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统考小学高频考点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天文历法)

时间:2019-05-14 07:5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资统考小学高频考点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天文历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资统考小学高频考点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天文历法)》。

第一篇:教资统考小学高频考点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天文历法)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1.四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后人也通俗地称四象为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2.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一更——黄昏、一鼓、甲夜——19—21点 二更——人定、二鼓、乙夜——21—23点 三更——夜半、三鼓、丙夜——23—1点 四更——鸡鸣、四鼓、丁夜——1一3点 五更—平旦、五鼓、戊夜——3—5点

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四时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5.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6.纪年法

锡林郭勒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xlgl.offcn.com/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锡林郭勒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xlgl.offcn.com/

第二篇: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教师

职业行为规范解读

2014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gz.zgjsks.com/zg/2014zgks/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思想层面的认识,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以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为指导,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行为。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职业行为是其专业化的体现,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远性。从学生的角度讲,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建构和品德养成。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人际行为规范、教师仪表行为规范、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一)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其次,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无私的精神,乐于奉献。

最后,教师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依法行教,不从事有偿家教,不利用职权向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索要礼物、钱财或让学生家长为自己提供个人服务,不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及其他类似要求,时刻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严肃对待教学工作,熟悉教材,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

其次,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轻松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课堂要表达清楚、板书规范,认真完成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缺课、不拖堂。不随意占用学生音、体、美课或者班会、自习课的时间,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

最后,教师在课下要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用心编制练习题,把握好指导学生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改正学习上的错误,包括态度、方法等。

(三)教师人际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对待学生要永远保持爱心和耐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耐心辅导,不急不躁、不偏不袒,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守护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次,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再次,教师与同事之间要保持协同、向上的合作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乐于助人。

最后,教师对于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服从安排,积极配合,协助管理者圆满完成任务,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师还要以主人公的精神积极参与管理事务。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教师必须在为人师表的宗旨下,服饰打扮整洁朴实、美观大方,充分地把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精神风貌呈现给学生;言行举止,应谨慎谦和、文明礼貌;为人应热情真诚、落落大方,给学生树立一个既值得尊敬,又和蔼可亲的形象。

其次,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得益彰。教师在自己的自身仪表行为的塑造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特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努力创造具有自己特点的鲜明的个性风度。

再次,教师的仪表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教师的仪表行为要相应地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展现出自己独具的神采。

最后,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课堂教学的情调相适应。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授课气氛、情调,以便更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因素传情达意、相互辉映,使其能更好地与原内容保持审美情趣上的协调一致。

(五)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要通过媒体及其他途径练习普通话,力争发音标准。教师的课堂用语、语法要规范,避免方言、土语,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词语和语法。

其次,语义要明确、表达要清楚,这需要教师熟悉学科知识,思路清晰。教师要不断修炼语言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简洁明了地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再次,语句要完整,上下连贯、有逻辑性。课堂教学切忌教师言语断层、表达混乱、自相矛盾。教师使用规范、正确的语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

最后,教师还要注意与时俱进、丰富语言,学会用学生熟悉、喜欢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亲和力,帮助教育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QQ群:

170318487

第三篇: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小编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

◇炎黄子孙。炎指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是神农氏。黄指黄帝,上古中原部落的人文始祖,姬姓,号轩辕氏。相传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统一了华夏,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周围古柏参天,庄严肃穆,当地政府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公祭仪式。

◇华夏民族。华夏,中国先民或古代中原的名称。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初期,以羌、夷、戎、狄、苗、蛮等氏族融合而成了华夏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华夏开始成为稳定的族体,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过历代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黄历。我国古代民间对农历的称法。相传为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又因为古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也称皇历。

