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发展历程)(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7:1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 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发展历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 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发展历程)》。

第一篇:2013年 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发展历程)

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从东南到西北分属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直线跨度达1655公里,海拔1000~3000米,气候包含了北亚热带润湿区到高寒区、干旱区、荒漠区的各种类型,年降雨量40~800毫米。全省耕地面积5202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干旱缺水是制约甘肃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是我省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特定的地理、气候和生产条件,决定了甘肃发展特色农业的地位。

甘肃是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理想产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河西走廊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徽成盆地五大优势产区,是被农业部列入规划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生产区域。近年来,1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我省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基本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发展历程

甘肃蔬菜产业发展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八十年代结构调整、九十年代快速发展和本世纪的稳步扩大三个阶段,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实现基本自给,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逐年增大,蔬菜种植的比较效益逐渐显现,全省上下按照河西走廊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徽成盆地五大优势产区打造甘肃蔬菜,蔬菜生产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种植模式更加丰富,品种不断增多,产量连年增加,效益显著增长,已成为全省种植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近年来,随着“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实施,全省蔬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全部种植蔬菜,其中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的有5个县,10~20万亩的19个县,5~10万亩的26个县。2012年底,全省蔬菜面积、产量和产值分 别达到681万亩、1460.4万吨、236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26%、128%和354%。

(二)基本情况

1、高原夏菜。以沿黄灌区为主的高原夏菜生产,到2012年底,种植面积490万亩,产量约980万吨,外销量590万吨。每年5月到10月,甘肃高原夏菜能够持续供应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的优质蔬菜,通过东南沿海53个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走上南方22个城市的大众餐桌,有效填补了中国东部及南方蔬菜“伏缺”季节的市场供应,为保障全国蔬菜市场供应、促进蔬菜市场平稳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以甘蓝、花椰菜、、西兰花、娃娃菜、西葫芦、百合等优势蔬菜产品为主的“高原夏菜”是甘肃的亮点和“名片”。

2、设施蔬菜。设施蔬菜是设施农业生产的主体,面积最大,种类最多。除水生蔬菜及多年生蔬菜之外,其余9大类60多种蔬菜在温室、塑料棚内都有种植。现已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区域布局,培育出了二个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带。一个是河西走廊与沿黄灌区日光温室蔬菜优势产业带,包括白银、兰州、武威、张掖及酒泉等五市,冬春季生产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西葫芦、芹菜、韭菜、娃娃菜等。另一个是陇南、陇东塑料拱棚蔬菜优势产业带,包括天水、陇南、庆阳、平凉等四市,主要生产春提早和秋延后的辣椒、韭菜、蒜苗、大蒜、菜豆、豇豆、西葫芦、生菜、油麦菜及 菠菜等。2012年,全省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146.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6.7万亩,塑料大棚79.5万亩,小拱棚10.1万亩,占全省蔬菜总面积的22.5%,产值109亿元,占全省蔬菜总产值的46.2%。农民人均设施蔬菜纯收入481.3元,占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的10%,重点产区农民设施蔬菜纯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城乡居民的“菜蓝子”和广大农民的“钱袋子”。

3、今冬明春蔬菜供给情况

我省冬季严寒漫长,除陇南、天水部分地方外,全省绝大部分地方冬季不能进行露地生产。从11月至次年4月,长达半年的冬春淡季蔬菜供给一直是制约我省“菜篮子”生产的瓶颈,本省设施蔬菜生产和外地蔬菜调入是解决我省冬春蔬菜生产淡季市场供应的主渠道。据统计,今冬全省在田蔬菜面积约12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蔬菜67万亩,品种以茄果类和瓜类为主,塑料大棚蔬菜16万亩,品种以韭菜、油菜、油麦菜等叶菜类为主,露地蔬菜约35万亩,品种以葱、蒜苗、菠菜、白菜等为主,还有6万亩左右冬播菜用马铃薯。由于今年劳动力紧缺和用工价格上涨的因素,目前,还有约2万亩新建日光温室还处在物资采购、扣棚、起垄、育苗等定值前的准备阶段。到目前为止,没有遇到大的灾害性天气危害,蔬菜长势正常。预计全省冬春淡季(11月至次年4月)设施蔬菜生产能力约370万吨,加上陇南、天水等地冬季露地蔬菜生产能力约40万吨。冬春淡季全省蔬菜生产能力约410万吨,按照三分之一外调的比例计算,调出量约136 万吨,可供给省内市场的蔬菜量约274万吨,省内蔬菜供应能力为40%,其余主要靠外调菜和冬藏大路菜补充。

