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关问题的情况汇报
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关问题的情
况汇报
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关问题的情况汇报
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关问题的 情况汇报
为认真落实市加快城市化进程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二次创业和城市建设发展总体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我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有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城市现状 目前,我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区人口万人,城市化水平23%除以全市总人口的百分数)。
二、我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市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市城区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出现职能交叉,职能分散,造成城市管理空档、服务盲区等现象。二是城市建设投资模式单一。现在我市的城市建设一直采用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投入模式,没有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制约城市建设不能滚动发展。三是城市功能不完备。供水、供电、供气、消防等设施与城市建设不配套,历史欠帐较多。四是拉大城市框架的速度缓慢。城市建筑物密集,市区道路少而窄,规划过的道路建设慢,甚至出现沿街建筑已建好,而路未开通的现象。西区开发慢,房地产没有升温。五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形象建筑、高层建筑仍较少。六是城市环境依然较差。“脏、乱、差”现象治理难度大,城市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思路和目标 基本思路:拉大框架,完善设施,优化
环境,提高品位,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战略目标:把新密建设成为中等规模的市科工贸卫星城。
近期目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人口达到20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5%。
中期目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4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人口达到25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5%。
城市布局形态由“单中心外延式”调整为“多中心组团式”。以一区六组团为城市基本发展框架。
四、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建议 未来我市城市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遵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大开发建设力度。近期的主要任务是加速城市人口膨胀、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城区道路网“两环七纵六横”、“一山、一区、一楼、二场”的城市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完善
城市功能。
城区人口增长规划与打算
以实现人口膨胀为突破口,制造需求,推动城市建设,必须加快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市区人口居住、居留,鼓励农村收入较高的市民到市区生活、消费,积极吸收外地人才到我市入户及家属进城,制定各项城市入户的优惠政策,放宽农转非条件,降低或取消收费,以实现城区5年内总人口增长到20万人,内总人口达到25万人,形成小城市基本的人口规模。
城市市政设施的出租拍卖
为拓宽城市建设投资渠道,以经营城市,开发城市来加快城市建设滚动发展。在不改变原设施性质的前提下,将街道、下水道、桥涵、绿地树木、有限空间、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灯杆、车站牌、广场等设施的管理权、广告设置权、冠名权和产权等,分批向社会招租竞拍,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市政设施运行效益,加快城市发展速度,保证市政
设施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具体措施:
1、由市政府协调市政、国资、物价、审计、司法等部门组成市政设施拍卖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招租拍卖中的指标、协调、裁决等工作。
2、拍卖项目应遵循:一是不改变公益设施使用性质;二是改、扩建不得违犯规划和影响市容;三是拍卖后,由有关部门对其设施有监督、指导、检查权。
3、由于市政设施的特殊性,采用两种拍卖办法:一是集中拍卖;二是分散、分批拍卖。
城市土地有效利用规划
1、城市市区土地收归国家所有。
2、加强对市区土地的五统一管理。对城区和开发区内,规划开发利用的土地要全部实行协议预征,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和阶段进行拍卖,使国有土地资产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青屏山公园的建设管理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经实地勘察,界定了青屏山范围:东至惠丰街、西至开阳路、南到屏阳路、北至青屏山坡底,开
发总面积为210公顷。
1、建设规划。一是聘请园林绿化权威单位,编制青屏山公园“总体规划”。二是建设“引水上山”工程,三是封山育林,规划开发青屏山公园以植树造林为主导引向,配套开发休闲、娱乐场所及其它设施。四是招商引资,建设开发青屏山公园。五是规划“市民纪念绿地”,提高全民爱绿、护绿、养绿意识。六是青屏山森林公园初具规模后,申请创建“省级森林公园”。
2、青屏山公园由于管理权限不清,职责不明,造成山体随意开发,乱搭乱建,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从市政局抽调人员,组建青屏山公园管理机构,即“青屏山公园管理处”,负责对青屏山公园的开发进行监督管理。为加快青屏山公园开发速度,对青屏山实行招商拍卖后,采用入股的形式,成立股份公司,经营开发青屏山公园。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为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部门职
能交叉、管理空档、服务盲区等现象,必须建立一个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市场运作,集中管理的城市管理运行模式。
1、成立直接隶属于市政府的专职办事处。当前,我市市区面积及人口已达到或超过中等城市办事处的标准,搞好办事处建设,建立城市市区的基层办事机构已成为我市城市管理的当务之急。为此,在市区内成立一个专职办事处,下设若干个居委会,负责市区的治安、计划生育、人口管理等日常城市管理职能。在管理模式上逐渐与大中城市接轨,而周边村继续实行镇管村体制,行政辖区及职能不变。、对职能部门职责部分重新定位,改市政局为市政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市容、监察、环卫、园林绿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的资产经营、养护与管理等城市管理任务。市政管理所改为市政公司,具体负责市区水电供应、城市维护、路灯管理、市政建设等。、成立专业化垃圾清运公司。以现有垃
