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二中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加强继续教育培训 打造优质教师群体
---博乐市第二中学2004-2008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检查组的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及全体教师对莅临我校光临指导的专家组的领导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教师培训是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在自治区第三个五年管理周期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全面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重要形式,创设灵活多样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州、市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及教师培训政策、计划、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我校第三个五年管理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研室、教务处主任,各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把行政楼小会议室作为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活动场所,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研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培训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规划,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了在校长领导下的团结、拼搏、务实的领导集体。为学校实施新课程、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规章制度不仅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制定了继续教育各项保障制度,如《博乐市二中2004-2008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博乐市二中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博乐市二中继续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博乐市二中师资培训规划》、《博乐市二中师资培训方案》、《教师校本培训方案》、《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制度》等。学校通过教代会重新修定了《博乐市二中教师年终量化考核方案》、《博乐市二中教师职称考核方案》,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业绩纳入年终量化考核及职称评定之中,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通过考核激励机制,一批教学有特色、有功底、善钻研、勤进取的符合课程要求的优秀教师涌现出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经费保障。学校加大经济投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到每间教室、每个会议室均配备有一台电视,并接有网线。2006年1月,学校又投入资金163430元为50位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五年来,学校在购买教材、支付讲课补助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聘请行家里手到校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技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管理干部培训、教学大赛、课题研究等多方面投资117989.6元,为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较为有力的经济保障,确保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需要,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培训方案
(一)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使用,壮大名师队伍
1、根据自治区,州、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我校十分重视骨干教师的选拔工作,制定了《博乐市二中新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及考核办法》、《博乐市二中骨干教师职责》,在评价细则中,制定了骨干教师专项评价标准,使骨干教师的作用与个人考核成绩挂钩。2004年9月,学校有州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2006年10月,建立了以5位市级学科带头人、21位市级骨干教师、6位校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培训骨干队伍。
2、学校十分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从2004年起学校先后派出中层以上的领导、各学科骨干教师赴北京、成都、南京、湖北、乌鲁木齐等地培训,共计261人次。其中,国家级培训3人,区级258人次。
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学校始终把政治思想、师德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摆在首位,并贯穿培训的全过程。按照年初计划成立一个组织,加强两个投入,保证三个到位,抓好五个结合,把握四项措施。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了以教学改革为载体,在教育教学中锻练、提高和成长的培养活动,如教学开放月、校本教研,课堂教学大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论文比赛,书法比赛、课题研究等。以研促教,以赛促推广,在富有成效的培训活动中,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责的落实管理。(1)帮助指导青年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实行“捆绑”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师徒结对”激励制度,对认真负责、勤于进取的师徒给予表扬和奖励。结对子的教师每周互听一节课,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从而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也使骨干教师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2)在校本培训中发挥引领作用。骨干教师负责指导的教师学习实践,协助培训组长审阅读书笔记,反思案例,能带头开展专题讲座,上公开课、示范课,积极帮助组内教师讨论教学设计,共同反思教学过程,在公开课和论文互评中,能带头诚恳地提出指导性建议。
(3)为全州参加中学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授课。第三轮继续教育开展后,受州、市教研室的委托,我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先后有19人承担了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为全州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素养。
(4)积极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支援乡村教育。近几年,我校受市教研中心的委派,先后由朱世德、刘玉玲、郭喜婷、鞠焕燕等高级教师到贝乡等五个乡镇场授课,受到乡镇场师生的一致好评,使新的课改理念深入人心。
(5)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学习。全体骨干教师必须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这是一项硬性指标,是我校向上级部门推荐骨干教师的一把重要尺子,骨干教师不仅要研究课题,还要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从而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整体发展。使骨干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力量。这一系列活动,为骨干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2004年2月申请课题《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试验与研究》,2006年7月结题,数学组的课题参与者均有论文和案例上交,其中朱世德、夏爱彬、陈芝梅、史辉娥等教师的论文获得奖次;
2005年3月《儿童心理素质的促进对其学习成就的影响》结题; 2006年1月,我校在自治区教研所“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中结合本校教学需要申报了子课题“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于2007年秋结题。语文组教师将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结合在一起,以研来促进学习,使校本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实效。语文组上研讨课20余节,教师由原来的怕上综合性学习课型到力求突破,由较多放手到教师能够适当地具体性地参与并指导,而且好课连连;加上课后热烈的互评,教师们获得了更多的启示与反思。他们深刻体会到教师的指导对于上好综合性学习课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体会到教改对教师的更高要求。从学生角度看,推进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了资源共享。
(二)加强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认真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我校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重点全面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1、职业道德培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学校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紧紧围绕师德建设这一核心,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落到实处,努力建立一种人格平等、教学互动的教学环境,对教师师德提出了“三爱要求”(即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事业如生命)和“六高标准”(即:政治上高觉悟;思想上高修养;道德上高标准;业务上高水平;文化上高学历;身心上高素质的教师行为规范),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1)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教育作为教师成长规划的首要内容,坚持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加强教职工的政治学习。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为依据,融入政治思想、形势政策等内容,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加强方针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加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育。