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董汇报材料(省农村基金会)
锐意进取 全面创新
多元发展 再创辉煌
——在省农村文化建设基金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万凯源商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唐闻骏
尊敬的颜主任、蔡书记、各位领导及新闻媒体朋友:
上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地了迎来各位尊贵的客人,也非常感谢与会各位领导对万凯源长此以往的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万凯源领导班子及其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万凯源商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是一家集连锁超市、现代物流、传媒文化、中西餐厅、农业休闲、度假娱乐、老年事业、机电制造于一体的多业态运作,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金5580万元,现有员工2000余人,年销售额达8亿余元,年创税收1000多万元。
公司成立以来,多次被省、市政府授予“讲诚信、保质量先进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放心食品商场”、“湖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再就业先进单位”等,2005年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湘潭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深入农村,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完善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2005年商务部提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万凯源立即响应号召,立即实施“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市场工程,让“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不再成为目前农村消费现状,公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完善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扩展到农村市场。并逐步实现网络系统现代化,让配送中心和乡村直营超市建立局域网,严格按照连锁配套经营模式,秉持“六统一”的管理手段,即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物流配送、统一服装、统一招牌、统一标识,一来有效杜绝目前农村商品鱼目混珠,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现状,有效地杜绝了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流通;二是确保农民兄弟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真正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和保证农民的权益。
2006年2月28日国家商务部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现场会上,公司受到了国家商务部时任部长***的高度表扬和肯定,同时,中央及省市媒体高度评价我公司“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所取得的成绩,并把我公司成功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
2005年以来万凯源投入近700万元,进行“万村千乡”农家店直营及加盟、配送中心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工程建设。在大力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搞活农村商贸流通的同时,利用自身的连锁超市优势,采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物流体系,实施与本地的蔬菜、湘莲瓜果基地和畜禽专业户签订年采购合同,从农产品生产地域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定向收购协议,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鲜活农产品的损耗,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公司实施“万村千乡”、“农超对接”项目以来,已设立万凯源湘潭湘九红、湘潭全丰、韶山永红村农产品基地,护潭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及中路铺镇雁芙生态养殖基地等,形成“公司+基地+协会+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链,建立无公害、有机蔬菜基地,努力推进“农产品绿色化”、“绿色产品超市化”、“超市产品品牌化”的进程,我公司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美一嘉”食品加工商标,我们将积极利用公司开展的“万村千乡”工程优势,在整个超市网点设立“特色农产品专柜”进行销售,把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农产品 2
打造成“美一嘉”驰名商品,走出湖南,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真正做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以来,真正使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至今,公司在湘潭县22个乡镇、142个村开展“万村千乡”加盟超市280余家,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 1000余人。
为完善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有效解决因各乡镇加盟店配送商品路途远的现状,提高配送率,降低企业流通成本,2009年,经省、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在湘潭县天易示范区新建万村千乡物流中心,第一期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43亩,其中公司物流配送仓库13608平方米,冷藏冷冻库1000平方米,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和完善18家直营超市的冷藏冷冻配套设施建设。
2010年3月,该项目上报至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服务系统,并通过验收。同年已投入使用,是湘潭县最大的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及最大的鲜活产品冷冻冷藏库。
2、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弘扬湖湘文化精粹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战略部署,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推进书法艺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湘潭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2009年,我公司投资3000万元,打造拥有300余平米艺术品销售门店和4200余平米的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同年底,湘潭被授牌为“中国书画名城”,是第7个荣获“中国书法名城”荣誉称号的城市,也是湖南唯一获此荣耀。
