、区域质量高地基本建成,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全面跃升,率先建成质量强省。

二、全面提升质量水平

(四)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优质供给

开展质量兴农行动。围绕发展农业“新六产”,健全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加快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制定修订,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针对小麦、玉米、葱、姜、蒜、果品、林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建设国家标准创新基地,加快制定地方标准和国内领先的团体标准,努力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建设一批国际标准生产示范区。完善农产品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监督执法体系,加快建设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规范化肥、农药、抗生素、兽药、激素类药物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加快标准质量认证能力建设,推行分类定级管理,推动质量品牌高端化。加大土壤修复改良力度,推进农业良种和节水节肥节药节力工程,全面建立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保护基地,大力推动农业工业化生产。到2020年,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482万亩,总数达到5982万亩,培育国家标准70项、团体标准90项,新制定农业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300项,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主产区“菜篮子”产品质量可追溯,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立体化推进“食安山东”建设,打造食品安全放心省。推进粮油、肉制品加工及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调味品制造标准化生产,提升传统主食产业工业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创建一批放心农产品品牌、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食品流通示范单位、示范学校食堂等。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整体提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食品安全水平。全域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到2020年,所有市、县(市、区)创建成为省级以上食品安全市、县(市、区)。深入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药品、医疗器械标准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品质鲁药”建设工程。加快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建立健全食品标准管理工作机制,加快制定完善特色食品地方标准。到2020年,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5%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五)推动制造业质量水平整体跃升。组织家用电器、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工业陶瓷等22个行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企业创新链和供应链整合,完成企业向大数据平台升级,发展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验区建设。针对钢铁、电解铝及地炼、轮胎、焦化、化肥、氯碱等化工产业,推进标准升级,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建设绿色、环保、安全、标准、节能、节水的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绿色工业园示范点(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针对关键技术、工艺、材料、零部件等共性质量问题和关键制约瓶颈开展质量攻关。到2020年,制定地方、团体标准和培育国家、国际标准等600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6数提高

45%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7,达到89以上,制造业中高端产品、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促进消费品质量提档升级。实施“品质革命”计划,针对家电、家具、纺织服装、鞋帽、厨具、五金工具、日化、油品、体育用品等日用消费品,对照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标提升行动,提高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能,打造国际品牌。开展日用消费品生产聚集区质量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国家质量提升示范区(基地),促进人工智能、新型视听设备、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庭等新兴消费品多样化发展,推进伤残病人护理照料、残疾人生活教育和就业辅助等产品质量提升,扩大老年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休闲用品优质供给。到2020年,争取创建国家质量提升示范区(基地)30个,培育消费类名牌产品1000个以上,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95%以上,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大幅提升。

(七)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着力提升房屋、市政、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质量。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实行全过程质量信息档案管理,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严格执行原材料、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检验制度,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支持施工新技术集成创新和先进适用工法创建工作。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报告质量监理情况试点,推进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开展“泰山杯”“优质结构”“省优秀勘察设计”等优质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创建百年工程。落实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完善抗震标准,加强初步设计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大力推广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应用,提高勘察设计质量。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加快创建绿色生态城区、城镇,推广绿色建材与绿色施工模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高质量规划建设和改造城乡道路交通、供热、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地下综合管廊设施,加快“七改”标准制定,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工地创建活动,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到2020年,济南、青岛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其他设区的市和县(市)分别达到25%和15%以上。

(八)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完善以诚信评价、行政监管、风险监测、认证认可为核心的质量治理体系,健全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推行服务质量监测分析,发布服务质量检测报告,实施服务质量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旅游服务、居民服务、养老服务等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健全覆盖主要专业的省市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实施精品旅游培育战略,加快推进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质量提升。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物流管理服务标准化,提升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培育一批标准化电商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和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工业设计、计量测试、标准试验验证、检验检测认证等高技术服务业。提高信息、科技创新、商务、法律、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等服务水平。提升商贸、银行、保险等行业标准化程度和服务质量。

(九)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行政许可办理流程、服务、场所建设与管理、监督检查评价等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诚信山东”建设,建立“亲”“清”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发展、信息化支撑,强化源头治理,提高预测预警预防风险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标准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医疗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开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险、公共教育标准化提升工程,打造文化服务、教育、医疗、养老、公交、交通、社区服务、基层党建标准化试点,加快推进“1+4”生态环境建设。

(十)提高对外贸易质量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以技术、标准、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加强贸易与产业结合,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轻工、纺织、家电、建材、化工等出口产品质量,推动我省轨道交通、石油装备、海工装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扩大出口。加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的推介力度,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特色发展水平。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专利注册和体系认证。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出口。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紧缺资源、优质消费品等进口。

三、破除质量发展瓶颈

(十一)加快标准提档升级,推进“山东标准”建设。加快推进我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全面标准化建设。广泛开展“标准化+”行动,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新型山东标准体系。加大先进标准培育力度,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铸造机械、高速动车、船舶制造、家用电器、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标准;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农机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高端产业领域,小麦、玉米、蔬菜、水产品、林产品、畜产品等农产品领域,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乡村振兴领域培育一批国家标准;在全省71个优势农业领域和62个重点制造业产业集群,制定一批领先的团体标准,培育一批标准“领跑者”。加快“一品一标”项目库建设,开展“泰山品质”认证,推动质量品牌高端化。开展军民融合标准化试点建设,重点在核电装备、工程机械、军工产品、电线电缆、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军民融合标准化示范典型。到2020年,建设国家和省标准化创新基地、平台、中心60个,培育国际标准5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440项、地方标准430项、团体标准200项,标准化整体水平走在前列。

