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成人用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总则
成人用品大多数都是体外用品,安全系数比较高,对一些体内服用产品,都是可以促进身体兴奋,所以不会对受检的患者或人员构成直接的风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导致或促成错误的决定,可构成间接风险。另外,与使用有关的危害及其伴生风险也应给以考虑。本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主要根据YY/T0316-2000《医疗器械一风险管理一第一部分风险分析的应用》要求中的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的特征问题》和附录B《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指南》以及GB7826-87《系统可靠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
2.有关医疗器械定性和定量的判定 2.1 预期用途和目的
成人用品是一种体外诊断试剂,增加夫妻感情,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协调内分泌系统。
2.2 产品是否与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
成人用品为体外诊断试剂,与患者无接触,一般情况下也不与操作人员皮肤接触。2.3 产品制造材料安全性
成人用品制造原料均为橡胶和高分子材料,均无毒性,因此在使用成人用品时应尽量失误吞服,不会风险。
2.4 是否有能量施加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无施加于患者的能量,也不从患者身上获取。
2.5 是否有物质提供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没有
2.6 试剂盒是否由器械处理后再用
成人用品大多数均为一次性使用,如果重复使用也没有问题,但是不推荐。2.7 产品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后使用
成人产品为,标准的配制、检测和包装,不需使用者灭菌处理后使用。2.8 是否改善患者环境 不适用 2.9 是否具有测量功能 没有
2.10 是否进行处理分析 不适用
2.11
是否与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适用 没有限制要求
2.12
是否有不希望产生的能量和物质输出 不适用
2.13
是否对环境敏感 没有限制要求
2.14
配套使用的消耗品
成人用品一般不需要配套使用消耗品,但使用前必须要洗澡,清洗干净。2.15
维护和校准 不适用
2.16
器材是否有软件 不适用
2.17
贮存寿命
贮存期限为1年,专用包装中列出生产日期和贮存期限。2.18
延期/长期使用效果 不推荐延期使用 2.19
所受机械作用力 不适用
2.20
决定产品寿命的因素
规范、正确的使用和运输、贮存的条件是保证产品达到设计寿命的基本条件。2.21
预定使用方式 测试为一次性使用。2.22
影响环境的危害 对环境无影响
2.23
使用者是否要求专门培训 使用人员不须专门培训,但是使用的时候要看使用说明书。2.24
批次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
批次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造成疾病误判的风险,必须控制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等相关指标。2.25
共同的干扰因素 没有
2.26
标识错误
不恰当的标识,直接影响产品的运输储存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避光低温保存标识不清造成产品变质等。2.27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书有介绍 2.28
能量危害 不适用
2.29
生物学危害 不适用
3.风险估计和预防 3.1 预期用途和目的风险
符合检测要求和注册产品的规定,因此使用准确性和可靠性风险已降到可以接受的限度。
3.2 与患者或他人接触风险
检测人员按检验室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试剂不会与操作者皮肤、粘膜接触,在产品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已有明显提示,万一与皮肤、粘膜接触,请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对操作者不会造成伤害风险。3.3 材料安全性风险
试剂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均为目前国内临床生化常规试剂,虽含有NaN3具一定毒性,但含量极少,同时均对皮肤无腐蚀作用,在产品说明书中,对使用后的废液和废瓶要求统一按医疗废弃物处理,防止造成危害,我们认为材料安全性风险已降到可以接受的限度。3.4 给患者施加或获取能量风险
不适用
3.5 从患者身上获取物质风险
不存在从患者身上获取物质的风险。3.6 经器械处理后再使用风险
产品单瓶为多次消耗性使用的液态包装瓶,每次吸液器提取的试剂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经器械处理(灭菌)后再使用风险。3.7 无菌使用风险
不存在无菌使用风险。3.8 改善患者环境风险
不适用 3.9 测定风险
不适用 3.10 分析处理风险
不适用
3.11 与医药或其他医疗器械联合使用风险
存在生化分析仪吸光准确度、恒温精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只要仪器按检验室日常保养、维护,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功能,检验人员是合格的专业检验医务人员,因此该风险可以降到最小。3.12 能量和物质输出风险
不适用
3.13 对环境敏感性风险
产品要求低温2℃~8℃避光保存防止变质,在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下进行使用和保存,对环境敏感性风险已降到最低。3.14 配套使用消耗风险
不适用,必要时需用少量蒸馏水,蒸馏水质量应符合生化检验室用蒸馏水要求,也不存在水质的风险。3.15 维护和校准风险
不适用 3.16 软件风险
不适用 3.17 贮存寿命风险
在产品标准、产品包装标志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了贮存寿命为六个月,稳定性检测抽样到期后一个月内产品,性能符合标准中各项指标的要求,因此贮存寿命风险已降到最低。3.18 延长或长期使用效果风险
产品标准和使用说明书规定严禁使用过期产品,因此不存在延期使用效果风险。
3.19 机械作用力风险
不适用
3.20 决定产品寿命的风险
化学试剂要求防止强烈的阳光照射,产品变质影响寿命。避免高温或低温下保存,防止结冰破坏试剂分子结构,在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和包装标志中都有明确规定。因此决定产品寿命的因素已降到最小。3.21 预定使用方式风险
没有 3.22 影响环境风险
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使用后按医院检验室的相关规定,按医用废弃物统一消毒处理,因此影响环境风险已降到能接受的最小限度 3.23 人员专业培训风险
产品使用方法简单,一看就会没有技术难度。3.24 批次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风险
在产品标准中严格控制批次和质量,并作为出厂必检项目,因此批次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风险已降到最小。3.25 共同的干扰风险
没有 3.26 标识错误风险
在产品标准中,对产品标识包括单包装瓶标识、包装盒(中包装)标识盒运输贮存标识做了详细规定,并对单包装瓶标识、包装盒标识作为出厂前必检项目,各种标识设置内容经省级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标识错误风险已降到最小。3.27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风险
产品标准中对产品的说明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并作为产品出厂的必检项目进行考核,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格式,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经专家评审、修改、完善,因此产品说明书不详风险已降到最小。
