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作文三步法对美术特长生的作文教学
浅谈作文三步法对美术特长生的作文教学
广西灵山县第二中学
宁海连
一、美术特长生写作指导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美术特长生,是指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普通高中学生。他们大多对美术有一定的基础,曾经上过美术辅导班,并形成一定的画画习惯。还有他们很大程度上喜欢美术,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愿意投入其中,觉得美术作品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他们与普高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突出美术专业素养,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美术生细分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文化基础不错,他们想通过参加美术高考,升入更理想的大学,进一步深造,将来从事与美术相关的职业。第二种是想通过参加美术高考直接升入大学,因为他们文化基础差一些,想通过大文大理升学很难,只是他们缺乏一定的美术专业水平。第三种专业和文化课基础都不太好,也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弱,在父母的逼迫下上的高中。他们对以美术参加高考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所以也是美术教学中的不稳定因素。基于以上分析,对美术特长生的写作训练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针对性的技巧,希望通过研究这个课题,能帮助更多的选择美术参加高考的学生有较大的提升,为他们今后走上专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术特长生队伍的壮大,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同仁的关注。尤其是在极有可能为美术特长生提分、并且分数弹性较大的写作方面,备受关注。但是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方法,觉得可行的办法,美术特长生写作低效的现状依然难改,针对美术特长生写作指导的研究也是非常少。受传统写作教学观念的影响,美术特长生的写作指导停留在没根据学情,写作体系混乱的现状,有的语文老师甚至根本不讲写作方法,好不容易有了两节课的时间,抓紧留题目,让学生速写,速交,然后速评。我们到底是追求一种应付呢,还是切实为学生的写作本身着想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美术特长生写作指导现状
目前,美术特长生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学生的写作欲望不强,写作能力低下。这些与美术特长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关系,也和一些老师在训练无果的情况下不重视有关。美术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是以专业为主,从而就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他们从认识上就认为文化课差一点没关系,只要把专业学好就行。具体表现在:学习时间上倾向于美术多,白天正课,晚自习都在画画;学习态度上对专业较认真、投入,而对文化上不够上心,尤其是语文写作,能逃避就逃避;学习效果上,由于对写作不重视,他们的写作大多停留在 30 分左右,而高考写作满分是 60 分,从应试的角度看,他们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从他们长远的发展来看,写作对他们专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可见,对美术生的写作进行指导,进行规划,显得意义重大。
(一)美术特长生用来写作的课时安排较少
由于美术特长生更突出专业的学习,所以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就不那么上心。在不同的学校,对美术特长生专业学习和文化课学习安排的也不一样。有的学校安排的美术专业课较集中,学生连续一天或两天学美术,非常疲劳。当他们在学文化课的时候,就把文化课当成供他们消遣的、休闲的亭台。这样下来,两个方面都学得不扎实;有的学校安排的较稀松,隔天学。文化课老师又埋怨文化课的不集中,学生前天学的,今天再学早就忘了,学习效率不高。尤其是作文课,教师不仅缺少有效地指导,更多的是以阅读课取代作文指导课。还有的将美术课安排在周末,美术老师周末得不到休息。总之,要科学合理的安排两者之间的课时,是有难度的。学生穿梭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科目之间,忙碌而又盲目。由于美术特长生的文化课本来就少,作文课更是被挤占,取而代之的是语文阅读课。以至于在美术特长生眼里,作文课显得很不重要。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基础薄弱,重视专业训练,轻视作文学习,作文兴趣不浓,写作后劲不足,写作主动性差,写作能力较差,没有正确的写作方法,缺乏深厚的语言积累,缺乏素材等。
(二)文化课老师对美术特长生写作指导的重视不够
美术特长生中有一部分美术专业相当好,但还有一部分,并没有美术基础,只是基于高考容易,才学美术,所以,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表现出对文化课的不热情,求知欲望不够强烈。美术程度好的学生,也有很多文化课相当差,鉴于这种情况,语文老师想尽了办法,也提不起美术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作文这一老大难,更是构成了挑战,所以,很多语文老师在想尽了办法后,就望而却步了,表现出对学生写作指导的无奈。
(三)美术特长生自身对写作重视不够
笔者对所在学校高
一、高
二、高三美术特长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00份。这份调查问卷主要想了解美术特长生对作文课感兴趣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其他一些作文的相关信息。下面是调查情况:
1.感兴趣程度:非常感兴趣17.7%;一般53.7%;不感兴趣28.6%;感兴趣原因:喜欢17.1%;考试的需要55%;对我学习专业课有帮8.8%;对将来人的发展有用14.5%E.教师非常重视5.6%;不感兴趣原因:写作不重要,从小不喜欢39.5%;与生活实际关系不大8.9%;不会写43.2%.教师不重视 8.4%
