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时间:2019-05-14 06:1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一篇: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浅析师宗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当前,师宗县正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健全有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真分析研究全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现状 对策

农村社会化服务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由分散的、孤立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的商品化社会生产而产生的,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技术服务、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贷和保险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医疗、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服务。

一、师宗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师宗县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866”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取了一定成效。

(一)服务组织发展迅速

近年来,师宗县按照“加大扶持强龙头,依托基地建龙头,多元投入活龙头,创新机制舞龙头”的思路,着力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发展工作,先后引进了振华食品厂、华海木业、新繁食品加工、中药饮片厂等一批内联农户、外接市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全县已发展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32户,其中省级以上2户、市级以上6户;组建了以烤烟、蔬菜、畜牧、林业等为主的产业协会和合作组织24家,在全县形成了各大主导产业都有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带动的格局,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提供配套服务,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村社会化服务领域由产中服务向产前和产后服务两头不断延伸,由产业服务向社会服务不断延伸。产前服务:通过“珠源农网”、“四下乡”活动、“星火科技”专栏等平台,初步为广大农户和生产经营单位提 1 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产中服务:随着基层技术推广机构的整合完善,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技术服务部作用,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不断朝纵深方向发展。产后服务:一批加工龙头企业的引进投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同木材深加工基地和木材交易市场、大同综合交易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的建立,为农产品流通拓展了渠道。同时,社会化服务也由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拓展,农村医疗服务、农民就业服务、农民培训服务、法律援助、农村金融服务等领域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由公共服务、合作服务和各类企业性质服务的农村服务体系。

(三)服务成效逐步显现

先后引进了一批粮油、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和畜禽品种,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建设各类农业基地7个,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个,全县农业生产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方面,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万人春风行动”,培训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和增加。2007年以来,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8330人,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

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还不健全

目前,师宗为农业提供服务主要以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为主,政府的资金、政策等扶持措施也重点倾向于这类服务机构,对民间合作组织和其他服务组织缺乏必要的支持,致使民间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服务环境。特别是村一级服务组织的缺乏,致使一些村落仍然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范围不广、服务领域不宽的情况。

(二)农村社会化服务系统性不强

目前,师宗各类服务组织尚无法为农业的产销提供配套化、系列化的服务,产前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新技术和新品种研究与推广,产中的病害测报与防治、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采收,产后的处理、加工与销售等服务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甚至脱节。实际生产中主要以提供生产技术指导等产中服务为主,对农户生产不能做到“五统一”,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没有有效的措施,农 2 民只能根据以往经验和滞后的市场需要信息来安排生产,导致农产品产销关系长期波动不定。

(三)农村社会化服务部门之间协调不够

长期以来,农村社会化服务主要是执行上级计划和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很难也不可能根据随时变化的生产需要来制定服务工作安排,各部门之间的生产任务没有形成统一的计划,农科教、产加销、贸工农等各环节、各部门协调运作困难,各类服务组织提供的社会服务和实际需要联系得不够紧密。除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外,其他大部分民办服务组织特别是各行业协会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开展服务只重视单项的、现存的需要,缺乏配套性和前瞻性。

(四)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欠缺

全县建立在大量的合作组织,但由于缺乏应有的规范和引导,其功能不是被弱化就是被替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对策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标准化、外向化、现代化发展要求,以创新为农服务方式为手段,按照“政府引导、完善网络、强化主体、转变职能、创新方式、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立足县情,建立健全县、乡、村农村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治、农村现代物流、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信息服务和农村社会保障六大服务体系,充分整合资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提供高效、优质、全方位的服务,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探索出一条适合师宗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

(一)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农技推广服务包括耕作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农产品采收、农民技术培训等服务。健全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载体,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为平台,逐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户四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大力扶持和组织特色产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协会,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县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协 3 会)五十个,使得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整合农民素质培训资源,建立全县统一的农民素质教育科技培训协调机制,实行项目捆绑、资金统筹,构建“政府组织领导、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相关部门配合、乡镇村组三级整体联动”的农民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县农广校、县职校等作用,突出务工技能培训和农业优势化产业项目,力争每年培训三万人。