圾中转站和环卫处人员为基础,成立专业化垃圾清运公司。归属市政局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负责城市垃圾、渣土有偿服务费的收缴,负责城市垃圾、渣土的初级收集、清运,最后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落实公安机关管理门牌制度。目前我市的门牌管理与户籍管理严重脱节,既不符合上级规定,又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门牌编排工作移交公安部门管理,使我市的人口管理更加制度化、规划化。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开发区。对开发区进行高起点规划和开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渠道吸纳利用外资,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使之尽快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能够代表新密形象的新城区,培育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建好重点工程,集中开发住宅小区,开通主干道,拉大城市框架。
重点市政工程:西区广场、青屏山公园、市政府大楼要分期、分批建设,3—5年内全部交付使用。住宅小区:、馨苑小区。地点:交警大队斜对面,占地公倾。、玫瑰小区。地点:环保局对面,占地—公顷。、思源小区。地点:七里岗楚沟,占地—公顷。
以后,城区所有住房开发到小区建设,并对建成区的开发建设进行控制,由建设局把关。
今后三年我市要完成的道路建设工程:、打通东、南、西的一、二环城路路基。、开通东大街东段,计生指导站至十五支队段,全长米,概算投资万元。
3、开通西大街西段,长乐路至密荥公路,贯穿开发区,全长米,此路段建铁路立交桥一座,概算投资约万元。
4、开通农业路中段至龙潭路,全长米,概算投资约万元。
5、开通新华路中段,东起货场街,西至开阳路,全长米,概算投资约万元,形成全市东西方向中轴线,与农业路相交构成城市中心。
以上道路的建成基本形成中心组团、新华组团、西区组团的城市道路框架和环城线大框架。亮化工程
一是在城区设置公益商业灯箱广告标牌,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把公益商业广告标牌推向市场。二是沿街单位、商店在本单位门面上安装高品位、高档次的霓虹灯、轮廊灯、射灯,在展示单位形象的同时,亮化新密。由市政局负责规划,确定标准,由各沿街单位自筹资金实施。三是新扩建的街道,亮化规划一步到位,统一标准,显示街道亮化特色。今后三年我市要完成的绿化工程、完成人民公园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分期实施。人民公园位于农业中路以东,新华路以南,密新南路以西,占地公顷,是城市的“绿心”。、人民广场的绿地建设。、青屏山公园。、种好冲沟林荫绿化带。冲沟进行绿化后形成林带,对调节城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过境公路两侧绿化。、在十五支队水泥厂两侧植树,形成绿化隔离带,以减少工业粉尘污染。、西大街市政府门前约5000m建小花园。、1 2 下一页
第二篇: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关问题的情况汇报
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关问题的情况汇报为认真落实XX市加快城市化进程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二次创业和城市建设发展总体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我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有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城市现状目前,我市建成区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m2,城区人口13.2万人(包括矿务局、老城、新城所有人口),城市化水平23%(城市化水平测算方式:城市人口(包括建制镇和城区人数)除以全市总人口的百分数)。
二、我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市城区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出现职能交叉,职能分散,造成城市管理空档、服务盲区等现象。二是城市建设投资模式单一。现在我市的城市建设一直采用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投入模式,没有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制约城市建设不能滚动发展。三是城市功能不完备。供水、供电、供气、消防等设施与城市建设不配套,历史欠帐较多。四是拉大城市框架的速度缓慢。城市建筑物密集,市区道路少而窄,规划过的道路建设慢,甚至出现沿街建筑已建好,而路未开通的现象。西区开发慢,房地产没有升温。五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形象建筑、高层建筑仍较少。六是城市环境依然较差。“脏、乱、差”现象治理难度大,城市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思路和目标基本思路:拉大框架,完善设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战略目标:把新密建设成为中等规模的XX市科工贸卫星城。近期目标(至2005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人口达到20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5%。中期目标(至2010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4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8平方米,人口达到25万人(经省政府批准的拟定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5%。城市布局形态由“单中心外延式”调整为“多中心组团式”。以一区六组团(一区即开发区,六组团即指二环线内中心组团、老城组团、矿务组团、新华路组团、东区组团、西区组团)为城市基本发展框架。
四、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建议未来我市城市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遵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大开发建设力度。近期的主要任务是加速城市人口膨胀、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城区道路网“两环七纵六横”(两环是东西南的一、二环城路,七纵是密新路、行政路、农业路、开阳路、长乐路、文峰路、长安路,六横是龙潭路、新华路、嵩山大道、东西大街、青屏大街、北环路)、“一山(青屏山公园)、一区(开发区)、一楼(市政府大楼)、二场(西区广场、垃圾处理场)”的城市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
(一)城区人口增长规划与打算以实现人口膨胀为突破口,制造需求,推动城市建设,必须加快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市区人口居住、居留,鼓励农村收入较高的市民到市区生活、消费,积极吸收外地人才到我市入户及家属进城,制定各项城市入户的优惠政策,放宽农转非条件,降低或取消收费,以实现城区5年内总人口增长到20万人,10年内总人口达到25万人,形成小城市基本的人口规模。(由公安局负责制定和实施人口增长规划)。
(二)城市市政设施的出租拍卖为拓宽城市建设投资渠道,以经营城市,开发城市来加快城市建设滚动发展。在不改变原设施性质的前提下,将街道、下水道、桥涵、绿地树木、有限空间、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灯杆、车站牌、广场等设施的管理权、广告设置权、冠名权和产权等,分批向社会招租竞拍,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市政设施运行效益,加快城市发展速度,保证市政设施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具体措施:
1、由市政府协调市政、国资、物价、审计、司法等部门组成市政设施拍卖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招租拍卖中的指标、协调、裁决等工作。
2、拍卖项目应遵循:一是不改变公益设施使用性质;二是改、扩建不得违犯规划和影响市容;三是拍卖后,由有关部门对其设施有监督、指导、检查权。
3、由于市政设施的特殊性,采用两种拍卖办法:一是集中拍卖;二是分散、分批拍卖。(由市政局负责对拍卖的市政设施分类、划定范围,并拿出具体操作方案)
(三)城市土地有效利用规划
1、城市市区土地收归国家所有。
