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研讨汇报材料
教学反思研讨汇报材料
根据中心校会议精神,我校于11月22日集中全体代课教师召开了《上半学期教学反思研讨会》。会议重点从存在问题、制定下步整改措施两方面进行了研讨:
一、全体教师就期中考试情况作试卷分析。各位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具体分析到了每一道题,每一位学生,找到了上半学期自己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了相应的措施。现就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1、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不够重视。如:学生的书写习惯、读题审题习惯、检查习惯等都存在一定问题。
2、数学方面学生概念区分不清,基本性质掌握不够扎实。计算不过关,“直接写答案”“计算题”仍然有部分学生要错。
3、语文科学生词汇积累还是缺乏;作文成绩偏低,写作中抓不住重点,写不出细节仍然是我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4、部分教师作业落实不够彻底,学生训练过的题型甚至是原题还在错。
5、转差工作落实不到位。大多数教师都是开学接的新班,但在了解学情后对学困生照顾不够,并未对他们分层设计训练或完成练习后未能紧急追踪,加强训练。
6、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问题。部分年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钻研还是不够,有人还在逐段讲解课文,有人根据学校精神注重了互助学习却忽略了独立思考。
二、教务处安排下步工作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1、四年级教师要认真参加中心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每次要精心准备活动内容,并写好反思。
2、本周开始,学校领导再次推门听课,重点落实各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落实达标检测。各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检测练习题。
3、课后作业教师要根据学情分层设计,注意拔高,落实、强化、关心学困生,做好突优转差工作。各教师要在本周制定出突优转差工作计划。
4、数学教师每天要继续强化口算训练。设计好每天课前的3分钟口算练习题,后半学期学校将继续组织全校的口算大赛,各数学教师要积极准备。
5、语文教师要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除每周固定的读书活动时间外,语文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重点是要辅导学生学会积累、做好积累,每位学生要有积累本,积累本将作为常规检查的一项。
6、各教师要做好每单元的题型设计,认真组织考查,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
7、各教研组要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对年轻教师要跟踪听课,最后要做好评课活动,年轻教师要主动请教同科老教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校长结合中心校四、六年级考试情况做最后总结。根据汇总情况来看总体还可以,但要到期末保持这样的成绩,教师们还需像在自己鼓励学生一样继续努力,决不能掉以轻心,放松就要落后。各教师要根据学校安排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南焉小学
2010-11-22
第二篇:研讨课教学反思
课例研讨课程The Violence of Nature教学反思
本次课例研讨课结束后,我作为研讨课授课教师,和各位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且收益匪浅。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初中学生非常不同,学生不再像初中生一样能够毫无顾忌的回答问题,那么就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
在本次课上,我将班级40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这样有助于同学间的竞争学习,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与学生更加亲密的接触而不是将自己和学生隔离开来,我特地准备了激光翻页笔,运用高科技的辅助作用,让我能够从讲台上的电脑前解放,能够走到同学们中间和同学们互动。另外,经过这么多年的英语学习,我发现单纯的单词记忆很难在同学们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将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力图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的进行新词汇的记忆。本节课的最后,我引用了维克多·雨果的一句名言:“ Nature is not only a kind mother, but also a ruthless butcher”,目的既引起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又紧扣主题,还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名言警句,让学生们记住这句话,以备不时之需。虽然我在课程的准备上下了一番功夫,但是还是因为经验不足,使很多缺点暴露了出来:
首先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课前准备不充足。在即将开始上课的时候,才发现班级的电脑中没有安装视频播放器,可是当时的情况已经不允许临时进行安装了,致使整个课程设计发生了临时的改变。课前准备不足还表现在上课材料的准备不充足,如果我能够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多准备一些材料,那么即使出现了上述无法播放视频的情况,仍然不会手忙脚乱的寻找习题填补空缺的时间。其次,无论在何种教学环境下,板书都是十分重要的,而我因为之前的慌乱却漏掉了这一环节,甚至连题目都没有写,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虽然最后用一些内容最板书做了处理,但是还是暴露了经验不足的缺点。
再次,现在的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一直在强调课程小结的重要性,本次课例研讨课,我虽然在课程的最后设计了一句点题的话,但是并没有对本次所讲内容进行小结,也没有和同学交流所学到的内容,对于重点词、词组、句型的强调也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在和各位听课老师的交流中,有前辈反映,在大家齐读课文的时候,有学生并没有开口,也就是说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关注到每个同学的动向,这样并不能保证学生们的全员上课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起来,本次课例研讨课的不足之处颇多,亮点略少,但是我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在各位前辈的帮助指导下,我一定会慢慢克服身上的缺点,成为一名关注学生听课状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以及能够确保上课质量的英语教师。我也希望我的这次研讨课能够给各位前辈们带来一些启发,让二十八中学的英语课成为老师爱讲,学生爱上,又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示范课程。
第三篇:示范课课后研讨教学反思
科学领域研讨活动
(四)示范课课后研讨
