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阅读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生阅读经验交流材料
新市中心小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在县教研室推动下,我镇各小学的阅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主管业务的我,下面把几年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欲望,培养阅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而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待其吮吸其甘甜的乳汁,并滋养其身心时,兴趣才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在指导中我校十分重视导读,常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之后,我校教师还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演讲、课外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展、手抄报展评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活动图片)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将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我利用教室里的图书角设立“阅读角”,提倡学生带喜爱阅读的书刊进柜,尽量每月更换一次,组织师生相互借阅并形成习惯,实现资源共享。还因为阅读是从倾听开始的,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来源于倾听,所以我选一些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故事书读给学生听,每周坚持给学生读一段文章,本学期为学生读完了《小猪稀哩呼噜》这本故事书。
二、多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推荐合适读物,确保阅读质量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别林斯基也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目前,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首先是帮助学生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燕子专列》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习《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丑小鸭》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童年.冬阳.骆驼队》可以向学生推荐林海音的作品;在学习《挑山工》一课时,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关于“五岳”的地理书籍,以及《泰山风景》、《泰山神话传说》等书,使他们对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此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这样,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
四、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阅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学校办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篇:小学生经验交流(定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半年的学习生活就快结束了,自从我转入这所新的学校——**学校后,我觉得学习比以前紧张了许多,因为我是从乡下的一所小学转来的,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的环境。现在,我已基本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其实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介绍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一是课前的预习。课前预习对于学习新的知识十分重要,如果你上课前对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就会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预习时,我经常根据老师的要求,在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知识。还采用边阅读边思考的方法,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标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以便能在课上紧跟老师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步伐,才不会出现偏差。
二是课上的听讲。听课时,一方面要专心致志地听讲,理解老师讲的内容,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能得到最大的收获。另一方面还要独立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做课堂的主人。听课时还要随时记好笔记。把老师讲课的要点和补充的内容与方法写下, 梳理所学内容,以备复习时使用。
三是课后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做作业前要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中“放映”一遍,这样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要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要认真对待每一道作业题,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巩固知识。这样一天反反复复地记忆,当天所学知识就能记忆于心,同时也感到充实和有意义。
四是劳逸的结合。学习需要劳逸结合,下课时放松一下自己,看看外面的风景缓解一下自己的眼睛和大脑的疲劳,以便上课时更有精神,更能集中注意力。星期天也要休息休息,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丰富知识,还可以出去爬爬山,看看风景,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另外,加强体质的锻炼也是非常有益的,一个人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
用活“小数报”提升教学质量
泗洪县青阳中心小学
泗洪县青阳中心小学位于泗洪县城所在地,创办于民国初年,前身为江氏族立学堂,系革命烈士喻尊霞的母校。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在校生人,近年来,我校重视用活“小数报”,不断提升了数学教学绩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积极宣传发动订报,让优质资源走进课堂,)
2005年,我校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数学阅读的专项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参与调查学生中90.2%的学生除了数学书、教辅材料外没有读过任何数学科普读物,只有9.8%学生读小学至今读过零星的1本或2本数学故事类书籍。从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孩子们的数学阅
