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对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我国经过30多年的农村改革,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同时也应看到,联产承包责任制虽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生产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难以克服农户原子化现象和传统经济的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需要,这成为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弥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性缺陷、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载体,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途径。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其类型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是以农民为参与主体,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的组织。以其组建和发育的形式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官办的体制内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这类组织在政府的框架之内,其人力资源及资金资源均来源于政府,受政府的领导。二是政府组建的非政府性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这些组织是在政府主动寻求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和农村公共服务方式下出现的,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倾向。三是民间组建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这类组织是由民间发起,其所需资源大都从体制外的渠道获得,政府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特殊照顾较少。按照其活动领域划分,可分为生产经营服务类、文化休闲类、教育服务类、社会服务类、环境卫生服务类、基础设施类、法律、财务服务类、权益维护类等类型。
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必要性
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一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户营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小生产”方式,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客观上要求加快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二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家庭经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常出现矛盾,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容纳不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与市场开发以及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都要求建立以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家庭分散经营,短期行为严重,对中长期尤其是基础设施不愿投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三是改善农业投资环境的需要。要改善投资环境,就需要为农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渠道的系列服务。
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改善农村生活,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的需要。一是可以满足农民的文化诉求,引导农村的社会风尚。二是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福利诉求,有关妇女发展、儿童救助、老年救助的服务组织能够关注老人、妇女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利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福利。三是可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可以满足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需要。农民在与市场打交道、与政府沟通、与社会融合的过程中,由于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处于弱势地位,无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各种行业协会以及法律、财务服务类,权益维护类服务组织,能很好地保护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防范市场及政策带来的风险。
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议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人数及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的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但其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社会服务本质上属于公共产品,政府应主动承担公共产品的供给,服务组织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其次,政府的培育意识不强,对其发展方向缺乏正确引导。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往往更注重管理而忽视培育发展,组织的发展方向难免出问题。再次,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目前,许多服务组织处于“休眠状态”,主要是因为农民自身无法解决经费问题。最后,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关注以下问题。第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路径选择。各地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发展体制内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政府组建的非政府性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民间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目前我国强政府的背景下,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和资源优势来推服务组织的创建及运作会是一种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第二,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在政策措施、物质保障和资金安排等方面,都要尽可能多的关注和扶持服务组织,并且逐步增加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比重,确保其正常运行。第三,多方开辟资金来源渠道。从培育服务组织自我发展能力来看,解决资金问题,长远来讲应当以服务组织自我积累为主。但在服务组织的发展完善阶段,外部资金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可通过加强财政支持、信贷支持和增加基建投资等方面进行资金支持。第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服务组织的法律、法规应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使组织的健康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法律氛围。以法律制度规范服务组织的行为准则,切实保证服务组织的运行秩序。
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学习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六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解决好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明确提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的新要求,突出强调抓好设施建设、方式创新、市场调控、主体培育四个方面工作。
“一号文件”对农产品流通问题重视程度之高、目标任务之明确、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产销体制、供求格局和供给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度市场化的流通体制逐步建立、农产品供给状况极大改观。但现有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消费需求增长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买贵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继续抓好农产品流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必须落在实处。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同时,还要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抓好流通设施现代化。推进全国性、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继续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必须抓好非营利性市场建设。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必须抓好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要扶持产地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要采用现代交易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引导生产、规避风险的积极作用。要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要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要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要免除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开展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和扣除试点,清理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和超市的收费等政策。
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调控制度建设是实现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的重要保障。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要继续实行农产品收储政策,完善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办法,综合运用进出口、吞吐调剂等手段,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引导有效性,防止各类虚假信息影响产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
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农产品流通主体日趋多元化,应加快培育我国的“大粮商”、“大棉商”等大型商贸集团,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各类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提高农产品流通层次和档次。要支持拥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供销合作社和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等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扶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联通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网络。重点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提高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学习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五
在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产品市场波动剧烈的大背景下,在粮食连年增产、农业连年丰收的高起点上,要实现农业稳定发展,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坚持不懈地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必须牢牢铭记的。
2011年,我国农田灌溉面积首次超过5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这表明,我国农业物资技术装备有了明显改善,为粮食生产“八连增”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继续大兴农田水利。
