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时应提供的资料

时间:2019-05-14 07:1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室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时应提供的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室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时应提供的资料》。

第一篇:实验室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时应提供的资料

实验室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时应提供的资料:

1、上级或有关部门批准实验室设置的证明文件。

2、企(事)业法人资质证书(法律地位证明)。

3、人员一览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4、财务开户许可证(银行印签)。

5、房屋产权证明和租赁合同。

6、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种表格汇编、管理制度汇编。

7、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及部门主管的任命文件。

8、授权签字人、技术主管技术职称(工程师以上)证书、操作人员上岗证书、内审员证书。

9、各类文件的审核、批准、发放、回收登记记录。

10、仪器设备台帐、设备档案(要求一台一档);仪器设备验收启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

11、仪器设备检定/校准、验收(确认)的总体要求。

12、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计划和有效的检定/校准证书。

13、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溯源图及校准计划和记录。

14、合格供方评价及采购供应品的验收资料;合格供应商、服务商的相关资质。

15、在用标准时效性认定报告。

16、技术人员、关键岗位人员档案(要求一人一档)。

17、人员年度培训计划和记录,个人学习笔记、考核情况等。

18、质量体系文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宣贯、培训、考核记录。

19、年度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计划和记录。20、年度质量监督计划和记录。

21、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年度计划、方案和记录。

22、实验室环境控制记录。标准试剂配制记录。实验室废液处置记录。

23、年度结果质量控制计划和记录(包括: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监控、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人员比对、留样复测等相关记录及分析报告)。

24、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25、样品的接受、流转及处置记录。

26、提供10-20份模拟报告(包括:委托单、流转单、原始记录、检验(测)报告)。

27、新开展项目的评审计划、模拟报告及相关资料(适用时)。

28、上次评审结束后,评审组要求整改的条款完成情况及材料。

特别提示:除准备以上资料外,实验室还应该准备一份汇报材料。重点介绍本实验室的组织机构、人员结构、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情况、人员培训情况、设备配置情况以及为迎接本次计量认证工作的准备情况。

第二篇: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理论考核

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理论考核

1、资质认定对试验室的法律地位有什么要求?

答:实验室应答依法设立或注册,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实验室资质认定》对授权签字人的要求是什么?

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事3年以上。

签字授权人应具备的任职条件

1、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

2、具有相应的职责权利

3、熟悉或掌握有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状态

4、熟悉或掌握所承担签字领域和相应技术标准方法

5、熟悉试验室管理和检测报告审核签发程序

6、具备对检测结果做出相应评价的判断能力

7、熟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文件的要求。授权签字人由实验室提名,经过评审机构考核合格,方可签发检测/校准报告

2、扩项应如何开展新项目的准备和评审工作? 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及试剂等资源,要有检测依据的方法标准,《程序文件》中要有“开展新项目的管理程序”其程步骤为:

1、购买新项目检的标准,经确认是有效版本。

2、编写原始记录表格和确定检测报告格式

3、培训检验人员

4、相关检验人员负责准备新项目所需的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和试剂等

5、采购部门负责所需物品的购置

6、新仪器的计量检定,建立仪器档案

7、按标准规范检测/校准细则进行试验并记录并形成验证试验,确保新项目的可靠性

8、对照标准要求评审检测/校准工作,证实其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9、若完全符合要求并经过5-10次以上检测/校准后,可申请认证工作。

四、授权签字人批准签发检测报告时,应主要审核那些关键内容?

