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赣州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赣州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功能 1.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2.师生关系的功能(1)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结成的相互关系,其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教育任务。
(2)激励功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师生双方都会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校生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师感受到教育教学过程的愉快和自身从事工作的价值,从而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激励教师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
(3)社会功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传递着一种关怀、信任的心理氛围,对于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二)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师生关系可以分为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每一种师生关系都有其特征与不同的影响: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在放任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不在场时反而更好,这是由于学生中的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出面进行组织的结果。
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命令、和疏远。在专制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学生只有在教师的下才肯努力学习。
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因此,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师生关系应当为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三)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尊师爱生
尊师爱生是指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关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爱。教师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2.民主平等
师生在教育教学中还要讲民主,这种民主不是表面上的你问我答,而是师生之间真正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争论质疑,允许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每一束思想火花。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及教育的目的,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和教育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只有了解教师和教育取向时,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更好地获得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的相互促进关系,是在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两者良好关系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相互包容,情感上的相互支持。
第二篇:赣州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之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赣州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之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1.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觉的随意性、感受性不断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的增长要快于绝对感受性的增长。
小学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三个方面的发展。
首先,在形状知觉方面,小学生刚入学时容易疏忽客体的“形状”特性,而会更多地注视客体的其他特征。所以经常会出现在写字时有左右、上下颠倒的错误。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辨别形状的正确率会逐渐提高。
其次,在方位知觉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位置和方向会有更清晰的知觉,左右方位和空间知觉都有很好的发展。
再次,在距离知觉方面,小学生对空间环境中对象间较近的距离可以确定,对较远的空间距离则往往混淆不清。这说明小学生的距离知觉还是比较模糊,有时候还容易混淆。
2.小学生记忆和想象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记忆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小学生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发展,学习目的的明确,有意记忆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
其次,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转化的关键年龄,往往与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致,大致在三四年级。
再次,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记忆更多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因此,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为形象记忆。随着知识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影响,小学生的抽象记忆能力不断发展,并逐渐占据优势。
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小学生的记忆系统。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想象也日益丰富。小学生的想象经常是不合逻辑的,但是能够体现出孩子思维的活跃性。这也是小学生的创造性比更高学段孩子高的原因。低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和具体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想象进一步发展,知识的丰富和经验的累积使他们对具体想象的依赖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逐渐得以发展。
3.小学生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变化更加丰富、深刻和稳定。低年级小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高年级小学生情感更为稳定,自尊以及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感觉越来越强。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道德情感的逐步发展。总体而言,小学生在道德发展方面。言与行基
本上是一致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现象。此外,在小学生的道德发展中,自觉的形成和发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小学生道德知识系统以及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也是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重要标志。
4.小学生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性格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具有不平衡性。小学四年级前发展较慢,表现为发展的稳定时期。四年级后发展较快,表现为快速发展时期。
第三篇:教资中学综合素质
【每日一练】中学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2.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校长由()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A.乡(镇)B.县级C.当地D.市(地)级
3.学校应当把()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A.德育B.美育C.体育D.劳动技术教育
4.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学生身心发展特点B.教育特点 C.教学规律D.教学特点
5.“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此处的本法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 B.未成年人父母 C.未成年人自己D.未成年人所在学校
7.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机关不包括下列哪项()A.中央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政协 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A.肢体残疾B.心理异常C.特殊疾病D.智力残疾
9.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小时之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A.12B.18C.24D.20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
刘静老师在自修课时发现刘晓翔、马立军、张三风三位同学在讲话,就过去训斥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说话声音最响的刘晓翔为“大喇叭”,声音有点沙哑的马立军为“破喇叭”,头发厚黑粗硬的张三风为“黑刺猬”),并罚他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站立至下课。第二天上课,又听到马立军、张三风等在底下讲话,刘静老师顿时走到他们身边,拿出胶带纸,令班干部帮她把他们的嘴封起来。
问题: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
2.B【解析】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3.A【解析】详见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4.A【解析】详见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5.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规定。
6.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7.D【解析】我国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没有制定教育政策的权力。
8.D【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
9.C【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10.D【解析】略。