在去年“一号文件”的基础上,今年“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大江大河大湖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在农田水利投入上,要加快推进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中央和省级统筹,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政策,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在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上,要加大山丘区“五小水利”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塘堰清淤力度,发展牧区水利。在扶持节水农业发展上,要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设备购置补贴范围和贷款贴息规模,完善节水灌溉设备税收优惠政策。
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低产田比重高,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增产增效的潜力所在,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启动耕地保护补偿试点。制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继续搞好农地质量调查和监测工作,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继续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加强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人口布局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1.27%。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种地的明显减少,以后谁来种地、靠谁发展现代农业,已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对此,“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在重点农机作业环节上,要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在重要农机研发上,要加强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在优惠扶持政策上,要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
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不断加强生态建设。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适当扩大退耕还林规模。逐步提高防护林造林投资中央补助标准,加强三北、沿海、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构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启动区域性重点生态工程。适当扩大林木良种和造林补贴规模,完善森林抚育补贴政策。支持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竹藤等林产业。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力度。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学习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四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机构体系、稳定人员队伍、转换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切实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这对于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意义重大。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稳步发展提高,为转化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推动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要看到,当前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发展还面临很多矛盾,如何保证有人推广服务、愿意推广服务、高效推广服务还存在不少困难,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不断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就是要提升公益性农技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形成“一主多元”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一方面,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办公有场所、工作有经费、下乡有工具、服务有手段。另一方面,要引导和扶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农技推广服务,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予以扶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
切实稳定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有了机构体系,还要“兵强马壮”,保证有人干事。为此,要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要切实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待遇水平,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要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评聘职数向乡镇和生产一线倾斜,注重工作业绩和推广实效;要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和服务技能。同时,要积极发挥农民技术人员示范带动作用,对科技示范户等农民技术人员,按承担推广服务任务量,给予相应补助。
加快转换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有了机构有了人,还要有好的机制激励他们想干事、干成事。包括:对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分离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性职能;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对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探索农业公共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完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参与农技推广评价体系。
努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必须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理念,把农民需求放在第一位,把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实现从单项技术服务向集成技术服务转变、从单个环节技术服务向全产业链技术服务转变。必须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必须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切实管用的服务。同时要振兴农业教育,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要面向产业需求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学习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三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我国农业已经处于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发展的新阶段。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首次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全面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任务,系统出台了许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政策措施,必将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把握创新方向,引领农业科技健康发展。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引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理清为谁创新、创新什么的方向性问题。毋庸置疑,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必须认识到,农业科技发展存在创新方向不够明确,尤其是与产业需求、农民需要相互脱节的问题。为此,“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必须坚持“一条原则”、“提高三率”、“24字要求”。
“一条原则”是坚持“着眼长远发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基本原则。这条原则既顺应当今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需求。“提高三率”是坚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主要目标。下大力气重点研究基于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集约、持续、高产技术,基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节地、节水、节肥、节能技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省工、精准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24字要求”是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技术路径。这是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路线,对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突出创新重点,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农业科技创新涉及农林水气等多行业、多学科、多领域,产业类型复杂,技术需求多样,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重点,集中突破。
按照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满足产业实际需求的原则,“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四大重点任务”。一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突破一批重大理论和方法。我国农业基础研究薄弱,依然处于跟踪模仿阶段,难以满足持续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长远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取得一批原创性理论成果。二是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我国农业前沿技术研究在杂交水稻、抗虫棉等领域处于国际前列,但整体上与农业高新技术领先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必须把加快推进农业前沿技术研究纳入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三是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四是着力抓好种业创新。
完善政策措施,为农业科技提供有力保障。政策保障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一号文件”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投入、创新条件、创新人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易于实施操作的政策措施。
为此,必须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要打破界限,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和农业科研评价机制,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努力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更加自主自由、更加宽松活跃的创新环境;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发挥其技术创新、示范带动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部门开放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等公共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要向农业领域倾斜,继续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千方百计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学习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二
千方百计稳住农业生产、稳住农产品供给、稳住农产品价格,并力争稳中求进,对于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此,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思想不能麻痹、工作不能松懈、政策不能减弱、投入要有增加,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
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今后,随着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会持续增长、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升,而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涨、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一号文件”提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要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力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区域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