读基本上限于数学书、配套的阅读材料,更多的是家长帮助购买的大量习题集,数学可以读些什么?怎么读?孩子和家长根本不知道。为此,我校自2005年以来就确立以小数报为主的优质资源进课堂的读报活动,1.积极组织订报
就数学报征订之事,专门召开家长会。会上,班主任或数学老师积极宣传,介绍《小学生数学报》的版面,每版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都有哪些好处等等,首先让家长接受数学报,为了孩子的发展,愿意给自己的孩子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
2.编排读报课,每周增加一节以《小学生数学报》为主的数学阅读课。《小学生数学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阅读材料,这些内容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他们更感兴趣。正是阅读,让他们觉得数学变得好玩,走进数学天地,走进数学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读报课上,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学生交流读报体会,探讨问题,聚集焦点。学生乐在其中,玩在其中,学的不亦乐乎。
3.纳入评价
最近几年,学生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数量逐年增加,订阅量自2005年的百分之二十到今年达百分之八十一。由于多数同学订阅了《小学生数学报》,因此,我校把对《小学生数学报》阅读情况纳入评价考核体系。每学期有思维训练作业,纳入数学作业视导检查评价,每学年举行一次的学科知识竞赛,数学试卷中,《小学生数学报》的内容占20%。
我校以小数报的阅读辐射带动了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在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的熏染下,孩子们在阅读中真正逐步喜欢上数学,用心去体验和思考数学。
二、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积极读报用报
1.低年级开展剪报活动(幻灯片)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数学学习带有很大的形象性,而抽象性较少。针对低年级的特点,我校采取引导低年级小朋友进行读报、剪报、贴报系列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小朋友喜爱《小学生数学报》,从而喜爱数学。
2.高年级开展编报活动(幻灯片)
高年级的学生,无论在知识的储备上,还是思维能力的发展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也有一定的质和量。针对高年级的特点,我校还以《小学生数学报》为模板,让学生动手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学生融数学知识、语文知识、美术知识、以及科学、外语等知识为一体,动手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各显身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训练,我们感到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维,增强了综
合素质,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手抄报的制作,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数学、用数学,锻炼了他们查找资料、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了写作和绘画创作的实践性、趣味性。学生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数学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
3.写数学学小论文(幻灯片)
我校引导学生以《小学生数学报》的小作者为榜样,指导学生写一些阅读的心得体会。正是通过以《小学生数学报》为中心的数学阅读,拉近了我校学生与数学小论文的距离,于是他们尝试着去写。孩子们一开始并不会写,有的抄了很多,有的把一些习题的解答写了下来,有的并不是自己的体会。他们一边学一边写,再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慢慢地可以写出自己的体会,或者自己最大的感触,如:巧妙的方法、精彩的故事、数学的价值等。不需要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需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收获,孩子们逐渐知道了怎样深入下去。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并改变学生思考的方式、方法和视角,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一切,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每天发生的一切,在数学心得的写作中逐步用心去体验和思考数学,能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数学化的表达,这也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报》合理有效的使用,学生在一点点进步,教师在一步步成长,教学绩效在不断提升。我们将进一步努力,用好、用活《小学生数学报》,让她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发展的大舞台。
三、借助读报平台,师生共同成长
1.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小学生数学报》,首先组织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幻灯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记学习日记(幻灯片),写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学习经验。首先使数学教师爱上《小学生数学报》。
2.教师参与竞赛,提升技艺(具体做法)(幻灯片)
为了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理念,提高解析数学难题的能力,早在2004年我校就出台了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数学竞赛。刚开始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有害怕心理,不太情愿参赛。但是在学校领导的耐心说服下也勉强参赛。经过几年的打拼,整个数学教师队伍有了飞速的提升。这为我校《小学生数学报》读报活动的推动奠定了基石。
总之,我校秉承《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宗旨,校积极开展以《小学生数学报》的“思维训练版”内容为主的思维训练、辅导。采取各班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学生经常自发组织研究学习《小学生数学报》的思维训练版版块,数学报“思维训练版块”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大舞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课外活动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创
新能力。教师也常常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定期进行《小学生数学报》思维训练课堂教学,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校还经常组织一些教师上关于小数报的思维训练示范课,让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真正的互动起来,在全校刮起一股数学思维旋风。因此,在最近几年省、县级组织的“小小数学家”评比活动中,我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获取的成绩)(幻灯片)
第三篇:小学生德育工作经验交流
小学生德育工作经验交流
小学生德育工作经验交流
德育乃重中之重!