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以农业综合示范区为龙头,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尽快建立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和养殖示范小区,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规模化养殖和规模化加工,力求在规模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索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带编带薪创办农业科技服务型公司或农业生产公司,鼓励农村“土专家”经营农业科技服务公司,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城市工业企业兴办或与农民联办农业生产型企业。

(二)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服务体系

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立乡地动物疫情测报点和农村集贸市场动物检疫申报点,健全动物疫情测报和建议申报制度,使乡村动物疫情测报点和农村集贸市场动物检疫申报点覆盖率达100%。健全乡镇动物防疫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动物防疫站办公条件,使每个乡镇动物防疫站有相应的办公场地、基本的物资储备和诊断设施设备,每个基层动物防疫员都有基本的防疫工具。建立养殖小区、扩繁场、引进畜禽水产品种检疫服务所,及时免疫、定期检疫,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动物疫情发生。完善动物防疫员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动物防疫员的技术技能,力争3年内动物防疫员培训面达100%。建立专业化畜禽水产品交易市场,整合城区农贸市场、大同综合农产品交易市场资源,规范畜禽水产品交易,集中管理,强化市场检疫和消毒,确保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杜绝病、死及有害畜禽水产品上市销售,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建立健全农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包括农用物资供应体系、农产品运销加工体系,健全农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拓宽渠道,构建通畅、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一是构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供销社“二次创业”,广泛吸纳社会组织、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共办网点,发展农 4 村小型超市,形成小超市、小网点、大网络的连锁经营格局。加快整合乡、村两级销售网络,有步骤地加快对基层供销社门店进行超市化或加盟店改造,择优吸纳一批农村社会网点资源加入供销社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构建以县级店为中心、乡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体系。

二是构建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探索建立由县财政适当贴息,建立化肥储备制度,建立县农资仓储物流连锁配送中心,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以连锁加盟为主要经营形式,构筑全县统一布局、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力争3年内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确保农资质量和市场安全。

三是构建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抓好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按照“加大扶持强龙头,依托基地建龙头,多元投入活龙头,创新机制舞龙头”的思路,着力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发展工作,完善农业龙头企业网络,力争三年内发展到五十户,实现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产加销”企业对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四)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进一步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强化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将业务范围向农村延伸,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一是创新融资渠道。建立以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为主的多形式融资渠道,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在县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投资参股,采取引导和争取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组建农业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促进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来。

二是创新担保方式。成立县农业担保公司,重点为农村中采取转让、互换、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组成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信用担保。

三是创新抵押方式。推进林权、果园、集体土地、房屋等资产抵押,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将业务范围向农村延伸,为涉农服务搭建绿色信贷平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五)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成立县农村信息服务中心、部门和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村级信息服务点,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建好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和远程教育等信息网络的作用,集成农业、林业、水务、科技等各涉农部门的农业农村信息,科学设置实用栏目,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全面的各类涉农信息,使之成为广大农民沟通外界、联系市场的重要平台,有效指导从事农业生产。组织专家定期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类问题,并根据农时农事定期分析、研究、预测农产品市场变化,增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完善信息服务方式,整合现有农村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电话、短信、填报等多种媒介,创新网上、网下有机结合的信息服务方式,把农民急需的技术、市场、劳务、政策、法律等信息送到农民手中。

(六)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失地少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养保险、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参合覆盖率,力争达到98%以上。提高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率,力争达到85%以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个人专户。设立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比例,切实解决特困群众的看病难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针对现存的问题,瞄准目标,抓住重点,采取综合措施,扎实稳步地推进各项工作,使全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成效更加明显,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维国: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湖州科技信息网,2005年8月;

[2]袁媛、李学林、彭子芸、李丹桐、杨波:《加快云南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J]2009(2).6 [3]陈维波:《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探讨》,《现代农业科技》[J],2007(11)。