1、检查报告及原始记录是否完整

2、检测报告的检测项目是否在资质范围内,检测标准是否现行有效

3、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4、检查检测报告与原始记录的信息是否一致,信息是否齐全(足够)

5、原始记录与报告的数据是否一致

6、报告的结果是否准确、客观,结论用语和备注用语是否规范

五、实验室应通过那些主要活动来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

1、不符合的确认

2、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

3、制定实施预防措施

4、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

5、内部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

6、比对和能力验证

7、管理评审

8、建立监督机制,保证质量

六、什么是量值溯源?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校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过是国家的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称之为量值溯源。

七、评价气相色谱检测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确定色谱柱分析性能好坏的指标是什么? A灵敏度(性)b选择性c检测度d线性范围

确定色谱柱分离性能好坏的指标是a分离度b柱效能c选择性 八室外空气空白样品的采集应注意什么 应选择室外上风向,并与室内样品同步采集。如果采集系统空白样品,应把采集管带带现场,跟样品一样处理。

九、计算题

采集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氨样品,采集体积20l现场温度23℃,大气压98KPa,测得样品吸光度为0.159空白吸光度为0.060,计算该样品的氨的浓度(标准曲线线方程y=0.081x+0.005 解:v0=vt*t0/t0+t*pt/p0=20*273/273+23*98*101.3=17.84l

3C氨=0.159-0.06-0.005/0.081÷17.84=0.072/0.065mg/m

3、标准样品中甲醛的含量为1.03.mg/l,对其进行6次测定,结果分别为0.97mg/l、1.05mg/l,1.02mg/l,1.03mg/l,0.99mg/l,1.04mg/l,计算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相对误差,相对标准标准偏差(不确定度)和极差

算术平均值=(0.99+1.05+1.02+1.03+0.99.1.04)/6=1.02mg/l 相对误差=1.02-1.03/1.03=-0.1% 标准偏差=0.03mg/l 相对标准偏差=0.03/1.03*100%=2.*9% 填空题:

1、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依法设立,保证(客观、公正、独立)从事检测/校准和检验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计量认证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性能,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验数据公正、可靠的质量体系能力进行的(考核)

3、《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4、实验室应具有检测/校准样品的(唯一标识)系统。避免样品或记录中混淆,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储存,处理样品,确保样品不受所坏。

5、实验室在使用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验设备之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进行校准/检定。

6、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验每个建筑单位(有代表性)的房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氨、甲醛、氡、苯、TVOC的抽检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每个建筑单位并不的(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验。

7、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点应按房间面积设置,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m2)设1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50、小于100m2)设置2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50、小于100m2)设置2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500、小于1000m2)设置5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大于300m2)设置每1000m2个设1检测点.8、将下列各数按数字修约为2为有效数字9、0.435(0.44)0.345(0.35)

32501(3.3*104)0.03450(0.034或3.4*10-2)

10、下列各数的有效数字的位数86.00(4)

0.008(1)

ph1.29(3)4.3*10-6(2)

四、判断题

1、经实验室指派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均可承担实验室技术主管和授权签字人(×)

2、对于常规的检测项目可以简化合同评审的过程。(√)

3、投书必须是客户以书面形式表达对实验室提供服务的不满意或抱怨(×)

4、质量监督员应当对管理体系运用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督(×)

5、试验室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6、预防措施包括对现有不合格的处置和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等两方面(×)

7、验室应优先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

8、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的浓度,液层厚度没有关系(×)

9、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示其某物质对波长的光吸收能力越强,比色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

10、ph值减小1个单位,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加10倍(√)

12、天平的分度值越小,灵敏度越高(√)

12、比色分析中显色时间越长越好(×)

13、Ph等于1时,溶液中呈强酸性,溶液中无oh-存在(×)

14、Ph值减小1个单位,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加10倍(√)

五、选择题

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吸收了白光中某些光所致,cuso4溶液呈现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色光中的(黄色光波)

2、仪器设备超过检定周期,未经检定/校准,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系统误差)

3、符合朗波比耳定律的有颜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

4、在分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中,运用光的吸收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应采用的入射光为(白光)六问答题

1、实验室通过那些主要活动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2、试验室咋样才能做到对检测工作实施有效监督?

3、什么是量值溯源

4、实验室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哪些信息?

