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角场街道资源共享汇报材料
强化社区资源整合 打造多元参与特色
近几年,我街道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区、学习型社区、健康型社区”的创建目标,以政府搭建平台、进一步巩固部门联手协作、社会力量支持资助、社区主办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区域优势、整合社区资源,加大公共资源共享力度,使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完善。同时,积极探索“3+2”联动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发挥政府社会公共资源效用,为广大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集活动、娱乐、交往和体现自我价值于一体的公益性活动平台,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利民惠民。
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开放共享,科学整合社区综合资源
今年以来,我街道积极发挥区域各类资源聚集的优势,完善区域性大创建、大学习、大文化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素质和社区软实力。坚持“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分担风险,社会参与管理”,深化设施资源共享,有效满足居民需求。结合工作实际,坚持资源共享、氛围共创、特色共建、义务共担,实现辖区内一大批社区资源的有序开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从体制上整合社区行政资源,健全工作机制。为保证社区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街道党委和领导十分重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共同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街道建立了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具体管理部门,2007年1月中旬,街道牵头组建了由辖区相关单位共同参加的社区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开放管理委员会,承担相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责任;社区文体俱乐部承担设施开放的具体管理工作。这样打破了部门界限,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各部门延伸到基层的服务资源,形成了统一、高效、务实的服务管理模式,确保社区资源规范、有序地向社区居民开放。
(二)利用内部现有资源,各类设施发挥最大效益。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为此,街道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节约型机关”入手,注重内部现有资源的整合。一是强化职能部门联动与社区文化中心的联系,把经济、政策、教育、科普等活动充分融入中心,最终通过实行教室功能多用、开放时间错位等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设施的利用率;二是实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坚持在网络办公中提倡使用电子邮件,推行网上办公,机关学习资料、交流体会等统一在网上发布,通过加强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机关;三是通过内部资产整合、有效节约了行政成本。
(三)挖掘社区隐性资源,把社区中潜藏的静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动态资源。我街道通过公共资源的整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社区的活动。一是场地资源整合。2009年以来,利用学校场地开放,开展了健康讲座、纳凉晚会、暑期青少年球赛活动,参加各类活动近8万人次。此外,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中,百联、万达、江湾体育场等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文体晨练、文艺演出、健康咨询等宣传活动场地。通过社区公共资源整合,更好的凸现了我街道“3+2”联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二是人才资源整合。大力培育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把具有各种专长的志愿者引入社区,并统一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形成一支高效的人才队伍。三是网络资源整合。利用东方信息苑和远程教育网的“两网合一”,实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区科协系统内现有的“杨浦科普网”等网络平台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利用街道计生协会的“星光五角场”网站向社区居民宣传各类生理健康教育知识。四是教育资源整合。依托区域文化优势,整合社区学习资源。加强与上海东方资源配送中心的联系,指导社区文体培训工作的开展,目前,开设培训班736次,获益人群22720人次。通过这几大资源的整合,把社区全体成员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吸引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实现广大居民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其次,通过社区资源的有效汇集整合,活化了闲置的场馆设施,使社区内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将社区单位的内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社区的综合优势,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增强了社区工作力量,大大改善了社区的服务环境,提升了社区的服务质量,使辖区单位也从中受益,从而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与社区结对共建的积极性,达到了共驻共建共赢的目的。
二、坚持“五区融合”,充分发挥多元参与特色
我街道坚持强化“3+2”发展理念,文体、教育、科普联动和谐发展,创建社区特色文体品牌。一是联合辖区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整合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志愿者的资源,开展英语讲座每年24场次,获益人群7000余人次,提高了居民英语口语水平;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开设科学商店进行健康咨询每年30余次,获益人群30540人次,为居民送去了健康饮食理念;此外,还联合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开展各类讲座活动,获益人群42000人次,使社区居民更好的了解时事动态;与上海体育学院共建,利用体育学院的设备及专业资源,定期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使居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早知早预防;为社区居民开展健身舞的培训,弥补了社区体育舞蹈师资紧缺的不足;搭建展示平台,让大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同时也锻炼自身能力,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使大学生在各类时事宣传活动中成为社区的宣传使者,通过PPT演示讲座、调查问卷的发放等方式,使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时事知识;组织大学生走进军营,与军人座谈、联欢,交流同代人身上存在的异同点。二是和社区部队共建,创立了军民共建“绿杨小组”。共建以来,深入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拥军活动,即图书送军营、演出送军营、讲座送军营、培训送军营。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等节日期间,都会为部队官兵送去主题演出;并为辖区内官兵开展国防教育讲座、法律知识讲座、英语知识培训、电脑知识培训;同时,派出社区舞蹈志愿者为辖区部队官兵进行专业指导。三是与辖区单位共建。如阳光同伴俱乐部每年开展培训、宣传活动,获益人群近10000人次;百联、万达等单位配合开展各类国际活动,如:极限运动、国际管弦乐节、上海旅游节等。“五区”多元化参与的文化活动,为打造我街道社区文化品牌都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进一步优化整合举措,形成联动格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居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下一步,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抓好社区资源共享工作:
一是进一步更新观念,创造“人人为社区、社区为人人”的公共资源共享氛围。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转变传统观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社区建设人人有责”的氛围,为社区建设和社区资源共享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在社区公共资源共享中的作用。不仅要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增强责任感,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人才、信息等重要资源进一步走向基层,为基层社区建设服务,完善相应的补偿措施,鼓励社区属地单位主动与社区开展资源共享活动。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社区资源共享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根据辖区内资源分布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照先易后难原则,会同辖区内单位和居民代表共同制定规划,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和资源使用情况,做好细致的组织工作,做到不过分增加资源所有单位的负担,同时也不影响资源所有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四是注意资源共享的双赢原则,使共享单位也从中有所收获。注重活动群众性和影响力,尽量动员共享单位积极参与组织工作,使其在参与组织社区活动的过程中能丰富其自身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将通过精神整合、管理整合、信息整合、载体整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依托重大活动来整合社区公共资源,让广场文化的活动形态成为整合、展示社区文化的大平台,用以丰富社区文化形式、提高社区文化品位。
社区公共资源的管理与社区行政管理不是同一个概念,其管理幅度与管理方式迥然不同,这就决定了社区公共资源整合需要新的机制和手段。其整合是一种全方位的整合,是社区文化发展理念的整合,贯串于社区文化活动的全过程。社区资源更快、更好地向社会开放,是充分发挥公共资源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将进一步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真正实现资源的社会共享,为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篇:五角场街道资源共享汇报材料
强化社区资源整合 打造多元参与特色
近几年,我街道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区、学习型社区、健康型社区”的创建目标,以政府搭建平台、进一步巩固部门联手协作、社会力量支持资助、社区主办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区域优势、整合社区资源,加大公共资源共享力度,使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完善。同时,积极探索“3+2”联动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发挥政府社会公共资源效用,为广大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集活动、娱乐、交往和体现自我价值于一体的公益性活动平台,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利民惠民。
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开放共享,科学整合社区综合资源
今年以来,我街道积极发挥区域各类资源聚集的优势,完善区域性大创建、大学习、大文化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素质和社区软实力。坚持“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分担风险,社会参与管理”,深化设施资源共享,有效满足居民需求。结合工作实际,坚持资源共享、氛围共创、特色共建、义务共担,实现辖区内一大批社区资源的有序开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从体制上整合社区行政资源,健全工作机制。为保证社区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街道党委和领导十分重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共同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街道建立了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明确了
具体管理部门,2007年1月中旬,街道牵头组建了由辖区相关单位共同参加的社区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开放管理委员会,承担相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责任;社区文体俱乐部承担设施开放的具体管理工作。这样打破了部门界限,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各部门延伸到基层的服务资源,形成了统一、高效、务实的服务管理模式,确保社区资源规范、有序地向社区居民开放。
(二)利用内部现有资源,各类设施发挥最大效益。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为此,街道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节约型机关”入手,注重内部现有资源的整合。一是强化职能部门联动与社区文化中心的联系,把经济、政策、教育、科普等活动充分融入中心,最终通过实行教室功能多用、开放时间错位等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设施的利用率;二是实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坚持在网络办公中提倡使用电子邮件,推行网上办公,机关学习资料、交流体会等统一在网上发布,通过加强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机关;三是通过内部资产整合、有效节约了行政成本。