公司与湘潭市书协共同承办了由中国书协主管、中国书法名城联谊会主办的《中国书法名城》杂志,该杂志是中国书法名城联谊会会刊,是全国唯一的《中国书法名城》杂志。
2009年9月5日,《中国书法名城》杂志创刊首发式,该仪式在 3
万凯源书画名城隆重启动,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知名书画家参加了仪式,国家、省书协等领导出席了仪式。公司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经营理念,把书画名城定义为湘潭最大的“文化艺术礼品城”,并多次成功举办各类书画交流座谈会,书画比赛、拍卖会、书画展览,譬如近期承接了第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
公司已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些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开展实质性的艺术交流活动,致力于将湘潭本土艺术家的作品推向全国,同时与国外艺术机构建立联系,将中国传统艺术推介到国外,致力于将万凯源书画名城打造成湖南,乃至整个中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礼品城,成为湘潭市文化产业领域里招牌式企业,向全世界宣传湘潭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我市“两型社会”建设。
3、多元化经营,跨市发展,进军百货
2011年6月22日,我公司在浏阳鑫远名城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公司将此项目定位“万凯源高端时尚购物广场”,开业后将是公司规模最大、功能最齐、档次最高的购物广场。
浏阳购物广场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周边居住户密集,是较为理想的经营场所。
目前,多元化经营已成为零售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主流趋势,经营业态从“单一超市”到“超市+百货”齐头并举,实现战略性转变是 4
零售行业的共识。万凯源将在浏阳实施“超市+百货”的业态,多元化发展可以使我公司在两个业态间产生战略协同性,从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浏阳作为公司选定的首座湘潭区域外的分区域,将实现我公司 “跨市经营、进军百货”两大发展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公司一直以来都把多元化业态和拓展外地市场作为发展战略,成功进驻浏阳可以说是公司走出湘潭面向全省、辐射全国迈进的第一步。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公司计划5年内在省内开出100家连锁超市,实现年收入50亿元,安排下岗失业人员10000余人。
2、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增加农村加盟店1000家,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余人。同时,公司将组织更专业的团队,专门负责该项目实施工作。计划2012年发展改造农家店50家,城市社区加盟店20家,选择条件具备的乡村,建设直营店10家,将重点放在目前还没有农家店的偏远乡村,使农家店更深入农村。公司决定,今年提高对农家店的投资,加大扶持力度,保证改造后的农家店标准高于往年。3、2012年,公司计划投入3000万元,完善书画设施建设,丰富书画活动内容,打响品牌,充分发挥书画名城的作用,大力培育书画专业市场,打造中国书画交易集散地。还将与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引进湘潭,进一步扩大湘潭影响力,全力推动湘潭文化产业,将其打造为湖南书画会展特色城市,全面提升湘潭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擦亮“中国书法名城”这一金字招牌。
4、力争两年的时间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加快企业的发展,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公司还将实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薪水留人、股份留人”为重点,留住真正人才,从而使万凯源在五年,力争三年达到中小板块上市的目标奠定基础。
四、目前存在的困难
在这里,我诚恳且迫切地请求省、市两级给予大力支持:
1、将浏阳鑫远名城万凯源时尚购物广场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畴中,在税费等方面给浏阳鑫远名城项目建设以最大的优惠。
2、希望各界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对我公司“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的宣传;积极助推“中国书法名城”,让湖湘文化传承中国各地。
公司坚持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省、市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凭借自身精英团队,先进的管理理念等资源共同打造长株潭经济带的新崛起,万凯源有能力有信心为湘潭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别董大》(唐) 高适
biã dǒng dà
别董大
别董大一般指别董大二首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作品名称 《别董大二首》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高适
题材 送别诗
biã dǒng dà
别 董 大
(唐)高 适
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tiān
xià
shuí
rén
bù
shí
jūn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词语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5)谁人:哪个人。(6)君:你,这里指董大。
白话译文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第三篇:农村合作基金会
温铁军: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史
由于农村合作基金会出现的产权不清晰、管理不善、政府过多干预、缺少有效监管、出现大面积的兑付风险等问题,1999年1月,全国2.1万个乡级和2.4万个村级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被取缔,结束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在中国10年左右的存在历史。以史为鉴,在我们倡导大胆扶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的今天,我们刊发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这篇文章,以便让读者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放开了证券、期货、房地产等三个投机性较强的经济领域,而同时期全国范围资金高度稀缺导致市场利率偏高。农村合作基金会(主要是在乡镇级以上)也发生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类似、但却并不更严重的问题。于是,就在它发展到最高峰的1997年,上级做出了清理整顿、关闭合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决定。随后的1998~1999年,尽管问题主要出在乡镇级,但村级基金会也同样落得被关闭的结局。
