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德育教育经验汇报
德育为先铸文明 春风化雨育桃李 ——我校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和谐”为主旋律,努力把德育工作做实、做活、做亮,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和“阳光校园”。
一、“以人为本”,“激励为先”
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工作中,我校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德育领导小组”抓德育
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每学年开学初就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由校长牵头、政教负责、各处室、班主任密切协作的有效工作机构。
2、“秩序教育”正行为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落实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我校每个学期都开展一次全校性大型德育活动,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其形式也不断创新,有强化训练、拉练、讲座、竞赛、互助合作、交流、积累等等,对学生进行了较好的养成教育。每天早、中、晚入楼,间操跑步,学生打着班期,喊着口号,整齐划一的方阵,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传统文化教育”树品德
我校长期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德育主线,以《弟子规》、《大学》等为主体,开展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诵读、书法、诗词、演讲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中的深刻内涵,让学生的身心在有趣、有益的读书中得到健全的发展,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法制教育”明纲纪
针对中职学生特点,我校每年聘请公安局、高新检察院的警官来我校做专题讲座,如“打架算成本”、“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等,同时在“12.4宪法宣传日”开展“法制讲堂”、“法律知识竞赛”、板报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来教育学生知法、守法,这仅使校风校纪得到大幅度的改观,也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而且还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潜移默化中把遵纪守法变成自觉的行动。
6、“心理教育”润心灵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脆弱现象,我校在2016年以二十万资金重新整改完善心理咨询室,引入新的设备并设专职心理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使学生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与承受能力。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2015级和16级共684名中职学生进行SCL-90量表测试,经专业的结果分析,有利于我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7、“拓展训练”提素质
我校还将德育因素渗透于拓展训练中,让生活承载德育的功能。为学生开展“团队有我更精彩”、“孤岛求生”、“极速六十秒”、“风雨同舟”“穿越电网”“信任背摔”等拓展训练,极大地锻炼了学生意志,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转换方式,注重实践
要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使师生置身于德育特定环境,而且要调动其主体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实践中。我校摆脱以说教为主的枯燥方式,开展校内外结合的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由原来的“自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师生在实践中体验高尚品德的魅力,进而自觉提高道德修养
1、“美化环境”造氛围
“校园美”是学校规范管理的重要标志。我校特别注重德育环境建设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学校的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校园风景与学校潜在的精神意念有机地统一起来,悬挂条幅、丰富走廊文化、在教学楼和宿舍的楼梯台阶上张贴文明励志标语,真正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格局。
2、“德育科研”导方向
德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使学校的德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由校长亲自挂帅,德育处具体负责,承担了《中华成语对学生心理智慧培养的研究》国家级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同时开展了德育科研
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我校教师编写了《拓展训练》、《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弟子规》(传统文化系列读本之一)三本校本教材,在师生中得到一致好评。
3、“升旗仪式”显作用
我校把升旗作为了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是常抓不懈的主要内容。把“升好国旗、唱好国歌,做好讲话”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训练好升旗手,努力做到升旗仪式规范化,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了唱国歌的歌声宏亮、整齐一致,并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了国歌的含义和国徽的意义。并重视了国旗下的讲话教育活动,努力做到了主题活动的内容深刻、丰富,形式多样,一周一个主题、一个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理想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升旗仪式,促使广大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家长学校”创特色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家庭、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家庭、社会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特别注重与家庭和社会的联合,努力打造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2016年,我校就成立了家长学校,以及家长委员会,不定期组织获聘请专家开展活动;每学期各班都定期召开家长会; 11月中旬,我校邀请了陈景英组老师进行了《做智慧父母,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专题讲座,并织组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生活表现,加强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营造一种家校联动教育孩子的良好氛围。
5、“开展活动”上水平
我校围绕德育工作计划对班主任进行常规工作、教育思想、理念和班级管理经验等方面开展培训,形成“师徒结对”,用理论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工作制度,逐步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我校每年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已经在社会上从事相关行业的我校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汇报,给学弟学妹升学、就业、为人处世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导和鼓励。
我校以表彰评优鼓励同学进步,我校每年评出若干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会干部,以点带面,表彰先进,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向上。