(三)挖掘社区隐性资源,把社区中潜藏的静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动态资源。我街道通过公共资源的整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社区的活动。一是场地资源整合。2009年以来,利用学校场地开放,开展了健康讲座、纳凉晚会、暑期青少年球赛活动,参加各类活动近8万人次。此外,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中,百联、万达、江湾体育场等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文体晨练、文艺演出、健康咨询等宣传活动场地。通过社区公共资源整合,更好的凸现了我街道“3+2”联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二是人才资源整合。大力培育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把具有各种专长的志愿者引入社区,并统一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形成一支高效的人才队伍。三是网络资源整合。利用东方信息苑和远程教育网的“两网合一”,实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区科协系统内现有的“杨浦科普网”等网络平台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利用街道计生协会的“星光五角场”网站向社区居民宣传各类生理健康教育知识。四是教育资源整合。依托区域文化优势,整合社区学习资源。加强与上海东方资源配送中心的联系,指导社区文体培训工作的开展,目前,开设培训班736次,获益人群22720人次。通过这几大资源的整合,把社区全体成员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吸引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实现广大居民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其次,通过社区资源的有效汇集整合,活化了闲置的场馆设施,使社区内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将社区单位的内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社区的综合优势,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增强了社区工作力量,大大改善了社区的服务环境,提升了社区的服务质量,使辖区单位也从中受益,从而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与社区结对共建的积极性,达到了共驻共建共赢的目的。
二、坚持“五区融合”,充分发挥多元参与特色
我街道坚持强化“3+2”发展理念,文体、教育、科普联动和谐发展,创建社区特色文体品牌。一是联合辖区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整合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志愿者的资源,开展英语讲座
每年24场次,获益人群7000余人次,提高了居民英语口语水平;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开设科学商店进行健康咨询每年30余次,获益人群30540人次,为居民送去了健康饮食理念;此外,还联合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开展各类讲座活动,获益人群42000人次,使社区居民更好的了解时事动态;与上海体育学院共建,利用体育学院的设备及专业资源,定期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使居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早知早预防;为社区居民开展健身舞的培训,弥补了社区体育舞蹈师资紧缺的不足;搭建展示平台,让大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同时也锻炼自身能力,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使大学生在各类时事宣传活动中成为社区的宣传使者,通过PPT演示讲座、调查问卷的发放等方式,使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时事知识;组织大学生走进军营,与军人座谈、联欢,交流同代人身上存在的异同点。二是和社区部队共建,创立了军民共建“绿杨小组”。共建以来,深入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拥军活动,即图书送军营、演出送军营、讲座送军营、培训送军营。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等节日期间,都会为部队官兵送去主题演出;并为辖区内官兵开展国防教育讲座、法律知识讲座、英语知识培训、电脑知识培训;同时,派出社区舞蹈志愿者为辖区部队官兵进行专业指导。三是与辖区单位共建。如阳光同伴俱乐部每年开展培训、宣传活动,获益人群近10000人次;百联、万达等单位配合开展各类国际活动,如:极限运动、国际管弦乐节、上海旅游节等。“五区”多元化参与的文化活动,为打造我街道社区文化品牌都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进一步优化整合举措,形成联动格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居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下一步,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抓好社区资源共享工作:
一是进一步更新观念,创造“人人为社区、社区为人人”的公共资源共享氛围。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转变传统观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社区建设人人有责”的氛围,为社区建设和社区资源共享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在社区公共资源共享中的作用。不仅要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增强责任感,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人才、信息等重要资源进一步走向基层,为基层社区建设服务,完善相应的补偿措施,鼓励社区属地单位主动与社区开展资源共享活动。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社区资源共享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根据辖区内资源分布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照先易后难原则,会同辖区内单位和居民代表共同制定规划,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和资源使用情况,做好细致的组织工作,做到不过分增加资源所有单位的负担,同时也不影响资源所有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四是注意资源共享的双赢原则,使共享单位也从中有所收获。注重活动群众性和影响力,尽量动员共享单位积极参与组织工作,使其在参与组织社区活动的过程中能丰富其自身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
活。我们将通过精神整合、管理整合、信息整合、载体整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依托重大活动来整合社区公共资源,让广场文化的活动形态成为整合、展示社区文化的大平台,用以丰富社区文化形式、提高社区文化品位。
社区公共资源的管理与社区行政管理不是同一个概念,其管理幅度与管理方式迥然不同,这就决定了社区公共资源整合需要新的机制和手段。其整合是一种全方位的整合,是社区文化发展理念的整合,贯串于社区文化活动的全过程。社区资源更快、更好地向社会开放,是充分发挥公共资源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将进一步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真正实现资源的社会共享,为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汇报材料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区文化委关于对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导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村实际,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与队伍建设
我村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来,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积极通过远程站点客户端、移动光盘服务等模式,把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群众身边,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开辟了新的阵地。
截至目前为止,我村配臵电脑终端服务器1台,TCL电视机和机顶盒1台、投影仪、幕布、音响一套。建起了面积10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并按要求悬挂了“北京市基层服务点工作职责”、“北京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管理制度”、“读者预览须知”、“联络员职责”、“档案管理控制度”等五项三块制度牌。
