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重庆市四川省考察茶产业的报告五篇

时间:2019-05-14 08:4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赴重庆市四川省考察茶产业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赴重庆市四川省考察茶产业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赴重庆市四川省考察茶产业的报告

关于赴重庆市四川省考察茶产业的报告

铜仁地区赴重庆四川茶产业考察组

(2011年4月10日)

为了学习和借鉴重庆市、四川省发展茶产业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区生态茶产业发展,2011年4月4至10日,由地区农委罗兴体副主任带队,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温顺位副主任、松桃县农牧科技局李春和副局长等一行五人组成的考察组,前往重庆市、四川省进行考察学习。考察组就重庆市、四川省发展茶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茶园建设模式、茶叶品牌建设、茶叶市场建设、茶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等问题,采取实地参观茶园建设、与茶农交谈和茶叶企业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考察,重点考察了重庆市、四川省在发展茶产业中如何加工、经营茶叶的具体做法。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重庆市、四川省茶叶企业、茶叶市场考察情况

(一)重庆市茶叶市场、茶叶企业情况

1、龙凤茶城:重庆市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于2005年12月由重庆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是重庆市目前唯一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由重庆东赢恒康企业集团、重庆市明瑜实业有限公司与重庆茶业集团携手共建。市场位于江北区石马河,占地面积100000平方米,经营面积28000平方米。经过三年多的经营,现已入驻了全国知名品牌茶商近300余家,就业人员2000多人,年销售额近1.5亿元,其中知名茶叶品牌有:重庆本土品牌(永川秀芽、巴南银针)。全国最大茶叶企业和知名品牌入驻的有:龙凤茶城、龙生集团、普洱茶集团、云南滇红、云南六大茶山、云南下关沱茶、福建安溪铁观音、台湾尊品、黄山贡菊、杭洲西湖龙井、湖南君山银针、河南信阳毛尖、宜兴紫砂、台湾高山乌龙茶、江苏碧螺春、四川竹叶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蒙顶绿茶、峨眉毛峰、福州白茶等。

2、尚座茶城:位于重庆江北观音桥。是观音桥商圈中的专业茶市场,也是重庆6大商圈中唯一经营面积超过25000平方米的茶叶批发零售市场。作为一个茶叶批发零售的高端市场,尚座茶城以其江北商业中心的地域优势、完整的综合商业配套、对重庆19个区、21个县有很强的影响力,还可辐射西南三省,甚至西北部分地区。它成为各地茶叶的集散地,为各地的茶商交易其当地茶叶、茶具提供平台、为完成“一站式”的采购计划提供便利、更是商家进入、发展及至占据西部茶叶市场的“桥头堡”。以优秀的产品质量和热忱的服务态度,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到尚座茶城购买茶叶,茶具,体会茶文化,感受茶的魅力。

3、重庆国际茶城:重庆石生国际茶城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一流的茶城。促进重庆的茶文化建设和茶产业发展,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11月28日,坐落于九龙坡巴国城的重庆石生国际茶城开门迎客,福建寿宁人叶石生在开业盛典上立下了这样的五年规划,同时也开启了他重庆的创业之旅。叶石生,从最初的茶农到现在的上海大宁国际茶城董事长、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总经 理、重庆石生国际茶城董事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会理事,还曾获2004年度中国茶叶产业突出贡献奖。从寿宁到上海,再由上海到重庆,一系列荣誉光环的背后,是叶石生约20年来一直坚持和奋斗的真实印记。

2010年总投资约2亿元的重庆石生国际茶城开启,叶石生先后共考察了7年,目前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他对重庆充满信心。而石生国际茶城建筑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能容纳500个经营商户,目前设有休闲品茶区、茶艺培训中心、世博重庆馆和重庆市创意作品展览中心等配套设施,努力将茶文化、创作艺术和现代科技相融合,打造重庆高端茶文化专业市场和旅游休闲佳境。在开业近半年以来已经在重庆茶人心中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现已拥有商户200多户,茶叶品种也囊括了国内十大名茶近千个品牌,而重庆知名茶叶品牌也都有销售,如定心·巴渝银针、永川秀芽、滴翠剑名等。重庆国际茶城:“希望石生国际茶城能够成为重庆市民方便快捷地买到全国名茶的桥梁,也成为重庆名茶向全国消费者展示的平台。

4、重庆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重庆市二圣茶业有限公司控股,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与销售、茶技推广、品牌建设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重庆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生态茶园,茶园位于海拔1000-2000米的巴渝茶山,该地险峰群山环拥,烟涛云海缭绕。茶树常年吸收日月灵光、受益天地精华,塑造了茶叶独特的品质特征。集团拥有名优茶、蒸青绿茶、优质绿茶、沱茶、绿茶粉、绿茶精制等多条生产线,各类 茶叶生产设备共百余台(套),并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生产巴渝系列高、中、低档绿茶、花茶、沱茶等多种消费者喜爱产品。集团生产的“巴南银针”荣膺中国名牌农产品桂冠,成为重庆地区获此殊荣的唯一的茶叶品牌。2008中国(重庆)茶业博览会名优茶金奖。建立茶园观光、互动式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交流、度假休闲综合性茶文化度假村。二圣茶业公司生产基地,基地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白象山上,距重庆市中心40公里,海拔700—900米,2000亩生态规范化茶园处于森林环抱之中,是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茶文化度假村所在地地势平坦,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满山翠绿的茶树一望无涯,非常适宜发展观光农业。

(二)四川省茶叶企业情况

1、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是集生产、加工、营销、良种繁育、科研开发、技术培训、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现代股份制茶叶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业100强。注册资金6285万元,总资产2.61亿元。公司下辖“宜宾市龙芽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宜宾叙府龙芽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天宫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宜宾县神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龙芽茗茶有限公司”、“宜宾市茶树良种繁育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宜宾市叙府茶业研究所”等六个公司和一个茶研所。公司自有产权茶叶基地1.6万亩,联建茶叶基地18万余亩。拥有两个万亩基地“黄山万亩高山有机茶基地”、“金秋湖万亩早茶基地”和一个占地5000亩,集茶树良种繁育、茶园种植示范、现代茶叶 加工、茶文化博览、茶农技能培训、茶叶科技研发、生态茶业旅游为一体的“叙府龙芽科技园”。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始终走在茶叶行业的前列,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十多个部省级科技攻关和开发项目,并荣获宜宾市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该公司拳头产品“叙府龙芽”连续六次在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连续两届获四川省政府“名牌产品”称号,两次被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公司注册的“叙府牌”、“龙芽牌”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金秋湖叙府龙芽科技园位于内宜高速公路84公里处,距宜宾市区18公里,陆地面积4800余亩,湖面水域面积2200余亩。园区集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群、迷人的金秋湖湖光山色、葱郁的生态茶园、现代的茶叶加工车间、丰富的茶文化博览为一体,是休闲品茗、娱乐观光、餐饮购物、会议培训的最佳场所。

2、川红集团由企业、投资资本和地方政府联合出资组建。2010年12月25日,由原宜宾外贸金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林湖茶叶有限公司重组而成的川红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公司拥有有机茶园基地2000亩,3个无公害优质茶园基地,辐射面积约15000余亩,现代化茶叶生产厂房27000平方米,年产红茶7800吨。主要是以生产、销售红茶,传播红茶文化。川红集团将力争在3—5年内成为“川红”的生产代表企业,打造川南最大的名优茶、出口茶加工基地。

3、四川龙都茶业集团公司:是一家以茶叶产业化经营为主兼营包 装纸箱印制的集团公司。公司占地面积100亩,固定职工300人,配套先进的制茶机具和检测仪器设备100台(套),年产茶叶1500吨,资产总额8230万元,注册资金2898.09万元;公司下设龙都同仁纸箱厂、沐川茶叶公司、双龙茶厂三个分支机构,并在成都、重庆、自贡、攀西、南充设立销售公司,在全国大中小城市有100多个销售网点,建有营县双古龙都省级无公害茶基地、沐川县五马坪绿色产品和有机茶基地、宜宾县观音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共5万余亩。公司二十年来获得了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有机茶认证企业、拥有生产企业经营进出口权、“龙都”商标为四川省著名商标。1996年组建成龙都茶叶集团。1987年起与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研制龙都香茗特种茉莉花茶、龙都绿茶、龙都花茶三大系列近五十个级别包装规格产品,荣获国家金奖2枚、全国金奖12枚。