3.28 能量风险
不适用
3.29 生物学风险
不适用 通过以上对成人用品从生产原材料、配置、检测、标志、包装、运输、储存、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保存和用后处理等全过程危害判定、风险估计、预防化解,从注册产品标准和使用说明书及企业规章制度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可以看出,我公司生产的成人用品的安全风险系数降到了最小的限度,能满足使用者能接受的水品,保证了产品安全有效。
第二篇:医疗器械注册产品分析报告
XXXXXX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一、试产期间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
1.试产期间XXXXX产品生产的批次为X , 数量为XXX。2.试产期间XXXXX产品销售的数量为XXXX。
3.用户分布全国各地,(请具体说明----例如:河南、山东、江西、贵州、四川、河北、江苏、湖南、甘肃、广西、吉林、安徽、天津、北京、重庆共计12个省、3个直辖市。)4.产品用于临床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产品性能、功能是否能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验证产品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用户的质量信息反馈
1.用户普遍反映产品质量可靠,性能、功能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2.用户对产品可靠性、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良好; 3.客户建议增加产品品种,目前,公司技术部正在设计、开发。
三、检验、维修记录分析
1.物资进厂后检验人员按原材料检验规范,和《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进行检验。对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和原材物料,出具相应的合格品《进货检验报告》;对不合格品出具《不合格品报告》交采购部进行退货处理;
2.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纠正措施的验证;
2.1 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的职责和权限的规定》由检验员对不合格品做出判定,并出具《不合格品报告》;
2.2 生产部按技术文件的返修工艺(返工/返修作业单)进行加工生产,填写返工 XXXXXX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XXXXXXXXXX有限公司(返修)原因。修复后按生产程序报验;
2.3 检验员按技术标准复验后,填写复验结果并签字确认;
2.4 所有加工工序完成后,经检验验证合格,出具《成品检验报告》。
四、周期检验,国家、行业抽检的结果
该产品进行了注册检验,检验结果合格。在试产期间该产品没有发生过国家、行业抽检。没有发生过不良反映事件。
五、用户投诉的调查和处理情况 从产品销售至今尚未收到用户投诉。
六、结论
从临床使用情况及随访情况来看,试产产品质量状况能够符合产品的预期应用和预期用途、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产品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是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内在质量,确保提供的产品安全、有效,达到顾客满意。为此,公司制定了全部质量体系程序,对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的全过程实施分阶段的质量控制,强调预防质量缺陷,将质量渗入产品的形成过程之中,而不是致力于将不合格品检验出来。
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XXXXXXX 质量跟踪报告
1.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措施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审查情况:
我公司生产的XXX产品自XX年重新注册以来,严格按照注册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在公司领导重视质量的意识下,我公司于XX年XX月建立了ISO9001和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并于XX年XX月通过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认证,各部门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执行,每年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做一次企业质量体系内审,并有完整记录。2.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对产品质量反馈的情况:
XXX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公司供销部及各有关部门的调查走访和顾客反馈的信息得知,我公司产品XXX具有XXXXXXX等优点。
3.产品的周期检验、日常出厂检验中产品的质量情况;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产品市场抽检情况
本产品的周期检验严格按照注册标准的要求进行,一般情况是每两年进行一次。在日常出厂检验过程中,质检员严格按照该产品的检验规程进行,未发现不合格的现象。三年来,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未对本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检。
4.产品的可追溯性要求及企业执行不良事件检测制度和不良事件检测情况:
公司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中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文件的建立,对公司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检测状态及产品的可追溯性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证了产品一旦出现不良事件之后可实施有效的追溯性。因工作失误XXXX,XXXX年XX月XX日,公司向购此批号的所有顾客发出了“忠告性通知”,并和顾客商定了解决办法,因处理及时,未造成不良影响。通过此次事件,召集各部门加强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及质量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5.企业收集到的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统计分析及所采取的措施及验证情况等:
根据质检部门的记录及统计分析显示,该产品XX年XX月以来生产近XX批次,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根据供销部门的质量反馈情况看,用户对该产品的满意度达到97.44%,其他2.56%为非质量原因,自获准产注册以来至今未发生退货现象。同时,我们将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尤其是对产品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都会非常珍惜并认真对待。
根据客户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需要,我们在XXXX产品进行重新注册时,认真修订了该产品的注册产品标准,并根据产品用途重新划分了产品种类,满足用户在临床使用中不同的要求,保证了公司产品以更高的品质服务于大众,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以上是我公司对XXXX进行质量跟踪的情况汇总及解决措施,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再接再励,加强对产品进行质量跟踪,以便及时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使产品质量更进一步!
