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附: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是指以投资补助方式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
第三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资金筹集,以煤矿企业自有资金为主,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条
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大型煤炭基地内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深部接续区勘探、被兼并重组及资源整合煤矿项目补充勘探,重点面向负担较重、经营困难、接续任务紧张的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实施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适当兼顾其他煤矿企业的发展。
第五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按年度统一申报,集中安排。
第六条 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地质勘探实际需要,安排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配套资金,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第七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级发展改革委负责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监督管理,煤炭行业管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参与相关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审核与批复
第八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本地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省级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5年。省级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是申报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基本依据。
第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重点方向、补助方式和标准等,发布年度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申报公告或者通知。
第十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按照有关公告或者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及上年度实施情况,对项目进行备案。煤矿企业编制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经省级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备案权限已下放到市级的,由市级发展改革委进行备案。
省级发展改革委对审查结果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当包括: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勘探背景、勘探内容、总投资 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勘探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主要原因和依据;
(四)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当附以下文件:
(一)项目备案文件;
(二)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或者通知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第十三条 对申报材料不齐备的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通知省级发展改革委在要求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使用方向;
(二)符合有关公告或者通知的要求;
(三)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安排原则;
(四)项目的主要实施条件基本落实;
(五)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六)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审查资金申请报告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委托 有关中介机构或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受委托的机构和专家应当与项目无利害关系,遵照“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独立开展评估工作,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评审意见,对同意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资金申请报告做出批复,确定补助金额。
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是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依据。批复文件可以单独办理,也可以集中办理。
第十七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提出本地区本年度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投资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八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省级发展改革委上报的投资计划、项目进度和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等情况,可以一次或者分次下达投资计划。
第十九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三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是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应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配合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做好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补助资金使用的稽察、检查和审计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和项目备案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和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补助资金的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管。省级发展改革委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项目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十二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勘探内容和勘探标准。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要专款专用,不得转移、侵占或者挪用。
第二十三条 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应严格按照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招标内容和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开展招标工作。
其他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也要按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招标工作。
第二十四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工程监理单位受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单位委托,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业务,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等实行全过程监理。
第二十五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项目单位应当每季度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当在每季度末,以正式文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报告,主要包括项目进度、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处理意见、竣工验收情况等。
第二十六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项目单位应当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加快完成的措施。项目因不可抗力等因素不能按计划完成的,经专家评估论证,项目单位可以提出调整建议上报省级发展改革委。省级发展改革委请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后,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第二十七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完成后,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项目有关档案和验收材料。
第二十八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竣工验收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或者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后评估。
第四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有关规定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进行稽察。煤炭行业管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者停止拨付中央预算内投资,视情节轻重可以提请或者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投资补助;
(二)违反程序未按要求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的;
(三)转移、侵占或者挪用投资补助的;
(四)擅自改变主要勘探内容和勘探标准的;
(五)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实施或者完成的;
(六)企业配套资金无法按计划到位的;
(七)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指令或者授意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对项目单位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查不严、造成投资补助损失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省级发展改革委在无特殊情况下,不按时提交上年度项目进展情况报告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受理其本年度报送的资金申请报告。