整顿和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决定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很快得到了落实。同时也造成新的问题:一方面在行政性关闭基金会突然中断信用活动、必然造成大规模呆坏账的情况下,并没有安排上级风险准备金,而各地尽管向中央举债也根本无法满足上千亿兑付需要;因此引发基层乡村政府组织大量负债,最终都转化为农民和乡镇企业负担,这实际上已经类似于部分地方政府信用破产。另一方面农村资金净流出的问题更加严重,农业资金要素因此极度稀缺,基层的民间借贷和高利贷重新大面积发生。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经济现象
(一)人民公社改制过程中数以千亿的集体资产流失,各地于是按照中央要求对集体资产清理。通过建立基金会来实行“清财收欠,以欠转贷”,并且,由于当时中央政策的肯定甚至鼓励,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农村资金融通形式的多样化和融通规模的逐步扩大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1984年到1992年,中央连续对合作基金会表示政策支持,有效地减弱了来自正规金融组织出于维护垄断利益和防止竞争而制造的巨大阻力,为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政策环境。
(二)随着以家庭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商品、货币关系得到强化。百万农村社区集体和两亿多农户家庭变为农村中最基本的财产主体和生产核算单位。迫于就业压力,大批农民转入非农产业,更多农户从事兼业生产,因此农村有着强烈投资需求,出现了多元化的民间信用主体,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压力,要求有相应的灵活的资金融通机制和建立相应的金融机构。因此,农村改革的市场化进程,是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的前提。
(三)改革后农民收入水平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农村内部蕴藏的金融资源总量的迅速扩张。例如,198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4.9元,比1980年的191.3元净增353.6元。但进入80年代后期,由于城市受经济萧条影响需求下降导致农业徘徊不前,比较效益相对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投资意愿。因此,对绝大多数以农业为主而其他投资渠道极为狭窄的一般农户来说,希望为自己手中有限的闲置资金找到一个既安全又能够带来更多收益的机会。这一时期,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增长。尽管农村内部的资金供给与需求同时增长,但国家垄断的金融体制不可能适应这种供需增长的形势,于是就有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普遍发展。
(四)以农业银行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长期保持着垄断和封闭的运行方式,其主要职能是从农村吸收资金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支持不足。进入八十年代,在农户成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后,农村信用社由过去主要面对数量较少的集体经济组织,转为面对数量众多的农户和其他经济主体。虽然进行了国家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但越市场化越不适应小农经济的分散需求。一方面,国家不能打破国有银行的垄
断地位,也不能根本改变我国金融领域单一的所有制。另一方面,农行和信用社系统不仅受到国家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严格控制,而且曾经因大量资金沉淀于农产品收购,呆账、坏账比例较高,这就一度导致信用过度膨胀;加上其经营僵化,难以适应和满足农村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多元化需求。这些情况都为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和发展留下了较大的体制空间。
基层农村合作基金会诞生的主要内在动因
上述四方面背景性因素的动态变化,只是为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创造了外部条件,而最初的直接的动因则是为了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障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一)重建集体积累机制,盘活用好集体资金。
这是一些地区萌发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最原始动因。在改变“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时,由于没有及时建立与村集体和农户两级产权结构相适应的农村积累和管理机制,使公社化时期留下的集体积累严重流失:
第一,在原有集体财产的处理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毁坏、贪污、浪费现象。据估算,全国下放到户的财产约贬值40%,而且有相当部分折价款、社员个人或外单位的欠款没有收回。据1987年清财后对26个省、市、区的不完全统计,有30万村社干部贪污、盗窃集体财产,贪污挪用金额达11.7亿元。
第二,由于一些地方集体资金管理混乱,使用不当,不断出现“前清后乱”、“边清边欠”的现象,使集体资金大量流失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一些地方乡村干部行政干预,盲目上项目,造成农村集体资金投向分散、混乱,资金周转呆滞。种种情况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拒交承包款和集体提留的现象时有发生,激化了农村干群矛盾,影响了基层安定团结。
第三,农村集体的大量积累资金存在信用社长期不用,但是当农民生产资金短缺时,他们又得以较高的利息向农行和信用社贷款,而且还经常贷不到。农民对此意见很大。
面对上述问题,一些地方在清理整顿村级集体财务的基础上,把集体资金折股到户建立合作基金会,进而推行“村有乡管”制度,在乡村内部开展资金融通活动。也有些地方把“以欠转贷”与合作基金会业务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集体回收欠款。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建立和运行,对集体资金起到了管好用活的作用,既制止了集体资金的损失浪费,又实现了集体积累的保本增值。
(二)寻求新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在农村改革过程中,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引起了城市和乡村、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的调整;而财政包干和投资体制的改革,客观上又造成了农业投入比例过低,并因而产生了传统农区农民收入下降、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弃耕撂荒普遍发生、农业发展乏力等综合性问题。