第二篇: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1

一、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1

(一)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内容范畴......................1

(二)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2

(三)保障农村人口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制度选择......................2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需要..............................2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2

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状况.................................3

(一)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轨迹........................3

1.由服务农业到服务农村。.....................................3

2.由公共服务到混合服务。.....................................3 3.从部门服务到合作组织服务。.................................3 4.由平原农村到所有农村。.....................................3 5.由农村事务到城乡一体。.....................................3

(二)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4 1.政策法规不配套。...........................................4

2.服务体系不健全。...........................................4 3.地区发展不平衡。...........................................4 4.涉农服务部门服务资源分散。.................................4 5.服务主体逐利动机过于膨胀。.................................4

三、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5

(一)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引导............5

(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5

(三)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5

(四)发展农村经营性服务体系....................................6

(五)开发农村互助性服务体系....................................6

(六)拓展农村开放式服务体系....................................6

(七)加强对农村社会服务组织的指导和管理........................6 参考文献„„„„„„„„„„„„„„„„„„„„„„„„„„„„„„7

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摘要: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适应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进一步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和组织管理,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发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作用。

关键词:服务 社会化 农业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

How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Abstract: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 the r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is to adapt to deepen rural reform, promote the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Must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olicy guidance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perfect the r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 the service function, pl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oduction and improving farmers' living conditions.Key words: service;social;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前言

农村社会化服务,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各种服务组织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各项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般由农村生产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所组成。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事业,是推进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农村改革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

(一)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内容范畴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不停步,改革也无止境,每次改革,都需要变革和完善相关制

度。深化农村改革,无论是巩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还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都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农村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深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革过程中,要在规范政府公共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城乡社会力量开展非政府服务,特别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服务事业,充分发掘农村社会自身活力,推动民间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二)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的人地关系制度下,农村的生产生活必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生产。这种小生产对外部世界的大市场信息不灵、联系不紧、出行不便,抗灾能力、竞争能力都很弱,对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十分不利。通过城乡互动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多主体、多渠道力量来关注农村、联系农村、扶持农村,服务农民,帮助农民走进市场,创新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外部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保障农村人口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制度选择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失衡,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人口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明显低于城市,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各种因素的危害也比城市复杂得多,自身保障能力相对脆弱,由此导致一部分农村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难以得到保障。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对解决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以人为本的当代中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制度选择。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还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都离不开农村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资源要素的流动,离不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社会化服务越发达,新农村各个方面建设就越顺利推进,反之,社会化服务越落后,则新农村建设发展越不顺利,甚至恶性循环。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多来,城乡经济社会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环境条件不同等原因,城乡发展差距十分明显,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2005年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2004、2005、2006、2007年分别为3.21:

1、3.22:

1、3.28:1和3.33:1,2012年才下降到3.1:1,2013年全国、广西、百色还分别为3.03:

1、3.43:

1、3.96:1。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居民收入水平上,还表现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服务水平上。因此,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和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犹如春天的花儿在竞相开放。

(一)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轨迹

1.由服务农业到服务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为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国务院在全国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1991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提供的信息、金融、科技、管理、储运、加工、营销及其他综合性服务。农业部又于2004年编制实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种养业良种、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动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等“七大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以外其他方面服务的需求。因此,各地又在积极探索和建设发展包括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在内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2.由公共服务到混合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原来的政府及政府派生的事业机构和农村集体组织提供的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到政府及政府派生的事业机构、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城乡居民个人等多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公共服务与非公共服务相补充的混合服务。

3.从部门服务到合作组织服务。在经济发达的农村,社会服务已经由原来的国家行政部门和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条块分割的部门化服务为主逐步发展到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我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格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我服务,大大改变了部门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规范等现象,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还是主要依赖于政府及政府派生的事业机构提供的服务。

4.由平原农村到所有农村。农村社会化服务起源于耕地面积大、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平原农村。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逐步延伸到包括平原、山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内的所有农村,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宽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越来越提高。

