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遵义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年度检查评估办法
附件三
遵义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年度检查评估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下简称人才基地)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业余训练中的中坚骨干作用,根据《遵义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检查评估对象为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第三条 本办法评估内容分基本部分,效益部分。基本部分60分,效益部分40分(按获得的累计分,满40分不再累计),满分100分。
第四条,检查评估内容均为当年情况:
(一)基本部分
1.年度训练计划,总结;(8分)2.课时教案;(8分)
3.当年参加省、市教练员业余培训;(8分)4.当年新招运动员人数;(10分)5.参加全省、全市比赛人数;(14分)6.在训人数;(12分)
(二)效益部分
1.输送到省体工大队或省训练中心(10分/人)2.输送至省、市体育运动学校;(5分/人)3.输送至高等院校;(5分/人)
4.当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获1-8名(12-5分)5.当年参加全省青少年比赛获1-8名(10-3分)6.当年参加市少儿比赛获得团体分1-6名(35、30、25、20、15、10)
(三)扣分
1.在全市比赛中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违规行为(10分/人)
2.在全市比赛中发生打架斗殴事件(15分)第五条检查评估办法
1.年度检查评估由各县(市、区)体育部门按《评估办法》对所辖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进行自评,并将结果报市体育局。
2.市体育局在县(市、区)体育部门自评和年度检查申报的基础上,组织年度检查。
3.检查评估材料须有被评估基地,县(市、区)体育部门主管领导签字。
4.根据《遵义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按检查评估得分多少,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类人才基地。优秀后备人才基地得分需要在85分以上(含85分);得分未达到60分视为不合格单位。
5.每次检查评估的结果将在全市通报。第六条 奖励与处罚
1.市体育局每年根据检查评估达合格以上标准的基地给予经费支助。
2.对训练成绩,输送效益大的和检查评估达到优秀标准的基地,市体育局将在训练经费,器材设备等方面重点奖励。
第七条 本评估办法的解释权属市体育局 第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起施行。
遵义市体育事业局 二00九年四月十日
第二篇:遵义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
附件一
遵义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我市“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促进业余训练的开展,加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巩固遵义竞技体育在全省的优势,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下简称人才基地)。
第三条 人才基地是由各县(市、区)体育部门申报,市体育局行政部门审批,地方体育行政部门管属,具有较高训练水平,实行集约化管理,为我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单列训练机构。
第四条 人才基地须集中本地区,本单位人力、财力、物力,实行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扩大,提高本项目的训练规模和水平。
第五条 人才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训练水平,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后备人才输送的数量和质量,保障市各项目运动队,选拔人才的需要。
第二章 检查评估
第六条 人才基地认定后第二年9月开始由市体育局组织考评小组对人才基地进行检查评估,评选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等次,以提高人才基地的创办质量。
第七条 人才基地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通过对人才基地进行的检查,各人才基地如有下列问题之一者,将视为不合格:
(一)不参加或不按规定人数参加全市少儿锦标赛。
(二)参加全市少儿比赛未进入团体总分前六名。
(三)检查的当年未输送5人体育后备人才。
(四)检查评估得分未达到60分。
(五)全市少儿锦标赛中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违规行为。
第八条 检查评估不合格的人才基地,将给予以下处罚:
(一)第一年警告,于评估当时起一个月内制定整改方案。
(二)取消当年人才基地经费投入。
(三)连续两年不合格,取消人才基地称号。第九条 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有下列问题之一者,取消人才基地的称号,并全市通报:
(一)挪用市体育局下拨的人才基地专项经费的。
(二)当地政府部门没有单独将人才基地训练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拨款的。
(三)人才基地有严重造假行为的。
第十条 被取消人才基地称号的单位须向市体育局写出书面申请,获得许可后在新周期重新参加评估认定。
第三章 训练输送
第十一条 人才基地应当贯彻“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根据市体校等上级训练单位(学校)所需的体育苗子,认真抓好选材和训练工作。
第十二条 人才基地要根据本项目的发展趋势,认真制定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规划。
第十三条 人才基地应当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每天训练时数不少于1小时30分,全年训练不得少于250天。
第十四条 优先安排人才基地运动员代表我市参加全省比赛;积极组织人才基地各种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检验训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通过不断地观测、选拔,培养优秀后备人才苗子,提高人才输送质量。第十五条 人才基地必须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益,参加全市比赛必须取得团体总分前六名,每年向市体校和上级训练单位(学校)输送5人以上。
第十六条 允许人才基地跨县(市、区)招收运动员训练,所招收运动员只能代表户籍所在地参加市青少年学生运动会,经训练后输送到省、市体校,计为户口所在地的单位。
第四章 教练员
