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农业太弱,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时间:2019-05-14 08: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的农业太弱,基础建设亟待加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的农业太弱,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第一篇:我们的农业太弱,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我们的农业太弱,水利建设亟待加强

--浅谈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

双龙乡党委书记 苏兴

2010全县普遍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7.8”特大洪涝灾害给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损失。2011年,在春耕春播的大好时机,全乡范围内连续几个月遭遇旱情,下地的烤烟、玉米等作物损失近30%,春耕生产形势严峻。

应该看到,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洪涝干旱等灾害,既有气候环境变化外因,也反映出我国水利基础薄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等突出问题。我们的农业太弱、农村太落后严重制约着双龙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在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天吃饭、赖地穿衣的落后边远乡,农户万元增收的压力愈发增大,形势不容乐观。由此,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发展,对于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发展能力意义重大。关于如何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吃透精神,统一思想,加快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工作,意义非凡。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吃透精神,深刻认识到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全社会的命脉。我们必须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一号决定的要求上,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解决

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盼望的水利实际问题。

二、抢抓机遇,干好项目,善作善成。

紧紧抓住一号文件关于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等和农业农村直接相关的内容,深入村组搞调研,集思广益谋规划,因地制宜挖项目,为掀起新一轮的水利建设高潮打好坚实的基础。就双龙乡的实际,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进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把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放在首位。继续加大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力度,抓好投资近百万的马岭村人饮项目,保障农村的饮水安全,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二是实施病险河塘整治工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村河、塘大多存在病险隐患,每遇较大暴雨群众的安全就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做好较大堰塘的整治,特别搞好去年特大洪涝灾害受损的龟池村4组胜利塘的堤坝巩固,以及龟池河沟的堤坝巩固,消除农业安全隐患。

三是加大沟塘渠堰建设力度,实现防洪抗旱的综合效益。农村的沟塘渠堰是农村用水的主要来源,农村沟塘渠堰的建设,更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粮食生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对这一块的投入,完善沟塘渠堰设施建设,以有效解决农村“少雨就旱,多雨就涝”的局面。

四是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效

益。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群众的水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搞好基本农田改造,实施综合治理,实现农田水利化、坡地梯田化、荒山荒坡绿化,提高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加强水行政执法和水土保持工作,实行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实施保护、治理、预防三兼顾战略,推动水土保持全面深入发展。

三、明确目标,强基固本,统筹推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明确目标。因此,只有坚持防洪抗旱生态并重的水利建设方针,以大幅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核心,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为支撑,统筹推进水利水务改革与发展,真正做到强基固本,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度全县农业基础建设工作会议主持词

2008全县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工作会议,旨在认真总结2007农建工作,研究分析我县2008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问题,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创新思路、落实任务、明确措施、活化机制,超前部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实现我县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副书记xxx同志,县人大副主任xx同志,县政府副县长xx同志,县政协副主席xx同志。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农场场长,分管农牧林水工作的副职,清河牧场、种畜场、他拉干水库的负责同志;涉农中区市直各部门负责同志;县农牧、林业、水务、农经、农机、扶贫、开发各部门的全体班子成员,新闻记者等。

今天的会议有二项议程:一是传达2008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二是县领导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请县水务局局长xx同志传达《2008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县政府xxx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

这次会议已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议程。会上传达了《2008全县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县政府x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主体讲话。杨县长的讲话从农建工作的意义、薄弱环节、思想认识等几个方面认真总结了以前农建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对2008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大家回去以后要认真贯彻落实,把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当作当前一项中心工作来完成。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提两点要求:

一、要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落实工作。全县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即日起正式拉开帷幕,散会后,各镇场和各相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着手部署这项工作。要处理好农建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把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突出出来。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在全县掀起新一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

二、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要求各镇各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务求实效。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抗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在农建内容和形式、思路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尝试,要着力于建立健全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其真正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会议议程到此进行完毕,散会。

