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造问题的实践报告

时间:2019-05-14 07:5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造问题的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造问题的实践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造问题的实践报告

关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造问题的实践报告

参加者:金融0702王丽娜

主题:商业银行改造问题

地点:天津

时间:2008.08

通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商业银行的改造可以提高国有独资银行经营自主性,改善其运行效率,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格局。

从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来看,建立以明晰产权关系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改革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方面,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产权,而形成了实际上的产权主体缺位。产权主体缺位,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不拥有实际意义上的产权、缺少独立的利益,使得银行对资产效益最大化及自身发展缺乏内在动力;二是由于没有产权主体的地位,使得银行员工对银行经营的效益缺少直接的利益冲动,难以真正调动员工对经营管理及经营结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三是由于产权主体的缺位,来自所有者的监督和制约十分弱化,特别是缺乏对管理人员的行之有效的责任制约机制,使得责权的配置失之手均衡。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反过来又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与其它企业是公平竞争的权利主体,而企业都实行或正在实行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这种情况下,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不进行类似的改革,就必然形成在与企业的业务往来中利益分配趋向的不平等。因此,银行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造,将国有商业银行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资产在不同主体间实施分割,使资产主体清晰化、人格化,从而使其在经营活动中真正具有内在动力外在活力。在此基础上,按股份制管理和经营方式,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应的监督机制,实行董事会授权下的经理负责制,由经理全权负责经营管理,并对经营结果负责,由此形成互相制约的组织结构体系,实现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与制衡,促进责权利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造,使国有商业银行具有了明晰的产权关系,逐步形成了权力与责任、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对应,并建立起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机制。在我国加入WTO后,为应对外来商业银行的冲击做好准备。

然而,我同时认为,中国的商业银行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中国国内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环境的建立。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和进行境外上市能够增加中国的银行的外部压力,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仍然由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控股。如果不存在一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国内市场环境,它们的所作所为可能仍然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从而继续出现坏账,降低经营效率。创造公开的环境,是要求信息披露充分,银行高层决策要透明。创造公平的环境,是要求政府不再限制中国的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发展,让中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的环境下发展改变,从而提高这些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公正的环境,是要求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法律和监管应该尊重市场的运行规律,维护社会的共同福利,对于各个银行一视同仁,执法要客观、要严格。诚然,股份制改革和境外上市是有助于上述公平、公开和公正环境的实现。然而,中国政府不能够完全依赖境外上市来改善中国的商业银行,要继续努力提高中国国内的法制环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这不仅是解决中国的商业银行问题的根本出路,而且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此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国家商业银行改造的诸多细节和能够理智分析,是次很好的经历。

金融0702王丽娜 2008-8-10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问题研究(范文)

融 姓名:刘少宇班级:5 学

学号:

1201010504

摘要:商业银行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国际化的行列,其国际业务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商业银行国际化不仅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而且可从其经济的高增长中获得丰厚回报,扩大国际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提升银行收入的多样化和稳定性。因此商业银行国际化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工、中、建、交等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境内外公开上市,完成了从国有独资银行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而向上市银行的转变。通过近年来的加速发展和股改上市,这几家行资产质量、经营效益、业务结构、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这为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商业银行国际化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一个亮点。1.组织机构集团化。

年代初,特别是近几年来,不仅中小银行纷纷合并结盟组成紧密型银行集团与大银行竞争抗衡,大银行也主动合并构成超级大行称雄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以取得经营中的主动权,增强抗风险能力。2.分支网络全球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银行向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兴于60 年代,70~80 年代在和南亚国家发展很快。我国改革之初和东欧苏联变革之前,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互设网点基本形成格局。3.业务经营综合化。