继示范课观摩后,实验幼儿园全体教师展开了课后研讨,示范课课后研讨教学反思。本次研讨会分年段进行,由段长主持。会上热烈、尖锐,以课为契机,大家围绕教研组给出的议题“如何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终达到理论的提升。
大班年段教师研讨记录
江凤敏:要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具备方方面面的原因。
首先,要有充分的物质材料作为活动的支撑。材料能多样化。能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不同能力进行准备。
其次,教师要有饱满的激情,激发起幼儿探索的好奇心。
必须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最后,活动后要有让幼儿进行验证的机会,不可匆匆收场。
丽花: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尤其重要,幼儿亲手操作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好奇心,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听了林小彬老师组织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感触很深。活动中能运用实物和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孩子能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能让幼儿通过听故事,观察图形,发现问题。在这个时候让幼儿通过操作获取知识。我想这样的设计就是能很好地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
林韵丽:我觉得操作活动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最主要的是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操作活动材料本身的特点往往决定着幼儿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张老师的这个数学活动,材料准备经过多次验证,多次改进,最后提供的这些材料既能让达到教学目标,又体现了教具本身的价值,让幼儿通过教具的操作探索掌握了测量的方法,也学会了记录方法,我觉得这就体现了有效性。
小彬老师的这个活动的设计主线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然后又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而通过操作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思路很好,这样的操作活动是有效的,活动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让水位上升,拓展幼儿发散性思维,我觉得这点做得很好。这里提一点个人小建议,我觉得活动的环节设计非常好,但是对幼儿来说好像没有了神秘感,因为这个故事幼儿都已经了解了,幼儿还没探索操作就已经知道了答案,在整个操作活动中,只是忙于将材料放人瓶中,惟恐动作慢了让他人用完,根本无心去思考、去观察。
林珠妹:操作活动是孩子喜欢的活动,他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好地提升,促进师幼互动最好的环节,但也是老师比较担心孩子捣乱的教学环节,需要老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技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能把孩子从活动的转角处引导到教学活动中,并投入活动而不使活动脱节,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教学应变技能及良好的组织能力。
在林小彬老师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中,林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简单明了,她大胆尝试变古老的语言活动为科学活动,让孩子在操作中理解石头投进瓶子里水渐渐升高的科学原理。孩子学习积极性提高,兴趣浓厚,更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本活动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如果在孩子进行活动操作过程中,我想再投入一些乌鸦指偶或头饰,让孩子在操作中增加一些趣味性,更好地观察水位上升的变化,这样孩子能更好地理解乌鸦喝水的真正意义。
女华:小彬老师上“乌鸦喝水”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突破了常规教学,幼儿第一次接触感到非常的神奇,很容易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有效地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惜芬老师上“自然测量”时,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使枯燥无味、抽象的教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整节课幼儿在玩中学,教师则轻松快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中班教师研讨记录
陈琴丝:
通常而言,科学活动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科学现象,懂得粗浅的科学原理。上午的两个科学活动,为我们在今后组织科学活动中如何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操作点出了方向:
一、实验材料的投放应有层次性,符合不同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
二、平时注意培养幼儿实验操作的良好常规,在操作中幼儿才会杂乱无章,从而提高操作实效。
三、在操作中,教师的指导要有的放矢,启发性语言应有助于幼儿更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林永红:
在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尤其重要。幼儿的亲手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首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然后又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孩子们十分高兴,自信心油然而生,真正体验到“我能做”的积极情感。要达到有效的教学,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某些现象、获得某方面的知识?还是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探究欲望?计算课的测量是让幼儿学会测量,并了解因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科学游戏课则是让幼儿感知“放进小石子,水位会升高”的现象。
2、所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材料?还有没有更适宜、更简便的其它材料?我感觉这两次活动都是选择了最佳材料,测量工具是尺子、绳子、吸管;科学游戏用的是矿泉水瓶、石头。这些物品都是随手可得的材料。
3、运用的指导策略是否适当、有效?活动是否关注幼儿真正兴趣与需要?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老师也能学,这就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因这两节课的操作,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由被动变为主动。
4、活动是否能促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经验”性知识。通过这一教学幼儿自然地获得自己的测量经验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林丽燕:
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我的理解就是有效的操作活动。这种活动本意不是让幼儿在老师的严格控制下,千篇一律、一步一步地进行,从而最终获得老师课前所预设的活动目的。表面上看,孩子获得知识、活动成功。其实不然,活动只成功一半。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建构必须有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幼儿应有自主的独立空间进行操作和观察,自己示范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不仅能较松地吸取新的信息(老师预设目的),而且还能发现更多甚至超越老师
因此要达到有效的操作活动,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教师要用自己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来感染和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并尽可能地组织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去学科学。
2、教师要克服怕麻烦的思想,课前多准备物质材料,多思考活动全过程,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案设计合理、环节精简,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探索操作时间。
陈辉珍:
要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首先幼儿在操作时,教师要做到从开始到结束都要关注幼儿,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要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困难,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跟操作材料进行互动,耐心等待,直到把“关注点”的答案发掘出来。然后,幼儿在操作时,教师要把握好提问语的运用,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何东妹:
有的教师把操作活动看作活跃课堂气氛的法宝,重在教师讲解,孩子的操作只是在教师口令下机械模仿,这样教师没能为孩子提供有效的操作机会,更没有指导孩子有效地操作学习,孩子更没通过操作材料发现问题,获得更多的经验。所以我们设计的操作材料要“活”的,不要“死”的,要有层次,注重面向全体的原则。
何冬英:
1、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摸索、看一看、猜一猜,互相讨论。
通过操作,幼儿获得了有关的初步经验,最后经过老师的小结,幼儿对“乌鸦喝水”有了充分的认识。
2、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老师的充分准备,要让幼儿主动地“在玩中学习”。
何淑娟:
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尤其重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充足的、多样的操作材料,让幼儿独立进行选择,独立操作,独立进行观察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然后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老师的充分准备,要让幼儿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在“玩”中学习。
林小静:
“知识来源于动作”。“动手就是动脑”。这些都是我们常常挂载嘴边的话。但它确切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子操作尤其重要。幼儿亲手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索科学现象,还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为题。我们常说心灵手巧,其实更贴切一点说应该是手巧心灵。只有通过动手去操作才能让大脑更加灵活、聪明。并更快更好的吸收知识,实践并创造。
小班教师研讨记录
林凤枝:
操作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操作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还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比如在张惜芬老师上的数学活动——自然测量中,教师提供了很多测量工具:吸管、尺子、线等多种材料,来让幼儿亲手动手操作。幼儿在亲自操作中初步体验测量物品的方法。幼儿通过操作知道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品,结果是不一样,测量的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的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而这节课能顺利开展,离不开张老师的充分准备,老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物质材料即测量工具,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条件,并在幼儿操作时教师能有效地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武燕:
从两个活动看,老师很注重幼儿操作,首先,在科学活动时,运用实物、图片、课件等各种材料创造情景,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其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独立进行选择、独立操作,独立进行观察发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
朱婷:
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就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幼儿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或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学习操作材料的选用,要考虑到其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切不要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寄托在操作材料上,而花不必要的精力去“精心”准备既繁琐又无效的操作材料。
林露霞:
1、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更新教学观念,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
2、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探索
3、在操作活动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王毓芬:《纲要》在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中明确: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中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通过环节的设计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并通过自身操作验证自己想的办法。在做做玩玩中幼儿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