同时,派教师外出学习,2006年4月于庆华老师到乌市参加德育教育培训;5月校长带领全体班主任到乌市十二中,学习德育教育的管理经验;12月张星洲、孙翠英等4人赴乌鲁木齐参加学校德育管理学习。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提升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2)以健全的制度规范人。为搞好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行为规范制度,如《博乐市二中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博乐市二中师德培训制度》、《博乐市二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博乐市二中师德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等,每学期进行2—3次由学生、家长参与的教师师德反馈评估;若有违反,学校在年终量化考核、职称评比中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3)启动了“树形象、铸师魂”的师德培训工程,以先进的形象带动人。为了对徳、能、勤、绩四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鼓励表彰,我校从2006年起每学年一次的“十大骄傲之师”评选活动,不断强化了把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这样一种认识,而且通过树典型,讲正气,倡导了高尚的师德师风,为我校骨干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培训机构,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在活动中要求教师保质保量完成规定的课时。2004年至今,我校共有140人参加州教育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126人取得了第三轮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参培合格率90%。学校能认真做好继续教育证书及其它师资培训证书的管理、发放,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及时登记造册。
3、信息技术培训
(1)不断壮大现代教育技术队伍。现代教育,必须抢占信息技术培训的制高点,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学校加大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建设投入,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设备,做到每间教室、每个会议室均配备了一台电视,并接有网线。2006年1月,学校又投入资金163430元为50位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互联网路构建了信息时代的全方位课程资源,为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创造了条件。
学校开办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训班,已先后对全体任课教师,重点是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培训、中级培训,以及上网查阅、电子邮件使用等网络技术培训,经过考核,已有111人取得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书。
(2)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全面整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大部分教师能独立处理计算机的信息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强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义和目的,教学中,要求配备笔记本电脑的教师,按协议要求完成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节数,教务处通过“教师教学一日常规”对课件使用情况及时记录并进行公示。要求所有的公开课都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多媒体课件的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绚丽的色彩、动感的画画、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生动的信息输出,抽象事物形象化,静态事物动态化,虚幻事物具象化,教材“活”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
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站,供教师上传资料、集体备课和交流教学心得,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教师们积极学习运用,具备了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和一定的应用能力,使新课程与新技术紧密结合。
(3)积极开展技能大赛,提高教师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我校信息技术师资力量雄厚,在全州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大赛中成绩卓著,曾多次承担全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考核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了计算机课件制作比赛,并将优秀课件上报参加评比,我校科学组教师制作的课件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奖次。
4、加强学历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
2004年至今参加学历进修(含研究生学历进修)的教师47人。其中,本科46人,研究生学历 1人,目前在校学习5人,其中在读研究生1人、本科 4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受训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明显提高。
(三)“请进来,走出去”,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请进来,走出走”是提高办学水平的一大教育战略。学校针对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从而扩大了教师培训面积和培训力度。
1、聘请教研室的老师、外校专家来校作相关的讲座、报告,传授教育教学理论,介绍外地的教学新信息、新经验、素质教育的新动向、新观念。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对教师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进行指导。
2005年8月23日组织教师听取中科院院士及专家的讲座,特别是吴瑞华院士《表扬和奖励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令教师耳目一新;市教育局副局长吕伟胜曾多次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2006年11月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刘剑一行8人、市教研中心毛显芹、张乐老师来校做课改讲座,并通过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活动,给予全校英语教师手把手的帮助;2007年3月乌市十二中刘剑校长、乌市英语教研员卢平来我校听课指导,袁远、王景霞、鞠焕燕、苏咏、陈腊仙四位教师上了研讨课,获益匪浅。
2、建立外出学习培训反馈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习借鉴优秀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升学校的品质大有裨益。自2004年合校以来,先后有395人次参加自治区以上级别的学习培训。
2005年9月底学校外语教师到乌市外国语学校深入课堂,了解课改动态,学校中层干部赴外国语学校和乌市一中学习课改管理经验;11月底学校派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研组长和教师参加乌市教学开放月活动。
2006年3月语文组6位教师在乌市参加了中语会组织的初中语文教学讲座及观摩课;3月在市一中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政治集体备课活动,市教研中心组织的数学集体备课活动;5月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市教研中心组织的数学教师大赛。
2007年4月语文组8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说课讲课比赛听课活动;5月17名英语教师参加了在石河子一中举办的自治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听课活动;6月选派两名教师参加了在昌吉举行的自治区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的交流大会; 5月全体英语教师在石河子一中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全疆英语教师课堂大奖赛。走出去,带回来。学校建立的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制度,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了保障,而出去学习、考察的教师回校后写汇报材料、做专题讲座、上示范课的要求,则产生了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3、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州、市级新课程培训。自2004年合校以来,教师参加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课改培训、公开课交流、课题研究培训等活动483人次。
(四)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校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2006年9月,由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教师新课程校本培训,为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并初见成效。
1、校本培训实现了以下的组织和管理
(1)为使此项工作有序进行,制定了校本培训规划、实施方案、奖惩方案,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明确了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工作组的职能。
(2)建立了以5位市级学科带头人、21位市级骨干教师、6位校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培训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了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2、校本培训中的具体工作及做法
(1)学校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分阶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计划及各项制度,明确提出具体要求与做法。在每一阶段开始前召开学校动员大会,进一步宣传校本培训的意义,明确校本培训的步骤与做法要求,使教师们思想上有了积极的准备;在每一阶段结束时召开交流及总结大会,回顾前期的培训学习,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及时组织各学科组制定学科组培训计划,教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保证了各阶段的培训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2)规定集中学习时间:以往我校以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为教师集中学习时间,校本培训工作开始后我们为了加强集中学习,安排课表时就为每一学科组准备了半天集中学习时间,在集中学习中做到有学科组考勤、记录,有学校检查及记录。在集中学习中制定学习研讨主题、中心发言人,加强交流协作,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