4、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是于2004年11月成立的一家大型茶叶生产经营企业,主要开展茶树种植、茶园管理技术推广与服务、茶叶生产加工、国内外贸易等生产经营业务。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境内,总投资9000多万元,分三期工程投入,一期工程投资3100万元,于2005年3月8日正式投产,全年生产茶叶1000吨,产值3200万元,上缴税收92万元,利润135万元,出口创汇130万美元。二期工程投资3048万元于2006年元月正式启动。到2008年三期工程全面建设完成后,年生产量将达到3000吨,产值1.1亿元。该公司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创品牌、创一流”的原 则来指导企业发展。

(1)优质、安全的原料基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的发展模式,组建了全国首家“嘉竹茶业统防统治中心”,建立“茶园质量追溯管理体系”,以保护茶园生态体系中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间的种群平衡为目的,坚持茶树病虫害防治以“控制”为目标改变过去以“消灭”为目标的思想,采用“三优两免一补一返(三优:优惠提供农资、优先收购、优价收购;两免:免技术指导、免费统一防治病虫害;一补:茶园标准化补助”等具体措施,建立优质无公害标准化茶园基地20000亩。基地于2005年12取得“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证书”。

(2)先进的生产设备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该公司成立便打破传统茶业生产局限于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大胆创新,组建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名茶生产线、初制生产线,以及精制生产线;专门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蒸青绿茶生产线,年产量1000吨。此外,修建了3000立方米的冷藏保鲜库。

(3)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独特的品质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茶叶研究所为技术后盾,研发生产了“嘉竹”牌蒸青绿茶、高档名优茶、传统烘青炒青、茉莉花茶等四大系列二十几个品种,产品一经投放市场,便以其独特的品质受到消费者的肯定和赞誉。其中“嘉竹雀舌”于2006年4月获得第三届“中绿杯”金奖,“嘉竹玉芽”获得优质奖。企业于2006年3月通过QS审查。(4)市场是企业生命的源泉,坚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内外销 两手抓。高档名优绿茶主要用于国内品牌销售,建立以成都为中心向沿海城市辐射的市场覆盖网络,三年内创立四川省知名茶叶品牌;蒸青绿茶系列主要用于国外贸易,充分利用本地区原料集中、采摘期早等特点,开拓国际市场,三年内出口创汇达到500万美元。(5)完善的管理体制是企业求胜的保障。该公司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组建,实行董事会下总经理负责制。健全的体制、严密的管理制度造就了一支既稳重又不乏创新意识的强有力的战斗队伍。

5、四川茗山茶业有限公司:四川茗山茶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四川名山茶厂,东距成都市100公里,西距雅安市12公里,全厂占地32500平方米,是生产“蒙山茶”的专门厂家,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设备先进,国家名优茶加工重点示范基地;拥有自主研制的名优茶自动化生产线,日生产能力1吨;大宗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日生产能力1.5吨;精制加工生产线;制作手法精湛。系列产品有:蒙山黄芽、蒙山石花、蒙山甘露、蒙山毛峰、万春银叶、玉叶长春、蒙山春露等高档名茶;黄芽飘雪、甘露飘雪、毛峰飘雪、蒙山香茗、春露花茶、等极品花茶;并开发了纯天饮料老鹰茶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细茶500吨,砖茶2600吨。1998年,在名山县建立了蒙山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和建立四川省蒙山茶叶质量检测中心,蒙山茶园达10万余亩,产值达2亿元。

6、四川尚林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由龙都集团与重庆最大的茶叶经营企业—长城茶叶贸易有限公司联手,与2007年8月,在 钟灵毓秀的洪雅投资组建。公司以茶叶高科为主,集种、产、研、贸为一体,占地126亩,注册资本1700万元。引进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茶叶深加工集成配套技术,建成了“一头多出”、产能600吨的茶叶深加工生产线。公司拥有茶叶初、精加工和深加工3条生产线,实现年产值1.5亿元。尚林生物拥有生态、高效、优质茶叶基地20余万亩。该公司主打产品:茶叶提取物、白藜芦醇、人参提取物、苹果多酚、越橘花青素、荷叶提取物、首乌提取物、茗优茶 等等。生产产品: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速溶茶、白藜芦醇、人参提取物、苹果多酚、越橘花青素、荷叶提取物、首乌提取物、茗优茶等等

7、名山县跃华茶厂:位于蒙山山麓,素有“仙茶故乡”之称的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始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扶贫龙头企业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蒙山茶”地理标志产品,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现拥有资产总额850多万元,固定职工50多人,季节员工100多人。2006年茶叶产量达到87万多斤(其中名优茶6万多斤),销售收入达1200多万元。产品有甘露、石花、黄芽、蒸青绿茶、花茶等50多个品种。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万亩。加大基地管理投入,保证原料供应,积极指导农户对茶园的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原料达到无公害与绿色食品茶叶要求。企业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茶叶基地加工业的发展,而且还直接带动茶叶原料基地1万多亩,带 动茶农1万多户,间接带动6000多农户,农户人均增收150元以上,企业还积极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二、重庆市、四川省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茶叶富民”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重庆、四川省从茶叶粗放型生产、经营步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轨道,从产品变为品牌,从品牌变为文化,每一步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通过考察,我们清清晰地发现,四川省的茶业发展始终连接着“质量”、“市场”、“品牌”、“文化”这样的一条主线。可以说,这条主线就是四川省茶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也是经验总结。

(一)抓质量、走科教兴茶、以质取胜之路。在茶叶发展过程中,四川始终坚持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走科技兴茶、以质量取胜之路。一是狠抓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了一批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生态茶园基地。全省茶园面积300多万亩,在全国排列4位。茶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宜宾市辖九个县(市),茶园面积64万亩,投产茶园30万亩,产值10.6亿元。名山县23万人,茶园面积26万亩,人均茶园1.13亩。洪雅县36万人,茶园面积23万亩,人均茶园0.64亩。茶叶基地生产,在化肥、农药的使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制度,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了茶叶品质。二是注重制茶工艺与设备的引进和革新,“引进茶叶机械生产,使茶叶制作结束了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历史,逐步进入机械化时代。三是注重茶叶精深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研究,研究开发名优茶、茶多酚等产品。建立了规范的质量 标准,如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的发展模式,组建了全国首家“嘉竹茶业统防统治中心”,建立“茶园质量追溯管理体系”,以保护茶园生态体系中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间的种群平衡为目的,坚持茶树病虫害防治以“控制”为目标改变过去以“消灭”为目标的思想,采用“三优两免一补一返(三优:优惠提供农资、优先收购、优价收购;两免:免技术指导、免费统一防治病虫害;一补:茶园标准化补助”等具体措施。茶园地块编号,通过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分地块采摘,分地块采摘茶青加工,确保了茶叶质量安全。基地于2005年12取得“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证书”。

(二)创品牌、走靠品牌闯市场、向品牌要效益之路。在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发展现代茶产业的过程中;一是四川省始终把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作为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特别是对竹叶青、宜宾早茶、峨眉山、蒙顶山四大品牌。实行大品牌套小品牌,主管部门发放防卫商标。由于四大品牌打造有力,先后荣获国家证明商标、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等牌子。二是鼓励企业争创个体品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分别给予不同档次的的奖励。三是持之以恒开展茶事活动,如宜宾市每年开展早茶节。在国内各大中城市举办茶王赛暨产品展销会,以及名茶品尝会、茶艺、茶歌、茶舞表演。四是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为了保护四川省四大茶叶品牌,探索并推出了大量的措施。

(三)拓市场、走以销定产、产销协调发展之路。近年来,重庆市着力打造都市茶叶交易平台,完善茶叶销售体系,努力构建茶 叶销售网络,有效促进了重庆、四川茶产业的发展,抢占了茶叶市场。重庆市目前规模经营的茶城有三个市场;一是龙凤茶城:重庆市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于2005年12月由重庆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是重庆市目前唯一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市场位于江北区石马河,占地面积100000平方米,经营面积28000平方米。经过三年多的经营,现已入驻了全国知名品牌茶商近300余家,就业人员2000多人,年销售额近1.5亿元。二是尚座茶城:位于重庆江北观音桥。是观音桥商圈中的专业茶市场,也是重庆6大商圈中唯一经营面积超过25000平方米的茶叶批发零售市场。三是重庆国际茶城:2010年总投资约2亿元的重庆石生国际茶城,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一流的茶城。促进重庆的茶文化建设和茶产业发展,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11月28日,坐落于九龙坡巴国城的重庆石生国际茶城开门迎客。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产品质量安全,树立了企业形象,实现了以销定产,产销协调发展之路。四川龙都茶业集团公司在设有全国茶叶专卖店近30家,在茶叶流通领域全国100强中排列第6位。

