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现代农业 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明显改观,但与农业大市的市情、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和农民的要求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机构发挥作用有限等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应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入手。
加强统筹,系统推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把加速建设现代农业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目标,系统统筹人员、资金和设备布局。在实际推进工作中,应突出强化体系观念、系统思考和谋划,针对所属领域、区域中的实际情况,固强补弱,缺什么补什么,哪方面差就强化哪方面工作。要注意从根本上、深层次解决问题,着力增强工作的实效。当前,要突出围绕加强资金投入、破解农业信贷和保险难等问题,探索尝试、攻坚克难,以难点的克服带动整个体系建设的加强。
积极完善公共服务机构体制模式,围绕“市场化”目标,采取托管、承包等手段,强化技术成分,去除行政色彩,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实体。要精兵简政,围绕搭建和维护信息平台,开展农业科技宣传、统计和反馈农业一线情况、组织重大疫情防控等工作,改革现有农业服务机构体制,将节省出的人头费、机构费转用到转型的服务实体基础设施建设上。
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专业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按照环节上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地域上覆盖全区域,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风险保障、有信贷资金、有专项扶持的目标要求,在现有的基础上出台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措施。具体实施过程可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一是把现行的一些作用不大的涉农项目资金取消,设立专门扶持农业专业性服务组织建设的资金;二是改革现行的种地补贴、良种补贴等补贴方式,由过去的补助农户改为地谁种补给谁,谁经营补给谁;三是将现行的农业扶持项目实施向有实力、有意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和农业公司结合倾斜,如农机项目、粮食存储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等。
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效模式。把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三农”战线和农村基层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着眼点,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要求,认真探索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新的服务模式,研究和试点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方式方法。
提供平台,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基础。围绕发挥好政府的服务和保障职能,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突出抓好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抓好经纪人的培训和专业人才的引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组建专门的金融和保险公司,抓好仓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土地流转政策等,努力为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提供载体、支撑,营造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基础环境。(作者单位:市委农工委)
第二篇: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服务社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1、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高效服务,有利于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
2、将分散生产经营变为千家万户相互联系、共同行动的合作生产、联合经营,实现小规模经营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
3、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进一步提供了农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4、有效的把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家庭经营之中,不断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5、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 社会化,为促进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如何完善新时期农村社会化体系
1、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健全农村公益服务网络
2、培植多层面、多功能的专业合作组织
3、加强财政和金融机构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
4、创造搞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宽松环境
5、强化开放、拓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空间
6、完善法制制度,切实保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程序。
农家乐的意义
1、农家乐拓宽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的渠道,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2、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提升
3、有利于优化消费结构,跟好的满足人民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4、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完善经营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完善农业产业经营体系
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县地处××省东北部××腹地,××,隶属于××市,版图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公里,滩涂面积××万亩,辖×镇×乡×个街道×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是鲁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大县。今年1—9月份,全县收获小麦×万吨,肉蛋奶总产量、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元,分别同比增长××%、××%。下一步,我县将始终以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努力形成布局合理、效益高效、产品安全、基础牢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完善农业规划体系,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一批承载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平台。突出规划现实指导作用,注重加强产业顶层设计,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思路,统筹制定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推动粮棉、蔬菜、畜牧、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发展。南部地区,依托较好的立地条件和产业资源,大力发展高效种植,进一步将蔬菜、特色苗木花卉等产业做大做
2构优化整合,进一步理顺监管机制,尽快建成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水平。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坚持以农业投入品、违禁药品为重点,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完善台账备案制度体系,开展常态化专项检查,始终保持对违禁药品和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行为的高压态势,从源头上遏制影响农业产业安全的问题隐患。三是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入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努力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四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加强对种养农户的技术指导,制定完善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简明技术规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群众掌握更多标准化生产知识。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农村带头人积极参与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地和产品认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生动局面。
(四)完善要素支撑体系,筑牢农业发展基础,营造一个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持续强化农业发展要素保障,加大各方有效投入,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推动现代农业高效稳步发展。坚持在保障财政刚性支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去冬今春,我县累计投入××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今年经反复论证,计划投资××多万元,重点实施××、骨干河道沟渠清淤疏浚、××万亩高标准农田创建等××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并分别投资××万元、××万元,启动××一期和××项目建设,全力破解制约农业生产的用水难题。大力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对县内所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市场硬件设施、配套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交易市场产品集散能力,放大农产品营销效益。优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加快县级土地承包管理服务平台完善提升,设立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数据库,为农村土地进入市场流转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金融机构来我县增设分支,引导金融机构或有实力的企业筹资组建村镇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农村融资新产品,加大农村市场服务力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之间开展合作,成立贷款担保机构,开展资金互保互贷。进一步加大麦田深松、保护性耕作和宽幅精播等技术推广力度,依托春喜、金富祥等一批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幅推广机械化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继续深化与高校院所联系合作,加大农业新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重点抓好北方鲈鱼繁育中心、黄河三角洲研究院等项目建设,为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四篇: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摘要: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在适合的温度、土壤湿度及光照下,农作物才能更好的生长,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气象变化异常,一些极端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常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发生。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服务,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思路,希望对于气象工作及农业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3;s1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4.064