“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要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示范场创建,启动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扶持肉牛肉羊生产大县标准化养殖和原良种场建设,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推进生猪和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中城市保有一定的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能力。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今年“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在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方面,要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适时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在主产区利益补偿方面,要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在生态补偿方面,要探索完善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在对牧业、牧区、牧民的支持方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市、旗)。同时,要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一号文件”明确,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在农村金融政策支持方面,要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在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方面,要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监管方面,要完善符合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业务特点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在农业保险方面,要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一号文件”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指向明确、要求具体的政策举措。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方面,要加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林地家庭承包关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方面,2012年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在农村土地管理方面,要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我们相信,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就能够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重要目标,并为农村经济发展形成更多的后劲。
落实“三强三保” 抓好今年“三农”
——学习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一 龙年伊始,新世纪以来第9个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如期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这必将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在高基数上实现新突破、在高起点上再创新佳绩注入强劲动力,推动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收入再攀新高、农村民生继续改善。
2011年,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劲势头。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八连快”,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继续超过东部地区增速,开始显现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为管理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2012年,妥善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突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性、指导性强的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新政策、新举措。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在“三农”投入上,要求“三个持续加大”,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在农业科技定位上,界定“三是三性”,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集中解决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待遇低、推广经费缺、工作条件差的问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首先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要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加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创新重点、完善创新机制、改善创新条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振兴发展农业教育。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快农业机械化,加强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原则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落到实处,迎来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的新的春天。
第二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和其他服务实体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其发展的方向应是多元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应涵盖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和广大农户中,特别是产、供、销的每个环节。
一、现阶段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服务内容单一,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现阶段的农民对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包括物质内容,也涉及到精神内容。但实际提供的服务项目却非常少,质量也不够高,很难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是服务缺乏针对性,让农民感到无所适从。三是服务不够及时,滞后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四是服务力量薄弱,导致服务体系“断层”。
五是服务效果不够好,在农民心目中信誉较低。
二、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坚持面向基层,为三农服务的方针。把落脚点放在基层农村,按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三化”来建立和发展。
2、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创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经济中介服务组织为主要形式。
3、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推进政府转型,向新型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各级政府要创新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搞行政干预,变直接参与为引导、支持和扶持。坚持自主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4、创新组织形式,发展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只要符合“农民出资、农民管理、农民利用、农民收益”的原则,就要给以扶持。
5、强化开放,创造发展环境,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空间。组织的开放,可以在本辖区内,也可跨村、镇、区、市进行服务与合作。人才的开放,服务体系要面向社会的能人和专业大户,面向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型人才和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放。资源的开放,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生产资料超市等现代经营形势,最终使为农服务由地头走向区域,由区域走向跨区域,由跨区域走向出口创汇。
第三篇: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1
一、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1
(一)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内容范畴......................1
(二)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2
(三)保障农村人口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制度选择......................2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需要..............................2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2
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状况.................................3
(一)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轨迹........................3
1.由服务农业到服务农村。.....................................3
2.由公共服务到混合服务。.....................................3 3.从部门服务到合作组织服务。.................................3 4.由平原农村到所有农村。.....................................3 5.由农村事务到城乡一体。.....................................3
(二)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4 1.政策法规不配套。...........................................4
2.服务体系不健全。...........................................4 3.地区发展不平衡。...........................................4 4.涉农服务部门服务资源分散。.................................4 5.服务主体逐利动机过于膨胀。.................................4
三、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5
(一)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引导............5
(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5
(三)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5
(四)发展农村经营性服务体系....................................6
(五)开发农村互助性服务体系....................................6
(六)拓展农村开放式服务体系....................................6
(七)加强对农村社会服务组织的指导和管理........................6 参考文献„„„„„„„„„„„„„„„„„„„„„„„„„„„„„„7
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摘要: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适应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进一步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和组织管理,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发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作用。
关键词:服务 社会化 农业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