(十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山东质量”建设。全面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推动30000家企业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升级换版,每年新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000家。开展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加强质量培训,推动中小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全员参与、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改进质量,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整体提升。重点帮扶1000家大中型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培育质量标杆。支持鼓励100家龙头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十三)加快品牌高端化进程,推进“山东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制定品牌发展计划,提升质量、效益、诚信度、美誉度、关联度“五高”发展内涵,打造产品、企业、产业、区域和地理标志“4+1”系列品牌,全面推进质量品牌高端化。实施“万千百十”品牌培育计划,组织10000家企业开展品牌培训,分行业、区域选择1000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实施品牌创建活动,推动100家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在每个行业、领域培育10个以上单项冠军。搭建品牌价值评价平台,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活动,建立山东质量品牌宣传推进推广平台,加大宣传推进推广力度。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开展质量提升示范区、知名品牌示范区等试点示范创建活动。加强老字号、地理标志等保护,提高商标注册、运用和保护能力。制定“好客山东”“好品山东”“食安山东”“厚道鲁商”“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等公共品牌通用评价规范,带动企业、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提升,让公共品牌更加富有魅力。到2020年,新增山东名牌产品700个,山东省服务名牌400个。

(十四)加强全面质量监管,推进“诚信山东”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方式,推动由质量“管治”向质量“规治”转变。建立健全各领域质量监管体系和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强化联合执法,实施质量信用分级管理。建立质量信用红黑名单制度、质量失信联合惩戒和质量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对主观故意、情节严重或造成较严重危害后果的企业,列入质量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对主观恶性明显、丧失道德底线的违法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国家有关规定终身禁止市场准入。严格加强质量监管、执法部门自身建设,对有法不依、执法犯法、失职渎职行为,依法实施最严厉的问责。健全缺陷产品召回行政监管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质量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推进综合执法,坚决打击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领域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行业不正当竞争。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执法,强化对旅游经营者的明察暗访,健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联合执法三大机制。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建设“山东质量链”平台,建立产品质量担保和产品损害赔偿制度,推动产品质量保险等相关金融业务发展,落实“创新券”政策,强化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用市场机制引导各类优质资源向质量信用良好企业聚集,树立“高质高信”的山东形象。

(十五)实施质量攻关工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质监等有关部门质量攻关会诊会商机制,发挥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创业共同体作用,重点针对关键材料、零部件、工艺、设计、制造,组织实施质量技术攻关和工艺提升,加强与国际优质产品的质量比对,提升全产业链条质量水平。组织实施50项行业非竞争性共性质量问题攻关项目,攻克一批非竞争性共性质量技术难题。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和质量创新活动,实施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十六)提升全民质量素养,实现质量全民共治。全面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广泛开展计量、标准化、产品质量等法律法规规章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质量法律意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质量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管理质量的能力和水平。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建立《每周质量报告》电视媒体质量监督主阵地,曝光质量违法行为,发布监督抽查结果,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增强全社会参与质量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参与质量技术服务,推动企业根据消费需求调整生产,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四、夯实质量基础

(十七)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保持省市县三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系统完整,强化基础基层支撑,并作为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基本建设投入的基本要素,加快建立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代测量体系、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型山东标准体系、权威公信的合格评定体系、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质量发展服务体系,推动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充分释放。

建设现代测量体系。加强计量检定机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军民共用计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攻克“四新”“四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计量标准难题,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加快构建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平台,开展辐照食品与农产品辐射、生化医学诊疗仪器等量值传递溯源技术与安全测评技术、产业专用测试设备、测试技术和标准物质研究。加强量子计量和传感等先进测量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应用。支持济南节能家电、青岛环保仪器、东营石油装备、烟台高端化工、潍坊声光器件、威海碳纤维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加快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打造城市能源计量互联网平台。

加强标准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标准化管理,鼓励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制定、社会化标准创新与服务组织发展。加快推进山东标准馆、山东标准大数据中心,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现代农业标准化服务推广应用平台、田园综合体建设标准化示范推广平台、山东省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等建设。加快标准评价比对、标准测试验证、国际标准孵化支撑、标准化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内燃机可靠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一批国家国际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落户山东。

加强合格评定体系建设。构建以风险检测与评估、质量监督检测、评价性检测为主的质量检测体系。加速提升轨道交通、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化工、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计量和检测能力。支持济南云计算、量子通信等检测能力建设。支持以青岛国家海洋装备质检中心、威海国家海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打造“海洋强省”检验检测国家创新基地。支持德州和济南体育产品、烟台高端铝、潍坊内燃机、淄博新能源汽车、泰安再制造、威海碳纤维、济南石墨烯等一批重点行业、区域、领域的检测中心建设。建立由国内外知名检测认证机构组成的第三方认证联盟,开展以促进质量品牌高端化为核心的“泰山品质”高端认证,到2020年,首先在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服务业等领域认证50个产品和服务。

(十八)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实施计量精准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工程,推动产业计量测试、校准等新兴计量服务业发展。实施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高水平打造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和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推动农产品、食品、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国际认证,带动产品、工程、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促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融合发展,建设济南、青岛、济宁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产业聚集区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站点)。推动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技术服务支撑。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和国际机构参与山东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综合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检验检测机构,推动我省检验检测机构走出去和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方式方法境外应用。开展能源、资源和水、大气污染排放计量审查活动。

(十九)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加快建设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数据库。围绕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和重点出口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组织,加强对国外重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研判、预警、评议和应对,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分析研判结果应用,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五、完善政策措施

(二十)加强质量制度建设。加快《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制修订。加强立法调研,推进质量促进条例地方立法工作。健全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探索构建以全要素生产率、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等为重点的质量统计评价体系。探索建立质量分级制度,推动产品和服务优质优价。健全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探索建立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二十一)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整合各相关领域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完善质量发展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质量监督抽查经费保障力度。探索建立质量增信融资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质量守信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制定标准质量品牌奖励制度,省级统筹质量品牌发展资金,重点支持质量监督抽查、质量共治、质量提升、质量培训,对荣获中国质量奖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获批国家质检中心、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的,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200万元;获得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获得国家质量提升示范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通过质量品牌高端化“泰山品质”认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二十二)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加强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开展质量品牌研究,为重大质量决策提供理论方法及技术支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支持济南大学、青岛大学、聊城大学等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加强标准质量品牌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开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鼓励企业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校企联合建立标准质量品牌教学中心、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加快培养质量发展急需的工匠、技师、技能人才,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齐鲁工匠”。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和共青团组织作用,开展“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创先锋”“五小创新”等职业技能提升活动。