(3)狠抓检查落实。为促进整体学习,使全体教师重视培训学习,学科组负责人每周一次检查、签字;学校领导、每月1-2次审阅。对于认真学习的教师提出表扬鼓励,对于学习不合要求的退回重新写好。同时,校内的各项教研活动、培训学习每天均由教研室安排专人检查,校领导抽查,确保了培训学习工作扎实进行。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及时了解教师学习状况,使检查督促更有实效。
(4)紧密联系实际,分四个阶段扎实开展培训工作。第一阶段: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这一阶段,以集中组织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主要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①精读《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自学为主,作出读书笔记(总字数2万以上),每位教师按照要求填写报告册(完成规定目标、自评自结、教师互评、案例分析或论文撰写)。
②学科教研组长制订学习计划与内容进度,有月学习进度。各学科培训组研究教材,确定每册教材的精读章节,商定专题讲座内容及教师;并对每一环节明确具体要求。以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时间为交流研讨及互评时间,各使用一个课时。要求每日一篇笔记,每周一次反思,每月一次体会,全校教师完成情况良好。每册教材学习结束后,各培训组负责人给教师提出反思课题,教师写出有一定理论高度的1000字以上的反思文章。每位教师根据学习心得,结合学校实际提出1-2条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分析形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③加强交流协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新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钢笔字比赛(30人参赛)、论文比赛(收到26份)、课件制作比赛(10人参赛);抓好教师日常教学反思与总结,每课有小反思、每周有中反思(300字以上)、每月有大反思(千字以上)。在学校举办的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有38人报名,有16人获奖。重视对外交流学习。我校在每年11月教学开放月中,邀请了乌市教学专家、州市教研知名人士前来听课评课进行指导,给了教师们很大启发。邀请部分学校教师交流指导,共同提高。
④每册教材学习结束时,均进行一次全校性的经验交流活动,每组选出1-2名教师谈认识、谈反思。并由学校组织进行测试,检查教师学习情况,成绩记入业务档案,作为认定继续教育完成情况的依据
⑤学校检查与考核:根据培训组计划进度、教师读书笔记质量及数量、反思文章质量检查并对教师个人和培训组作出评价指导。读书笔记、报告手册填写每周检查一次,由培训组组长、副组长检查,校长审批。其他形式的学习每月检查1-2次。
⑥学习交流活动灵活多样,力求体现学科特点,力求将学与做统一起来。语文组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汇报课形式展开交流。陆淑珍、马冬红、郭艳辉、郭燕、杨芳华等教师的汇报等充分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语文综合性、探索性、主体性、合作性的特点,给在座教师以很大收益。数学组教师集中集体智慧,收集了各年级学习中易错题型,并以比赛形式在学生中开展纠错教学。物理组围绕作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作业设计上进行了改革,缩短作业时间,注意学生学用联系,设计了“花土式”作业、“制作式”作业,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乐趣,把学习实践收获凝聚为一篇《物理教学设计中如何通过作业和活动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专题报告。史地生组拓展学生知识的学习心得入手,辑录了《历史上的今天》作为交流汇报形式;„„
⑦更新教学活动,用实践推进培训活动。语文组开展了“语文经典朗诵活动”,感受经典律动,体现人生内涵;英语组开展了“英语朗读”、“英语教学成果展示”等 活动,使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提高了英语能力;数学组以“开发学生智力”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竞赛活动,使优生更加突出;科学组开展了“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在市科协组织的中学生“科技创新之作”中,我校学生作品突出,获奖较多。体育音乐美术教学活动以其多姿多彩活跃美化了校园生活,篮球循环赛紧扣学生心弦,展示个人风采,体现团队合作; 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声势夺人;声乐、器乐、舞蹈专场活动频频掌声雷动; 美术作品版展给街市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校园文化节更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第二阶段:2007年8月至2007年2月。这一阶段开展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每人展示2节公开课。并接受专家的点评和辅导。每节公开课按上级要求进行。分为两级进行,教研组内一节,校内一节,对公开课质量,学校开展评比。具体经历了以下过程:
①制定计划。各学科组通过集体协商,确定组内每位成员上公开课的内容、时间,每位成员上公开课的内容一般不得重复,并能按时得以实施。
②撰写教案。每位教师公开课的教案要由集体备课形成。根据学科小组确定的公开课课题,主讲人提前一周时间认真学习课标要求,相关教材内容,搜集有关理论、方法、技巧、经验等。在教研活动日,由主讲教师把自己撰写的第一稿教案分发给小组每一位成员,并由主讲教师进行说课(要有说课稿),然后由小组全体教师共同分析、探讨、研究(交流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做记录,凡是集体活动都要做记录),在以上合作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小组每位教师提出对第一稿教案的修改意见(必须是在现场形成的文字性的),然后由主讲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发现的问题、设想、建议对第一稿教案进行修改,形成第二稿教案。
③上好公开课。主讲教师应该在完成说课并形成第二稿教案后的次周教研日前正式上公开课。公开课的教学要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上半年学习的“三本书”的理论精髓。学校负责该学科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和学科小组全体教师都必须听课,还可邀请学科专家参加。
④认真评好课。公开课结束后,要集中全体听课人员对本节公开课进行点评:先由上课教师以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然后进行反思,之后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点评主要是:一评教学效果,二评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实践,三评教学态度,四评教学基本功。每位教师都至少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点评,小组记录人要做好记录。某个教师点评时,其他教师要认真作记录并积极思考。评课结束后,主讲人要根据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体会,写出书面反思归档。召集人要收集好各种材料,学校制定出听课要求和方法。这样,从公开课课题的确定,到集体备课形成第二稿教案,到主讲教师上公开课,进行课后反思,再到小组课后点评,形成书面反思意见,每位教师都形成了一节公开课的完整的档案资料。2007年11月19日至23日我校马东红等10位教师担任市级观摩课主讲,受到一致好评。
⑤抓自修反思。加强教学前反思研究,重点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成员都要精心设计教学,小组间研究讨论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共同修订教案。加强教学中反思研究,重点研究教学过程与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对教学问题的调控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自己满意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机智。加强教学后反思研究,重点对教学得失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策略改进方案。要求每周写至少一篇300字以上的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或反思,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修订教学策略改进方案。
第三阶段:2008年3月至5月。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反思性研究。通过校本培训,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有99篇论文参审,评出优秀论文21篇。我校分别于三月、六月将教师的论文22篇、60篇结集打印。
第四阶段:2008年6月。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总结提高,检查验收。
校长组织教师对学习理论、实践、科研三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老师全面回顾了两年学习的收获以及对今后学习的打算,每人上交了一篇校本培训总结。明确了今后的改进目标,为进一步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5)校本培训的几点体会
①突现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校本培训过程中,仅有管理者的力量是不足以使培训深入的自主地进行的,只有有了众多教师的切身认识和主动参与,有了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带头与引领,校本培训才成为具有实质意义的培训、富有生机活力。
②在培训学习中,我们坚持穿插专题讲座、交流报告。学校定期安排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时间,教师把平时学习的知识、实际的教学心得、自己的认识观点整理成文,主讲10到15分钟。两年来进行专题讲座共有百余次,如数学组毛桂江《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夏爱彬《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初探》;陈枝梅《如何书写教学案例》 英语组王景霞《如何突破写作关》、鞠焕燕《新课改理念下的作业观》;袁远《如何利用“信息沟”来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物理:雷优秀《如何在作业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化学:马翠英《新课改化学教科书的特色》;政治:于庆华《新课标解读》;历史:黄淑慧《如何使历史课活起来、动起来》;音乐:曹广云《情感——音乐教学的纽带》;体育:靳跃生《怎样上好一堂体育课》;汉语:中华《强化汉语培训体会》,这种形式贴近教学实际,颇受老师们的欢迎。
③建立培训档案三级管理制度,校级由教研室负责,组级由教研组负责,个人由每位教师自己负责。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相比,校本培训档案不是静态的标志,而是作为全体教师自主发展的一种形式和途径,成为与教师朝夕相伴的“朋友”。档案的内容始终处于“变”的状态,可以说时时有变化,常常在充实,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教师在学习中的“发展”。
(五)重视“双语”教师、汉语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1、学校成立了“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制定了《博乐市二中“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博乐市二中“双语”教学工作制度》,确保“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双语”教师培训力度。通过脱产培训、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学等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培训形式,使在职民语教师成功转型为“双语”教师。