在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比较利益低下,社会资金很难向农业转移。因此,如果不按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农业的生存与发展将失去保障。但是,中国改革的现实情况使得对农业进行产业政策层面上的宏观调控比较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财政改为“包干”制,是在“利改税”造成部门利益分野之后,政府内部解决利益主体差别化矛盾的表现。财政包干通过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指标,来明确二者的利益关系,但是并没有明确二者对弱质农业予以保障的职责。更何况在我国基本完成了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成倍地高于农业,因而政府财政非农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利益背景。自从“利改税”和“财政包干”之后,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大幅度下降,长期在历史最低比例上徘徊。
第二,农村集体积累能力减弱,对农业的投入减少。据统计,农村集体提留占纯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16.7%降到1988年的10.2%;乡镇企业支农资金也由1979~1983年5年的154亿元降到1984~1988年的55亿元。而对农民来说,由于农业风险较大,加之比较利益低下,获得15年或30年农地承包权并不意味着增加投入,实际上农户投资行为已经趋于非农化。
第三,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行和信用社,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货币资本流出农业的主要渠道,流出量随着农民收入提高、存款增加而增加。尤其值得注意的利益矛盾是,80年代中期以来财政连年赤字,农产品购销补贴的包袱逐年被甩给流通部门,而流通部门又通过亏损挂账的形式把负担转嫁给了农行。这就造成了农行逾期贷款过多。如我们1992年蹲点调查发现,农业大省安徽农行不正常资金占其贷款余额的38%,因此导致银行信用过度膨胀。1992年以后,农村金融机构既然以“市场化改革”为目标,必然追逐资金利润率,也越来越倾向于按比较利益和风险回避原则,逐步避开成本高、利益低、风险大的农业。这样一来,即使中央政策本身有着良好的愿望,要求增加农业投入,但是现有的行社体制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使得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总之,国家宏观调控的困难,使得在客观上需要一个新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来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三)弥补行社的信贷“真空”,抑制民间高利贷。
农村恢复户营经济之后,农行信用社仍然以集体为单位建立银行账户,一直不把农户作为信贷对象。此外,受国家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严格控制,农业银行和信用社事实上无法满足2亿多农户及各种农村经济主体千变万化的小额贷款业务。无法在农行信用社取得贷款的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只能私自借贷,民间金融市场和高利贷一直客观存在,这造成了农村金融秩序的某种混乱,个别地方“抬会”、“摇会”垮台甚至危及安定团结。
而建立在农村社区内部的合作基金会,一方面填补了基层农村金融体制断层,其业务主要面向小农户从事行社业务不经济的小额信贷服务,能够以灵活的金融活动来弥补行社之不足。另一方面,从近些年的实践经验看,只有在那些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较好的地方,高利贷才得以被抑制。
地方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左右了乡镇级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各级地方政府面临两方面新的情况:一是国家对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了传统的财政统收统支方式,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分级包干体制,结果令地方政府支配自有财力的权限扩大,通过增大投资强化自身财政实力的内在冲动强烈;二是在银行企业化改革逐步推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运行过程的影响力不断减弱,对区域内部资金的外流和农业资金的非农化缺乏调控能力。因此,在资金供需缺口日趋拉大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对建立与自身关系更为密切的区域性非银行金融组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希望通过有效的融资活动增强对农村金融资源的控制力,缓解本地区的资金短缺。
在中国,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体系完整、上下贯通的组织系统,负责对农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政策指导和事业服务,负有监管农村集体财务、保障农村集体资金安全的基本职责。长期以来,担负清理整顿农村财务的繁重任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用运动式的清理方式,注定了无法走出“前清后乱”、“越清越乱”的怪圈。因此探索新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以建立制度规范的方式防止集体资金流失,是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的强烈愿望。
不能忽视的是,在地方财政拮据条件下,主要依靠财政资金供养的农业行政管理队伍大多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窘境中,工作条件差、收入水平低的情况极为普遍。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监管数量可观的农村新、老资金积累,但其自身却始终无法从中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受益,只有管理权而没有获益权。因此,农村特别是乡镇级行政管理部门对把集体资
金从“死钱变活钱”,在融通中实现资金增值,并从中得到管理收益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
农村合作基金会,是社区内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资金互助组织,不是金融机构。徽标
农业部负责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指导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管理和发展。地方农业行政部门为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并会同农业行政部门对违反规定办理存贷款业务的行为进行处理。农村合作基金会要维护其合法权益,规范其行为,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指导和支持农村合作基金会健康发展。坚持正确方向。要做到“四坚持”、“四防止”:即坚持互助性,防止办成金融机构;坚持社区性,防止资金外流;坚持群众性,防止走“官办”道路;坚持民主性,防止变成领导干部“小金库”。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管理。要通过上述工作,做到办会方向正确,办会质量提高。
第四篇:省基金会的成立登记
江苏省基金会的成立登记
一、办理依据
《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和不属于前款规定情况的非公募基金会的登记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本条例第九条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发给《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二、申请条件