我校每年积极参加职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举行会议进行专题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动员大会、校园之声广播站、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并制定了竞赛活动奖励办法,鼓励师生参
赛;工作小组制订了工作计划,从分工、参加比赛学生、指导教师的确定、比赛内容及日期安排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设计合理的活动计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2015年为例,我校有84份作品获得省级奖项,有12份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
6、“校社团”展风采
我校在推行德育教育中,创造性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校社团以“活动育人”为宗旨,“社团课程化”为实现形式,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培养和巩固,开辟了社团活动的新天地。我校有国旗班、广播站、礼仪社、国学诵读社、爱心社、学生会、心理志愿者社团、讲解员社团、篮球社、足球社等学生社团。经过刻苦的训练,我校足球队的学生在2016年大庆市中学生足球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冬季足球赛获冠军。平时在开展的篮球赛、足球赛、越野赛中也洋溢着团结、拼搏、友谊、健康快乐的体育精神。
我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风气。但先进的德育理论还有待学习,今后,我校将继续改进德育工作,丰富德育内容,挖掘德育渠道,提高工作水平,使德育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二篇:浅谈中职德育教育
浅谈中职生德育教育
摘要:二十一世纪人才标准的第一条,就是要具备良好的人品。在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的前提下,面对中职生所出现的德育方面的问题,各中职类院校都相应的采取了一些积极的策略。文章认为,研究学生德育方面问题,对各中职院校和工厂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问题
一、中职教育现状及分析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是专门为企业及工厂培养有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劳动者服务的。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辩证唯物主义表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带来的它的负面影响:拇指时代、网络泛滥等等。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抵抗能力弱,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对较强,心理不够成熟。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致使中职类学校校园内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上网成瘾、打架、缺乏学习自觉性、谈恋爱、随口骂人、不尊重老师及同学、随地扔垃圾等等。
笔者认为,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心理严重,学生看不起学校,更看不起自己。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中考“失败”者,他们在家长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中职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从而影响了学生们对学校的看法;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学是因为年龄不够打工,而并不是因为想真正的来学知识,这种观点不仅学生有,部分家长也有。
(二)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及生活目标,没有学习任何知识的积极性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出现冲动、固执、攻击、嫉妒、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加之本身就是一群“不爱学习”的孩子,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漫无目的,而且为了弥补心理空虚,他们逃课,流连网吧,谈恋爱,甚至用偷盗、抢劫等行为寻求“刺激”。
(三)心理不够成熟,道德观狭隘,思想偏激
由于中职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品行不良的学生就容易出现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他们认为的讲义气,爱面子,但是缺乏真正的正义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遵守法纪是没本事的人才做的事。
(四)招生不易,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致使学生自由散漫
由于学生及家长对中职教育认识不全面,导致中职院校生源出现问题,以至于中职类院校将学校“商业化”,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商业理念,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对学生违纪处理过于宽容。本着招生的目的,大部分学校夸大未来的就业前景,以至于引起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责任感。
(五)大多数学校只重视专业课,德育课程跟不上,形式化严重
提高就业率是每个中职学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忽略的思想方面的培养;部分学校沿用普高的教育模式,殊不知学生年龄虽大致相同,但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
二、针对中职生德育方面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展现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充分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作为教师赢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二)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不要将活动停留在口头上是中职院校课改的重中之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学校可让已参加过实习的高年级同学用他们亲身体验来告诫低年级同学,或者由校企结合的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三)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真正“忙起来”
学校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篮球协会、歌舞社团、国旗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利用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作为契机,开展思想教育专题活动,如爱校爱家活动、感恩教育等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职生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鼓励教育为主,适当运用批评教育,教师赢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会并掌握批评与鼓励教育的“度”,使之更好的为德育工作服务。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门的师生道德交流机制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人格独立的个体,学生也不必盲从教师(但是不是说学生就可以不尊重教师,一般情况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要比学生丰富的多,在这一点上学生和老师是不对等的。)。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学生做心理辅导,健全学生的心理机制。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遇事走极端,所以学校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如当面谈心、电话、短信、网络等,范围也不能只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等等,这样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被家长和教师掌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实际。