(1)大力支持哈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2004年至今,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先后派出各学科哈语教师赴北京、西安、乌鲁木齐等地脱产培训,共计 5人。其中国家级培训2人,区级3人,沙吾列老师在培训期间被评为“优秀学员”。哈语教师参加疆内培训36人次;州内15人次。
(2)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展哈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培训。①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从2004年9月开始,学校每周安排6课时汉语学习时间,做到有计划、有专职教师授课、有地点、有考勤。为了提高哈语教师的书写能力,汉语强化培训期间,要求课堂笔记用汉语记录,每篇课文学习后均要写出学习体会,并在期末写出学习反思。
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指定的教材开展教师自学,自学要求有计划、有笔记。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提高了“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②学习效果的考察采取月考制和年考制。一学年月考6-8次,考试不拘形式,采取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期间,通过“百词”比赛、演讲比赛、阅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哈语教师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训效果
3、开展汉语---哈语教师结对互帮,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以备课组为单位,一名汉语教师帮扶一名哈语教师,开展口语交流,每周听课两节,在帮教汉语的同时,为“双语”教师进行教材分析、课标解读,通过共同参加学校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业务交流,共同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汉语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发挥明显。
利用合校优势,安排音、体、美、实验等学科教师,交叉在哈语班和汉语班授课。积极创造条件,为哈语一线教师购置笔记本电脑,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利用互联网学习汉语,查找资料,拓宽了学习范围。
4、本周期内,哈语教师共有 人取得HSK汉语水平等级。
5、充分发挥双语、汉语骨干教师的作用。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成为本学科的骨干力量,他们积极参加本学科同年级汉语教师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汉语水平。同时,他们还参加了自治区、州、市级讲课、演讲、论文比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六)加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学校以0-5年教龄的教师为培训对象。本周期以来聘用新任教师7人,其中接受岗前培训区级18人次;州级31人次。主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以及班主任工作为主要内容。
培训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适应期一年:主要在站稳讲台上下功夫,进行教师行为规范和教学常规培训;第二阶段:训练青年教师站好讲台,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第三阶段成长期,按学校工作需要,一部分新教师直接进入毕业班任教,一部分教师进入年级小循环教学。通过培训,使新任教师熟悉了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了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了教学内容,尽快适应中学教育教学工作。
(七)班主任培训
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培训组织机构,加大了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以班级常规管理与教育,教育政策法规及问题研讨,班主任工作创新及问题研讨,班级管理实践与经验交流,外出参观学习为主要内容,2006年5月白景校长带领42位班主任和中层领导到乌市十二中参观学习。通过培训,提高了班主任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教育理论素养;提高了教育法律法规水平,增强依法治教意识;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掌握教育与管理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创新能力。
三、继续教育成效
在自治区第三个五年管理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我校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学生的素质教育,一手抓教师的继续教育,把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把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作为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自2004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学校教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良好成绩。
在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 5 人,国家级优秀奖5人;获区级一等奖4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18人;获州级一等奖3人,三等奖1人;获市级一等奖1人;获市三等奖1人。
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也取得了良好成绩,获国家级一等奖 44人,二等奖156人,三等奖161人;获区级一等奖479人,二等奖772人,三等奖858人;获州级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获三等奖9人。
四、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老化,校本培训的层次受到客观限制。学校想方设法想给教师创造机会外出学习,但因财力有限且学校人员较为紧张,一些高层次的讲座不是全部教师都能有机会参加。学校也想聘请一些专家给教师进行讲座,但缘于接触范围较窄、经费紧张,很多的计划得不到实现。
2、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待遇有待于改善;
3、集中培训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与校本培训存在时间上的矛盾与冲突,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方法上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师继续教育的氛围,加大经济投入。使学校领导和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深化教科研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有课题”的科研氛围,努力形成“训研一体”的校本培训体系。
博乐市第二中学
2008年10月12日
第二篇:市二中德育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创新德育工作理念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全面提升我校德育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创新德育工作理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汇报中有不当(妥)之处,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能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成立于2000年7月,是鄂尔多斯市重点普通高中,内蒙古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2000年至2010年,在原伊克昭盟教育学院旧址不足四十亩的土地上,二中人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探索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12月,学校搬迁到新校区,新校园占地近200亩,建筑面积达80000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建筑齐全,设备先进,设施一流。全体教职工更是以饱满的激情、认真的态度、严谨的工作、奉献的精神,谱写着二中新的篇章。
学校自成立以来,就以“造就名师、培育英才、创建名校”为长远奋斗目标,以“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成功”为校训,强化学校管理,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重视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行为规范,举止文明,校风纯正,思想道德建设稳步发展;教师团结和谐,思想纯洁,爱岗敬业,教学工作稳步前进。我校一直坚持全面的人才观、正确的学生观、科学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主渠道,致力于打造“文明、严谨、敬业、创新”的校风和“勤奋、善思、会学、敢疑”的学风。科学管理,全员育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铺道路,为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做准备,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夯基础。
二、德育工作思路
(一)开展德育工作必要性
1.从高中生自身的特点来看,高中阶段(正)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一个关键阶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2.从对人才的培养的要求来看,德才兼备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德在人才培养标准上是占首位的。俗话说,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
3.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道德冲突,需要我们青年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呢?这就需要在学校中贯彻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从我校生源的特点来看,学习基础比较差,究其原因,一般来说,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因此,我校始终积极响应、努力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二)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总规划
1.总思路:先成人,后成才。教育学生以德养身,以德养性,学会成人;以德促学,以学促德,学会成才。
2.总路线:领导全校师生,以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着力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生命安全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归宿,以“制度化、常规化、精细化、人性化、和谐化”为标准,最终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三)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做法 1.健全机构,完善和形成全员育人机制