设立基金会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2)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3)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4)有固定的住所;
(5)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办理材料
(1)设立登记申请书;
(2)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登记的文件(写明同意该基金会设立并同意担任其业务主管单位、承担相应职责);
(3)章程草案(依照章程示范文本拟定);
(4)住所使用权证明(下列形式之一均可:房产单位出具证明,或房屋产权证书复印件,或买卖合同复印件,或租赁合同复印件);
(5)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四、办理流程
(1)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全部有效的申请材料;
(2)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后,准予登记的,发给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
(3)基金会登记后,应刻制印章、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在组织代码中心办理)、开立银行账户(在银行直接办理)、办理税务登记(在税务部门办理),并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五、办理时限 60天
六、收费依据、收费标准 不收费
1、设立基金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都可以申请设立基金会,申请人可以是基金会的捐赠人,也可以是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的公民或组织。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可以面向公众募捐)和非公募基金会(不得面向公众募捐)。公募基金会按照可以开展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设立基金会应满足如下条件:
(1)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2)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3)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4)有固定的住所;
(5)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设立基金会经过那些程序?
(1)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全部有效的申请材料;
(2)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后,准予登记的,发给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
(3)基金会登记后,应刻制印章(在民政部门办理)、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在组织代码中心办理)、开立银行账户(在银行直接办理)、办理税务登记(在税务部门办理),并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3、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如何确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组织,是国务院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业务主管单位;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
4、对基金会的名称有哪些要求?
(1)基金会的名称应当依次包括字号、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并以“基金会”字样结束,公募基金会的名称可以不使用字号;
(2)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可以在名称中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非公募基金会不得使用上述字样;
(3)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应当冠以所在地的县级或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冠以省级以下行政区划名称的,可以同时冠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冠以市辖区名称的,应当同时冠以市的名称;
(4)非公募基金会的字号可以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公募基金会的字号不得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
5、基金会的组织机构如何组成?
(1)理事会是基金会的决策机构,理事会人数5至25名;
(2)用私人财产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相互间有近亲属关系的基金会理事,总数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他基金会,具有近亲属关系的人员不得同时在理事会任职;
(3)基金会设监事,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基金会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财会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4)在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
(5)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6、对基金会负责人人选有哪些要求?
(1)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不得由现职国家工作人员兼任;基金会的理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2)公募基金会和原始基金来自中国内地的非公募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应当由内地居民担任;
(3)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以及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不得担任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
(4)担任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外国人,每年在中国内地居留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7、基金会财产使用有何要求?
(1)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2)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
(3)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4)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布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8、基金会在申请成立时,申请人应当提交哪些文件?
