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稿(文字材料的系统统筹与逻辑思维)
行政文字材料的 系统统筹与逻辑思维
(提纲草稿)
行政的文字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精炼,简明扼要,实事求是,说明问题。总体主导思想是:主题鲜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先重后轻。关系清晰,言简意赅。规范准确,文法严谨。
一、行政文字材料的概念及用途。(略)。
二、系统和逻辑的概念在文字材料中的应用。简要介绍。
三、系统统筹是把握文字材料定位的前提。
1、把握住系统内宏观形势与环境的统筹,要一致。
2、把握住上级机关不同时期精神的统筹,要合拍。
3、把握住领导的特点和具体的要求统筹,要贴切。
4、把握住所属单位具体客观情况的统筹,要实际。
5、把握住作者系统观察分析定势的统筹,要清晰。
四、逻辑思维是把握文字材料流程的关键。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割舍不断的、极强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的实质实际上大多数的时候都具有相当强的
逻辑关系,文字材料尤其如此。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文字材料就是执笔者按照一定的意愿和要求,根据实际用文字搭建起来的建筑。对文字的负责,就是对工作的负责,就是对自己的负责,文如其人。那么对文字材料的要求,特别是对我们现在的行政办公应用文字形成过程是什么呢?
1、思考与分析的过程。
2、判断与提炼的过程。
3、撰写与推敲的过程。
4、完善与提高的过程。
5、回顾和总结的过程。
五、文字材料要注意的问题。
1、总体的框架要研琢,主次要分清。排序。先重后轻。同类的问题模式统一。
2、内容的分类要研琢,归属要清楚。
3、标题的关系要研琢,逻辑要确切。导语要点清楚。
4、语言的运用要研琢,叙述要规范。
5、文字的词句要研琢,表述要准确。
虚词、介词、转折的词都尽量不用,括号少用。一个词、同类的句子尽量出现的频率不要太多,避免重复。
六、系统统筹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与统一。
1、系统统筹完成了文字材料主题的定位,确立文字材
料灵魂。
2、逻辑思维完成了文字材料内容的顺序与途径。
3、系统统筹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完美的创造。
4、系统观和逻辑性是成熟人士必备的能力。不仅是文字材料要具备系统观和逻辑性,人们需要一种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更需要一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报告应言简意赅,总结成绩要简练,问题分析要到位,整改建议要有针对性,评估结论要客观公正。
分析到位,积累,规律性。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
第二篇:逻辑思维与推理期末考试题
逻辑思维与推理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直言命题
2、关系命题
3、划分
4、逻辑方阵中的差等关系
5、矛盾律
二、简单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简述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可能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
2、简述明确词项(或概念)的逻辑方法
3、简述三段论的基本规则
4、简述三段论的定义、要素及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
5、简述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性
三、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计60分)
1、对“十月份放映的影片都不是进口大片”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写出推演的逻辑形式;然后进行换质换位推理,写出推演的逻辑形式。
2、请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自然语言还原成三段论形式,然后转换成用逻辑语言表达的三段论格式,判断该三段论是什么格什么式,判断该三段论推理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3、已知某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否定命题,请证明该三段论的大前提只能是全称肯定命题。
4、请证明:若第三格的三段论有效,其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命题。
5、根据S与P的外延关系,求证:(1)SIP假,则SAP假;(2)SOP真,则SEP可真可假。
6、请用自然语言编写一个第三格AAA式的三段论,并验证该三段论的有效性,请写出推理过程。
第三篇:逻辑思维与推理期末考试题
逻辑思维与推理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2、关系命题
关系命题:就是陈述事物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命题。
3、划分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 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4、逻辑方阵中的差等关系
等差关系:AI/EO之间的真假关系: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必假;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5、矛盾律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的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即对同一事物不能既肯定 它是什么,又否定它是什么,其中必有一假。公式:A不是非A(思维的确定性要求运用命题时前后不能自相矛盾)。