XXXX公司
2007年6月
第三篇: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要求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要求
医疗器械应按照YY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有关要求编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定、危害的判定、估计每个危害处境的风险;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处境,评价和决定是否需要降低风险;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结果,必要时应引用检测和评价性报告;任何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定等,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体外诊断试剂应对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及对患者风险的估计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相应的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格式见附件一。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格式见附件二。
附件一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医疗器械)
产品名称(宋体四号,加粗)
1.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2.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3.危害的判定(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4.估计每个危害处境的风险(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5.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处境,评价和决定是否需要降低风险(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6.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结果,必要时应引用检测和评价性报告(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7.任何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定(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8.其他(宋体小四号,加粗)(如适用)
„„(宋体小四号)
本公司承诺:按如下要求编写了(产品名称)的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26号公告)中,关于“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的相关要求。
2、YY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相关要求。(宋体小四号,加粗)
附件二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体外诊断试剂)
产品名称(宋体四号,加粗)
1.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2.可能的使用错误(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3.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4.已知的危害(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5.可预见的危害(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6.对患者风险的估计(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7.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结果,必要时应引用检测和评价性报告(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8.其他(宋体小四号,加粗)(如适用)
„„(宋体小四号)
本公司承诺:按如下要求编写了(产品名称)的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26号公告)中,关于“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的相关要求。
2、YY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相关要求。(宋体小四号,加粗)
第四篇: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化,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分析组织存在的安全漏洞并及时修补,最大限度地降低组织的安全风险,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风险的分析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篇一:
产品名称:(注册标准上的名称)
风险评价人员及背景:(项目组长、医学角度的大夫、技术角度的设计人员、应用角度的、市场角度的,并提供人员资格证明,如受过的培训资格、职称等级)
编 制: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1.编制依据
1.1 相关标准
1)YY0316-200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2)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
3)IEC60601-1-4:1996医用电器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4:并行标准:医用可编程电气系统
4)产品标准及其他
1.2 产品的有关资料
1)使用说明书
2)医院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
3)专业文献中的文章和其他信息
2.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是对XXXX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所有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见的控制措施,同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评价。最后,使所有的剩余风险的水平达到可以接受。
本报告适用于......产品,该产品处于设计和开发阶段(或处于小批生产阶段)。
3.产品描述
本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如能加入照片或图片最好),产品概述、机理、用途 适应症:
禁忌症:
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文字描述或示意图)
4.产品预期用途以及与安全有关的特征的判定
(依序回答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性的特征的问题)
4.1 产品的预期用途、预期目的是什么?如何使用?
应考虑的因素:预期使用者及其精神、体能、技能水平、文化背景和培训等情况
人机工程学问题、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和由谁安装
患者是否能够控制和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
医疗器械是否用于生命维持或生命支持
在医疗器械失效的情况下是否需要特殊的干预
是否有接口设计方面的特殊问题可以导致不经心的使用错误(见4.27)
设备起诊断、预防、治疗、缓解或创伤补偿、解剖矫正、妊娠控制的哪个作用
4.2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如何接触、接触时间长短?
应考虑的因素:预期接触的性质:表面接触、有创接触和(或)植入
每种接触的时间长短
每种接触的频次
4.3 在医疗器械中包含有何种材料和(或)组分或与其共同使用、或与医疗器械接触?
应考虑的因素:与安全性有关的特性是否已知
4.4 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应考虑的因素:传递能量的形式及其控制、质量、数量和持续时间
4.5 是否有物质提供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取?
应考虑的因素:物质是供给还是提取
单一物质还是几种物质
最大和最小传递率及其控制
4.6 是否由医疗器械处理生物材料然后再次使用?