(1)设立登记申请书(在“办公大厅”—“表格下载”中下载);
(2)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登记的文件(写明同意该基金会设立并同意担任其业务主管单位、承担相应职责);
(3)章程草案(依照章程示范文本拟定);
(4)住所使用权证明(下列形式之一均可:房产单位出具证明,或房屋产权证书复印件,或买卖合同复印件,或租赁合同复印件);
(5)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江苏省基金会成立登记行政许可流程图
第五篇:省检查组汇报材料
贯彻落实2011年省委1号文件情况的汇报
普湾新区管委会 普兰店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普湾新区管委会、普兰店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区(市)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此次检查是对我区(市)水利工作的又一次推动,对我们来说,既是鼓舞,又是鞭策;既增压力,又添动力。下面,我就全区(市)贯彻落实2011年省委1号文件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部署和责任落实情况
1、宣传活动营造大声势。自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颁布实施后,给我区(市)水利事业乘势而上、争取支持、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普湾新区党工委(市委)、新区管委会(市政府)高度重视,对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两个一号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高潮,全面理解和掌握《决定》和《实施意见》的精神实质。各级各部门通过组织专题学习讨论会、收看一号文件电视解读讲座、组织专家教授现场巡回答疑讲解、通过电视网络媒体播放一号文件电视宣讲片以及举办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的内涵。
2、凝心聚力谋划新举措。3月9日,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会议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主线,结合区情市情水情实际,深入研究区市水利发展现状,分析水利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了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区(市)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安排部署了今年的水利工作。为了将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落到实处,我区(市)在广泛调研和认真梳理水利改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全区(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张乙明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的三点意见。他指出:一是坚持“三个到位”,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二是落实“三项政策”,促进全市水利事业大发展;三是提出“四点要求”,确保水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还专门成立了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林水局牵头,由市监察局、审计局、发改局、财政局、林水局监督检查各级各部门对《决定》和《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为全区(市)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水利主要目标任务制定和完成情况
结合我区(市)实际,确定水利改革发展总的目标任务是: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我区(市)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1、通过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建立服务和保障民生的农村水利体系,通过加快“一根管”工程、鞍子河水库改扩建等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
2、通过实施大连市确定的“3153”河道生态工程建设、刘大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水源地涵养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3、通过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抗旱防汛设施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水旱灾害综合防御体系,提高抗旱防汛能力。
4、通过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设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促进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
5、通过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等水利改革,建立水利良性发展的机制体系,实现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总体目标,我区(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围绕五大体系建设,着力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全市计划新建农村小型水源工程1500项,新增调蓄水能力300万立方米;
3---三年内全部完成“3153”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绿化河道130公里,建设水平国内领先;全面完成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健全安波、同益等地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解决9.6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饮用自来水率达到6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万亩,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完成148公里红旗水库灌区改造与节水灌溉任务,全面封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水资源保护区内地下水开采。
面对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规模明显加大、各项目标任务繁重的形势,区管委会(市政府)及早部署,年初就要求市水利部门组织专门力量,编制完成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等项目的20个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年内实施的十大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5.9亿元。这些水利项目的实施为全区(市)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情况
我区(市)一直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区(市)共争取水利建设资金5.9 亿元,较去年投资增加 3.3亿元,增幅126%,其中区(市)级财政资金配套和群众投资投劳共计 万元,比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区(市)每年利用企业帮 扶资金发展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并形成长效投入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出台后,区管委会(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全区(市)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尽快制定相关资金保障措施,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资金投入机制。按照总体安排部署,市水利、财政、发改等部门经多次协商沟通,编制完成了《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讨论稿,现已提交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实施办法》规定,按照现行财政体制从收取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中提取3%,划入区市级水利建设基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延长和拓宽水利建设基金渠道;每年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严格落实水资源费的征收制度,及时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水利建设。截至目前,今年共筹集水利建设资金6830元。