二、简单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简述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可能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
2、简述明确词项(或概念)的逻辑方法
3、简述三段论的基本规则
4、简述三段论的定义、要素及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
5、简述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性
三、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计60分)
1、对“十月份放映的影片都不是进口大片”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写出推演的逻辑形式;然后进行换质换位推理,写出推演的逻辑形式。
2、请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自然语言还原成三段论形式,然后转换成用逻辑语言表达的三段论格式,判断该三段论是什么格什么式,判断该三段论推理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3、已知某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否定命题,请证明该三段论的大前提只能是全称肯定命题。
4、请证明:若第三格的三段论有效,其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命题。
5、根据S与P的外延关系,求证:(1)SIP假,则SAP假;(2)SOP真,则SEP可真可假。
6、请用自然语言编写一个第三格AEO式的三段论,并验证该三段论的有效性,请用逻辑语言写出推理过程。
第四篇:系统动力学讲稿
a.水准(L)变量是积累变量,可定义在任何时点;
速率(R)变量只在一个时段才有意义。
b.决策者最为关注和需要输出的要素一般被处理成L变量。
c.在反馈控制回路中,两个L变量或两个R变量不能直接相连。d.为降低系统的阶次,应尽可能减少回路中L变量的个数。
故在实际系统描述中,辅助(A)变量在数量上一般是较多的。
P1 我们在上次课共同学习了系统动力学方法特点和基本原理,了解了系统动力学方法首先通过建立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将因果关系图转化为其结构模型——流(程)图,进而使用DYNAMO仿真语言对真实系统进行仿真。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P2 上节课我们讲到商店库存模型的分析,系统要素界定为商店和工厂,又由于我们要研究的库存量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所以我们还必须把商店销售、商店订货,工厂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考虑在我们的系统中。
P3 如图所示,是商品库存问题的因果关系图。图中有两个反馈回路:第一个,我们要考察的商品库存量,它的多少对商店订货产生影响,商店订货到了工厂以后,工厂会根据自己的“未供订货量”来预定自己的产量、调整它的生产能力、进行产品生产,产品生产出来后送到商店仓库,使得商店库存增加(也即库存量发生变化),库存量的变化又会引起商店订货量变化„„,这是一个负的反馈回路;第二个,工厂生产出产品,供货给商店的同时,又会引起“工厂未供订货”的减少,也是一个负的反馈回路。还有一个关系要说明,商店的销售会对商店的库存和商店的订货量产生作用。
P4 下面我们进行将这个因果关系图转化为我们的结构模型——流(程)图。从刚才的分析,显然商店库存是我们最关注和要考察的量,我们将它定为水准变量,记为L2;商店订货是人们的决策过程,它在一个时间段内订货量的多少,决定了工厂未供订货的大小,即它为一个速率变量,记为R1;工厂未供订货量是一个可以定义在任意时刻的量,我们把它定义为水准变量,记为L1;预定产量和生产能力都对工厂生产产品速率产生影响,很容易理解工厂生产是个速率变量,即为R2;对于预定产量和生产能力,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辅助变量,分别即为A1、A2;商品销售过程,是引起商店库存量变化的量,我们把它定义为速率变量,记为R3。
P5 绘制出流(程)图如图所示。R1商店订货控制L1工厂未供订货量的变化速度,R2工厂生产决定了L1(未供)向L2(库存)转化的速度,R3商品销售决定了商品库存减少的速度。A1是预定产量,受未完成的供货量和期望完成未供订货时间的影响,(我们认为,订货肯定不是一次,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订货,期望完成未供订货时间越长,可能就会来更多订单,这样我们就必须考虑期望完成未供订货时间来定我们的产量)。为完成预定产量,必须调整生产,决定几天内将预定产量生产完成,我们又定义了常量调整生产时间D2,这样A1和D2共同决定了工厂生产能力A2。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了生产速率的大小。
产品销售是如何影响产品订货呢?这两个都是速率变量,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引入平均销售量辅助变量,即S1,这样我们就可以方便的说,销售速率影响平均销售量,平均销售量决定了订货速率,同样,订货也不可能过于频繁,我们更希望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比如3天定一次货),这就是D3商店的订货平滑时间;同样,商店库存对于商店的订货的影响,我们引入期望库存Y和库存差额S2。
P6 这样,我们就通过绘制的流程图,实现了对现实问题定性分析。接下来我们进入定量分析阶段。DYNAMO仿真根据系统流图,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方程的方法表示出来,再仿真采用逐步(step by step)仿真方法,得到该系统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行为。即,取一个时刻,得到系统各要素状态,经过一个时间间隔,考虑每个要素的变化以及相互影响,又得到一组数据„„这样一直下去就可以得到我们的仿真结果了。
P7 仿真的时间步长记为DT,一般取值为0.1~0.5倍的模型最小时间常数。P8 DYNAMO方程。
L水准方程:表示现在的水准量=过去水准量+时间*水准变量变化的速度。
BIRTH.JK表示总的出生人口数速率。
R决策方程:比如,商店订货量=(现有产品量、期望库存与产品销售速率)的函数。这也体现出他是一个决策过程,所以叫决策方程。如何决策决定了函数是什么形式,从而进一步影响水准变量变化速率。