5、为什么对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氨的检测应关闭24小时进行?

取样检测时间保证大于仪器的读数影响应时间是需要的原因是氡浓度在室内积累过程慢,且氡释放到室内空气中pb-p分氡会衰减,因此,条文规定应在房间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进行检测。

第三篇:实验室计量认证食品现场提问题库[定稿]

食品

1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评审依据是什么?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你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什么?

科学管理、工作有序、质量第一、优质服务

3、检测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依据是什么?

与检测记录的有效数字位数相一致。

4、你中心的质量体系文件分几个层次?怎样实现有效控制?

四个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格式文件。加盖“受控”章,编写受控编号,填写发放回收记录。

5、食品检验微生物要求?如何记录?

6、你中心常用的质量控制方式?

人员比对、盲样考核、加标回收

7、怎样进行质量监督?

1)人员及操作:监督员要对检验环节中的检测人员进行监督,特别是对新项目开展过程人员的监督,对在培人员的操作和原始记录的监查。质量监督员监督内容为人员培训情况,有无上岗证;是否按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和检验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有无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各类记录;应加强对新进人员的监督。2)

二、设施及环境条件:监督内容为实验室配备的相应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检验检测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安全环保要求;实验室对环境有无有效监控记录、废弃物处理记录。3)检测方法:监督内容为检测流程及过程的控制与监控;是否选择满足客户要求并适用于进行检测的方法,标准应为现行有效版本并受控;4)仪器设备:监督内容为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台帐是否及时更新;有无仪器设备购置、验收资料;仪器设备标识是否准确;是否按时开展期间核查;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是否规范;新购置仪器设备是否及时编写作业指导书。5)测量溯源性:监督内容为有无仪器设备检定证书;有无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资料;有无标准物质的使用及验收记录。6)样品管理:监督内容为样品状态标识是否正确;样品的交接、保管是否符合要求,剩余样品处置有无按规定处理;样品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7)结果报告:随机抽查检测报告,监督内容为是否按规定记录;是否按格式要求书写;原始记录中所用仪器设备信息与使用记录是否相符;8)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其他因素进行监督,内容包括:比对、能力验证和内部质量控制活动、新方法(新测量设备)首次正式使用、重要的检测任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等。

8、什么是内审和管理评审?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内审是实验室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以及对本实验室的适用性,活动。

1)评审的目的不同:内审确定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的符合性及有效性,管理评审是就质量方针和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2)依据不同:内审是审核准则、法律法规、体系文件,管理评审是根据内审结果及受益者的期望,该进的需求;

3)审核人不同:内审是质量主管组织内审员审核;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审核。

4)审核方式:内审是现场评审,管理评审是会议评审;

5)结果:内审是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完善体系,管理评审是为了从总体来促进体系的持续改进。

9、你中心的样品是怎样管理的?

10、记录的作用?如何记录?

记录的作用:是所有工作的证据,是管理体系运行状况检验的数据和结果的证实性文件,能保证工作的再现。(1)所有工作必须在当时予以记录,不允许事后补记或追记。(2)每一项检测的记录需包含足够的信息,保证能够“再现”(3)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要采用杠改法(即红笔划双斜杠,再于上方加添正确内容并签名)。(4)所有记录都要归档并有保存时限。

第四篇:计量认证及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中应注意的问题

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闫军(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北京100007)卫生检测机构是国家授权对社会进行卫生监测、疾病控制并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服务机构。它所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能否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承认,成为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执法过程中是否具有权威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保证出具的数据准确、可靠,自身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改进,卫生检测机构在进行计量认证/ 实验室认可评审中应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1 组织和管理体系

1.1 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问题(1)非独立法人机构是否经过法人授权;(2)关键人员和主要领导是否指定代理人,变更时是否及时备案,在体系文件中是否有规定或说明;(3)授权签字人是否经考核和批准确认,签字领域是否经审查或超范围。