二、取得的成效

(一)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甘肃省蔬菜有露地和设施栽培两种形式,设施蔬菜主要有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两种类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河西走廊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徽成盆地五大优势产区,成为我国“西菜东调”、“ 北菜南运”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也是农业部列入规划的西北黄土高原夏秋冷凉型蔬菜和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生产区域。全省以兰州为中心的“高原夏菜”基地达490万亩,占蔬菜面积的72%;以河西五市及兰州、白银为主的日光温室重点产区,温室蔬菜生产面积达到48.58万亩,占到全省温室面积的85.74%;以陇东陇南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小)拱棚重点产区,蔬菜面积57.61万亩,占到全省塑料大棚蔬菜面积的72.44%,“西部温室东部大棚”的设施蔬菜优势区域布局正在逐步形成。设施蔬菜生产涉及的作物由原来的黄瓜、番瓜等少数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叶菜类、果菜类、瓜类、食用菌、特菜类等十几个种类的上百个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冬春季节消费市场。由于甘肃境内冬季降雨雪少,阴天少,光照充足,具有进行反季节瓜菜生产独特的气候资源。生产的各类蔬菜以其优质、无公害、价格合理而享誉省内外。同时,地处西北地区中心地带,是公路、铁路的交通枢纽,具有地理优势。加之甘肃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因此,区位和地域优势越来越明显。

(二)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增产增效仍有潜力

为了适应我省蔬菜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技、科研和教学部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总结传统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致力于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露地生产中推广穴盘育苗移栽技术;测土施肥及增施有机肥技术;高垄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联防统治技术等生态物化技术。在日光温室生产中推广二代日光温室标准化建造技术,高垄全覆盖栽培、穴盘育苗及嫁接、高温闷棚、反光幕、测土配方施肥、生物菌肥应用、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等综合配套技术。在塑料大棚生产推广春提早、秋延后多层覆盖多茬种植高产高效栽培、土壤翻晒及土壤消毒、防虫网应用、无公害农药选择及交替用药、穴盘育苗移栽及蔬菜嫁接移栽等综合配套技术。种植茬口由一大茬扩展到早春、秋冬、深冬等多茬口,实现了周年供应的目标。设施栽培的品种也由几个发展到几十个种类300多个品种,新品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设施蔬菜种植水平和效益逐年得到提高,2012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省种植业总播种面积的2.5%,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6.9%,平均亩产值达到20000元以上,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10倍,设施蔬菜生产已经成为甘肃省种植业生产 中单位面积比较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但是,地区之间、重点县与一般县之间、特别是示范豆点与大面积、科技示范户与一般农户之间的栽培水平和管理技术差异较大,种植效益差异更大。因此,随着设施条件和综合技术的不断优化,不论是面积的扩大,还是效益的增加,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特色蔬菜迅速发展,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近年来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引进、推广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全省蔬菜良种利用率达95%以上,商品率达65%,优质精细菜比重达到30%以上。被省上认定的无公害产地达304个,面积566.4万亩;被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产品361个,产量462.3万吨。全省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园为契机,全力落实“五化”、“六统一”和六个“百分百”的创建标准。以甘兰、花椰菜、娃娃菜、甜脆豆、西芹等特色露地蔬菜为主的“高原夏菜”和以番茄、辣椒等优势设施产品为主的反季节蔬菜享誉省内外,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中亚地区和日本等国。截止2012年,全省已创建10个国家级、37个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认证蔬菜绿色食品基地面积65万亩、绿色食品蔬菜64个;通过制定和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历次全国大中城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省城兰州综合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四)加工转化能力明显提高,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已建成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精深加工企业248家,年加工各类蔬菜150万吨,实现产值21.8亿元。以兰州榆中县为中心的冷链保鲜贮藏规模达50万吨,年周转量300万吨;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98个,成员3.62万人,涌现出了甘谷县盘安镇雒家韭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发展典型,有力带动了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经营。以区域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以蔬菜直销店、连锁超市等窗口式终端市场为补充的蔬菜市场营销网络开始起步;已建成规模较大的区域蔬菜专业批发市场30多个,年蔬菜交易量480万吨,交易额58.5亿元