应考虑的因素:处理的方式和被处理物质的类型(如自动输血、透析)
4.7 医疗器械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或用其他微生物控制方法灭菌?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使用或重复使用
医疗器械的包装、储存寿命
重复使用周期次数的限制
所使用的灭菌处理方式的限制
4.8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 应考虑的因素:使用的清洁或消毒剂的类型
消毒周期数量的限制
医疗器械的设计可能影响日常清洁和消毒的有效性
4.9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 应考虑的因素:温度、湿度、大气成分、压力和光线
4.10 医疗器械是否进行测量? 应考虑的因素:测量的变量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带测量功能的须CMC标志)4.11 医疗器械是否进行分析处理?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是否由输入或获得的数据显示结论(主要是软件)
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置信极限
4.12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使用?
应考虑的因素:识别可能使用的医药或其它医疗技术和与相互作用有关的潜在问题 患者是否遵守治疗
4.13 是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质输出?
应考虑的与能量相关的因素:噪声和振动、热量
辐射(包括电离、非电离和紫外、可见光、红外)接触温度
漏电流和电场和(或)磁场
应考虑的与物质相关的因素:化学物质、废物和体液的排放
4.14 医疗器械是否对环境敏感?
应考虑的因素:操作、运输和储存环境(包括光线、温度、振动、泄漏、对能源和致冷形式变化的敏感性,电磁干扰)
4.15 医疗器械是否影响环境?
应考虑的因素:对能源和致冷的影响,毒性物质的散发和电磁干扰的产生
4.16 医疗器械是否有基本消耗品或福建?
应考虑的因素:消耗品或附件的规范以及对使用者选择它们的限制
4.17 是否需要维护和校准?
应考虑的因素:是否维护和(或)校准由操作者或使用者或专门人员来实现 是否需要专门的物质或设备来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或)校准
4.18 医疗器械是否有软件?
应考虑的因素:软件是否预期要由使用者和(或)操作者进行安装、验证、修改或更换
4.19 医疗器械是否有储存寿命限制?
应考虑的因素:此种医疗器械的标志或指示和处置
4.20 是否有延迟和(或)长期使用效应?
应考虑的因素:人机工程学和累积的效应
4.21 医疗器械承受何种机械力?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承受的力是否在使用者的控制之下或者由和其他人员的相互作用来控制
4.22 是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
应考虑的因素:老化和电池耗尽
4.23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性使用?
4.24 医疗器械是否需要安全的退出运行或处置?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自身处置时产生的废品。(例如医疗器械是否含有毒性或有害材料,或材料可再循环使用)
4.25 医疗器械的安装或使用是否要求专门的培训?
应考虑的因素:包括试运行和交付给最终使用者
是否很可能或可能由不具备必要技能的人员来安装
4.26 是否需要建立或引入新的生产过程?
将新的生产过程引入生产设备,必须视作为新危害的潜在源(例如新技术,新生产规模)
4.27 医疗器械的成功使用,是否决定性的取决于人为因素,例如使用者接口? 应考虑的因素:可能造成使用错误的用户接口设计特性,不能轻易地误用
4.27.1 医疗器械是否有连接部分或附件?
应考虑的因素:错误连接的可能性、差别性、和其它产品连接的相似性、连接力、对连接完整性的反馈以及过紧和过松的连接
4.27.2医疗器械是否有控制接口?
应考虑的因素:间隔、编码、分组、图形显示、反馈模式、出错、滑脱、控制区别、可视性、启动或变换的方向、控制是连续的还是断续的、装订或动作的可逆性
4.27.3医疗器械是否显示信息?
应考虑的因素:不同环境下的可视性、方向性、总体和透视图、显示信息的清晰度、单位、彩色编码、决定性信息的可达性
4.27.4医疗器械是否由菜单控制?
应考虑的因素:层次的复杂性和数量、状态的了解、设置的路径、导向方法、每一动作的步骤数量、顺序的清晰度、存储问题、与可达性有关的控制功能的重要性
4.28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为移动式或便携式?