1.2 公正性问题(1)实验室检测工作外是否还从事其他科技开发或商业活动;领导人是否兼任或担任这些非检测机构的负责人并有利益冲突之可能;(2)实验室是否作为监督执法机构又从事非监督检测工作。

1.3 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错位问题(1)有无职能分配表或职能分配表是否存在的权利错位问题。(2)质量手册中对关键人员的职责权限界定不清或界定错位,集中表现在:实验室主任兼任技术负责人,二者职责权界定不清或权利错位; 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职责权界定不清或权利错位;监督员的资质要求、权利范围以及与内审员的各种区别理解不到位;监督员与科主任的权力区分和界定以及领导和监督记录等;各类人员特别是关键人员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准确甚至有误。

1.4 有临时性和可移动的设施问题(1)有无相关特殊文件;(2)移动前后是否对设施或设备进行性能指标检查和记录。

1.5 对授权有监督或执法活动实验室的检查 对指令性任务:(1)有无计划;(2)是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1.6 组织机构的内外关系框图是否准确 2 质量体系文件

2.1 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各层次文件间的关系(1)质量手册的章节是否完整,与ISO/IEC17025 是否完全匹配;(2)手册各要素与特殊文件间关系是否匹配,特殊文件是否完整,是否体现出单位和行业特点;(3)程序文件与作业指导书的关系理解是否清楚;(4)记录文件是否分类,关键文件信息量是否完整,格式是否规范。

2.2 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与考核问题(1)是否进行全员宣贯;(2)质量方针、目标与承诺、各类人员的职责权是否清晰、完整、准确;(3)是否有培训和考核文字记录。

-Page 1 of 4

(4)设备档案内容是否齐全(维修、保养记录;修理后的校准记录;期间核查记录);(5)是否有设备控制程序(对使用外部设备、脱离永久控制的设备有无规定;有无设备发生故障时的控制要求等)。9 量值溯源和标准

(1)量值溯源图是否正确;(2)有无送检仪器的计划和程序;(3)检定周期有无断档;(4)有无自检仪器的检定规程和检定方法的确认和具体要求(有资格的人员、方法的实验比对,专家评估、领导批准);(5)有证标准物质是否符合要求;(6)是否有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的比对计划与实际运作记录。10 检验方法

(1)所使用的检验方法是否是现行有效版本;(2)非标方法的确认程序是否符合要求;(3)非标方法是否形成文件并经审批;(4)非标方法使用前是否经过客户同意;(5)是否有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和实例。11 样品处置

(1)样品的制备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如样品室环境条件的监控与记录);(2)样品有无唯一标识系统;(3)留样是否满足投诉、复验要求;(4)到期样品的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处理。(5)样品的流转是否受控。12 记录

(1)记录的更改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如更改签名等);(2)记录是否包含足够的信息量(如检测环境条件及检测依据、设备等);(3)记录表格是否受控并有文件编号;(4)记录是否有唯一性标识;(5)是否有电子记录的控制与程序文件;(6)记录的分类管理与基本要求;(7)是否有相关人员的签字。13 分包

(1)承包方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且索取了有关证明文件(如分包项目认证/ 认可证书附表);(2)分包项目是否取得客户同意并记录。14 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1)是否有合格的供应商审查、档案与记录、评价与记录;(2)是否有消耗品与供应品的质量检查、保证与记录;(3)是否有相关程序文件。15 抱怨

(1)有无客户抱怨或投诉存在和记录(2)有无相应程序文件和实际处理解决办法;(3)有无提交管理评审和处理结果的跟踪;(4)重大投诉是否影响到体系和质量管理要素的有效性和适宜性。16 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和结果偏离的控制

-Page 3 of 4

第五篇:计量认证评审准则

关于印发《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通知

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认实函〔2006〕14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贯彻实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验室的实际状况、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经验和我国实验室评审工作的经验,国家认监委组织制订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保证《评审准则》的顺利执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评审准则》,加强宣传和指导,及时进行新评审准则的宣贯,督促实验室及时进行转版。