(五)设施蔬菜生产在全省农业生产中的地位突出

1、已成为比较效益高,产值提升快,增收幅度大的产业之一。2012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省种植业总播种面积的1.83%,总产值达到109亿元以上,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6.9%,平均亩产值达到20000元以上,其中日光温室实现了亩产量、产值双过万。

2、已成为农业增产技术集成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多年来,各地始终坚持针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长期不懈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从而使从事设施蔬菜种植的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远远高于从事大田种植和露地蔬菜种植的农民。加之设施农业的高效益带动了农民科学投入积极性。因此,大量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首先在设施农业特别是日光温室 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首先在设施农业上得到转化。据调查,每年围绕设施农业生产引进的新品种多达200个以上,新品种覆盖率达100%;以设施农业为主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结构达40多项,新技术普及率达80%以上。

3、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产业之一。设施农业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产加销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调查,甘肃省常年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村劳动力在100万人左右,其中直接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总数约80万人,从事设施农业收购、运销、贮藏、加工、包装等相关服务的大约有20万人,两项占到了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 %。白银区从事日光温室设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8万人,占全区总劳动力3.36万人的53.6%。靖远县东湾乡大坝村,现有人口5858人,1080户,劳动力1765人,现有3060座日光温室,占地面积6200亩,户均5亩,村中95%的农户有日光温室,全村不仅实现了现有劳动力100%的就业,而且每年还需雇工10%左右。设施农业产业已经成为有效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民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点产业之一。

4、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撑产业之一。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试点村大部分都是以设施农 业为产业支撑的村。据统计,2012年白银、兰州、酒泉、张掖、武威、天水六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580个,其中以设施农业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村达到260个,占到试点村的45%。武威市在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和十乡百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中,50%的村以设施农业为产业支撑。

三、存在问题

(一)生产效率较低,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我省设施农业种植的土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仍很低。全省设施农业平均亩产量远远落后于全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设施蔬菜平均亩产量按6000公斤计算,折合8.8公斤/m2,而国内先进地区大面积平均已达21公斤/m2,世界先进水平为50公斤/m2以上。我省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每个劳动力其劳动生产率仅是日本的1/20、美国的1/40。而且,近年设施产品的产量增加幅度减缓,市场季节差价不断缩小,价位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却居高不下,因此经济效益逐年下滑,甚至出现了部分温室、塑料大棚撂荒现象。

(二)技术装备相对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由于我省经济落后,用于设施农业建设的资金有限,一般温室、塑料棚投资为10~30元/m2。这样低的投资显然限 10 制了新材料与先进设备的运用,以及技术优化和创新,从而造成现有作物的产量质量很难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由于设施水平低没有条件生产,设施生产过程劳动强度高,而且设施结构抵御抗灾风险能力差,特别是冬春季节,受旱涝冰冻及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蔬菜生产受灾严重,蔬菜价格普遍上涨,给农民增收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产业化发展速度慢,产业链还不完整