5.由农村事务到城乡一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原本是农村事务,本由涉农部门和村民组织来解决。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央连续十个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1991)59号文件等精神指引下,围绕“三农”问题的解决,逐步呈现了以商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互动发展良好局面,为扩大城乡就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化服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体系,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保障农业安全、农村稳定、农民生存和发展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

1.政策法规不配套。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除有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1992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和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10多个一号文件以外,还未出台新的配套政策法规和地方实施细则。比如,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农村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农村社会化服务管理等相关配套文件。由于没有配套政策法规,使得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方向和原则性指导,相应地出现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很不利于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

2.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服务组织不发达。一些地方农村服务仍然主要依赖于政府组织,而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它民间专业服务机构等非政府组织尚未发达,还不能满足农村服务需求,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也未相适应。二是服务领域不宽泛。许多农村除了政府组织提供有限的农业和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外,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服务项目还很缺乏。三是服务流程不规范。由于服务主体主要还是政府及政府派生的事业机构,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色彩还很浓厚。因此,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规范等现象大量存在,部门服务不成合力,也未形成长效服务机制。

3.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各个地区农村发展总的情况是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农村建设发展快一些、好有些,而大石山区、落后地区发展明显慢一些、差一些。但也有一些例外,主要原因是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服务市场发育程度不一样,群众接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意识不同。有的地方已经基本实现规范化服务,而一些地方则刚刚起步。

4.涉农服务部门服务资源分散。现有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有政府涉农行政部门,也有政府涉农事业单位,还有供销社、农民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各涉农部门运行基本是一种纵向垂直结构,从中央延伸到乡村,各部门的服务职能沿着各自线路封闭运行,造成服务资源过于分散,面对农户综合性服务需求,往往是单方面供给,难以满足农户需求,服务效率也不高,有时还会出现重复服务、过度服务的状况,增加服务成本。

5.服务主体逐利动机过于膨胀。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相关服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已经获得专项财政经费支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考核机制和一些服务部门逐利动机过于膨胀,竞相选择进入有利益、高利润的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等领域提供经营性服务,而对低利润、无利益的基础设施、农

技推广、医疗卫生等公益服务领域则较少涉入。出现涉农服务部门服务动机扭曲,职能错位,越权越位,秩序紊乱,恶性竞争,损害服务效率,也导致了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不足,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三、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

面对日益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助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引导

国务院曾于1991年10月28日出台过《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国发〔1991〕59号,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对服务的需求已远不止农业服务,而且农业服务主体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一些具体的政策已经时过境迁。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尽快根据变化了的农村形势,在总结各地探索实践经验基础上,出台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一要明确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服务范围;二要明确区分农村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政府服务与非政府服务的范畴,确定各类服务主体的服务标准及基本责任;三要明确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方向原则、服务方式、运行机制、队伍建设、管理方式和扶持激励等相关政策规定,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把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作为助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任务来抓。四是积极发展各类服务组织,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导,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以龙头企业服务为骨干,其它经营性、公益互助性服务为补充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农村的服务需求和提高服务水平。

(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和推动,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一是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和范围。政府农村工作职能的核心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包括农村公共教育、卫生、文化、交通、通信、生态保护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以及农村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和政策完善。二是整合部门服务资源。对农业、科技、交通、商业、财税、金融等各有关涉农部门资源实行有效整合,把单项服务拓展为综合性、系列性服务,完善服务机制,形成服务合力。三是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农村相关数据库建设,重点建设农业批发市场行情、劳动就业、信用信息、综合信息、项目开发、招商引资、水文气象等数据库,及时发布符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

(三)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着力抓好农村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农田水利、土地

整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商业服务、污水处理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服务。完善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转移培训项目,做好农民务工和自主创业就业服务;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发展农村文教体卫等社会事业。三是健全社会保障。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控制污染排放和扩散,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农村经营性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发展农村商业服务,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一是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市场。依托供销合作社和商务部门的“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乡村物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综合服务社和各类专业交易市场,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二是发展多元化农村市场主体。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三是创新农村融资服务。鼓励商业银行、邮政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和农村民间融资组织在农村布局设点,发展农村信贷业务;创新农村融资贷款担保和产权抵(质)押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五)开发农村互助性服务体系