第三十二条 有关中介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提出的评估意见水平低下、严重失实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咨询评估任务的资格、降低咨询资质等级等处罚,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整改,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二)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原则批准资金申请报告的;
(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国家能源局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与立法依据)为加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所称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是指以投资补助方式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
第三条(资金筹集原则)煤矿地质补充勘探的资金配置,以煤矿企业自有资金为主,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条(资金安排原则)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大型煤炭基地内煤矿的地质补充勘探、深部接续区勘探、被兼并重组及资源整合煤矿项目补充勘探,重点面向负担较重、经营困难、接续任务紧张的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实施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适当兼顾其他煤矿企业的发展。
第五条(申报)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按统一申报,集中安排。
第六条(配套资金)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地质勘探实际需要,安排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配套资金,保 证其及时到位。
第七条(监管主体及相关管理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级发展改革委负责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监督管理,煤炭行业管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参与相关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审核与批复
第八条(项目规划及效力)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本地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省级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5年。省级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是申报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基本依据。
第九条(投资方向的确定和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重点方向、补助方式和标准等,发布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申报公告或者通知。
第十条(资金申请报告提出与报送)省级发展改革委 按照有关公告或者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 规划及上实施情况,对项目进行备案,煤矿企业提出煤 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经省级
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备案权限已下放到市一级的,由相关市发展改革委进行备案。省级发展改革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资金申请报告内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当包括: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勘探背景、勘探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勘探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主要原因和依据;
(四)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资金申请报告附件)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当附以下文件:
(一)项目备案文件;
(二)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或者通知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十三条(通知补齐资金申请报告的时限)对申报材料不齐备的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通知省级发改委在要求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资金申请报告审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使用方向;
(二)符合有关公告或者通知的要求;
(三)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安排原则;
(四)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五)项目的主要实施条件基本落实;
(六)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的其他条件。第十五条(资金申请报告评估)审查资金申请报告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委托有关中介机构或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受委托的机构和专家应当与项目无利害关系,遵照“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独立开展评估工作,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六条(资金申请报告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评审意见,对同意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资金申请报告做出批复,确定补助金额。
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是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的依据。批复文件可以单独办理,也可以集中办理。
第十七条(资金计划的提出)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提出本地区本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补助资金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八条(资金计划的下达)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省级发展改革委上报的资金计划、项目进度和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等情况,可以一次或者分次下达投资资金计划。
第十九条(资金拨付)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投资资金计划下达后,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三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十条(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煤矿企业是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有关煤矿企业要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配合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做好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补助资金使用的稽察、检查和审计工作。
第二十一条(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管)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和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管。
项目单位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
第二十二条(勘探内容、标准及专款专用)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勘探内容和勘探标准。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补助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转移、侵占或者挪用。第二十三条(项目招标)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要严格按照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招标内容和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开展招标工作。
其他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也要按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招标工作。
第二十四条(工程监理)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工程监理单位受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法人委托,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业务,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等实行全过程监理。
第二十五条(定期报告制度)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行定期报告制度。煤矿企业应当每季度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当在每季度末,以正式文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进度、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处理意见、竣工验收情况等。第二十六条(项目延时)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煤矿企业应当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加快完成的措施。项目因不可抗力等因素不能按计划完成的,经专家评估论证,煤矿企业可以提出调整建议上报省级发展改革委。省级发展改革委请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后,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第二十七条(竣工验收)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完成 后,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项目有关档案和验收材料。
第二十八条(检查总结与后评估)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竣工验收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或者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后评估。
第二十九条(监管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级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对使用投资补助的项目加强监管,保证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合理使用。