(二十三)健全质量激励制度。建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对获得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在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等评选中突出质量榜样,体现“优质优先”,在项目投资发展、进出口贸易、金融信贷中优先支持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和质量标杆企业。鼓励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和质量标杆企业创新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经验,在同行业中推广应用。

六、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四)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完善质量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委领导责任,加强对本地本行业质量发展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进一步提升党委和政府管理质量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省市县三级质量发展工作综合协调推进机制,研究实施质量强省、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市、区)战略举措,确定质量发展方针政策,统筹推进各级各领域质量提升和质量发展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质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至少研究一次质量发展工作,做到与各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省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构日常工作由省质监局承担,明确相应机构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

(二十五)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把质量强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重要战略举措。科学编制质量强省战略纲要,研究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明确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统筹各方资源,率先建成质量强省,努力打造质量品牌竞争新优势,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持续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市、区)、质量强企示范活动,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质量发展道路,打造全国质量发展高地。

(二十六)强化考核督查。探索构建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修订《山东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加大考核权重,完善地方政府责任考核、追究制度,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把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建立省级质量工作督察机制,适时开展全省质量督察,推动由“督企”向“督政”转变。严厉查处质量安全责任事故中的失职渎职行为,督促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行质量发展责任,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十七)加强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报道提升质量的丰富实践、重大成就、先进典型。讲好质量故事,宣传好质量品牌,树好质量形象,提升山东制造、山东建造、山东服务、山东标准、山东质量、山东品牌形象。传承诚实守信的齐鲁文化,打造“齐鲁工匠”,让崇尚质量,追求卓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把质量文化建设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将质量发展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的教学计划,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管理质量的本领,让质量第一成为根本理念,真正形成党委和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各市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质量提升行动各项措施落实。省质监局要会同省有关部门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篇: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和《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建质[2017]57号)的文件要求,落实集团公司2017年质量提升行动工作部署及对建筑工程具体内容任务分工,进一步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打造品质工程,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结合国家“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水平和企业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落实 “通达致远、品质为本、精心管理、精工匠造”的品质路桥发展理念,追求工程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的有机统一,建造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

二、总体目标

由***公司开发建设的***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工程品质显著提升,工程耐久性、安全性普遍增强,产品美誉度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品质工程创建有成效。打造品质示范工程,力争获评优质工程,培养一支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和一批专业化施工班组。

三、具体目标

(1)钢筋工程钢筋保护层质量合格率大于 %。(2)钢筋工程钢筋主筋间距质量合格率大于 %。(3)防排水工程外观质量合格率大于 %。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 年

月)。

***公司要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及会议精神,按本方案,全面动员部署提升行动。

(二)组织实施(201 年

月—201 年

月)。

1、组织保障

***公司成立工程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协调公司工程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工程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程质量提升行动的具体工作和相关信息、总结报送工作。

2、工作措施(1)管理措施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制度。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检查工程质量的业务工作,遵守上级公司和***公司制定的有关规定和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及有关质量奖惩制度的实施,负责分部、分项工程、隐蔽工程质量检查评定,组织工程质量抽查、联检,参与质量事故的检查与不合格的控制、分析和处理,并检查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整改情况。监督检查工程,做到工完场清,文明施工的职责。

围绕集团公司“质量至上”的理念,力争创优、创文明工地的要求,制定工程质量奖罚、“四检”、样板引路、旁站、验收等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排查在建施工现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每月检查监理单位监督资料和施工单位质检资料。加强施工工序控制,做好质量检查及记录。对存在的质量通病要逐项进行深入监督施工单位限期落实整改。对上级部门组织检查中所开具的书面整改单,遵照“定人、定时、定措施”的整改要求,进行整改全过程跟踪。使全体员工和参建单位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全员创优意识和的技能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2)控制程序

根据项目特点及工程经验编制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通病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根据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可能出现的质量的缺陷编制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对具体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处理。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层层落实,保证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组织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在施工到关键部位时,由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员到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指导。坚持做到每个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自检自查,严格执行“四检”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处理好决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隐蔽工程施工前,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再由监理单位通知***公司工程部进行联合查验,经监理工程师查验合格后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材料进场时监理单位须按要进行现场验收、取样、送检,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工程施工前及时做好工程所需的材料复试,材料没有检验证明,不得进入隐蔽工程的施工。

(3)质量验收记录

工程质量检查是指按照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检查项目,用国家规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并和质量标准的规定相比较,确定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为确保工程质量,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此质量验收记录规程。工程质量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工程的隐检、预检、分项工程的交接检查验收、工程分阶段结构验收、单位工程竣工检查验收几个部分。在工程施工中,要认真贯彻执行以下质量检查、验收规定。

1)开工前检验

开工前检验的内容及要求: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经审核,施工单位以此为依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

2)施工过程中检验

施工中应对以下工作经常进行抽查和重点检验:施工测量及放线正确,精度达到要求;按照图纸施工,操作方法正确,质量符合验收标准;监理单位监理记录和施工单位施工原始记录填写完善,记载真实;有关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落实;混凝土、砂浆、钢筋试件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测试验和验收,试件组数及强度符合要求。

3)定期质量检查

每月组织一次定期检查,由工程部主持,施工项目经理部、监理和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找准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4)检查程序

自检→互检→班组长检查→队内技术人员、专检人员检查→项目部工长检查→项目部专职质检员→监理工程师(关键部位检查须通知***公司工程部)5)预制品的检查

原材料、半成品、设备及各种加工预制品,时应依据质量标准签订合同,必要时应先鉴定样品,经鉴定合格的样品应予封存,作为材料验收的依据。产品的进场验证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6)隐蔽工程验收

a.隐蔽工程验收的主要项目有:主体结构各部位钢筋、现场结构焊接和防水工程等。

b.工程检验签证,除执行国家、部颁的规定外,还应执行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明确职责分工,由指定的质量检验人员办理;

c隐蔽工程未经验收合格而自行覆盖的,应揭盖补验,由此产生的全部损失由施工单位自负;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要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列入工程档案。

d对于隐蔽工程验收中提出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处理后要经复核检查并写明处理情况。未经隐蔽工程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预检