四、重点水利任务推进情况
按照“向上争资促建设、借助项目求发展”的思路,坚持民生为本、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全区(市)水利基本建设开工项目投资额5.9亿元,呈现出了项目多、投资大、档次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1、鞍子河水库扩建工程。该工程投资概算1.74亿元,已列入大连市2011年水利重点工程。主体项目有:大坝、溢洪道、输水洞、防汛路四项工程;动迁土地量为1738.8亩,动迁户200多户。5月25日主体工程已开标,6月3日大连市孙广田副市长 亲自参加了开工典礼。截止目前,基础防渗墙工程完成工程量为:91延长米,2056.3平方米,占总工程量的30.7%。年内完成大坝右岸护坡工程。
2、刘大水库输水入普二期工程。该项目投资计划在1.69亿元左右,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3月8日通过专家评审,该工程已得到大连市财政3500万元的财力支持。现阶段正在积极地向国家争取资金,有关材料已报大连市发改委。10月18日已完成了管材、土建的招投标,施工监理标段也于10月25日开标,该工程明年3月末完工。
3、中水回用工程。该项目是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同时也是优化水资源结构,保障海湾工业区用水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该工程已于4月1日举行了开工典礼,工程概算投资6456.25万元,包括中水回用处理厂1座及配套设施,现到位资金1540万元,12公里配套供水管道工程已结束,目前处理厂工程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已于11月2日开标。
4、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工程。一是城区输配水管网扩建和改造工程,资金来源为自筹,向亚行申请贷款5000万元。其中:投资2000万元,完成海湾工业区一根管工程3.4公里,现已完成2公里;投资1500万元,搞好市区老化管网改造3.5公里,完成1.8公里;投资500万元,完成安波供水管网改造4.3公里。目前,海湾工业区一根管工程施工管材已进厂,近期将组织施工。二是依据《2010年—2013年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要求,完成我区(市)2011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和大连市级专家审查工作,普湾新区(普兰店市)2011年共计建设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项(其中普湾新区9项),连结城市自来水管网4处,铺设供水管网416公里,解决了7655户、2368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中央饮水项目补助资金646.5万元,大连市补助资金1534.17万元。
5、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我区(市)生态河建设任务今年共22条(段),治理河道长43.65公里,生态河建设面积为1.1万亩。今年实际完成生态河治理工程14条(段),筑堤75.37公里,生态建设面积1.29万亩,植树26万棵,总投资7128.36万元。其余8条(段)因新区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设计正在变更之中。
6、防洪保安工程。2011年全区(市)防洪应急度汛工程6项:刘大水库卢屯桥修复工程、红旗水库输水洞出口护砌工程,大梁屯水库溢洪道进口岸坡及尾水段护砌工程、老虎洞沟水库溢洪道护砌工程、双塔栗寺村防汛工程、大王水库库区岸坡护砌工程,工程批复投资335.6万元。该工程于7月19日开标,11月上旬已完工。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今年共5座:王沟、上于沟、长岭、梁家、东沟水库,工程批复资金607.5万元。3月29日开标,6月20日工程完工。2010年总投资207万元的7项水毁工程现已全部完工。刘大水库水源地封闭保护工程于5月10日开工,施工材料(钢筋混凝土桩、铁丝网、刺槐树等)预制完 毕,现正在进行基础开挖,由于水位较高,该工程只能在明年春季完工。
7、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此项目主要是针对大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设施农业大区推广滴、喷、微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已完成17处项目初选工作,计划总投资为1577万元,年内将完成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现已完成11处项目建设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2万亩,投入资金952万元。
8、农村小型水源建设工程。今年计划新建农村各类小型水源建设工程300项。截至目前,全区(市)2011年新建灌溉工程267项,新增调蓄水量62.3万方,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2万亩。
9、中央小水重点县工程。该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分期分区组织实施。今年规划建设工程项目24项,包括6个乡镇和3个灌区。
(1)渠系工程建设:改造渠道长度5.0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2座、改造渠系建筑物1处。
(2)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改造塘坝1座,新建小型拦河坝1处、改造小型拦河闸(坝)4处,新建机电井10眼,新建方塘11座,天池1座,金哨灌区改造工程1处。
(3)工程规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275万亩。
投入资金217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大连市财政资金800万元,自筹资金572万元。
10、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万亩。截止目前,共完成治理任务9.1万亩,其中水土保持林6.5万亩,经济林1.3万亩,生态修复1。2万亩,基本农田1000亩,完成作业路建设110公里,谷坊300座、植树752万株,其中干杂果152万株、水保林610万株。投入机械台班2.1万个,投工投劳15.5万工日。6月22日,组织完成对14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大连市级验收。
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
我们按照省委1号文件精神,建立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体系。出台了跨乡镇水资源调度、水量分配方案,依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把水资源管理各项控制指标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初步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划定了刘大水库、红旗水库、大梁屯水库、七道房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范围,控制入河排污口的设置,限制入河污水排放量,在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原有的排污口必须限期治理达标或者限期迁移;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渗坑、渗井等向地下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水、废水和含有病原体的物质,防止地下水体污染;对水资源保护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水环境评价,需要设置水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二是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指标 体系,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使用和计量水表的安装,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三是划定地下水保护区、限制管网区地下水开采量,禁止城区和地下水保护区内新建地下水取水工程,对已有的取水工程,将按照大连市即将出台的地下水封闭方案予以封闭;四是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并做到信息公开;五是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六是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安波等地热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正在按照《水法》的规定予以理顺。