曾小红:
1、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2、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操作材料。
3、老师采用示范前让幼儿进行尝试测量,当幼儿的测量结果差异太大时,再由教师归纳、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4、幼儿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示范完,幼儿操作为主。幼儿掌握的测量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述,幼儿缺乏思考的空间。
陈建芳:
首先要针对教学活动的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张老师首先让幼儿明白“学什么”的问题,再引导幼儿该怎么操作,让幼儿理解操作规则,进行有序的操作,达到学习目标。其次观察幼儿操作中的认知策略。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让 幼儿学会计算,而是让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所用测量工具不尽相同,她们所碰到的问题也不一样。接着重视集体小结。最后老师在加以小结,使得幼儿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林韶英:
幼儿独立的进行操作活动,客观上为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活动提供了条件,并从中获得信息反馈,比如教师可以看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任务的理解程度,以及操作活动的步骤、操作材料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对那些个性较内向的幼儿,从操作表现中可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而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教师既可以及时发现幼儿操作的成功之处,又可及时了解存在问题和困难,从而适时的提出建议或予以启发指导,这样,就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开展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探索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刘素卿:
听了张惜芬和林小彬两位老师的示范课,我觉得在幼儿操作前,教师提出明确的操作目标,说明操作的程序和方法,能减少幼儿操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操作仔细地观察,观察幼儿的操作步骤,操作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及时对幼儿提出建议,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在正确主动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
田月明:
我眼中的科学领域的操作课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初步的科学知识。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相比,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的知识能更让孩子接受,并能应用于生活中。《大班数学——自然测量》这节课让孩子在寻找测量的过程中找到测量的乐趣,并学会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得测量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样能使孩子把这样的生活经验记忆得更加牢固。
研讨会归纳总结:
“如何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不同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同时材料的投放是否有层次性?
2、在操作中教师的指导是否对幼儿具有促进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激起幼儿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3、幼儿是否养成良好的操作常规和合作意识?
实验幼儿园教研组 陈琴丝(整理)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研讨课反思
小班化教育学校区域五校联盟的开展,让我有幸前往**小学参与小班化教育教学研讨课。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校门,在很多同行面前借班上课,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体验。这次我选的是三年级下册Unit4的内容。对于刚学了半年,英语语感尚未完全形成的三年级同学来说,学习内容本身难度有所拔高,教学工作会稍显吃力,这一点我在课堂预设时都有考虑到。所以,在最初的全英文教学导入课堂后,我直接用中文来表达相应的指令,以降低习得难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听、说、认、读水果单词apple,pear,peach,watermelon,orange,基本会说Doyoulike…s?yes,Ido./No,Idon’t.其中apple和orange是很简单的单词,相信学生都很容易掌握,所以,教学难点主要在pear,peach和watermelon的发音,以及问题的否定回答No,Idon’t.为了完成难点教学,我设计了大量的教学活动,从教学的“教”,学生的“学”,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其间,采取灵动措施,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各环节的教学时间。
此次的教学步骤,我强调了输入输出活动交替的教学方式,让整堂课自然流畅。课前的唱和跳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配备的动画导入,也给课堂增添了很多的乐趣。教学单词是重中之重,花了较多的时间。中间发现学生对water这一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词语很不熟练,课后了解才知道,该校学生第五单元还没开始学,所以学生根本不了解。因为这点课前的学情了解不够透彻,使得watermelon拆开来学习的设计目标未能如愿(water+melon=watermelon本是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学句子时,我也是以老师不断的说为先,让学生在老师的重复重复再重复中,对学习内容有深层的意识,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之后的chant和groupwork都是输出的过程,强调小班化课堂关注每位学生的理念,让班级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开口“说”。最后的情感渗透和课后小组延伸作业,都是强调小组合作为主,将小班化特色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课堂。
因为此次的教学重点是体现小班化,所以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多了,尽量做到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但是因时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呈现部分学生的展示时间不够。总的来说,虽然这堂课没有达到意想的完美结果,对课堂的掌控也还不够,但一堂课下来,我还是认真落实了小班化的特色,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给学生“说”的机会也多了。