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评审应当遵守本准则。

三、国家认监委将依据《评审准则》编写培训教材,并组织开展国家级评审员及省级评审员师资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开展省级以下评审员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执行实验室现场评审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具有注册评审员资质。

四、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申请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只对本准则有别于认可准则的特定条款(黑体字部分)进行评审。同时申请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应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本准则的特殊条款进行评审。

五、本准则有关规定与原有关文件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准则规定为准执行。

六、本评审准则自2007 年1 月1 日起开始实施,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应于2007 年12 月31 日前完成转版工作,届时,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废止。

特此通知。

附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二○○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1.总则

1.1 为贯彻实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确保科学、规范地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为实验室资质行政许可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1.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授权、验收)的评审应当遵守本准则。

1.3 本准则所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1.4 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评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原则。

1.5 对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只对本准则特定条款(黑体字部分)进行评审。同时申请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的,应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本准则的特定条款进行评审。

2.参考文件

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 号局长令)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2000]046 号)

3.术语和定义

本准则使用《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GB/T15481: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4.管理要求

4.1 组织

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

4.1.1 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

4.1.2 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

4.1.3 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

4.1.4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1.5 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4.1.6 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

4.1.7 实验室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4.1.8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独立法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由其上级单位任命;最高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

4.1.9 实验室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1.10 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4.1.11 实验室应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

4.1.12 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授权/验收的实验室)。

4.2 管理体系

实验室应按照本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4.3 文件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如果实验室将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一部分分包,接受分包的实验室一定要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实验室应确保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实验室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分包。

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4.6 合同评审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

4.7 申诉和投诉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实验室应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

4.9 记录

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

实验室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 /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4.10 内部审核

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4.11 管理评审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5.技术要求

5.1 人员

5.1.1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5.1.2 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5.1.3 实验室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实验室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5.1.4 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

5.1.5 实验室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

5.1.6 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

5.1.7 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 年以上。

5.2 设施和环境条件

5.2.1 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

5.2.2 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

响。

5.2.3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2.4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环境保护程序,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检测/校准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2.5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5.2.6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5.3 检测和校准方法

5.3.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3.2 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5.3.3 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等都应现行有效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5.3.4 需要时,实验室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

5.3.5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5.3.6 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后,由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和客户接受,并将该方法偏离进行文件规定。

5.3.7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并有效实施。

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5.4 设备和标准物质

5.4.1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5.4.2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实验室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所造成的影响。

5.4.3 如果要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且应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

5.4.4 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5.4.5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

a)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b)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

d)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

e)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f)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g)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h)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

i)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5.4.6 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5.4.7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5.4.8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5.4.9 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

5.4.10 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5.5 量值溯源

5.5.1 实验室应确保其相关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实验室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对于设备校准,应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适用时),以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

5.5.2 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的,实验室应提供设备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的满意证据。

5.5.3 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检定/校准的计划。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5.4 实验室应有参考标准的检定/校准计划。参考标准在任何调整之前和之后均应校准。实验室持有的测量参考标准应仅用于校准而不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能证明作为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

5.5.5 可能时,实验室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没有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时,实验室应确保量值的准确性。

5.5.6 实验室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5.5.7 实验室应有程序来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5.6 抽样和样品处置

5.6.1 实验室应有用于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或清理的程序,确保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完整性。

5.6.2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实验室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5.6.3 实验室抽样记录应包括所用的抽样计划、抽样人、环境条件、必要时有抽样位置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如可能,还应包括抽样计划所依据的统计方法。

5.6.4实验室应详细记录客户对抽样计划的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

5.6.5 实验室应记录接收检测或校准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

5.6.6 实验室应具有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标识系统,避免样品或记录中的混淆。