多年来,我校在加强德育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校长、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等为主的德育教育全员育人机制和管理团队,明确了各层各级领导、老师的德育工作责任,使学校德育的工作任务得以层层分解,步步落实,确保了德育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是学校的掌门人,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任何一所学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 是校长的作品,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因此,对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校长不仅要自我管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更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把握航向。也正是如此,市二中校领导班子经过集体的反复推敲斟酌、切磋协商,提出了我校德育工作总规划,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掌好舵,导好航。
环节干部,如政教主任、教学、教务主任、年级主任、团委书记等,是学校领导班子开展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处于兵前将尾的位置,既受命于决策层又受制于群众,既要正确理解领导决定,又要分析群众状况,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环节干部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骨干力量。只有校领导班子与中层干部协调配合,共同发力,高效运转,才能拥有高执行力的干部团队,才能带领学校健康、稳步地发展。因此,环节干部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敬业,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业务骨干。同时,一个合格的环节干部,也一定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以大局为重,要拒绝抱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应该非议自己的一把手,也绝不能非议自己的学校。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直接负责人,是学校基层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工作对于一所学校的健康、稳定、高速运转的意义,再怎么强调粉饰都不为过。因此,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科任教师,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科任教师的力量不能忽视。他们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最佳督促者和监督者。我校特别规定班主任是各班科任教师的组长,负责布置和指导各科任教师的日常德育工作。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在德育教育全员育人的机制中,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力量,所以必须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重视班主任的选拔。我们在任课教师中挑选班主任时,要睁大眼睛、精挑细选,挑选那些责任心强、管理和沟通水平高、有强烈事业心和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从年龄结构上看,我校的班主任队伍,老、中、青三代比例合理、结构协调。其中,既有像1960年生的张建清老师这样的60后老班主任,共有17名,大概占全体班主任队伍的20%,也有70后的中年班主任,占全体班主任团队的23%,更有80后的年轻班主任,占全体班主任团队的57%。老、中、青三代的合理安排、各有所长,有利于班主任队伍的取长补短,交流协作,共同提升。
(2)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在业务能力培养上,我校多措并举,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对年轻班主任的“传、帮、带”,也有一系列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活动。
而在班主任队伍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我们连续多年来和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会、中国学校教育学会培训中心合作,将全国名师、名班主任请到我校,举行学术交流报告 会,使广大老师们能够面对面地与专家、名师交流,更快地提升自我。其中名师有:西南大学附中张万国,浙江湖州名师邹六根,廊坊师范学院刘银花,山东省小学高级教师吴艳华,北京市心理专家张渝鸿、河南省德育名师张胜利。他们主讲的一系列主题,如:阳光心态与压力管理、解剖中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班级主流文化活动的魅力,大大提升了班主任们的理论高度,而“走出去”,带领班主任团队到上海、北京、银川、呼市、包头等地多次多人学习交流,也大大拓展了班主任们的管理视野。
(3)提升班主任的优越感。作为一名老师,只有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中来,才能更加感受到日常生活的充实和快乐,也才能感受到自己工作角色的重要性,才不会有被边缘化的感觉。而且,学生毕业后,和班主任关系最紧密,一辈子挂念的总是班主任,逢时过节,要问候的也总是班主任。所以学生的感激,家长的理解和认可,个人社会价值的进一步实现,这也会让班主任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收获的丰厚,当教师的满足感,这是当普通科任教师所永远无法体会到的。而从学校领导的角度考虑,班主任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是学校教师群体中最辛苦、付出最多的一群人,自然不能亏待了,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比如我们学校,在物质上,班主任津贴2000元/月;在荣誉评选上,评优选先,班主任优先。
(4)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周一早上,三个年级组都举行班主任例会,年级主任就上一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点 评、总结,并部署下一周的管理目标和任务,班主任们结合自己的体会、感受,集体探讨交流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难和困惑;由于经验和问题来源于平时的实际工作,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广大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技巧、策略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5)加强班主任的理论修养。学校规定,50岁以下的班主任每学期必须上交一篇德育论文,50岁以上的自愿,并选取优秀的论文编印成册发表在我校校内杂志《教苑心得》上。同时,在班主任队伍中掀起向西点军校学习执行力和22条军规的活动,由班主任自己抓阄选号,在每周一的年级组班主任例会上,用5分钟的时间,演讲一条军规。如,现高二年级200班班主任常世宏老师在开学第二周周一班主任例会上用5分钟时间,演讲了西点军校第八条军规:团队精神。
3.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我们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主题班会和团会(2)远足(3)展览
(4)国旗下的演讲(5)手抄报和板报(6)专题讲座(7)心理咨询(8)晚会(9)经典朗诵(10)高二军训(11)社团
其中社团是我校开展德育的一方重要阵地。我校共有社团30个,每周三下午两节课,按走班制的形式,同学们来到各自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法治在线——法庭模拟社是东胜区普法宣传基地,东胜区法院定期派工作人员来我校进行普法宣传,孩子们将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搬到模拟法庭上,既增加了法律知识,又规范了意识行为,同学们高兴地称之为“小课堂、大社会”。守望心灵——心理社教会同学们心理调节的方法,当遇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的同学时,要积极地给予开导,让他们心灵的天空一片晴朗。其他的社团也百花齐放,各领风骚。总之,社团作为德育的阵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注重日常,狠抓落实
学校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校园工作繁杂而琐碎,更多的是日常性、重复性的事务,所以,在健全机构、完善机制之后,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注重日常、狠抓落实。如果落实不到位,再多的规章制度也不过是一纸空文。也正是因此,早在2009年,我们市二中领导班子就提出了要“依法治校”,要实现 管理目标达到“五化”标准,即“制度化、常规化、精细化、人性化、和谐化”。
在制度化方面,学校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积极构建着眼全局、持久稳健的运行机制。每一届学生,我们都依据实际,精心统筹,制定从高一到高三的全程德育计划。比如,高一学年,我们要重点进行安全教育、养成教育。校园安全无小事,它包括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运动安全、物品安全、人际关系安全、用水用电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从高一新生一入学,我们就要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教育,确保学生在一开始就树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及时地去规避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同时,大力狠抓养成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高二学年,我们要进行法制教育、感恩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老师苦口婆心、辛勤付出的不易,父母含辛茹苦、为生活奔波的艰辛,自己良好学习环境、条件的珍贵,从而戒浮戒躁、不骄不馁地走好高二这一年。高三学年,我们要进行励志教育,激励学生胸怀天下、放眼未来,对自己的未来要有所规划,以决战高考为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战中来。实践证明,这样的制度化的德育管理工作思路是卓有成效的,三年下来,学生们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都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还制定了《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关于处理违纪学生的暂行条例》,为我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支持和合法依据。在常规化方面,学校根据校情专门制订了《市二中学生一日常规》,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每周一班会课,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并不定期举办日常行为规范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等,引导学生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低起点,严要求,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做起,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通过对《市二中学生一日常规》的学习,牢固树立“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理念,围绕学生生活常规、学习常规狠抓管理,全力培养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使整个二中校园展现出团结整洁、积极向上的昂扬风貌。