在人类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是一首永远谱写不完的诗篇。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教育;人类办教育,为的是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而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诸育只有以德育为首,才能应运而生,才会有其价值。德是米粒中的胚芽、果核中的仁,也就是生机。下面就谈谈本人对德育的初浅诠释与认识。
一、对德育方法的反思
我国向来重视学校德育,各级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也为此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德育之实效不高,当今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却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学校德育的实效不高?原因自然是相当复杂的。我们学校的部分老师曾就小学德育实效不够理想的问题,作过专门的讨论。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我国现行的诸多德育方法层次不一,形式多样,但其宗旨似乎只有一个——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比如,人们常用的“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基本上都是在进行一种传授式操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灌输”的味道。它直接导致了两种消极后果:一是德育效果差,甚至无效。据一项调查表明,有87﹒4%的学生认为言行不必一致,只有12﹒6%的学生认为应该一致。这说明现行的以灌输为主的方式只是施教者一厢情愿的行为。对于受教育者主体,教育者至多只能强迫他们做什么与不做什么、说什么与不说什么,而无法使他们想什么与不想什么。二是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修身过程处于消极、被动甚至中断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将会大大受挫,并趋于萎缩甚至消失。
此外,在少数地方个别教师还奉行虐待型德育方式,体罚学生的情况较为普遍,如罚站、罚跪、罚扫地、打耳光、揪耳朵,甚至让学生吞纸屑、苍蝇等。这些卑劣的“教育”手段,严重地摧残了儿童的身心,是违反道德的。肉体惩罚不仅使学生身体遭受摧残,也使其人格受到侮辱、人权受到侵犯、精神受到打击。
二、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小学生品德发展年龄特征
1、小学生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研究材料证明,系统的道德认识以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小学阶段逐步形成的。他们形成了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当然,这种道德认识的能力带有很大的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但发展的趋势是和谐的,且有一个稳步的发展过程。
2、小学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小学生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能保证有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以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在品德发展上的认识和行为、言和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因此,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出现言行一致或不一致的分化。其原因在于,学生年龄越小,行为越简单,易于外露,他们还不善于掩饰自己。而年龄较大的学生,行为比较复杂,他们日益学会掩饰自己的行为。形成学生言行不一致的原因很多。一是模仿的倾向。模仿是小学生的特点,他看到模仿有意思,明知是不正确的举动,也往往要模仿。二是出于无意,常常无目的地要做出一些不利的举动。三是只会说,不会做。道德行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要克服困难、有毅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小学生在品德上的认识和行为脱节的情况及原因较为复杂,但是,这种脱节是容易克服的,只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且通过循序渐进、积极的引导,小学生的品德就能得到发展。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品德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的。
三、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化
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学校,但近几年来,“拆除学校围墙”的主张越来越强烈。因为对学生的教育,绝不是学校可以包办的事,尽管在教育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地位,但学校毕竟是教育场所的一个部分,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因此,对一个学生的德育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教”的配合与协作。
(一)人际交往
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无时无刻不在与同学、老师进行着交往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在体验后继续实践,道德更能表现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为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交往生活中道德的培养。
1、日常交往中的道德教育
引领学生过有意义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交往是值得提倡的。一位老师在班级里设置了一个班级信箱,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什么心里话,遇到什么矛盾,可以写在纸上投进信箱,学生有什么愿望,也可以通过信箱转达。每天,这个信箱都会收到好几封学生来信。其中有学生说今天对妈妈撒了谎,觉得很不应该。还有的学生说与某某同学闹了矛盾,心里想认错又没有勇气,于是求助于信箱。这个过程,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心态进行了反思,达到心灵深处的自省、自律。其实,学生对自己的同龄人会更容易说心里话,倾听别人的体会,交流不同的体验,如果找到了信任的对象,互相解决矛盾或心事更方便也更有效。
2、学习交往中的道德教育
【案例1】
我听过的一堂课中,对小组讨论的那个环节印象特别深。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中对主人公美的描写有很多,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请同学们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开始了各种交流,以下是一个小组的主要对话:
甲:我先找到了一句,“槐树上的洋槐花映衬着这张青春的脸。”
乙:你这句话我也找过,不过我觉得这和突出主人公的美没有多大的联系,它又没有直接写„„
乙还没说完,甲急了,两人开始辩驳,争论不休。
丙和丁各叫住一方,丁说:“我们先把这个句子做个记号,待会儿请教老师吧!”
乙表示同意,甲却坚持不放,看来甲是个很能坚持自己意见的人。
看他们有争执,老师过去了,也加入了这句话的讨论:“这句话的确不是直接写主人公外在或内在的美,但是这句话也在写主人公的美,是一种侧面描写,它是通过什么写美的?你们再讨论一下吧!”
在老师的点拨下,乙发言了:它用洋槐花的美来衬托主人公的脸,不是花美人更美吗?
甲:原来这叫侧面描写,怪不得有点像又有点不像呢!
„„
学生间的交流、冲突、理解,老师的参与、引导都在这里上演着,通过对话、思考、再对话几个环节的实践体验过程,学习任务完成了,合作精神也随之确立了。当然,学习中的交往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教育者可以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在竞争中学习更多的东西。
【案例2】
班上有一个学习能力并不强但很有上进心的学生,课外常常见他向别人请教问题,只是很多次都碰壁。原因在于他不知道该怎样向同学询问,心理负担很重,怕别人说他。这里牵涉他和被他问的学生两类人的交往态度。我先从被他问的同学那里着手,向该学生讲述了一个成功者也需要和别人合作和作为成功者该具有的风范的有关故事,让他谈谈他有问题向老师请教时的那种心情,从而体会刚才问他问题那位同学的感受。很快,他就能从先前的交往误区中走出来,希望帮助那位同学共同解决问题。然后,我又开始找请教问题的那位同学。关键在于他。对他的学习我谈了我的看法,也让他谈了自己对自己的看法,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亮出了真正的目的:让他试着用刚才问我的方式去询问那位同学。事后,他高兴地跑过来,他们俩结成了学习对子,不但他的问题解决了,那位同学还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呢!