应考虑的因素:必要的夹持、手柄、轮子、刹车、机械稳定性和耐久性
5.危害判定
(根据附录D回答至少包括能量、生物学、环境、使用、维护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着重分析危害及其形成的原因,还可根据产品自身的特点进行列举,但要求对照3.产品预期
用途以及与安全有关的特征的判定中的问题对危害进行分类;先利用专业知识直观地寻找潜在原因,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则可应用FMEA(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方法。)
6.风险评价
6.1 评价准则(与风险管理计划中相同)
6.1.3风险可接受准则
风险 =严重等级 × 概率等级
6.2 风险评价表
7.风险控制
通过以上的评价可以看出产品的风险可接受的程度,对处于可广泛接受区的风险......(列举危害的序号)无需再采取控制措施,对处于合理可行区和不容许区的风险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控制。
8.剩余风险评价
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后,......等危害的风险已降到广泛可接受的程度,......等危害的风险也降到了合理可接受的程度。(还要说明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后,有没有引入新的风险,若有,则须进行再次评价和控制)
若有较大风险的,且又不可降低,须收集和评审有关预期用途、预期目的的医疗受益的资料和文献,以便决定受益是否超过全部剩余风险 表3 采取控制措施以后风险水平
9.生产后信息
由于本产品尚未正是生产,一旦正式生产,......,再分析、评价、控制
10.结论
经过对危害的分析和评价,危害产生的风险均为可接受,因此本产品是安全的。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篇二: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ALP)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总则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以下简称ALP 测试盒)是一种临床检验体外诊断化学试剂中酶类试剂。因为检查并不在人体内或人体体表上进行,所以不会对受检的患者或人员构成直接的风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体外诊断试剂有关的危害,导致或促成错误的决定,可构成间接风险。另外,与使用有关的危害及其伴生风险也应给以考虑。本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主要根据YY/T0316-2000《医疗器械一风险管理一第一部分风险分析的应用》要求中的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的特征问题》和附录B《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指南》以及GB7826-87《系统可靠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
2.有关医疗器械定性和定量的判定
2.1 预期用途和目的ALP 测试盒是一种体外诊断试剂,是根据生物酶反应和光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实现对样品中ALP 的测定。ALP 测试盒预期用途为用于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
2.2 产品是否与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
ALP 测试盒为体外诊断试剂,与患者无接触,一般情况下也不与操作人员皮肤接触。
2.3 产品制造材料安全性
ALP 测试盒,制造原料均为AR级化学分析纯,该试剂盒所使用化学物质均为目前临床生化常规试剂,NaN3有一定毒性但含量极少,其余物质均无毒性,因此在使用试剂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皮肤等。废瓶、废液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
2.4 是否有能量施加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无施加于患者的能量,也不从患者身上获取。
2.5 是否有物质提供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ALP测定试剂盒不与患者接触,但间接由医务人员从患者身上抽取血液。
2.6 试剂盒是否由器械处理后再用
吸液器从ALP 测试盒中提取的试剂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处理后再使用的情况。
2.7 产品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后使用
产品为医用化学试剂分析纯,在10万级净化室配制、检测和包装,不需使用者灭菌处理后使用。
2.8 是否改善患者环境
不适用
2.9 是否具有测量功能
ALP 测试盒借助仪器测量人体血清的ALP 含量,试剂本身无测量功能。
2.10 是否进行处理分析
不适用
2.11 是否与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适用
必须在具有一定吸光度精确度的生化分析仪上使用
2.12 是否有不希望产生的能量和物质输出
不适用
2.13 是否对环境敏感
ALP 测试盒在运输和贮存中要求避光、低温、干燥,在操作中无特殊要求。
2.14 配套使用的消耗品
ALP 测试盒一般不需要配套使用消耗品,但必要时需适量的用蒸馏水进行标定或稀释。
2.15 维护和校准
不适用
2.16 器材是否有软件
不适用
2.17 贮存寿命
ALP 测试盒要求贮存环境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贮存期限为六个月,由试剂盒专用包装中列出生产日期和贮存期限。
2.18 延期/长期使用效果
ALP 测试盒在使用中,由于化学物质不稳定的原因,故试剂盒不能延期使用。
2.19 所受机械作用力
不适用
2.20 决定产品寿命的因素
规范、正确的使用和运输、贮存的条件是保证产品达到设计寿命的基本条件。
2.21 预定使用方式
吸液器提取ALP 测试为一次性使用。
2.22 影响环境的危害
产品创造在10万级车间,通过配制、混合、检测、包装,没有挥发性气体排除,产品使用后连同血液样品按医疗废弃物统一销毁处理。
2.23 使用者是否要求专门培训
使用人员不须专门培训,但必须符合医院生化检验人员的资质,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或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后可以操作。
2.24 批次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
批次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造成疾病误判的风险,必须控制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等相关指标。
2.25 共同的干扰因素
除生化分析仪规定的周围应无强烈电磁场干扰外,ALP 测试盒在使用过程中R1与R2及样本量体积比例、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检测结果的成败有直接影响。
2.26 标识错误
不恰当的标识,直接影响产品的运输储存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标识包括单包装瓶标识和包装盒标识和运输储存标识,如双试剂R1、R2标识错误,将R1误用为R2,造成检测失败,有效期标识不清,误用过期产品造成检测结果失真,避光低温保存标识不清造成产品变质等。