村级设立2名专兼职文化干事,其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人员1名,明确文化专干职责,指导基层服务点做好群众需求双向反馈工作。做到了人员、阵地、牌子、设备、制度“五落实”。
二、整合网络信息,合理利用共享资源
由于条件所限,乡下群众不便于到城市享受优质的网络资源,将新思想、新科技用一种直观、易懂的形式送到农民身边就成了及时雨、雪中碳。切实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搞清为群众送什么、怎样送之后利用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内容新颖、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捷方便的优势。
认证搜集、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先进性教育、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特别是大量收集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并将下载的共享工程资源信息刻录成VCD光盘或宣传资料,免费赠送给有需要的群众,扩大宣传面,使群众快学技术,早得实惠。
共享工程资源随时更新,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00,下午14:00-17:00,村民都可以根据节目视频预告,来村委会观看相关电子视频。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0个小时。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到相关市场、技术信息起到重要作用,现在不少村民都反映,通过“信息共享工程”,他们的眼界更宽了,信息更灵了,增收致富的本领更强了。
三、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群众热情不足,在共享工程的普及教育上群众显得比较被动,仅仅是少数群众比较热情,难以形成一种常态
化的信息传递。二是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四、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点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文化、科技信息资源在群众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深入推进共享工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努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用活、用好。以先进文化教育广大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将地方影视戏曲、音乐歌舞、美术艺术等表现形式纳入共享工程服务内容。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共享工程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我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已初见成效,但目前的运行状况据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后很大差距,希望上级领导能够在人员培训、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群主面前,成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第四篇:南街社区文化资源共享汇报。档
南街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汇报
南街社区辖居县城中心,总户数1128户,总人口4305人,居民党员53人,驻社区单位67个,是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县城商业活动重要区域。社区通灵活多样的方式,做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现就具体做法仅作以汇报。
一、抓好管理环节,确保两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我街道南街社区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并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现场会、情况汇报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街道南街社区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社区,督促、检查、指导站点建设工作。目前,全社区形成了社区书记负总责,社区主任具体抓,站点管理员专人管的良好工作新格局,实现了“安装要保证质量,管护要保证安全,使用要保证效果”的工作目标。
二是制度到位。社区工作站普遍制定了《陕西省社区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工作守则》、《陕西省社区基层服务点工作规则》等相关规章制度,在日常开放中基本能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实行上网登记,坚持每周开放5天,早、中、晚开放6小时,工作人员实行轮流值班,同时坚持公益性原则,无偿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一致好评。1
三是管护到位。严格落实“管、学、用”具体措施。社区坚持随机抽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护水平明显提高,做到了边学、边用、边整改、边建设。实现了工作的经常化、正常化、和制度化。
二、采取“选、育”并重,狠抓队伍建设
针对本社区涉及面广的实际,我们按照“政治素质过硬、奉献精神较强、工作积极负责”的基本要求,选拔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了基本档案,实名定岗。同时,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管护意识和操作水平。
三、贴近“四结合”,为“学用”活动搭建平台
为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量大、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优势,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与加强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居民致富需求、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体娱乐活动的开展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按时播放、定期发布致富需求信息等,不断丰富和充实了广大居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内容,还通过一些文艺节目、文化精品丰富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从不同层面的“学用”结合点中,获得了相应的精神食量和致富信息,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也得到明显增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中找到了活学活用的平台。