这比我预期的效果更理想。看来,教师的科学引导非常有必要。
(二)实践活动
【案例3】
一位低年级班主任发现近段时间学生逃值日现象比较严重,就抓住契机开展了一次以“我是劳动小能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角色转换、模拟劳动、值日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道理。同时,将此活动加以延伸,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给每位学生制作了一张“我是劳动小能手”的家校联系卡,要求组长、家长对该生劳动情况作详实的记载,及时向老师、家长反馈,并出台相应的奖励机制,从而帮学生树立劳动意识。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劳动意识大大增强。
【案例4】
我校地处郊区,这为学生的劳动基地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一次学校开展了“我们是未来的小菜农”活动。学生首先简单了解“菜篮子工程”,请基地的有关人员介绍“菜篮子工程”以及如何保证本地的居民蔬菜供应的措施。然后学习种菜技术,利用学校周围的空地建立小菜园,在菜农的指导下学习种菜,并召开一次交流会,交流种菜的经验。期末时举办“丰收乐百菜”展览,举行野餐,每位队员烧一道菜,庆祝丰收。
【案例5】
最近,市博物馆向全市小学生免费开放了,这对学生来说是件大好事,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前来参观的学生不注意卫生,随地丢弃果壳纸屑;有的走马观花,抓不住精髓,对博物馆内的情况了解不多;还有的涂涂画画,有损文物„„怎样“以群教群”,解决这个难题呢?学校挑选表现欲强、口才佳的20余位同学组建了一支“博物馆小导游”队伍,并请一位家长与博物馆取得联系,在每个双休日请小导游前往博物馆为小学生进行义务讲解。孩子们兴趣高涨,准备工作相当充分。每到双休日,总有七八位小导游在那里为大家耐心地讲解家乡的人文历史及物质资源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口才和社会交际能力,而且真正感受到了家乡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精深,很多队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家乡真美!”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以乡音乡情为突破口,以社会教育基地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创设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德育格局,必然会促进学校德育的社会化、实践化、主体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大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是大事中的大事。为此,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有益的经验,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第四篇:小学生养成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
长胜中心小学----李海华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完美的老师。我本带的是一年级就我带的学生谈一谈养成教育,小学初入学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丰富的内容。所以,一年级是学生多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课前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可是,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效果不理想。为此,我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感兴趣。如上课铃声响后,小班长带领同学边拍手边唱:“铃声响,进课堂,手放好,胸挺直,两眼平视向前看。”学生边唱儿歌边检查自己的坐姿,自然地进入上课状态。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会马上背诵:“教室内,轻声慢步行;操场上,开开心心做游戏。”写字时,学生们一边背诵着“头正、肩平、臂开、足安”一边纠正自己的写字姿势。把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因此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我还精心创设情景,适时地让学生诵读,精心制定了20首古诗文背诵使他们在每天早上到校后养成自觉诵读习惯这样他们就养成了,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二、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优良行为被认可的积极心理感受。对学生的优良行为的积极评价要做到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有利于优良行为在反复强化下巩固下来。
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由于兴奋而争先恐后地大声回答老师的提问,影响了老师对回答情况做出判断。也影响自己听别人说话的过程。这时,我通常会对积极举手但并未出声的孩子给予表扬,这样并对所问的问题提出要求,“针对同一问题不要仅有一个答案,重复地回答就没有意义了”其他孩子受到启发,开启思维,不但不随便回答问题了。还能针对同一问题,想出好多有个性的答案来。就不再随便回答问题了。经过长期强化训练,学生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就形成了。