2.27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不能指导操作如R1、R2配比,样品量、温度、时间(孵育时间、反应时间、测量时间)首次开瓶后的有效期使用时间,操作中严禁接触皮肤等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否则将造成检测失误或对环境的危害。
2.28 能量危害
不适用
2.29 生物学危害
不适用
3.风险估计和预防
3.1 预期用途和目的风险
ALP 测试盒是测定血清中ALP 的含量。临床判定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的。每批产品中对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进行严格控制,产品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和湖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在临床上用进口和国产同类试剂进行了80例临床对比试验,符合检测要求和注册产品的规定,因此使用准确性和可靠性风险已降到可以接受的限度。
3.2 与患者或他人接触风险
检测人员按检验室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试剂不会与操作者皮肤、粘膜接触,在产品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已有明显提示,万一与皮肤、粘膜接触,请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对操作者不会造成伤害风险。
3.3 材料安全性风险
试剂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均为目前国内临床生化常规试剂,虽含有NaN3具一定毒性,但含量极少,同时均对皮肤无腐蚀作用,在产品说明书中,对使用后的废液和废瓶要求统一按医疗废弃物处理,防止造成危害,我们认为材料安全性风险已降到可以接受的限度。
3.4 给患者施加或获取能量风险
不适用
3.5 从患者身上获取物质风险
患者血液化验,由专业人员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样再送检,因此ALP 测试盒再使用过程中不存在从患者身上获取物质的风险。
3.6 经器械处理后再使用风险
产品单瓶为多次消耗性使用的液态包装瓶,每次吸液器提取的试剂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经器械处理(灭菌)后再使用风险。
3.7 无菌使用风险
ALP 试剂盒为临床化学类试剂,不存在无菌使用风险。
3.8 改善患者环境风险
3.9 测定风险
不适用
3.10 分析处理风险
不适用
3.11 与医药或其他医疗器械联合使用风险
存在生化分析仪吸光准确度、恒温精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只要仪器按检验室日常保养、维护,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功能,检验人员是合格的专业检验医务人员,因此该风险可以降到最小。
3.12 能量和物质输出风险
不适用
3.13 对环境敏感性风险
产品要求低温2℃~8℃避光保存防止变质,在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下进行使用和保存,对环境敏感性风险已降到最低。
3.14 配套使用消耗风险
不适用,必要时需用少量蒸馏水,蒸馏水质量应符合生化检验室用蒸馏水要求,也不存在水质的风险。
3.15 维护和校准风险
不适用
3.16 软件风险
不适用
3.17 贮存寿命风险
在产品标准、产品包装标志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了贮存寿命为六个月,稳定性检测抽样到期后一个月内产品,性能符合标准中各项指标的要求,因此贮存寿命风险已降到最低。
3.18 延长或长期使用效果风险
产品标准和使用说明书规定严禁使用过期产品,因此不存在延期使用效果风险。
3.19 机械作用力风险
3.20 决定产品寿命的风险
化学试剂要求防止强烈的阳光照射,产品变质影响寿命。避免高温或低温下保存,防止结冰破坏试剂分子结构,在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和包装标志中都有明确规定。因此决定产品寿命的因素已降到最小。
3.21 预定使用方式风险
产品单包装瓶为液态多次消耗性使用包装,吸液器每次提取的试剂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完后随同混合在一起的血液标本必须处理销毁,因此预定使用方式风险基本不可能存在。
3.22 影响环境风险
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使用后按医院检验室的相关规定,按医用废弃物统一消毒处理,因此影响环境风险已降到能接受的最小限度
3.23 人员专业培训风险
从事医院生化检验的人员都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产品对人员专业培训风险已降到最小。
3.24 批次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风险
在产品标准中严格控制了试剂PH值,CV(批内)、CV(批间)、准确度等,并作为出厂必检项目,因此批次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风险已降到最小。
3.25 共同的干扰风险
医院生化检验室本身建造在外界干扰源很小的地方,确保了仪器的防干扰能力,仪器具有温度、时间的控制精度,只要操作者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和卫生部制定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共同的干扰风险已降到最小。
3.26 标识错误风险
在产品标准中,对产品标识包括单包装瓶标识、包装盒(中包装)标识盒运输贮存标识做了详细规定,并对单包装瓶标识、包装盒标识作为出厂前必检项目,各种标识设置内容经省级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标识错误风险已降到最小。
3.27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风险
产品标准中对产品的说明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并作为产品出厂的必检项目进行考核,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格式,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经专家评审、修改、完善,因此产品说明书不详风险已降到最小。
3.28 能量风险
不适用
3.29 生物学风险
不适用通过以上对 试剂盒从生产原材料、配置、检测、标志、包装、运输、储存、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保存和用后处理等全过程危害判定、风险估计、预防化解,从注册产品标准和使用说明书及企业规章制度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可以看出,我公司生产的 试剂盒产品的安全风险系数降到了最小的限度,能满足使用者能接受的水品,保证了产品安全有效。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篇三:
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报告xx年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总体情况
要求:
(1)介绍公司和本单位风险控制措施任务完成情况,未完成的要说明原因。
(2)总结提炼本单位安全生产五大类风险管控工作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特别是总结提炼电网、设备、人身(作业)风险控制工作中形成的管控模式。xx年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情况及成效
2.1 加强电网运行风险管控,确保系统安全稳定
2.2 落实设备风险控制,确保重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3 加强人身风险控制,积极防范人身死亡事故风险
2.4 落实社会影响风险预控措施,维护公司良好形象
2.5 落实环境与职业健康控制措施,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2.6 强化应急管理,提高抗灾保电能力xx年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3.1 电网安全风险
3.2 设备安全风险
3.3 人身安全风险
3.4 社会影响风险
3.5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xx年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建议措施
有关要求:
(1)风险预控措施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列出具体实施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部门、监督检查单位和部门、完成时间。
(2)风险预控措施应根据评估出来的风险逐一对照编制。
4.1 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2 设备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3 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4 社会影响风险控制措施
4.5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控制措施
第五篇: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ALP)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总则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以下简称ALP 测试盒)是一种临床检验体外诊断化学试剂中酶类试剂。因为检查并不在人体内或人体体表上进行,所以不会对受检的患者或人员构成直接的风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体外诊断试剂有关的危害,导致或促成错误的决定,可构成间接风险。另外,与使用有关的危害及其伴生风险也应给以考虑。本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主要根据YY/T0316-2000《医疗器械一风险管理一第一部分风险分析的应用》要求中的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的特征问题》和附录B《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指南》以及GB7826-87《系统可靠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
2.有关医疗器械定性和定量的判定
2.1 预期用途和目的ALP 测试盒是一种体外诊断试剂,是根据生物酶反应和光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实现对样品中ALP 的测定。ALP 测试盒预期用途为用于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
2.2 产品是否与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
ALP 测试盒为体外诊断试剂,与患者无接触,一般情况下也不与操作人员皮肤接触。
2.3 产品制造材料安全性
ALP 测试盒,制造原料均为AR级化学分析纯,该试剂盒所使用化学物质均为目前临床生化常规试剂,NaN3有一定毒性但含量极少,其余物质均无毒性,因此在使用试剂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皮肤等。废瓶、废液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
2.4 是否有能量施加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无施加于患者的能量,也不从患者身上获取。
2.5 是否有物质提供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ALP测定试剂盒不与患者接触,但间接由医务人员从患者身上抽取血液。
2.6 试剂盒是否由器械处理后再用
吸液器从ALP 测试盒中提取的试剂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处理后再使用的情况。
2.7 产品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后使用
产品为医用化学试剂分析纯,在10万级净化室配制、检测和包装,不需使用者灭菌处理后使用。
2.8 是否改善患者环境
不适用
2.9 是否具有测量功能
ALP 测试盒借助仪器测量人体血清的ALP 含量,试剂本身无测量功能。
2.10 是否进行处理分析
不适用
2.11是否与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适用
必须在具有一定吸光度精确度的生化分析仪上使用
2.12是否有不希望产生的能量和物质输出
不适用
2.13是否对环境敏感
ALP 测试盒在运输和贮存中要求避光、低温、干燥,在操作中无特殊要求。
2.14配套使用的消耗品
ALP 测试盒一般不需要配套使用消耗品,但必要时需适量的用蒸馏水进行标定或稀释。
2.15维护和校准
不适用
2.16器材是否有软件
不适用
2.17贮存寿命
ALP 测试盒要求贮存环境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贮存期限为六个月,由试剂盒专用包装中列出生产日期和贮存期限。
2.18延期/长期使用效果
ALP 测试盒在使用中,由于化学物质不稳定的原因,故试剂盒不能延期使用。
2.19所受机械作用力
不适用
2.20决定产品寿命的因素
规范、正确的使用和运输、贮存的条件是保证产品达到设计寿命的基本条件。
2.21预定使用方式
吸液器提取ALP 测试为一次性使用。
2.22影响环境的危害
产品创造在10万级车间,通过配制、混合、检测、包装,没有挥发性气体排除,产品使用后连同血液样品按医疗废弃物统一销毁处理。
2.23使用者是否要求专门培训
使用人员不须专门培训,但必须符合医院生化检验人员的资质,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或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后可以操作。
2.24批次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
批次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造成疾病误判的风险,必须控制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等相关指标。
2.25共同的干扰因素
除生化分析仪规定的周围应无强烈电磁场干扰外,ALP 测试盒在使用过程中R1与R2及样本量体积比例、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检测结果的成败有直接影响。
2.26标识错误
