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心理案例报告

时间:2019-05-14 07:2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撰写心理案例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撰写心理案例报告》。

第一篇:如何撰写心理案例报告

如何撰写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选择案例报告题材的注意事项

1.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躁郁症)肯定不能写;

2.最好写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里不要写强迫症和疑病症;

3.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当老师的写学生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写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4.尽量写自己做的案例,没做过案例的也可以借鉴别人的,但是不要生编硬造。

二、案例报告正文内容(这是标准要求,实际为九条,最前面还有一条是摘要)

(一)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四)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七)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八)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三、综合评审文章格式的一般要求

1.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标题即论文的名称,应当能够反映论文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精炼、醒目和新颖。如“一例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个人成长报告可以不写摘要。

将生活中、教材中,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故事分别按要求放到一、二和三里,但一定要有一个主线。在七条中实施咨询时,如果感觉与前面的内容不能衔接,再在这里进行内容调整。比如,写一般心理问题时,就不要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症状;使用疗法时,发现行为、症状有些不符,也可以进行增减。

四、案例报告指导: 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00字以内,一般不超过200字;简单介绍什么人,什么原因出现了哪些问题,诊断为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经过几次咨询,最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要表明内容,而不是列出标题;

摘要的目的是便于他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论文的概貌,提高检索效率。实际上这就是编写时整篇文章的主线。

写得好的案例:

摘要1:本文是一例因工作失误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护士,因为工作中出现失误受到了批评,之后出现工作时紧张不安、总担心出错,因此反复检查,工作效率下降,同时有睡眠差,生活兴趣减退等症状。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能够正常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摘要2:本文是一例硕士毕业生由于就业受挫而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在面试屡屡失败后出现了自我评价低,情绪低落,为前途担忧,无法安心完成毕业论文,食欲和睡眠差等症状。求助者主动前来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能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三次咨询,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和饮食、睡眠障碍基本解决,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写得不好的案例:

摘要1:本案例是针对一名护士受批评后心理受挫而引起的一般心理辅导案例。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基本解决,取得了比较好的干预效果。

摘要2:本文通过对一例情绪障碍的求助者的咨询,结合咨询过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了解、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其做出诊断,制定了相应的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并较为详细的记录了咨询过程,说明了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对咨询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认知疗法的应用体验。

(一)一般资料:

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个人成长史里面可以介绍一些求助者小时候的一些重要成长经历; 例如出生情况,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等,如果有疾病史最好列出,还有求助者的大概个性。

测验结果一般要写全,标准分要标明,要有简单的结果解释;(前面写的测验结果和之后提到的所做测验要一致)例如SCL-90总分超过160,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需要写出来,超过2分的因子分也需要写出具体得分。

建议使用最简单的量表,如SDS、SAS,不易出错,也为了减轻论文答辩时的负担。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简要的说明目前的主要问题,要写明时间;最多不能超过20个字,不要用诊断用语。

以求助者的口气进行主诉 例1:‘抑郁,焦虑,强迫’,应改为:“心情不好,无法安心学习、睡眠差,食欲减退1月余”; 例2:“因考试失利而紧张不安、失眠、烦躁、提心吊胆、情绪低落;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不断下降;1个月。”

应改为:“1月来因考试失利而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睡眠差。”

例3:控制不住想不必要的事情,伴有失眠,食欲差2月余 例4:1周来为找工作问题而痛苦,对未来悲观失望。

个人陈述:精练的原话或总结均可,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等; 例:四个月以前父亲突发心梗去世,自己和父亲感情很好,所以心情一直不好,两个多月前的一天,张某早上醒来,觉得胸闷,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去医院做心电图却又一切正常,自此开始经常觉得身体不适,有时怀疑自己的肝有毛病,有时感觉是肺有毛病,听见别人有什么病,也总联想到自己,担心自己会不会得上这种病。其间做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各项体检和化验结果各项指标均正常,但还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会有什么毛病,这段时间睡不好觉,也吃不下饭。白天忙于工作,感觉还可以,如果半夜醒来就会胡思乱想,无法自控,“非常痛苦”为此前来求助。

可以添加一些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典型行为和症状,如生理症状有入睡困难、厌食等;情绪症状有焦虑、烦燥、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社会功能状况有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咨询师观察的内容有求助者的体态,言谈举止,表情,精神状态等,尽量用中性的词汇来形容求助者,不能用带贬义的词汇。