How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Abstract: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 the r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is to adapt to deepen rural reform, promote the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Must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olicy guidance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perfect the r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 the service function, pl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oduction and improving farmers' living conditions.Key words: service;social;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前言
农村社会化服务,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各种服务组织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各项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般由农村生产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所组成。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事业,是推进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农村改革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
(一)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内容范畴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不停步,改革也无止境,每次改革,都需要变革和完善相关制
度。深化农村改革,无论是巩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还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都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农村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深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革过程中,要在规范政府公共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城乡社会力量开展非政府服务,特别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服务事业,充分发掘农村社会自身活力,推动民间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二)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的人地关系制度下,农村的生产生活必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生产。这种小生产对外部世界的大市场信息不灵、联系不紧、出行不便,抗灾能力、竞争能力都很弱,对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十分不利。通过城乡互动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多主体、多渠道力量来关注农村、联系农村、扶持农村,服务农民,帮助农民走进市场,创新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外部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保障农村人口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制度选择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失衡,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人口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明显低于城市,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各种因素的危害也比城市复杂得多,自身保障能力相对脆弱,由此导致一部分农村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难以得到保障。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对解决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以人为本的当代中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制度选择。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还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都离不开农村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资源要素的流动,离不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社会化服务越发达,新农村各个方面建设就越顺利推进,反之,社会化服务越落后,则新农村建设发展越不顺利,甚至恶性循环。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多来,城乡经济社会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环境条件不同等原因,城乡发展差距十分明显,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2005年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2004、2005、2006、2007年分别为3.21:
1、3.22:
1、3.28:1和3.33:1,2012年才下降到3.1:1,2013年全国、广西、百色还分别为3.03:
1、3.43:
1、3.96:1。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居民收入水平上,还表现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服务水平上。因此,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和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犹如春天的花儿在竞相开放。
(一)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轨迹
1.由服务农业到服务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为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国务院在全国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1991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提供的信息、金融、科技、管理、储运、加工、营销及其他综合性服务。农业部又于2004年编制实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种养业良种、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动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等“七大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以外其他方面服务的需求。因此,各地又在积极探索和建设发展包括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在内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2.由公共服务到混合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原来的政府及政府派生的事业机构和农村集体组织提供的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到政府及政府派生的事业机构、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城乡居民个人等多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公共服务与非公共服务相补充的混合服务。
3.从部门服务到合作组织服务。在经济发达的农村,社会服务已经由原来的国家行政部门和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条块分割的部门化服务为主逐步发展到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我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格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我服务,大大改变了部门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规范等现象,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还是主要依赖于政府及政府派生的事业机构提供的服务。
4.由平原农村到所有农村。农村社会化服务起源于耕地面积大、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平原农村。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逐步延伸到包括平原、山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内的所有农村,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宽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越来越提高。
5.由农村事务到城乡一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原本是农村事务,本由涉农部门和村民组织来解决。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央连续十个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1991)59号文件等精神指引下,围绕“三农”问题的解决,逐步呈现了以商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互动发展良好局面,为扩大城乡就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化服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体系,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保障农业安全、农村稳定、农民生存和发展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
1.政策法规不配套。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除有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1992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和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10多个一号文件以外,还未出台新的配套政策法规和地方实施细则。比如,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农村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农村社会化服务管理等相关配套文件。由于没有配套政策法规,使得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方向和原则性指导,相应地出现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很不利于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
2.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服务组织不发达。一些地方农村服务仍然主要依赖于政府组织,而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它民间专业服务机构等非政府组织尚未发达,还不能满足农村服务需求,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也未相适应。二是服务领域不宽泛。许多农村除了政府组织提供有限的农业和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外,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服务项目还很缺乏。三是服务流程不规范。由于服务主体主要还是政府及政府派生的事业机构,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色彩还很浓厚。因此,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规范等现象大量存在,部门服务不成合力,也未形成长效服务机制。
3.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各个地区农村发展总的情况是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农村建设发展快一些、好有些,而大石山区、落后地区发展明显慢一些、差一些。但也有一些例外,主要原因是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服务市场发育程度不一样,群众接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意识不同。有的地方已经基本实现规范化服务,而一些地方则刚刚起步。
4.涉农服务部门服务资源分散。现有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有政府涉农行政部门,也有政府涉农事业单位,还有供销社、农民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各涉农部门运行基本是一种纵向垂直结构,从中央延伸到乡村,各部门的服务职能沿着各自线路封闭运行,造成服务资源过于分散,面对农户综合性服务需求,往往是单方面供给,难以满足农户需求,服务效率也不高,有时还会出现重复服务、过度服务的状况,增加服务成本。
5.服务主体逐利动机过于膨胀。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相关服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已经获得专项财政经费支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考核机制和一些服务部门逐利动机过于膨胀,竞相选择进入有利益、高利润的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等领域提供经营性服务,而对低利润、无利益的基础设施、农