不恰当的标识,直接影响产品的运输储存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标识包括单包装瓶标识和包装盒标识和运输储存标识,如双试剂R1、R2标识错误,将R1误用为R2,造成检测失败,有效期标识不清,误用过期产品造成检测结果失真,避光低温保存标识不清造成产品变质等。
2.27不适当的使用说明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不能指导操作如R1、R2配比,样品量、温度、时间(孵育时间、反应时间、测量时间)首次开瓶后的有效期使用时间,操作中严禁接触皮肤等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否则将造成检测失误或对环境的危害。
2.28能量危害
不适用
2.29生物学危害
不适用
3.风险估计和预防
3.1 预期用途和目的风险
ALP 测试盒是测定血清中ALP 的含量。临床判定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的。每批产品中对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进行严格控制,产品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和湖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在临床上用进口和国产同类试剂进行了80例临床对比试验,符合检测要求和注册产品的规定,因此使用准确性和可靠性风险已降到可以接受的限度。
3.2 与患者或他人接触风险
检测人员按检验室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试剂不会与操作者皮肤、粘膜接触,在产品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已有明显提示,万一与皮肤、粘膜接触,请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对操作者不会造成伤害风险。
3.3 材料安全性风险
试剂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均为目前国内临床生化常规试剂,虽含有NaN3具一定毒性,但含量极少,同时均对皮肤无腐蚀作用,在产品说明书中,对使用后的废液和废瓶要求统一按医疗废弃物处理,防止造成危害,我们认为材料安全性风险已降到可以接受的限度。
3.4 给患者施加或获取能量风险
不适用
3.5 从患者身上获取物质风险
患者血液化验,由专业人员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样再送检,因此ALP 测试盒再使用过程中不存在从患者身上获取物质的风险。
3.6 经器械处理后再使用风险
产品单瓶为多次消耗性使用的液态包装瓶,每次吸液器提取的试剂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经器械处理(灭菌)后再使用风险。
3.7 无菌使用风险
ALP 试剂盒为临床化学类试剂,不存在无菌使用风险。
3.8 改善患者环境风险
3.9 测定风险
不适用
3.10 分析处理风险
不适用
3.11 与医药或其他医疗器械联合使用风险
存在生化分析仪吸光准确度、恒温精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只要仪器按检验室日常保养、维护,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功能,检验人员是合格的专业检验医务人员,因此该风险可以降到最小。
3.12 能量和物质输出风险
不适用
3.13 对环境敏感性风险
产品要求低温2℃~8℃避光保存防止变质,在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下进行使用和保存,对环境敏感性风险已降到最低。
3.14 配套使用消耗风险
不适用,必要时需用少量蒸馏水,蒸馏水质量应符合生化检验室用蒸馏水要求,也不存在水质的风险。
3.15 维护和校准风险
不适用
3.16 软件风险
不适用
3.17 贮存寿命风险
在产品标准、产品包装标志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了贮存寿命为六个月,稳定性检测抽样到期后一个月内产品,性能符合标准中各项指标的要求,因此贮存寿命风险已降到最低。
3.18 延长或长期使用效果风险
产品标准和使用说明书规定严禁使用过期产品,因此不存在延期使用效果风险。
3.19 机械作用力风险
3.20 决定产品寿命的风险
化学试剂要求防止强烈的阳光照射,产品变质影响寿命。避免高温或低温下保存,防止结冰破坏试剂分子结构,在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和包装标志中都有明确规定。因此决定产品寿命的因素已降到最小。
3.21 预定使用方式风险
产品单包装瓶为液态多次消耗性使用包装,吸液器每次提取的试剂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完后随同混合在一起的血液标本必须处理销毁,因此预定使用方式风险基本不可能存在。
3.22 影响环境风险
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使用后按医院检验室的相关规定,按医用废弃物统一消毒处理,因此影响环境风险已降到能接受的最小限度
3.23 人员专业培训风险
从事医院生化检验的人员都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产品对人员专业培训风险已降到最小。
3.24 批次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风险
在产品标准中严格控制了试剂PH值,CV(批内)、CV(批间)、准确度等,并作为出厂必检项目,因此批次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风险已降到最小。
3.25 共同的干扰风险
医院生化检验室本身建造在外界干扰源很小的地方,确保了仪器的防干扰能力,仪器具有温度、时间的控制精度,只要操作者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和卫生部制定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共同的干扰风险已降到最小。
3.26 标识错误风险
在产品标准中,对产品标识包括单包装瓶标识、包装盒(中包装)标识盒运输贮存标识做了详细规定,并对单包装瓶标识、包装盒标识作为出厂前必检项目,各种标识设置内容经省级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标识错误风险已降到最小。
3.27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风险
产品标准中对产品的说明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并作为产品出厂的必检项目进行考核,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格式,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经专家评审、修改、完善,因此产品说明书不详风险已降到最小。
3.28 能量风险
不适用
3.29 生物学风险
不适用
4通过以上对试剂盒从生产原材料、配置、检测、标志、包装、运输、储存、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保存和用后处理等全过程危害判定、风险估计、预防化解,从注册产品标准和使用说明书及企业规章制度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可以看出,我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产品的安全风险系数降到了最小的限度,能满足使用者能接受的水品,保证了产品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