年代以前,各国对商业银行管制较严格,在业务范围上有明确的限制,大多采用“分业式”管理。从70 年代始,在金融法规比较健全和商业银行经营较为规范的前提下,各国相继放宽了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不仅允许经营债券和有条件地参与股票业务,而且还开办了信托、保险、租赁、保管、代理、外汇、咨询等多种新业务。可以说,凡是与货币信用有关的业务,银行都开始办理。4.收益渠道多元化。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是存贷款,从存贷利差中获取利润是银行主要收入来源。但90 年代以来,银行利差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缩小,以便吸引存贷客户。为了保持稳定的收入,银行把注意力转向中间业务和其他业务。在金融创新中出现的大量新型交易工具,已成为投资获利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现有金融衍生工具已多达上千种,经营有方的银行从中获利甚丰,所以,银行在保持表内业务稳定收入的同时,十分重视表外业务的开拓。5.同业竞争激烈化。

当今的银行业竞争已不受国界的限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必须相互金融市场,不得设置障碍,银行将面对来自国内和国外的竞争。6.对外服务周到化。

信誉是银行生存的基础,信誉主要来自服 务,服务质量关键取决于效率。虽然微笑服务和规范用语必不可少,但现代化的业务处理设备、及时准确的信息更受客户欢迎。(1)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我国银行业改革迅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还有一系列的考验都在等待着刚刚走向国际舞台的我国商业银行。我们要正视国际金融环境带来的挑战,清醒的认真在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才能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健康发展。

(一)国际金融环境复杂多变使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局势复杂多变,1994年爆发俄罗斯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特别是去年次贷危机爆发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金融风险的复杂性、突变性、传播性。目前,次贷危机从信贷市场蔓延到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对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不小的打击。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虽然亚洲、中东和南非等地金融业务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但是增长的势头并不稳固,经济金融形势受到地区局势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较为明显,部分地区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并不规范。这些都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难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偏低,海外机构经营层次有待提升

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的海外资产占全行总资产的22.58%,除港澳之外的其他境外地区资产占全行总资产的3.83%,工商银行海外资产占全行总资产不足3%,与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50%左右的占比水平相差甚远,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化进程尚处在起步阶段(2)。我国商业银行部分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模式较为落后,规模有限,资产较少,人员不足,制约了经营层次的提升,无法在与当地商业银行竞争中占有主动。客户本土化进展也比较缓慢,多数境外机构核心客户基础薄弱,没有充分融入当地经济,成为当地主流银行;也没能好中资企业和华人华侨等客户资源,制约了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海外机构的分散化导致业务发展呈现孤岛效应,内外联动层次较低,全球化经营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三)银行之间竞争过于激烈

竞争过激影响了整个银行体系的有序发展由于我国经济长期依赖于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进出口国际贸易,银行的国际业务早已成为一个有力的利润增长点。随着全国贸易总额的急速增加,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扩大开展国际业务的经营,这也因此打破了中国银行曾经垄断经营的局面。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竞争有利于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国际业务的创新,有利于达到社会总体效用的最大化。然而,随着竞争的不断扩大,利润空间被急速压缩,各大银行甚至采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实现业务方面的增长,而忽略了业务质量的提高。如:某些银行降低信用证的开征条件,或者接受信用担保开征等等。这些行为一方面增加了业务的风险,另一方面助长了市场的投机行为,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3)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

(一)认清当前形势,树立发展理念,当前商业银行虽然意识到国际业务的重要地位,但很少意识到这类业务也需要结合营销策略,这就需要银行不仅要分析客观经济形势,也许加强研究客户需求,坚持以客户为核心的方针,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通过有效竞争,以增加银行业务的竞争力。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提供智力保障 优秀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是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今世界成功开展跨国 经营的银行,无不拥有一大批稳定的复合型、专家型金融人才。为满足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要求,我们需要一支既通晓国际规则与惯例、又熟悉本地经济与文化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对于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选拔人才要放眼全球,在全球范围选拔具备国际化经营视野、熟悉银行经营管理的中高级人才。第二,从国内商业银行员工中,通过选拔考试,有计划地增加境内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开阔国际视野,增强国际化经营的管理能力。第三,要继续推进境外经营机构薪酬制度的改革,完善各种保障措施,吸引、留住、用好国际化人才。(4)