○如果求助者是有独自前来的,那么他人反映这部分就不用写了。

(四)评估与诊断

○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定性的时候要用“三原则”(写明是哪三条)排除心理异常,这是考核的重点; ○诊断要考虑到病程,典型症状等情况; ○诊断的思路要明确;

○不能用许又新的6分法来排除神经症,神经症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在于冲突的性质。

评估诊断举例

(一)1.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找工作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担心找不到好工作

2、入睡困难、食欲下降。评估诊断举例

(二)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

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一般针对其目前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最终目标和长远目标一般是完善其人格,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

1、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A.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身体不适就糟糕至极的观念 B.改善焦虑的情绪,消除害怕得病的恐惧心理 C.改善睡眠和进食

2、长远目标:(终极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六)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部分简单介绍即可,不要过于繁琐;尽量选用教材里有的咨询方法。注意对年幼的求助者最好采用行为疗法,不要用认知行为疗法。

2、关于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部分:生物因素可以结合年龄如青春期、更年期等;社会因素找近期发生的社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的状况,认知因素见二级教材42页。(在前面评估里已写的内容,这里可以省略)

3、权责利要用新版教材三级74页的内容。

4、咨询收费,测验收费,免费要说明原因;

5、咨询时间安排,一般一周一次。

(七)具体咨询过程

○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要把每次咨询的情况分开来写清楚,不要按照咨询的每个阶段来写;每次咨询的时间,目的,方法,过程、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详细记录,如果辅导站没有特殊要求的话,是不需要咨询摘录的,有特殊意义的也可使用。

○咨询的过程最好能体现咨询中咨询师的咨询思路和求助者的心理转变过程;过程也要和你所用的方法相一致。

主要存在的问题:对咨询方法认识不够,如:主要焦虑的等级评定应该是0-100的;把贝克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搞混。咨询过程克隆范文,千篇一律。

结合最前面的三个部分,花大力气写出第七部分,这是重头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疗法对应进行内容调整,一定要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疗法使用不能出现错误。注意节奏感和层次感,将情节合理分配到各次咨询中。建议不要用太多的疗法,可以用合理情绪疗法或系统脱敏法。

(八)咨询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的五个维度最少用三条(三级教材133页),评估要结合咨询目标进行,咨询师的评定中切勿加入咨询师对案例的感想,尤其是联想到一些社会问题。

○有些心理测验不能用于前后比较,例如16PF和EPQ。(因为人格是相对稳定的,几次咨询很难有明显的改变。智力量表也不可以用作咨询前后的对比,还有,已经是大学生了也不需要用)

○咨询总结(非必须):最后可谈谈自己对本案例咨询的体会、收获、创意和小结,也可谈谈今后可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没做过案例的,可以用亲友做模型,将事件改造成符合案例的条件。可以先将范文大段复制上来,保留大的框架,将内容进行删除、拼凑及添加。

但一定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容要前后一致、贯通!

第二篇:如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如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有三项:一是读懂案例,二是确立案例分析类型,三是掌握案例分析的书写要求。准备工作做得好,报告的具体书写过程就会有一挥而就的感觉。书写案例分析报告,首先需要读懂案例。阅读案例的方法,一般是先粗读一遍,了解案例大意,然后再精读。最好是在初次浏览过案例,开始再次精读前,先向自己提几个基本问题:本案例的关键问题即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在此时布置这个案例?它在整个课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它跟课程中已讲的哪些内容有关?它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要通过反复思索搞清楚这些问题。一旦想通了此案例的基本目的与关键问题,你的分析自然纲举目张,击中要害。

教师在布置案例作业时,往往还会附上若干启发性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是非常好的案例分析“向导”,往往涵盖了理解案例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对于附有思考题的案例,案例学习者可以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案例,找出与问题直接有关的信息,以至通过整理案例中的相关信息而获得答案。在获得思考题答案的同时,你对案例的理解往往会更进一步。

其次,在读懂案例的基础上,确定案例分析类型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中的另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一个好的案例通常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典型而完整的事件,信息量比较大、头绪比较多,有背景介绍,有人物描写,有事件描述,有前因后果以及各种各样的内外部联系与特

定背景等信息。这样就增加了分析的难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能做到面面俱到,当然是好的。但是不能期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案例分析得既全面又深入。究竟选择何种类型的分析,取决于大家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考虑。案例分析报告在体例上通常有综合型、专题型两种。综合型分析,要求对案例中所有的关键问题都进行深入分析,列举有力的定性与定量论据,提出重要的解决方案与建议。专题型分析,则只是着重分析某一个或数个专门的问题,异军突起,攻其一点,重点突破。所选的当然应是自己最内行、最富经验、掌握情况最多、最有把握、可以充分扬长避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比其他同学分析得更为深刻、细致、详尽和透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因此,进行案例分析前,可选择这两种类型中的一种。