◇四时。也称四季,是春、夏、秋、冬的总称。我国自古以来,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第一天。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视位置决定的。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对中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干支纪年。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由政府命令推行。干支纪年法自实行以来,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一直延续到近代,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都是用干支纪年表示的。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具文化内涵、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为岁首,古人因此又称之为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今天所称的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春节从除夕开始,持续到元宵节。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人们为了感激过去的一年的收获,抒发对新一年的憧憬,营造了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举国上下充满祥瑞之气。春节的庆祝活动多与农事有关。

◇元宵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节始于汉代,唐代始赏花灯。民间有吃元宵、逛灯会、猜灯谜等习俗。汤圆也叫元宵,是用糯米粉搓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汤圆品种丰富,以宁波汤圆最为有名。

◇社日。古代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祈祷风调雨顺,庆祝五谷丰登。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又叫春社、秋社。

◇清明节。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和传统节日,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柳色舒青,草木向荣,农人忙着春耕播种。清明节气的第一天为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倾城而出,沐着春雨,前往郊外踏青扫墓。

◇端午节。中国古代的“卫生节”,又叫端阳,即农历五月初五。每到这一天,家家打扫庭院,门上悬挂艾枝、菖蒲,洒雄黄酒灭菌。同时,端午节还是我国最具爱国色彩的传统节日,相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自沉汨罗江,楚国人民用竹筒装米,划船至江中投入水里,以祭奠屈原。◇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情人节,又称为乞巧节。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传这天晚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中元节。中国古代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盂兰盆节。起源于佛教传说,一个叫目连的青年为了救地狱中的母亲,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为母亲求愿。中元节民间习俗放河灯。

◇中秋节。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又在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中秋之夜,月亮圆满,月光皎洁柔和,亲朋好友于当夜相约,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月圆寓意团圆。从唐代起,嫦娥奔月的传说融人中秋赏月的习俗里,使节日富于浪漫色彩。

◇重阳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后演化为老年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又叫重九、九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特别是灶王爷),庆祝丰收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祭拜祖先。腊八粥源于佛教的传说。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是春节的前奏曲。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又叫岁除、逐除。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

◇皇帝。帝在战国以前是神的尊号,皇是形容帝的。到了战国时期,皇和帝成为上古君王的称号。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了强调君权神授,从公元前221年起,确立皇帝为国君称号,这个称号一直被历代君王使用,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结束这一称号。

◇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皇亲贵戚以及功臣的最高封赐。◇三公。古代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吏,又称傅君、傅相。◇三孤。位置卑于公,尊于卿,为三公的副职。

◇上卿。周代官制,最尊贵的诸侯称上卿。周宗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秦汉分为九卿,北魏置少卿,历代相沿,清代三品至五品卿为官僚虚衔,至清末废。

◇尚书。起于战国。尚即执掌的意思。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职,汉以后地位逐渐提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宋代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设六部尚书,清代沿袭。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纂撰述的官职。唐置学士院,唐玄宗选有文才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负责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有内相之称。北宋承唐制,相沿至明清。◇御史。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汉以后职衔有变化,官署叫御史台,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明清改称都察院。

◇郎中。战国时宫廷近侍,秦置为官。隋唐以后,六部置郎中,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宋代称医生为郎中。

◇太守。战国时郡守的尊称,汉时为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此后州郡的建制多有变迁,从唐玄宗以后太守不再是正式的官名。清代,太守是知州的别称。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司马。周置,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置大司马。后世成为兵部尚书的别称,兵部侍郎称少司马。

◇太尉。秦置。至汉代时为全国军政首脑,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后逐渐无实权。

◇科举。隋代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大小官吏,这是国家选拔人才制度的历史性转变。隋朝开创的科举制,经过历代不断完善,成为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从隋代至清代,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了20世纪初,科举制走入死胡同,于清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式学校和教育制度。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乡试之名源于西周的乡举。因为考试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闱(闱,考场)。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桂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礼闱、春闱。会试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在会试后的同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殿试由皇帝或皇帝委派的重臣在殿上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者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殿试第一名称,也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金榜。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金榜。