六、落实水利建设财政、税收、用地等方面优惠政策情况 按照国家、省、市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区(市)已完成了全区(市)5个国营水库、24个乡镇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成立了水利治安派出所,并将水管单位全部纳入区(市)财政统管,收支两条线。一是落实了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二是落实水库维修养护经费。水库维修养护经费年初列入财政预算,针对实际,具体解决。如水库工程的维修,由财政和林业水利局有关人员实地查勘,提出维修意见和计划,设计完成后施工。财政按工程决算将维修资金拨付水管单位账户。由于“两费”得以落实,保证了水管单位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正常。
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1、工程项目监管履行情况。今年我们组织了市监察、发改、水利、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对全市实施的病险水库出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等十大水利工 程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在项目立项审批方面,各项工程都严格执行了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项目决策行为规范;项目建设规模、工程造价科学合理;能够认真落实施工许可、开工报告等制度。在招标投标方面,营造规范有序的水利工程招投标秩序和环境,保障招投标活动依法进行;建立纪检部门跟踪监督、发动社会力量重点监督和自身全面预防监督的监管体系,确保水利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坚决杜绝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转包和违法分包等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了全市水利工程评标专家库,制定了符合实际的评标专家随机抽取、依法回避制度。在合同履约管理方面,加大对合同履约的监督,建立健全合同订立和履约监管机制,动态掌握合同履约情况,强化对合同重大变更的备案管理,提高合同履行水平。在工程建设实施方面,按照项目法人制的具体要求,针对部分工程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问题,严格推行项目“四制”,全面落实市场准入退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许可和开工报告、合同管理、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在建立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方面,各项目已全面建立完善了质量安全体系,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展安全学习培训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增强安全意识,切实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水利建设资金到位情况。五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 程建设资金由大连市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组成。工程开标确定中标价后,大连市补助资金和本级配套资金即拨付到位,按招标文件规定拨付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列入国家2011年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计划的北沟水库,国家投资240万元已到账。生态河治理项目中央投资资金的大沙河夹河段生态河建设项目,目前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已到位,工程已完工暂未验收。其余的项目,大连市补助资金已到位,工程已经验收,但财政至今未最终决算审核完毕,故工程款目前只进行了少量拨付;刘大水库输水入普二期工程大连市财政资金3500万元已到位;中水回用工程已到位资金1540万元;中央小水重点县工程投入资金2172.5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00.00万元,大连市财政资金800.00万元,自筹资金572.58万元。
3、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实施情况。按照《意见》的总体部署,我(区)市水利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四项制度”,工程项目立项后,区(市)管委会(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承担项目法人责任,建设管理办公室下设工程管理科、质量检查科、财务科和综合科。负责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工程监理受项目法人委托,对工程建设质量全过程监控,进行抽查、抽检,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达标;施工单位设专职安全员,对施工安全负责,成立质量检验科,对施工质量和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申请监理检查;项目法人召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建设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保证项目进度符合要求,确保工程建设按设计要求、规模和标准按期完工。
4、项目竣工验收和运行效率情况。严格履行工程竣工验收程序,保证工程按期投入使用,使工程建设竣工后,充分发挥效益。2010年的生态河治理项目已按期完工,目前已投入使用,验收标准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范”要求实施。2011年的项目,因施工合同截止于2012年4月,故未验收,但是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的项目已投入使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市)在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还存在不足之处,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我们将以此次监督检查为契机,紧紧围绕我区(市)“两区、两带、六组团”的建设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照省委1号文件明确的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定期研究调度,对于涉及各部门的工作要加强督查通报,年终目标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计划全面完成,实现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
建议:
1、省政府或部门对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应有具体的考核监督办法,否则,资金难以落实。
2、对农村集体水利设施的管理出台省级文件,除区(市)财政每年给予补助外,建议省市对每项工程实行定额补助,使已建的每一处工程都有专人看管,发挥水利工程的长久效益。
3、大力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力度,真正实现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