再次,掌握案例分析报告的书写要求对于撰写出高水平的案例分析报告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报告要抓住并反映案例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突出中心。无论采取综合型案例分析还是专题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者都应注意突出中心。分析者应从纷繁复杂的案例内容中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行分析,从丰富多彩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找准并围绕案例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通过文字的形式在分析报告中反映出来。二是要恰当选择、运用相关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力求做到说理透彻,层次分明。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大家掌握某些理论与方法等。为此,大家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时,用原理、原则说话,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详尽的论述。三是说理与叙事要充分运用案例中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力求语言上明快简洁、生动形象。案例分析是从案例本身出发,引发的一系列

思考和探索,因此,案例分析报告一定要紧密结合案例内容本身,充分挖掘案例中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这些信息材料在分析报告中阐明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案例分析报告的书写文风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要以正确的分析作为基础,还要正确地确定报告书写文风。

首先,案例分析报告力求简明扼要。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这决定了它实际上是一份总结性文字,是一篇小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不宜过于冗长,一般在2 5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3 000字。因此,行文要做到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代表自己分析精髓的那些关键信息写出来。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不同于搞文学创作,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华丽辞藻的堆砌。

其次,案例分析报告应条理清晰,段落分明。把你的主要见解及分析论据写得一目了然。在准备好案例分析素材之后,不要忙于动笔,先花些时间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清晰地把你的意见表达出来。

再次,案例分析报告应充分突出个人创造性成果。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经过了小组讨论以及班级讨论之后,学生会获得集体智慧的结晶。案例分析报告不排斥集体智慧,但是更强调个人的独创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尤其是对于不存在标准答案的案例,教师更希望学生能够发表个人观点,只要逻辑清晰、论证合理便可。

第三篇:如何撰写案例

如何撰写案例

一、什么是案例

虽然“案例”一词已被不同领域的人所关注,但对于何谓案例、案例的规范格式等,远未达成共识。案例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的、有价值的事例。德育案例就是一个德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1)从表述上看:论文以说明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是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2)从写作和思维方式上看,论文写作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的写法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的思路,是对准备实施教育教学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重要的区别在于一个在教之前,一个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他们的区别同在于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况的描述,教学是有问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

4、与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的区别。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是伴随着新课程实验而新兴的教育文体,它们也应该包括教育情境及个人思考,只是和教学案例也略有不同。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是作者有感而发,可以边叙边议,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的思考;而案例的指向对象范围更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是大到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状况,可以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二、案例的主要特征

案例选取的应是含有研究价值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好的案例应具有的三个特性:

1、真实性。案例反映的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事件的真实再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把这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其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可以说,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

2、典型性。案例应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以小见大,反映出某一类事物或教育活动的基本共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教育理念。因此,作为案例的事件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在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解决中能说明、诠释类似事件,给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3、有效性

指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都可以。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工作和思想方法,帮助别人解除困惑,启发别人和本身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开拓新的思路。

三、案例的写法

我认为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主题。围绕主题选择内容。

2、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3、分析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

4、解决问题。包括办法、途径、措施、结果。这部分要求要写的具体、详细、有新意。

5、反思。深入分析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为什么?以后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四、写案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丰富的素材。

教师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素材,每一位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都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困难的学生,也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在我们的学生中,有些人某门或某些课程较好,而其他学科却显得薄弱;有的认知与情感发展不均衡。诸如此类的事件,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对象。可以说,案例性事件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

2、要有恰当的理论分析。

一个成功的案例,还要求有恰当的理论分析,提高案例的说服力和可读性。写案例时,老师们可以试试三步曲:第一步,收集、整理实践素材(自己的或他人的);第二步,经过分析研究,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有所感悟,这实际上就是反思;第三步,进一步把相关事件串联起来进行剖析,举一反三,寻找理论的支持,写出有质量的案例。

3、要有独到的见解。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典型事件,揭示人物心理,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需要有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在长期的磨炼中去领悟和掌握。

但愿我们的教师平时就要树立起积累素材的意识,做工作、学习中的有心人。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会写出好的案例来。

第四篇:心理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大三学生疑病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报告了一例通过认知疗法和操作性行为疗法来治疗疑病性神经症的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提高认识、心理治疗和巩固新的认知结构等三个阶段的心理咨询,成功地达到了“认知重建”消除主观不适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疑病性神经症。