2.作文课的态度:重视50.8%; 一般42.7%; 不重视6.5%重视原因:考试的需要,有利于高考70.7%;能提高写作水平,在未来生活工作中重要23.5%,对美术学习有帮助发展想象力5.8% ;不重视原因:对考试没有多大影响26%;平时学习负担太重,没时间写41.2%;对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3.4% 不喜欢30.4%。
3.作文好坏的归因:作文成绩怎样:45分以上8.1%,40----45分15.7%,刚及格42%,不及格34.2%成绩好的原因:平时喜欢写作,读书多45.8%.教师讲解的方法能灵活运用30.5%,写作不难 23.7% ;成绩不好的原因::不喜欢写39.9% 不够努力,没掌握写作方法35.7%读书少,积累的少24.4%
从以上调查情况看,我校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缺少写作的素材,没什么东西可写(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仔细想来不好怪学生,我校生源大多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他们的阅读面十分有限,生活经历简单,这都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二是缺少系统的写作指导,不知道怎么写;三缺少正确引导。
二、作文三步法对美术特长生的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作文三步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这一理论,同时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结起来,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分析《迷人的海》一文时,先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并归纳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回答:第一段写“我”望海陶醉;第二段写“我”对海的特殊感情;第三段写“我”看海上日出;第四段写“我”喜欢晚上的大海;第五段抒发作者热爱大海之情。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分想提纲来。学生能够找出来:从迷人的海这一背景中,分离出两个景观:“海上日出”和“晚上的大海”。最后得出共同的感受:我爱大海,它广阔、壮丽、变幻莫测,令人迷恋。
综上所述,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前景,带动了今天作文教学的显著发展,而且这一理论,同时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作文三步法理论的融入,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带来全新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源头活水”。相信:作文三步法理论,会在对美术特长生作文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例文的布局谋篇,同时也读懂了一篇优秀的作品。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完成了与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正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文三步法理论有效的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文三步法调动感官感觉事物的原理,在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同样加以联系、运用。在使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使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交融在一起,最终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到有关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课文时,在让学生阅读、感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注意联系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在课文当中的运用。看看作者怎样由物展开联想,并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的。
第二篇:作文三步法
“作文三步法”中多维思维训练的操作方法
添加时间:2007-12-26作者: 未知来源: 未知录入:admin 阅读次数:467
------------------
“作文三步法”中多维思维训练的操作方法
广东韶关八中作者:阳化冰
多维思维是抽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形成的能力,后分想是多维思维的核心。所谓后分想就是从背景中把几样有用的东西分离出来,分别对其进行抽象,然后用中间特征或矛盾、关系把它们联结起来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按照“以赏析促写作,欣赏、创作两不误”的原则,借助多媒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教学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多维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具体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赏析新闻图片、公益广告及标志性图形。新闻图片反映的往往是新闻事件的核心,痛哭流涕的家属和血迹斑斑的安全帽组成的画面,足以说明矿难的残酷,洪水中手挽手组成人堤的武警官兵的身影,足以说明官兵们的伟大,遍布高原的藏羚羊尸骸,足以说明偷猎者的猖獗。解读新闻图片,引导学生抓住事物关键并提取事件中的核心素材。公益广告则常用一组相关的图象来弘扬某种精神或警示某种现象。如中央电视台那个“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公益广告,选取的就是一个小伙子在晨跑的路上帮助路人推车、拾起垃圾、扶起倒地的自行车等画面来弘扬关爱他人的精神。在解读公益广告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用的素材并按一定关系组织素材的能力。其次,还可以让学生编写标志性图形的创意说明。在选取标志性图形时我们可以选取国旗、国徽、奥运会会旗,奥运会吉祥物、袖章、图腾„„等,这些图形是人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赋予了一定内涵的图形,它们除了有生动、形象的外表,还具备某种精神实质,尤其是图腾,它往往包含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甚至成为了某种精神的象征。解读这些标志性图形并写出创意说明能帮助学生从“感知事物的形”过渡到“感知事物的神”的新高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能力。
