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两化融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6:5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两化融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两化融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两化融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两化融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十二五”规划将电子信息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年初把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内涵发展》列入年度监督计划。10月10日,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王顶岐同志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王树武副主任、刘秉敏秘书长及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两化融合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查看了齐芯微科、恒汇电子、妙典网络、莱茵科技、博润、美林电子等7家有代表性、成长型的电子信息企业。通过召开汇报座谈会,听取了市经信委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动两化融合等问题进行座谈。在此之前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专题调研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得到显著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一步深入,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电子信息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拥有一批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及管理人员,创造了电子行业多个“全国第一”,八九十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博特通讯、晨鸿电工、银河、科汇电气、信通电器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由“十五”末的20家增至20**年的188家,销售收入由“十五”末的27亿元增至20**年的365.78亿元,增速居全市六大新兴行业之首。在目前经济下行、效益下滑的情况下,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呈现“一枝独秀”“风景独好”。截至今年8月底,实现销售收入185.8亿元,同比增长 15.76%;实现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7.96%、27.04%。

(二)电子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比较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园区。先后建成“山东(淄博)电子仪器仪表产业园”、“山东(淄博)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山东(博山)微电机产业园”及“淄博软件园”4个首批省级信息产业园区,形成了从设计、测试、封装到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整体水平国内领先;初步形成了从设计、封装、装置到系统的电力电子产业链,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园区已成为我市特色明显、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三)与国内知名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取得进展。淄博高新区与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共建的mems研究院,将与20**年建成,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立,对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以恒汇电子、美林电子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研发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破了国外垄断,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引领我市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四)两化融合取得新成效。我市积极探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示范先行、点面结合的发展原则,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各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30%,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对于水泥、玻璃等行业节能减排的贡献率超过50%。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为推动淄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内涵发展的强劲动力。

(五)社会信息化实现新突破。20**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无线城市”试点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累计建成通信光缆54万芯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光纤;互联网用户超过63万户,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45.7%;2g网络全市无缝覆盖,3g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数字电视用户数达70万户。随时随地、高宽带、高可靠性享用的“无线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城市“一卡通”项目自2008 年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工程和民心工程全面启动后,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发展成为以淄博为核心,全省互联互通的山东城联一卡通,“齐达通”正成为淄博一张靓丽“名片”。社会领域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对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殷实和谐淄博正在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六)信息化法制建设走在全省前列。2008 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XX市信息化条例》,为加强我市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全市信息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我市又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关于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XX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网络与信息安全措施逐步加强,为我市信息化发展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小,相对我市过万亿的工业规模占比偏低,仅为 3.66 %。二是电子信息企业缺少龙头企业,具有产业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少。三是复合型人才短缺、优秀管理团队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相关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20**年我市用于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在300万元,而我省济南、青岛等市信息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达到了2000万;而发达地区如XX市信息产业专项资金高达数亿元。

三、几点建议

信息技术具有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加强对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明确未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取向,加快科学发展,增强创新意识,促进两化不断融合,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及推进两化融合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基础性特点,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于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的目标任务,目标宏伟,任务艰巨。要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增强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和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制定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用足用好各级、各部门产业政策及其配套资金,逐年加大市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培植和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发挥产业扶持资金 “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投资、外资向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倾斜,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比重和技术消化吸收投入比重,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进电子信息企业上市工作,促其不断扩大规模、规范发展。鼓励支持创新型、成长型电子信息企业,实施创新成长型企业倍增工程,不断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

(三)突出特色优势,重点突破,推动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实施园区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园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落地,促进企业向园区聚集,依托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微电机和软件园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使其成为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特点,重点打造医疗电子设备、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三大产业链,加快在化工、医药、纺织、陶瓷、建材等我市传统行业培植信息化示范企业,扶持一批两化融合项目,着力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全面实施人才战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引进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特别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激发人才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创新产学研合作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支持知名it企业、it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与本地企业创设信息化人才培养、研发等基地。鼓励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开展针对产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水平,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人才基础。