A辅助方程:比如,库存差额=期望库存-现有产品量。N初值方程:比如,初始人口总量POP=10000人。C常数方程:比如,人口自然增长率。
DYNAMO还定义了一些函数,如表函数、延迟函数、逻辑函数等等,方便我们建立方程。
P9 将流图和DYNAMO方程输入计算机,就可以得到仿真结果。看三个例子。
(二)一级负反馈回路。这里我们假定:决策每次订货量为库存差额的1/5。
(三)简单库存控制系统的扩展。不解释。(W:途中存货的入库时间,数值10表示在途中的货物以每天到达总量的1/10的速率到达。)
第五篇: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杨培庆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属于动态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或流畅,或阻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可以说,思维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根据学生和学科特点,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遵循“三性”原则:
一、同步性
阅读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切实打好听说读写基础,发展学生的语言,而语言与思维是互为表里的统一体,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要和听说读写同步进行。课文《泥土最珍贵》第二段,根据课后问题,要求学生弄清有儿句话,理解每句话的含义,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时,可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全段,再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二、四两句:第二句说了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埃塞俄比亚的皇帝对两个欧洲人怎样?第四句说了几层意思?送行的主人力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就是在进行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训练。最后启发学生在默读全段的基础上认识句与句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联系起来的。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可在读课文感知大意时,利用挂图和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进境,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在精读课文逐段细究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段内容:第一段,抓住二、三两句体会当时长安街两旁的人多,抓装都”体会到人们的心情,抓住一个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少先队员的表情、动作体会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然后指导学生综合段落大意(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等待灵车)第二段,抓住四、五两句体会人们的悲痛,抓住六、七句与第八句对比,体会人们对周总理的怀念,然后指导学生综合段落大意,人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望着灵车);第三段,抓住一、二两句体会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抓住两个“希望”和两个“站着”体会人们对周总理的怀念,再指导学生综合段落大意(人们怀看真挚的感情追赶灵车)。最后,根据段落大意指导学生提炼,用词组的形式拟出小标题:第一段,等灵车,第二段,望灵车;第三段,追灵车。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篇章知识,还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启发他们进行变式练习,用词的形式拟小标题,第一段,等待;第二段,哭泣;第三段,追赶。按时间顺序拟小标题:第一段,灵车到来前;第二段,灵车到来时;第三段,灵车过去后。这样,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和指导他们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同步进行,其结果是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相得益彰。
二、阶段性 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进行词问训练,并在训练基础上指导学生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这个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动作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稍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很差的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感性材料和直观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牷鄞驶恪学习表述。课文《坐井观天》中有“坐井观天”和“无边无际”这两个成语,只有帮学生理解了这两个成语后才可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凭借学中对“天”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无边无际”是形容天很大。在指导学生学习第六自然段时,可启发学生看插图2,回答“青蛙坐在哪里?”“它一抬头就看见什么?”并相机解释“看”可以当“观”讲,“观”就是看的意思。这样,“坐井观天”字面上的意思就基本上为学生所理解。再经“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激发学生进一步看图,学生对“坐井观天”的含义便能加深理解。如此凭借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运用直观手段来帮助他们建立概念,是一 种行之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