2、加强对市区土地的五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让)。对城区和开发区内,规划开发利用的土地要全部实行协议预征,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和阶段进行拍卖,使国有土地资产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由土地局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四)青屏山公园的建设管理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经实地勘察,界定了青屏山范围:东至惠丰街、西至开阳路、南到屏阳路、北至青屏山坡底,开发总面积为210公顷。
1、建设规划。一是聘请园林绿化权威单位,编制青屏山公园“总体规划”。二是建设“引水上山”工程,三是封山育林,规划开发青屏山公园以植树造林为主导引向,配套开发休闲、娱乐场所及其它设施。四是招商引资,建设开发青屏山公园。五是规划“市民纪念绿地”,提高全民爱绿、护绿、养绿意识。六是青屏山森林公园初具规模后,申请创建“省级森林公园”。
2、青屏山公园由于管理权限不清,职责不明,造成山体随意开发,乱搭乱建,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从市政局抽调人员,组建青屏山公园管理机构,即“青屏山公园管理处”,负责对青屏山公园的开发进行监督管理。为加快青屏山公园开发速度,对青屏山实行招商拍卖后,采用入股的形式,成立股份公司,经营开发青屏山公园。
(五)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为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部门职能交叉、管理空档、服务盲区等现象,必须建立一个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市场运作,集中管理的城市管理运行模式。
1、成立直接隶属于市政府的专职办事处。当前,我市市区面积及人口已达到或超过中等城市办事处的标准,搞好办事处建设,建立城市市区的基层办事机构已成为我市城市管理的当务之急。为此,在市区内成立一个专职办事处(正科级),下设若干个居委会,负责市区的治安、计划生育、人口管理等日常城市管理职能。在管理模式上逐渐与大中城市接轨,而周边村继续实行镇管村体制,行政辖区及职能不变。2、对职能部门职责部分重新定位,改市政局为市政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市容、监察、环卫、园林绿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的资产经营、养护与管理等城市管理任务。市政管理所改为市政公司,具体负责市区水电供应、城市维护、路灯管理、市政建设等。(由市政局拿出方案)3、成立专业化垃圾清运公司。以现有垃圾中转站和环卫处人员为基础,成立专业化垃圾清运公司。归属市政局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负责城市垃圾、渣土有偿服务费的收缴,负责城市垃圾、渣土的初级收集、清运,最后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市政局负责出台垃圾清运公司实施办法)4、落实公安机关管理门牌制度。目前我市的门牌管理与户籍管理严重脱节,既不符合上级规定,又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门牌编排工作移交公安部门管理,使我市的人口管理更加制度化、规划化。(由政府办牵头召集有关单位做好门牌管理移交工作)
(六)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开发区。对开发区进行高起点规划和开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渠道吸纳利用外资,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使之尽快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能够代表新密形象的新城区,培育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建好重点工程,集中开发住宅小区,开通主干道,拉大城市框架。重点市政工程:西区广场、青屏山公园、市政府大楼要分期、分批建设,3—5年内全部交付使用。(西区广场由交通局负责建设;垃圾处理场由市政局负责建设;市政府大楼由机关事务管理局拿出筹资方案,然后按规划设计逐步实施)。住宅小区:1、馨苑小区。地点:交警大队斜对面,占地15公倾。2、玫瑰小区。地点:环保局对面,占地8—10公顷。3、思源小区。地点:七里岗楚沟,占地8—10公顷。以后,城区所有住房开发到小区建设,并对建成区的开发建设进行控制,由建设局把关。今后三年我市要完成的道路建设工程:1、打通东、南、西的一、二环城路路基(由建设局拿出规划及实施方案)。2、开通东大街东段,计生指导站至十五支队段,全长1500米,概算投资1300万元(不包括拆迁)。(由十五支队按照规划投资建设)
3、开通西大街西段,长乐路至密荥公路,贯穿开发区,全长5800米,此路段建铁路立交桥一座,概算投资约5100万元(不包括拆迁)。(资金筹措办法:把公路两侧建设用地全部予征,进行拍卖后,资金用于道路建设,采用“以路养路”,“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
4、开通农业路中段至龙潭路,全长1700米,概算投资约1600万元(不包括拆迁)。(资金筹措采用拍卖公路两侧建设用地,拍卖资金用于道路建设)
5、开通新华路中段,东起货场街,西至开阳路,全长2500米,概算投资约1600万元(不包括拆迁),形成全市东西方向中轴线,与农业路相交构成城市中心。(资金筹措采用拍卖公路两侧建设用地,拍卖资金用于道路建设)以上道路的建成基本形成中心组团、新华组团、西区组团的城市道路框架和环城线大框架。
(八)亮化工程一是在城区设置公益商业灯箱广告标牌,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把公益商业广告标牌推向市场。二是沿街单位、商店在本单位门面上安装高品位、高档次的霓虹灯、轮廊灯、射灯,在展示单位形象的同时,亮化新密。由市政局负责规划,确定标准,由各沿街单位自筹资金实施。三是新扩建的街道,亮化规划一步到位,统一标准,显示街道亮化特色。
(九)今后三年我市要完成的绿化工程1、完成人民公园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分期实施。人民公园位于农业中路以东,新华路以南,密新南路以西,占地30公顷,是城市的“绿心”。2、人民广场的绿地建设。3、青屏山公园。4、种好冲沟林荫绿化带。冲沟进行绿化后形成林带,对调节城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5、过境公路两侧绿化。6、在十五支队水泥厂两侧植树,形成绿化隔离带,以减少工业粉尘污染。7、西大街市政府门前约5000m2建小花园。8、青屏街东段桥北约1000m2建街头花园。
9、农业路中段东侧公厕以北至上海商场之间约500m2拆除临时建筑建街头绿地。10、龙潭路与密新南路交叉口西南、西北、东北三角位置建绿地。11、新亚商场以西空闲地建街头公园。12、青屏宾馆右后侧空闲地建绿地。
(十)加快城市公益设施建设在城区内再规划建设停车场20处、公共厕所14所,以解决市区内停车难和进厕难问题。筹资办法:按照“谁出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或市政府出资建设,向社会公开拍卖。市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业务管理,使产权单位不得改变其使用用途。(建设局负责规划设计并逐步实施)
(十)城市建设主色调经过现场踏勘和论证,市区建设的主色调以白色为主,白色为淡色,不易污染,配其它色调点缀。(由建设局规划并把关)
五、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各乡(镇)要把加强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各建制镇是我市城区的重要补充和自然延伸,要根据我市农业和农村人口的特殊情况,加快城市化步伐,依托小城镇,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新密市区中心城为主体,沿郑密交通干线为发展走廊,合理布局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将周围的卫星城镇联为一体,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
六、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几个建议:
(一)为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成立由四大班子领导,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班子。
(二)成立违章建筑拆迁办公室,对城区的违章建筑全面排查,集中拆除一批违章建筑,以维护《规划法》的严肃性,有力推动城市化进程。
(三)对上述责任单位拟定的规划及方案,由市委、市政府分门别类下发文件执行。
(四)加大城市化进程的舆论宣传力度,对重点市政工程或其它项目,要面向社会,通过新闻部门的公开宣传,以赢得社会的理解、支持。
第三篇:浅谈加快城市化进程