预检项目由施工单位工长主持,监理单位全程监督。预检的项目主要有:建筑物位置线、基础尺寸线等。预检后要办理预检手续,列入工程档案。对于预检中提出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处理后要经复核检查并写明处理情况。未经预检或预检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建立样本

各分项、各工序按设计、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做样板,以样板引路,无样板的分项或工序不得展开施工。施工中如达不到样板的质量,视为不合格产品,要进行返工处理。

9)建立制度

***公司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目标,施工单位要建立三检制度并按制度实施操作,同时监理单位也要做好相关监督工作。

10)其他注意事项

①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质量检查工作职责,严格制度,预防为主,充分发挥质量检查人员的积极作用。

②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设计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跟踪检查和监督。及时掌握质量信息,分析质量动态,为上级及有关部门提供质量数据。隐、预检施工中需作隐、预检手续的项目必须完善隐、预检手续。

(4)钢筋工程 1)钢筋制作

做到钢筋调直、钢筋切断、钢筋弯钩、箍筋、钢筋塔接、钢筋的下料长度、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都要符合规范要求。2)钢筋安装

a.构造柱:要使构造柱钢筋的布置,在砌筑马牙槎时,应沿墙高每达400~500mm 设水平拉结钢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整修,以确保钢筋位置及间距正确,然后即可支模浇筑。

b.为避免钢筋骨架外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c.基础钢筋绑扎:基础四周两根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中间部分每隔一根,呈梅花绑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或左右扣绑扎),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现浇基础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下端,用90° 弯钩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箍筋比柱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接连后保证柱筋位置的正确。

d.柱子钢筋绑扎:下层柱的主筋露出楼面部分,应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近一个柱筋直径,以和上层柱钢筋搭接后能保证上层柱的钢筋位置。

柱筋保护层控制采用塑料环卡上或其他有效措施,间距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以确保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e.梁钢筋绑扎:弯起钢筋与负弯矩钢筋位置要正确,主梁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处,因一般钢筋直径通常比较大,梁顶面钢筋保护层不易控制,所以可以将梁的上部纵向筋下压20~30mm,但不能超过30mm。梁底水泥垫块间距@600~800mm。

f.板钢筋绑扎:面层钢筋之间须设钢筋支架(即钢筋马凳),以保证上层钢筋的位置正确。对板的负弯矩筋,每个扣均要绑扎,并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以防止被踩下。特别对雨蓬,挑沿,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的位置,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检查、整修保持不变形。

g.楼梯钢筋绑扎:底板钢筋绑扎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并垫好砂浆块。

3)应注意的问题

①浇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浇筑混凝土时板面必须扎跳板或铺大板,施工人员不得直接在钢筋上行走或作业;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振动器不得直接振动钢筋,浇筑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移位,监理人员现场全程监督。

②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③梁、柱核心区箍筋加密,图纸按要求施工。④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⑤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⑥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倒。

(5)防水工程

1)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

地下室防水比一般建筑工程防水的要求更严格,它是建筑产品的一项重要使用功能,既关系到人们居住和使用的环境、卫生条件,也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环节。重点在工程前期阶段,只有做好事前预控、事中监控,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

地下室及不允许进水的地下构筑物,其墙与底面长期埋在潮湿的土中或浸在地下水中。为此,必须做防潮或防水处理。防潮处理比较简单,防水施工比较复杂。在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工程中,由于深基础的设置或建筑功能的需要,一般均设有一层或数层地下室,其防水功能十分重要。

2)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 A.主控项目:

a.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掌握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的防水技术要求,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b.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使用的防水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材料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c.卷材防水层所用的卷材及主要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d.防水层的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节点做法均符合要求。

e.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未经建设(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B.一般项目:

a.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b.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其粘结材料的材性相容;基层处理剂喷涂或刷涂应均匀一致,不得露底,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

c.卷材加强层应优先铺设;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施工,其粘结位置、点粘面积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侧墙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

d.卷材与基面、卷材与卷材间的粘结应紧密、牢固;铺贴完成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产生扭曲和邹折。

e.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褶、翘边和鼓泡等缺陷;接缝口应封严或采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缝。

f.铺贴立面卷材防水层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g.铺贴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基层表面应平整、干净、干燥、无尖锐突起物或孔隙;

② 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应辊压粘贴牢固,卷材表面不得有扭曲、皱折和起泡现象;

③ 立面卷材铺贴完成后,应将卷材端头固定或嵌入墙体顶部的凹槽内,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第三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提升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增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优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质量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为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奠定质量基础,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质量优势。

(二)工作原则。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增强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的、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

——创新驱动。加强技术研发,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坚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质量提升协同发展;坚持先试先行、制度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发展活力;着力开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工具运用,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提升的强大动力。

——质量领先。秉承“质量是上海的生命”的理念,坚持“好”字优先、优质发展,发挥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各行各业质量水平,把质量领先作为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

——标准领跑。实施标准化战略,优化标准供给体系,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把标准领跑作为质量提升的基础支撑。

——品牌领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形成以品牌发展增创质量优势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立足新时代新需求,打造更多引领消费潮流、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鲜明上海特色的新品牌,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把品牌领军作为质量提升的主要方向。

——法治保障。坚持促发展和保底线并重,加快质量促进地方立法,建立健全促进质量提升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对质量创新、质量发展、品牌建设的激励、引导;倡导诚信守法、合法经营,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把法治保障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石。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竞争新优势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初步建成。

——产品、服务、工程、人居质量持续提升。中高端产品、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供给比重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在90以上,居全国前列;医疗、旅游、养老、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质量不断提高,重大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人居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

——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质量效益特征更加明显,形成一批以高端能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和通信设备、航空设备、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

——区域质量水平整体跃升。质量强区深入推进,区域特色资源、环境容量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充分利用,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同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成效明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作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辐射带动作用和能级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高端要素集聚、品牌影响显著、质量效益明显的示范区。