(三)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供金融服务的综合竞争力近两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速度和数量朝着有力于提升我国银行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但与国外先进银行还有明显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在继续推广现有的银团贷款、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存汇业务的同时,结合当地惯例,丰富现有业务产品种类。在此基础上,紧跟国际上商业银行业务由批发业务向零售业务转型的大趋势(5),注重扩大零售客户数量,提高个人中高端客户比重。海外机构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竞争优势,通过发展ATM、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拓宽低成本服务渠道,实现物理网点和虚拟服务渠道并举,形成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服务网络,实现对客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无边界全程服务。通过对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服务,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知名度。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金融》

(2)工商银行、中国银行2007年年报

(2)《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现实与挑战》 葛兆强(3)《银行业国际化“渐入佳境”》 姜建清(5)《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的思考》 吴念鲁

第三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浅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浅析

者 学籍批次

51毕业论文网

0903 学习中心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培训中心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指导教师

专生本

金融学

摘要

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中存在着众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还形成了较大的金融风险。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 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 并深入探讨形成这种局面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最后还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目 录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现状..............................................1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信贷资产安全性差..............................1

(二)信贷资金长期占用率高,流动性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信贷资金筹资成本高,赢利能力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根源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外部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内部因素................................................................3

三、结论与对策性建议..........................................................3

(一)加快信用保障体系建设....................................................3

(二)建立全方位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3 参考文献......................................................................5

(三)采用全新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浅析

近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但仍是我国金融业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目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不良资产高、风险隐患大的问题, 其面临的信贷风险甚至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这不仅严重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 而且危及了整个金融业的生存与发展, 不得不引起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 信贷资产安全性差

根据我国几家主要国有控股上市银行2010年上半年报的数据,工行截至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800.72亿元,不良率1.26%。农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1070.8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1.55亿元,不良贷款率2.32%,较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中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1.20%,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升至188.44%。建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为651.6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9.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2%,较上年末下降了0.28个百分点。交行2010年中期末公司不良贷款253.33亿元,不良贷款率1.22%。

虽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整体上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但是却远高于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同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集中了绝大部分的信贷风险。如果不良贷款转化为真实损失, 国有商业银行将遭受相当大的负面冲击, 甚至可能危机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二)信贷资金长期占用率高, 流动性差

我国的银行机构普遍存在中长期贷款所占比例过高的现象, 由表2 可见, 整体上, 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中约有50%是中长期贷款。机构资产的流动性过差, 不仅影响了其盈利能力,而且容易加剧信贷风险。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 由于大量的贷款投放于固定资产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 资金周转非常缓慢。而部分承兑汇票因到期无法兑付形成垫款被迫转贷, 大量流动资金贷款被企业长期占用, 进而转化为铺底流动资金, 这些都进一步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

2007 年9 月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构成

(三)信贷资金筹资成本高, 盈利能力差

我国一年期存贷基准利差有明显的走低趋势。随着2006年12 月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 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驻我国金融市场, 银行业的竞争进一步激烈化,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优质客户流失、客户群体边缘化的危险, 为应对这种状况,国有银行本身也有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趋势, 这无疑进一步提高了国有银行的筹资成本并削弱了其盈利能力。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根源分析

(一)外部因素

1.政府对银行干预过于频繁。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国有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支配受到众多限制, 资金投入的方向和数量

常常取决于计划而非风险效益评价。银行的自主经营原则让位于国家宏观政策, 不仅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也造成了企业对银行的过度依赖关系。同时, 原应由财政部承担的各种支出经常由国有商业银行承担, 国有商业银行往往成为解决财政支出不足的途径。政府的干预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行为扭曲, 使银行的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社会信用缺失严重。社会信用的严重缺失也加剧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许多企业通过虚假出资、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等骗取银行贷款, 一旦因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亏损, 往往通过股权拆分、转让、兼并、联营和重组等方式来逃避银行债务, 最后的损失往往只能由银行来承担。某些地方政府处于自身利益考虑, 不仅参与、保护企业逃废债行为, 有的甚至为其逃避债务责任提供政策支持, 充当企业逃债的“保护伞”。中介机构诚信度低下, 出具虚假报告, 为企业骗取、逃废银行的债务大开方便之门。这些都使得我国社会信用严重缺失。