(四)兴文化、走以文化引领产业、靠文化增强“软实力”之路。多年来,重庆市、四川省始终注重“特色”,体现“个性”,大力发展茶文化。一方面,组织编写、整理、创作一系列的茶诗、茶歌、茶舞、茶联,成就了茶文化体系,特别是四川的茶艺表演,多次到国内外大城市演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宜宾市正组织申报“中国早茶之乡”。另一方面,着力培育茶文化特色旅游这一新兴产业,把重庆、四川 独特的茶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大力建设茶园大观园、茶园公园等,形成茶文化旅游体系,开展茶乡观光,生态体验游、农家乐,把纯天然的茶文化韵味与现代都市生活融合为一体,丰富茶文化内函。例如: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茶园体验游公园。重庆市二圣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生态旅游。

三、对我区发展茶产业的建议

目前,全区茶产业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要全面实现地委、行署提出的在2012年100万亩生态茶园目标,面临的困难很多,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用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尽快着手谋划茶叶市场、茶叶品牌整合、打造茶叶品牌、茶叶加工厂和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迅速把全区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干部群众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当前,我区少数班干部群众对发展茶产业的认识还不到位,信心还没有前些年足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茶产业的发展。一是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茶产业,是我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实而重要的途经。二是正确认识全区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切实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加快发展步伐,要用好田好土建设茶园,尽快形成规模,抢占市场先机。三是要充分认识我区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力争在2012年全区茶园达到100万亩,形成茶园大面积、加工大规模、市场大 气势的态势,实现茶园大区到茶业经济大区的新跨越。

(二)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目前全区茶园面积已达到82万亩,在2012年实现100万亩生态茶园。因此,还得要要加快茶园建设步伐,2012年是全区生态茶产业建设的冲刺阶段。一方面,要提高全社会种茶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生态茶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全区要加大科技兴茶力度,确保茶叶质量,做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重。要加强技术培训,加大力度培训茶叶技术人员和茶农,传授茶叶制作和茶园管理技术,形成一支能满足100万亩生态茶园服务需要的茶业技骨于队伍。

(三)打造大区域品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从四川的经验看,大区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直接推动了茶产业生产、销售,使原产地茶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相比之下,我区的茶叶品牌建设明显滞后于茶产业发展的要求,全区要统一打造“梵净山绿茶”品牌;为此,我区要加快整合“梵净山绿茶”品牌,加快梵净山茶叶技术规程制定,按照大品牌加小品牌的模式,为做大做强做优我区生态茶产业打下坚实的基地。

(四)建设茶叶交易市场、构建茶叶营销体系。开辟好一个市场,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为了构筑多元化市场格局,一是要采取政府引导、扶持的方式,在铜仁市建设集茶叶交易、物流、茶文化、精品展示、茶文化研究等为一体的“中国梵净山茶城”,使之成为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的龙头,成为武陵山区乃至全国茶叶产 品集散地。二是要在产茶县配套建设一批区域性茶叶交易市场,着力完善我区茶市场销售体系。三是要鼓励和引导广大茶农、茶商、茶叶加工企业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茶艺馆、专卖店、大力构建茶叶营销网络。

四、招商引资达成意向协议

(一)企业到铜仁考察的意向。通过对我区生态茶产业的介绍,有重庆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龙都茶业集团公司等茶叶企业来我区考察。

(二)建茶叶加工厂意向有 重庆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尚林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茶叶企业。

(三)茶叶产品合作意向有川红集团、四川尚林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四川龙都茶业集团公司等茶叶企业。

(四)铜仁茶叶产品进入重庆茶叶市场意向有、尚座茶城、、重庆国际茶城等茶叶企业。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赴四川省重庆市工业园区考察学习报告

赴四川省、重庆市工业园区考察学习报告

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是中西部园区的典型代表,这些年,以多重经济模式提振园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为了学习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服务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开拓思路,探讨合作,积极推动我省各园区实现新的突破,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安排

日至

日赴四川省和重庆市璧山工业园区、曙光都市工业园区、宜家厨

业有限公司、曙光恒升珠宝加工厂、成阿工业园、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乐山工业园、乐山希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进行考察交流。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并亲眼目睹了山城地区经济发展的惊人速度,更切身感悟到了他们的成功之举、真谛经验和实干精神。整个考察活动是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开放课、发展课,全体同志在思想上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感空前增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璧山工业园概况

腾笼换鸟焕发园区新活力

过去,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皮革皮鞋,曾是璧山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如今,“老三样”全部换成了“新三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这一变化过程,也是璧山工业向生态要效益的过程。

这样一个数据最有说服力:2012

年前,对污染企业实行

“零容忍”,璧山主动放弃

亿元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

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耗企业,实现了璧山产业的升级。

目前,璧山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而璧山工业园区也被评为“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重庆市园林式工业园区”。随着

平方公里生态园区建设的加速推进,璧山工业园区,不仅是承载梦想的“舞台”,集聚产业的“洼地”,也昭示着璧山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路正畅。

走进璧山工业园区,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却处处鸟语花香;这里,不见连片厂房,却真正“寸土寸金”;这里,既承载着现代工业的脉动,也辉映着现代都市的激情。

如果从空中俯瞰,一条条宽敞笔直的道路,或纵或横,铺展于

平方公里的园区土地上。而“路修到哪里,树就

种到哪里”,在已建成的48

公里道路旁,镶嵌着

万平方

米绿化,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

“我们招商引资的条件,可能是有点苛刻。”璧山工

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璧山本身是资源匮乏型城市,在环境、资源上的承载能力有限,璧山工业园区多年来的招商要求就是环

保、绿色、低碳、低能耗、高产出,对污染企业一律拒绝。

按照璧山招商引资的要求,投入上,每平方公里投资不低于

亿元;产出上,每平方公里要在80

亿元至

120

亿元

之间,未来这个目标将提高到

150

亿元;税收上,每亩不低

万元,今年的目标是

万元。目前璧山大力发展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产业,相对之前的三大支柱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要少,投入产出也更高。对之前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如皮革皮鞋,园区则不再提供新用地,不能扩大规模,这也促使其通过提档升级取得发展。

筑巢引凤推动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虽然进驻的条件苛刻,却吸引着更多企业落户璧山,大家看重的,就是璧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台湾的食品龙头企业统一,就是近年入驻璧山工业园区的企业之一。统一在大陆有

个工厂,其中在璧山工厂配备的设备是最先进的。该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食品企业选址时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他们当初选择到璧山,很大程度上也是被璧山良好的环境所吸引。

除了统一外,重庆本地的知名食品企业将纷纷搬迁至璧山工业园区内。据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重庆市面上销售的鱼、兔佐料,有

80都是在璧山生产的。

除了对落户产业的筛选外,璧山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也注重绿色和低碳,比如在生态环境上,做到“厂在林中,林在厂中”,同时,完善工业园区的生活配套,在厂区

分钟的步行半径内,建公租房、社区公园等。这样的布局,使得市民和产业工人步行就可以上下班,家门口就有公园。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

正是有了环境的改善,璧山工业的发展才能取得耀眼的成绩。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

1348.9

亿元,同比增长

44.6。

二、曙光都市工业园概况

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自

2006

月由重庆市政府正式

命名成立以来,经过

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总结都市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为中小企业打造现代工业产业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集建设与服务同步发展的道路,全面推动入驻企业的发展,让中小企业能进来、能发展、能壮大,成为重庆都市工业楼宇建设发展的一面旗帜和标杆,为中国中小企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创新提供了曙光模式。

坚持土地利用集约化——2006

年以来,曙光已成功开发

建设了A

区北岸国际、B

区港岸国际、C

区海岸国际,E

区两江国际四个园区,D

区海港企业国际城,F

区曙光•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园和

G

区曙光•江南新型产业园已在建设中。七个园区全部开发建设完成后,将集约利用土地

700

余亩,建成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价值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打造产业企业集聚化——曙光

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引进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高的适应城市发展的中小企业

500

余户,将实现年工业产值

上百亿元,解决就业人员

万人左右,每年为国家创造税收

亿元。

后勤保障服务专业化——曙光都市工业园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努力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成长中所需的资

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问题。重庆曙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

平台以八大服务中心作为支撑,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

务。十大服务中心也成为曙光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和品牌

价值的“软实力”。

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为园区提供安保、消防、保洁、水、电、气等各种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服务工作。

金融财务服务中心:建立园区金融超市,有效解决入园

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发展受限等问题,为企业自身孵化壮大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服务。

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发挥政府“助手”作用,协助政府

相关部门,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登记、年检等工商行政事务手续,为入驻企业提供简便、快捷、有效的政务服务。