目前,设施蔬菜种植主要靠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很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与应变能力差,生产经营的风险很大。而且,生产、加工与销售相互脱节,尤其是工厂化育苗、采后处理环节十分落后,洁净处理、贮藏保鲜及分级包装等都发展很慢,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持续发展。

(四)行政推动力度不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省设施蔬菜发展速度不仅慢于山东、辽宁、天津等东部省市,而且已落后于宁夏、新疆、陕西等周边省区,原因是政府扶持推动不够。近几年虽然出台了一些设施蔬菜发展的扶持政策,但资金投入力度严重不足,对设施蔬菜的组织领导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我省设施蔬菜社会服务体系虽然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急需建立健全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网络、全程服务的技术推广体系及高效运转的 产品贮运销售体系,尽可能降低生产者的经营风险。

四、今后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

(一)发展目标。到2016年,全省蔬菜面积达到8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16万亩(日光温室88万亩<非耕地开发利用12万亩>,塑料大棚128万亩)。集约化育苗统供比例翻两番,由5%左右上升到20%以上。蔬菜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50%。培育40个10万亩以上规模的蔬菜重点县(市、区),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省的63%、65%和90%以上;蔬菜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达到750元。对重点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1200元。

(二)发展方向。在确保省内各地市场供应的同时,巩固省外传统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外新市场,千方百计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品种更新与新优良种推广速度,优质抗逆良种覆盖率达到98%,推进高端市场保健蔬菜、珍稀蔬菜的发展步伐。设施结构与装备要不断改进提高,努力向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工厂化发展。栽培技术要向节水、节能、节地、省力、无害化、集约化及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优化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一是要优化设施结构,不断研发适合当地特殊气候环境的新型温室、大棚的棚型结构,提高抗灾能力。二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品位。三是优化茬口结构,要按照“避旺、补缺”的思路,抓好时间差、季节差和空间差,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四)创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一是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引进一批新、优、特品种,加快良种更新换代。二是积极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的栽培模式和技术。三是建好高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科技素质;五是强化信息服务,避免盲目生产。六是加强协作攻关,聘请专家顾问,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解决技术瓶颈问题,不断创新技术,促进经济作物设施产业的升级优化。

(五)发展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继续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完善“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定单农业,使生产者和经营者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降低生产风险,规范合同管理,依法保护好供需双方的经济利益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篇: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坚持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依托资源优势,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思路,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基地建设 提升标准化水平

靖远县采取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开发的方式,积极推广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全方位开辟沿黄百里蔬菜绿色长廊。先后在大坝、三合、平堡等乡、村建成了日光温室高科技示范园区和集中连片种植基地28个,万亩以上蔬菜种植乡镇达7个,建成万亩茄子、5000亩密刺黄瓜、千亩反季节西甜瓜、千亩洋葱、万亩辣椒、10万亩早熟洋芋等多个专业化种植基地,“一乡一品”和“数乡一品”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截至目前,该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0.88万亩,蔬菜总产量12亿公斤,实现产值8.39亿元。同时,靖远县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已建成大坝、北湾、三合等9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面积达30万亩,茄子、双孢菇、西甜瓜等19个瓜菜品种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乌兰大葱、刘川高庄洋葱、永新大蒜等已成为享誉全省的拳头产品。靖远县已被列为全省绿色食品示范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注重结构调整 提高科技转化率

“十一五”期间,靖远县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办法,注重传统资源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效嫁接,积极引进名、优、新、特品种,推进蔬菜种植技术和品种的升级换代,全县蔬菜种植种类达7大类120多个品种。紧紧依托大坝、平堡等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优势,该县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推动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园区建设中,实施设施种植、节水灌溉和无公害产品的推广示范等科技项目20多项,筛选推广新品种50多个,集中育苗能力达500万株。新技术的推广不但使园区成为全县蔬菜种植的领头羊,还造就了一大批技术能人,在这些生产能手的引导带动下,全县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节节攀升。截至目前,该县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11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9%。