(五)强化信息化法制建设,适时修订《XX市信息化条例》。要进一步总结《XX市信息化条例》颁布实施5年来贯彻落实情况,找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适时提出修订法规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强化我市信息化大发展的法制保障。首页12尾页

第二篇:两化融合调研报告

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创新工业发展模式 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深度融合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两化深度融合在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道路大有可为。

为做好河北省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一、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

当今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技术正全面应用、渗透、融合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

本质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和大量消费过程。

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

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各要素中的应用、渗透、融合、变革和创新,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市场环境、工业经济运行等各个层面应用、渗透与融合,形成全新业务形态和企业运营模式,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的过程。

1、两化融合的目标

两化融合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相关要素的应用渗透、融合提升和变革创新,逐渐打造软硬一体化的工业装备,其最终目标是:构筑新型工业体系,提升我国工业的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升我国工业的竞争力。

2、两化融合是工业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大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突破了传统车间-企业-社会-国家的界限,迫切需要两化融合构建、形成全球产业链

骨干企业:需要信息化与业务融合,构建支撑业务的能力平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能力,参与全球竞争

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形成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业务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制造链的竞争,为全球产业链提供配套、支撑与服务。

3、两化融合是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

两化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与传统工业领域所有要素融合、提升、变革、创新,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增强装备制造业,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工业能力和素质,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

4、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科技含量高:将信息化作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动力,变革生产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

经济效益好:通过两化融合促进工业活动方式的创新,建立新型业务处理模式,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为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二、两化深入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我国工业要实现从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价值链低端迈向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友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需要综合应用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工业物联技术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形成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模式,具体包括:产品高端化、研发设计知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服务化、企业数字化等途径。

途径1:信息技术融入加速推动产品高端化

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RFID、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到产品(装备)中,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增强产品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运行维护等过程中的信息动态感知、智能处理与优化控制能力,促进产品和品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途径

2、生产过程智能化促进从粗放型生产向精艺生产转变 生产制造智能化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实现生产制造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控,促进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途径

3、安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促进节能环保转变

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制造执行系统、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供应、运行、报废回收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举例:中石油建立了能耗统计表和能量平衡图,对每个企业建立能源运行模型,实现了利用强大的数据信息资源生成整个化工板块能源平衡图的功能。通过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化工板块的能耗情况,可以分析企业能源消耗结构、能源投入产出平衡,进行同类装置能耗的对比、分析,为化工装置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途径

4、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技术为支撑,拓展产品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大修维修MRO、系统集成、物流、电子商务、租赁等服务,促进企业从产品生产销售向专业服务商、总包商、系统集成服务商、专业化公共服务商转型。

途径

5、综合集成促进传统企业向数字企业转变 应用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实现全业务过程数字化综合集成,拓展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形成应对动态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战略选择执行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数字企业——集团企业信息化管控面向装备工业等产业振兴规划关注的大型制造集团企业,建立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决策支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制造服务等核心业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应用示范。、三、对推动两化融合的建议

1、进一步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

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十八大明确指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制造业”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十大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明确深度融合重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装备类产业,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产品的融合,增强装备产品的性能与功能;构建高端装备产品的研发创新平台,提升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催生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发展模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钢铁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现代建材等流程制造产业,重点实现基于物联技术的精益控制,建立在线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系统,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

农产品深加工等消费品产业,重点推进生产制造智能化,实现生产制造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控,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生产控制、质量监管和在线检测,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精深生产。

3、积极推进深度融合,发展新兴产业

围绕工业企业的需求,大力开展工业软件、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并开展应用示范,为两化融合提供支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建设面向工业园区(产业示范基地)的技术服务、行业咨询、电子商务、物流、工业设计、软件公共服务、质量技术检验等信息化服务平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4、结合示范区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结合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以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将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民用航空制造等高端装备自主创新、医药化工、钢铁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现代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企业能力提升、工业软件、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纳入试验区工作体系。

通过在示范区内的引领和示范,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民用航空制造、农产品深加工和光电通讯等优势产业 的集聚、耦合和互动,带动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5、坚持企业在实践两化融合的主体地位