5.6.7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理样品,确保样品不受损坏。实验室应保持样品的流转记录。

5.7 结果质量控制

5.7.1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d)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e)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5.7.2 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5.8 结果报告

5.8.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具检测和/或校准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5.8.2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标题;

b)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与实验室地址不同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地点;

c)检测和/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d)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必要时);

e)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

f)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

g)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日期(必要时);

h)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所用抽样计划的说明;

i)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

j)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

k)必要时,结果仅与被检测和/或校准样品有关的声明。

5.8.3 需对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做出说明的,报告中还可包括下列内容:

a)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定检测和/或校准条件信息;

b)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c)当不确定度与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

d)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5.8.4 对含抽样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抽样日期;

b)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c)抽样位置,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d)抽样人;

e)列出所用的抽样计划;

f)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5.8.5 检测报告中含分包结果的,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结果。

5.8.6 当用电话、电传、传真或其他电子/电磁方式传送检测和/或校准结果时,应满足本准则的要求。

5.8.7 对已发出报告的实质性修改,应以追加文件或更换报告的形式实施;并应包括如下声明:“对报告的补充,系列号……(或其他标识)”,或其他等效的文字形式。报告修改应满足本准则的所有要求,若有必要发新报告时,应有唯一性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素及要点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共19个要素,其中管理要求:11个要素,技术要求:8个要素;评审要点有104个,其中管理要求:51个要点,技术要求:53个要点。

认证实验室体系覆盖所要求的19个要素,并针对性掌握了104个评审要点,现场评审时应该无大问题。.分为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共19个要素。

1.管理要求(11个)

1.1组织

1.2管理体系

1.3文件控制

1.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1.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1.6合同评审 1.7申诉和投诉

1.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1.9记录

1.10内部审核

1.11管理评审

2.技术要求(8个)

2.1人员

2.2设施和环境条件

2.3检测和校准方法

2.4设备和标准物质

2.5量值溯源

2.6抽样和样品处置

2.7结果质量控制

2.8结果报告

各个要素与评审要点分布具体如下:

4.管理要求(51个)

4.1组织(12个)

4.2管理体系(5个)4.3文件控制(4个)

4.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3个)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个)

4.6合同评审(2个)

4.7申诉和投诉(3个)

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个)

4.9记录(6个)

4.10内部审核(5个)

4.11管理评审(3个)

5.技术要求(53个)

5.1人员(7个)

5.2设施和环境条件(6个)

5.3检测和校准方法(6个)

5.4设备和标准物质(10个)

5.5测量溯源(7个)

5.6抽样和样品处理(7个)

5.7结果质量控制(2个)

5.8结果报告(5个)

4.1组织:12个

1)实验室是否具有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

独立法人性质的实验室是否有合法的设立文件或注册证书;

非独立法人性质的实验室是否有批准文件、授权书、最高管理者的任命文件和母体的公正性声明;

实验室应承诺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校准活动,有保持第三方公正地位措施,满足“授权”、“独立”的有关要求。

2)审阅实验室注册、登记文件和工作场所的所有权、使用权的证明文件,确认实验室是否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审查仪器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的证明文件,确认实验室是否具备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的、临时的或可移动的检测/校准设备和设施,以及设备、设施能否保证正确进行检测/校准。

3)通过审阅管理体系文件,特别是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的控制程序,确认其管理体系是否覆盖了所有的工作场所或地点。

检查实验室所有场所的所有工作,验证质量体系能否对其有效的覆盖。

4)查阅实验室在册人员证明,或劳动合同证明,确认实验室是否拥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5)查阅实验室是否制定了保证检测/或校准工作公正、客观的有关措施;

能否保持第三方公正性;

能否有效防止任何有损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

能否有措施防止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

并考查实验室的实施效果如何。

6)实验室是否制定了保护国家秘密和客户秘密的有关措施,以及在有关的活动中实施情况。

7)分析实验室内部机构设置是否合理,部门职责是否明确,是否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8)查阅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是否有符合要求的任命文件,他们的职责规定是否明确、恰当,以及履行职责的状况。