一是搭建了学习和宣传平台。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主阵地的作用,为社区干部居民提供大量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时政新闻、形式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保证了社区居民及时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时宣传了当前我街道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是搭建了培训和交流平台。社区居民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三是搭建了自主、创造开拓信息资源的领域的平台。我社区有效的将互联网卫星资源和本地资源有机结合,极大的丰富了党员干部居民的教学资源。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对于社区工作来说,是一项新工程,需要积极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如在“学、用”结合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等。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对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该工程的资源和网络优势,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使全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在上新台阶。
第五篇:五角场街道社区文化工作汇报
深化“五区联动”,繁荣和谐社区文化
五角场街道地处上海市东北部,辖区面积7.6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4.26万人。街道辖区内学校多、部队多、智力资源丰富。2005年以来,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国家级文体俱乐部”、“市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100余项荣誉称号.近年来,在市、区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街道的社区文化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繁荣活跃的社区文化成为了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我分三方面汇报一下我街道现阶段社区文化工作及未来发展思考。
一、深入调研、明确发展目标
今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一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工作,去年底明确了调研课题,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等方式,明确了今年文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和谐需要文化、文化促进和谐”的基本原则,以不断巩固、拓展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的内涵和外延为抓手,继续实践“3+2”运作、联动发展,大力构建“学习型的和谐社区”,努力打造繁荣和谐的社区文化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凸显文化特色
我街道的社区文化工作具有资源丰富、群众参与热情高的优势,但也面临群众要求高、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严峻考验。在社区文化工作中,我们本着突出重点、凸显特色的指导思想,使文化工作的溢出效应逐渐显现,成为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工作载体。
1、充分发挥文化辐射作用,打造社区文化中心“文化之家”。我街道社区文化中心集文化娱乐、社区教育、党员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设有社区学校、党员服务中心、图书馆、东方社区信息苑、东方讲坛举办点20余项功能,有团队特色团队28支,开设支各类培训班64个班次,并设有高校专家志愿者工作室、缘聚五角场青年俱乐部、暑托班、红枫苑等适合不同年龄结构、不同需求的个性化项目。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通过五角场社区文体俱乐部的社会化运作方式,也实现了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2、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社区。积极创建学习型社区,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大力宣传终身学习,让书香进机关、进家庭、进社区,激发机关干部、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营造浓郁的社区学习氛围。积极培育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等组织,让大家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精心设计读书节、读书竞赛等活动,创新学习形式,吸引社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努力形成学习气氛浓郁、学习风气良好的社区环境。
3、深化区域资源共享,营造“大文化”的格局。目前,我们已经与社区高校单位形成很好的资源共享的态势,复旦、上海财大、电视大学等一批大学文化活动设施向社区开放,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使社区7个网格基本实现每个网格都有一个社区文化的分中心,社区居民就近就可以享受到文化活动的便利。在智力资源的共享方面,形成联组学习、专家论坛、百姓讲坛等平台,取得很好效果。
4、深化“3+2”运作模式,形成文化特色品牌。街道在“融”与“联”上做文章,大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有效形成了六个“一”亮点: “一节”,即每年一届的社区文化节,集中展示社区文化建设成果;已举办五届。“一园”,即五角场社区“爱在第二故乡”春节游园,营造社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一月”即社区读书月,推动全民读书新理念;“一场”,即社区评弹书场,打造真正的百姓文化;“一部”,即阳光同伴俱乐部,搭建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平台;“一圈”,即绿杨军地读书圈,形成书香军营的文化亮点。
三、未来建设,抓好资源整合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今年工作的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将通过以下三点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是整合内部资源。倡导和推动机关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居民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在内部挖潜、互通有无、同创共建的基础上,实现成果共享。
二是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加大对居委的配送力度。以中心为点向各居委辐射,通过整合社区文体资源进行采集、制作,把书籍、展板等物化资源、小型文艺演出、文化讲座、艺术示范等综合文艺类资源,健身舞蹈、拳操等多种健身培训类资源形成“产品”,配送到各个居委,从而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与认同感。
三是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加大与外区外街道之间、与外省市之间、与国外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与美国本特利大学、日本、加拿大、越南、国际科学育儿基地等进行文化交流。
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给社区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人们由衷的感受到了文化给居民群众带来的无穷魅力,社区成了群众学习的大课堂、思想的加油站,精神的栖居园,成了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坚强阵地,成了增进身心健康、调适人际关系的文化港湾。这也正符合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理念。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强化社会化运作机制、实施专业化人才储备、实现品牌化活动培育,积极探索“3+2”运作模式,形成“3+2>5”的叠加效应,充分吸纳“外资”,借用“外智”,走出一条社会化运作的创新新路子,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