三、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七十个孩子聚在一起,朝夕相处,矛盾自然时有发生。有时一件接一件,老师就像法官断案似的,非常费精力。虽然我多次宣讲《小学生守则》,时常把校领导会上讲的如何规范学生行为的方法一用再用,学生也知道要互相谦让,但毕竟年龄小,一遇到具体的事情,便又不知如何解决了。于是,我便找来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如《孔融让梨》《七步成诗》利用晨检、班会课时间给学生讲。通过讲故事,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还常常针对班内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前些日子,班里的一名学生没带铅笔,和同桌借,同桌不借,他没办法就告状到我这里,恰巧我班一个男孩也是头一天借了临桌同学的铅笔,第二天还了人家一整根铅笔,而那个女孩却没要,一个正面、一个反面,我借此事对比,表扬了教育了不借铅笔给同桌和借不到笔来告状以及全班同学,从此以后这样事情来告状的几乎没有了,看来,他们有了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我在与学生、家长和他人的交往中,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当地面有废纸时,我总是立即捡起;教室桌椅歪斜时,我总是轻轻地摆放整齐;讲桌不整洁时,我也是随时清理干净尤其是地面,学生多自然制造的垃圾也不会少,地面上没纸的情况下土也会很多,所以,我会及时清理过道及前边的尘土。这一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切,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照着我的样子去做。现在,教室的卫生用具摆放不整齐时,学生会立刻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值日小组长更是负责,每到活动课,他们虽做得很慢,但总会把班级卫生打扫干净的,黑板擦得亮亮的。
另外,我还在平时发现了哪些孩子表现突出,及时表扬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主动学习身边的榜样,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年来我有太多的感触,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在养成别人同时,也在养成自己。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第五篇:小学生阅读经验交流范文
直以来,我本着“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态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坚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活动。这学习过程确实挺“慢工”的,但师生倒也乐在其中。
我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中存在以下问题。笔者加以总结,并有相应的对策。
一、“读”而不“阅”
很多学生在阅读中“读”而不“阅”。有的学生习惯把
单词逐个儿读出来;有的学生表面上是安静地看着文段,其实大脑里边还是不停地读着,他们习惯先通过读音再进行文字信息处理,从而来理解文段。这些并不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形”——“音”¬¬——“义”让我们的阅读走弯路,影响阅读速度。这些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全英思考,而更多的是受了母语的影响。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通过词形直接反射到大脑,并进行思维活动,从而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对策】课内需要教师适当安排“泛读”训练活动:(1)教师搜集有训练意义的文章若干篇;(2)针对不同文章,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练习;(3)利用model让学生理解“泛读”的形式;(4)组织学生“实战”一番,在计时竞赛中体验阅读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
在课外,鼓励学生多看英文杂志,特别是地道的英文小故事(避免中国寓言、成语故事的英文版),英文原著等。
二、“抠字(词)眼儿”
大部分学生在短文阅读中,习惯抓着某个词不放。特别是当他们遇到生词的时候,经常琢磨一番,甚至拿出英汉小词典,查了又查。等“驱除”了“拦路虎”,这些学生又是将句子重看一遍,把句意确定了,再在短文阅读中继续“匍匐前进”。阅读忌断章取义,其实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意群。学生得按意群来进行阅读活动,遇到生词,或是采用“跳读”,或是联系上下文来“猜词” 等。在此基础上,综合句群,从而把握每一篇美文的中心要旨。因为很多单词本身就不止一种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甚至有截然相反的意义。只有把单词融入短语或句子,乃至全篇,才能准确意会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即使一时半会儿弄不明白,也不影响学生的独立阅读。中国不是有句古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对策】教师安排“按意群阅读”的专项训练:(1)设计可读性较强的若干文段;(2)指导学生对文段中的各个句子进行“圈点”,即按意群划分成若干停顿;(3)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停顿,较清晰地把握句子的结构,淡化生词对阅读造成阅读的障碍。
三、抓不住“主线”
小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普遍缺乏“梳理”全文思路的能力。他们习惯在阅读每一段的同时,努力记住文段的细节内容,并做到很好地去应答文后的反馈练习。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并不善于纵观全文,做到对文段的“主线”心中有数。学生甚至没有能力去用自己的简短的语言来说一说:“从这篇文中,我知道(读懂)了什么……”他们对文段中那么多的信息不会合理地筛选,去掉“枝叶”,剩下“主干”。从这一点上,迫切需要教师辅助学生,把“自主阅读”的“质”“量”提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对策】教师尽可能创造纯英的学习环境(包括软、硬环境)。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述观点(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1)讨论文章的key words有哪些?(2)文章的中心句在哪?(3)“我”能用几句话来概括全文等。
阅读教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正确的阅读方法会让学生受用终生。作为师者,我们责无旁贷地得继续潜心研究,把优化阅读课堂教学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