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段的训练。教学中可开始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训练,学习分析自然段,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文《科里亚的木匣》是一篇用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息的发展变化的短文,虽然文字浅显,形象生动,但要学生根据小标题准确地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并非易事,尤其是第三自然段,时空跨度大,既与“埋木匣”不搭边,又与“挖木匣”不挂钩,究竟归并到第一段还是第二段呢,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这就需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这一个自然段几句话?(二句)写了哪几层意思?(写了三层意思:一是妈妈、奶奶带着科里亚到喀山去了,二是她们在喀山住了四年,三是科里亚长大了。)这三层意思与“埋木匣”靠得近些还是与“挖木匣”靠得近些?引导学生通过这种分析、比较,就不难确定第三自然段的归宿了。在指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时,先要以“这一段主要是写科里亚还是妈妈‘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启发学生比较和综合,再指导学生借助小标题归纳各段落大意。
高段阅读教学则以篇章教学为重点,应当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具体化与系统化等思维训练,初步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
课文《渡船》是一篇颇有特色的短文,它记叙了一个特定环境中发生的一件为人们所熟悉的事情,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互相关心的新型关系。文章的最大特点是脉路清晰,结构严谨,细节逼真,语意含蓄。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所蕴含着的思想感情,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可分四步进行训练:第一步,精心设计重点提问,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提示和启发学生理解文章脉络的提要:1.年轻的妈妈为什么“愁眉不展”,眼里还噙着“泪水”人们的心情怎样?2.渡船靠岸以后,人们又有哪些表现?要弄清第1问,学生须凭借第二、三两个自然段加以分析;要弄清第2问,须根据第四自然段加以综合;要弄清第3问,须根据最后两个自然段归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细读深究,就不难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步,顺应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辨异求同,体会渡船上的人对病孩的关心。第四自然段和第五、六、七自然段都是写渡船上的人们纷纷议论,如果引导学生把两处的“议论”对照起来就可清楚地看出它们的不同处和相同点:前者是针对孩子的病情展开的议论,后者是围绕请大夫给孩子看病这个问题展开的议论,但不管是那种议论,都表现了渡船上的人对病孩的热心关切。
第三步,适时疏导,适当点拨,从发掘语言因素入手,让学生初步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第十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这时候,人们才听到船夫人篙一篙下水的声音。渡船已过了河心。”开始,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小段的作用,可先抓装才听到”让学生弄清原先不是竹篙下水没有声音,而是人们纷纷议论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这个时候“才听到”是因为人们沉默了,而为什么要写“沉默”呢?这就要疏导一下,指点学生回读前一个自然段,体会当时渡船上的人之所以沉默,一是无言以对,二是怕增加了年轻妈妈的担忧,再略加点拨,学生就能明白这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四步,指导学生进行系统整理,在整理的基础上提炼中心思想。文章着重描写了渡船上的人们的语言和动作,以突出渡船上的人对病孩的关切,颂扬人们互相关心的社会风尚。因此,可让学生对渡船上的人的语言、动作列表整理,再以“为什么要写这些?”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概括中心思想就可以水到渠成。实际上,在课堂上让学生读读、划划、圈圈、点点,既通过文字叙述进行抽象思维,又通过操作进行形象思维,其效果更佳。
三、实践性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从读懂书到会读书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样,在进行思维训练,不宜脱离课文作理论上的讲述,而应该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切忌越俎代庖,操之过急。
如在词义教学中,就不要下定义,而要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含义,或启发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概念。在词语归类时,则应在让学生明确归类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
即使在段篇和教学中也不应由老师包办代替地讲有关知识,而应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自己动手,一段一段地默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