[关键词] 疑病性神经症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性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男,21 岁,大学三年级学生、独生子。该生自幼体弱,父母对其非常娇惯、溺爱。7岁上学,学习成绩好。到中学身体逐渐健壮,但已养成不良性格,过份关注身体状况、敏感、多疑、固执、自我中心和自怜。高二时父亲不幸患肝癌去世,伤心致极。在考入大体检时,内科医生自言自语说了声肝脏有点大,当时即紧张、害怕,出了校医院,到另一家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其肝脏大小属正常范围,但仍不放心,坚持要求作了肝脏B超,肝功能等项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此后,却出现右上腹肝区隐隐作痛,且逐渐加重,食欲不振、两腿发软、头昏脑胀、失眠,怀疑自己患有肝病,又曾多次到多家医院检查,B 超、肝功、乙肝、丙肝、不计其数,连肝脏CT 也做过均属正常,对症治疗无效。想起父亲患肝癌去世,就怀疑自己也患了肝癌,更加恐惧、紧张、焦虑、精神萎糜不振、人渐消瘦,明显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自感走投无路,面临休学。前来咨询,要求帮助。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1、主诉:认为自己肝脏有肝癌,且常常隐隐作痛,恐惧、紧张、焦虑、精神萎糜不振、人渐消瘦,明显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自感走投无路。

2、个人陈述: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好,热爱运动,各项运动都比同伴强。可是进入大学的第一次体检,却检查出我肝脏有问题。我当时就知道我可能完了,我知道有些疾病是会遗传的,我爸爸就是肝癌去世的,这很可能不是一种巧合。我想知道我到底是不是肝癌,医院都说我刚脏正常。我想也许是现在的医学还查不出来吧,或者我的病还没发展到可以检查出来的地步吧!后来,我的肝脏开始隐隐作痛,我整天生活在恐惧中,真担心哪天真的会像爸爸一样死去。学习也难以继续,整个人整天浑浑噩噩。

3、观察和他人反映:来访者意识清,自行陈述,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焦虑不安,同时有点自我中心,观念固执。有时一言不发,但讲到自己的病症时则绘声绘色,十分生动。据了解,患者小时父母十分宠爱,因此人际交往时往往自我中心,且十分自负,认定的事情轻易不会改变。

三、测验与诊断

1、心理测验:

MMPI 检查结果: L T 分50、F T 分58、K T 分52、HS T 分70、D T 分68、Hy T 分71、Pd T 分52、Mf T 分50、Pa T分54、Pt T 分60、Sc T 分54、Ma T 分48、Si T 分60

MMPI 剖析图分析,该生测图显示1、2、3、T 分显著超出常态,符合疑病性神经症测图模式。

症状自评(SCL290)测查结果提示:该生存在有躯体化症状,焦虑情绪及偏执倾向等心理问题。

2、诊断:疑病性神经症。

3、诊断依据:

1)按照正常与异常“三项原则”分析:其主观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排除精神病性疾病。

2)根据既往病史,且该患者症状经各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该患者存在变形的内心冲突,表现为对患肝癌的过分担心和怀疑。

4)根据神经症的简易评定法,该求助者病程一年以上,3分;精神痛苦无法自行缓解,2分;无法正常学习,社会受损程度,3分。总分七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5)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疑病性观念,对身体过于敏感,反复求医,不相信诊断结果。符合疑病性神经症的诊断要点,初步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4、鉴别诊断:

1)与疑病妄想相鉴别:该求助者认为自己患有肝癌,但主要是怀疑,因此可排除疑病妄想。

2)与广泛性焦虑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出焦虑情绪,但焦虑有具体内容,不是无名焦虑,可排除广泛性焦虑。

3)与恐怖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对肝癌存在担心和害怕,但这种担心和害怕是指向未来的,并不是现在已经患有肝癌,所以这种担心和害怕是焦虑而不具备恐怖的特点,可排除恐怖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有情绪低落的症状,但是继发性于疑病性观念,并非主导症状,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四、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改善不合理认知观念,减轻焦虑情绪,减少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

2、远期目标: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疑病倾向和内感性不适基本消失。

五、咨询方案:

1、方法:认知疗法和操作性行为疗法。

2、原理:认知疗法原理:贝克认为,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对自动化思维中的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内省或过分按规则行事,都会产生认知歪曲,进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来访者对学习问题和高考存在“灾难化”、“过度概括”、“极端思维”等歪曲认知,如“考不上就成了一个废人了”、“原来不如我的人都要超过我了”、“学习、考大学是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等。正是此类不良认知导致了焦虑情绪及心身反应。因此,通过识别自动性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逐步改变其不良的认知结构。并鼓励其参加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通过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不断实践(行为矫正)检验和巩固新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重建”而最终解决其心理问题。

操作性行为疗法原理:行为疗法是针对特殊的问题行为(变态行为),运用能提高目标行为的发生率或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率的种种行为技巧从而达到矫正问题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技能。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许多适应不良的行为,包括许多行为症状,都是后天习得的结果。既然适应不良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那么,同样通过学习的方法,也能减轻或消除这些行为,并形成新的、合乎要求的行为。行为疗法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3、双方责任与义务:

1)来访者: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配合咨询师按商定时间进行咨询;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每次咨询后,结合咨询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进行总结,下次带给咨询师;按规定缴费。

2)咨询师:按照约定提供咨询;对来访者的一切资料和信息进行保密。遵守咨询师的行业行为规范,尊重求助者,对求助者给予正确适当的咨询。

4、时间与收费:

时间:依据需要对求助者进行分次咨询,每次约1小时。共七次。

收费:心理测验费(2项):共70元(MMPI 20元,SCL90 50元);咨询费:100元/小时

六、咨询过程:

在充分了解来访者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诊断后,咨询过程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认识提高阶段,即自我审查和纠正错误观念阶段。安排2次咨询。

咨询师系统、启发式地讲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科学知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科学合理地让求助者明白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即通过识别认知改变负性自动想法,打破恶性循环。并且让该生服用小剂量的阿普唑仑(用法:早上012 mg、中午014 mg、晚上014~018 mg),以辅助治疗。

阶段任务:来访者将所讨论的内容理解深入、透彻,并与自己联系,让求助者相信自己的病症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断。癌症是不具有遗传性的,并且应该相信科学诊断结果。

完成情况:来访者能够结合自己进行认识,感觉自己疼痛症状的缓解,自己比过去放心多了,内感不适也有好转,还主动列举一些自己的心理问题而不是躯体问题的证据,如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娱乐活动时,内感不适就消失了,闲着没事时,肝区隐痛就又出现了。

2、第二阶段:认知治疗,进一步识别和改变该生潜在的功能失调。安排3次咨询。

在来访者提高了对自身心理问题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咨询,深入了解患者的其他功能失调。并对其他功能失调进行预防。

阶段任务:进一步巩固患者的合理认知,让患者达到进行第三阶段咨询的状态。

完成情况:通过前五次认知治疗,改变了该生错误或歪曲的认知,从而情绪、睡眠、内感不适均有明显改善,而且在此咨询期间,再也没有到医院作检查。

3、第三阶段,巩固合理认知,积极恢复身体状态。安排1次咨询。

求助者自感仍有体弱、无力、有时肝区疼痛等症状,咨询师开始指导他进行操作性行为治疗。即要求他每天坚持锻炼打羽毛球,开始为10min ,以后不断延长。告诉他初期可能会感到有些不适应,只要坚持下去,学会放松、转移对躯体内部的注意力及自我调整,将生活、学习按排充实、紧凑,一定会战胜心理的疾病。

阶段任务:求助者学会放松,转移对躯体内部的注意力,并逐步开始进行正常生活学习。

完成情况:自述情绪、睡眠完全好转,也不再担心、怀疑患肝癌,但内感不适还没消失。

4、第四阶段,最终战胜心理障碍,完成咨询任务。共一次咨询。

求助者的基本社会功能恢复良好,但仍有内部不适感。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基本恢复,并且不再认为自己的肝脏有问题。咨询师将要求求助者进一步加强打羽毛球和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使求助者进一步巩固成果。

阶段任务:本次咨询的目标是彻底消除该求助者的所有症状,包括内部不适感。最终使求助者完全恢复社会功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

完成情况:求助者的内部不适感在坚持参加文体活动的三周后内部不适感消失。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学习。

七、咨询效果评估:

咨询阶段,咨询师通过认知疗法让求助者逐渐接受自己的文体其实在于主观不适,以及个性的弱点。通过前五次认知治疗,改变了该生错误或歪曲的认知,从而情绪、睡眠、内感不适均有明显改善,而且在此咨询期间,再也没有到医院作检查。但是自感仍有体弱、无力、有时肝区疼痛等症状,医生开始指导他进行操作性行为治疗。即要求他每天坚持锻炼打羽毛球,开始为10min ,以后不断延长。告诉他初期可能会感到有些不适应,只要坚持下去,学会放松、转移对躯体内部的注意力及自我调整,将生活、学习按排充实、紧凑,经过前五次咨询,患者的症状基本得到缓解。第七次咨询后,咨询师要求求助者必须坚持参加文体活动。

效果追踪 该生为疑病性神经症患者,经过6 次认知疗法和3 个月的操作性行为疗法等综合心理治疗,终于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疑病倾向和内感性不适基本消失,复查MMPI、SCL290 均恢复正常,现在已进入大学五年级的毕业实习。

参考文献:

1沈渔沌主编,精神病学,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665 2吴彩云,赵介城,神经症患者MMPI 模式特点的研究,心理学

报,1991 ,2 :256

3鲁龙光著,疏导心理疗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90

4杨德森主编,行为医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252

5吕武平,金善国,唐晶,等,心理门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1320 6许又新,吕秋云,现代心理治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第五篇: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

一例社交恐怖症的咨询案例报告

张红兰 湖北中医学院

摘要:该案例为一位在校女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的报告。求助者因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负性生活刺激及性格因素,出现社交焦虑的情绪体验,以致严重影响正常社会交往功能。通过咨询,了解到求助者目前的问题实际上是认知、社会支持、人格特性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通过认知疗法和脱敏疗法同时予以纠正,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一般资料

小李,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家住城镇,父母亲为个体户,小李为独生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精神状态:言行拘谨、表情紧张、说话声音低、胆怯,面容姣好,体态匀称,但不事修饰,不重衣着,在外表上对自己不自信。

身体状态:面色苍白,面容沉郁,但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社会交往:害怕与人接触,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脸红,心慌,只想整天躲在宿舍,不想去教室、食堂等人多的地方。

心理测验结果:经求助者同意,做了以下心理测验:

1、SCL-90测试报告:其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恐怖项目得分偏高,超过2分,总分190分。

2、EPQ测试报告:显示求助者为内倾不稳定的人格特征。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脸红、心慌,不想出门半年。个人陈诉:我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父母管教严厉,对我的要求只要学习好,除了学校的学习外,还带我学这学那,我几乎没有玩的时间,经常一个人在家,没有什么玩伴,但父母在物质及生活上都能满足我。从小学到中学,从未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一次郊游活动,原因是父母担心出安全事故而禁止参加。记得在小学有一次到邻居家与小伙伴玩,母亲回家看到,非常生气,说我贪玩,大力扯我回家,还命令写下保证书以后不再躲到别人家玩儿。

同样在小学,一次在学校上课时,因同桌男同学争夺我的卡片,被老师厉声批评并双双罚站讲台前,后有同学以此取笑我与同桌关系亲密,那种委屈及羞辱感至今记得。

升入高中后第一次离家住集体宿舍,很不习惯,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下子全都要自己做,很不适应。被子叠不好,衣服洗不干净,到食堂吃饭总是最后,有时菜都没有了。一次,轮到我宿舍值日卫生,因被子叠不好,东西整理不整齐,导致宿舍卫生分数低挨同宿舍的人骂。最糟糕的是长时间不拆洗被褥长了跳蚤,受到同宿舍同学的集体攻击,很长时间都觉得抬不起头。就是从那时开始变得自卑,一直到现在都没变回来。

上了大学,情况更糟,基本上不与班上的同学讲话,就连宿舍里的同学也不怎么讲话,有时候看到同宿舍的其他人同进同出,有说有笑,自己插不进去,觉得她们是故意孤立自己。去年下半年有一次与宿舍同学闹矛盾,午睡时我刚把窗帘拉上,她突然从床上起来把窗帘拉开,动作很重,一边说“我没做亏心事,不怕见太阳。”还说“宿舍里一天到晚黑洞洞,简直是地狱,住这个宿舍真是倒霉。”我知道她是针对我,当时就气哭了。那天晚上一觉醒来,听到另外两位同学谈悄悄话,一个说:“她这么胖还整天吃。”另一个说:“这么胖怎么找得到男朋友?”认为她们是在谈论自己,因为宿舍里没有谁比自己更胖。第二天去哪里都觉得不自在,在食堂吃饭感到不自然,去教室上课也感到紧张,慢慢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害怕与人接触,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只想整天躲在宿舍,不想出门。现在最难解决的是吃饭和上课两大问题。一想起去食堂在那么多人的眼皮底下吃饭就口干咽燥,什么都不想吃。也害怕去教室,尤其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去,觉得全身变僵硬,迈步困难,有时又担心走起路来身上肥胖部分会一颤一颤,让人看见很不雅观,不得不走得很慢。总之在哪里都觉得不自在,特别是在人多的地方,更加觉得紧张。自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人,因为不想去上课,常常要找学院辅导员或任课 老师请假,很难为情,有时干脆不请假就逃课,可是旷课太多,又怕被学校处分。知道自己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也暗地里看心理学的书籍想自我诊治,但事情还是越来越遭,也想到心理咨询室来,但没有勇气。这次老师陪同我来,无论如何要帮帮我!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进入咨询室时面色苍白,面容沉郁。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胖,长得不好看,其实体态匀称,面容姣好,但不事修饰,不重衣着,在外表上对自己不自信。言行拘谨,过于彬彬有礼,言谈过程伴随一些紧张性动作,从谈吐看,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富于内省。