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的、渐进的进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具有耐心、信心和毅力,不懈的创新和尝试,创出一条真正的中职德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
第三篇:德育教育经验材料
一、构建“两个体系”,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目标 为了使传统美德教育具体、直接、便于操作,我校根据《中小学德育纲要》规定的内容目标,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全面系统地确定了十二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系,即爱国爱民、立志勤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友善、勤劳节俭、遵纪守法、礼貌谦虚、诚实守信、整洁健身、自强不息、见义勇为。
我们还根据中小学不同年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体系。如:小学(1-5年级)重点为实施思想、政治、道德准则或规范行为方面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教育;初中(6-9年级)重点为实施高尚品德、良好心理品质、是非观念、道德准则或规范方面的目标,除了进行“五爱”教育外,侧重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还注重体现内容的层次性、连续性。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适当地渗透爱人民、爱集体、遵纪守法、珍惜劳动成果等教育。从而使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形成完整的、具体的目标系列。
二、突出“三种教育”,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虽然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资源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内容选取上,本着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的工作宗旨,结合学生实际,积极选择了中华传统美德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最富时代性的三个方面,即“爱国、勤俭、礼仪”,作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贯穿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为此,我校通过开设地方德育课,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增强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积极热情;通过每学期聘请石油大学教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编写校本德育教材-小学生国语教材,继承和弘扬国语文化,养成良好习惯;通过开展每学期1-2次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调查、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良好品德素养。
2、勤劳节俭教育。俗话说:“勤以立志,俭可美德”,勤劳节约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针对当前独生子女惰性强、节俭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实际问题,我校在全体学生中,积极开展“我为他人做件事”、“我是集体中光荣一员”等教育活动,极大改善了学生的惰性心理和习惯。还在全校所有班级中开展了“勤俭助学”活动,每个班级都设立的节俭箱或节俭袋,同学们主动将塑料瓶、废纸积攒起来,集中卖掉,将收入用来为同学购买日常饮用水或为经济困难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具等。还成立了师生就餐监督小组,全面监督师生就餐行为,进一步杜绝了浪费现象。同时,通过每学年一次的评选表彰奖励学生勤俭节约标兵活动,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由此,校园内勤俭节约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3、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说到底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是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教育。因此,我校为使学生言行举止合乎规范,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平等、公正、礼让。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相继制定了《学生礼仪常规》、《学生文明礼貌常规》等规范学生日常文明行为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集全校师生智慧,编印了《学生文明行为规范三字歌》,在校内广泛宣传学习,有效地规范和约束了学生日常行为。同时,积极开展每周学生文明礼仪示范岗、每学年学生文明礼仪之星等评选活动,使学生学有榜样,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的整体提高。
三、坚持“三个有机”,全力拓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途径 我们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传统美德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三个有机”,全力拓宽积极探索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1、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校内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直接而系统的传统道德教育,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沟通校内与校外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教育资源,达到内外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在校内,在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的基础上,每逢元旦,学校为每位学生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卡,上面写下校长、老师寄语,并在元旦当天由校领导亲自发到学生手中,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观看北京残疾人艺术团爱心义演,到部队开展“体验军营、锤炼意志”活动,到福利院为同龄人送温暖,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等。同时,充分开发校外优秀教育资源,帮助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如:与大学园开辟“共同成长”系列化教育活动,聘请116名优秀大学生毕业为我校28个教学班校外辅导员,聘请京剧、管乐教师长期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国粹、器乐等优秀文化辅导。使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接受传统美德的洗礼,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文明礼貌的优良风范。
2、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有机交融。我们把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进行梳理,坚持“文明学生礼仪示范制”、“值周生轮换制”和“教师值周制”常规管理制度,并融于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之中,作为学校一日常规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还通过开展学期、学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向雷锋、孔繁森、保尔等先进人物学习的典型教育,充分运用典型事迹的鼓动性、榜样性来影响、激励、感化学生,引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相继在学生中开展了创建“五讲五做、六德先进校园”、“平安校园”、“五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优化)五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育人性)绿色校园”等评比竞赛活动,不断强化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行为训练。