浅谈加快城市化进程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中原城市群的过程中,尽管大中小城市情况不同,但都要大胆创新,注重总结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自觉摒弃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决不能再走老路。要用改革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工作走出一条既具有自身特色,又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规律的路子。
(一)城市规划要有全局和长远眼光。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总纲和龙头。我们搞城市建设,都有一个体会,就是不怕老建筑破旧,就怕新建筑落后,看着难受,弃之可惜,规划不好造成的问题留给当代和后人的遗憾是很难弥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规划问题。要坚持谋长远、高起点的规划和建设城市,比如大城市就应更好地体现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能把发展的眼光还停留在传统产业的层次上。基础设施、城市建筑都要体现这一精神。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要同城市建设一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步发展。在规划中要注意借鉴运用中外先进的手法和理念,充分展现各类城市的特色和风格,提高城市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体现超前性、科学性、新颖性,努力实现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的和谐与统一。要突破自我规划、低水平建设的局限,有的规划课题可以向全国甚至世界招标,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科学论证。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规划一旦制定,就必须把其纳入法制化轨道,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城市管理要引进先进理念和方法。有现代化的管理,才有现代化的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比建设更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建设落后,管理更落后。政府要强化城市意识,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上。要注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广泛吸纳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积极利用一切现代化管理手段,尤其是要加速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网和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信息网建设。有条件的城市,要尽快启动数字城
市和数字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城市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城市管理要突出一个“严”字,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措施,完善管理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本身不仅具有价值,而且经营得好还可以增值。我们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走“经营城市”新路子。这既是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有效措施,更是不断推动城市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重要途径。一是政府要对拟开发建设的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经营。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一方面有利于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也能够筹集一笔巨大的建设资金,为城市发展备足后劲。对已经占用的建设用地要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尽可能地发挥土地的使用效益。二是政府要统一经营城市地下公用设施,从根本上避免目前普遍存在的因多头建设多头经营而出现的“开膛破肚”现象。统一建设地下公用设施要有长远眼光、创新思维,确保能够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落后,并实行统一管理,有偿服务,不断满足各类城市建设管理者的有效需求。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我们应大胆借鉴,积极探索。三是利用市场机制开展资本经营。比如运用好市场经营权、城市公共广告空间使用权、城市各种设施及地名冠名权。再如对繁华地段的工业企业实行“退二进三”的产业置换,对住房、医疗、学校、供水、燃气、电力、热力等基础性建设实行灵活的投融资政策,扩大直接融资,等等。四是积极推行特许权经营,实行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等方式,引进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五是采取路房结合等方式,广泛动员民间零星资金投资市场建设和小区改造。还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农进镇进城,使农民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六是根据市场需求,运用市场规律,合理调整价格和收费,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到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革除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体制性障碍。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已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利于人才和各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进行改革。要认真贯彻国务院1998年出台的《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放开农民进入县级市、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县以下小城镇的户籍限制。大中城市应加快改革力度,允许在城市投资、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直接落户,鼓励“投资移民”;着眼于人才引进、人才储备,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逐步取消对高校毕业生的准入限制,鼓励“技术移民”。建立和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为进城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取消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员的限制性就业政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现在一方面城市发展不够,一方面却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诸如资源浪费、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的“城市病”。