陪同前来的辅导员反映,多次查房看到该女生独自呆在宿舍,问为何不去上课,称不舒服不想去。白天进入该生宿舍,也看到窗帘紧闭,该生在昏暗光线下看书,似很刻苦,有几次替其将窗帘拉开,立即请求将窗帘重新拉上,称光线刺眼难受。经常看到该生一人在宿舍啃饼干或吃泡面,问为何不去食堂,称人多怕挤,多次邀其去食堂均被拒绝。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郭念峰教授提出的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1],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等症状,可排除精神疾病。

根据来访者具有“求医行为”和对症状的“自知”,可排除其为重性精神病的可能。

根据许又新教授提出的“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标准[2],病程已超过半年,精神上感到的痛苦程度自己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已明显受损,学习和人际交往显著下降,评分达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

根据其主导症状:(1)在与人接触时或被人注意时产生强烈的焦虑甚至恐惧情绪,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病人感到很痛苦,伴有植物神经症状;(3)对所恐怖的场合设法回避,这种回避行为显著干扰了个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业,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再结合心理测验的结果,进一步诊断“社交恐怖症”。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诊断结果,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如下:近期目标:

(1)协助求助者面对现实,改变自我认识;

(2)缓解对恐怖情境的害怕情绪,减轻焦虑时的植物神经症状;(3)减少恐怖性回避行为;(4)改善社会功能损害状况。长远目标:

(1)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2)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不断完善个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方法与原理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系统脱敏法。

认知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这种相互关系在求助者身上常常表现一种恶性循环,即错误的认知观念导致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而这些情绪和行为也反过来影响认知过程,给原有的认知观念提供证据,使之更为巩固和隐蔽,使求助者的问题一步步严重起来。因此该咨询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3]。

系统脱敏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学者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的。所谓系统脱敏法是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使求助者的神经过敏性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咨询师首先让一个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4]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引起求助者焦虑时,咨询师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助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此逐级而上,直到求助者对最高等级的刺激脱敏。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疗效。

2、双方的责任、权力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求助者的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求助者的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内容;(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4)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咨询师的权利:

(1)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2)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咨询师的义务:

(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2)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3)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4)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5)咨询师应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七、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阶段

这一阶段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阶段,主要任务是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纠正回避行为。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巩固咨询所获成果,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诊断阶段 第1次咨询:

(1)通过会谈,与求助者建立咨询关系,并介绍咨询中的相关事项与规则。

(2)引导求助者回顾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帮助求助者找出造成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

(3)通过测验,完成SCL-90、EPQ测试量表。(4)约定下次咨询的时间。第二阶段:咨询阶段 第2次咨询:(1)对求助者作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①其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特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内在因素。②少儿时,其母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和老师当众惩罚、同学事后取笑所产生的委屈、羞辱反应在心灵深处留下了负性心理印痕。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而被激活,促使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③高中时与宿舍同学相处不善,产生委屈、自卑心理;又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这些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对同学的压抑的敌意和回避反应,这种心理产生泛化,导致对周围的人都产生了戒备心和回避反应;另一方面,自责、自怨加重了性格中的羞耻心和胆怯。大学里宿舍人际矛盾再现的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对人恐怖的直接的、现实的诱因。④当出现对人恐怖反应后,便批评、督促自已该怎样怎样,控制自己不要怎样怎样,这就产生了一种暗示、强化“症状”的作用。再加之其愈感到“不自然”、“紧张”、“难堪”,头脑中就愈多地出现“想象观念”。这进一步导致了其自我感觉恶化。如此恶性循环,“症状”便日益严重了。求助者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了,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