拓宽市场辐射 企业与农民实现双赢

围绕“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靖远县不断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刘川天辰、北滩海旺、五合瑞丰等14家脱水蔬菜加工企业抱团发展,成立了全县脱水菜协会,脱水菜加工能力达6700多吨,订单面积达2万亩,产值达6300多万元。北方菜业、长河脱水蔬菜、鸿泰番茄、田园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6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9家,从业人员3200多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56家,入社成员4200多人,带动农户1.3万多户。“订单蔬菜”、“合同种植”等市场化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菜农的追捧,“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得到逐步推广,该县订单农业已达16.5万亩,带动农户4.45万户。各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把企业利益与农户利益有效联结起来,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

第三篇: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县被农业厅命名为“**省蔬菜之乡”。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是气温偏低年平均3.2℃,昼夜温差大,为9.4-14.6℃,比北京地区温差大2.8℃。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二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七八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宜露地菜生产;三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备

**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七月到九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以南地区的无菜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有三十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优良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一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

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步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仅有750公斤,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一,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按照“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三白二绿一红的优质菜,积极引进西兰花、生菜、架豆、彩椒、西红柿、黄瓜等细特菜。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提高,使农民种菜效益显着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了如**镇细特菜、小二台白萝卜、战海大白菜等蔬菜特色之乡和陈羊沟、赐儿山、许晴房、灯干淖、王簸萁沟、西后滩、三号、战海等蔬菜专业村。到2012年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发展到18万亩,其中大白菜8.2万亩,圆白菜3万亩,娃娃菜0.5万亩,芹菜0.9万亩,大葱0.6万亩,生菜0.8万亩,白菜花0.5万亩,西兰花1万亩,莴笋0.7万亩,大白萝卜0.6万亩,红胡萝卜0.5万亩,架豆0.2万亩,其它细特菜及蔬菜0.5万亩。7月上旬开始陆续上市,到10月中旬结束,历时100天。并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总产蔬菜70多万吨,销往北京、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十几大中城市,部分菜还出口到日本、南韩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4亿多元。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加快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培训

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增加了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镇、馒头营、战海、三号、小二台、油篓沟、公会、二泉井等八个蔬菜万亩大乡,58个种菜专业村和重点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以上,种菜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0%,这些重点村已成为我县稳固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蔬菜品种大、中、小日期配套,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播种,进而错期收获、分批上市,化解市场风险。为了种好菜卖好菜,县农牧局组织30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深入到365个行政村,发放30期技术培训资料,培训农民8万人。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推广错季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3、发展设施大棚,推进节水蔬菜。

为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节水蔬菜,提升蔬菜品质放在首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高效节水蔬菜生产。以设施、高效、节水农业为突破口,实现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蔬菜种植实现由低质低效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转变、由露天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转变、由一季向多季转变。2012年,利用巩固退还林后续产业设施农业项目资金,着重加大冬暖式大棚、春秋棚建设资金补贴力度,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全县新建冬暖式大棚310个、面积214亩,春秋棚3237个、面积2843.8亩,小拱棚33000个、面积2600亩,建设了市级蔬菜标准园9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蔬菜生产地膜覆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蔬菜节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推进了节水蔬菜的发展。并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节水、节能、高效的**产业来抓,通过典型带动、科技示范等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30万平米,形成了油篓沟乡玻璃彩村双孢菇种植基地、郝家营绿键食用菌繁育基地、馒头营乡胡氏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河乡食用菌基地、**镇食用菌栽培基地等食用菌基地