推进城市化应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合理配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重视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引导广大居民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养成奉公守法、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勤劳致富、见义勇为、团结互助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城市建设中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走扩大规模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路子,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注意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上马,对新上项目严把审批关,对已造成污染的企业该关停的要坚决关停。加强城市“三废”处理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我省大部分城市水资源相对不足,一部分城市还常年受风沙影响,因此绿化城市空间要把植树造林作为主要措施,这样既可以涵养水源,又能够降温除尘。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乔木、灌木、花草的合理配置。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活动,使城市的品位不断得到提升。
第四篇: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关于“十二五”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1、强化规划引导。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分区、组团发展、建立产业带的规划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按规划要求推进城市扩张。组织编制徐州都市区规划、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规划、城市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中心区商圈规划、西部商圈、淮海广场商圈城市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市政配套设施、生态环保、文物保护、园林景观、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强化中心城市辐射集聚功能,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心区立体慢性交通系统规划和中心区停车场布局规划。通过制定和完善规划,坚持规划的法定性和严肃性,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前提条件。
2、扩大主城区规模。
按照主城区组团式发展的思路,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徐州新城区建设,把新区建设成为一个以行政办公、总部经济、教育科研、居住为主的综合性新区,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加快城乡结合部建设,从规划、建设、管理上,严格按照主城区标准执行,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向城乡结合部全面覆盖,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开发高铁客运站周边的建设步伐,严格按照规划,打造成集商贸、居住、文化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城市片区;充分利用九里湿地公园的资源优势,完善公共景观基础设施;完善云龙湖景区周边地块的改造,突出湖区自然与人文特色,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3、实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
按照“统一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有序开发”的思路,加强住房保障,重点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旧城区改造,重点推进中心商务区、云龙湖周边、故黄河两岸、陇海铁路两侧、二环路两侧、三环路两侧的地块改造。按照“优化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形象”的思路,统筹考虑居(村)民安置、城市景观、经济发展、社区服务、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多种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把旧城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紧密结合起来,每年安排6-8个重点改造项目,每年安排8-10条街景的立面改造,扎实推进,到2015年使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提升。在新区和城乡结合部建设以及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强化转产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劳动密集型和各种服务型工作岗位给予优先考虑,从事个体生产经营享受下岗职工优惠政策,促进他们更多地实现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市居民的标准,对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进行统一管理,使他们享有城市居民同等的各项社会保障权利。把土地转让、项目建设与工作安置紧密结合起来,使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真正得到实惠,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加快推进“村改居”工作。
4、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区道路网络建设,改造淮海路、中山路、建国路、解放路、民主路、复兴路、和平路、二环路、三环路等项目,推进市区道路三年畅通计划,完善以主干道为骨架,次干道、支路合理分布的城市道路网,加快实施城市轨道交通。按照“截污、清淤、活水”的思路,加强城市水系的综合治理。继续抓好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启动主城区截流并网工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把防灾减灾与生态景观结合起来,加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建设,搞好城区道路绿化。重点实施新城区绿化和云龙湖周边美化绿化亮化等项目。按照“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发展互惠”的原则,统筹徐州城区与铜山新区、贾汪区的协调发展。完善淮海经济区交通体系,打造淮海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
5、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把城市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法规,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推进城市依法管理。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将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提高管理效率。实施管理重心下移,下放管理权限,让办事处和街道社区也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努力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数字化、网格化、下沉式”的城市管理机制。继续推进违法建筑、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市场秩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城市面貌发生实质性变化。继续创新城市经营机制,以市场化的理念,按照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抓好土地规划、整理、储备和经营开发,加强土地资源成片推介,通过策划包装推向市场。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依法收回超期未建的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公交等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投入、市场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