第五篇:中考研讨汇报材料
中考研讨汇报材料
高石崖初级中学
刘晓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中考研讨会,作为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我,很希望能从在座的各位政治专家身上学点经验。在这里我也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具体来讲,试卷呈现以下特点:
1、紧扣考纲,联系热点,立足省情。
试卷考查内容都是近一年以来的重大国内外热点时事,立足国情、省情。有的对于人们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直接命题。如“十二五”规划、最高科技奖、粮食持续增产、利比亚撤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金砖五国”、重拳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等时事热点内容,有纯粹的时事识记,有热点时事的理解与评价,有时事与教材知识的整合,着重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还有以时事为背景的知识透视等等;也考查了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不可分的知识考点,如调控情绪、学校保护、远离违法犯罪、尊敬老师内容。
2、呈现方式灵活,具有新颖性
题型设计更加新颖,在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题型基础上,设置情景体验、情景感触、实践活动、社会宣传、参加活动等、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等,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某一生活情景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采取正确的行动,因而更具有开放性。一是取材范围更加开放。生活中的实例、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国内国际的热点、重点问题等,都用来作为命题的素材;二是设问更加开放。既有是什么、为什么;又有说感悟、谈启示、出主意、想办法;还有采取行动等。三是答案更加开放,试题的答案不惟一,学生答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鼓励学生创新,有独到见解的可适当加分。
3、贴近学生生活,凸显思想教育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首要特点,也是其灵魂所在。中考试题必然要体现本门课程的性质,通过一系列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在考试中接受思想教育。中考试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针对初中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中考试题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设计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重视价值导向,彰显人文精神。中考试题在引入时政热点活水命题的过程中,热点问题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考点是试题的着眼点,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是仅仅要求学生简单再现,更多的是坚持能力立意,主要考查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调用、整合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时政热点背景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实际,通过解题的过程体验,进行价值判断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将一些基础知识内化为自身健康成长的素质构成,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试卷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正面引导,命题的选材充分利用考生身边事例,利用热点、焦点,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无论是试卷整体的立意,还是具体问题的设置,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均体现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发挥了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综述,2013年的中考试题呈现以下特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选择;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特征更加凸显,试题更加注重时政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反映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地方特色更加突出,试题更加注意联系地方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发展;试题丰富多彩,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命题特性(一)科学性(基础性与应用性)
中考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阶段招生的主要依据,承担着基础性和选拔性的双重功能。因此,思想品德试卷基本呈现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布局,设置适宜的梯度,适当体现区分度,符合不同层次的考生发展的需要,杜绝偏题、怪题、难题,以实现毕业与升学的统一。
实践反复证明:决定政治学科中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成绩优劣与基础知识掌握好差成正比。政治中考的种种能力都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千万不能忽视对主干知识的记忆,更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思想性(教育性)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灵魂。因此,试题在注重考查知识的同时,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试题不仅体现为对其基本道理的理解、认同,而且要把知识、道理自觉内化,追求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德育功效。试题注重正面教育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思想性,引导学生把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因为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试题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四)开放性