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建立园区员工食堂、员工电子阅览

室、员工文化娱乐中心、园区超市、园区药房、员工理发店

等设施,解决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问题,让企业专注生产加快发展速度。

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联合当地政府社区,依据入驻企业的需求,开展专场招聘、专业培训等活动,解决入驻企业招

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促进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企

业加快发展储备人才。

“三确保”联合服务中心:建立园区“三确保”联合工

作队,专人负责、任务明确、工作落实,确保园区企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环保达标。

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园区办讲座,围绕企业发展的主题和难题答疑解惑,帮助中小企业家更新观念,拓展思维空间,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由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管委会和鼎圣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为入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当好法律顾问,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日常基础法律问题和帮助企业学法、懂法、用法。合法经营、合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正当权益,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物流运输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商贸物流配送货物服

务,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物流速度,加快

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对客户的意见及时处理并及时向客户反馈处理意见和结果。

曙光都市工业园作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以及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工业园和重庆市中

小企业发展最佳园区,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将继续坚持“三

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理念、坚守“三化”(土

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群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方

针,发挥“三手”(政府助手、企业帮手、经济发展推手)

作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致力于建设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园,为推动中小企业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三、成阿工业园概况

成阿工业区位于金堂县淮口镇。淮口镇位于成都市区以东

公里,县城以南

公里的县域中部,辐射面积

方公里,总人口

8.2

万人,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成阿工业区是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相关精神,由成都市

与阿坝州合作打造的灾后重建项目,也是全国唯一的地震灾后异地产业重建园区,由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亲批,未来将建设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已被列入四川省培育重点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名单。园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的发展理念,集两地之智、举两地之力谋合作、促发展,奋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承接东西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灾后产业重建示范园区。到

2013

年园区基本建成,将实现工业总产值

300

亿元,工业增加值

亿元,在“十

二五”末,园区将建设成为

500

亿产业园区,成为成渝经济区新的增长级。

目前,园区已引进杭州士兰西部半导体生产基地、德尔集团四川营销总部及环保材料生产基地、广州兴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特种玻璃生产等

余个项目,总投资

131

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

个。共引入节能环保项目

个,占引入

总数的75。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路网建设全

面提速。园区内成阿大道、广东路、江西路

条主干道已建

成,通车里程达

15.3

公里;在建道路里程

公里;拟建道

条,总长度

公里,近期将启动建设。园区供气供电、给水排水等配套工程正抓紧建设,确保在今年

月底全面形成承载能力。

四、乐山国家高新区概况

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大

渡河南岸,前身为成立于

1992

年的省级经济开发区,1996

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乐山高新区,2012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区。乐山高新区联动峨眉硅材料产业园、市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五通桥循环经济产业园,实行“一区三园”的共同发展模式,代管市中区车子、安谷两个乡镇。

区内形成“3+1”(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4

年,“一区三园”入驻企业

453

家,其中,规上企业

家,高新技术企业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502.7

亿元,工业增加值

150.7

亿元。

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特色立区”,已形成“3+1”(光伏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园区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四川省“51025”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多晶硅材料产业基地及光伏产业园。乐山高新区现发展成为区位优势明、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良的四川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区位优势明显:乐山高新区是乐山“两航、五铁、十高

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距成都和双流机场

时、乐山大佛

分钟、峨眉山

分钟车程。园区对岸大件码头可直通长江沿岸各港口,在建中的新乐山港年吞吐量可达

5000

万吨,100

万标箱。乐山、沙湾、峨眉

个火车站均

在25

公里的半径范围内,通过成绵乐城际列车,乐山到成都仅需要

分钟。

基础设施完善: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初步形成迎宾大道、乐高大道、建业大道、茶山路、临江北路等为主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交通路网,区内建成道路总长

20.64

公里;区内日供水能力达

万吨;三座变电站实行双回路供电,日供电能力

万千瓦;

日供气能力

万立方;无线网络已全面覆盖;区内有污水

处理厂一座,现日处理量为

万吨(一期),完全建成后将

达到

万吨/日的处理量。

发展环境优良: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服务为“第一要务”,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软环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身的体制优势,依托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从项目备案、工商登记、土地出让、规划建设、房产登记,向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打造发展一流软环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

政策保障坚实:乐山高新区工业用地基准价按

16.8

万/

亩供给,园区企业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

15的征收;区内新建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投资强度达到

280

万元/亩以上的生产型企业,免收城市建设费、水土保持防治费等行政性和事业性收费;为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渠道,搭建招商引资中介平台,对为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单位、机构和个人实施一定奖励;同时针对入驻园区的重大的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

办的方式予以特殊优惠。同时园区成立了规模为

5000

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乐山高新区将围绕“特色科技园区、临港生态新城”总

体定位和千亿园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全

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项目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力争尽快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

6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占全市

80以上;建设成为乐山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区和产城一体化生态城市新区,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

展示范区,西部国家高新区改革创新试验区。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两地的迅猛崛起,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外,根本的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走出

了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地方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建立机制,打造生态宜居园区。

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大

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所到四川省和重庆市各园区经济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核心是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真解放、观念实现了真更新。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璧山工业园宁愿丢掉

个亿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

耗企业,很多地区只看眼前的利益,但璧山一开始就提出要建设园林式的宜居园区,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并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项目上,俗话说:“筑金窝引凤凰,筑茅草窝引鹌鹑”,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定长远发展思路。

工业园的建设目标,不仅要具有地方特色,还要切合实际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发展模式。我们广(韶)创新示范园是像曙光都市园区那样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

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打造现代创新示范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民营园区道路;还是像成阿工业园那样走合作模式,广

(韶)创新示范园可以与广州开发区合作,结合时代背景,园区未来产业发展目标和孵化器发展战略思考,“互联网+

现在农业”、“健康产业”、“高端服务业”是园区产业选择的方向,将互联网在农产销售、农资供应、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互联网结合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等方面做大做强。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园区要深入了解产业转移的特

点,认真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切实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彻底消除阻碍产业转移的瓶颈性制约因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市场运作,滚动开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根据市

场运作,做好我们的园区开发工作,明确提出把市场开拓做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技术竞争、实力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强调引进的高新企业和原发机构必须在市场营销的顶层设计、策划上要有比别人更新的方法和能力,形成上下贯通的机制;要有勤于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做到勤于思考,面对新常态下市场的多元性要认真思考如何抓住机会,自身应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要具备运作新市场条件下各类项目的思路、方法、能力,在此基础上清晰处理好机会与战略的关系,把握机会不断培育、孵化出高效益的产品,形成更好的战略布局。要像成阿工业园那样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

(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实现跨

跃式发展,必须善于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必须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四川、重庆等地在园区开发起步初期都经

历过土地征用难、拆迁难、群众上访等问题,但他们视困难

为机遇认定目标永不言弃。如璧山工业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十几年来先后投入

多亿元资金,用于交通、电讯、供水、能源等

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主次干道线

200

多公里、均为混凝土路面,璧青一级公路和璧南河纵贯全境,渝遂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已建成的璧山--大学城隧道将园区与大学城连为一体,交通十分便捷。并做到集中供热供气,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水标准。20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教育、医疗,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

三、几点启示

参加考察的同志一致认识与四川、重庆等地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人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和实干精神上的差距。四川等地善于运用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发展经济其思维境界、知识结构、工作思路、办事效率、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开放、超前、文明、精干的综合品位。通过考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创造产业发展奇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曾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实际早已看到并不断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几年过来与先进地区差距却越来越大,根本的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解放,没有完全体现在行动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必须再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层层找问题、见行动。四川、重庆考察告诉我们前几年璧山只是低水平、低总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谈不上“超常规、跨越式”。当前,璧山从一个县城升格为国家高新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我县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现实说明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思想真解放和干大事创大业上。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思进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狭隘封闭的区位观,树立主动接受先进地区等地辐射,借势借力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议经济、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第二、认清趋势,敢于挑战,实现经济的增长点。

思路

决定出路,只有科学明晰的大思路,才有跨越式的大发展。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期和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审

视大势、分析优势,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实现大的发展。当前,我省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们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纵观周边地区,清远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龙门、佛冈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连平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可以说当前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牢牢抓住

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级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加快新丰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提升水平,破守成规,助力跨越式发展。

必须走

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从四川、重庆看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工业园和开发区,工业园和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川、重庆的开放型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势头,取得重大突破,也正是突出抓了开发区和城市载体建设,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四川、重庆都以生动有力的实践说明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当前,我们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县里要重点抓好刚确认的广(韶)创新示范园的开发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增强财政造血功能。之前两个工业园都不算是成功的园区,都需要转型。因此,兴办园区要树立正确的开发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要