第十七条 人才基地教练员应具备政治思想好,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业务,能比较熟悉地掌握青少年儿童训练的基本规律、方法,有比较扎实的专项理论知识和专项业务水平。
第十八条 人才基地教练员须科学制定运动员的全年和训练计划。无计划、无教案不得从事训练。
第十九条 人才基地教练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初级以上职称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二级以上社体指导员。
第二十条 人才基地要制定教练员管理办法,要建立教练员业务档案,注重教练员的业务培训,人才基地教练员应积极参加全省,全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
第五章 经费 第二十一条 市体育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经费为奖励扶持经费,只有获得市体育人才基地称号的单位,才具备使用市体育局后备人才基地专项经费的资格。
第二十二条 市体育局每年对人才基地给予专项经费投入。
第二十三条 人才基地的专项经费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违规挪用经费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政府及体育部门要不断完善训练条件,加大对人才基地训练器材,场地维修费的投入保障训练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五条 人才基地须加大对教练员、业务水平提高的专项经费投入。
第六章 奖励
第二十六条 市体育局将根据每年检查评估情况对获得优秀,合格等次的人才基地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 对训练成绩,输送效益好的人才基地,市体育局每年将在训练经费,器材设备等方面重点扶持。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市体育局。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起施行。
第三篇:《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
附件1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2010年后备人才工程,在全国建立一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进一步推动各级各类体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促进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条件是“基地”认定的唯一标准。
第三条 认定条件满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第四条 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学校、单项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中学均可申请参加“基地”认定。认定过程中涉及项目为奥运项目。
第五条 “基地”认定周期中受到国家、省(区、市)处分的学校不得参加认定工作。
第六条 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基地”的认定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申报、审批程序
第七条 根据“基地”认定条件,对达到“基地”认定条件优秀标准,且大赛成绩满40分的学校可作为“基地”备选学校 进行申报。
第八条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制定的“基地”认定申报表和时间要求进行申报。
第九条 各省(区、市)体育局负责组织所属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基地”认定的自评、复评和申报工作。
第十条 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对所属项目“基地”备选学校的复审工作。
第十一条 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对“基地”备选学校进行最终的统评审定工作。
第三章 认定时间
第十二条 “基地”认定工作按奥运会周期每四年进行一次。第十三条 每届奥运会举办当年9月为学校申报和自评时间。
第十四条 每届奥运会举办当年10月为各省(区、市)体育局复评时间。
第十五条 每届奥运会举办当年11月为各省(区、市)体育局向国家体育总局申报“基地”备选学校和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复审时间。
第十六条 每届奥运会举办当年年底为国家体育总局统评和公布认定结果时间。
第四章 命名与奖励
第十七条 凡经统评达到“基地”认定条件优秀标准的学校,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命名为该奥运周期的“基地”。
第十八条 “基地”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已被命名“基地”的学校,在新的认定周期仍须向所属省(区、市)体育局申报重新参加认定,经认定达到“基地”条件优秀标准的学校,继续命名为新一轮奥运周期的“基地”。未申请参加“基地”认定或经统评未达到“基地”条件优秀标准的学校,不再命名为新一轮奥运周期的“基地”。
第十九条 凡被命名“基地”的学校,国家体育总局将予以表彰奖励,在本周期内每年对学校进行适当资金投入,“基地”学校所在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应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投入。
第二十条 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基地”学校改善训练、科研、教学等条件。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凡被命名的“基地”学校,每年12月底须向所属省(区、市)体育局上报本校工作总结和经费使用情况。
第二十二条 各省(区、市)体育局须于第二年的2月底前将所属“基地”学校工作总结和经费使用情况汇总上报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第二十三条 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将与有关省(区、市)体育局不定期对“基地”学校的工作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凡发现工作中弄虚作假或挪用资金的学校,视情节予以处罚,严重者,取消“基地”命名。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国家体育总局。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凡原国家体育总局及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或全国单项运动协会的文件与本办法不相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篇: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附件1