深度认识两化深度融合是全面渗透与融合业务流程中,不断促进产品研制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模式的创新

坚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主营业务需求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关键核心业务进行有机融合

两化融合是全局性工作,需要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决心,尤其是一把手的认识与决心

坚持全员参与,将两化融合理念神软到全体员工头脑之中

6、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

鼓励大型企业内部信息化服务机构,成立独立法人机构,形成行业性专业化两化融合服务机构,为制造企业和行业提供专业服务。

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第三方咨询服务和培训、评估等服务,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

7、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深度融合提升工程

标杆引领工程:瞄准国际先进企业,推动环节关键信息化,建立新型业务模式,树立行业标杆,引领未来发展。

推广应用工程:针对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趋势,推进关键环节信息化集成应用,建立数字化业务能力平台,增强核心竞争力 基础保障工程:出台行业实施指导意见,制定相关基础标准;扶持开发关键环节信息化工业软件;开展培训,为关键环节信息化提供基础保障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使得工业化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也给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顺应两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渗透、融合和变革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工业发展新模式,显著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能力。

第三篇:两化融合报告

今年以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环保,发展”的生产模式,紧密结合我公司的产业结构特点,积极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现将有关情况从信息化投入方面、信息化应用方面及信息化成效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信息化投入方面

我公司领导充分认同两化融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长远性,对于实现完善两化融合工作分别从财、人物三个方面顶力支持配合。财,我公司分别购买实施了ERP管理自动化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及PLC电气自动化系统。人,对于新系统的上线,我公司分别招聘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相应的工作,壮大信息化队伍,并组织培训提高信息化人员的技术水平。物,目前我公司拥有计算机数量约()台,服务器数量()台,内网网络带宽()M/S,外网网络带宽()M/S,PLC„

二、信息化应用方面

1、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为公司员工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工作平台,不仅节省了办公费用,更是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与办公质量。

2、ERP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供、销、存、财的一体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各业务环节之间紧凑型,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真实性,避免了公司的一些不必要损失等。

3、计量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计量,化验与ERP系统紧密结合,提高了计量化验的准确性,安全性。

4、PLC

三、信息化成效方面

1、竞争力提高。信息化的投入与使用,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各种现状,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确了生产安排及库存数量,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依据。采购,销售,财务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准确率有了保障,供应商及客户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

2、经济效益提高。信息化的使用不仅从日常工作中大大节省了办公材料等,从生产上也能够更加准确的算出各个工艺的成本,整体上了解公司各项开支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相关策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利润的目的。

3、社会效益提高。信息化的使用不仅能够更加精确的控制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原料使用,还能避免了部分作业的进距离操作,从而达到了安全,节能的目的。

以上是我公司目前的工业及信息化状况,由于我公司工业及信息化融合经验不足,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电气自动化方面应该结合公司生产特点完善流程,减少人为操作等,做到流程精简、合理、效率。ERP管理自动化也是一个长远的任务,要根据公司的业务特色,实际状况来完善ERP系统,成为一个符合自己公司的系统,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业务效率。计量系统方面也要努力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避免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两化融合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更是一个能长期受益的工作,在明年的两化融合工作中,我公司计划实现以下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办公自动化,ERP管理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及计量系统,减少他们存在的问题,成为一个符合我公司经营特点的信息化系统。

二.能源系统的上线,实现水、电、气的集中采集及控制。三.通过信息化系统能够为公司领导提供更充足的,更准确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第四篇:两化融合调研访谈提纲

关于“**公司两化融合基本情况”的访谈提纲

按照部门进行访谈

公司高层领导

访谈时间: 地点: 部门: 司龄: 年 访谈对象: 职务: 电话: 访谈人:

一、****的基本情况了解

1.2.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一下影响公司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请简单介绍一下****现在的经营情况和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行业内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二、公司战略

3.公司是否有具体的战略规划?您是否清楚公司的战略规划、竞争战略等情况?请您介绍一下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4.****目前具备哪些核心能力、资源,根据公司的发展目标,未来3-5年****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还有哪些不足或是和竞争对手相比较弱的因素?