——质量技术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质量技术基础支撑平台,创建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若干个,新建战略性产业领域的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若干个,新建智能制造、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心)若干个,主导制定一批有影响力的关键性国际标准,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秘书处在沪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参与国际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比对10项以上,参与计量检测能力国际比对100项以上;推动国际质量组织落户上海。形成一批关键性的质量技术基础设施项目,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并为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提升领域

(四)增加农产品、食品药品优质供给。

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良好农业规范。推行种养殖清洁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规范农药、兽药和化肥使用。引进优质农产品和种质资源。提高绿色农产品供给比重。强化农产品全程监管,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奶业优质安全发展。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精准生产、信息服务和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的应用。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品牌,努力走出产品绿色、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增强统一性、专业性、权威性,为食品药品安全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继续推进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上海市食品安全诚信企业”建设,完善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全面实施良好生产规范,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等现代食品产业。开展食品相关产品质量提升示范行动。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鼓励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进一步激发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全面推进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新药上市,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积极探索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落实医疗器械优先审评制度,优化审批流程。加快修改本市中药炮制规范,提高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进一步提升化妆品品质。

(五)促进消费品提质升级。

加快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构建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符合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多层次的消费品标准体系。以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实施为抓手,做优产品质量逐级提升示范平台,引导企业向社会公开产品或服务达到、超越国内外先进标准要求的承诺,推动产品、服务供给向高端迈进。以精细日用化学品、绿色食品、智能家居、高级订制时装、先进消费电子产品、运动健康产品等消费品为重点,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水平。引导消费品产业向个性化、时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时尚创意集聚区建设,打造健康美丽产业。培育一批符合上海城市定位和特点、传承上海历史文化的消费品品牌。持续推进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营造公平、放心的消费环境。

(六)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

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求,全面推进传统优势装备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装备产业培育发展。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发展智能制造,推行绿色制造。聚焦智能制造装备、高端能源装备、高端医疗装备、微电子与光电子装备、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质量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打造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自主品牌,在部分重点领域参与全球高端装备竞争和合作,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大飞机等中国装备的质量竞争力。

(七)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原材料供给水平。在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通信装备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项目,加快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显著提升质量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快高端材料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形成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的先进基础材料供给能力。加快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向新材料领域延伸产业链。加强石墨烯、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特种光纤材料、3D打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布局,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

(八)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

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及监理、检测单位主体责任。规范重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坚持科学论证、科学决策,加强重大工程的投资咨询、建设监理和设备监理,保障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和重大设备质量。不断完善工程规范标准,加快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提高工程管理人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提升政府质量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快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完善绿色建材标准,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装修部品部件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推进绿色生态小区建设。确保重大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质量,建设百年工程。

(九)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在商贸、餐饮、家政、家电维修、婚庆、美容美发等重点领域,先行启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提升标准化、便利化、精细化、诚信化、品牌化水平。实施旅游、养老等领域质量标杆引领计划。推进“放心餐厅”“绿色餐厅”建设,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和绿色保障水平。引导行业增强品牌意识,发掘、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示范性强、群众满意度高,具有丰富品牌内涵和良好社会形象的服务品牌。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建立健全现代供应链。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物流全链条服务质量,提升冷链物流和逆向物流水平。推进电子商务规制创新,加强电子商务产业载体、物流体系、人才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提高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水平,提升金融、信息、航空、人才、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质量和能级。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配套功能完善、品牌效应明显的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十)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加快形成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按照“三全四化”(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街道、乡镇在城市综合管理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的联动联勤,增强城市管理顽症的快速发现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体制,探索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标准化体系和运作模式。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强化街道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强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和村居规范化建设,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上海建设。

(十一)提升人居质量水平。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上海。构建和执行严格的环境标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设备的计量检定和校准,推进落实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源头防控、过程监管和末端治理。加快建立健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标准体系以及城市能耗监测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和资源集约利用,促进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增加绿色生态空间,推进大型公共绿地、楔形绿地以及新城、小城镇和大型居住区绿地建设,推进绿色生态小区、绿色村庄建设。加强国家重要湿地保护管理,重点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丰富职业教育培养通道,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水平。建立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倡导市民共建共享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全人群、全周期健康管理。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航空服务质量水平。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目标,持续开展供气供水、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行业质量测评,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

(十二)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率先探索互联互通监管合作新模式,发挥自贸试验区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同国际通行规则和标准相衔接,持续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妥善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技术标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鼓励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紧密结合、联动发展。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监管制度。建立检验检疫风险分类监管综合评定机制,完善进出口商品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推动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十三)促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开展中小企业质量状况调研,针对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短板,在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的同时,实施中小企业精准质量提升帮扶措施。提供中小企业质量、计量、标准、认证、技术性贸易措施、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公益培训,引导中小企业深入应用六西格玛、精益生产、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重点中小企业服务档案,发放质量服务卡,分类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和服务项目,为中小企业开辟检验检测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质量技术基础服务。鼓励中小企业积极申报各级政府质量奖,树立一批中小企业质量标杆,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一批质量竞争力强、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十四)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

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充分发挥区域质量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坚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质量总体水平提升保持同步。持续推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郊区人口集聚地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郊区倾斜、执法管理力量向城乡结合部倾斜,实现高质量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优质资源要素向产业园区集聚,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方向发展。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协同规划建设和互联互通,探索跨区域产业园区共建、集群化发展,主动发挥上海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为全国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三、主要提升措施

(十五)强化质量技术攻关。

找准影响产品、产业、行业质量提升的技术瓶颈,充分利用本市人才资源优势,鼓励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标杆比对,依靠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实施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造。加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升重点行业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十六)激发质量创新活力。

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倡导优质优价,激发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全员、全过程的微创新,大力开展关键领域的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设计和售后服务质量。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促进质量管理、质量技术、质量工作方法创新,加快生产与服务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大力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的推动作用,促进企业开展全方位的质量改进团队活动,建设一批现场管理示范基地、工业计量标杆示范基地、质量创新基地,发挥引领带动创新作用。

(十七)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总结并查找当前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推行的深度、广度和有效性。广泛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推行卓越绩效模式以及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经营生产方式。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将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究管理等,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协同机制,推动全产业链质量水平协同提升。