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城市化动力
1、在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进程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突出发挥产业发展在推进城市化中的动力源作用,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四大千亿元产业”建设,包括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光伏能源产业、食品产业和商贸物流旅游业。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壮大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需要,紧紧抓住难得的机遇,整合水、陆、空港口资源,加快实施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徐济高速、宿新高速、湖西航道、亿吨大港、观音机场改扩建等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以产业促发展,以产品树形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将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打造成“商家必顾之地”。
2、抓住契机,融入“2小时经济圈”。
徐州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融入“2小时经济圈”。首先,抓住京沪高铁建设契机,做好高铁徐州段建设的工作,发挥作为京沪高铁重要交通节点、枢纽城市的作用。其次,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将规划建设徐淮铁路,进而打通徐州—淮安—上海的城际铁路。同时,在公路交通建设上加大力度,围绕构建与长三角间的快速通道,强化高 4 速公路网建设。四是发展航空,徐州观音机场经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在已开辟20条国内航线和香港临时包机的基础上将有大发展。五是大力实施“东进战略”,把东陇海产业带作为连结沿海、借力沿海的重要平台,主动融入沿海开发,坚持大交通对接大港口,全面优化徐连交通体系。这样,徐州就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
3、壮大以交通为依托的工业与物流经济。
围绕交通做好园区布局与产业集群规划,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东拓展,以徐州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加快鲁尔(低碳)工业园、中能硅业园等建设。围绕构建全国一级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加大徐州经济开发区生产物流、新城区生活物流、九里综合物流、沿运河港口物流、临空工业园等五大物流基地建设。
4、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依托山水资源,规划建设云龙湖、吕梁山、微山湖、大龙湖等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精品亮点景区,同时超前谋划大型主题娱乐公园、工程机械博览园,建设江苏北部和淮海经济区重要的旅游胜地,提高旅游业收入在服务业中的占比。
5、逐步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
发展新型服务业作为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区商务楼宇相对集中的优势,重点推进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广告会展、金融保险等商务服务业,打造区域性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 中心。发挥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动漫创意、软件开发、科技研发等创意和技术服务业,加快徐州软件园、创意68、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三、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1、做好小城镇规划。
抓紧编制全市小城镇规划,完成各县(市)所辖镇的总体规划,完成汉王镇等30个重点中心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镇区主要街道和重点节点整治规划。统筹小城镇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既要体现特色,又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突出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这个主题。
2、推进重点中心镇建设。
依托产业基础和城郊优势,在全市重点中心镇先行启动。按照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原则,市财政对每个重点中心镇投入100万元启动资金,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完备、集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中心镇。
3、发展壮大小城镇经济。
从财政支持、政策支持、产业支持等方面促进小城镇加快经济发展,引导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小城镇的三次产业联动,使产业化农业,各种加工型工业,以农家、休闲、度假游为主题的旅游业,以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商贸业,以及吸引农民进城的房地产业等,在小城镇逐步发展起来。支持主城区大中型商贸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连锁配 6 送、旧货调剂等各种形式的经营活动,繁荣小城镇市场。积极发展小城镇房地产业,吸引农民和城市居民购房置业。
4、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组建镇级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改变小城镇规划建设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现状。制定和实施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明确市、县、镇三级政府权利和责任,规范建设项目提出、建设和管理流程。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预算,统筹安排好小城镇建设项目计划,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着重支持道路、供水、供气、园林绿化、垃圾处理、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设施建设。设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资金重点向小城镇倾斜。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采取将相连的几个镇捆绑,向社会发包,委托专业管养单位管理的办法,加强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的管养。
四、强化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加大对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
增加财政投入,落实支农投入政策,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三农”建设。要继续落实转移支付政策,争取国家对“三农”的建设投资和国债建设项目,协调金融机构扩大发放涉农企业贷款和支农小额贷款。扩大在镇网点新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村发展的比例。引导全社会向农村发展多投入,逐步形成以增加投入拉动农村发展的新格局。