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进行高起点定位规划,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克服长官意志和一切随意性。二是在发展观念上搞突破。园区必须是“高新区”必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打破惯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作出大胆探索。三是在市场化运作上搞突破。学习借鉴璧山工业园区的经验,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拉动地方经

济快速发展。

第四、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提升园区质量。

政策和环

境是发展的生命所在,今年国函[2016]161

号我县被国务院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我们的园区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要引进节能、环保、生态、高科技、高产出的企业和项目,政策和环境越优越的地方发展越有活力。加快新丰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搞好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必须创造优越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一个地方政策环境好,服务效率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就大。对照四川等地的做法,一要立足于服务城市发展争取省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园区发展上进一步

优化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二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区内政策再放宽,环境再优化,服务措施再强化。县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

短的要缩短,要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经济发展尽职尽责。要发挥县域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

第五、区位定准,目标定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实现全县跨跃式发展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需要有拼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毅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在精神状态,在主观追求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对比先进地区,我们的确做得不够但不能气馁,深刻分析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我们要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比出加快发展的干劲来。一是要有一种胆识。以现在的基础,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各级干部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区位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识。

二是要有一种精神。

要大力发扬坚韧不拔,拼搏奉献的精神;

永不满足,不断登攀,要大力发扬善抓机遇,奋发有为的精神;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要大力发扬不甘落后,甘为人先的精神;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三是要有一种担当。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树立谋一方发展、干一番事业的长期创业思想,工作中经常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四是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具体标准实行责任追究,做到激励先进者、鞭笞落后者,考核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在全社会形成“以工作论英雄

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凭政绩定升迁”的浓厚氛围

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全县经济的跨跃发展。

第三篇: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省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根据省领导指示,6月26日至7月1日,由省政府宋振华副秘书长任团长,省旅游局王新勇局长任副团长,各市政府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或副秘书长)、市旅游局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河北省政府考察团赴四川,重点就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听取了四川省政府有关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成都、阿坝等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四川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促进我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四川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省份,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旅游资源闻名中外。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加快旅游发展中站在全局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推动发展大旅游,坚持政府主导,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大主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25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21.26亿元,年均增长22.8%,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5.6%增长到9.8%,在全省基本确立了支柱产业地位,也一跃跻身全国旅游重点省份和热点地区。

迅猛发展的四川旅游业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早在1987年,成都郫县农科村就形成了面向成都市民的“农家乐”旅游雏形。近年成都锦江区打造的“五朵金花”更是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五朵金花”位于锦江区三圣花乡,是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精心打造、错位发展的五个旅游专业村。“花乡农居”位于红砂村,以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荷塘月色”位于万福村,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是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以绚丽的菊花美景和丰富的菊文化为依托,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幸福梅林”位于幸福村,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位于江家堰村,以“市民认种一分田”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春有红砂,夏有荷塘,秋有菊园,冬有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锦江“五朵金花”竞相开放,给游人以美好的享受,给农民以巨大的实惠。“五朵金花”景区近两年已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五年间增长了6602万元,增幅达85.5%。整个片区地价飙升4倍,农户资产增值超过13亿元,土地产出效益由每亩的2000多元提高到上万元。全区农民通过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等多种形式,年人均纯收入达6321元。“五朵金花”的成功运作,使农民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的发展之路,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业界的高度评价。

四川乡村旅游大致经历了自发发展、规模发展、规范发展三个阶段。目前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氛围日趋浓厚,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形象和品牌进一步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变化”:一是发展速度加快。如成都市农家乐经营户两年内增长了1371家,总数达到近6000家。二是质量提高。经营形式由一家一户为主经营发展为合伙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经营内容由单一为游客提供周末休息、餐饮、茶水、棋牌服务发展为提供休闲、度假、娱乐、养生、会议等服务;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服务方式由自发粗放走向逐步规范。三是农民生产生活区成为景区。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都江堰市青城镇均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锦江区三圣花乡成为国家4A级景区。四是农副产品成为旅游纪念品。乡村旅游地区的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有效提升了农副产品的形象和附加值。

截止2005年底,四川共有农家乐17037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吸纳就业23.8万人,接待旅游者82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7亿元,上缴税费9049万元。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四川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四川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四川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紧密结合,按照“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持、农户主体”的原则,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基本经验和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四川政府主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重视。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如成都锦江区按照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要求,制定了《锦江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都市观光农业发展之路。广安市政府为牌坊新村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战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解决了400余人就业,农户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二是资金倾斜。政府公共财政资金适度向农村倾斜,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都锦江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按每平方公里1500万元的标准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户房屋内外表面改造资金的80%和购买新型厨具资金的50%也来自政府,整个片区区政府投入9745万元。眉山东坡区广济乡政府对万亩果园民居进行了统一规划,并以资金鼓励农民进行房屋改造,并大力推动了“两池(沼气池、污水处理池)六改(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院、改房)”工程。三是部门支持。乡村旅游涉及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负责政策、资金和物力倾斜。为打造“五朵金花”,锦江区抽调旅游、卫生、环保、食品管理、交通、工商、税务等十几个部门的干部分包到户,对农家乐经营户专门培训和上门指导,仅市级各部门就注入各项资金1800万元。四是综合协调。政府牵头规划与策划,杜绝重复建设和任意破坏生态行为。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四川根据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开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是依托核心景区优势。四川著名景区基本上都在农村地区,这些年全省形成了“开发一个景区,保护一方生态,带动一方经济”的良性循环模式。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等著名景区都带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农村和农民成为旅游接待和服务主体。二是依托城市近郊优势。成都、绵阳、眉山、攀枝花、雅安等市近年来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着力开发建设了一批城郊型农家乐旅游点,走出了一条“城市还是城市、农村还是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成都锦江区创造性打造了“五朵金花”,5个村形成了5个特色,仅200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三是依托农业资源优势。以自然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代表是成都的龙泉万亩观光果园、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眉山东坡区广济乡万亩果园;以传统手工业为依托的代表是眉山青神县中国竹艺城;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依托的代表是攀枝花市的宇森酒堡;以现代高科技农业为依托的代表是雅安高科技农业园区。四是依托民俗风情优势。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非常鲜明,旅游发展迅速。如阿坝州的桃坪羌寨、甘孜州丹巴的碉楼群、凉山自治州的泸沽湖等。

(三)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四川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全方位重点打造核心景区。成都锦江区对“五朵金花”景区实施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一是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对农房实施就地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基础设施城市化。按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三是景区环境生态化。打造湿地,新建绿地,保护原生态植被,用荒山、沟渠、坡坎等土地修建会所,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四是景观建设人文化。注重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五朵金花”,挖掘幸福梅林的梅花传统文化,赋予荷塘月色的音乐、绘画艺术内涵,再现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展现东篱菊园“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菊花韵味,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旅游活动。五是形象塑造品牌化。按照“一村一品一业”不断推出农业新品牌,将传统农家乐提升为都市乡村旅游,把原本相对独立的五个村庄整合为一个旅游区,把“五朵金花”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

(四)坚持规范化管理。一是标准规范。成都市以推行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评定星级农家乐、星级乡村酒店为抓手,推进全市农家乐规范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先后出台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评定》、《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等系列地方标准。截止目前,全市已评定出星级农家乐300余家,星级乡村酒店2家。二是培训提高。成都市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乡村旅游工作的重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如锦江区“村姑变导游”的培训,平乐镇对农家乐业主的餐饮培训,郫县农科村书报进家、对联字画入户,龙泉驿区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礼仪礼节、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等。三是行业自律。注重发挥行业自律

组织作用,全省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制定章程和乡规民约,在管理和规范村民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三、对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地方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从总体看,我省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学习借鉴四川经验,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当前在全省要大力开展“千村创建、百村达标、三十村示范”活动(即在全省选择一千个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发展乡村游,其中一百个村今年基本达标,三十个村成为全省示范村),加快打造一批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的旅游型村镇,走出一条“以旅游助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制定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会逐年加大,发展乡村旅游恰逢其时。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建议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规划编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房屋改造、供水供电、生态建设、广播电视等)、土地使用开发、吸引投资、旅游商品开发、从业人员培训、品牌打造、宣传促销、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的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可操作性要强。

(三)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建议省政府近期召开一次由各设区市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市旅游局局长,部分重点乡村旅游村镇和示范点负责人,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会上,现场观摩邢台、保定、秦皇岛等市部分乡村旅游示范点,交流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做法,印发四川省有关发展乡村旅游材料,力争出