5.请您简要介绍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包括对行业、市场以及宏观影响因素的理解,会给****带来的影响等?

6.7.您对****提出的发展目标做何评价?为什么?

目前****存在哪些主要业务?哪些业务板块是****的核心业务?各板块业务存在何种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困难?

8.您对过去几年的业务发展持何种评价,为什么?按照您的看法,哪些方面值得改善,哪些是迫切需要做好的工作?

9.您认为****如果要完成业务发展目标需要重点做好哪个业务板块的工作?为什么?

10.针对目前企业经营的业务板块,你认为相对应的直接竞争者有哪些?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或竞争战略?

11.您认为****近期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方能为完成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管控和组织结构

12.现行的组织结构的形成是否有什么历史的渊源?从公司的战略目标出发,您认为现行的组织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调整?

13.您对目前的管理现状是否满意?为什么?如果不满意。您认为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14.****目前在管控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你对问题的解决建议是什么?有没有具体有何种管控措施?

15.您如何看待****当前的管理效率与决策效率?你对此有无改进的建议? 16.如果目前的组织构架和业务流程需要调整,您认为调整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17.您认为****对下属业务单元(公司)的管理作何评价?为什么?您对****总部的管理水平作何评价?为什么?

18.****高层管理之间的权责是如何划分的,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如何进行的,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幅度如何?

19.****在战略规划、经营计划、投资决策、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含资金和预算)、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团队建设)、信息管理、风险管理(法律、审计等)具体有何种管控措施?

四、内部资源能力

20.您认为,****在研发、营销、生产、运营等内部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都在哪里? 21.上述的内部能力在未来的提升重点与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22.结合现有的内部资源情况,您认为在各项资源整合方面的现状如何?未来的改进提升空间在哪里?

23.您认为公司现有的激励体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激励手段是否达到了相应的目的? 24.您对****的企业文化有怎样的认识与理解?未来的提升空间在哪里?

五、营销管理

25.对于公司各业务市场的开发,公司是如何规划的?

26.您对****目前的营销模式怎么评价?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采取怎样的营销模式?您认为,我们的业务营销模式应如何进行调整?

27.在营销管理方面,****主要优劣势有哪些?如何进行改善?

28.您认为****目前市场营销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人员素质有什么优缺点? 29.目前公司对产品、品牌如何管理?采取了哪些战略措施?

30.****对渠道、客户的管理如何?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在渠道、客户方面如何竞争? 31.您认为未来的营销平台应该如何搭建,希望公司侧重做哪些工作?

六、其他问题

32.您希望通过此次咨询,能够解决哪些核心问题,实现哪些管理目的? 33.对本项目的建议和要求。

人事行政

访谈时间: 地点: 部门: 司龄: 年 访谈对象: 职务: 电话: 访谈人:

一、人力资源体系

1.您认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如何?有没有根据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哪个部门制定? 2.3.4.5.用?

6.管理人员任用的标准是什么?晋升体系是否使员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公司是否同公司人员编制如何制定?谁有决定权?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公司核心人才是哪类?紧缺岗位有哪些?如何获取人才? 公司对关键人才有否特殊措施?如津贴等,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公司考核体系如何?是否能正确评价员工的绩效激励体系?考核结果如何反馈及使时有几条跑道,如管理,技术,专业等?

二、人力资源规划

7.您对未来3年人力资源开发设定的目标是什么?在数量、结构、素质方向都有什么要求,将用什么方式来检验目标的达成?

8.公司每年的员工流动率有多大

三、培训

9.公司有无培训计划?有哪些形式的培训

10.培训经费如何制定,谁来决定使用,培训人员教师来源,有无培训工作的评价、反馈制度和 手段?