方法二:设置情境,编写短信、祝词。每逢节日或特殊的日子,人们都爱发送一两条短信,给朋友及亲人送上自己诚挚的祝福。随着现代通信事业的发展,“短信传情”这种形式已为学生所熟知,在课堂上,可以预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编写短信、祝词,新年伊始,结合当时的天气,给朋友写上这样一段:“天神把雪花释放,是让你把烦恼遗忘;寒风把窗户关
上,是让你把温馨荡漾,我把问候送上,是让你的来年更顺畅”。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短信,如朋友生日则说“我用幸运的面粉,幸福的奶油,快乐的水果,为你做了个祝福的大蛋糕,祝你生日快乐”。除此之外,还可设置临别赠言、自我推介、道歉词等情境,让学生学会提取身边的事物,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
方法三:写出图片背后的故事,简而言之就是看图说话。选取一张或一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把握图片主要内容,分析图片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解读蕴涵在图象背后的故事。在看图写作的训练中,图片只是一个窗口,我们要从图片中读到的信息出发,发挥自己的想象,为所要写的故事设定恰当的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丰富故事情节。如,根据一张伫立在海边,衣袂飘飘的少女的图片,有的学生写了一个“女儿纪念海难中死去父亲”的故事,有的则写了一个“多情女子等待在国外留学的情人”的故事,有的则赋予了他“盼望台湾亲人回乡,盼望祖国统一”的大主题。又如一组一只小鸟在另一只死去的小鸟旁扑打翅膀的图片,有的学生写两只小鸟是母子关系,母鸟为小鸟寻找食物被车压死,歌颂了崇高的母爱;有的把它们写成恩爱的夫妻;有的把它们写成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姐妹淘,真可谓是无奇不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格画”在训练中的运用。“四格画”就是用四幅图画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四幅画分别反映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脉络清晰,简明扼要,是不可多得的好训练方式。在看图说话训练中,学生有广阔的发挥空间,老师只要在素材选取、主题的确定、素材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会思维活跃,进步显著。
以上几点是我在“作文三步法的多维思维训练”中采用的一些方法,请各位同仁斧正。
<< 后退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第三篇:文言文教学三步法
文言文教学三步法
作者/庄 敏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为:“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要求中不难看出,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作品,还要对其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因此,在文言教学中,读、译、理解就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诵读
在文言文学习中,无论是哪一类文言文,读是首要环节。诵读就是要熟读成诵,在朗读的基础上读熟,直到能背诵。应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如果连读都不读,那又怎么谈翻译,怎么谈理解。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对理解语音、语义和翻译都有较好的作用。诵读也是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之一。在诵读的指导过程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教师泛读或录音泛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诵读中的异读破读、重音停顿、节奏韵律、抑扬顿挫的语调等,同时提出诵读要求。朗读中首先要注意的是节奏的划分,如《马说》中,“不以/千里称也”“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句,都是学生常出错的地方,教师在泛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节奏划分,可边泛读边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划分。
第二,学生自读。学生在教师泛读的引导下试读,在掌握节奏划分的基础上在读中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在自读中理解相关的语音及语义。教学中对学生自读的要求一般为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速适当、节奏准确、读出感情。通常而言,在教学中,学生自读的时间要占整个诵读时间的大半。