(十八)加强全面质量监管。

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模式,积极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依法加强质量监管,优化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竞争环境。以涉及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日用消费品等产品(商品)为重点,加大产品(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完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健全缺陷产品召回行政监管和技术支撑体系,推动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研究和建设,建立健全以风险监测、过程评价、危害因素调查等为基础的第三方质量安全评价制度。探索建立重点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第三方质量担保争议处理机制。深入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和“质检利剑”行动,开展质量问题产品专项整治和区域集中整治,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健全质量违法行为记录及公布制度,加大行政处罚等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利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对违法失信市场主体的联合惩戒。做好新形势下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健全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和跨境执法协作、联动互通。加强进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守国门质量安全底线。

(十九)加快标准提档升级。

改革标准供给体系。全面实施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建立完善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大力推进国际标准化高地建设,开展超级电容公交车等标准国际化试点。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促进先进通用技术军事应用和产业转化同步发展。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标准化提升工程,聚焦产业发展布局,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促进机制,积极筹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完善燃料电池和智能网联汽车前瞻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打造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带动提升产业发展。

(二十)着力发展品牌经济。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引领上海制造业、服务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做大做强产品、服务、企业品牌。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等为重点,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做强区域品牌。开展品牌价值评价研究及应用工作,维护市场秩序,开展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创新开展“上海品质”自愿性认证,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国际竞争力强的上海品牌,推动上海实现高品质发展。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自主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二十一)推动质量社会共治。

着力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多元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行业组织引导、规范、服务行业质量提升的作用,结合行业特点,找准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提出行业质量提升措施,促进行业总体质量水平提升。完善质量信息传递反馈机制,鼓励消费者组织、行业组织、第三方机构等开展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引导理性消费选择,把消费者满意度作为质量评价的依据,倒逼质量提升。强化质量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质量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夯实质量基础设施

(二十二)加强质量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建设。

构建现代先进计量测试体系。攻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计量基标准难题。支持开展辐照食品与农产品辐射、生化医学诊疗仪器等量传溯源技术与安全测评技术研究,实现关键量的准确测量与校准。重点构建核电仪表、新型医疗、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国家级或地方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平台(中心)。引导企业加快计量标准、检测装备的技术更新升级,建立测量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专业化试验和验证平台。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计量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计量检测数据在技术升级中的推广应用,在智能化计量器具、成套装备制造领域逐步推行测量控制用软件的安全认证。加快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大型船舶制造物联网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加快科技研发向标准转化。结合重大科研成果及其产业化项目,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形成产业或产业链的高新标准的研制实施。深化金融、会展、旅游、物流、信息等重点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重点推进总部经济、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领域标准研究与应用,促进标准规范跨领域协同和集成。完善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及其相关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积极发展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医疗健康和食品安全产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推动检验检测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重点开展工业控制设备、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装备的安全和性能检测能力建设。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支持建设生物医药检验检测技术中心、新型材料检测平台、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及产品成分检验测试中心。

(二十三)提升科技创新中心的质量技术基础能级。加快质量技术基础介入重大科学设施群建设,加强微纳米计量科技攻关,完善微纳米量值溯源体系。开展时间频率计量研究,推进北斗高精度守时、授时系统建设。构建质量技术基础集成创新功能平台,强化前沿领域质量技术基础研究,结合人类表型组研究计划同步开展质量技术基础配套研究,对标科技前沿同步布局质量技术基础创新单元,重点解决高技术产业领域质量技术基础的瓶颈问题。深入对接大飞机、智能制造、国家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快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聚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城市等目标任务,为生态之城建设提供质量技术基础支撑。

(二十四)提升质量技术公共服务能力。

加快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开展“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推进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向社会共享开放,为产业发展和社会公共事业提供完善的质量技术服务。加快培育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新兴质量技术服务业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技术服务支撑。持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标准化服务体系、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速度,助推新兴产业提升质量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计量、标准、检测等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公平、有序运行。

(二十五)推进质量技术基础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推动和鼓励国际质量、计量、标准、认证组织落户上海。积极推动质量技术基础国际互认互联互通,加大国际标准化上海协作平台建设力度,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国外先进标准化技术组织参与上海标准化工作,加快物联网、汽车、钢铁、电子信息、中医药、家具等重点领域的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研究和转化力度,积极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持续推进计量比对、测量能力认可、标准物质互认等工作,努力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实验室,促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融入国际体系,提升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五、改革完善质量发展政策和制度(二十六)加快质量法规制度研究。

加强质量促进地方立法研究,强化对质量发展的鼓励、引导,构建科学有效的促进质量提升与发展的社会共治机制。研究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及风险调查制度、质量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等,为优质优价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对接质量强国等国家战略,开展一批重大质量课题研究,服务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

(二十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完善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企业开展标准制定、计量、检测等质量研发活动发生的经费,按照税法规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的共性研究和应用重点研发任务纳入本市科技计划。探索以质量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质量增信融资制度,将质量信用信息纳入信贷资信评价指标体系。加大产品质量保险推广力度,支持企业运用保险手段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推广应用。健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在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中,纳入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质量安全要求,鼓励采购优质产品;对严重质量违法失信企业和社会组织,依法限制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开展品牌质押融资、融资担保等创新业务。

(二十八)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构建多层次的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发挥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作用,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推动质量教育进党校、进高等院校、进职业院校,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质量意识,完善高等院校质量工程专业与课程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工匠培养的质量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制度。建立面向企业的质量教育培训网络,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质量培训制度,强化企业质量主体意识。推动建立社会化质量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研究制定质量高端人才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计划,多途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质量人才队伍。推进“互联网+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教育惠及面。组建上海“质量智库”,为政府做好质量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二十九)健全质量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作用,激励各行各业提升质量、追求卓越,通过树立质量标杆,引领带动更多企业质量提升。发挥市、区两级政府研发创新、标准、品牌等专项资金作用,促进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培育自主品牌,培育企业质量优势。加大对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在金融、信贷、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营造“优质优价”“优质优先”的市场环境,引导更多组织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产品、服务、工程、人居质量水平,追求卓越经营绩效。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三十)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