技推广、医疗卫生等公益服务领域则较少涉入。出现涉农服务部门服务动机扭曲,职能错位,越权越位,秩序紊乱,恶性竞争,损害服务效率,也导致了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不足,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三、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
面对日益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助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引导
国务院曾于1991年10月28日出台过《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国发〔1991〕59号,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对服务的需求已远不止农业服务,而且农业服务主体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一些具体的政策已经时过境迁。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尽快根据变化了的农村形势,在总结各地探索实践经验基础上,出台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一要明确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服务范围;二要明确区分农村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政府服务与非政府服务的范畴,确定各类服务主体的服务标准及基本责任;三要明确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方向原则、服务方式、运行机制、队伍建设、管理方式和扶持激励等相关政策规定,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把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作为助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任务来抓。四是积极发展各类服务组织,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导,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以龙头企业服务为骨干,其它经营性、公益互助性服务为补充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农村的服务需求和提高服务水平。
(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和推动,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一是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和范围。政府农村工作职能的核心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包括农村公共教育、卫生、文化、交通、通信、生态保护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以及农村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和政策完善。二是整合部门服务资源。对农业、科技、交通、商业、财税、金融等各有关涉农部门资源实行有效整合,把单项服务拓展为综合性、系列性服务,完善服务机制,形成服务合力。三是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农村相关数据库建设,重点建设农业批发市场行情、劳动就业、信用信息、综合信息、项目开发、招商引资、水文气象等数据库,及时发布符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
(三)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着力抓好农村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农田水利、土地
整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商业服务、污水处理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服务。完善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转移培训项目,做好农民务工和自主创业就业服务;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发展农村文教体卫等社会事业。三是健全社会保障。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控制污染排放和扩散,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农村经营性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发展农村商业服务,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一是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市场。依托供销合作社和商务部门的“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乡村物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综合服务社和各类专业交易市场,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二是发展多元化农村市场主体。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三是创新农村融资服务。鼓励商业银行、邮政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和农村民间融资组织在农村布局设点,发展农村信贷业务;创新农村融资贷款担保和产权抵(质)押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五)开发农村互助性服务体系
积极培植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村生产经营互助、资金融通互助。一是扶强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专合组织。培育壮大一批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专合组织,以“协会+实体”、“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实行订单作业,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产业链,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利益联结紧密度。二是扶优专业大户和村级组织领办专合组织。对种养、经销大户联合举办或村级组织牵头创办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利益协调、资金扶持等措施,促使其向健康发展。三是扶持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合组织。对市场或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专业组织,如农村金融服务室、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村法律援助中心等,加大支持力度。
(六)拓展农村开放式服务体系
通过服务组织、人才和资源开放,拓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空间。组织的开放,即各个服务主体可以在本辖区内开展服务,也可跨区域开展服务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相互促进。人才的开放,服务体系要面向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型人才和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放,广泛联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资源的开放,对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要向本区域农村社会开放,对区域内外非公共服务资源要向全社会开放,形成双向互动,促进发展。
(七)加强对农村社会服务组织的指导和管理
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是一项不断探索实践和长期存在发展的事业,必须加强指导和管理。一是上级对下级的检查指导。省地级政府服务部门要对县乡对口部门进行政策和业务指
导,传授和交流各地做法经验、技术信息,同时听取各地的意见反映,促进信息共享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二是政府服务组织对非政府服务组织的指导。各级政府服务组织要对县乡专业服务机构和村级集体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社会个体服务者等非政府服务组织开展服务进行检查指导,组织相关对口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各个服务主体的政策和服务水平。三是政府管理部门对各类服务组织的管理。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要承担对各类服务组织的管理责任,规范服务主体的服务行为,促进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浩、梅强:浅析新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的探讨——以江苏地区为农服务社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0(2).[2] 孔祥智、楼栋、何安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要性、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J].教学与研究,2012(1).[3] 汤夺先、慈艳艳:完善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N].安徽日报,2013-05-27.[4] 湖北省社科院课题组: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与对策[J].政策,2013(3).
第四篇:以“四化”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贵州土地破碎分散、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处于“小、散、低”水平,而服务不足、农民素质不高、龙头企业不强三大因素尤为突出。要解决贵州的“三农”问题,只有靠创新机制体制,推进“服务社会化、手段信息化、行政规范化、政务公开化”,培育和建立起宽领域、广覆盖、多元化的,多种体制共生繁荣、优势互补的,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解放生产力、解决“技术力”、提高执行力、增强“服务力”。
大力推进服务社会化
农业支柱产业开发走生产规模化、布局集中化、产品品牌化、运作专业化、经营组织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就必需销产供相衔接、产学研相结合、贸工农相匹配、政企农相联手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
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力量。所有涉农的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及其它社会力量都应该被吸引在相关的专业“产业链”和“工作链”上,在其最具优势的环节上发挥作用,形成最大合力。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既不能停留在抱怨体制障碍、在一些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无所作为,也不能“闭门造车”,搞“小而全”、“大而全”。要突破体制束缚,“跳出部门抓农业发展”,引导和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合作,由“包打天下”向“领打天下”转变。我省不少地区抓住烟水配套工程需要轮作的机遇,主动对接,茬口有机组合,“借‘基’生蛋”,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最大限度地整合涉农资金。中央早就提出各类涉农资金可“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重点使用、各记其功”。省财政厅“以支农资金整合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支农资金整合”思路的提出,更使这一原则的落实具有了可操作性。实践证明,用项目和产业争取资金和主动整合资金,是可行的。在茶产业发展中,省农业厅即以3000万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了省直有关部门、7个市(州、地)、56个县(市、区、特区)及中央财政共约3.1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茶产业发展。
大力培育“龙头”和“抓手”。龙头企业、合作经营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可以在引领产业发展、领军技术进步、引导培训农民等方面发挥政府部门难以发挥的作用,也可以作为“二传手”,有效地放大部门的服务。如贵阳市开阳县2002年引进台农公司良种猪场项目,引导了全县范围的“养猪技术革命”,养猪规模和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因此,各级农业部门应当将引进及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大力配合地方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在龙头企业培育问题上,要更加注重小企业和农村经纪人的发展。
积极探索农业服务外包的有效形式。政府职能服务外包是美国小企业服务社会化的一大特点。sba扶持服务小企业、培训企业家、培训老百姓就业创业的项目,多数采取外包的形式。国务院也提出“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引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项目”。我省农业项目服务外包中,国家信用制度和体系缺失、信用信息不对称,我们难以掌握、也没有逐步建立起较规范、较系统的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企业弄虚作假、失信成本太低。因此当前,我们应先从重点企业着手采集和整理信用信息,逐步建立全省农业系统统一的涉农企业及服务机构征信系统数据库,并在系统内先实行信息共享。同时,建立相关信用监督和惩戒制度,对不守诚信甚至违法乱纪的企业坚决列入“黑名单”,以严厉惩戒倒逼诚信的建立。
大力推进服务手段信息化