3.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首先, 资本市场发展不足, 间接融资比重过高。企业对银行资金过度依赖, 而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 承担了资金融通中的绝大部分压力, 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其次, 金融创新不足, 金融工具的缺乏。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主要集中于贷款, 资产证券化缺乏二级市场支持, 缺乏有效的信贷风险化解和转移工具及手段。目

前许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行的金融工具,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至今尚未引入。而金融数据的不完善、技术不成熟以及基础设施的脱节使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难上加难。最后, 金融监管不力。银行同业间竞争无序, 造成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 银行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信贷风险不断提高。

(二)内部因素

1.信息过于闭塞, 信贷审查不严。由于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信用系统,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情况及关联企业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 商业银行间也缺少信息交流与共享。国有商业银行在放贷时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情况了解不全面, 过分信赖中介机构的资信证明或相关审计报告从而放松了对企业的审查, 都可能形成信贷风险。虽然人民银行颁布了《贷款证》制度, 但没能解决好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贷款控制问题, 登记不全、审查不严、执行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 贷款“三查”制度也未落到实处, 贷前缺少没有严格的论证, 贷时审查流于形式, 贷后又不及时跟踪检查, 往往容易积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风险预警不及时, 信贷监督不力。目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不够及时, 特别是在发现滞后、政策滞后、管理滞后、查处滞后、整改滞后方面缺乏全面统一的风险管理机制。信贷后的管理不力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处置上的另一大缺陷。外资银行在贷款发放后, 客户经理会主动参与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争取实现双赢目标。与外资银行相比, 国内银行在企业经营困难暴露后, 往往急于通过处置抵押物或司法诉讼等方式抽出贷款, 容易使企业雪上加霜, 不良资产可能变成真实损失。商业银行在实际信贷操作流程中, 常常忽视了监督职能,“重贷轻管”现象普遍存在。

3.风险分析工具不够, 内部信用评级操作相对落后。由于风险分析工具较少,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评估系统中定量分析相对较少, 对全局的分析把握不够, 偏重于事后分析,对潜在风险无法及时预见, 对风险的事前控制和防范能力不强。依据目前采用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估,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较多问题, 如偏重于对受评对象过去而不是未来偿债能力的评估, 缺乏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预测和应用, 难以准确揭示并量化企业面临的特定风险。迄今为止, 国有商业银行的量化标准和风险指标体系仍较为落后, 内部信用评级操作使用较少, 难以适应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与对策性建议

(一)加快信用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明确失信行为、信息源的信息缺失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规范企业信用行为, 严格信用信息发布和管理, 严格信用执法, 同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其次, 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中介市场, 规范信用中介管理,完善社会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 确保银行能方便地获得企业或个人的信用记录, 改善银行信息不对称状况。最后, 加大全民信用教育力度,提升企业和个人的商业道德素质, 树立讲诚信的公德意识, 加大对缺失社会信用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建立全方位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

首先, 强化贷前调查。通过详细的贷前调查, 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 对企业未来发展作出准确预测, 为贷款的正确决策奠定基础, 同时, 健全信贷档案, 及时对账, 密切关注客户经营状况。其次, 加强贷款审批关。建立科学、严格、高效的贷款决策机制, 推行严格的专家审批制度。最后,注重贷后管理, 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 准确把握存量贷款的风险状况, 及时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

(三)采用全新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

近年来,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 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国际大银行开始重视定量分析, 运用统计模型和模拟计算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起步较晚, 难以直接采用国际模型。要在展开深入分析和历史统计的基础上, 按新巴塞尔协议要求, 在国际通用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适合国情的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级模型、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等信贷风险分析的定量模型, 较为准确地评估信贷风险, 以便于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 内部评级仅处于起步阶段, 其中关于违约数据库、转移矩阵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乎空白, 必须要加快步伐, 尽快落实五级分类法加快内部评级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高林、倪锦忠 2003:《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陈一夫,2002:《构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新框架城市》,金融论坛。3.石朝格,2002:《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经济观察报。