健全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质量提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完善促进质量提升的政策措施,优化区域质量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强对质量提升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调整充实市、区两级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同级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同级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将市、区两级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纳入同级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市、区两级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人员、专项经费,充实办公室力量,由政府质量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有关政府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质量工作决策部署,协同推进产品、服务、工程、人居四大质量及产业发展质量、区域质量总体水平提升。行业组织、专业社团、研究机构、新闻媒体、消费者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质量提升、建言质量提升、促进质量提升。

(三十一)狠抓督察考核。

探索建立市委质量督察工作机制,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加大督察工作力度,围绕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大任务抓督察、抓推进,创新督察推进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巩固市、区两级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质量短板,实实在在抓质量提升。以全要素生产率、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等为重点,探索构建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型质量统计评价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三十二)培育根植质量文化。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传承上海质量基因,让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大力弘扬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挥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创造工匠成长环境,加大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评选表彰市、区政府质量奖等工作中提高一线技能型员工比例。通过有效方式弘扬质量文化。

(三十三)加强宣传动员。

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深入行业、企业和街镇,广泛开展覆盖全市的质量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深入报道上海城市质量精神及各类组织追求质量、提升质量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积极推广质量标杆组织和先进个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质量科普宣传,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促使质量精神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抓紧出台具体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确保各项举措和要求落实到位。

第四篇:开展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开展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提纲

一、总体要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紧跟核心,把牢方向

(二)坚持问题导向,讲求实效

(三)坚持突出重点,服务大局

(四)坚持领导带头,狠抓落实

三、组织领导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月...日~...月...日)

(二)组织实施阶段(...月...日~...月...日)

(三)总结提升阶段(...月...日~...月...日)

五、主要举措

(一)学习提升专项行动

1.学习内容

2.学习方式

3.学习目的(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1.狠抓民生保障能力提升

2.狠抓城市管理能力提升

3.狠抓乡村环境整治能力提升

(三)服务提升专项行动

1.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

2.转变思维提高服务能力

3.转变态度提高服务水平

(四)破解难题专项行动

1.着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2.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

3.着力破解民生改善难题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筹划

(二)统筹兼顾,注重实效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正文: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政府系统开展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我们清醒地看到,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纪律要求不严、能力建设不强、服务效能不优等问题依然突出,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市发展进度不同步,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不配套,服务保障能力与全市人民期盼不相符。经党委研究决定,在市政系统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公务员”为主题的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开展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市委“...”发展战略,建设美丽富裕幸福...的现实需求。作为政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是与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同步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通过实施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要形成抓学习、强能力、补短板、争一流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干部素质大提升、纪律大整顿、作风大改变、服务大增强,为高标准实施市委“136”发展战略,做出我委更多、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紧跟核心,把牢方向

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

(二)坚持问题导向,讲求实效

突出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针对我委不同职别、不同业务等情况,找准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实现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坚持突出重点,服务大局

围绕我市“五让”大目标和“136”发展战略,持续做好民生实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供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环境提升重点工作,“三供两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乡村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坚持领导带头,狠抓落实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机关各科室要深刻认清本次活动的深刻意义,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我委服务保障水平。

三、组织领导

委成立开展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常务副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委办公室,负责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方法步骤

时间:从20...年...月...日至...月...日。

范围:委机关。

分三个阶段组织开展:

(一)动员部署阶段(...月...日~...月...日)

对开展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月...日~...月...日)

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密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同步开展“三提一破”四大专项行动。

(三)总结提升阶段(...月...日~...月...日)

全面总结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补齐单位发展短板。

五、主要举措

坚持以拼搏为美,向行动致敬,树立“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理念,紧盯我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焦点、堵点,找准制约发展的问题、短板、瓶颈,激情干事、精准干事、开拓干事,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重点实施“三提一破”四大专项行动。

(一)学习提升专项行动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与我委工作职能相适应,与干部工作岗位相适应,不断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强化责任担当,立足岗位服务大局。

1.学习内容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第二卷;全面学习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系统学习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政策文件以及主要领导讲话精神;重点学习市委、市政府近一年来政策文件以及主要领导讲话精神。

2.学习方式

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讲座、讨论交流、岗位练兵、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方式,立足实际,创新载体,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学习。

3.学习目的通过学习,着力增强大局意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工作安排,摆正位置,强化责任,勇于担当,切实提升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着力增强纪律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六大纪律”,抓早抓小抓苗头,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广大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着力增强争先意识。主动与中央要求对表,与发达地区对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管理,找准差距,主动作为,在全委形成人人争先进、事事当标兵、样样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广大干部要干字当头、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抓住每一天,抓实每一月,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1.狠抓民生保障能力提升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聚焦推进我市“136”发展战略,提高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和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保障民生供给,服务经济发展,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监管,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全面提升市政保障能力。

2.狠抓城市管理能力提升

以推进城乡建设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任务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优化市县(区)城市管理机构设置,整合执法力量,实现执法重心下移,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法治意识,规范城管执法强化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城市管理效率增强,人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3.狠抓乡村环境整治能力提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市乡村环境提升工程20...年工作方案》精神,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载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动乡村环境进一步提升,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服务提升专项行动

人民满意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唯一标准。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必须坚持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融真情于管理之中,注重从被管理者的立场考虑问题,考虑被管理者的实际困难,在感情上亲民、在观念上爱民、在措施上为民、在程序上便民、在结果上利民,实现服务与管理、执法的有机结合。

1.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

下大气力解决不重视研究工作和政策、盲目“等靠要”、习惯“敲锣打鼓”、不愿担当作为、缺少干事创业精气神、开会多落实少、重部署执行差等突出问题。以我委提出的“321”工作为思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围绕重点工作,制定有效对策,严格按照时序进度、目标任务,列出时间表、任务图,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

2.转变思维提高服务能力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法律法规多,作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必须做到职责范围清,法律法规明,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勇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执法水平,努力做到让人民满意。

3.转变态度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着力转变城管执法方式,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引入“...工作法”,争取让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要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以“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活动为载体,严肃执法纪律,文明规范执法。