加强农业信息化的软件建设。近年来,贵州有线无线信息网络硬件建设已具一定水平,“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工程已取得一定成效。在这两大状态并存的情况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三农”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毫无疑问是一个穷省实现“四两拨千斤”最为费省效宏的有效途径,理当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贵州农业信息化的“短板”和突破口是软件建设。涉农网站有十来个,打开后大多是领导、部门活动信息、各类简报文件等。服务对象需要的、具体的、实用的、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极少。因此,应当将贵州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由硬件建设转移到软件建设上来,认真研究梳理现有硬软件现状、“短板”及其“填平补齐”的措施,以有效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创新和完善信息化服务机制。农民收入和文化水平不高及单家独户劳作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必须为他们提供简单明了、适时实用、操作性强的农科知识及其他信息,这是贵州农村信息化的生命力之所在。
当前,一要抓紧“造车”。围绕支柱产业,花相当的人力、资金和时间抓紧开发相关软件和编辑适应信息化传递方式的技术、市场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推上农业信息网、贵州信息港等大众通道,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二要建设队伍。建设多层次、多专业、多成分、大批量、广覆盖的信息化专业技术和法规政策服务人才队伍,专门从事网站软件开发以及市场信息、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法规政策等电子信息资料的研究、收集、整理和信息化服务。以“用钱养事”的思路,在条件允许和自愿的前提下启用相关退休专家以及开发利用在职技术人员的业余时间。三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各种提供服务的信息化渠道都要广而告之,同时要加强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村干部信息技术培训(可先培养一大批农村信息化带头人)。四要打造平台。痛下决心盘活存量、因地制宜,打造或改造几个真正对农户和企业有用的网站及融互联网、手机、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于一体的综合立体平台,多形式、多渠道提供信息化服务。
大力推进管理规范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从单纯的运用行政手段,转变为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综合手段,农业行政执法已成为农业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在全国较早推出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开设集中受理行政许可的政务大厅两项改革,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部门定位于抓生产、开展技术推广等,农业行政执法和农业行政许可工作长期不甚规范。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非进即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一方面,要深化改革,以人民群众满意、发展环境优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政务大厅的功能,实行完全集中行政许可;进一步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同时,大力推进电子审批,扩大网上办公范围,实行电子监察;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腾出大量人手来抓发展、抓示范、抓培训、抓信息、抓服务;建设“法治部门、责任部门、服务部门、效率部门”。
另一方面,以规范行政行为、规范服务行为、规范政策行为、规范办事行为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围绕“权、钱、物、人”关键部位,建立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用权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和相关制度,并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防止不廉洁行为。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化
实行有效公开。实践一再告诉我们:“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系统内监督力量有限、无法实施全面监督的情况下,自觉接受系统外,尤其是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而这种监督必须以政务公开和信息对称为前提。因此,必须以“公开”为条件,把社会和群众监督作为重要力量,弥补系统内监督力量和手段有限的“短板”;必须以“公开”为手段,倒逼规范、倒逼依据、倒逼公平,消除“暗箱操作”,打造“阳光政务”,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提高部门公信力。
第五篇:关于对供销社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调查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关于对供销社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调查报告
根据省供销社的安排,XX市供销社高度重视,及时组成课题调研组,由市社领导带队,分四个小组,利用半个月时间集中深入13个县市区和5个重点为农服务企业,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听取汇报、查看资料、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就服务“三农”、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新型产业发展以及开展“强身健体工程”和 “服务规模化工程”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XX市供销社按照总社、省社的安排部署,积极推进和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探索试点开展了基层多元化、网络现代化、服务一体化、企业规模化、营销新型化等多项改革。截止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改造----------------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新型基层社118个,规范各类专业合作社52个,建设市县乡三级配送中心65个,建设市级为农服务中心1个,综合服务站100个,初步构建了基层组织服务网络、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现代综合服务网络等“三大网络”,形成了全市供销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框架。
XX市供销社通过贯彻省社“三个服务好”的要求,着力实施“强身健体工程”和“服务规模化工程”,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达到了“三个进一步”、实现了“三个大转变”的目的。即进一步深化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基层社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功能不断健全,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得到了强身健体。2014年1-9 月份,基层社实现利润300万元,同比增长%,在全系统利润指标所占比重增长个百分点,基层社全面止亏转盈,实现了基层社保本向盈利的大转变。进一步探索新型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搭建农业产业化、产销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平台,拓展了服务功能。2014年1-9----------------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月份,全系统直销农副产品 5亿元,网上销售农副产品80余万元,实现了传统销售向现代营销模式的大转变。进一步加强联合与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引进先进技术,实施农业一体化集成服务,提升了服务效能。2014年1-10月份,全市试点机械化、精准种植玉米、谷子共5000余亩,帮助农民秋收玉米1000余亩,帮助农民增收 万元,实现了农户单块种植向托管精准生产的大转变。
二、主要做法
坚持政策引领。全市各级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始终把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社王侠主任关于“供销合作社要发挥组织体系较为完整、流通网络相对健全的优势,在农业现代化进程特----------------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别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担当重任”的指示精神,省社狄重阳主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勇于担当的精神,创造出为农民服务的产品和为农业服务的平台”的要求作为工作的指针,在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协调推进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保证了思想和行动方向的正确性。
坚持统筹推进。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省供销社七届十二次理事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调研、广征博引、积极谋划,结合全市实际,先后出台了《五年发展规划》、《集团化发展战略》、《为农集成服务发展意见》、《供销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电子商务发展计划》、《产销对接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总体规划、计划、阶段任务,保证了整体工作的有序推进。2014年,市县供销社累计集中调研100余人次,召开现场推进3次,座谈讨论8次,专题培训 3次,保证了实施效果。
坚持龙头带动。在新型产业发展方面,XX市供销社依托龙头企----------------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业,先后进军产销对接、电子商务等新领域、新产业。由市供销储运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欣鑫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立足服务三农,从构架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流通高端服务平台入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与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联系合作,形成了以电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目前,该公司已经与武乡三里湾、潞城神农、潞城新润、潞城熬脑、平顺双喜、陵川马圪当、屯留嘉禾、沁水历山等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除自身建立“好实惠”网上商城外,还以接入腾讯财付通支付方式,入驻淘宝网、天猫商城、善融商城等知名电商平台,实现了互联网营销的广覆盖。仅今年上半年销售三里湾黑花生就达5000多斤,初步打开了地方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由市果品公司牵头组建的果蔬产销对接工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金鑫瓜果批发市场的带动作用,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助农增收为方向,以现代流通方式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渠道,使农村绿色、有机、无公害果蔬直销超市,建设城市“15分钟便民商业圈”,实现城市“菜蓝子”绿色化,农民果蔬种植有机化,城乡流通便捷化。该工程目前已改造交易大棚15000平方米,新建恒温库5000平方米,新建农产品配送分拣中心1080平方米,信息处理中心200平方米和农产品检测室100平方米;购置冷藏库专用设备1套,果蔬厢式冷藏车5辆,自办果蔬专业合作社1个,签约专业合作社6个,入社成员总数达857户,带动农户40户,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 基地+农户+订单”的运作模式。
坚持基层主体。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供销社认真落实省供销社基层社建设暨肖家庄现场推进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革改造,大力实施“基层社建设工程”、“专业合作社示范工程”、“综合服务社星级创建工程”、“协会标准化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设,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势头。全市 51个基层社得到全面改造,----------------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31个基层社得到资产改造,建设标准化综合服务社252个。XX市社全面实施“一社一业”发展战略,探索综合改革办法,在基层形成了集种养殖、再生资源回收、工业产品加工、农产品精加工和包装、建材市场、婚庆等综合服务产业链,店上、史回、微子镇等基层社已呈现出“以业养社、多元发展”的态势,增强了自身实力,成为了XX市社改革发展的支柱。
坚持资源整合。近年来,市供销社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统筹优势,把农资、储运、盐业等物流基础实力强、土地资源丰富、地理区位合理的单位进行有效资源整合,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列入全市物流体系建设规划,规划建设集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盐系产品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系统组织优势,以提升便民店服务和完善配送中心配送功能为重点,以现代经营方式整合传统经营网络,梯度提升便民店水平,着力打造“新网工程”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再----------------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生资源“四大”流通服务体系,在搞活城乡商品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制定了供销物流园区整体规划,初步征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同意;重点对供销储运的仓储设施进行了完善提升,梯度推进了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引深“全覆盖”成果对252个星级便民连锁商店进行了强化,发挥了系统资源的最大优势。