◇儒家。中国学术思想中尊奉孔孟的学说。儒家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以立身行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提倡忠恕、中庸,宣扬德治、仁政,崇尚礼乐、仁义。孔子被奉为儒家创始人,并被封建统治者加以神圣化。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主流,统治中国思想界达2000年。但在另一方面,儒家思想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释家。佛教在中国的别称。约在西汉时传人中国,到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道家。是先秦时期以尊奉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派,又称道德家、老庄之学。道家把“道”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崇尚自然。

◇阴阳。古代思想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他们用阴阳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势力或物质,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同时将阴阳赋予道德属性,用阴阳来比喻社会现象。

◇五行。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看作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为多样性的统一。后人将阴阳说与五行说合流,提出阴阳五行理论,由此推测天体运行、万物生长和历史演变,有唯心主义色彩。

◇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每卦又与多种事物相联系。其六十四卦就是由八卦两两相重叠组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孟子教导弟子的名言。儒家主张治天下应当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从正心修身做起,正人先正己,治国必须先治家,以平天下为最终理想。◇天人合一。古代哲学思想。古人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的高度统一,表达了一种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和谐地共存共生的思想境界。

◇四大名绣。我国刺绣工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绣品就精美绝伦。近年来,丝绸之路不断有精美的绣品出土。著名的织绣工艺品种有: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

◇京剧。中国传统国粹之一,代表了中国戏曲中诸多剧种。其表演的艺术形式主要是唱、念、做、打四种。人物造型夸张,音乐节奏明快,舞台美术华丽,组成一个十分和谐的整体。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剧目丰富,有五千多个传统剧目。

◇南戏。中国最早的正式戏剧。诞生于北宋末年商业繁荣的温州地区,由街坊小唱发展而成,后流传到南方广大地区。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等,舞台气氛活跃、热烈。◇古器乐。有吹、拉、弹、打四大类,分别由金、石、土、木、匏、革、丝、竹等八种材料制成,史称八音。

◇天下第一楼。即岳阳楼,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上,毗邻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风景如画。

◇古都。中国历史上有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秦、汉、唐等10个朝代曾在此建都,作为都城的时间达一千多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茶文化。茶起源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陆羽认为,品茶应该注重茶的意趣,他被尊为茶圣。

◇五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加上变宫、变徵,共七音。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种类及故事等。

◇国画。中国传统国粹之一。创作工具是毛笔、墨汁、宣纸。

◇岁寒三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青松翠竹经冬不凋,梅花傲雪凌霜,象征在逆境艰难中仍然保持节操的人,因此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四灵。指我国传说中的龙、凤、麟、龟四种动物。四灵是中华民族的祥瑞动物。◇四书五经。“四书”指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汉武帝时设立的《易》《书》《诗》《礼》《春秋》。“四书五经”保存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其中不仅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十三经。指十三部儒家经典。从汉代始,《诗》《书》《礼》《易》《春秋》列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春秋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到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称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三字经。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1140字。◇千字文。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545年)编成。全书收集了1000个字,编为四言韵文,基本没有重复的字。涉及自然、历史、社会、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为“二十四史”。全书总计3249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因此成为中国历史的代称。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130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3000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全书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经,儒家经典;史,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四库全书。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纪昀等四千余人编,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始成。共收图书3503种,79309卷,约9.97亿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全书。

◇尔雅。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词义和名物的词典,最早的训诂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体系的词典。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东汉许慎撰。◇造纸术。发明于汉代。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成的,但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质地粗糙,不适宜于书写。东汉和帝时的宦官蔡伦,对已有的工艺进行了创造性改进,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造出优质的纸张;而且他还首创了用树皮造纸的方法,大大扩大了原料来源,使纸张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低廉,纸张很快得到了普及。由于蔡伦对造纸术的巨大贡献,朝廷封他为“龙亭侯”。人们还把他奉为造纸术的鼻祖.建祠祭祀。◇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两个阶段。活字印刷是北宋毕异发明的,他把每个字用胶泥刻好后,用火烧硬,分类放入木格中,用时拿出所需字块排好,再进行印刷。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克服了雕版印刷费时费料等的缺陷,把印刷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指南针。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针指极性的国家。在战国时,就发明了指向仪器“司南”,其形状像一个勺,勺柄永远指向南方。到了唐末、五代时,又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它成为了航海的导向仪。