11.公司现在有无管理人员的聘任制度,任用的标准是什么 12.不合格员工如何淘汰,淘汰率如何

13.考核体系情况?考核效果怎么样,直线部门配合的怎么样

四、其他

14.对关键人才有无特殊措施,如津贴等,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15.劳动合同如何管理,有什么问题,是否发生过劳动争议和纠纷? 16.现有管理制度有哪些不健全的地方(缺什么制度)17.目前办公使用系统情况?

财务部

访谈时间: 地点: 部门: 司龄: 年 访谈对象: 职务: 电话: 访谈人:

【财务部】

一、二、个人背景 关于本部门 请您谈谈本人的教育及工作经历?目前在公司所担任的职务?工作负责范围?指挥链关系?

1、部门概况:部门职责?人员状况?内部分工?主要工作内容?

2、您所在部门的主要业务有哪些?主要的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中碰到过什么问题与困

难?您对目前的财务管理流程有什么好的改进方案?

3、对超预算的开支怎样进行控制?对预算调整的原则是什么?

4、对产权代表是如何进行管理的?效果怎样?

5、对目前采取的财务管理手段您认为在那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6、部门接口:与相关部门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思路?

7、您对本部门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看法?

8、是否制定财务规划,如何制定

9、财务制度是如何建立与修订的?

10、如何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

11、如何制定财务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如何?

12、公司的现金状况如何?

三、关于公司

13、您是否了解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请简要描述。

14、您认为公司在内部管理上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较为突出、原因、改进建议?

15、您如何看待公司目前的职能分工和事业部制的管理方式?

四、其他问题

16、您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希望公司提供那些方面的支持?

17、对公司的发展建议?

18、对本次咨询工作的期望及建议?

【采购部】

一. 采购管理总体控制

1.2.公司对采购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是怎样的?有哪些与采购相关的政策及操作手册? 公司是否针对不同采购类型设置不同的采购方式?采购方式主要包括哪些?不同采购方式的应用范围包括什么? 是否会进行集中采购?

3.公司的采购主体是否均为甲方采购?是否有指定乙方为采购主体的情况?划分甲乙双方采购主体的依据是什么?

4.公司如何实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如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的有效分离)

5.6.公司建立的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是怎样的?

公司是否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二. 采购计划

7.公司是否定期制定采购计划(一年/半年/月)?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审批流程是怎样的?采购计划包含哪些采购物资的采购信息?

8.9.10.公司根据采购完成情况是否定期对采购计划进行更新和调整?调整后如何进行审批? 公司如何保证采购在采购计划可控范围内执行,防止超量采购导致的浪费? 公司通过何种方式对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有无定期汇报的机制? 11.公司是否根据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对相关部门或相关项目进行考评?

三. 供应商管理

12.公司是否制定了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政策?选择供应商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些?是否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统计?信息库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是否对供应商信息库进行定期更新?更新频率是多少?

13.14.15.公司如何对新供应商进行评级?有哪些评价标准?

招标时入围供应商如何进行审定?公司是否制定有合格供应商清单? 如何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进行绩效评估?有哪些评估标准?

四. 招投标管理

16.公司是否有招标相关的规定和操作指引?是否规定了达到一定金额或某类物资必须采用招投标方式?对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17.18.签约)

19.20.对于回标文件,公司有哪些部门进行评标?经济标和技术标的评价标准分别是什么? 公司除招标外还有哪些采购方式?公司是否针对这些采购方式制定了相关的操作指引?采招标工作由哪些部门参与?由哪个部门牵头负责?

招标各阶段是如何执行?(招标文件编制,发标与澄清,开标、评标,澄清与约谈,定标、购方式的审批权限是如何规定的 五. 采购执行请购与审批

21.22.公司是否对不同物资的采购确定归口管理部门,并分配相应的请购权限?

公司采购物资定价机制是怎样的,是否有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

23.请购部门如何提出请购需求?请购需求须包含哪些必要信息是否有明确规定?公司是否建立了适当的请购审批制度和明确审批权限?

24.何规定?