4.吴钺柳、岳强, 2004:《国际银行业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外资。5.赵耀,2003:《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西安金融。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巴塞尔协议III))出台后,商业银行的定位也有了新的变化,其功能不再是原来简单的金融服务和信用中介,而是风险管理。因此可以说,风险管理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和基本任务。花旗银行总裁沃尔特·瑞斯顿也表示说银行家主要从事的就是经营风险的职业,非常直白地印证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就微观上而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应该是防止或减少损失,以保障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因而处置和控制风险则显得尤为重要;就宏观而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出发点要保证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确保金融秩序的稳定,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单个商业银行保证自身的稳健经营,防止单个商业银行倒闭的多米诺骨牌现象的发生。我国商业银行一个主要特征是长期属于国有,政策保护下的运行模式,造就了风险意识淡薄和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经验匮乏的现象。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比较起来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有着不小的距离,有待于更大水平的提高。因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措施,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紧迫的现实课题。

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经济,金融体系也不够完善。发展到今天,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尽管发展趋势已经逐渐清晰起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风险状况并不乐观,风险管理经验还不成熟,缺乏风险管理方法。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远远落后,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必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有效的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够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颁布实施,其创新之处在于对操作风险关注起来,并进行银行资本监管。自此开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的不再只是针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风险管理而是对同样关键的操作风险在内的三大主要风险的监督控制。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主要根据收集的数据列举出这三大风险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表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便于实现对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逐个进行具体分析。

1.1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合约的一方当事人由于本方不愿或无力履行合约规定,这种违约行为会造成合约的另一方付出损失即信用风险,又可以直接理解为违约风险。

1.1.1不良贷款率

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比率是银行财务指标,不良贷款与总贷款之比,其高低与银行经营稳定性成反比。通常,不良贷款率应小于5%。在我国不良贷款存在的问题,不仅对单个银行和银行业发展的构成隐患,也使得金融市场甚至是宏观经济都面临危险发生的可能。如果市场经济环境有所改变,难免商业银行不会面临信用风险的威胁。如今,通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持续摸索发展,不良贷款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己经从2008年的2.42%降低到2012年的0.95%,具体不良贷款余额变化和不良贷款率变动的情况见下图: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从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不管是在不良贷款余额的年末存量上还是在不良贷款率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减小趋势

1.1.2资本充足率 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8%为达标)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银行数在03年仅为8家,截至2010年12月份末,我国281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达到在《巴塞尔协议Ⅲ》中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事实上,为了达到监管要求的目标,商业银行对资本市场进行过度依赖的再融资,使得目前银行资本金不足的现状暂时得到缓解。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融资只是缓兵之计,看似达标的资本充足率存在隐患,要真正实现资本充足率监管满足要求,商业银行最关键的不是单纯的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是应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的抵御风险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风险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不得不面对严峻的事实,在第二章中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后,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资本充足率低下等,这就足以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不容乐观,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有待于改善和提高。下面就从银行的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着手分别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2、1银行外部原因 2.1.1一金融体制不健全 2.1.2金融监管不到位 2.1.3经济增长模式差 2.1.4社会诚信水平低 2.2银行内部原因 2.2.1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2-2.2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2.2-3风险管理方法单一,风险管理工具少 2、2.4风险管理组织构架还不够完善

l、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2、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

4、风险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

5、风险管理内容简单

6、滞后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3、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3.1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外部环境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1992年之前一直实行的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相比较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则较为特殊,为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摆脱外界环境中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保证其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完善自身内部组织体系以增强抵风险能力,那么,创造一个良好的利于发展的趋向宽松、公平、透明的风险管理环境的措施

3.2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

在前面我们知道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银行的经营发展,需要依赖于的经营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因而为促进银行更好的经营发展,银行董事会应该根据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做出一定时期内清晰的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规划和风险管理规划。做好风险规划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要确定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准确掌握风险可承受范围,制定并把握好相关的依据标准;其次是对资本金方面做好规划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做好预算。