气象部门是一个服务部门,主要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气象服务,而农业气象服务主要倾向于农业生产及广大农民。近年来,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在许多方面都开展了丰富的气象服务业务,农业气象服务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县的四级机构组成,提供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体系。例如天气预报、人工增雨、防灾减灾、农业专业气象等方面的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生产对于气象服务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气象部门要认真分析气象服务现状,改善工作方法、途径,与时俱进,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气象需求。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基础业务有待提高
高质量的农业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精细化水平、时效性及预警能力都直接影响气象服务的水平。当前气象服务的主体仍然是以提供常规农业气象服务为主,相对比较单一,这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及作物种类日益丰富的现代农业来讲,已明显表现出不适应,所以提高农业气象基础业务水平,提高针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以及异常气候的预报及评估能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仪器陈旧,现代化程度低
近些年,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在经济水平提高及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先进的科技设备投入到气象台站,使得气象服务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均匀,各地的情况有千差万别,需要改善的地方仍很多,同国外先进的气象服务手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虽然能掌握大量的气候资料,但在同步农业生态环境观测方面却存在不足,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仪器设备陈旧,现代化程度低的情况,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以及人员的专业素质差异,许多地方还存在观测手段和方法简单的问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总体提高仍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
1.3 创新研究方面发展不够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农业气象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子,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在对农业气象研究时不能孤立的只研究一个方面,而是要把诸多因素进行通盘考虑,突破学科限制,进行大胆的创新,跨学科研究,在业务服务方面要进行大胆拓展,避免过多的低水平重复。全方位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农业气象学科与综合项目方面进行各学科交叉相融的研究,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思路
2.1 做好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动态预报
加大农作物发育期预报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完善综合观测体系,分阶段建立当地主要农作物发育期气象业务预报的记录系统,在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做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在动态预报方面,需大力发展长期有效的相关动态预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积极拓展普及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产品产量预报技术,努力发展机理性强的作物产量预报模型,为指导农业生产和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信息。
2.2 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
气候的变化对于粮食生产稳定具有很大的影响,而粮食的稳定又影响到的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对于气象变化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要,气象部门要加强气候灾害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做出分析和评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气象工作还要深入研究气候的变化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极端天气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提高农业气象的服务能力,为农业生产布局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要不断提高农业气象信息在国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地位。
2.3 加强农业灾害的综合减灾能力
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离不开良好的气象条件,但是近些年由于气候的变化,一些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比如气象、生物、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影响到农业环境的变化,导致农业气候条件异常。所以农业气象服务的水平的提高,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测报,为综合减灾提供服务。应积极开展干旱、霜冻、冰雹、暴雨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服务,对于重大农业灾害进行预警与评估,及时传递气象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加强气象监测点建设,及时获取有效的气象信息资料,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作者简介:倪秀国,本科学历,铁岭县气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气象。
第五篇:17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刘良峰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刘良峰1 吴常宝1 王正林1 张红生2 刘志明2
(1南京市江宁区农学会 江苏南京211100;2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210015)摘要:本文综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其意义并阐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意义,同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总结了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1]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适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将各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3]。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现阶段,我国农村较为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是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的10到15倍,务农收入大致相当于在当地从
[4]事二、三产业获得的收入。
实践证明,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2],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利润低,单个主体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在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中容易遭受较大损失。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把分散生产经营变为相互联结、共同行动的合作生产、联合经营,能够解决单个主体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经济的事情,使小规模经营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对接大市场,不断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各类社会组织为农业生产经
[6]营主体提供的各种服务而形成的网络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公益性服务组织、合作性服务组织、市场性服务组织这三类服务组织。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伴随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与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衍生和发育起来的,其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7]。
三、江宁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一)江宁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状况
近年来,江宁区着力构建以家庭承包户为基础,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为骨干,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路径。全区共有农村土地承包户12.33万户,承包土地面积47.4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6万亩左右,家庭农场生产经营10万亩左右,合作社及种养大户生产经营20万亩左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6%左右。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5年,江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市第1位、全省第6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6元。全区拥有大型拖拉机841台,联合收割机468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0.7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82%,小麦、水稻机收水平达99%,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8.08亿元。