3、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衔接。一方面,我们坚持集体教育的正面导向性,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注重启发、激励、诱导的方针,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例如:开展争创“流动红旗班”、“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活动,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日常行为规范录像,举办礼仪知识竞赛,培训文明礼仪学生等集体活动,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学生会、班委会、学生民主监督考评委员会”的自育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纠正,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四、做到“三重并举”,积极探索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方法 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就是把道德品质的理论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教育目的的物化实现。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三重并举”,努力探索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1、重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陶冶,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陶冶:一是环境陶冶。客观事物构成的环境,是指学生生活周围实际存在的情况和条件,既有自然存在的环境,也有人工改造的环境。在环境的改善上,通过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校园物态环境,增加校园魅力。如:在醒目位置悬挂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文字表述,赋予校园设施一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国版图式校牌,寓义把学校建设成国内最美、最好学校。校标是由一个踢球的男孩与两个跳舞的女孩构成了祥阁学校的“祥”字,黄色的圆圈代表操场,寓义学校是学生愉快、健康的乐园。洗手间标牌是一个倒过来的水龙头,以视节约用水。在阳光大厅内布置宣传板、悬挂条幅,形成大厅文化;在操场上设置宣传板,形成场地文化;在教室走廊上布置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栏,形成墙壁文化;在教室文化构建上,更是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使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教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苏霍姆林斯基“让每堵墙都会说话”的教育理念。合理布局校园,丰富的文化氛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二是艺术陶冶。三年来,我们坚持用文学、影视作品、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和教育。例如:学校每年举办的艺术特长生汇报演出、校园歌手大赛、放风筝、接力、拔河、队列等体育比赛等大型传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校园广播坚持每天为学生点歌,用学生喜爱的歌声鼓舞学生。正如高尔基所说:“歌声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的思想火花。”此外,还定期举办学生书画、摄影作品展等,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2、重情感,在互相尊重中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驱动力。传统美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因而必须特别强调情感的教育作用。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情感体验,努力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首先,要求教师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出榜样。比如在开展礼仪教育时,既对学生提出了“祥阁学校学生文明礼仪一日常规”,同时,也对全体教师提出了“祥阁学校教师文明公约”、“祥阁学校规范教师工作行为七条禁令”,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受教育者。其次,开展“以知恩善报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主题的班团(队)竞赛、亲子情感交流会、教师在开学典礼上为新生佩戴光荣花等情感教育活动,使在活动中深刻体验情感,并内化为实际行动。第三,把古今中外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代名人以及身边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编印成册,分发给每一位学生,用先进人物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学生,使学生通过这些“讲、思、谈”活动,加深情感体验,激发热情,培养道德情感。
3、重实践,在反复训练中形成中华传统美德习惯。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此,我们遵循“知而必行”、“知行合一”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化地对学生实施传统美德的行为训练。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劳动、远足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磨砺、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例如:我们在军训活动中,把学生带到军营,体验部队的艰苦生活,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磨练意志品质,强化组织纪律性,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增强国防意识和保卫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夏令营活动中,让学生步行到黎明湖风景区、大庆看守所等地,以此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耐挫力。
五、完善“一个网络”,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
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教育与发展起着综合性作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我们把家长放在主体地位,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变把家长放在从属地位为以学校为主导,以家长为主体;变教师以指导者自居为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变学校单纯从学校需要出发要求家庭教育配合,为从传美教育建设与提高家教水平和质量的要求出发,想家长所想,给家长所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创新家长会模式的实验与探索》课题实验,并且在大胆改革家长会形式和内容。改“教师一言堂”为“多方众人言”;改“批评指责会”为“沟通恳谈会”;改“成绩发布会”为“成长汇报会”;改“任务布置会”为“激励鼓劲会”;改“家长代表听会”为“学生和家长同参会”为主要形式,从而改变原有形式(教师一言堂)、内容(学生的成绩)单一的家长会模式。目前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亲子情感交流会、育子经验交流会、主题研讨会、专家讲座会五种家长会模式,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还建立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制度。除家长参加开放式主题队会和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外,其它一些活动,如:特长生汇报演出、与大学生联谊活动、教育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等,都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了解学校教育动态、教师的教育情况及子女在校的表现,在参与学校的活动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方法,对学校提出意见或建议。同时,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家庭环境,用健康文明的氛围陶冶学生的心灵。近三年中我们共办家长学校5期,参加的家长达到9100多人次。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多处校外教育基地,如:与大庆看守所、社区警务室、铁人纪念馆、1205钻井队、松基三井等单位组成共建单位,坚持每学期一次德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基地教育作用,形成了教育合力,促进了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