25.公司是否有建立针对大型、重要物资采购的价格信息库?对价格信息的搜集和整理部门有公司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超预算项目和预算外采购项目的请购流程和审批权限分别是如哪些?价格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哪些?是否对价格信息进行定期更新? 六. 采购合同的签订和管理

26.27.28.29.30.招投标定标后合同编制需具备哪些要素?

合同签订的审批流程是怎样的?是否按不同金额设置不同的审批权限? 非标准范本合同是否经过法律人员的审核? 公司如何对采购合同进行管理?

公司如何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跟踪监督?

七. 验收和付款管理 31.公司对采购到货物资的验收、入库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到货物资需经哪些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哪些?如何处理未通过验收的材料?是否制定有采购退货管理制度?

32.理索赔?

33.34.35.36.37.38.导审阅? 39.40.41.42.公司有哪些付款方式?分别如何进行?对付款的审批权限是如何划分的? 公司对例外和紧急处理付款、原始发票缺失时的支付如何规定? 公司如何与供应商进行对账?若出现对账出现不符时如何处理?

除以上提到的工作内容,您认为在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司是如何进行预付款及定金管理的?

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公司是否会定期进行追踪核查? 公司有关于应付账款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是怎样的? 公司如何对应付账款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

公司如何确认应付账款?对应付帐款暂估流程是怎样的?如何进行暂估?

公司是否定期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是否将应付账款分析汇报至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领公司如何进行采购退货管理的?对于涉及符合索赔条件的退货,是否会在索赔期内及时办完善?或存在哪些风险点?

43.您对本项目的要求和期待?

营销部

访谈时间: 地点: 部门: 司龄: 年 访谈对象: 职务: 电话: 访谈人:

个人背景:

1、您的个人工作经历以及目前在公司所担任的职务。

2、目前您在公司的职责范围及所在部门的部门职责。职能单元情况了解:

3、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所在部门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一下对公司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4、请简单介绍一下部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所在部门业务的关键成功要素体现在哪几方面?和主要竞争对手比,竞争优势和劣势有哪些?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如何应对?

一、公司战略

5、目前****存在哪些主要业务?哪些业务板块是****的核心业务?各板块业务存在何种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困难?

6、公司是否有具体的战略规划?您是否清楚公司的战略规划、竞争战略等情况?您所在部门在公司发展战略中是如何定位的?您认为您所在的部门的计划和目标是否清晰、合理?请列举完成计划和目标的关键经营(或管理)举措。

7、****目前具备哪些核心能力、资源,根据公司的发展目标,未来3-5年****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8、您对****提出的发展目标做何评价?为什么?请您简要介绍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

9、您对过去几年的业务发展持何种评价,为什么?按照您的看法,哪些方面值得改善,哪些是迫切需要做好的工作?

10、您期望****成为什么样的企业?为什么?

二、内部资源能力

11、您认为,****在研发、营销、生产、运营等内部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都在哪里?

12、结合现有的内部资源情况,您认为企业未来的改进提升空间在哪里?

13、您对****的企业文化有怎样的认识与理解?

三、营销管理

14、您对营销事业部的管理现状是否满意?为什么?如果不满意。您认为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15、您所在部门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你对问题的解决建议是什么?

16、如果目前的组织构架和业务流程需要调整,您认为调整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17、您对****目前的营销模式怎么评价?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采取怎样的营销模式?您认为,我们的业务营销模式应如何进行调整?

18、您认为我们营销网络目前的布局如何?

19、您对目前公司产品、品牌运作管理有何看法?有什么样的改善建议?

20、您对企业目前的渠道、客戶的管理有何看法?主要竞争对手在渠道、客戶方面对我我们有何借鉴之处?

四、营销组织

21、现行的市场营销组织结构的形成是否有什么历史的渊源?您认为****目前市场营销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人员素质有什么优缺点?

22、公司各部门职能是否清晰?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交叉或遗漏?您对此有何建议?

23、目前营销体系中有哪些最主要的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这些制度与流程运行情况如何?

24、您认为公司未来的营销平台应该如何搭建,希望侧重做哪些工作?