在精细化方面,我校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要求,力求在常规中创新,在繁杂中精细。比如跑操,我们要求每个班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做到统一规范:①队列队形②口号洪亮③精神状态④统一着装学生校服⑤手中拿个记忆小本跑前速记⑥体育委员须穿印有班号的马甲⑦班主任跟班一起跑。又比如校服,我们要求学生严禁私自改动,校服要干净、整洁、不允许乱涂乱写乱画,尤其是裤子,班主任要定期拿尺子量,以核实是否有改动。如有改动,要立即勒令改回。通过这样精细化的管理,使得我们的德育管理工作死角越来越少,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快车道。
在人性化方面,我们学校整个德育管理团队也费尽心思,努力做了一些工作。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学生的 健康成长。所以,管理必须人性化,必须以大爱为前提。在这方面,在学生入校伊始,我们就请校医室的老中医举办了讲座,为学生们讲解了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一些常识,倡导学生们吃正餐,不吃零食,不吃路边“三无”摊点的零食,口渴了要喝热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任何一种市场上卖的瓶装饮料,都含有防腐剂。饮料中含有对人体不良的各种元素和成份,如色素等。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健康的获得既不是靠药物,也不能靠金钱,而是取决于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养生新观点,更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同时,一段时间以来,也存在着部分学生中午不午休,晚上不按时休息,自控能力差,一有时间就玩手机,上网玩游戏。为此,学校制定了静校制度,中午12:50-----下午2:00,晚上10:50-----早上5:30,学生进行休息,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一切活动场所走动、活动,操场上禁止打篮球等,宿舍楼、教学楼,按时上锁。宿舍楼每天安排有值班校长、主任、各年级组的值班老师,还有相应的宿管,分别在中午、晚上检查学生的就寝情况,是否有人请假,是否保持安静,是否有学生在玩手机,有无特别的情况,值班老师们很辛苦,中午1:30、晚上11:30之后,才能检查完毕离开。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宿舍生活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观,极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按时就寝,文明作息,有效地提升了日常课堂教学效率。
在和谐化方面,开展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 校园和谐,包括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家长的和谐,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和谐运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德育工作将继续坚持“制度化、常规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特色化办学路线,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第三篇:市二中专题稿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 唱响学校科学发展主旋律
-----发展中的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
让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
这里是知识的学园——以最好的学习条件、先进的教学理念、宽松的学习空间和现代化的数字校园,让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
这里是生活的家园-----不仅保证了老师和同学们吃得营养、健康、实惠,而且让他们住得舒适、温暖、安全、惬意。人人都能够找到家的感觉。
这里是精神的乐园---为老师和同学们创造了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让人人都有一个好心情,人人都保持一种旺盛的激情,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乐在其中。
1999年9月,河南省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吮吸着弘农文化的乳汁,诞生在钟灵毓秀的崤函大地,诞生在物华天宝的弘农河畔。
近十年来,灵宝市二中始终坚持“让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亲情管理、激励教育、引导教学”的工作原则,提出了创建“知识的学园、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的“三园式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核心的学校发展战略。今天的灵宝市二中,以其优美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办学条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为豫西地区基础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采访:校长 任福定
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晰的办学思路,为发展中的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插上了腾飞的双翼——那就是“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灵宝市二中始终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当作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2005年秋,学校启动了名师培训工程,采用专家引领、名师带动、同伴互助、自主发展四种形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专家引领,进行科研理论指导,突出了前瞻性。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聘请专家作报告,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资料图片:学校先后聘请了彼得海洋、柏承刚、吴昌顺、魏书生、周录恒,屈素丽、崔其升,周保荣、徐万山、一横等专家学者来我校做专题报告)二是组织观看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专家的录像报告和教育教学经验光盘,从名家的成长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三是优先派出名师对象外出学习考察,听名家报告,观摩名家讲课,与名家交流对话。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自主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名师带动,进行实践跟踪培训,突出了实践性。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聘请地、市两级教学名师,到学校听课、评课、讲示范课,对名师培训对象进行教学实践跟踪培训指导,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邀请外地名师和教学骨干教师来学校交流研讨、示范指导,把外地经验和本地实际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三是由本校的第一批名师对象结对帮带,带动本学科的第二批名师培养对象共同提高。
(图片或录像资料:先后聘请杜郎口中学的徐立、三门峡市教研员贾玉照、葛宏高、王亚丽、灵宝市教研员陈灵生、杜俊桃、李晓菲来我校做课听课评课。)
采访:教科室主任 甘光剑
同伴互助,加强专业研究探索,突出探究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行课件择优选用制,变一人优势为大家优势。二是开展名师风采展示和同课异构活动,淡化评比意识,浓化研究氛围。三是开展网上教研,开设了“教育教学网上论坛”和各学科 “网上课改研究工作室”,组织研讨攻关,开辟了学校教研的新途径。(图片或录像资料:备课教案、研讨课、网上教研)
自主发展,形成个体教学风格,突出创新性。开展三项活动:一是自主学习,多读书、多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开展同课异上研讨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三是坚持做好教育教学反思,人人成为反思型教师,争做研究型教师。
名师培训工程,让灵宝二中的老师们收获了一串串喜人的成果——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刷新,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2005年以来,又有45名教师先后拿到了本科学历证书;刘若玉、甘光剑、孙莺、彭娟丽、张科峰等老师被评为灵宝市首届教学名师;孙莺、李巧荣、贾红丽、潘晓飞等十多位老师荣获省市课堂教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建艳红、石英枝等40多名教师先后被评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郑毅老师的散文集《流淌在指尖的幸福》于2008年12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校教师全面实现了由传授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采访:语文教师、散文集《流淌在指尖的幸福》的作者
郑毅
2008年9月,该校的名师培训工程,已经有序进入以“变问题为课题”为重点的第二阶段,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努力实现由反思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力争培养出自己的专家型教师。
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灵宝市二中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改思路,探索出了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三三制”模式:一节课上教师单纯讲授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三三制”模式不仅对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了时间上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对师生的课堂角色进行了科学的定位——教师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激励者、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三制”课堂教学的三要求: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三不讲”: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学生未讲之前教师不讲。
二是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三能动”:能动脑想,能动口说、能动手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训练提高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
三是当堂完成作业:知识点当堂理清,重点难点当堂落实。
采访:教务主任 建艳红 采访学生