台我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四)打造一批城郊型乡村旅游示范区。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顺应城市居民日益高涨的休闲需求,借鉴成都打造“五朵金花”运作模式,集中人财物力,在省会石家庄和其他中心城市城郊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同时瞄准京津市场,在京津周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这些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在突出农村生活特点、营造乡土休闲氛围的同时,必须从规划开始就树立精品意识。对此,省里要加强指导,全力支持。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充分挖掘当地自然和人文内涵,突出地方特色,错位发展,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在省会、省内中心城市和京津周边打造成一批特色各异、优势互补,在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景区,带动全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赴四川省考察观光农业调研报告讲述

赴四川省考察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4月21日至25日,区政协组织考察团赴四川省双流县考察了观光农业开发情况。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双流县三星镇的草莓种植观光示范园、杨梅种植基地、枇杷种植农家乐园三个观光农业点。现将有关考察情况和我城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一些设想汇报如下:

一、双流县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的现状

双流县按照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实施都市农业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构筑具有大都市近郊特色的农村经济新格局。

(一)支柱产业越来越明显。该县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着手,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他们坚持“宏观上引导,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服务”的原则,依靠科技提升农产品质量,突出发展该县具有竞争优势的枇杷、草莓、梨子、牧山麻羊等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出了几个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产业化经营越来越突出。一是品牌特色明显。该县依托草莓、枇杷、麻羊、小家禽等特色农产品,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二是经营规模壮大。为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该县大力引进、扶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三)新农村建设进程越来越快。充分发挥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发展产业、农民建设家园的“三个主体”作用,依托土坯房改造、沼气工程、农用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全面启动了80个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批新农村亮点。目前已有近100户农户利用改造后的农庄发展农村休闲旅游,有近20家五星级乡村酒店,提升了农村休闲旅游的档次。

(四)重点镇建设的势头越来越猛。

该县以大林“梨乡春雪”、黄龙溪古镇国家4a级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古镇休闲为特色的旅游业。,该县以黄龙古镇和436家“农家乐”为重点,吸引游客880余万人(次),带动就业5000余人,实现旅游总收入7.5亿元。

二、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的主要做法

(一)以构建“三个体系”为基础,强化现代农业发展保障

双流县以农业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民>培训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现代都市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县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建设19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和33个动物卫生执法网点,253个村(社区)动物防疫服务实现全覆盖。二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担保公司,综合运用风险投资、贷款贴息、担保贷款等方式为各类农村市场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三是健全农民培训服务体系。

(二)以培育“三大主体”为重点,增强都市农业发展活力

双流县以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现代农庄“三大市场经营主体”为重点,增强现代都市观光农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引导群众通过集体资产股份量化、与社会资金合作成立股份公司等方式,组建各种类型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二是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利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精品种植和一三互动为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效益高、示范性强的家庭农场。三是加快培育现代农庄。结合产权制度改革,采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出租、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吸引现代工商资本在丘陵区域投资建设观光型、科技型、体验型、生态休闲型现代农庄。

(三)以推进“六化合一”为方向,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双流县坚持以产业规模化、组织集体化、投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六化合一”为方向,着力提升现代都市观光农业发展水平。一是着力推进产业规模化。二是着力推进组织集体化。创新组织形式,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进行合作,大力发展以产权为纽带、效益为核心的形式多样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推动规范发展,指导和帮助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采取“股份分红”、“二次返利”、“订单收购”等方式,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着力推进投入集约化。集成政策、项目和资金,连线成片组团式整体推进“一环一线”田园城市示范线、新农村综合体、示范镇建设。统筹调度,整合各级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集约投向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土地综合整治、场镇改造、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等方面。四是着力推进生产标准化。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制定地方标准,鼓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全程监管。五是着力推进服务社会化。健全公益性服务体系。积极推进镇级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整合“农牧110”、科技专家大院等服务资源,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围绕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建植保类、农机类、生产类、营销类等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性服务。创新农业服务方式。在全县253个村(社区)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委托、招标等方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承担技术培训、疫病防控、投入品供应等服务项目。六是着力推进产品品牌化。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创建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创建农产品品牌。

(四)政府主导,商家主体,农民积极参与,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

一是坚持灵活土地政策。双流县农业开发用地以租用为主。,县委、县政府时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规定凡到双流县租用土地用于都市观光农业开发的,可安排其中土地的10%用于建筑性建设,即每100亩租用地可安排10亩用于建设用地,这些土地主要用农庄内的酒店、客户、管理办公场所等建设。土地承包费一般以每年的9月当地粮食价格为基本标准,以发放粮食代替租金,属田地的,每亩可得300千克粮食(玉米);属山地的,每亩可得200千克粮食(玉米)。土地承包费亦可采用收取资金形式,一般每亩800元至1000元。

二是实行政府资金补贴。为了加快开发建设,县委、县政府专门设立用于农业开发基础性设施建设的补贴经费。该县财政每年200万元百姓创家业专项资金,扶持和鼓励百姓创家业的成绩突出者。补助资金由县农村发展局负责审核和发放。同时,各镇(街道办)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百姓创家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是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为加强对农业开发各项工作的管理,双流县专门成立了农业开发管理委员会,人员从各单位抽调组成。管委会负责全县农业开发各项工作的总体调控,如制定全县农业开发总体规划,各乡镇再根据县总体规划制定本乡镇的规划方案,要求各乡镇在建设特色农业园时各具特色、各不相同,从而避免了乡镇农业园区建设特色方面的冲突和雷同。

其申报运行方式基本是:各镇对用地单位和个人进行农庄、休闲农庄和休闲庄的开发认可后,要报县农业主管部门(农耕地)或林业主管部门(林业用地)审批,并在县委农工办备案。未经批准而占用、租用的土地,统征时一律不予地面附属物赔偿。村民委员会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为土地优化流转提供信息,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四是加大宣传打造品牌。双流县各乡镇每年要举办一个农业博览节,通过举办节日,一方面吸引来自成都等城市游客,另一方面也提高当地的农业园区的知名度,形成农业品牌。各乡镇错开时间举办节日,形成双流县每月都有节庆活动,每月都有农业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三、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议

(一)城区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区是新设立的城区,观光农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严格来说,观光农业仍是一张白纸。近年来,城区党委政府在发展城区观光农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顶蛳山文化博览园规划》,对五圣宫、那莲古戏台、北帝庙、新江镇徐汉林烈士陵园进行维修,建好烈士纪念馆,修建那楼镇雷婆岭摩崖石刻道路,建镇联团村红龙果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等等,但从发展观光农业层面来说,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城区未形成观光农业旅游景区(点),联团村红龙果休闲观光园设施只有旅游休息室、观光台等,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仍在设想之中。

(二)制约观光农业发展的因素

区观光农业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辖区内观光农业点总量小,亮点少,品牌形象还没有树立,更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制约观光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1.缺乏科学规划,观光农业发展方向思路不够清晰。区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对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缺乏深刻认识,对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以及如何确定观光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等,至今尚未有清晰的思路。我城区是典型的农村型城区,要发展区观光农业,需要加大城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打响自己的品牌;从区实际出发,科学规划观光农业点,摒弃各自为战,零星摆布的做法。

2.观光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观光农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保障,投入单一,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资金不足,制约了观光农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的投入;当前我城区建设的几个农业园区,均以扶贫开发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城区观光农业的发展步伐。目前,成功引进个体老板发展观光农业的典型不多,只有市振企农业科技公司开发的红龙果生产基地和那路开田高效农业观光生态园等,其它各种植基地产品单一,特色不强,规模不大,难以吸引游客。

3.配套实施跟不上,离观光农业发展标准差距较大。从当前观光农业市场需求来看,游客喜欢有观光农业园区应具体几个基本条件,即(路)好走、好看、好吃、好玩、好住。而我城区还没建成具有以上几个条件的农业园区。如镇联团村的红龙果基地,交通不方便;“好吃”仅仅为吃红龙果,周边无一间农家乐之类的饭店;“好看”方面除一片片红龙果树木之外,其它>景色全无,确实有待加强;除可摘红龙果,再无可用于休息的宾馆及垂钓之类趣事。开田农业可参观现代农业,但是交通也不方便,各类生活设施有待建设,吸引游客的兴趣点还需进一步建设。

4.特色农业宣传载体不多,农业牌子不够响。四川省双流县,每到一处均有欢迎进入某某园区字样的大牌子;各乡镇每月均有相关节庆活动,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吸引成都市内外游客均蜂拥而至,提高了各个园区的知名度。我城区有那楼淮山、良勇野猪、孟莲香葱、新江酸笋、百济芝麻鸭等特色农业,但缺乏大宣传的载体,在市、广西级的知名度还不够高。