二、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刘静老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以及“教书育人”的规定。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案例中刘静老师批评(训斥)学生时叫绰号,是讽刺、挖苦学生,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罚站、用胶带纸封嘴,是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这是没有尊重学生人格和体罚学生、侵害学生人身健康的行为。刘老师因学生讲话就训斥学生,并对学生进行罚站,没有做到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学生,这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篇:教资综合素质作文
-----,教师的必备素质(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飞向教育成功的翅膀)
材料中--,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开始,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作为一名教师,又如何去营造—-呢?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就是需要与学生不断进行心灵的沟通;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的人,--需要换位意识;学生是独特的人,--需要讲究艺术的关爱
师爱是心灵的沟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人的深处。”作为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这样,你会感到一种心灵的愉悦,这份愉悦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般滋润,如融融春意般温暖。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人者,人恒爱之。”只要你付出爱,用心去爱,就能感受到来自学生的爱。
师爱需要换位意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当有了缺点或错误时,往往害怕老师批评,特别是不希望老师当众批评。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陶行知先生曾告诫师范生:“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的确,我们必须蹲下身子,学会变成孩子,要有一种换位意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理解学生,真正把师爱转化为激发学生追求进步、积极进取的力量源泉。
师爱需要讲究艺术。有些教师埋怨:“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重老师,一点也不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至学生“谈师色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近似溺爱,对学生缺乏基本要求,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过犹不及,爱学生不等于放任自流,但更不能吝于施与,关键是要讲究分寸,讲究艺术。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教师既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也要注意师道尊严,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师爱是催生百花的春风,是抚慰心灵的阳光,是滋长希望的土壤。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卷起袖子,振奋精神,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双慧眼,为伟大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实施创新型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创新及创新型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如何实施和推进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首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创新。因为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工作中,思想理念尤为重要。作为创新型教育的实施者——人民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观点和理念。从新的教育观来看,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内容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新的人才观来看,不仅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人才,而且只要是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并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合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从新的教育质量观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即教育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并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素养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育既有传递性又有创新性。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能创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艺术,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教育的内容需要创新,包括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等。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这一模式下,教学过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型教育教学的模式则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知识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对知识的自悟。因此,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三个层次上着手来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最后,需要营造创新型教育的良好氛围。好的环境才会有好的发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机关要转变过去的职能和作风,改变旧的思维定势,实施学校特色建设工程,指导校、系从各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选准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为信息化远程教学创造条件。
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意义所在。
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这启示我们,应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合理的帮助”,就如同“学游泳”的故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潜质,因材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鸭子天生会游泳,一下水便驾轻就熟。兔子擅长短跑,松鼠擅长爬树,这是由它们的特性所定。如果硬让它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即便费尽心思,付出十足努力,收效也不会很大。这就像让农夫去造机器,让教师去打针一样,即使努力,也必定弄出乱子,无法完成任务。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对于学习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发展,促使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再者,社会的繁荣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也需要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学生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各有特长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视张扬个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特长得到最充分的施展。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其学习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异。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 与积极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然而这恰恰是目前的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当前最亟须解决的就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首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其实这是一个很浅显、很基本的道理,或许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会重视这个问题,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之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照起来,进行适当的调整,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道理,然后再一步步将内容升华、扩展。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也一样,如果一上来就学一些深奥的理论,生涩难懂,就会使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情景创设,引起关注。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进而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所在的求知欲,这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良方。社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很多接触社会、了解人生的方式方法,很多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基于知识能力的限制.对许多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一些问题作为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必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循循善诱,解放思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朋友问的各种不同因素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影响,作为教师不可能一一去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扭转学生的一些思想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正确认识到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却是能够做到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当然,这种思想教育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再以简单的大道理去说服学生。而是要通过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其解决心理症结以达到说服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耐心.还要有说服力.并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归纳的地方.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反思和总结.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2016年甘肃省小学《综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考试题