积极培植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村生产经营互助、资金融通互助。一是扶强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专合组织。培育壮大一批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专合组织,以“协会+实体”、“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实行订单作业,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产业链,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利益联结紧密度。二是扶优专业大户和村级组织领办专合组织。对种养、经销大户联合举办或村级组织牵头创办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利益协调、资金扶持等措施,促使其向健康发展。三是扶持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合组织。对市场或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专业组织,如农村金融服务室、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村法律援助中心等,加大支持力度。

(六)拓展农村开放式服务体系

通过服务组织、人才和资源开放,拓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空间。组织的开放,即各个服务主体可以在本辖区内开展服务,也可跨区域开展服务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相互促进。人才的开放,服务体系要面向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型人才和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放,广泛联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资源的开放,对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要向本区域农村社会开放,对区域内外非公共服务资源要向全社会开放,形成双向互动,促进发展。

(七)加强对农村社会服务组织的指导和管理

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是一项不断探索实践和长期存在发展的事业,必须加强指导和管理。一是上级对下级的检查指导。省地级政府服务部门要对县乡对口部门进行政策和业务指

导,传授和交流各地做法经验、技术信息,同时听取各地的意见反映,促进信息共享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二是政府服务组织对非政府服务组织的指导。各级政府服务组织要对县乡专业服务机构和村级集体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社会个体服务者等非政府服务组织开展服务进行检查指导,组织相关对口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各个服务主体的政策和服务水平。三是政府管理部门对各类服务组织的管理。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要承担对各类服务组织的管理责任,规范服务主体的服务行为,促进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浩、梅强:浅析新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的探讨——以江苏地区为农服务社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0(2).[2] 孔祥智、楼栋、何安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要性、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J].教学与研究,2012(1).[3] 汤夺先、慈艳艳:完善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N].安徽日报,2013-05-27.[4] 湖北省社科院课题组: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与对策[J].政策,2013(3).

第三篇: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

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

“>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2007-12-24 17:25:5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2)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农业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文章在分析总结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其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提出应积极支持我国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以及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九个方面来

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形式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由社会上的服务机构或个人为农业生产提供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产前),农产品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产后)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性(产中)的服务,而由这些服务的机构或个人彼此联接的网络就称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也称为“农业服务”、“农村服务”或“支持服务”。尽管不同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有不同的叫法,而且不同名称所包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从其实质内涵和基本特征来说,则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资本主义国家已十分发达,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农业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农村相继建立了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

部门的技术推广机构和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各种服务组织,通过省、地、县、乡四级,几十年来为服务农业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以各部门纵向领导为主的服务网络。这个服务体系是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和以自给性为主的产品经济相联系,是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服务对象是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户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2.3亿农户的生产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需要的服务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农村已经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服务组织:

(一)国家、集体的服务组织。这一类型的服务组织,主要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农机站、经管站、水利电力排灌站,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种子公司,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等。其特点是服务组织本

身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对服务成本给予一定的补贴,服务是无偿或低偿的。目前随着县、乡机构的改革,该类型组织也通过创办经济实体,服务农民来弥补经费不足,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

(二)“公司+协会+农户”。这种类型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龙头,以规模经济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依托,以千家万户为辐射点,用经济合同的形式或直接的利益机制把“公司——协会——农户”联结起来。形成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其形式包括:1、“流通企业+协会(农户)”。这种形式以流通企业为“龙头”,由“龙头”企业负责购销,协会负责技术,农户负责生产,“龙头”企业与协会或农户之间有比较稳定的买卖合同关系,也有不少“龙头”企业办有加工、冷藏、包装等配套项目;2、“加工企业十协会(农户)”。.这是一些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为了保证优质原