◇火药。火药最初是由炼丹家发现和制作的。它的基本成分是硫黄、硝石(硝酸钾)和炭三种,把这三种药物混合在一起,便成为最原始的黑火药。大约在晚唐时,火药被用作战争武器。大约在宋末元初,火药传到了欧洲。◇唐三彩。是唐代盛行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产地以长安(西安)和洛阳为代表。是采用经过精炼的白黏土制胎,首先用1000℃左右的高温烧陶胎挂上黄、绿、褐等色(以黄、绿、白为主),再经900℃左右温度熔烧,这样就形成三彩(实为多彩),其制品不变形,不开裂,不脱釉,是艺术珍品。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简称“珐琅”,俗称“珐蓝”,习称“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产地北京。这种工艺始于明代景泰年问,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故称“景泰蓝”。

第四篇:2018年江西教资高频考点

2018年江西教资高频考点

在备考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和中学生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其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科学研究方法还有知觉的特征都是比较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具体做几道有关这部分的习题,再来温习一下这部分知识。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在于,教育是有意识的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重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的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练习题】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C.时代性 D.独立性

【答案】A.解析:教育的永恒强调,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知识点2:测验的指标

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所得到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即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2)效度:是指测验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检测出其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效度考虑的问题是: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就一个测验的忧劣而言,效度是一个比信度更为重要的指标。

(3)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试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准确的测出学生的真实成绩。所以,一张卷总的来说,它的试题既要有胶南的题,又要有较易的题,做到难易适中。

(4)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考生的能力。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不同难度的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

【练习题】

通过测验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它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量东西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C.难易度 D.区分度

【答案】B。解析:效度是指测验的正确性,即测验能够检测出其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知识点3: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的反应的特性就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练习题】

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是突出教育内容式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强调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的反应的特性。

第五篇:2015年教资统考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师的文学素养(二)

年教资统考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教师的文学素养

(二)【高频考点提要】

1.我国古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杰出代表;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代文学的主要作品。【高频考点速记】

二、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一)诗歌

1.诗经(《关雌》和《七月》)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诗有40篇。另有六篇“有目无辞”。它收集的诗历西周初朔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人们认为,《诗经》从二言到八言不等的句式,反映了诗歌从原始生产劳动中产生出来的状态。《风》《雅》《颂》各反映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生活,因而也表达了不同人们的心灵世界与思想感情。《风》是民歌,所反映的人们的生活最广泛,因而心灵与情感世界也最丰富多彩。主要篇目有《关雌》和《七月》。2.《楚辞》(屈原与《离骚》)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辞为楚地之产,因而为“楚辞”。楚辞为文人作品,代表诗人为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前278),他既是一个历史政治人物,也是一个诗人。屈原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其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离骚》。

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离骚”解释有两种,一种是遭受忧患,一种是离别的忧愁闷。这种理解是符合全篇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的。诗人的忧愁来自于自己对国家的担忧,来自于理想不得实现的担忧。诗人把自己的人生同国家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追求。其为实现理想“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精神境界,融进了中华民族精神。

3.乐府诗(《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短歌行》《蒿里行》)《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它塑造了木兰这一代父从军的艺术形象。木兰勇决、刚毅,她女扮男装,其精神光彩耀人。而功成之后,不慕官禄,毅然返家,又不减女儿之情。《孔雀东南飞》也是乐府中最为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不同在于故事反映的是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刘兰芝与焦仲卿的不渝爱情,让人唏嘘、感叹。乐府本是民间诗歌,后来文人也用来抒写情怀。魏时曹操父子对乐府诗有新的发展。曹操的《短歌行》《蒿里行》等既表达了人生志向,也反映了对社会生活的感触,展示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别样情怀。