全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基地中期考核评分细则
一、基本条件
(一)教练员队伍
1、教练员是指学校从事人才培养训练工作的专职、兼职、聘任的人员。
2、高级教练员是指具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含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教师、小教超高)。
3、认定依据:
(1)高级教练员或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教师、小学超高职称资格证原件,教练员聘任证书;
(2)教练员考核资料(包括兼职、返聘人员资料);(3)退休返聘教练员批文;(4)聘任时间不少于3年;
(5)专兼职教练员不少于5人,高级教练员不少于2人得5分;专兼职教练员不少于3人,高级教练员不少于1人得3分;其它情况不得分。
(二)训练设施设备
1、具有保证全天候训练的标准场(馆、房),场馆内不少于16张球台得5分;场馆内不少于14张球台得3分;场馆内不少于12张球台得1分.2、乒乓球训练器材齐全,有辅助的力量训练房、专业的乒乓球训练辅助器材、医疗室、田径场,少一项扣1分。
3、认定依据
学校须提供场地平面图;无所有权的场(馆、房)须同时提供使用、租用场地协议书。
(三)学生状况
1、学校保证学生正常的教育和训练,其中每天训练时间不少于2小时。
2、认定依据
(1)学校提供总课表、训练学生考试成绩统计表、单科成绩表等证明学生正常接受教育的资料,如有必要可找学生座谈。
(2)学校提供学生训练计划、训练总结、课时计划等证明学生每天训练不少于2小时的资料。
二、人才质量 运动员输送
(一)输送是指在本学校或单位系统训练1年及以上时间后向上级学校或单位的输送,同级别输送无效。
(二)向上级输送的界定:各类学校或单位向国家队、省级优秀运动队、解放军队输送;市级体校向省级体校输送;县区级体校向省级、市级体校输送;少体校向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输送。
“直接输送”是指由本学校或单位直接输送到省级优 秀运动队、解放军队、行业体协运动队。
(三)输送证明的界定:向国家队输送的,须提供国家 队录用文件复印件;向省优秀队输送的,须提供当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录用文件等证明复印件;向解放军队输送的,须提供入伍通知书复印件;向中等体育学校输送的,须提供入校当年省、市教育部门招生办审批的复印件;向上级少体校输送的,须提供入校当年上级体育部门出具的证明、升学(转学)材料等能够证明输送的相关材料。
(四)向外省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的,须提供输送原件,其计算方法同本省;在上级训练单位代训、培训的不统计在输送人数内。
(五)认定依据:2012年至今学校输送学生名单及有关证明材料。
三、人才效益 大赛成绩
(一)以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每年统计的大赛成绩为准。
(二)在校系统训练时间1年以上的学生,输送后取得的成绩方可计算在内。
(三)统计年限:2012年至今取得的大赛成绩。
(四)计算方法:累计加分,团体、单项都计算在内。
(五)认定依据:取得大赛成绩的运动员名单及成绩统计表;取得大赛成绩的运动员输送及参赛成绩的有关材料。
第五篇:国象后备人才基地授予办法
国象后备人才基地授予办法
(2011-03-28 17:06:50)
转载
标签:
杂谈
全国国际象棋基地称号授予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全国国际象棋基地”称号授予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促进国际象棋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调动社会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国际象棋项目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其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国际象棋基地”(以下简称“国象基地”)称号的授予实行基层申报,地方审核,协会审批、监管的申报、审批、管理制度。
第三条 “国象基地”授予期限为四年。
第四条 “国象基地”分为“国家队训练基地”、“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后备人才基地”三种。授予对象为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中、小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授予期内,原则上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不多于2个;计划单列市原则上“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只能1个;“后备人才基地”经严格审核,符合条件者不做数量限制;“国家队训练基地”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第五条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全面统筹管理并组织实施“国象基地”称号的授予工作。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棋牌项目管理部门为称号授予工作的地方业务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 授予标准
第七条 被授予“国家队训练基地”的地方或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当地政府及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有专人负责。保证基地在当地具有突出的知名度和地方特色。
(二)当地拥有气候宜人、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等有利于棋手生活和训练之优良的外部环境。
(三)应拥有容纳20至50人训练和比赛的场馆及食宿、身体训练条件;
(四)提供训练和比赛必要的硬件设施(如符合国际标准的棋钟、棋具、网络和其它训练、比赛器材等)。
(五)每年应有固定经费,保障国家队前往基地训练、比赛所产生的相关费用。
第八条 被授予“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当地政府及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支持国际象棋在当地的发展。
(二)该单位有专人负责国际象棋项目的培训、集训等工作的开展,制定中长期培训或集训计划及相关管理办法。
(三)该单位具备开展国际象棋运动的培训、集训的场地和比赛器材。
(四)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
(五)该单位具备开展国际象棋普及活动的各类专业人才队伍,教练员不少于3人,其中主教练至少有中级(含)以上职称或者国家大师(含)以上称号,并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批准。