4、抓好安全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从源头抓起,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证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为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大队从蔬菜生产到销售期间在全县18个乡镇和县城内进行不间断的拉网式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以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管理有序。同时搞好蔬菜质量检测,严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关。我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多方自筹资金,配备了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其它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辅助设备,建成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分区域、分品种、分不同生育期对全县蔬菜定期进行采样抽检。同时为8个蔬菜主产乡镇统一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指导乡镇开展蔬菜自检,确保了我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5、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投资1.2亿元,建成了一座13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日交易平均1500吨,日交易额120万元,除此之外还组建了蔬菜协会和5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蔬菜保鲜恒温库50座,培养了蔬菜销售中介人3000名。县乡及县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蔬菜销售工作,并为广大菜农和客商营造了良好的蔬菜销售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我县蔬菜基本能够卖得出,销的好。商品菜占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蔬菜种植已经在我县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蔬菜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第四篇: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满足食物需求。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加农民收入。蔬菜商品率高,比较效益高,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1.9%,总产值1.2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3%。另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3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8000多万人。

4、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蔬菜836.37万吨,比2000年增长1.61倍;出口额96.9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倍;贸易顺差94.1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比2000年增长3.69倍,而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31亿美元。

第五篇:麒麟蔬菜产业发展

麒麟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我区的蔬菜生产在麒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支持下,蔬菜站认真组织规划,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使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当前蔬菜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麒麟区蔬菜生产及产业发展现状

蔬菜产业作为麒麟区培育的一个主导产业,在麒麟区区委、区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已建成商品蔬菜基地 305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其中:商品鲜菜25100亩,鲜食豆类33000亩,大蒜32000亩,早洋芋7000亩,水生蔬菜9520亩,甜玉米18356亩,辣椒14000亩,魔芋2100亩,食用菌250亩;实现总产量19886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670万元。示范种植各类蔬菜样板12700亩,其中大蒜5000亩,小粒蚕豆3000亩,辣椒500亩,水生蔬菜1000亩,甜玉米3000亩,魔芋200亩。在蔬菜加工营销上,收购外销大蒜1500万公斤,外销值2250万元,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大蒜原料150万公斤,加工产品3万公斤,产品销售值75万元。速冻厂全年共收购各类蔬菜加工原料860万公斤,其中:甜玉米610万公斤,小粒蚕豆100万公斤,豌豆100万公斤,朝鲜蓟50万公斤;加工各类产品366万公斤,其中:小粒蚕豆80万公斤,甜玉米250万公斤,豌豆30万 公斤,朝鲜蓟6万公斤。销售产值可达2600余万元,比2006年增500余万元;韭菜花厂共收购韭菜花原料3.2万公斤,销售商品韭菜花15万公斤,实现销售值180万元;外贸销售产品111.6万公斤,实现收入90余万美元。在种植上基本形成以三宝镇、越州镇、白石江办事处、茨营乡为主产区的生产格局。种植品种不但增多,如大蒜、甜脆豌豆、莲藕、辣椒、甜玉米等品种的种植规模每年均在万亩以上。同时全区取得了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小粒蚕豆、甜玉米、大蒜、蒜苔等11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

2008年我区计划蔬菜种植总面积137950万亩,总产量20133万公斤,总产值21773万元。其中:商品鲜菜39300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3250亩,大蒜27400亩,辣椒3000亩,甜玉米20600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7500亩,食用菌250亩。

到目前已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0452亩,占计划的95%,总产量12200万公斤,占计划的61%,总产值12336万元占计划的57%。其中:商品鲜菜33644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2156 亩,大蒜27529亩,辣椒4233亩,甜玉米14925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8560亩,食用菌205亩。

二、麒麟区蔬菜产业亮点

1、资金投入大,蔬菜产业有新的进展。五年来,共计投入各种资金525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技术储备、种植补足等各项工作,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进程,商品蔬菜基地从2002年的4947.2亩扩建到2007年的30000亩,2007年种植面积141326亩,比2002年增91412 亩,增幅54.6%,年总产值从11227万元增加到20670万元,增9443万元,增幅达84.1%。蔬菜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蔬菜种植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一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导产业。