料的充足供应,专门选定农产品生产基地,对这些基地的农业生产者提供各种生产服务,加工企业按合同收购农民的初级产品,经过加工后直接销往市场。3、“公司+农户”。这种类型是经济实体(公司)通过对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物质帮助,待农产品收获后负责统一购销,从而达到公司与农户双方都获利的目的。就农户而言,平时只需进行必要的管理就行,比较轻松;就公司而言,一旦产品销售出去就能获利。这种结合模式的基础是市场条件,结合的内容往往是一些市场需求量大而供给量不足的农产品,如种子、特殊稻米等。因此,这种结合模式是农民适应市场经济,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组织农业生产的有效方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4、“专业协会(研究会、学会)+农户”。一些专业协会、专业技术研究会、农民协会及以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各种经济技术协作团体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运输、购销等

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服务按全额补偿成本,取得合理盈利,彼此完全独立。

(三)“协会+政府部门”。这种类型一开始是由农民自己联合组成农协会,主要负责协会中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外销的需要,协会感到力不从心,流通环节的许多事情,如交通工具、外销渠道、资金等事情办不了。乡镇政府及时出面,投入扶持资金,帮助协会工作,并从农产品销售利润中提取相应部分。协会也就把以技术服务为主的业务,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上。这种服务组织实质是政府和协会经济利益的合作。目前这种类型数量很少。从发展情况来看,这种组织形式和专业经济技术部门有同样的弱点,即政府行政干预协会活动较多,协会自主性很差,很难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

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

第四篇: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

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农业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文章在分析总结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其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提出应积极支持我国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以及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九个方面来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形式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由社会上的服务机构或个人为农业生产提供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产前),农产品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产后)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性(产中)的服务,而由这些服务的机构或个人彼此联接的网络就称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也称为“农业服务”、“农村服务”或“支持服务”。尽管不同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有不同的叫法,而且不同名称所包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从其实质内涵和基本特征来说,则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资本主义国家已十分发达,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农业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农村相继建立了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技术推广机构和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各种服务组织,通过省、地、县、乡四级,几十年来为服务农业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以各部门纵向领导为主的服务网络。这个服务体系是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和以自给性为主的产品经济相联系,是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服务对象是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户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2.3亿农户的生产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需要的服务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农村已经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服务组织:

(一)国家、集体的服务组织。这一类型的服务组织,主要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农机站、经管站、水利电力排灌站,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种子公司,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等。其特点是服务组织本身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对服务成本给予一定的补贴,服务是无偿或低偿的。目前随着县、乡机构的改革,该类型组织也通过创办经济实体,服务农民来弥补经费不足,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

(二)“公司+协会+农户”。这种类型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龙头,以规模经济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依托,以千家万户为辐射点,用经济合同的形式或直接的利益机制把“公司——协会——农户”联结起来。形成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其形式包括:1、“流通企业+协会(农户)”。这种形式以流通企业为“龙头”,由“龙头”企业负责购销,协会负责技术,农户负责生产,“龙头”企业与协会或农户之间有比较稳定的买卖合同关系,也有不少“龙头”企业办有加工、冷藏、包装等配套项目;2、“加工企业十协会(农户)”。.这是一些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为了保证优质原料的充足供应,专门选定农产品生产基地,对这些基地的农业生产者提供各种生产服务,加工企业按合同收购农民的初级产品,经过加工后直接销往市场。3、“公司+农户”。这种类型是经济实体(公司)通过对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物质帮助,待农产品收获后负责统一购销,从而达到公司与农户双方都获利的目的。就农户而言,平时只需进行必要的管理就行,比较轻松;就公司而言,一旦产品销售出去就能获利。这种结合模式的基础是市场条件,结合的内容往往是一些市场需求量大而供给量不足的农产品,如种子、特殊稻米等。因此,这种结合模式是农民适应市场经济,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组织农业生产的有效方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4、“专业协会(研究会、学会)+农户”。一些专业协会、专业技术研究会、农民协会及以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各种经济技术协作团体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运输、购销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服务按全额补偿成本,取得合理盈利,彼此完全独立。