第三篇: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粒粒皆辛苦”》说

2011-05-26 23:41:23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一、说教材。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 中的第一个主题。教材用一个家庭聚餐的场景提出探究问题,开始本主题的学习活动。“民以食为天”,教材用周恩来与谷穗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粮食对人非常重要。接下来,教材用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一组图片及学生交流的场景拓展学生对大农业的深入理解,让学生明白农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介绍水稻的种植和加工过程,让小学生感受农业生产活动的复杂繁重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爱惜、浪费粮食的事例,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反思。形成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爱惜它的认知和情感。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一主题,可用三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餐桌上引出的话题”,第二课时“粒粒皆辛苦”,第三课时“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了解稻米的生产过程,产生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感激和敬佩之情。体验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尊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了解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事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重农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2、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了解水稻的生产过程,明白粮食来之不易以及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艰辛。

四、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农业生产、水稻种植加工的图片资料以及袁隆平的有关事迹。学生:课前采访当地农民伯伯,了解水稻的种植及加工的生产过程,收集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故事。

五、说课型。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时应把课前的实践、课内的交流和课后的延伸有机的融合,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课内外相结合转变。因此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搜集相关资料等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为课堂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也直接与知识产生碰撞,积累了情感。

六、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上

第四篇: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见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见(2008年2月21日)

今年,中央和省委对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新的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全面科学判断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收入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推动全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8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实力增强、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三大目标,努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完成农业增加值35.63亿元,增长6%;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48.8亿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3元,增长8%;粮食总产量达到95万吨,增长7.8%。

一、突出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治本之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努力破解农业基础薄弱的瓶颈制约,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1、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政策机遇,认真实施好巴家嘴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力以赴抓好全市10大万亩灌区和15个千亩灌区的续建和节水改造工程,积极争取扬黄人饮续建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并开工建设,切实增强我市农业发展后劲。继续实施好环县南部人饮工程集雨场窖建设,加快南小河沟调蓄水库、庆城西川人饮工程和华池县城调水工程等三个油区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大油区水污染防治和饮水水源地保护力度,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力争把我市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组织实施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年内解决11.13万人的安全饮水。发展节水灌溉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

2、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农村基本农田,坚持搞好梯田建设。继续实施沃土工程,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改善耕地质量,全面提升地力。全年新修梯田1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8万亩。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退耕还林、坝系工程、蒲河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绿色和谐家园建设步伐。以市树楸树为主要品种,以村庄周围和村庄道路两旁为主要片带,合理规划,大力栽植,搞好村庄和道路绿化。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董志塬治理保护工程等水土保持综合防治项目。完成流域治理400平方公里,天然林保护管护面积713.3万亩,公益林管护补植387.6万亩,针叶树造林5万亩。

4、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步伐。抢抓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政策机遇,采取政府以奖代补、群众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以油路通乡镇、砂石路通村组为目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和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新开工建设8条185公里通乡油路、196条2000公里通村公路,建成农村乡镇客运站10个,行政村汽车停靠站30个。

5、加快推进农电建设步伐。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争取全市农网完善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农网入户工程步伐,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强农村用电保障。

6、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积极组织实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争取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全年发展农村户用沼气1.5万户以上。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拓展外部增收空间。

1、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各县区自然资源禀赋特点,按照“南果北草、南牛北羊、山区草畜、塬区苹果、川区瓜菜、全市劳务”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布局。在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加快以草畜、苹果、瓜菜为主的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开发步伐,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基地规模,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业的层次和规模。全年新增优质苹果30万亩,种植紫花苜蓿110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76万头,肉绒羊饲养量稳定在200万只以上,种植瓜菜95万亩。

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用品牌理念经营农业,围绕白瓜籽、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创汇,放手放胆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启动更多的民间资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十强百户”工程,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使更多的企业进入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行列。新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户。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健全完善苹果、瓜菜、肉牛、粮食等10大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力争使3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组织加工和销售。加快形成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建设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制定和完善苹果、白瓜籽、中药材、黄花菜等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积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大户率先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实行绿色农产品认证市级财政奖励制度,加快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程。全年新认证绿色农产品8个,建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35个。加快市县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建设步伐,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4、着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一体两翼”为重点,继续做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化辐射带动、劳动力培训输转等工作。认真实施好53个整村推进项目,解决2.97万绝对贫困人口和4.29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积极实施农村边远山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年内搬迁6500人。