(二)江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江宁区构建了以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为主体,市场化服务机构、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江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为江宁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江宁区域范围内共有各类国有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49家,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在区级层面,拥有6个涉农学会(协会),并在全市成立了首家区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街道层面,10个街道均建有“五有”农服中心及水利站、农经站,其中3个街道建有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示范中心,41个村(社区)建立了规范化农业综合服务示范站。同时中国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市农科所等12家市级以上农业机构在江宁建立了科研、推广机构[8],服务江宁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江宁还吸纳了卫岗乳业、桂花鸭集团、众彩物流等龙头企业89家,仅2015年全年营业额就达到了592亿元,带动了区内外67万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全区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等合作组织760家,35家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同时还注册了家庭农场749家,带动周边近万名农户从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经营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地产农产品。
四、江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人员力量不够
由于农业工作条件艰苦,工资福利相对较低,加上受编制及待遇影响,基层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招聘农业院校毕业生困难。部分街道将农业科技人员抽调到其他岗位,造成农技人员数量相对减少,村级以下几乎没有农技人员。
同时基层农技人员配置不合理,存在年龄老化、职称较低、数量偏少等问题。据调查,江宁区10个街道农业科技人员虽有编制182人,但在岗率仅为55%,其中30岁以下仅9人,46岁以上72人,具有副高职称人员仅8人。
(二)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虽然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资金有所上升,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比例仍然较低,资金成为制约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因素。例如,还有部分街道仍然依靠经营性收入解决人员工资,影响公益性社会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同时,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导致从银行贷款十分困难,而通过民间融资则进一步加大了成本,增加了风险。
(三)服务效率不高
如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服务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生产环节向技术、资金、信息、加工、销售和管理等综合服务扩展。但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侧重于产前、产中服务,产后服务相对不足。服务人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比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提高农产品产量,从而实现增产增收。但由于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接轨,农民增收除了受到技术水平的影响,更多地是受农产品供需状况左右。近年来,在农技推广过程中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产量越高损失越大的尴尬现象。
因此,迫切需要我们的农技服务人员能够拓宽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学会把握农产品市场形势,引导服务对象获得利益最大化。另外,当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大多为单一的农口部门,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异常天气和自然灾害应对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亟需水利、气象、通信、电力等系统的服务机构加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农业灾害应急预警服务体系。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一)进一步改进体制机制
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农经站、水利站建设,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妥善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充分发挥其公益服务职能。
优化整合农口部门社会化服务资源,引入水利、电力、保险、通信、商务等部门的技术和人才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的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
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推进会员单位资源共享,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粮食烘干、农机场库、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环节的支持力度。项目验收时增加服务对象评价环节,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落地转化率。对于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效果明显的项目,后续申报时给予优先支持。
加快土地确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打通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田间农产品抵押贷款渠道,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贴息或项目扶持,引导和支持银行、风投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资金投放。
鼓励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加大对农业科技型服务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自我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筹资渠道。
(三)鼓励多元化社会服务
在进一步完善以政府部门主导的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的同时,支持科研院所和涉农高校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科技特派员、专家结对帮扶等措施,引导其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鼓励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将品种、技术、市场、信息等农业服务资源整合优化到一起,积极发展种苗繁育、统防统治、农田托管、农产品销售等农业综合服务。
有序推进落实学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有关工作。支持和加强农业行业组织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行业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项目招标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由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新型经营主体、社会组织等组成的多元化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四)加强农业服务队伍建设
摸清区域范围内农业科技人才状况,从中筛选技术好、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创新意识强的业务骨干,根据江宁农业主要产业类型,组建各类农业产业科技服务团队,每年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撑,支持其研究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形势、掌握农业前沿科技,为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个性化技术、信息、销售等农业综合服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低收入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实现精准扶贫。
协调组织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的科技专家到基层兼职、挂职,掌握基层需求,解决实际难题,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实现多方共赢。选派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赴农业科研单位挂职学习,拓宽其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
鼓励农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建功立业,支持其采取成果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创办科技型企业、有偿技术服务等方式服务农业生产,促进成果转化。
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低收入群体等培训工作。将培训场所从课堂移至田间、车间、市场,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综合型人才。
(五)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形成区有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街道有服务站、社区有服务点的三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提升其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其风险应对能力。
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信息服务系统、质量追溯系统、构建冷链物流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提升其产业带动能力。
(六)扩大农业国际交流合作
紧跟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前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与国际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和农业企业合作,探索在江宁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服务中心,提升江宁农业竞争力。
选拔更多优秀农业科技人员参加各类国际培训班,熟悉国际农业市场规则,掌握先进科技。选派农业专家参加国家援外专家组,通过对外培训和交流合作,把握所在国农业发展情况和投资机会,为江宁农业企业走出去打好基础。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打造江宁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江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切实把《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J].农村经营管理,2015,1:10-14.[2].詹成佳,丁文龙,冯云祥.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J].江西农业,2015 ,10:9-10.[3].宋小亮,张立中.什么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兼论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J].理论月刊,2016,3:156-161.[4].财政部.财政部关于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弄个月发展方式的意见[OL].财政部网站,2015年8月3日
[5].周泽宇.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4,1:3-5.[6].云振宇;刘文;孙昭;张瑶;高胜普;刘贞;蔡晓湛.浅析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11:685-689.[7].曹庆穗.完善江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J].群众,2013,9:73-74.[8].刘良峰,吴常宝,王正林.南京市江宁区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SWOT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5):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