3。3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对所有权和经营权予以分离,在此基础上,提高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的力度,以实现内部人控制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进而有效监督和制衡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经营执行权。

3.4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在树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识并提出相关建议的基础上,应该付诸行动。并以此为后盾,服从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共同领导,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从总行、分行和基层行三个层面进行构建。

3.5健全风险管理理念,充实风险管理文化 3.6完善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创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代替过去旧的落后的体系,结论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绝不是一项简单易做的事情,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项长期重大的意义深远的艰巨任务。一方面要有科学合理的理论做基础予以支持、指导、配合,另一方面要配合现实经历,在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前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持久的系统的不易简便操作的工作,由此观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复杂而艰巨,仍有诸多问题需要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不断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探究深化,旨在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巴塞尔协议为理论基础,参照人民银行、银监会内部控制指引,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性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的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措施

金融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核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以此来适应全新的金融环境。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内部控制也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保护银行资产的安全,预防金融风险,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所以,商业银行应该自觉主动的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对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经济活动进行风险控制,才能够真正的开拓银行的市场之路。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是保障银行内部正常运营的保障,为保障经营目标的充分实现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各部门和人员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协作和调节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就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它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内部牵引阶段、发展期―内部控制阶段、完善期―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成熟期―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1.控制的相关定义

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具体概念:“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内部控制的构成

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监督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价的过程,即不断地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修正活动进行评价。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为

(1)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及本行内部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2)确保银行内部各个业务板块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3)确保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以健全的内控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保障,以健康的内部控制文化,先进、安全的信息系统等要素为支撑,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4)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能及时全面有效地识别、计量、评估、控制、监测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因哈根内部各个业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合规、稳健、高效、持续地开展。

4.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优先性、制衡性、适当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有效性”的原则,具体包括: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覆盖零售业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流程及操作环节,覆盖实施经营管理的所有部门、岗位及人员。所有参与经营管理活动的部门和人员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义务和职责,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利,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2)优先性原则

内部控制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银行内部业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应事先制定有关政策、制度和程序,识别、计量和评估相关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以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互相制约和互相监督。

(4)适当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适当有效,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不影响经营效率,确保内部控制不疏漏、不过度。

(5)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各项业务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6)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7)有效性原则

(8)内部控制应当有效可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有效纠正。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

在内部控制环境上,主要存在管理人员对内控的重视度不足,且对风险的认知不够,只是片面强调经济业务上的开拓,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却忽视了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法人代表的自我约束软化、管理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上也较不合理。比如在部门、岗位的职责划分上就模糊不清,有的部门之间在出现问题之后,出现互推责任,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其作用,最终导致了银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脱节现象频发。

2.内部控制活动

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控制制度的建立仍较不健全,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也较不充分,使得银行在控制分散和控制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没有明确的划分各部门的风险防范职责,就导致了部门业务环节在实施关键控制活动上有所缺失,且大多数的银行在内控方式上也偏重于业务的事后补救和监督,不够重视风险的规避,也缺乏进行连贯的整理搜集和综合监测银行的监督机构或是组织。

3.监督评价机制

只有通过连续的评价监督,才能够保障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所以,必须监督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内控制度主要是由内部审计进行连续的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就必须保持客观独立性,正确履行职能,揭露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但是,目前的监督评价机制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个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规范及其审计手段较为落后,另一个是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上仍有不足。

4.风险评估

一方面,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各种对其不利的内部影响及其外部因素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就可能导致银行内部结构的变化其管理层的变动或是经济周期的波动等。另一方面,我国对于银行风险的测评缺乏连续性,就导致了风险发生后,银行才意识到制度上存在的漏洞或是经营中隐藏的各项风险,不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作出反映。最后,我国商业银行也没有针对经营中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建立科学统一的风险体系,这就导致了我国部分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较为不足,且风险评估手段也极为单一。