第四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监督检查)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有关规定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进行稽察。煤炭行业管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进行监督检查。项目单位应当配合稽察、监察、审计和检查工作。
第三十一条(项目单位违法的法律责任)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者停止拨付中央预算内投资,视情节轻重可以提请或者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投资补助;
(二)违反程序未按要求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的;
(三)转移、侵占或者挪用投资补助的;
(四)擅自改变主要勘探内容和勘探标准的;
(五)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实施或者完成的;
(六)企业配套资金无法按计划到位的;
(七)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第三十二条(省级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违法的法律责任)省级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指令或者授意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对项目单位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查不严、造成投资补助损失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省级发展改革委在无特殊情况下,不按时提交上项目进展情况报告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受理其本报送的资金申请报告。
第三十三条(中介机构违法的法律责任)有关中介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提出的评估意见水平低下、严重失实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咨询评估任务的资格、降低咨询资质等级等处罚,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违法的法律责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整改,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二)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原则批准资金申请报告的;
(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解释权)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生效日期)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发改能源[2011]1641号
国家发改委2011年9月,制定了《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以发改能源[2011]1641号文件印发,附: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是指以投资补助方式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
第三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资金筹集,以煤矿企业自有资金为主,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条
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大型煤炭基地内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深部接续区勘探、被兼并重组及资源整合煤矿项目补充勘探,重点面向负担较重、经营困难、接续任务紧张的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实施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适当兼顾其他煤矿企业的发展。
第五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按统一申报,集中安 排。
第六条 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地质勘探实际需要,安排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配套资金,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第七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级发展改革委负责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监督管理,煤炭行业管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参与相关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审核与批复
第八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本地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省级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5年。省级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是申报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基本依据。
第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重点方向、补助方式和标准等,发布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申报公告或者通知。
第十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按照有关公告或者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及上实施情况,对项目进行备案。煤矿企业编制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经省级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备案权限已下放到市级的,由市级发展改革委进行备案。
省级发展改革委对审查结果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第十一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当包括: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勘探背景、勘探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勘探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主要原因和依据;
(四)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当附以下文件:
(一)项目备案文件;
(二)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或者通知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第十三条 对申报材料不齐备的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通知省级发展改革委在要求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使用方向;
(二)符合有关公告或者通知的要求;
(三)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安排原则;
(四)项目的主要实施条件基本落实;
(五)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六)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审查资金申请报告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委托有关中介机构或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受委托的机构和专家应当与项目无利害关系,遵照“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独立开展评估工作,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评审意见,对同意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资金申请报告做出批复,确定补助金额。
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是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依据。批复文件可以单独办理,也可以集中办理。
第十七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提出本地区本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投资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八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省级发展改革委上报的投资计划、项目进度和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等情况,可以一次或者分次下达投资计划。
第十九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三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是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施主体和 责任主体,应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配合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做好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补助资金使用的稽察、检查和审计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和项目备案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和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补助资金的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管。省级发展改革委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项目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十二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勘探内容和勘探标准。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要专款专用,不得转移、侵占或者挪用。
第二十三条 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应严格按照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招标内容和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开展招标工作。
其他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也要按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招标工作。
第二十四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工程监理单位受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单位委托,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业务,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等实行全过程监理。