2、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无障碍工程,促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向周边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力度,构建农村公路网络。开展农村水源调查,通过扩大城镇中心区供水范围、扩大农村安全水源供水规模和打深水井等方式,解决农民饮水安全卫生问题。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行新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建设适合乡村的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电通、信息通工程建设,缩小城乡生活条件的差别。
3、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城市的优势教育资源要让农村共享,加快镇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人员、技术、设备上对口支持农村,提高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医疗水平。镇卫生院要完成改造,重点镇要拥有规范的二级医院,一般常见病不出镇,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推进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各镇建立文体站,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财政对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扩大城镇低保范围,把人年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4、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产就业。
消除一切不利于农民转产就业的障碍因素,强化农民培训,制定农民职业教育规划,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开展农民大培训活动,使每个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能,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谋生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的户籍政策,降低农民务工落户的门槛。切实保障转产就业农民的权益,明确土地承包政策,对进城务工尚未落城镇户口的农民,原宅基地产权不变,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调整现行的学籍管理办法,使进城务工人员的适龄子女与城镇居民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规划建设农民工公寓,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生活条件,使农民工真正实现转产就业,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
5、加快城乡产业互动。
按照三次产业联动的要求,引导城市经济向农村和农业领域延伸,对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型、配套服务型企业,在政策、土地、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延长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鼓励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把信息、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扶持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到小城镇兴办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服装、旅游工艺品、农副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等产业,带动小城镇和农村运输、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小城镇和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村要积极参与产业互 动,加速传统城郊农业向现代化都市农业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因地制宜发展园林、园艺和花卉种植,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瓜果、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发展瓜果菜良种繁育、良种猪苗繁育、良种家禽繁育、乳鸽种苗繁育等四大工程,构建苏北地区最大的种苗供应基地,发挥农业在全省的辐射作用。搞好农业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区域化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低成本的原料。完善利益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民”等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农业企业、基地、农户形成稳定的合同关系和紧密的产权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6、促进城乡文化互动。
探索城乡文化互动的新途径,把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城乡教育互动,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城市中小学每年安排一批优秀教师轮流下派到镇、村中小学校支教,农村教师分批到城市学校跟班学习,加大城乡教师的交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为城市的发展拓展人才资源。推进城乡科技互动,强化科技支农服务,在增强农民掌握实用技术上下功夫,把科技服务与促进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鼓励科技人员特别是实用技术型人才与农民一起,共同开展产业化生产经营,逐步扩大科技在农村的市场需求,使农村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推进城乡文化体育互动,坚持文化下乡,促进文艺演出、图书供应、文体活动全面适应农民的需求,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拓展农村文化市场,使农村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市场。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互动,城市公立医院要有组织地开展支农行动,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医生定期到镇、村卫生院、卫生站坐诊,选拔一批农村医务人员到城区公立医院学习,提高医疗水平。把下乡服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推广,促进金融、电信、商贸和房地产等行业的下乡活动,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城乡联系,形成各行各业服务农村,开拓市场,又使农村反过来促进城市各行业发展这样一种城乡互动的新局面。