六、实现“三个促进”,大力推进学校德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工作,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1、促进了学校“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生”德育工作思路的深入开展和“开发校内、引进校外”德育工作特色的形成。学校先后获得了“中央教科所学校教研部家庭教育实验基地、中央教科所华教学院全国教育科研示范校、黑龙江省德育先进单位、黑龙江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大庆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大庆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大庆市“先进学生会组织”、大庆市“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并与去年12月初,与大庆石油学院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验研究”年会暨黑龙江省德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我校不但为大会提供了一节《让世界充满绿》德育观摩课,还代表大庆市小学作了题为《用成功的教育培养成功的人》的经验介绍,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2、促进了德育师资队伍水平的不断提升。我校全体德育工作者积极实践,不断探索,使其教育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曾有1名班主任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班主任、有46名班主任被评为大庆市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德育工作者。同时,还有83篇德育论文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有127篇德育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3、促进了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由于,我校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强,使学生整体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三年来,共有15名学生被评为大庆市三好学生,有8名学生被评为大庆市优秀学生干部;有25名学生团员被评为大庆市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有42个班集体、团支部及红星中队受到大庆市表彰奖励。
各位领导:虽然我校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不断探索教育途径,努力优化教育内容,勇于创新教育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训练,为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德育教育论文中职问题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中职问题论文德育教育论文中职问题论文德育教育论文中职问题论文
职德育教育研究
【摘 要】二十一世纪人才标准的第一条,就是要具备良好的人品。在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的前提下,面对中职生所出现的德育方面的问题,各中职类院校都相应的采取了一些积极的策略。文章认为,研究学生德育方面问题,对各中职院校和工厂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问题
一、中职生的现状及分析
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服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合格劳动者全面的概括。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极不稳定、极为脆弱,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非常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更多的更细致的关爱。目前在中职生中存在着很多不良的现象,对中职生的成长,对整个中职教育都是非常有害的。中职生存在的不良现象:
现象一:学习不努力,思想不上进。认为读职校是没有前途,是迫不得已,是矮人一等,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逃课、课堂不认真听讲,不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现象二:不讲文明、道德,不辨美丑、是非。不遵守纪律,甚至故意违反纪律;不尊重师长,甚至故意挑衅师长;不注重形象,出口污言秽语,形象奇异邋遢,甚至沾染不良习气,吸烟、酗酒、恋
网和过早恋爱。
现象三:意志力薄弱,自我调节机能不健全。思想情绪容易反复,受表扬就高兴,一挨批评就丧气,好强好胜又怕吃苦,耐力差,韧性差。
造成目前局面的根源:
(一)自卑心理严重。中职生大部分属于中考“失败”者,他们在家长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中职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使得学生看不起学校,更看不起自己;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学是因为年龄不够打工,而并不是因为想真正的来学知识,这种观点不仅学生有,部分家长也有。
(二)心理不够成熟。由于中职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品行不良的学生就容易出现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比如是非标准模糊。为了讲义气、爱面子而违犯纪律违反原则;自我意识较强,我行我素;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遵守法纪是没本事的人才做的事。
(三)德育课教学边缘化。提高就业率是每个中职学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忽略的思想方面的培养;德育课被认为可有可无,师资力量不受重视。
(四)德育课教学形式化。用普高的形式去进行中职德育教育,只注重灌输,完全没有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情况和中职教育的特殊任务。中职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主要是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一场人生的演练,要侧重学生的道德实践。
(五)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由于学生及家长对中职教育认识不全面,导致中职院校生源出现问题,以至于中职类院校将学校“商业化”,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商业理念,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对学生违纪处理过于宽容。
二、针对目前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展现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充分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作为教师应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二)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不要将活动停留在口头上是中职院校课改的重中之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学校可让已参加过实习的高年级同学用他们亲身体验来告戒低年级同学,或者由校企结合的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三)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知识让学生们真正“忙起来”