第二十五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项目单位应当每季度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报告项目进展情况。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当在每季度末,以正式文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报告,主要包括项目进度、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处理意见、竣工验收情况等。
第二十六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项目单位应当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加快完成的措施。项目因不可抗力等因素不能按计划完成的,经专家评估论证,项目单位可以提出调整建议上报省级发展改革委。省级发展改革委请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后,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第二十七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完成后,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项目有关档案和验收材料。
第二十八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竣工验收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或者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后评估。
第四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有关规定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进行稽察。煤炭行业管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者停止拨付中央预算内投资,视情节轻重可以提请或者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 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投资补助;
(二)违反程序未按要求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的;
(三)转移、侵占或者挪用投资补助的;
(四)擅自改变主要勘探内容和勘探标准的;
(五)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实施或者完成的;
(六)企业配套资金无法按计划到位的;
(七)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第三十一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指令或者授意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对项目单位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查不严、造成投资补助损失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省级发展改革委在无特殊情况下,不按时提交上项目进展情况报告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受理其本报送的资金申请报告。
第三十二条 有关中介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提出的评估意见水平低下、严重失实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咨询评估任务的资格、降低咨询资质等级等处罚,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整改,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二)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原则批准资金申请报告的;
(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五章 附 则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江西省地质环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江西省地质环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地质环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范围内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等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和监督管理。
(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是指对自然因素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勘查与工程治理等项目。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指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对采矿活动造成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含水层破坏、土地损毁、植被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生态环境修复等项目。
(三)地质遗迹保护项目是指为保护地质遗迹进行的科考、调查、评价、保护工程,以及监测预警系统、标识解说系统、信息系统、科学展示工程建设等项目。
(四)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主要是指公益性的区域地质灾害、水工环地质等调查和研究项目。
第三条 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公告公示制、审计制。
第四条 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业务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资质。从事地质遗迹保护业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地质勘查、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建筑施工等相应资质。从事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业务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资质,属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研究的项目,还应当同时具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资质。地质环境项目中造林复绿单独成标段招投标的,可以由具备相应的园林绿化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五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全省地质环境项目的监督管理,具体负责组织项目立项可行性论证、项目实施方案审查、实施过程监督管理和项目验收等工作;
设区市国土资源(矿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环境项目立项申报、监督管理、指导和监管项目决算及初步验收等工作;
县级国土资源(矿管)部门会同县级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环境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由国土资源(矿管)部门承担的项目,由其上一级国土资源(矿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监督管理。
第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实施、工程进展、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效果等负责。第七条 项目的调查、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所承接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果负责。严禁项目设计与施工、施工与监理由同一单位或者有隶属关系的单位承担,严禁项目转包、分包。
第八条 地质环境项目的资金管理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地质环境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地质环境项目概(估)算编制规定》执行,项目结余资金按《江西省土地整治和地质环境项目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使用和管理。
第二章 地质环境项目立项
第九条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立项条件:
(一)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10人(含)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需要应急治理的;
(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指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直接威胁人员生命安全3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需要而且能够进行工程治理的;
(三)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应急勘查;
(四)其他符合特定条件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直接危及铁路、公路、航道、水利工程、市政设施的地质灾害,危及厂矿企业、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医院)等受灾主体较单一的地质灾害,危害农(林、牧)区的地质灾害,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不属于本办法立项支持范围。第十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立项条件:
(一)治理责任主体灭失,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确需治理的;
(二)国有矿山在计划经济时期因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确需治理,且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范围明确的;
(三)省级以上矿山公园或者具有典型意义的古采矿遗址、矿业遗迹需要修护和保护的;
(四)其他符合特定条件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申报治理区已治理并取得明显成效或正在进行同类型治理项目的,在采矿山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不属于本办法立项支持范围。第十一条 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立项条件:
(一)省级以上地质公园为保护地质遗迹,明确地质遗迹边界,防止地质遗迹破坏和损毁开展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包括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和科学考察、保护性设施建设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现场保护和抢救性发掘及防灾治理工程等;
(二)为加强地学科普、宣传教育,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进行的地质遗迹科普宣传及展示工程建设。包括博物馆展示系统、各类标识系统、地质遗迹保护信息系统、科考路线步行道、地质公园主、副碑建设等;
(三)收集和保护本地区的地质遗迹标本。包括抢救和保护已暴露的古生物化石和本区地质遗迹标本收集购置,及为展示标本建设的展示设施;
(四)其他急需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
与实施项目无关的设备、装备、旅游接待设施、办公生活设施和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由地质公园自主开展科研项目、出版研究报告、著作、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等,不属于本办法立项支持范围。第十二条 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立项条件:
(一)经济社会发展或者规划急需的基础性、公益性的区域地质灾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
(二)为提高我省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与能力的基础研究项目,引进、开发新技术新方法项目。
第十三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结合地质环境有关专项规划,每年下发立项通知,提出地质环境项目申报具体要求。
地质环境项目原则上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相关单位申报。申报单位应当根据相关规划、立项条件和立项通知要求,按照当地急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务求实效的原则,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立项申请。
设区市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矿管)部门或省属矿业集团、省属地勘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立项通知要求,负责对本辖区或所属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初步论证和排序。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报文件。项目所在设区市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矿管)部门或省属矿业集团、省属地勘主管部门报送申报文件、项目申报汇总表、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附图附件等申报材料。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申请项目基本情况,立项依据、必要性及目的意义,项目实施技术路线和方法,项目可行性方案论证和推荐方案、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安排,投资概算、申请财政资金数额及使用方向,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等。
(三)有关附件:
1.治理项目应附独立的地质环境或地质灾害勘查(调查)报告。
2.有关规划审核意见。由项目所在地设区市国土资源(矿管)部门出具项目符合相关规划的审核意见。
3.按申报项目类别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所在地设区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或应急调查报告;矿山企业性质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有关证明材料,责任主体灭失矿山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证明文件,资源枯竭城市批准文件,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存储凭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审查意见;省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区或地质公园的证明等。4.续作项目还须提交前期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前期项目实施情况总结、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实施效果等。
5.申报项目中有涉及社会稳定内容的(如移民搬迁、房屋拆迁、林、土地流转、征地补偿等),项目申报单位还应出具征求当地群众有关意见材料。项目所涉及的群众须每户有代表签字。
第十五条 建立地质环境项目库。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申报和应急申报的地质环境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和现场考察,将审查通过的项目纳入地质环境项目库。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择优安排”的原则,根据项目的紧迫性和国家、省计划及支持重点,从项目库中优选项目,申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或者安排下达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第三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是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申报单位是市、县级人民政府的,项目的责任主体为申报项目的人民政府。申报项目的人民政府应当以书面形式确定具有法人资格的相关部门或单位,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具体实施。项目承担单位一经确定,未经项目立项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规定,确定项目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并与相关单位签订合同。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组织并督促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规定时间内编制实施方案或初步设计及项目概(估)算,报送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审核批准。第十九条 涉及建设或治理工程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依据经批准的实施方案及批复意见,组织编制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并经具备相应资格的图审单位审定,然后组织实施。同时将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备案。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项目管理承诺书,并根据项目批复的要求和项目设计,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和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协调,加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检查和监督,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一条 项目勘查单位应当依照项目任务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开展勘查(调查)工作,野外工作应当经过野外验收,方可转入资料整理和成果编制;应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成果质量。
第二十二条 项目设计单位应当依照设计任务要求和相关设计标准、规范进行工程设计,确保工程设计质量。设计前应对治理工程进行现场调查与复核;工程施工前应负责向项目施工与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应负责有关设计的变更与咨询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有关设计缺陷问题。
第二十三条 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隐蔽工程施工必须按规定验槽。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设计图缺陷的,应当及时反映和提出相关建议。
第二十四条 项目监理单位应当依据工程监理任务要求和相关工程监理规范、规程,加强工程监督,确保监理工作到位。应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对工程施工实行跟班监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与进度。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一经批准,原则上不作变更,在实施过程中遇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按以下情况处理:
(一)涉及局部设计变更,不涉及项目范围、主体工程,且调整幅度在项目总费用20%以内的,由项目承担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自行调整,经项目承担单位、监理、施工三方签证即可实施,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查。
(二)涉及项目范围、主体工程的变更,或调整幅度大于项目总费用的20%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变更方案,组织编制变更设计,报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审核批准。
(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涉及项目地点和施工期限变更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审核后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
(四)因项目施工量变化需调增预算的,由财政承担的调增部分,项目申报单位的本级财政自行解决。
第二十六条 建设或治理工程单位应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接受公众监督。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批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工程内容、施工期限、项目投资,以及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项目基本情况。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全面完成项目任务后,应申请项目验收。建设或治理工程项目验收分为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分为技术预验收和项目成果验收。
第二十八条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组织全省地质环境项目的竣工验收、技术预验收和项目成果验收。
第二十九条 设区市国土资源(矿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建设或治理工程项目的初步验收;省属矿业集团负责所属国有矿山治理项目的初步验收;省属地勘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承担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的野外验收和成果报告初审。
第三十条 负责组织验收的部门或单位收到项目验收申请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组成相关专家和部门代表参加的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验收程序和要求按照附件《江西省地质环境项目验收细则(试行)》进行。
实行项目验收专家回避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和参与项目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公正性的人员不得作为验收专家。
第三十一条 项目验收合格并由财政部门批复财务决算后,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向项目承担单位下达验收批复。须整改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整改和完善,合格后由验收部门下达批复。
第三十二条 项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其治理工程和保护工程,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落实具体维护和管理单位,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第三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项目资料立卷、归档和汇交工作。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省、设区市国土资源(矿管)部门按照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要求,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地质环境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追踪问效。第三十五条 地质环境项目实行季度、半年、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定期向国土资源(矿管)、财政部门报告项目实施进展、预算执行与资金使用情况,重要情况应随时报告。