第五篇: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必然途径。自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后,城市化已成为浙江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地处山区的文成来说,推进城市化更是增强经济竞争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赶上平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农村人口城市化这个核心,牢牢抓住中心城镇这个重点,切实有效地加快山区城市化建设。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绘制城市发展蓝图。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推进城市化必须高度重视规划。山区城市的规划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基础条件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平地里做文章。对照城市化的目标要求,结合文成县现有的城镇布局,要坚持做到准确定位、适度超前规划,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努力构筑“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三级城镇体系。要拓展作为县域中心城市的县城,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结合侨乡、旅游服务基地等特点,把县城建设成为“风光秀丽、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浙南“山水乐园”小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的规划,要善于依托当地优势条件,确立城镇发展的主要格调、独特风格和地方色彩,做到融实用、经济、美观于一体,与自然景观和乡风民俗相统一,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城市范围内的一些具体规划,政府只能提供几个控制性的指标,具体详规可以由开发商设计,以提高城市规划的档次。
二、多元筹措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县、乡两级财力更有限,各级政府可用于城镇建设的专项投入较少,难以支撑较大范围的小城镇建设,是山区城镇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建设投入将急骤增加。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城市建设市场化步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集体、个人、外资投入等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城镇投融资体制,使城市建设步入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从以下渠道开辟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一是出让项目经营权,实行招商建设。对经营性城建基础设施项目,要采取“借鸡生蛋”、“借船渡河”办法,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集体、个人外资参与小城镇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开辟新的筹资渠道。二是是以地生财,增加城建自有资金来源。政府要严格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资产功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征地,分期入市,通过公开招标、拍卖土地使用权,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思路,动员城镇群众支持、参与城市建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适当、合法的途径,向群众筹集部分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同时,山区城市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经济依托,确保建设资金来源,达到永续发展。
三、加大改革力度,创造城市建设良好环境。
城市化建设涉及到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山区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城镇配套制度改革的滞后。因此,只有加快城镇配套制度改革步伐,减少城市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山区城市化建设才能加快发展。一是要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城镇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是致约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文成县现有33个乡镇、550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城镇的平均人口仅一万人。城镇规模偏小,所有小城镇齐头并进,人、财、物难以聚集。所以,要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总体目标,逐步撤乡并镇、撤村并组,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保证城市的建设规模,增强其辐射力。二是要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人口的集聚是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打破现有户籍制度,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凡在城镇有固定住所或经营场地,并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均可在城镇申请落户,办理城镇居民户口,鼓励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积极吸引高素质的外地人口,增强城镇人口集聚力。三是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入城镇居住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工作,推社会化服务,加强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事业建设,逐步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四是要深化城镇建设方式的改革。要处理好城镇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的关系,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行由里向外逐步推进,有计划的拓展,集中力量建一片、成一片,投入使用一片。要逐步控制城镇通天房的建设方式,全面推广公寓式建房,拓展城镇发展空间。
四、注重建管结合,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城镇管理应贯穿于城市化发展的全过程。一要理顺城管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当前城镇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协调好部门和地方利益,改变“有利争着管,没利无人管”的状况,建立乡镇城管中队,明确管理职能,真正形成人人都服务于城镇建设和管理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镇容环境管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物业管理、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美化绿化等管理办法,制定具有约束力的乡规民约,强化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法律意识;要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单位、文明庭院、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增强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树立起现代化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城镇文明程度。对城镇中普遍存在的乱搭、乱建、乱占行为,要依法予以拆除清理。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管理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吸引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小城镇管理队伍中来,逐步充实提高城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更好地投身到城市化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