5.土地流转难度大,在开发观光农业容易出现各类纠纷。自从分田到户后,农民思想趋向多元化,种植作物难以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随着城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工作难度较大。在公司租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纠纷。

6.一产和三产没有形成互动,传统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低。我城区种植甘蔗、荔枝、龙眼,养殖鸡、鸭、猪等传统产业比较明显,单靠出售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由于技术跟不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应对市场办法少等原因,农民增收难以得到保障,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遇到灾害血本无归等严重后果。

(三)发展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

对比四川省双流县,我城区基本情况与双流县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城区在发展近郊农业、都市型型观光农业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观光农业基础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城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顶蛳山贝丘遗址和五圣宫、雷婆岭摩崖石刻、徐汉林烈士陵园、那莲古戏台、北帝庙、北觥清代古民居等人文景观;有清水泉、龟山、英雄水库、五圣山森林公园等自然风光;有淳朴的风土人情,壮族八音、抢花炮、嘹啰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闻名遐迩,享誉中外,为发展城区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地域优势明显,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双流县是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管辖的一个农业大县,距成都市仅40余公里,地域靠近省会城市,交通十分便利,这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条件。我城区位处广西首府市城区范围内,是市重要的组成部分,距市中心仅10余公里,随着五象新区建设步伐的逐渐推进,城区人居、交通、商贸等不断得到发展,观光农业发展前景诱人。

3.群众积极性高,观光农业发展条件成熟。区成立以来,在城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一港两江三区三带”发展战略,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群众积极融入大的发展格局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为农村土地流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统筹城乡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的生活理念、现代化的生活需求正在改变城乡群众的思想意识,盼望富裕、盼望健康、盼望休闲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农村群众都有改变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如那楼镇某村坡几百户人家,愿意按照观光农业发展要求,规划拆旧房建新村,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关于区观光农业的几点建议

1.尽快出台或者完善农业开发扶持激励政策。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做起,从技术援助到销售服务,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从目前情况分析,仅依靠城区政府力量是有限的,也是极不现实的。首先,政府财政有限,投入远远不够;其次,要开发观光农业,必须调动社会广泛力量参与,从资金到人才资源,提供全方面服务。政府必须尽快出台或者完善已有的相关政策,吸引广西区内外社会资金投入,以及优秀管理人才的进入,从而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加快开发建设,建议城区专门设立用于农业开发基础性设施建设的补贴经费,扶持和鼓励百姓创家业的成绩突出者。由财政、农业部门协同制定扶持奖励措施。如对建设规模在2亩以上,投入资金达3万元、5万元、1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分别给予1万元、1.5万元、2万元补助。对建设规模在5亩以上的农产品精品园按每亩100元给予补助。对生猪养殖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年出栏20头以上、小家禽养殖户年出栏1万只以上、兔养殖户年出栏100只以上分别给予每户500-5000元补助。对年销售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包装营销户按每户5000元给予补助。对年销售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小食品加工作坊按每户5000元给予补助。对年销售收入或产值达到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精加工企业,分别给予1万元、1.5万元、2万元补助。另外,属于农业园区排水沟、农家乐大棚建设的,每亩还可补贴0.8万元至1.5万元;如承包山地需要修建道路的,政府财政可按主体工程建设成本25%给予补贴。补助资金由城区财政局负责审核和发放。

2.尽快完成全城区性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的总规划和细规划。要做好现代农业发展,我城区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各乡镇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细化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园区;必须避免各乡镇之间的规划冲突,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我们可以根据目前各地实际情况,按照“一乡镇一园区一品牌”或“一线多品”的建设模式,推进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建设。

(1)以镇那路村为中心,依托联团村红龙果基地、那路开田高效农业观光生态园、华康百香果基地,打造那路瓜果园区。

镇那路村那路街历史悠久,有出名的那路八音、啰歌、有热闹的冬至节日、由传统的狗肉美食和百吃不厌的特色鱼扣,建设一些上档次的旅馆、饭店,增设本地文化表演场所,向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文化等服务,带动当地消费。充分利用那路壮族八音、新江嘹罗山歌、古民居、民俗艺术等文化旅游资源,立足本地,大做“壮族风情”文章。在农业生态园内各景点向游人展示壮族八音、嘹罗山歌、舞春牛等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领略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到壮家做客的民族风情。在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带动农户建设以农家乐、乡村酒店、休闲旅游别墅等为主体的综合服务设施,通过销售土特农产品,提供餐饮、茶社、娱乐、农产品种植和采摘等经营活动,建成大型农业观光休闲、商贸旅游基地,打造万亩花山果海的农业旅游休闲新名片。

联团村位于镇东面,距城区政府15公里,市农业龙头企业-市振企农业科技公司开发的红龙果生产基地落户联团村。该基地计划开发连片面积为1万多亩,地域横跨镇联团村、那楼镇那琅村和新江镇力勒村上百座荒山,1-2年内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在基地内创造和提供乡村空间,给人以生态旅游的田园风光、乡村休闲度假、农业公园等清新场所。建设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观赏于一体,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的红龙果种植、商品花卉种植、农产品品牌。利用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花园、瓜园等供游客入园观景、赏花、摘果,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果农生活和田园风光。

镇那路开田高效农业观光生态园,该园于起建,总建设规模1000亩,划分为高效农业生产园区,基地农田灌溉和生态养鱼环坡蓄水区、观光休闲农业别墅区、办公区和新农村建设区;截至3月,已完成园区总体规划设计,道路建设已推成路基;农业生产大棚已建成130个,现种植有礼品小西瓜、哈密瓜、豆角共123个大棚。在园区内建设供游客观赏体验的现代科技农业园、无公害瓜果园、垂钓湖以及住宿的小别墅。

在华康村百香果基地建设农业生态园环境优美、园景宜人的景区、景点、园内小道等,既保持农村环境又可使游客摆脱城市喧嚣,散步田野,悠然自得,融入自然;充分利用园内的山塘水库,设置景区配套设施供游客垂钓、休闲观景。

(2)依托清水泉、顶蛳山、五圣宫、北觥古民居、那莲古圩等景观,利用孟莲村香葱种植基地、孟莲村民俗旅游开发形成一条观光农业加民俗旅游带。

(3)依托至灵山二级公路,打造良勇村野猪养殖基地观光旅游点、中和花卉观光带以及那例观光点。野猪养殖基地靠近城区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可以结合“迷你署”种植和野猪养殖发展农家乐或红薯博览园,建立相对高档的餐饮和酒店,供市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高收入人群到此开展培训、度假等。中和乡平天、新安二级公路两旁花卉种植、欣赏休闲观光带;可以在中和乡那例旦一瀑布打造融农业观光、体验抢花炮民俗、欣赏古桥飞瀑为一体的景点,给游人体验远离都市喧嚣泛舟飞洒(水库)、垂钓、撒网捕鱼的乐趣,品尝农村本土酒菜的风味。

(4)依托十里养殖长廊,打造新江镇那云村至汉林村公路两旁建设西瓜村、七彩山鸡、红龙果种植基地等观光旅游带。一是充分利用到新江公路两旁结合州同村(轻轨到附近新生村、靠近外环高速出入口)种植西瓜传统、新江镇十里养殖长廊优势,逐步建设至新江三产经济带,让来往的游客品尝西瓜、欣赏七彩山鸡,提供优质的餐饮娱乐等服务,在达到一、三产互动的同时,把和新江路边三产连成一片,增加农民收入。

(5)整合在新江至百济公路沿线(附近)的英雄水库、徐汉林烈士陵园、那寨水库和百济社区仁里坡等资源,打造新江百济公路沿线观光农业旅游线路。利用英雄水库旖旎的风光,在附近打红龙果基地园区,让游客游山玩水、吃果垂钓,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那寨水库有果有水有住宿的房子,发展农家乐项目的基础较好。百济社区仁里坡文化底蕴深厚,有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古宅院和“三凝保障”等旧匾牌,有百济芝麻鸭基地,游客可以在此游览古宅、浑水摸鱼、稻田抓鸭、品尝鸭肉等等。

(6)依托那楼镇淮山产业基地,引进商家、企业,制作干淮山、淮山酒以及相关食品,拉长淮山产业链,增加淮山的附加值。可以让爱心人士认养淮山,组织策划一年一度的淮山节,提高淮山基地的知名度,同时带动当地农家乐的发展。

(7)依托扶贫攻坚工程,在那楼镇屯良村至镇龙社区的道路两旁五百米内种植>四季长青的景观树、种植各类果树,形成连绵数公里的生态景观带。根据当地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积极性较高的特点,引导农民拆旧房建新村发展农家乐,让游客吃好、玩好,流量忘返。