4.山水田园诗(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和《饮酒》)进入晋、南北朝以后,诗歌成为专门的创作领域,产生了大量的诗人。诗歌成为抒情言志的重要文学样式。

陶渊明(365一427),此期代表诗人,人们认为他开辟了山水田园诗风。陶渊明笔下的山水田园,之所以让人向往,是因为诗人在诗中注入了恬淡的情怀。他的《归田园居》写出“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野生活。他的《饮酒》则表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远意境。

唐诗(王维、李白、杜甫、自居易、李商隐)唐朝是中国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最鼎盛的时期,在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人,大量的优秀诗作。引领诗风的至少可列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诗史杜甫;中唐李贺、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

(1)王维(701—761),盛唐时期杰出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特有色彩、音响和气息。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终南山》等。

(2)李白(701—762),李白被认为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大气磅礴、想象力丰富,这与诗人的抱负和个人气质相关。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独立不露、飘逸洒脱”的气质,因而他被称为“诗仙”。他脍炙人口的诗篇《蜀道难》《将进酒》《月下独酌》,都是人们熟悉的篇目。盛唐诗人李杜并称,但是杜甫与李白风格不同。

(3)杜甫(721—770),人们说“他用史一样的笔触”来写诗。与李白志在天地的抱负不一样,杜甫则把目光投向民生。他关心的是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关系。他以自己的诗句写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呼唤社会上层关心民间疾苦,因而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4)白居易(772—846),其诗风有杜甫的特点,即关注民生。他的作品中,人们熟悉的篇目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李商隐(813—858),为晚唐诗人代表,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他关心社会现实,情感丰富,因而他的作品有沉郁的,有缠绵朦胧的。人们所熟悉的他的诗作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6.宋词(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初唐时期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采用长短句的形式配乐歌唱。因为这种诗歌形式是配乐歌唱的,因而也称为“曲子词”。至宋成为一种引领风气的诗歌创作形式。

(1)柳永(约987一约1053),北宋词人。词风温婉缠绵,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人们所熟悉的他的代表作有《雨霖铃》等。

(2)苏轼(1037一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词胸襟开阔,有万马奔腾之势,是“豪放派”的代表。人们所熟悉的他的词作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3)李清照(1084_1155),南宋女词人,其词作或清丽或凄婉,因而称为婉约词派代表。人们所熟悉的她的词作篇目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4)辛弃疾(114一1207),南宋词人,其词具有豪放的特征,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抱负相关。他生活的时代,中原为金兵所占。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力主抗金。因此,他的词极力抒写恢复国家统一豪情,也表达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不过,他写村野的词,也有细腻清丽之处。人们所熟悉的他的代表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睢景臣)中国的诗歌到宋风气变为词领风骚,至元又变为“曲”.元曲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睢景臣等。关汉卿有《四块玉•别情》,马致远有《天净沙•秋思》,张养浩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有《哨遍•高祖还乡》。(二)戏曲

1.中国古代戏曲概说

古代希腊已有戏剧。中国戏剧则在元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大量戏曲作家。戏曲文学在元称为“杂剧”,有固定的格式,所谓“四折一本”;到明清戏曲形式多样,既有北杂剧,也有由南戏演化而来的“传奇”。2.戏曲作品

(1)王实甫和《西厢记》

王实甫,生卒年代不详,他的作品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即《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西厢记》的主角是崔莺莺和张君瑞,两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自由相恋,经历重重曲折,终结秦晋。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理想的故事。(2)关汉卿和《窦娥冤》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传世的作品有《感天动地窦娥冤》(即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红尘》《望江亭中秋切浍旦》《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杂剧中最出色的悲剧和代表作。在剧中,作家把笔触伸向普通百姓,写出了他们的冷暖感受,也揭露了官场的黑暗。不过作家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受到冤屈的窦娥,让她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3)汤显祖和《牡丹亭》