2、科技储备从弱到强,蔬菜种植水平有新的提高。组建区乡五个蔬菜技术推广站以来,蔬菜技术推广从无到有,蔬菜部门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入手,强化推广,蔬菜生产技术贮备从无到有,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试验示范新品种171个,推广种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引进浅水藕推广种植,解决了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难题,成为我区水田蔬菜种植的又一新亮点。开展各类科技培训513场次,培训人员5634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900份。形成了以商品鲜菜、鲜食豆类、鲜食甜玉米、大蒜、水生蔬菜等种植格局。

3、加工企业逐渐壮大,蔬菜深加工有新的突破。

五年来,我区的蔬菜加工企业从小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单一的韭菜花加工厂发展到现在有一定规模的蔬菜速冻食品加工厂。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现有两条蔬菜速冻加工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蔬菜3.5吨。产品储藏低温冷库两栋,储藏量1100吨。加工的主要产品为甜玉米、甜脆青豌豆、小粒青蚕豆、甜椒、朝鲜蓟等品种。产品供不应求,现已基本形成了期货加工生产模式。每年需各类品种种植基地50000亩左右,初级加工原料产品1000万公斤以上,豌豆、甜玉米、小粒蚕豆等传统品种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4、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蔬菜种植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编写了麒麟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手册,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五年间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6万亩,其中鲜菜基地4万亩,大蒜基地1.5万亩,韭菜花基地0.5万亩。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定蔬菜产品7个。

5、外向型蔬菜生产势头强劲,提升了蔬菜产业经营水平全区举办蔬菜样板181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样板10000亩(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4400亩,大蒜样板2000亩,出口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脆豌豆500亩,加工型甜玉米500亩),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为使样板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蔬菜站认真组织并结合全区生产生产布局和加工龙头企业的需求进行落实,具体是:

1、围绕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在三宝锦绣生态园发展种植出口朝鲜蓟样板600亩,在茨营乡种植小粒蚕豆样板5000亩,甜玉米样板500亩;在廖廓街道种植甜脆豌豆样板500亩。

2、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在三宝镇黄旗举办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在越州镇横大路举办大蒜样板2000亩。目前已经完成各类蔬菜样板种植168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3200亩,大蒜 2000亩,出口型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玉米 500亩,加工型甜豌豆 500亩,水生蔬菜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通过在龙头带动、样板示范、农户参与的蔬菜样板 工程实施模式的推动下,提升了麒麟区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蔬菜龙头企业产、加、销情况

麒麟区现有蔬菜龙头企业三家,直接参与我区蔬菜产业化经营,分别是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香港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目前我区拥有滇东北乃至全省最大的蔬菜加工企业——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并引进了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等鲜菜龙头企业,带动了蔬菜产业化的整体发展。二是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产品直接销往香港地区,每年需要大量时鲜蔬菜产品。带动农户1000余户、产品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三是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目前,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种植的短、平、快时鲜蔬菜直销香港市场15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25多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区的蔬菜产业发展速度与市场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龙头企业不强,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潜力仍未发挥,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发展阶段。主要表现是:

1、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蔬菜产业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的一个后续支柱产业来扶持和培育,在工作精力上投入不够,没有补助就不做的现象比较严重。

2、主导品种效益还不明显,现形成的5大主导品种(甜玉米、甜脆豌豆、出口型小粒蚕豆、水生蔬菜、大蒜)平均效益不明显。虽然蔬菜价格普遍较去年偏高,但大蒜产品蒜头的价格仍然较低,平均单价瓣蒜售价最好的在0.5元,平均价格只有0.35左右,独蒜售价只在0.8-1元,并且还没有外地商家来采购,导致农户的大蒜不但价格低还大量积压,较大程度的影响了蒜农的种植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大蒜产业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还未形成,一方面企业收不到原料,另一方面农户叫种出产品来卖不掉,双方利益无法保证,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

4、科技推广、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科技试验示范工作开展少,严重影响了科技储备和实用技术的总结推广。