9)是否规定了所有的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所有的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是否明确本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关键人员是否明确了代理人。

10)检查监督工作的范围、计划和记录,监督员职责是否到位,评价其工作的有效性。

11)是否任命了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是否明确了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的职责和权力。

12)依法设置或依法授权实验室是否有措施完成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确保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和及时性。

4.2管理体系:5个。

1)建立管理体系的职责是否明确并得以落实;

质量过程是否予以明确;

建立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本实验室的特点(如移动的、多检测场所等);

相应的质量记录能否证明体系的运行;

是否存在系统性或区域性不符合。

2)审阅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以及对照本准则的完整性和符合性。

结合本准则全部要素的评审情况和实施效果,评判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验室自身状况的适应性和实际运行的有效性。

3)在评审过程中,注意与实验室的重要岗位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对本岗位的职责和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清楚明白。

4)是否建立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否适宜;

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和可操作。

5)本要素的评审一般要衡量全面评审情况、分析管理体系关键和重点环节管理状况,整体评价管理体系符合本准则的状况和实际效果。应当是评审组集体评判的意见和结论。

4.3文件控制(4个)

1)实验室是否具有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有关的内容和环节是否齐全,规定是否合理且具可操作性。

2)实验室内部文件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现场使用的各种文件是否标识清晰。

3)实验室现场是否使用失效或废止的文件;是否存在一个文件出现不同版本的问题。

4)实验室受控文件是否定期审核,必要时进行修订,更改的文件是否经过再批准,并加以说明。

4.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3个)

1)实验室是否确定了分包实验室的名单,每个分包的实验室是否符合本准则和相关技术能力。

2)实验室分包项目是否符合本准则限定的三种情况。

3)实验室每一次分包是否征得客户书面同意。

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个)

1)实验室是否制定了服务和供用品的选择、购买和验收、储存的相关管理程序文件。

2)实验室是否对服务和供应方进行了评价,是否建立了服务方/供应方的名单。

3)实验室已发生的采购是否受控,是否正确选择具备资格的供应方。

4)实验室是否已规定了对采购品的验收要求,对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性材料是否经过验收。

4.6合同评审(2个)

1)实验室是否制定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相关程序文件,不同情况下的评审规定或要求是否明确。

2)实验室是否对不同类型的委托书、标书或合同,按照不同的规定实施了评审。

4.7申诉和投诉(3个)

1)实验室是否制定处理申诉和投诉程序文件,主动征求客户意见。

2)实验室处理申诉和投诉过程是否符合程序文件的规定和要求。

3)确属实验室原因造成的投诉或申诉,是否对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对有关工作领域或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个)

1)实验室是否编制了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对不符合工作予以及时处理。

2)实验室是否编制了纠正措施程序,在“评价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时,执行纠正措施程序。并根据实验室的实际,分析程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实验室对出现的不符合工作或对潜在造成不符合的原因,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4)实验室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是进行了验证。

4.9记录(6个)

1)实验室是否编制了记录管理程序,内容是否齐全、合理。

2)实验室的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的信息是否“足够”,是否能够“复现”管理和技术活动。

3)实验室的各种记录填写和更改是否正确、完整、清晰、明了。

4)实验室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限,保存期限是否合理,是否按照规定保存相关记录。

5)实验室现存记录是否安全储存、妥善保管,保存方式是否合理,方便存取、查阅方便。

6)实验室是否按照4.1.6条的规定,做到为客户保密。4.10内部审核(5个)1)实验室是否制定了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2)实验室是否按照程序规定开展了内部审核,审核其完整的内审资料。

3)实验室内审工作程序是否规范、记录是否齐全、不符合报告是否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针对不符合工作制定的纠正措施是否合理、纠正措施是否实施、实施的结果是否进行了验证等。