第三步,重点读。所谓的重点读是根据作品内容对某一段或某几句话进行反复诵读。重点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在读中理解作品的内涵。如《小石潭记》中写潭上景物“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就可重点读,因其中“悄怆幽邃”与前文“心乐之”相互映衬,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在乐与忧中才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心境,也才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升华。同样,在《岳阳楼记》中对最后一段就应重点读,最后一段以“嗟夫”领起,在抒情和议论中列举悲喜两种情境,衬托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志,可谓悲凉慷慨,一往情深,感人至深。第四步为背诵。当然我们反对机械性的死记硬背,而提倡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而进行,切勿对作品都还没有理解就开始背诵,造成“读白眼书”现象发生。
二、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实词的意义,还要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掌握。在教学中,翻译指导要坚持“忠实原文,保留原貌”的原则,即在翻泽中要做到做到“信、达、雅”。
在翻译中,常采用“一一对应,字字落实,虚词不虚”的方法来翻译常规句子。就初中文言文来看,大多都是较经典和简单的作品,翻译中只要才用先定词,后替换,再连贯的规则,基本能对全文进行疏通。
所谓定词是将句子中需要翻译的词语找出来进行翻译。如《马说》中“不以千里称也”的“称”为“著称”,“食之不能尽其材”的“食”通“饲”,“喂”之义,而“材”通“才”,“才能”之意义。替换是将定下的词语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最后连词成句。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心得体会)其中“自”为“在,从”,“略无”为“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于是连词成句“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
对于虚词,虽然有些时候不用翻译,但要引导学生掌握其基本用法。如《马说》中“不以千里称也”的“以”为“因为”,而“策之不以其道”的“以”则是“按照”之意。“其真无马邪”的“其”是为了加强反问语气。
此外,对重点词语,需要引导学生单独掌握。如《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白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对古今义有区别的也要单独提出。如《三峡》中“或王命急宣”中“或”古义为“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同样如“至于”“虽”等词语也要提醒注意。
对于特殊文言句子则采用“增(补)、删、调、换”的方法进行翻译
一、即对包含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的句子,这类句子如果完全按照常规句子的翻译方法翻译基本上行不通,需要用补、删、调、换的办法,来解决。如判断句中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的句子“夫战,勇气也”,在翻译时“者,也”就就需删除而替换为判断词“是”。对于省略句则要补充出省略掉的部分,如《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在翻译时就要进行增补。被动句则要采用“换”的方法,如《马说》中“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的“于”就可替换为“被”。倒装句则要采用“调”的方法,如《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就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介宾短语后置的因其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如《曹刿论战》中“战于长勺”一句。
三、理解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建立在诵读和句子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来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把握作品内涵。因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困难,教学中提倡逐段提问,最后归纳的方式来进行。
以《岳阳楼记》教学为例,对第一段学习后设问“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来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第二段学习中则围绕“衔”和“吞”二字来套就洞庭湖的景色。
第四篇:古诗教学三步法
古诗教学方法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博采众长,优化古诗教学,我觉得这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看图作文三步法
看图作文三步法
黑龙江在庆市 夏国梅
看图作文,就是对画面仔细观察,进行合理的想像,用自己的话将图中内容有条理、具体地叙述和描写出来。如果经常练习看图写话,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可是,有的同学一写起来就杂乱无章,写不
明白。其实,如果你能按下面这三步去做,一定会写好的。
第一步,仔细看图。不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同学们首先要看清图画中画的是谁、干什么。如果画面没有提供具体的时间、地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画面提供的环境想像出来,这样图意就更清楚明白了。
第二步,说、写。看懂了图意,自己可以说一说,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说的过程,也是在不断思考的过程,很可能有新的想法产生。这样,图的内容就更丰富更具体,然后再动笔写。有了说的基础,写起来就很容易了。因此,老师
要对写前先说提出明确要求。
第三步,读。很多同学常常是写完作文就往书包里一装,很少读。如果写完以后自己小声地读给自己听,就会发现哪个字写错了。哪个词用得不准确,哪个句子不通顺。回家以后读给家长听,家长也会发现不足之处,帮助你修改,同时
他们知道你能自己看图写话,而且写得不错,也会非常高兴的。
按老师讲的“三步”法试试吧,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