5、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按照“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思路,坚持从科技、就业和创业三个层次,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加强组织协调,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打造劳务品牌,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松散型向技能型、有组织型转变。全年输出劳务3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以上。

三、加大试点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远规划、试点探索、稳步推进的原则,把全面推进与试点示范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规划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以省、市20个试点村建设为重点,突出产业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探索路子。

2、扎实推进面上新农村建设。把试点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分类指导,在抓好试点工作的同时,整体推进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正宁、西峰等县区,要进一步加快步伐,提高标准,力争创造更多的鲜活经验。条件相对较差的北部干旱山区,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把工作靠实,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3、加强新村规划和建设工作。以新村规划为龙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产业开发和基础建设为两翼,以村部、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保障,制定规划,建设新村。突出抓好新农村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省市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总体发展规划,完成20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积极妥善的做好新农村规划建设用地落实工作。

4、扎实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按照规划,以公路沿线、县城、乡镇驻地行政村为重点,积极开展以“三改三清四化五通”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加快改圈、改厕、改厨步伐;清垃圾、清污水、清废旧建筑;在乡村进行绿化、道路实行硬化、安装路灯亮化,实行生活区与养殖区、工业区三分离,做到环境整洁化;加快农村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网络步伐。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传统村庄变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新社区。

四、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

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必须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培育科技适用人才和农民技术人才,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1、加快推进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坚持把推进节水农业发展作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提升传统农业档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微灌、滴灌和精细地面灌溉,普及土壤深松、节水精播、覆盖保墒、抗旱保水等生物和农艺综合节水技术。按照“修梯田、建水窖、兴科技、铺地膜、调结构”的发展思路,把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作为促进全市干旱山区农业发展的革命性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强化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落实播种面积。全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0万亩。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步伐。切实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农业科技转化步伐,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集成配套栽培技术,积极开展苹果套袋、牛羊改良、冻精受配、保护性耕作等增产增效技术的推广力度。开发以农作物秸杆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燃料、肥料、饲料等,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和农业科技人员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加快科技入户工程步伐。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加大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和实用技术力度,推广新型农机具400台(套)。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切实加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治力度。新建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40个,新建设施瓜菜1万亩。

3、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力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职中等师资优势,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民培训“百千万”工程,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全年完成农民科技培训25.24万人(次)。

4、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新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加强粮食、“菜篮子”产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金农”、“三电合一”和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建立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互联中心。充分发挥气象手机短信、“12121”自动答询天气电话等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的作用,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工作,提高灾情预测、预报和预防能力。

五、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建设。坚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在普遍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达到小学生全年500元,初中生全年750元。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人均经费分别达到375元、240元,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由每平方米400元提高到500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0万平方米,改造项目学校200所。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对到乡镇中小学任教的省属高校师范本科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继续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2、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努力实现农民合作医疗补助翻一番的目标。优先在农村落实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的政策,加快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农村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力度,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全年新建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个村卫生室,改造3所县医院、33所乡镇卫生院。

3、加强农村和谐文化体系建设。以乡村文化建设为重点,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2131”、群众文化活动等“八大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年内完成2481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工程,建成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0个“农家书屋”,完成130个村的篮球场建设任务。积极实施全民健身“四个一”工程(即一市一个体育馆、一县一个体育健身中心、一乡一个文体活动站、一村一个篮球场)。

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加大农村低保资金投入,将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元,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养老补贴制度,着力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5、加大农村计划生育扶助力度。积极探索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工程实施范围。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出生缺陷干预”计划。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成2个县、30个乡镇计生服务所。

六、深化农村改革,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深化农村改革是加强农业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和动力源泉。要不断深化改革,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活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活力。

1、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搞好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加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合理流转试点工作,逐步探索土地向种粮大户、养殖能手、规模经营大户流转机制。加强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力度,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逐步实行集中规划建设居民点,严格控制在基本农田内滥建乱建现象。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坚决防止和纠正强迫农民流转、通过流转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等现象发生。

2、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继续深化县乡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财县管制度,增强基层财政实力。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新机制,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试点。

3、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各项权益。加快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设,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快制定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与现行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村级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推行村务公开。

4、积极化解乡村债务。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区分性质、分类处置”的要求,积极做好乡村债务的化解工作,妥善处置乡村债务。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化解试点工作,市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化解公益性债务予以支持。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