1、“三三制”课堂教学的“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预习工作,做到“三有”:课课有预习提纲;学生有预习时间;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是强化学习小组管理。班级按学习成绩和个性特点组建4-6人学习小组,选定组长,编定序号。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开展小组学习竞赛,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发展自己,在别人的帮助下提高自己,享受合作快乐,培养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是强化学生自主展示活动的力度。每节课上参与课堂展示活动的人数不少于本班学生三分之一。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培养自信心和积极上进的精神品质。
采访:教务副主任、语文教师 冀宁波 “三三制”课堂教学的管理:
在“三三制”课堂教学实验中,学校评价一节课重点是“四看一测一控制”:一看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符合“讲、学、练”的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二看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是否有效,是否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三看一节课上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展示活动的人数是否达到本班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四看教师能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测课堂教学效果。用5—8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测试,教师可抽评三分之一的学生,检测课堂教学否做到了知识当堂清,重难点当堂落实。同时严格控制课内外作业数量,要求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课外作业每天不超出二十分钟,其他学科必须当堂完成作业,不得布置课外作业。
“三三制”教学改革让老师和同学们收获了很多的喜悦: 采访学生2 采访学生
3、“三三制”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业负担减轻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二台、河南省电视台、《河南教研》、《教育时报》、《三门峡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省、市领导多次莅临指导工作。河南省数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大赛,三门峡市级的语数英三科教学经验交流现场会、电化教学现场会、学校管理上台阶现场会议,灵宝市轻负高效教学改革现场会等先后在灵宝市二中举行。学校还被评定为“北师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校本培训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远程教育基地”“河南省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电化教学实验学校”、三门峡市级首批“示范性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等,教育教学成绩连年名列全市前茅,连年荣获三门峡市“立功单位”、“嘉奖单位”的最高奖励。
搏击长空振翅飞,敢立潮头写风流。名师培训工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必将成为灵宝二中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带着这颗豫西地区基础教育璀璨的明珠,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上,飞向更加灿烂的明天。(策划:任福定 撰稿人:杭荣贵)
第四篇: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普安县三板桥镇三板桥小学关于
“十二五”继续教育
相
关
工
作
汇
报
普安县三板桥镇三板桥小学关于对“十二五”继续教育相关工作事宜的汇报
“十二五”继续教育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2011年11月以来,我校按照普安县教育局继教办和三板桥镇中心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要点要求深入开展,不断创新,通过有效的县级二级培训和学校校本培训,使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明显提升,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现将“十二五”期间所做的工作作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镇中心完小。学校历史悠久,曾几度辉煌于普安教育,伴随历史变迁,老校区正处于搬迁于新校区的过程中,全体教师在张崇罡校长领导的领导班子建设下,克服各种困难力争搞好教育,严把普安教育西大门关,争取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教育中,办出三板桥小学特色教育。我校现有学生数489人;教职员工43人(其中1人为特岗教师),本科学历教师22人,专科学历教师18人,中师学历教师3人,本科学历比例为49%,学历合格率为92%,县级骨干教师6人,参加校长培训及提高培训2人。力争在“十三五”继续教育中学历合格率提升为100%,为我校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二、健全相关机制 保障工作开展
2011年11月以来,根据普安县教育局《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我校领导班子就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确立了以张崇罡校长为组长,以主管教学副校长王照福为副组长,教务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莫争同志分管和负责办公室业务工作。整个布局分工负责,责任落实,制定规划,从宏观上把握工作方向,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领导集体。
切实可行的制度,是教师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制度建设上,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激励机制,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与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根据分级治理、分层实施的原则,制订完善了一系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治理制度,如:继续教育工作治理办法,校本培训制度、教师继续教育保障制度等,我校每年投入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成逐年递增的趋势,五年来,共投入相关经费108444.00元,有力地保障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培训”的思想,致力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全面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共4位(王照福、莫争、刘庭鸿、赵婷婷)教师承担三板桥镇继续教育县级二级培训,在整个三板桥镇“十二五”继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扎实抓好全员培训
1、重视师德建设,培养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
牢固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是加强我校教师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关键,更是端正作风,不断更新思想的重要途径。育人先育己,德高方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教师的品德和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示范影响,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质量的高低。
几年来,我校围绕普安县教育局继教办和三板桥镇中心校的工作安排,定期组织全体教师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培训教材的全员培训,共50学时。学习有关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相关材料。全体教师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普安县教师“十不准”》《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贵州教育精神》、十八大文件精神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教师们深受感染。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团结务实,发奋图强”、“爱岗敬业,协力求精”的优良作风,广大教师“爱事业如爱生命,爱学生如爱子女,重科研如重命根子,争质量如争生存”。学校出现了“多做贡献,少讲报酬,多干实事,少讲空话”的良好氛围。
2、新课程新理念培训
五年来,我校以《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等学科教材为培训内容。新理念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和反思。通过培训,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学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同时能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培训针对教师实际,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核心,狠抓教师学科业务能力。以《校本研修面对面》开展好校本教研,以多种形式,如:请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专题研究课、或开展优质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教师能熟悉新教材的具体目标和课程标准、设计思想、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能把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能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所突破和创新。结合学校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大练兵,不断提高科研层次,提升科研品位,让学校科研逐步成为教育观念的思想库,成为名师成长的孵化器,成为师生不断提高的加油站。其中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培训达40学时,校本研修面对面培训达80学时。具体做到了:①教育科研与新理念相结合。教育科研与时俱进,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带着任务学,带着解决问题学,带着指导教改实践和小结教改经验的要求学,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空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及科研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②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首先要备活教材,根据课程改革思想,向教师提倡备课内容的开放性和形式的多元化,鼓励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方案,鼓励教师做课后反思,鼓励教师教研活动时讲解自己创造使用教材的课例,第二要求上活课堂,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些活动促使了教师走出“苦教出经验,出成绩”的误区,促使教师从辛劳型走向“科研型”。
3、新教育技术培训