(三)“协会+政府部门”。这种类型一开始是由农民自己联合组成农协会,主要负责协会中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外销的需要,协会感到力不从心,流通环节的许多事情,如交通工具、外销渠道、资金等事情办不了。乡镇政府及时出面,投入扶持资金,帮助协会工作,并从农产品销售利润中提取相应部分。协会也就把以技术服务为主的业务,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上。这种服务组织实质是政府和协会经济利益的合作。目前这种类型数量很少。从发展情况来看,这种组织形式和专业经济技术部门有同样的弱点,即政府行政干预协会活动较多,协会自主性很差,很难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第五篇:关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定稿)

关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初 稿)(2012年7月4日)

【摘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三个系统,即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为农村居民提供教育、卫生、工商等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体系。针对目前我镇农村的发展现状,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体系 发展规划 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 农村公共服务

【正文】: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和其他服务实体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其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涵盖于每个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产、供、销每个环节都应有服务。最近,笔者对崆峒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后,提出了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2008年乡镇街机构综合改革后,我镇农业服务中心有编制7名,实有人员5名,其中管理人员4名,(九级职员3名,十级职员1名),工勤技能人员1名(中级工1名);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有编制3名,实有人员3名,其中管理人员2名(九级职员2名),工勤技能人员1名(中级工1名),均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中,50岁以上的有1名,40岁以下1名,30岁以下6名,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有6人,属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福利待遇参照公务员执行。办公场所均由镇街政府提供。

目前农技服务中心开展的服务内容有:一是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示范指导。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利用技术培训会、电视、黑板报、科技赶场等多种形式宣传、讲解技术,为农业科技的深入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结合实际,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推广旱作农业,发展果菜种植。四是加强土地流转,建立农村合作社,以基层农业中心为依托,引进资金在大湾镇和双凤桥街道沙坪村建立了2个示范场、园,为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展示平台。

农经服务体系开展服务职能有:一是承担着三大管理(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的管理,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二是三项指导: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建设。四是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等服务职能。

二、现阶段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服务内容单一,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调查中发现,现阶段的农民对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包括物质内容,也涉及到精神内容。但各级各部门实际提供的服务项目却非常少,质量也不够高,很难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是服务缺乏针对性,让农民感到无所适从。有些部门和组织向农民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空泛,缺少针对性。比如调整产业结构,有些干部向农民提供的信息是:市场上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养什么。但市场上究竟需要什么,又有谁也说不清楚。

三是服务不够及时,滞后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种什么、养什么才有市场?有什么新品种,用什么新技术,才有效益?这一系列内容是本该在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前就向农民提供的,但恰恰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

四是服务力量薄弱,导致服务体系“断层”。从领导来讲,目前究竟是哪个部门,哪级组织负责管理和指导农民服务?是农口各部门还是各级党政组织?似乎大家都在管,又好象谁也没有管。

三、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坚持面向基层,为三农服务的方针。把农村社会化服务业发展的落脚点放在基层农村,按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三化”来建立和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围绕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及提供市场供求走势等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农副产品的市场开拓和营销,代办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中介服务等来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服务。把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机制引入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拓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连锁经营服务,把服务网络延伸到最基层村组。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重点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项目,其主要服务功能:一是为农业发展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二是技术咨询、综合信息服务;三是农副产品市场服务,为农副产品提供市场信息,营销代理服务;四是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服务;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农民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指导等中介服务。专业性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重点应放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特别是牛、果、菜等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促进主导产品的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提升主导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创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目前由于我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和发展方面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抓体系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体系建设上,尤其是在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上起点不高,规模不大,组织机构成立后流于形式的多,实际开展服务运作的少;在体系服务上,产联脱节、产服脱节、农服脱节,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缺乏经营型人才。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越来越多,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发展以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农民走向市场,分散生产者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衔接的中介,是农村社会化服务创新的主要形式。注意,在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时要做好十个相结合:一是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去确定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式和方向;二是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结合,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把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农民联结起来,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三是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通过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引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同当地特色经济相结合,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五是同解决农副产品卖难相结合,围绕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六是同开发当地资源相结合,通过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作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七是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相结合,把农民的需要作为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的重点;八是同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相结合,通过“龙头”带动,形成有地方特色并具强大活力的新产业链;九是同推进“三农裂变”相结合,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十是同基层农技改革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技体系的合作优势和网络优势,在农村起到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作用。