2016年甘肃省小学《综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考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根据学习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3、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__。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4、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____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家庭环境
C:教育的自身状况 D:社会发展状况
5、()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A:权威的 B:民主的 C:专断的 D:放任的
6、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7、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性格差异 B:气质差异 C:能力差异 D:兴趣差异
8、《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这体现了教育法的____原则。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益性 D:全面性
9、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____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10、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勒图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凯洛夫
11、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导师,要善于运用()A:晕轮效应 B:马太效应 C:角色效应 D:竞争效应
E:皮格马利翁效应
12、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__。A.工作动机 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 D.生理动机
13、德育的特殊途径是__。A.劳动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团队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4、适用于介绍具有非时间性联系的事理知识的是()A:横向叙述 B:纵向叙述 C:交叉叙述 D:描述性叙述
15、一家超市常常发现有顾客偷拿商品不付款,从而影响该超市的盈利。于是,该超市管理层决定,在该超市安装监控设备,并且增加导购员人数,由此来提高该超市的利润率。下面哪一项对于评价该超市管理层的决定最为重要?()A:该超市商品的进价与卖价之比
B:该超市每天卖出的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C:每天到该超市购物的顾客人数和消费水平
D:该超市因顾客偷拿商品所造成的损失,与运行监控设备、增加导购员的花费之比
16、岁幼儿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为一类。A:3~4 B:1~2 C:3 D:4
1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完成了三次重大转变: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战争转向生产建设;拨乱反正,开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以下四项中哪一项会议与这些转变无关?()A:八七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七届二中全会 D:遵义会议
18、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威信是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的反映。A:教学水平B:科研成果 C:学历和才能 D:人际关系
19、为了促进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和进步.某小学组织骨干教师去本市著名的示范校听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从而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不足。这种教学反思的方法属于。A:阅读新知法 B:自我提问法 C:比较法
D:行动研究法
20、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只有通过,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A:定向 B:模仿 C:整合 D:练习
21、某教师要求所有学生的科研成果必须以自己的名字发表,这种做法。A:侵犯了学生的荣誉权 B:是尊师爱生的具体表现 C: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D:保护了教师的出版权
22、在学习迁移的理论研究中,提出三维迁移模式的心理学家是()。A.贾德 B.里德 C.奥苏贝尔 D.奥斯古德
23、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在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运动技能 D:记忆技能
24、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25、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__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26、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五大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替代的关系主客体的关系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A: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B:替代的关系 C:主客体的关系
D: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____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B:无意义的机械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有意义的合作学习
3、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育德,促智,健体之功能,这是美育的______功能。__ A.一直接性 B.间接性 C.循环性 D.超越性
4、将性别角色的标准内化的过程,就是()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道德社会化 D:个体个性化
5、教学中“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____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
6、我国最早将“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著作是____ A:《孟子尽心上》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7、孙校长切实抓好了地震消防应急演练工作,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这说明孙校长注重。A:保护学生安全 B:校园硬件建设 C:促进教师发展 D:校园文化建设
8、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指德育的__。A.方法 B.手段 C.途径 D.内容
9、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认知性道德情感
10、概念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A:具体化阶段 B:抽象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同化阶段 E:辨别阶段
11、如果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视为形成性评价,那么对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就是()A:定性评价 B:考查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2、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____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13、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14、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A:创造力 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D:已有知识经验 E:好奇心
15、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科技活动
16、在西方,被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____ A:梅伊曼 B:桑代克 C:推孟 D:贾德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8、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第一要做到。A:勤学 B:慎独 C:内省 D:自律
19、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__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0、在小学阶段发展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注意品质是____ A:课堂管理问题 B:课的特点 C:上课的有效性
D: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
2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致经历四个时期,其中发展时期是()A:20世纪之前
B:20世纪20年代以前 C:20世纪20—50年代 D:20世纪60一70年代
22、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思维活动,是在()开始真正形成的。A.3岁左右 B.1岁左右 C.1岁半左右 D.2岁左右
2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决定的。A:工作性质 B:工作任务 C:教育法规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24、西周时期的教育的典型特征是____ A:学在官府 B:政教合一 C:以僧为师 D:以吏为师
25、教师角色定位的一般认识有和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A:学生的楷模 B:父母的代理人 C:知识的传播者 D:学习的促进者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6、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