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意见》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并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促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达到了各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教师能利用远程、网络下载资源,能自制课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五年集中培训了70学时。
(二)专项培训
1、认真挑选教师参加上级培训者培训和治理培训,搞好校际交流,创建机会让教师外出接受培训、观摩和交流。教师参加上级培训共计80多人次。
2、积极落实上级安排的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教师,组织学科培训,认真抓好英语、信息技术、等薄弱环节教师培训。几年来,我校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6人;校级骨干教师培训12人。组织教师参加了普安县新课程、计算机、英语教师等培训。
3、学历提高培训。根据学校师资力量水平的基本情况,积极鼓励教师逐年参加学历进修。2011年以来,有9个教师进修,其中5个教师已经取得本科学历,置换脱产研修4人。
4、班主任培训。为了提高我校班主任业务水平和治理能力,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安排,每年举行两次班主任培训,共计8次培训。有10名教师参加班主任网络培训。
四、教师参加培训后的变化
通过培训,教师们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能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兼顾学生志趣、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以科学素养为本、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新课程改革要并且能够努力实现以下改变:第一改变学生以“讲记背练”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第二改变以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有效的教学标准;第三改变以考试分数高低衡量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能够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教学目标体系,仔细推敲和思考新教材编写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对教材的一些体会与想法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问题,提倡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及探究过程,在实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思维等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能深刻地领会教改的理念,在实施教学中自觉地转变教学观念。
另外,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其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较前更为正确,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素质。再者,教师们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及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皆有提升。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及时学习和把握新知识新技能,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五、经费投入情况
自2011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以来,我校共计投入继续教育经费108444.00元,教师个人投入经费共计45812.00元。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公设施,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我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固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综观全局,仍然存有不足,主要表现为:
1、部分教师认识不够,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3、培训应注重实效性,避免走过场,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目的。
4、应增加校际间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教师培训的责任感、紧迫感,使之认识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同时,着力解决教师培训中碰到的具体困难,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力争使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为创建人民满意教育再做新贡献!
普安县三板桥镇三板桥小学
2015年5月11日
第五篇:市二中关于贯彻执行
市二中关于贯彻执行
《攀枝花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的实施办法
各位老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人)〔2006〕2号)和《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切实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统筹城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就我校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统筹城乡发展,教育是基础,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农村师资薄弱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我市农村教育质量、实施“科教兴攀”、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市通过清偿“普九”欠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对口扶贫支教等工作,极大改善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必须看到,目前,我市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全局、讲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并把此项工作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城乡统筹直辖市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为促使我校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针对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切实实施好支教工作的“两大工程”、“四项计划”。——实施城镇援教农村工程。做好城镇学校对口支援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工作,每年选派10名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特别是“两翼”地区的农村中学任教。开展名师定期讲学支教活动,每年选派50名中学高级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特别是“两翼”地区讲学支教。大力开展区域内的支教工作,统筹安排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并形成制度,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中学交流任教和学习。支教工作可以有离岗全职、在岗兼职两种方式。全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班级授课任务、参加或指导学科教学研究。兼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农村中学学科教学、参加校本培训和教学科研活动、指导年轻教师、讲授示范课。兼职支教实行工作量制,累计达到240个课时视为完成一年的支教工作。
——实施“百校牵手”对口帮扶工程。今年,我校将在大田、市11中等两所支援学校,分别对口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实施强校与弱校“捆绑式”发展。通过互派人员、资源统筹、理念移植、课堂剖析、专题研讨、专家引领、科研帮扶等手段,提高受援学校综合办学效益,增强内涵发展动力,形成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改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建立起支援与受援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协作机制,校本教研、科研的一体化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受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师资培训“送教下乡,扶贫支教”项目计划,深入推进“送教下乡,扶贫支教”项目工作。充分发挥市级学带、骨干培训示范作用,和广大农村教师的合作、交流与互动,促进项目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城乡教师的共同成长。“送教下乡,扶贫支教”项目实施主体为从事教学、教研、科研的一线人员,其中每年名师、特级教师、研究员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名师工程研修学员“送教”、“送研”人数不得低于送教总人数的50%。
三、加强领导,健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保障机制
学校成立支教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陈丁任组长,唐勇、陈是健、庹征富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工作。落实专人,全面落实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具体要求,保障支教工作的顺利实施。
进一步健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工作保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中学教师晋升高级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应到农村任教1至2年。每年支教教师的选派,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应不低于20%。城镇教师在支教期间,人事关系不转、待遇不变,接受受援单位和派出单位的双重管理,以受援单位管理为主,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在支教专项经费中予以保障。选派到农村学校支教的高校毕业生支教期间的待遇按照市有关文件规定执行。要加强对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对支教表现突出的教师,同等条件下在职务评聘、评优评先时予以优先考虑,考核优秀的名额可不占派出单位指标。对不服从支教安排,或不认真履行支教职责、在支教工作考核中成绩不合格的教师,不能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情节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要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宣传支教教师的优秀事迹,努力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氛围。
攀枝花市二中
2010年 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