考试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单纯的背课本、抄资料事倍功半。中考试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具体的材料为背景设计出形式多样的题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凸显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而且使学生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这就要求学生切实转变学习观念,以培养能力,全面提升素质为目标。(五)人文性
试题力求控制文字阅读量,注重将课内课外、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几乎没有出现纯理论知识的考查,遵循考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考查的知识重点来看,突出了心理品质、公民道德、国情教育等知识重点。从试卷设计的有关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要明确当今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增强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立志成为合格人才等。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材料选择、情境创设、题目设问、语言表达更贴近学生年龄、心理、认知水平。试卷都选用了大量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六)地域性(乡土性)
试题凸显地域特色,通过本土化的事迹材料和创设本土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引导学生知乡爱乡,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学生关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家乡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乡土性、时代性、教育性于一体,融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这既会给学生以亲切之感,又使试题地方特色鲜明。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本地的重大时政、方针政策,了解掌握本地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解读。(七)时代性(现实性)
思想品德课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学科知识,而是有着更强的生活性、情境性和践行性,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学问。中考题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对时事热点的关注,注重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的关心。在选题上注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往往依托现实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热点。时政热点引出考查内容,或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不仅考查学生对教材重点的理解,而且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使学生养成关心党和国家重大时事,关注社会、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习惯,进行自我教育。
目前,我努力践行“四学一测”有效教学模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我主要按时完成规定课程,为复习留下充足时间。研究课标和教材,抓准重点和考点,多方面收集资料,整理思路,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我的具体复习计划如下:
1.第一轮复习,重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多角度思维。联系社会实际,扩大学生视野。同时运用《课标》对照教材,因为《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课程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的规章,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是教材的本源。弄清楚哪些是《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内容,不要以为它分别是七八九年级的内容,哪些内容一般在辨析题、材料题里不考的。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大致时间:第2周—3月中旬。2012年中考考试说明共81个考点,分14个专题,课时大致安排共30课时,每个专题2课时。
2.建立知识板块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所学板块的知识网格,解决知识的综合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复习板块中的重要细小知识拣出来附在知识体系上,解决基础知识、基本常识问题。同时,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把时政热点融入材料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对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知识融会贯通。在热点专题,每一个时事热点,找出尽可能多的教材知识结合点,尝试自己去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缩小范围,精讲精练。(答题方法指导)3月中旬到5月底培养综合能力,训练答题技巧。如要做好政治主观性试题,特别是时政热点问题,必须做到“一扣三结合”: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必须结合教材,必须结合材料,必须结合时政。
3.抓中考信息,模拟真题。
同时与学生一起分析失分的原因,如:基础知识弱,浅而不广,把握无度 ;审题能力弱,理材不清,破题不全 ;解题技巧弱,应试无技,解题少法;知识迁移弱,取知不准,重组不会;文字表述弱,语组不畅,表述不规;人文知识弱,量少面窄,层次单一;读图识图弱,只知其表,不知其理;书写水平弱,模糊难认,一团乱麻。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大规范学生审题解题的步骤,在审题方面,要让学生阅读材料、阅读问题、提炼信息、揣摩意图、把握观点、了解要求。因为磨刀不费砍材工,读题不误做题工。在切题上要联系知识、选择内容、建构思路。答题的时候要描述知识、事理结合、导出观点。同时陶反思,结论必然、要点完整、看分答题。
这些就需要教师站在教材之上,跳出教材束缚,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讲教材。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帮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同时应理智面对开卷,处理好课标、教材与教辅的关系、“开卷”与“背书”的关系、教材知识与时政教育的关系、开放性与规范性的关系。注意将“交往的品德”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考查,“自尊自强”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承担社会责任”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将道德与法律结合起来、将自尊自强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将交往的品德与承担责任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