4)每个的内审工作是否包括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是否覆盖了实验室的所有部门和工作场所。

5)内审人员是否进行了资格确认,是否经过恰当的培训;内审人员是否做到了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4.11管理评审(3个)

1)实验室是否编制了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文件。

2)管理评审工作是否按照规定和计划组织实施,每次评审输入是否明确,评审是否充分,结果是否恰当。

3)管理评审报告提出的有关措施是否纳入改进,其结果是否得到验证。

5.1人员(7个)

1)实验室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是否满足所从事工作的需要;合同制人员、其他的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是否胜任,其工作是否符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所有人员的持证上岗记录,有无资格确认,上岗授权是否明确。

3)实验室是否制订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有无培训计划实施的培训记录。4)对培训中人员的监督要求。

5)查实验室人员档案是否符合要求。

6)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的资格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7)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是否满足要求。

5.2设施和环境条件(6个)

1)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设施和环境条件影响结果时,实验室是否有监控记录;

非固定场所检测时是否有规定。

3)实验室安全作业管理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4)实验室环境保护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是否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6)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是否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5.3检测和校准方法(6个)

1)实验室是否选择使用适合的方法,是否制定必要的作业指导书。

2)实验室是否对选用的新方法(包括变化的方法)进行确认,是否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3)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是否现行有效并便于相关工作人员使用。

4)实验室采用的国际标准和自行制定的非标方法是否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非标方法是否经过确认。

5)实验室对检测/校准方法的偏离是否有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有关主管部门的核准、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客户接受,是否将偏离方法形成文件。

6)实验室是否建立并实施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的规定,是否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

5.4设备和标准物质(10个)

1)实验室是否配备了正确进行检测/校准所需的全部设备及软件、标准物质;所有仪器设备是否正常维护。

2)仪器设备出现缺陷时,是否立即停用并明确标识;

修复的仪器设备是否经过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实验室是否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的检测/校准的影响。

3)实验室使用的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是否仅限于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

4)所有设备是否均授权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是否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5)实验室是否保存对检测/校准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档案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6)所有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否均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7)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的设备,返回后、恢复使用前,实验室是否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显示满意结果。

8)需要时,是否建立设备期间核查程序并执行。

9)校准产生修正因子时,实验室是否正确应用。

10)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是否有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下载实验室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时应提供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室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时应提供的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量认证评审注意事项。。

    2013年4月计量认证评审相关事项通知:1. 各中心每位授权签字人都要填写“授权签字人评价表”(见样表),依据样表内容,其中考核内容和评价意见(黑色字体)不用动,只把姓名等基本情况和简......

    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技术评审

    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技术评审一、技术评审的种类从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形式上来区分,现场评审可分为计量认证评审、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审查认可(授权)评审;从评审的形式区分......

    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

    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管理与认证认可关系传统 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正在我国发生根本性变 化,认证认可是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飞跃的 途径: a.实现从“人治”、“权治”的经......

    1.实验室的计量认证

    一.实验室的计量认证: (一)、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计量认证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

    办理ISO14001认证初审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办理ISO14001认证初审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1、组织简介; 2、办理ISO14001认证的申请书; 3、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4、监测报告及《申请ISO14001认证组织应执行的......

    实验室资质认证评审注意事项

    实验室资质认定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我们单位刚经过资质认定评审,这是新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施来的第一次接触考核组,真是严格啊(这次仅仅是扩项)。在整理材料时,我们不敢马虎,基本......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时常见问题2012年(精选五篇)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时常见问题的处理 (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李长明)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质量体系和技术层面上探讨、改进和完善,而被评审方往往不知如何......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时常见问题的处理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时常见问题的处理1. 现场试验/盲样试验结果处理 现场试验结果复现性差或者与已知数据明显偏离,应要求实验室分析原因,如属偶然原因,尽可能安排重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