(六)授予期内每年需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举办的各类比赛、集训活动。
(七)有承担省级培训或集训活动的义务。
(八)有向上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的义务。
(九)如被授予单位为大学,授予期内有接纳职业棋手和特长生入学的义务。
(十)授予期内应对每年的培训或集训活动进行宣传,取得较好的宣传力度和普及效果,使其成为地方的特色优势体育项目。
(十一)如被授予单位为中小学,则国际象棋项目应为其校本课程。
第九条被授予“后备人才基地”的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该单位有人负责国际象棋项目的培训、集训等工作的开展,制定中长期培训或集训计划及相关管理办法。
(二)该单位具备开展国际象棋运动的培训、集训的场地和比赛器材。
(三)该单位具备开展国际象棋普及活动的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其中教练员或者教师不少于2人。
(四)授予期内每年需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举办的各类比赛、集训活动。
(五)授予期内向省里或者“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输送若干名高水平选手。或者被授予单位为大学的,授予期内接纳若干国际象棋特长生。
(六)授予期内应对每年的培训或集训活动进行宣传,取得较好的宣传力度和普及效果,使其成为地方的特色优势体育项目。
(七)如被授予单位为中小学,则参加培训的学生每周至少有四个小时的国际象棋训练。
第三章 授予程序
第十条“国象基地”的申报程序为:申报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地体育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将申报材料报省(区、市)级棋牌项目管理部门初审;初审合格后由省(区、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将申报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须报送材料如下:
(一)加盖单位公章的申请,内容包括申请理由以及本单位开展国际象棋活动的长期发展规划及当年计划。
(二)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及法人代码证书复印件等。
(三)硬件(场地、器材等)情况。
(四)教练员、教师情况,包括数量、专兼职情况、专业技术等级情况及教学、教练经历等。
(五)单位内部国际象棋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及人员情况。
(六)用于开展棋牌训练工作经费情况。
(七)国际象棋高水平选手情况(包括数量、运动技术等级情况)及输送情况(近5年输送省级和国家级训练单位的)。
(八)相关照片或光盘材料。
第十一条 “国象基地”的批准程序为: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在收到全部合格申请材料后三个月内审查申报材料,并组织人员对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组将考察情况和审核意见报协会常委会审批;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批准意见。第十二条 申报单位应积极配合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和地方业务主管部门完成各项考察工作。
第十三条对获批准的申报单位,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正式批复并在中国棋院在线等官方媒体上予以公布,同时负责组织落实授牌工作。
第十四条 对未被批准的单位,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将复函说明理由,并做好指导和鼓励工作。
第四章 运营与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对被授予的“国象基地”须给予国际象棋业务方面如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基地参赛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及相关支持。第十六条被授予“国象基地”的单位,有权以全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基地”的名义,在本地区依法开展该项目的训练、竞赛及普及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培养国际象棋高水平后备人才。严禁任何单位和任何组织以此名义进行违规违法活动。
第十七条被授予的“国象基地”要完成为国际象棋国家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的任务。具体任务根据不同基地的硬软件条件,在批准为基地时确定。第十八条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有对被授予的“国象基地”开展项目训练等方面的业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职责。
第十九条 “国象基地”的授予周期内,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对“国象基地”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方式包括年检和复查。
年检每年进行一次,由被授予单位按照授予标准的具体内容于当年12月10日前报送本工作情况报告。报告一式三份并须加盖本地区业务主管单位公章和省(区、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公章。
复查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组织,一般在授予周期第四年的第四季度或次年的第一季度进行。
第二十条根据年检情况和复查结果,对开展项目普及推广工作富有成效的优秀“国象基地”,在全国智力运动会期间予以表彰。对开展工作不力、没有成效的“国象基地”,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将及时提醒,限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力,且给本项目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经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研究,将撤销该地区“国象基地”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国象基地”称号授予是一项严肃而规范的工作,参与单位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申报,并在获得批准后积极开展国际象棋的各项工作。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试行。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二○一○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