学校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篮球协会、歌舞社团、国旗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利用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作为契机,开展思想教育专题活动,如爱校爱家活动、感恩教育等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职生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鼓励教育为主,适当运用批评教育,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会并掌握批评与鼓励教育的“度”,使之更好的为德育工作服务。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门的师生道德交流机制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人格独立的个体,学生也不必盲从教师。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学生做心理辅导,健全学生的心理机制。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遇事走极端,所以学校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如当面谈心、电话、短信、网络等,范围也不能只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等等,这样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被家长和教师掌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实际。
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的、渐进的进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具有耐心、信心和毅力,不懈的创新和尝试,创出一条真正的中职德育新路子。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3]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 俞龙辉.新时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职教论坛,2001(10).
第五篇:中职生德育教育体会
中职生德育教育体会
一、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育者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教师都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班主任的事,其他教职工只是配合而已。古人说的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决疑惑,还有传播道理、道义、道德,让学生树立“道”的信仰,提升个人品质内涵和人格素养。也就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读书、怎样选择性的看世界。每个教职工都有义务和责任教育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二)德育载体单调,内容枯燥
德育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而我们现在的德育教育只是片面地强调了政治教育,忽视了道德规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没有很好的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化,载体单调,内容枯燥,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效果较差。多数人进行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空洞随口说教,没有认真结合一个时期和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任务和实际,没有认真去研究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要求,与实际脱节,目标不明确,计划性差,盲目性比较大,效果也比较差。
二、抓好德育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一)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载体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有层次性的德育教育。德育过程与人的心理过程是大致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德育过程有一定的层次性。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学生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班级、不同活动中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措施,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中职学生大多数在十六至十九岁之间,我们应着重做好学生“五爱”教育,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培养诚实正直、积极上进、自尊自爱、坚毅勇敢的良好品质和较好的生活管理能力。当他们从一名中学生转眼成为一名中专生时,对新的校园,陌生的同学,他们心情激动,理想很高,对中职学习有新鲜感,对老师的服从意识较强,应以行为习惯的训练为重点。一进校门就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军训,通过军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常识,增强国防意识、规范言行、端正思想、强化“铁”的纪律,然后进行“学生守则”等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其次,对中职学生还需要从情感和意志上下工夫,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班务会、演讲、参观、义务劳动、运动会等形式对学生寓教于乐。
(二)摸清学生实际,对症下药
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目前中职学生的教育对象主要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都被家人溺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愿吃苦,不愿付出,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材,除了在教学上狠下工夫以外,还得在德育教育上花大力气。我们要引导和帮助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整理内务、搞好卫生、在劳动中认识劳动的价值,体验劳动的艰辛,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三)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实践锻炼
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让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每个环节,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其自我表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改进。只要学生有正确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有效的抵制各种不良现象和不良思想的影响。实践锻炼就是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强化对道德认识,坚定信念。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育人工作。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为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而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工作中应以育人为目的,不断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更新德育教育观念,寻求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从而获取最佳的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