5、蔬菜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低。

五、2009年-2012年总体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坚持依托区位优势,服务城市,围绕加工营销企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和外向型蔬菜生产,利用大棚、喷滴灌等现代生产设施,推广各种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等无害化技术,全面提升产品标准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品牌化生产发展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蔬菜产业。

(一)发展目标

2009年-2012年计划新建商品蔬菜基地4万亩。到2012年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8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2009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达14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24亿万公斤,实现 产值2.44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0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7.33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9亿公斤,产值4.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各类蔬菜700万公斤,实现加工营销产值5000万元;2011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17.5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1亿万公斤,实现产值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2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8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2亿公斤,产值6亿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目标完成

为确保蔬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和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和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的关心、支持力度。把蔬菜产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实施单位,一个考核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蔬菜产业化经营的研究、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实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2、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蔬菜规模化生产

在基地建设上采取统一规化、分布实施的原则,采取谁积极,谁先建,扶持谁的办法。以白石江、沿江等乡镇建设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为主,种植“短、平、快,小而全”的时鲜蔬菜;以茨营坝子、越州马房和上坡建设打造外向型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主,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生产,种植外销和速冻蔬菜品种;以三宝镇五联、新龙建设名 特韭菜花原料基地为主,扩大韭菜、苤蓝、辣椒种植面积,满足加工需求。通过基地建设后逐步培育一批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建立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基地建设要选择在生产条件好、水源充足、环境不污染的田块。

3、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扶持培育蔬菜龙头企业过程中,坚持“引外龙、扶强龙、育小龙”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鼓励企业、单位、个人参与蔬菜产业化经营。大力组建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等营销组织,同时在引进外企过程中,要做好区域内现有加工营销企业的改造和嫁接,使其发展壮大。对进驻和新组建的企业享受麒麟区招商引资的各种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走“公司(合作组织)+基地+标准化+农户”的运行机制,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良性循环,创建麒麟蔬菜品牌,提升蔬菜产业经营水平。

4、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

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以及传统优势品种的更新换代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增强技术储备。推广应用大中小塑料棚、地膜覆盖、良种良法、立体栽培技术,合理安排茬口,应用喷滴灌、生物和物理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充分调动各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 生产技术,培训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支撑作用。

5、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严格奖惩措施

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基地建设、科技试验推广、现代蔬菜生产设施建设等补助。区乡两极建立健全蔬菜产业领导小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好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定及对目标任务的检查落实和年终考核奖惩。各乡、镇(街道、区)要好做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到人,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六、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外销蔬菜品种及新技术试验示范扶持资金力度;

2、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地、产品认证投入;

3、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进扶持力度;

4、增加部门工作经费,增强科技服务体系。

5、加大蔬菜产业的投入力度,使蔬菜产业能做强做大,打造精品蔬菜,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麒麟区经济作物管理服务中心 二00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下载2013年 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发展历程)(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 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发展历程)(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4月日)各位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我县蔬 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培育出如香菇、芹芽、设施蔬菜、莲藕......

    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按照“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增果菜” 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路,把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因地......

    高台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高台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高台县园艺工作站 蔬菜产业是我县确定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县蔬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而且产品特......

    六盘水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六盘水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陈 霖 左 娟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调研,总结了2008年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在实施我市“菜篮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市情提出......

    蔬菜产业发展及批发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供暖纠纷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调查时间:2012蔬菜是新绛县农业生产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这些年,县委县政府依靠技术进步,积极改进蔬菜种植方式,使之由过去季节性生产,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先进村事迹材料

    ——**县**镇**村 **村地处泾崇路沿线,**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地带,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76户1224人。2008年以前,**村群众依山而居,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

    做大蔬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

    做大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 2009年,孔湾镇引进了集冷链、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万景实业有限公司。2010年3月,镇党委、政府依托万景公司成立了宜城市宏阳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