坚持社会参与。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以科技院所的技术为支撑,积极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今年,市社筹建了为农服务中心,购置了大型秋季作物收割机,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市为农集成服务工作。由山西大学、晋城沃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XX县供销社等三家入股合作组建金丰原农科贸有限公司,创建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园,在襄垣、黎城、XX县等县进行试点推广,通过打包服务,示范种植,推进技术集成化、作业机械化、服务系列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高效利用,探索破解“种什么、谁----------------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来种、怎么种”的难题,解决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目前,已健全了管理机制,完善了组织体系,研究制定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建设标准》、《农业集成技术示范点管理制度》、《农机驾驶员管理制度》和《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与各县服务站和示范点签订了项目合同书,2015年将在全市推广50000亩玉米、3000亩谷子的一体化种植。
坚持规模发展。对国家支持、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农民期盼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市供销社都全力以赴创造环境、科学合理统筹规划、精心设计组织实施,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市果品公司牵头组建的果蔬产销对接工程项目,总投资达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63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15 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万元,同时还被总社确定为农业产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市供销社与山大合作建设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一期投资就达----------------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1000余万元,其中仅省财政补贴资金就达734万元。正是市供销社实施规模发展科学的工作思路,才实现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存在问题
基层基础整体比较薄弱。近年来,各级供销社不断加快推进基层社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层实力有所增强。但从统计报表显示,作为服务“三农”主力军和重要平台的基层供销社,截止2014年9月底,全市供销社系统基层社资产总额亿元,仅占总资产额的%,1-9月份营业额万元,也仅占全系统的%,在全市经济发展的权重明显偏低,服务基础亟待夯实。
新型实体推进速度较慢。由于供销社企业大多都实力有限,综合竞争能力弱,盈利水平低,对新上项目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推进速度较慢。比如,山西欣鑫合电子商务刚刚起步,“好实惠”网站和“新翠绿”品牌社会知名度还较低,与电商同行业相比,规模还不够大,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果蔬产销对接工----------------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程还没有全面铺开,运行还不够规范,还没有体现应有的效应。
为农集成服务仍在探索。尽管已进行了一年试点,但由于是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管理体制不太健全,风险机制不够完善,集成服务还待提升,激励机制还需加强,而且又涉及到科研院所、供销企业、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农技人员、农村农户等多个方面,关系协调、利益分配、服务措施等都需要逐步摸索,对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边实践边破解,因此,这一服务模式还需要一定时间实践检验,这一服务体系还需要一段时间逐步完善。
流通网络组织还比较松散。经过几年的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个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但市县两级网络、各县网络没有实现有效融合,仍旧各自为战;即使各县的网络也参差不齐,县乡配送中心没有建成统一的交易平台,实现网络链接;各级配送中心,作为独立法人,没能相互参股入股,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形成----------------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连锁网络化发展。
四、发展建议
要深入贯彻落实总社推进综合改革河北座谈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不等不靠、奋勇争先,抓好用好当前国家对供销合作社重视和支持的最佳机遇,切实加大试点工作,加大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推进力度,拿出令人信服的改革成效,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有探索。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社基层工作推进暨肖家庄现场会议精神,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不断推进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密切与农民利益的联结,借鉴肖家庄的“六化”经验,按照合作制原则,依托各地的优势产业,大胆探索新领域、努力发展新业态、不断拓展新功能,继续深入实施“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真正把基层社建设成为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渠道,建设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要继续实施“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层组织建设工程”,按照自主经营主体、为农服务载体、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的模式,积极组建新型基层社。对条件好、经营好的基层社,要扩大农民社员规模,不断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水平,率先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实现高标准建设。对靠资产租赁维持的基层社,要通过招商引资、开发盘活资产、恢复传统业务、开展商品经营、开展大田作物托管经营服务等多种手段予以激活,提升发展实力。对无资产、无业务、无人员等的“三无”基层社,要采取强社带动、县级龙头企业延伸组建、吸纳农村经营实体或与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共建的办法,恢复重组一批基层社。鼓励基层供销合作社针对农业生产重要环节,与农民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服务,提高服务规模化水平。
在联合合作方面有进展。按照总社改革试点的要求,以密切与农民的联系为核心,以供销合作社现有体制为依托,通过加----------------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强上下级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握成拳头、形成合力,并逐步由局部到整体加以推进,真正构建起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要抓住有利时机,按现代企业制度和集团化管理要求,整合系统优质资源,加快供销合作社+供销集团的改革试点。要重点在主营业务、网络建设方面实现区域性联合,采取“集中采购、分散销售”的办法,减少采购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建设现代流通网络方面有创新。要实行“新网工程”“4+3”联合并进模式,即把农资供应和日用消费品销售两个下行网络、农产品购销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两个上行网络与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支付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三个平台”相互融合,把网络终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努力打造资源共享、虚实相济、模式独特、成效显著的新格局,真正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方面有提升。要认真贯----------------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创建行动”为载体,依托县社、农合联、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专业协会等组织,利用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渠道,学习山东济宁供销社大田作物托管、山东德州专业社资金互助等模式,深化行业合作,依托山大的先进技术,推进技物结合,推广XX县社为农集成服务经验,从农资供应向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延伸,形成融大田作物托管、技术指导、测土配方、物资供应、资金互助、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集成服务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推进新型农业的快速发展。
在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面有突破。要按照省社和省农信社签订的战略框架协议要求,积极支持增资扩股组建融资担保公司,争取优先授信额度,----------------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为基层发展提供多元化、全方位、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要不断加强与各级农信社的联系,着力推进系统间合作,因地适宜,积极试点,规范运作,严控风险,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和供销合作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逐步探索成立一批农村金融互助合作组织。要按照市社和建行长治分行签订的战略框架协议要求,在重大项目建设、流通网络建设、主营商品购销、电子商务发展、集团化发展等方面争取金融支持,积极找政策、找渠道、找服务,推进市社综合改革不断深入。
根据商务部《关于开展生活必需品储备和市场调控工作情况调查的函》及省商务厅要求,我局及时将相关要求发给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并要求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做好摸底调查,现将各区县摸底调查反馈的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市生活必需品储备情况
生活必需品储备----------------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品种有猪肉、牛羊肉、食糖、食盐、茶叶、鸡蛋、蔬菜、水产品、粮食、食用油、矿泉水、小包装大米、小包装米粉、方便面、饼干、火腿肠十六种等等。分别由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工商、农牧、发改局、应急调控企业、盐业公司等部门管理。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建立的储备商品略有差异,如:XX县商务中心商务中心负责管理肉类、蔬菜、应急必需品类3种商品;XX县工贸局建立的储备商品有粮食、食用油、肉品、食糖、方便食品等等;XX县工贸局建立管理的储备商品具体有猪肉、牛羊肉、食糖、鸡蛋、方便面、饼干、火腿肠等。但松桃县、万山区、玉屏县、XX县的商务主管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储备商品,主要由企业、市场调控。
各储备商品储备情况见附件。
储备方式:以上生活必需品商品品种除部分为政府储备外,其余的均为商业储备。
储备形式:除XX县政府为XX县工贸局政策上计划是储备资金70万元用于特别时----------------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期应急,实际规模为40万元,元旦春节期间已投放使用23万元;XX县财政计划是储备资金100万元用于特别时期应急,实际规模为80万元,元旦春节期间已投放使用43万元;碧江区财政局和农发行计划8万元用于粮食储备且已用完,万山区财政局计划234万元且已用完外,其它都是企业以实物储备。相关部门只是监管。
二、市场调控制度建设情况
1、我市各区县已建立了各自的肉类、食糖、蔬菜、粮油等自己的骨干企业,有,各区县把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副食品配送送中心、定点屠宰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企业作为骨干企业,要求这些企业定期报送相关数据。