对以上分析,求助者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2)布置作业:①设身处地地站在宿舍同学的角度想一想,理解并宽容她们。同时检查自己是否存在过敏、多疑等不利于交往的心理,以此,逐渐解除压抑的敌意。②找两位关系较好的女生了解一下她们对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反应,如脸红、发抖等“不自然”状态是否确实。目的是让她通过调查,克服“想象观众”的作用。

第3次咨询:

1)求助者反馈信息:求助者有些兴奋地告诉心理医生,那天咨询后,有了克服自己心理障碍的信心;对障碍的原因又进行了思考,心理明朗了许多,好像“拨开了迷雾”。这几天对自己过去的想法进行了反思,和同宿舍同学接近了些。关键是,自己鼓足勇气找了两位女同学述说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感觉和痛苦后,一位同学说她“是有些腼腆”,但认为这是她的性格表现,并不以为然;另一位同学说根本没觉察到她有什么“脸红”、“发抖”之类的“不自然”表现,非常奇怪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感觉”。两位同学的评价开始动摇了求助者的“想象观众”观念,认为“可能我在她们面前是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自然,那么狼狈”。

对于她的思考、领悟以及行为上的进步,咨询师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在对障碍原因进一步讨论的基础上对人际交往方面的一些方式方法作出了必要的指导。

(2)教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和恐惧的方法,掌握放松技巧,把引起焦虑和恐惧的情境划分等级,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和恐惧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即在想象中将自己最不愿意见到的场面呈现在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然后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驰的反应。

(3)制定下一步的咨询计划:①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你的态度。②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最后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扩展到现实行为中。③布置“大目标小步走”的与人接触、交谈的作业。④加深对障碍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印痕,提高挫折承受力,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后面几次咨询,主要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进行反馈调节。从反馈中了解到,通过注意观察别人和写观察日记,发现“别人各做各的事,各忙各的,并不特别关注我,也不在意我的行为。”通过对别人的调查,改变了关于“自己肥胖,吃饭样子难看,走路姿势难看”等认知观念,自信心大增。坚持了想象放松训练,执行了逐步与人交往的任务。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1)求助者与咨询师共同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效果,顺利地结束咨询。应该提示:对她的人格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心理分析,只要不妨碍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就不必刻意改变自己。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 “与宿舍同学相处好了,与班上同学交流也较多。”“以前是自己吓自己,其实人人都有可爱的一面。”“我也是大家中的一员,虽然不能要求别人都特别喜欢我,但别人也不会莫名其妙讨厌我。”

2、咨询师评估:回访与跟踪的结果表明,来访者基本缓解对恐怖情景的焦虑情绪,纠正了不合理的认知与回避行为,改善了社会功能

损害状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测试结果:SCL-90测试报告:人际关系敏感项目小于2分,总分142,减分率为25.3%.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P260。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P2。

[3]: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P87-90。

[4]: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P68。

下载如何撰写心理案例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撰写心理案例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报告撰写

    电商案例分析报告撰写 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为其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必须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不少于5000字) 1.该企业电商网站背景资料 经营团队、经营......

    如何撰写案例(合集5篇)

    《如何撰写案例》 ——苏老师科研讲座 一、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对主题进行分解) 1、主题分解:分析主题的构成要素,可从组合或阶段二方面考虑。 2、事实材料的选择: (1)在广泛的教......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校课题组培训学习内容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 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

    如何撰写简单的案例

    如何撰写简单的案例 徐春响 在写案例之初,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案例? 案例,有个例、实例、个案等几种提法。最初起用“案例”一词,是医学界对医案及个别病例的统称。事实上,案......

    案例撰写一

    案例一:政治信仰模糊型 【案例描述】 孙杨的困惑 昨天,年级组织开展了政治理论学习讲座,一位名为孙杨的学生在讲座结束之后向辅导员老师写了一份信,信的内容让人深思。原文如下:......

    案例撰写要求

    案例分析的结构和要求 1.标题:企业名+主题。 要求:提供企业真实名称。 2.案例小组成员: 3.内容提要 要求:总结案例内容,不作评论分析,300字以内。 4.引言 要求:简要说明案例的时间、......

    如何撰写课堂教学案例

    如何撰写课堂教学案例 一、课堂教学案例的基本特点 课堂教学案例就是包含着某些决策和疑难问题的教学情景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反映出教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现......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