七、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按照公共财政均等化的要求,引导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财政支出切实向“三农”倾斜,不断加大支农强农惠农力度。

1、全面贯彻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明显高于”、“三个调整”、“三个继续加大”、“三个提高”和“三个大幅度”的强农惠农政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的倾斜力度。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要认真研究抓住国家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遇,认真编制项目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今年市上安排农业专项建设投入2500万元,主要用于优势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落实老区贴息资金1000万元,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各县区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配套资金支持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2、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要把加强支农资金的整合作为破解“三农”资金短缺的主要途径,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对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效益。资金整合的关键在县区。各县区要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整合的有效形式,发挥涉农资金的最大效应。

3、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工作的力度,发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作用。统筹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继续做好国家调整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大力扶持兴办村镇银行。探索建立政策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积极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农村金融保险体系。继续推行和完善“干部职工担保、农户贷款,发展优势产业”工作。

八、加强领导,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项长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注意研究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认真履行领导责任,把抓特色、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把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原原本本落实到基层、到农户。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增加对农村的了解,增进对农民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向前推进。

2、完善工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始终把解决“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健全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等方面,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工作综合部

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和涉农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面发展。

3、突出抓点示范。突出重点,抓点带面是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方法。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工作中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紧紧抓住影响全局的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抓典型,促一般,抓重点,促全面。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政策扶持、项目支撑,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设施瓜菜、苹果栽植、畜牧养殖、全膜玉米种植等10大类200个农村经济示范点建设,同时实施好优质苹果“千百十”科技示范工程。通过抓点示范,典型带动,推动整体工作提升水平。

4、开展社会帮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坚持政策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实惠到户的原则,围绕贫困村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深入扎实地开展各具特色的“三联三帮三增”活动,形成全社会支持“三农”工作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5、强化督查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细化目标,实化任务,强化措施,层层建立责任制,明确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健全完善督查考核工作机制,特别是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示范点和新农村建设等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既要开展经常性的跟踪督查,又要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五篇:教案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明白农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2.尊重农民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教学重点

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突破方法:让学生课前调查了解,在教学中利用组内交流、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突破方法:搜集资料,图片展示及简介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调查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趣味猜谜,激趣导入

出示谜题“黄口袋,两头尖,珍珠心,水田产,春天田里藏,秋来满地黄。” 引出关于水稻的话题,指出水稻在农业上的重要地位。

二、组内交流“水稻的种植过程”

1、你知道水稻是怎样种出来的吗?

2、生活经验结合课本提示来梳理水稻的种植过程。

3、组内交流你所了解的水稻种植过程。

4、个人反馈

在交流水稻种植加工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经验,可加入游戏活动,让学生模拟插秧、收割,体验水稻种植的辛劳。

5、知道了水稻的生产过程,你有什么感受?

三、走近袁隆平

每一粒粮食都浸染了农民的汗水,这么辛勤的劳动,遇到干旱雨涝还不保收。中国是人口大国,吃饭是民生问题的关键,地是有限的,那么只能靠提高产量了。如今水稻产量大大提高,这要归功于以为特殊的农民——袁隆平。说说你所了解的袁隆平(事迹、评价)。

1、小组交流

2、组织汇报

3、补充评价

四、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丰收的田野不仅浸染着农民辛勤劳动的汗水,也汇集了农民的智慧结晶,比如农谚、、工具、技术等。

1、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有听到“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一类的说法,这就是农谚。读书本第67页的农谚,说说你的发现。

2、结合已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了解节气

3、说说生活中你见到的农业工具。

4、走进现代农业观光园,展示图片,了解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及优势。

5、总结

五、调查生活现象,提高节约意识

1、想一想身边浪费粮食和珍惜粮食的现象。

2、算一算,珍惜一粒米,发挥大作用。

3、尊重农民,珍惜粮食,我们可以怎么做?

六、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10.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粒粒皆辛苦:育秧、插秧、除草、杀虫、收割、脱粒、加工

劳动人民的智慧:农谚、机械工具、技术等 水稻之父——袁隆平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下载我们的农业太弱,基础建设亟待加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的农业太弱,基础建设亟待加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