(四)破解难题专项行动

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攻坚,真金白银投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切实为我市改革发展、人民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1.着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随着近几年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制约城市整体发展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城市管理不到位,如占道经营、垃圾焚烧、露天烧烤屡禁不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配套的问题;市政基础设施监管不到位,如井盖破损、丢失严重的问题。要有效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提高城市环卫保洁水平,按照突击整治和长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持续地治理“城市顽疾”。

2.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

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工作要求,聚焦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力深度贫困协同攻坚,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相关精神为指示,以在...县召开我市示范村建设观摩推广会为契机,示范引领其它村庄整治,扎实开展乡村环境提升工程,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做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市政综合行政执法等工作,不断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3.着力破解民生改善难题

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实施民生普惠行动,在经济发展和共建共享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做好...座过街人行天桥建设和免费开放...个城市公共停车场两项民生工程,持续强化水、气、热、市政、环卫等涉及民生领域的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向全市人民交出暖心“民生答卷”,大力提升“幸福...”的品质内涵。

六、工作要求

委全体干部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筹划

委成立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机关开展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工作,采取领导领学、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抓好“三提一破”四大专项行动的组织筹划及各项活动的开展。机关全体同志要高度重视,有效克服工学矛盾,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学习质量。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主动参与,推动大提升行动深入开展。

(二)统筹兼顾,注重实效

要把开展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的最终成效体现到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全市“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上来,体现到当好能源革命和对外开放两个尖兵、高质量完成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任务上来,体现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上来,与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有机融合,两不误、两促进。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深入挖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第五篇:关于开展无线网络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关于开展无线网络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目前公司2G基站无线网络指标全省排名靠后,无线网络日常维护工作停滞不前,为了有效提升全州通信网络质量,排除网络安全隐患,改善用户感知,保障公司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运维部决定开展无线网络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无线网络质量提升目标

1、加强无线网络日常维护工作的监督,日常维护例行化工作有序开展,做到网络维护工作“预防为主,防抢结合”。

2、发现和解决现网网络故障,实现网络指标明显提升,各项无线网络达到省公司目标值,基站硬件故障率控制在3%以内。

3、努力提升运维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培养一批基站维护技术骨干。

二、专项行动时间

2010年10月20日――2010年12月30日

三、专项行动小组

运维部针对本次行动,成立无线网络提升专项行动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组长:潘岭 副组长:高亮、杨建、林建均

成员:汪洋、张军、各县公司业务部维护人员

本次专项行动由无线中心牵头,网管中心、网优中心和各县维护员配合。

四、专项行动内容

(一)、基站巡检:维护工作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抢结合”,日常维护例行化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前期由于维护部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此项工作松懈,本次专项行动中要求各县维护员组织基站代维人员开展辖区内所有基站巡检,巡检要求详见附件一《驻县维护人员基站巡检表》。另请各县维护员在基站巡站时统计哪些基站缺灭火器,请将统计结果报无线主管高亮处。

(二)、基站硬件处理:现网基站硬件故障率偏高详见附件二,严重影响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专项行动要求对全网基站硬件故障进行限期处理,分为三个阶段。

一阶段:网管中心统计现网所有基站故障,由无线中心下发给各县,各县维护员进行一次判断处理,将故障处理结果于10月30日反馈回无线中心主管高亮处。

二阶段:根据各县反馈回来的处理情况,各县无法处理或缺少备件的故障,由维护部无线中心高亮和网优中心汪洋配合,11月开始对故障进行一一处理。包含9月各县无法处理的硬件故障。要求各县维护员以及基站代维人员必须与维护部两中心人员一起处理所辖片区基站故障,加强专业知识和故障处理能力的学习。此阶段工作11月20日完成。

三阶段:本次故障集中处理后,各县维护员要加强所辖片区基站巡检力度和故障处理力度,将基站故障率控制在3%以内。涉及工程遗留问题请无线中心与建设部协调解决。

(三)基站配套整治 结合此次专项工作,对现网基站配套存在问题的基站(明细详见附件二)进行专项整治,由无线中心向雨浓带队到各县一一进行处理。

五、专项行动奖惩

(一)、基站巡站:2011年1月由公司副总经理黄总带队,运维部经理和相关主管人员组成检查队伍,对全州所有基站进行抽查,检查标准按照附件一《驻县维护人员巡检表》执行,每个县基站抽查比例不低于40%,对检查结果进行排名,排名第一名业务部奖励现金1000元,排名第二业务部奖励现金800元,排名第三业务部奖励现金500元,排名倒数第一业务部扣罚现金1000元,排名倒数第二业务部扣罚现金800元。上述奖励、扣罚现金各县分公司总监承担40%。

(二)、基站硬件处理:考核结果以网管中心提取数据为依据,全网基站硬件故障率控制在3%以内,未达到3%,每高于1个百分点对无线中心和网优中心扣罚现金200元,每个县基站硬件故障率也必须控制在3%以内,每高于1个百分点扣罚县分公司200元,其中总监承担40%。

(三)、基站配套整治:完成率低于90%,扣罚向雨浓现金200元,整治未达到公司无线配套标准,扣罚现金100元。

特此通知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下载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合集]

    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农产品等x个领域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x〕xx号)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印发......

    监理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建设工程 项目监理部工程质量安全 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有限公司 项目监理部 (档案馆、博物馆、)建设工程是2017年县重点建设工程,确保其工程质量、安全我监理单位......

    甘棠镇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大全五篇)

    甘棠镇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甘棠镇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促进甘棠的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区,现就开展绿色质量提......

    “质量提升”实施方案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甘交建(2011)20号《关于印发〈全省交通系统公路建设“质量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甘肃路桥建设......

    油缸车间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油缸车间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全面提高公司产品品质,东华重工机电装备制造分公司下发了关于开......

    教育系统开展“提升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近几年来,我乡教育质量整体稳中有升,但与“人民满意的教育”仍存在较大距离。为了实现我乡教育质量新跨越,把我乡教育办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满意教育,结合这次省厅、市县局开展“......

    XX区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XX区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全区粮食质量安全提升专项行动,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X发〔2020〕X号)和XX省粮......

    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建发〔2018〕217号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规划局)、杨凌示范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