5.信息交流与反馈

现如今,内部信息传递在我国商业银行,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通,在一定程度上还依靠着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来实现。关于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准确性,而信息传递的效率和信息的时效性也会被受到影响,原因是庞大的组织结构、过长的传递链条,准确的完整的信息、逐渐递减,顶端管理层的指示很难准确的传递到最基层,而基层机构的经营活动状况也难以准确的传递到最高层。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1.协调社会环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从广义的视角来考察内部控制环境,就必须考虑到西方市场经济的国家社会信用体系是否足够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能否稳健运行,不仅需要银行内部能够有效控制,更需要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协调好商业银行的内部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金融法律法规相对齐全,且信用制度也得到了广发的建立及其严格遵守,使得商业银行的抵御信用风险和交易风险等风险都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这种社会信用支持能够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所我国应该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逐步完善和协调社会环境,健全法治社会。

2.加强合规管理,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加强合规管理,就是指商业银行应该遵守包括监管和立法机构所规定的基本法律法规、行业协会所规定的行业规则及其适用于商业银行职工的内部行为准则等。基于此,所谓的法律法规、行为准则不仅仅是单纯的包括具有法律约束的文献,更包括广义上的诚实守信,公正客观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而为了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银行内控环境,我国自2000年以来也相继成立了适应金融业发展的合规部门,比如2004年工商银行就将合规管理与内控职能相结合,成立了内控合规部门,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便于管理,更营造了良好的内控氛围。

3.重视外部监督,真实披露信息制度

银行监督会作为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能够有效地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价,并以外部监管的视角,协助银行找寻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在督促银行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内控机制管理,提高内控的管理水平。所以,在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公开上市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有必要重视起来自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监管者的外部监督。基于此情况下,我国也强烈要求着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并维持相应的内部控制结构,建立定期披露制度,真实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而健全披露制度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商业银行提高对内控体系的建设,并能够充分利用外部监督的优势,完善内控体系。

4.有效发挥内控,提高内控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着重分析了具体流程中的风险,并据此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由于控制的需要就将业务操作流程设计得较为复杂,且处理环节也增多,控制成本相对较高,内控效率低下。基于此,就必须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及其企业文化等进行重新构造,以此展开全新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将客户作为中心,辅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来进行业务流程设计,再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重新塑造商业银行的管理流程,打造更加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以此达到简化业务流程步骤,降低控制成本,提高内控效率的目标。

5.内控流程与操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时了解本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相关部门和员工及时了解与其职责相关的制度和信息。

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流程与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加强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系统自动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覆盖所有业务和全部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操作体系,确保及时、准确记录经营管理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连续、准确和可追溯。应当加强对信息的安全控制和保密管理,对各类信息的实施应该分等级的安全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访问实施权限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四、结束语

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控制上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起步晚,在实践经验上更为不足。所以,商业银行就必须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去慢慢摸索,不断的去完善内控机制,才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最终效率,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开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2]焦敏.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2010,08:39-40.[3]周莉莉,陈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05:130-136.[4]黄为娥.内部控制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厦门:厦门大学,2006.[5]Barton J,Waymire G.Investor Protection under Regulated Financial Reporting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1):35-38.[6]Bowen PL,Rohde FH.Fif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ymposium 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05,6(3):157-158.[7]Angella Amudo,Eno L.Inanga.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A Case Study from Uganda[J].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9,P125-P143.

下载关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造问题的实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造问题的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与对策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权限过度集中,基层行业务拓展受到制约 银行为了从总体上控制信贷风险,信贷资金向大中城市、经......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有关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问题 09182158 金融91 周洁茹 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是强化市场约束、提高金融透明度的必然要......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比较

    1、我国几大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其各提供的网上银行业务及网上金融服务主要有那些? 答:A招商银行: 银行业务: 私人银行、个人贷款、私人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为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发展中间业务。开展......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要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从目前国内银行开始的国际化经营看,在风险管理、盈利......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信贷业务的管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整体上来讲我国商业银行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各银行制定了一系列账户管理制度,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银行执行这些账户管理制度......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落后,经营效率低下,公司治理上的缺陷是重要的原因。 目前 , 中国 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