2、对于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管辖的企业大多都能积极支持和配合政府工作,并做到了准确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3、各区县均建立了因灾应急投放网络,严格执行市场价格监管预警和报告制度,抓好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报告工作,如发现有市场抢购、脱销断----------------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档、价格大起大落等异常情况,将进行预警预报,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2009年由于受冰冻天气影响造成一度粮食供应困难和2011年食盐**,各区县得知道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和我局汇报,并采取了紧急预案,要求粮食加工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加工大米投放市场,政府张贴通告告知供应点及价格,由于各区县措施得力,我市广大人民群从没有造成抢购的恐慌。
4、我局与工信委、财政局、农委、卫生局、工商局、畜牧兽医局等部门建有应急状态下协作机制,目前部门之间还没有真正实体上的协作机制,有应急状态出现是由政府统一指挥调度,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
三、存在问题
商务部门在生活必需品储备和市场调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1、由于机构改革,使得商务机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商务各项工作的开展。
2、由于目前处于市场经济状态下,企业收支、盈亏自负,政府工作部门监管难度较大,----------------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且由于生活必需品库存、储备成本较高、资金周转速度慢,企业储备积极性不高。
3、由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影响,商品价格时效性强,开展生活必需品储备,企业所承担价格风险较大。
4、工作经费严重短缺,办公设备匮乏。
四、对策及建议
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在应急调控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在省商务厅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了应对凝冻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胜利,但与应急实际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如调控手段不足、货源筹集渠道较窄、应急储备品种数量少等,需要进一步用创新方式、方法予以研究解决。
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市场供应工作,必须发挥大型商贸企业主渠道作用,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在应对2008年凝冻灾害保障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过程中,我市各区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重点流通样本企业、应急调控企业等大型商贸企业,顾全大局,听从指挥,服从调度,不断增----------------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派人员、车辆,加大自采和外采力度,积极组织货源,增加市场供给,充分发挥了大型商贸企业主渠道作用。可以看出,有责任感大型商贸企业已成为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建议政府应采取有力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在资金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农超对接支持力度,鼓励建立、扩大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直采基地;二是对于承担社会任务的企业在各项税赋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少甚至免除,对于因完成社会任务而亏损经营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承担政府政治任务或者在应对突发事件市场保供工作种作出突出贡献的发展中企业,在其为完成任务或者发展壮大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银行信贷申请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四是在企业土地使用申请上,在同类条件企业中优先考虑上述企业。
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市场供应工作,必须强化道路运输管理,保证畅通的运输和充足的运力。畅----------------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通的运输和充足的运力是确保应急商品及时运至销售网点销售的前提条件。建议政府设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商品运输调度中心,负责应急车辆的筹集和应急商品城区内运输工作,保证应急商品和物资及时运输到位。
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市场供应工作,必须加强市场监测、预测预警和宣传报道,引导市民理性消费稳定市场。建议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商务系统市场运行监测和商务预报预测预警工作的支持,增加工作经费,配备工作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样本企业开展市场监测的积极性,从而打造出一批更专业的高水平监测队伍,提高预测预警能力,为市场调控打实基础。
磨盘岭是XX县史村镇西海村的一个旱垣疙瘩,距离县城15公里,因其状如磨盘而得名。10年前,磨盘岭是一个“种一葫芦收一瓢”的贫瘠之地,当地农民在岭上靠开荒造出一些小块梯田,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亩收入也不过----------------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400多元。20**年,XX县立足农业自然优势,开始大力发展以大棚蔬菜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2008年,磨盘岭已经成为辐射周边17个村庄、2万农业人口,建有1500栋蔬菜大棚,集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四位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誉为“磨盘岭模式”,在全省推广。2010年,磨盘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蔬菜大棚3500栋,土地亩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2011年4月,在“磨盘岭模式”的带动下,XX县大棚总数已达到6000栋、3万亩,连片建棚村达到62个,仅大棚产业一项就可为农民年创收亿元,全县建棚户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是山西省2010年农民年人均收入的倍。如今,站在磨盘岭农民公园的制高点上放眼望去:河槽内绵延10公里的数千栋大棚宛如一片银海,泛出耀眼的光芒,蔚为壮观;过去广种薄收的山腰梯田如今被成片的甜柿林和金黄的油菜花覆盖;沟壑中,上百个红白相间----------------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的双孢菇窑洞门星罗棋布……XX县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磨盘岭模式”,相继被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山西电视台和《山西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吸引了来自10余个省、市的参观团到磨盘岭参观学习。
一个穷沟僻壤的旱垣疙瘩是凭借什么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疙瘩”的?一个没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地方是凭借什么实现科学发展的?磨盘岭巨大变迁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探究一:政府扶持、项目支撑,强力推动大棚产业规模化发展
XX县位于临汾盆地南端,县域面积平方公里,辖5镇2乡,158个行政村,万人口中有万是农业人口,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多年来,曲沃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成为制约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1年,XX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发展大棚蔬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头等大事来抓,提出了----------------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以磨盘岭为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新思路,由此揭开了曲沃农业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序幕。
一是解放思想促动。解放思想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进步观念的大碰撞,这也是XX县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起步阶段遇到的首要问题。以前,不少农民曾自发地种植过大棚菜,但受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赔了钱。因此,群众中流传有“要想穷得快,就种大棚菜”的说法。广大农民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不愿意冒发展大棚蔬菜的风险。为打破束缚思想的坚冰,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100余名农民赴山东寿光考察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现代农业带给农村的巨大变化,带给农民的巨大收益。同时,在磨盘岭下的西海村首先动员和扶持了31名有眼光、善经营、积极性高的农民种植大棚菜,当年建棚、当年收益,在磨盘岭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为发展现代设施农----------------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业播下了第一粒“种子”。
二是项目捆绑拉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规模优势很难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仅仅依靠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自身的投入,力度显然不够。为此,XX县大胆探索发展设施农业资金投入的新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对农业、水利、交通、电力、开发办等部门的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全县所有大棚规划区的基础设施全部由政府出资兴建,让农户真正看到了县委、县政府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决心,坚定了他们发展大棚蔬菜的信心。在磨盘岭周边“开发办搭框子,水利局埋管子,林业局镶边子,农业局填瓢子,农机局上机子,畜牧局建圈子”,XX县展开了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磨盘岭周边的17个村被列入磨盘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现代蔬菜大棚1000栋,XX县初步实现了大棚蔬菜产业由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的跨越,农民单棚最高年收----------------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入达到了4万元。
三是资金扶持推动。建设一栋蔬菜大棚需要一次性投资的数额较大,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很难筹措到。在磨盘岭建棚初期,建设一个普通拱棚需要资金16000元,县委、政府向每个建棚户一次性无偿补贴资金8000。在大棚产业发展阶段,政府协调县信用联社向建棚户提供3万元的贷款,县财政一次性向每栋棚补贴2000元后,再补贴1000元的贷款利息。在大棚产业规模化发展阶段,政府协调县信用联社向建棚户提供5—9万元的贷款,在老棚区内新建50栋以上的,每栋补贴2000元;在集中连片区新建100栋以上的,每栋补贴3000元;在集中连片区新建200栋以上的,每栋补贴5000元;在集中连片区新建300栋以上的,每栋补贴10000元。
四是技术服务带动。没有技术支撑,就没有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此,XX县一开始就从山东省寿光聘请了种菜经验丰富的专家常驻项目区,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菜农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已经与多个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联系,成为他们的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和蔬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的项目基地。先后引进优良蔬菜新品种80余个,确定推广品种59个;推广防虫网、嫁接、套种、无土栽培、微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适用技术30余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今,XX县在磨盘岭上建了一所大棚技术学校,从山东寿光聘请了三名技术专家入驻园区常年授课,把15名农民技术员和180名大棚联络员分成3个技术指导组,建立起了“服务中心—联络员—大棚户”三级服务网络,配备了两辆“大棚110”科技服务车,为全县所有大棚种植户提供全天候、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仅技术服务一项,每年县财政将支出费用达100万元。
在党委、政府的规划、扶持和引导下,XX县在2001年至2010年连续启动了5期大棚区建设工程,累计投资1亿元,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磨盘岭为中心,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万----------------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余亩的大棚蔬菜产业带,大棚蔬菜的产值占到全县经济作物总产值的1/3以上。
----------------精选公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