五、市场状况

25、对于您所负责的产品,您认为未来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

26、此类产品的主要用户有哪些,用户结构是怎样的(需求行业、需求区域„„)?

27、我们产品的用户是如何分布的,这些用户有哪些特征?

28、客户在选择产品时的主要关注点有哪些?

29、客户的采购决策通常是如何做出的,哪些因素决定最终购买? 30、您认为客户的选择偏好未来将会向哪个方向变化?

31、本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主要在哪些方面展开(价格、性能、服务„„)

32、目前的本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可以分为几类,行业内最好的企业有哪些?

33、对于****来说,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34、我们竞争对手的主要竞争优势有哪些,我们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

35、目前市场中此类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有哪些?

36、我们目前的渠道结构如何?

37、您认为市场渠道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

38、您认为进口的同类产品中哪些品牌、哪些产品对我们最具竞争威胁?用户选择这些 进口产品主要看重它们的哪些优势?哪些用户更侧重于选择进口产品?

六、营销事业部人力资源

39、谈谈公司营销系统目前的人力资源队伍现状(数量、结构、素质)以及您对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建议。

40、您认为用什么指标来评价营销系统业绩指标比较合适?各业务单元,您认为应该关注的业绩重点是什么?

41、您认为营销系统中现行的绩效考核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考核周期、考核指标、考核信息来源、考核标准、考核结果运用等)?如何解决?

42、您认为目前的薪酬体系是否体现了不同岗位价值、业绩水平的差异?

七、其他问题

43、您希望通过此次咨询,能够解决哪些核心问题,实现哪些管理目的?

44、对本项目的建议和要求。

技术研发部

访谈时间: 地点: 部门: 司龄: 年 访谈对象: 职务: 电话: 访谈人:

一、1、2、3、4、5、6、7、8、二、部门性问题

研发部在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您对目前研发部的工作情况的评价

目前研发中心的创新速度,主要成果有哪些?

公司近年对研发中心的资金投入额度及增长速度?这是按照公司计划所进行的投入还是由与国内同类企业研发中心相比,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优势、劣势在哪些方面? 对于公司的主营产品在技术上 的看法?(先进性、可替代性、技术发展趋势)在主营产品市场,国内目前对我们最有威胁的企业有哪些?各家的技术情况 公司其他产品的特点,优劣势 流程 研发中心根据项目所做的申请?

9、公司目前涉及到研发部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有哪些,如何运作?

10、每个流程的目标是否清晰

11、每个流程的重心是什么?

12、流程中每一节点与责任人明确吗?

13、流程的运转程序是否清晰明了?

14、公司跨部门流程的流转是否顺畅

15、流程间的接口是否顺畅?

16、研发部内各岗位在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中的作用是否明确

17、是否有成文的文件

18、你对公司现行有何建议,需要哪些方面提供支持?

三、组织

19、研发部的功能设置与岗位说明是否明晰?是否有书面文件 20、研发部负责人的职责、权限与任职资格是否明确有规定

21、目前研发部与其他部门的分工配合情况如何

22、您认为目前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适应了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23、对公司的组织结构有什么建议?

四、部门人力资源

24、研发部的人员基本情况(人数、学历构成情况)

25、所处的研发部通用岗位的市场人力资源情况

26、研发部现行各岗位职责说明书,职位分布,职等职级状况

27、您对哪些事情有最终决策权?哪些有建议权?决策或建议的程序是怎样

28、您在工作中有哪些问题比较难处理?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产部

访谈时间: 地点: 部门: 司龄: 年 访谈对象: 职务: 电话: 访谈人:

1、工厂的权责是否明晰

2、和公司那些部门需要协调配合,协作情况如何?(尤其是销售部门),工厂内相互之间的协作情况如何?

3、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状况和前景?现在的利润情况?

4、工厂产能设计是否合理?实际利用情况,存在差距的原因

5、工艺水平怎么样,研发和工艺的衔接情况?工艺和生产的衔接情况?