3.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推进政府转型,向新型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政府向“三农”提供的重要服务内容。各级政府要抓住农村税费改革和机构综合改革的有利契机,创新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尽快把为农服务的各类部门与各类经济组织引导到服务“三农”的方向上来,完善规章制度、创新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注意不搞行政干预,变直接参与为引导、支持和扶持。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通过采取非政治、行政措施,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是抓好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各级抓紧培养一批有说服力、号召力的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和引导,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对贡献较大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和组织,要给予表彰和肯定,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贡献,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二是加强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人员的从业素质。要加强对专业技术、市场营销、信息利用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有条件时可以组织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公司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内部运行机制,做到规范运行、守法活动、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三是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扶持。农业、科技、民政、土地所、工商所、税务所、资金结算中收、派出所、信用社等有关部门,应从有利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出放宽、扶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具体意见,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立、经营、发展等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服务。

4.创新组织形式,发展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我镇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看,全镇共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组织,均为镇村及相关部门牵头和农民自发形成兴办起来的,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联合与合作机制,缺乏生产经营 合作,更缺乏完全意义的“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法人实体,还处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各级要积极创新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形式,只要符合“农民出资、农民管理、农民利用、农民收益”的原则,就要给以扶持。特别是要围绕已形成的果、菜等主导产业,积极组建为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各个环节服务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各类行业为农服务经济组织的协调发展。

 5.强化开放,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空间。开放是动力,是保证。服务体系的开放不仅是组织的开放,更重要的是人才和资源的开放。组织的开放,可以在本辖区内,也可跨村、镇、区、市进行服务与合作。人才的开放,服务体系要面向社会的能人和专业大户,面向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型人才和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放,使体系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每个环节上都有保证。资源的开放,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各级要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市场、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等,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生产资料超市等现代经营形势,最终使为农服务由地头走向区域,由区域走向跨区域。但是,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本着“边建立边完善,边运作边规范,边服务边改进,先松散后紧密,先低级后高级”的发展原则,积极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对现有的服务组织要加强规范、提高标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树立品牌意识;对好的典型要总结,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对体系内的会员和成员要搞好培训服务,提高素质;对现有的农村各类分散的组织分行业整合,对外统一经营,协调行动,做大做强合作经济组织。

 6.创造发展环境,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一是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辟专栏、开设专题等,扩大宣传,大力营造关心、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舆论氛围;二是政策环境。在新型的合作组织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会很多,需要各级政府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尤其是要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资金。三是社会服务环境。工商所、民政办、税务所、信用社等部门都要为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后,农业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管理和规范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责;重点抓好政策的研究、发展规划和考核指标的制定、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下载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意见

    ***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意见为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在农村循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制定工作意见如下: 一、整......

    对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对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我国经过30多年的农村改革,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同时也应看到,联产承包责任制虽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缺乏......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思考(大全五篇)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思考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和其他服务实体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其发展的方向应是多元化、社......

    完善现代农业 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主体多......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健全守儿童关爱服务 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体系,结合实际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专职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实行农村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制度,探索多样化......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召开 12月1日,教育部、全国妇联在重庆召开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会议总结推广了建......

    农村党支部应建立健全哪些基本制度

    农村党支部应建立健全哪些基本制度 问:农村党支部应建立健全哪些基本制度? 答:根据党章的要求和农村的实际,农村党支部一般应建立健全以下基本制度:一是建立学习制度,用马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