(8)依托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古民居群、民族村及摩崖石刻景点打造满足下里巴人的休闲场所。附近灵山县太平镇农民多种梨树,应该发动那蒙坡群众广泛种植梨果,春天一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必将引来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背包客将会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敏感将此地美景快速宣传;夏日端午,雷婆岭摩崖石刻上山抢花炮庆祝>端午节的习俗必将带旺人气;待到>秋天,市民可以前往品尝酸梨果,喝本地出名的蜂糖酒;即使冬天,游客到此可以感受该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采茶戏,感受那蒙古民居、老匾牌、老>故事的无穷魅力。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坡离城区政府所在地、镇政府所在地较远,农民自建的农家乐即可满足游客。

3.成立专门机构,加强观光农业开发的统筹。目前,我城区尚未建立负责统筹指导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机构,仍然存在部分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现象。单兵作战固然能够发挥个体的积极能动作用,但是有时候也会互相冲突,难成气候,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成立区观光农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城区观光农业开发建设进行统一指导,组成人员可从农业、林业、土地、文化等部门抽调组成,全面统筹,确保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稳步快速发展。

4.发展公交,构建四通八达安全交通网络。为了更好地吸引市中心游客到我城区休闲娱乐,要大力发展廉价便捷的交通网络。首先,想方设法让每个游客从市中心到城区所在地公交车费1元;城区所在地到各景点要有面包车等方便的交通工具。其次,从城区到景点,从大路到景点,目前还是新农村建设是铺设的村道、坡道,根本不能满足出行需求,要拓宽、拉直现有的农村道路,为游客提供方便、安全的交通环境。

5.示范带动,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按照“宏观上引导,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服务”的原则,城区集中打造几个观光农业示范点,让城区广大农民感受土地流转带来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互动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影响农民转变观念,让农民成为主动推进土地流转的主体。参照双流县“随行就市,实物兑换或现金支付”租地方式,免去群众出租土地的后顾之忧,减少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加强农村思想教育工作,引导部分存在仇富思想的农民改变观念,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正确理念,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6.建立农产品监测系统,确保游客吃得好、买得放心。建立健全城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志制度,加强生产档案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认真落实疫病防控、农贸市场监管等具体措施,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全程监管,让游客吃得放心,买得安心。

7.以举办特色节庆为宣传载体,提高观光农业知名度。加强观光农业点的发展环境建设,力争在每一个观光农业点都凸显各自吃、玩、乐等方面与众不同的兴趣点吸引消费者。结合我城区二月初二抢花炮节、三月十二花婆节、五月初五山上端午等节庆文化,由城区旅游、农业部门协助城区观光农业管理委员会,统筹策划,力争每个月都有观光农业节庆,促进消费的同时扩大观光农业品牌的美誉度。如野猪养殖基地可以建设红薯博览园,有高档会务、餐饮、住宿场所,也有烤红薯、烤野猪肉的烧烤场。在红薯的>收获季节,举办盛大的红薯节,吸引游客前来。在百花齐放的春天,在那楼镇那良村举办梨花节,吸引全国各地的背包客、摄影爱好者以及市区游人前往。

8.结合实际,发展观光农业。一是结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人文景观发展观光农业,让文化旅游与观光农业旅游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实现共赢。二是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结合市五象新区建设实际布点设计路线,以便更好地接受首府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辐射,提高观光农业的效益。三是观光农业点的建设要结合消费群体的能力和用途打造相应档次的景点,即顾及“阳春白雪”的需求,也要考虑“下里巴人”的承受能力,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第五篇:世界贸易中心协会考察安溪县茶产业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考察安溪县茶产业

日前,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主席加齐·阿布纳尔一行14人,在副市长陈灿辉陪同下,实地参观考察我县茶产业。县长高向荣参加考察活动。

在泉州东海片区中闽魏氏形象店里,加齐·阿布纳尔一边品尝安溪铁观音,一边观看我县独具特色的茶艺表演,感受我县深厚悠久的茶文化气息。“不论是清香型的,还是浓香的,感觉都非常好。”安溪铁观音独特的口感让这位来自阿拉伯的国际友人多次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安溪铁观音茶叶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茶文化非常有趣。”奇妙的舌尖感受,令加齐•阿布纳尔对安溪铁观音茶叶的种植生产、制作工艺、品牌推广、市场培育等方面产生深厚兴趣,经过交流和察看资料,加齐·阿布纳尔对安溪铁观音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他十分看好安溪铁观音的发展市场,对铁观音的发展有着足够的信心,很愿意将铁观音市场推广到中东地区,让中东地区的爱茶人士也能品尝到安溪铁观音的香韵。

活动期间,县长高向荣及我县部分品牌茶企负责人分别向加齐•阿布纳尔赠送了茶礼。加齐•阿布纳尔也挥毫泼墨,欣然题字,用阿拉伯语赞扬铁观音茶叶的健康饮茶、品位饮茶的生活方式。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World Trade Center Association,WTCA)成立于1970年,是非盈利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经贸组织,旨在促进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鼓励扩大世界贸易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有“商业联合国”之称。目前,世贸中心协会共有75万多个会员企业,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约400个城市,世界贸易中心协会此次来访,将对我县茶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日前,世界貿易中心協會主席加齊·阿佈納爾一行14人,在副市長陳燦輝陪同下,實地參觀考察我縣茶產業。縣長高向榮參加考察活動。

在泉州東海片區中閩魏氏形象店裡,加齊·阿佈納爾一邊品嘗安溪鐵觀音,一邊觀看我縣獨具特色的茶藝表演,感受我縣深厚悠久的茶文化氣息。“不論是清香型的,還是濃香的,感覺都非常好。”安溪鐵觀音獨特的口感讓這位來自阿拉伯的國際友人多次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

“安溪鐵觀音茶葉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茶文化非常有趣。”奇妙的舌尖感受,令加齊•阿佈納爾對安溪鐵觀音茶葉的種植生產、制作工藝、品牌推廣、市場培育等方面產生深厚興趣,經過交流和察看資料,加齊·阿佈納爾對安溪鐵觀音有瞭全方位的瞭解。他十分看好安溪鐵觀音的發展市場,對鐵觀音的發展有著足夠的信心,很願意將鐵觀音市場推廣到中東地區,讓中東地區的愛茶

人士也能品嘗到安溪鐵觀音的香韻。

活動期間,縣長高向榮及我縣部分品牌茶企負責人分別向加齊•阿佈納爾贈送瞭茶禮。加齊•阿佈納爾也揮毫潑墨,欣然題字,用阿拉伯語贊揚鐵觀音茶葉的健康飲茶、品位飲茶的生活方式。

世界貿易中心協會(World Trade Center Association,WTCA)成立於1970年,是非盈利性的非政府間的國際經貿組織,旨在促進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鼓勵擴大世界貿易范圍,推動國際貿易發展,有“商業聯合國”之稱。目前,世貿中心協會共有75萬多個會員企業,遍佈全球近100個國傢約400個城市,世界貿易中心協會此次來訪,將對我縣茶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下载关于赴重庆市四川省考察茶产业的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赴重庆市四川省考察茶产业的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韩国考察情况报告

    2004年10月6—17日,我随干部培训班组成的考察团一行对韩国进行了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感触很深,收获频多。一、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为期12天的学习考察内容十分丰富。接待方......

    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报告(2012)

    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报告凤冈县茶叶协会凤冈县茶业一路走来,取得了令人欣慰、值得骄傲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县已基本完成了“茶园规模扩张、加工能力布局”的阶段性任务,进入了“茶......

    赴阿坝考察牦牛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赴阿坝考察牦牛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深入落实甘孜州牦牛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提高我州牦牛养殖技术与科技含量、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农牧民收入,做优做强我州牦牛产业,2008年7月9日......

    赴安阳产业集聚区学习考察情况报告5篇

    学习借鉴安阳经验 全力推进罗山产业集聚区建设 ——赴安阳考察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报告 为学习外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对照先进找差距,凝神聚力求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

    茶产业考察报告

    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扶持茶产业超常发展 ——赴福建省武夷山市茶产业考察报告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

    茶产业情况汇报专题

    “生态茶产业情况汇报”情况报告 我县生态茶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委、行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县情,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克服了低......

    关于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含5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按照县委“六个要”的决策部署,根据主任会议安排,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先后深入关兴、松烟等茶叶大镇对茶叶基地的建设管理及加工......

    对于茶产业调研报告例文[合集]

    关于茶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茶产业调研报告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也耐人寻味,接下来就我对茶产业调研报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