(1550---1616),明代杰出的戏曲作家。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这出剧写的是主人公柳梦梅和杜丽娘自由恋爱的故事。这是一个杜丽娘为爱由生人死,又因爱死而复生的曲折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追求。(4)孔尚任和《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 8),清代戏曲作家,他创作的《桃花扇》被认为是“中国戏曲文学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桃花扇》是一出历史剧,时代在明末清初。剧中的李香君和侯方域都是正直善良的人。“忠与“奸”,“善”与“恶”的冲突,就围绕着他们及周围的人展开了。李香君和侯方域以不屈服的精神,把“忠”和“善”坚守到底。(三)中国古代散文 1.中国古代散文概说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包括了除诗歌、戏曲、小说以外的一切文学性的作品,甚至包括了骈文和辞赋。人们用散行的文字,写景状物,记事抒情,因而散文是创作数量非常庞大的一种文学样式。中国古代的散文作品,包括先秦诸子散文、汉代辞赋、六朝骈文、唐宋古文和史传散文等。这里主要介绍唐宋古文和史传散文。2.唐宋古文(1)唐宋古文概说

古文,又称“古体文”,是同骈文相对的文体。六朝以后,骈文盛行,讲求声律等,对思想表达有所束缚。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改革当时文风,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并称其为“古文”。古文,即先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2)唐宋八大家散文例说 ①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等,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等,其文以思想取胜。②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其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为文清丽明亮,画面优美,更具文学欣赏性。3.史传散文(1)史传散文概说

人类为文,与历史密切相关,中国的文章发展也是如此。以文纪史,就有了专门的一类文章。历史是人演绎的,写史的文章的文学性也就产生了。史传散文作品丰富,《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及其他史书都可列于其中。但开历史先河,并最具有文学欣赏价值的当属汉代司马迁的《史记》。(2)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一约前90),汉代史学家、文学家。说他是文学家,就是因为他创作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史记》在历史的记述中,描绘了

学,又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四)中国古代小说 1.中国古代小说概说

小说这个概念从古到今都在发生变化。从今天的文学分类来看,它是一种注重人物形象刻画和故事情节叙述的文学样式。中国古代小说,一般认为从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开始,经唐宋传奇,到宋元话本,最后在明清成为引领中国文学风气的样式。明代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的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以冯梦龙的“三言”,凌潆初的“二拍”为代表。

清代的长篇小说作品多,涉及面也广,著名的有《红楼梦》《儒林外史》及历史演义小说等。清代的短篇小说有《聊斋志异》等。2.明清小说例说

(1)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3-约1400),元末明初人,《三国演义》是其文学主要成就。《三国演义》是一部开先河的作品;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家以开阔的视野,描绘了宏大的历史战争场面;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2)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据明代王道生《施耐庵墓志》说他生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死于明洪武三年(1370)。小说写北宋末年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但这不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而是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位英雄传奇人物。(3)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约1500—1582),明代人,他所创作的《西游记》是神话小说或神魔小说。小说取材于唐代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但是将这个历史事实同神话形象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了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这样的亦人亦神的形象,演绎出了神奇的故事,给了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4)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从题材上看《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以社会现实作为反映对象,可以把这部小说看成是社会的“写真”图。作者通过贾家这个大家族的盛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本来面目,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间的缠绵情愫,也是要揭示只有在青年人身上才有的那种感情和追求,因而这种情感对青年读者往往会产生深刻的感染力。这是一部被认为成就最高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关推荐:2015年教资统考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师的文学素养(三)

http:///2015/zhongxue_0811/139296.html 教师招聘考试的交流学习资料可访问中公教师论坛-园丁俱乐部http://bbs.zgjsks.com/

Ps:全选上面链接可以直接打开查看具体试题哦~

下载教资统考小学高频考点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天文历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资统考小学高频考点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天文历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