6、设备的先进性怎么样?设备更新频率?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

7、设备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改进的方法

8、采购能否及时满足生产需要

9、存货管理状况

10、生产过程中环节可以改进

结束语

非常感谢您的宝贵时间,如果还有事情需要沟通和确认,我们会和您电话联系,希望得到您的配合。谢谢。【注】

1、上述访谈题目请大家提前进行思考,并做相应准备。

2、根据现场访谈情况,昊邦科技的访谈内容不局限于上述问题。

第五篇:【独家发布】中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报告(2015)(精选)

【独家发布】中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报告(2015)

中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报告(2015)前 言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发达国家正在积极谋划部署,加速重构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抢占信息化环境下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顺应发展新趋势、适应发展新常态、实现发展动力新转换,关键是要做好两化融合这篇大文章。“没有度量就无法管理”。自09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探索形成了一套两化融合评估引导体系,2013年《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作为国家标准发布,可支持政府和行业全面摸清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为科学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可服务于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我诊断和自我对标,为企业指明发展重点、目标和方向。两化融合评估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国家、地方省市、行业、企业开展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提供了互联网工具和手段,通过向企业在线反馈自评估报告,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企业对标和行业对比分析,充分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目前已积累了50000多家企业数据。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形成了2015年中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报告。“ 目录

一、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

1(一)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框架11、六个视角

22、三条主线

33、四个阶段6

(二)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分类81、生产类型分类82、行业分类1

1(三)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思路121、坚持以持续引导企业务实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导向122、坚持以企业最佳实践为指导指明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路径123、坚持信息化新技术、新理念应用的适度性和适宜性134、坚持统筹部署和多级分类相结合加速产业整体提升135、遵循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1

4(四)评估样本情况14

二、两化融合发展水平19

(一)企业两化融合指数19

(二)两化融合发展阶段20

(三)两化融合关键指标2

3(四)两化融合关键应用281、两化融合与组织保障282、两化融合与底层生产装备

323、两化融合与产品设计研发344、两化融合与精细生产管控405、两化融合与供应链管理496、两化融合与企业经营管理

517、两化融合与客户市场服务56

(五)两化融合与竞争力分析581、两化融合与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602、两化融合与业务效率613、两化融合与财务优化624、两化融合与创新能力6

3(六)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对比分析6

4三、两化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67

(一)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两化融合总体水平较低67

(二)我国工业企业底层装备数控化水平有待提高68

(三)企业信息技术与单项业务环节的融合深度不足70

(四)企业两化融合面临集成应用跨越困境7

1(五)企业实现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创新突破的生态环境亟待完善7

4四、工作建议76

(一)以企业分级分类为中心思路,有效规划和布局两化融合整体推进工作76

(二)以推动骨干企业实现综合集成为突破口,集中力量解决制约集成的关键共性问题77

(三)充分调动市场服务力量,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管理能力和规范化水平77

(四)组织开展智能制造、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统筹资源打造样板工程78

(五)创新技术手段和运营模式,为中小企业和产业链集成搭建服务平台78

(六)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方法工具,打造两化融合推进的O2O模式79附件1: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80附件2: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方法101附件3:两化融合评估服务平台103

下载关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两化融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两化融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两化”融合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两化”融合企业文化与信息化,两者看似无关,其实休戚相关,相互促进。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发问:企业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关于企业两化融合情况的调研提纲

    关于企业两化融合情况的调研提纲 一、上半年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 (一)基础建设情况 1、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进展,如建设投入和运维投入的情况。硬件、软件、网络和服务投入的......

    装饰行业两化融合报告

    信息建设深化 流程管理优化 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3月。 是建设部批准的国家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装饰设计甲级、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幕......

    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报告

    全区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报告 现代工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已经至关重要,不仅衡量着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发展状况,更在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产业结构,决定着企业的经营、......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五篇)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要求以及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

    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年@月@@日下午,我们对北海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 北海工业......

    乡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根据漾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十二五”产业发展调研材料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使信息化建设更有效......

    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十二五”产业发展调研材料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使信息化建设更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