第三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责令限期纠正,并视情节轻重,中止并清算项目、追回项目资金、限制项目申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在项目申报和实施中弄虚作假,伪造资料的;
(二)截留、挪用、坐支项目资金,或擅自改变项目资金使用方向、扩大支出范围的;
(三)项目实施中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四)项目长期不实施的,包括支出预算下达一年未完成实施方案编制、二年未开工、三年未完工的;
(五)项目竣工验收批复下达后,3个月内未将资料按要求归档的;
(六)项目实施有其他违规违法行为的。
第三十七条 承担项目勘查、设计、监理、施工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应当责令停工整改、限期纠正或停止施工。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资质管理办法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提交的技术文件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伪造资料的;
(二)提供虚假资质或冒用他人资质的;
(三)造成严重质量、安全事故的;
(四)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三十八条 项目监督管理相关人员违反本办法和有关规定,在项目申报、立项、招投标和验收中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和徇私舞弊的,按有关政纪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各市、县两级财政资金安排的地质环境项目的管理办法可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厅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做好地质环境工作,省厅制定了《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О一О年三月三十日
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地质环境项目资金是指中央和省财政下达的专项用于地质环境保护的资金,主要包括:
(一)中央财政下达给我省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项目资金、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资金;
(二)从省本级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中安排的用于地质环境保护的项目资金;
(三)从省本级一般预算中安排的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
(四)省财政安排的用于地质环境保护的其它资金。
第三条 项目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项目管理原则。地质环境项目资金一律实行项目管理,按项目管理的要求进行立项论证、预算编审、资金管理和财务决(结)算。
(二)专款专用原则。所有项目必须分项目进行会计核算,不得与其它项目资金混账核算,所有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三)规范分配原则。依地质环境状况、各市州、县市区财政投入的额度、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考评的结果等因素进行资金的总额控制,并落实到具体项目。
第二章 项目资金支出范围与结构
第四条 地质环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支出:
(一)大中型地质灾害治理支出,包括地质灾害选址踏勘、工程地质勘查、治理工程施工、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支出;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支出,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恢复治理工程施工、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支出;
(三)地质遗迹保护支出,包括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调查、保护工程施工、地质公园标识系统、科普考察专线、地质博物馆建设等支出;
(四)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支出,包括野外地质调查、调查成果编制、数据库建设、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方案编制等支出;
(五)地下水及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支出,包括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勘查、工程施工、成果编制、数据库建设等支出;
(六)地质环境动态巡查与日常监测支出,包括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等的野外常规调查、监测预警、信息体系建设等支出;
(七)地质灾害应急补助支出,包括应急调查、应急处置、应急治理工程施工等支出;
(八)地质环境项目组织实施支出,包括项目选址、立项论证审查、设计预算审查、项目日常监管、竣工验收与决算、成果资料管理、项目公告公示等支出;
(九)用于地质环境保护的其它支出。
第五条 第四条第(一)至
(三)款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拆(搬)迁补助费和设备购置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
(一)前期工作费,是指项目工程施工前发生的各项支出,按项目工程施工费据实列支,其中项目工程施工费在500万元以下的按不超过8%据实列支,项目工程施工费在500万元以上的按不超过7%分段累退据实列支,包括选址踏勘、立项审查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预算编制和初审等费用支出。
(二)工程施工费,是指项目工程施工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及税金。工程施工费计价办法参照现行省颁建设工程的计价办法和相关行业的定额标准执行。
(三)拆(搬)迁补助费和设备购置费,是指按项目设计必须进行的拆(搬)迁建筑物、附着物的补助支出和项目配套必须购置的设备所发生的购置支出。
(四)竣工验收费,是指项目完工后,因竣工验收、结算、成果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资料印刷费、工程验收费、决算编制费、决算审计费等,按不超过项目工程施工费的2%据实列支。
(五)业主管理费,是指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可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2.5%据实列支。
(六)不可预见费,是指项目施工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工资及物价水平发生较大变化而增加的费用,按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与拆(搬)迁补助费、业主管理费总额的1.5%核定。
前期工作费、业主管理费、竣工验收费可以相互调剂使用,但不得高于控制总额。不可预见费的使用在财务决算报告中必须单独加以说明。
第六条 第四条第(四)至
(六)款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规定执行,主要包括:人员费、专用燃料和材料费、水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印刷费、用地补偿和青苗补偿费、劳务费、咨询费、委托业务费、租赁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第七条 第四条第(七)款地质灾害应急处理补助支出的开支范围,只局限于对被补助项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机械施工的补助,不得用于其它支出。
第三章 项目预算申报、审核与下达
第八条 每年初,省国土资源厅将会同省财政厅根据《湖南省矿产资源规划》、《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湖南省地质勘查规划》以及部门预算,提出项目申报要求,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第九条 第四条第(一)至
(三)款的项目中向中央申报的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会省财政厅直接组织有相应资格(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两厅审核后报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审批;由省自行审批的项目,由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组织有相应资格(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报告进行初审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审批。
第十条 第四条第(四)至
(六)款的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相关单位申报,并联合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 第四条第(七)款项目,由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直接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人员现场踏勘,并综合审定后,向省财政厅申报应急补助资金。一般每集中向省财政厅申报一次,特别紧急的应急处理,随时向省财政厅申报应急补助资金。
第十二条 第四条第(八)款的支出,由省国土资源厅直接组织编制,列入省国土资源厅部门预算,在省级两权价款中据实安排支出。
第十三条 通过立项审查的第四条第(一)至
(六)款项目,进入省级地质环境项目库。项目库定期维护,实行滚动管理。
第十四条 由中央下达的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下达的资金额度,结合可研报告中项目建设任务的轻重缓急,组织有相应资格(资质)的单位编制设计和预算,由两厅组织专家审核后,再向市州、县市区和有关单位下达建设任务和资金明细预算。
第十五条 属于省本级安排的地质环境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当年资金预算,从项目库中和各地申请补助的项目中优选项目,联合向市州、县市区和有关单位下达建设任务和资金明细预算。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一经下达,不得随意调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按原渠道报批。
第四章 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资格(资质)。
第十八条 实行专家库管理制度。省、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必须建立由技术和经济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并适时进行充实、调整。每次评审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
第十九条 实行竣工结算审计制度。项目终了,省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省财政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办理竣工验收和结算。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项目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按项目单独建帐,单独进行会计核算。项目承担单位要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及时报送有关报表资料。对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的行为,将采取通报批评、中止项目、取消申报新项目资格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