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实施细则

时间:2019-05-14 08: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实施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实施细则》。

第一篇:甘肃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实施细则

【发布单位】82602

【发布文号】甘政发[1992]170号 【发布日期】1992-08-18 【生效日期】1992-08-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甘肃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实施细则

(1992年8月18日甘政发〔1992〕170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是法定的义务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依法征收。

第三条 第三条 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要认真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全民教育意识。

第四条 第四条 依法缴纳教育费附加,是广大人民群众应尽的义务,是农民的合理负担,不能视为乱摊派。

第五条 第五条 坚持谁征收、谁使用的原则。切实做好征收、管理、使用和监督检查工作,提高教育费附加的使用效益。

第六条 第六条 教育费附加开征后,要继续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资办学和个人捐资助学,拓宽教育经费渠道。

第二章 征收办法

第七条 第七条 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实行分级负责制,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形成县、乡、村三级征收网络。

第八条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宏观指导。编制年度征收计划,将任务分解到乡、定期督促检查,并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九条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征管工作,根据县下达的计划,将征收任务落实到村,村落实到户,责任到人。

第十条 第十条 征收工作由乡(镇)财政所负责,乡财政根据用款计划按季划拨给乡教管会。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乡财政所对教育费附加在帐务上要设立专户,作为教育事业的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和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征收办法,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甘肃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制定,随统筹费一并计征。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征收形式,要从实际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原则,可以村为单位征收现金,也可以粮代金,具体由乡(镇)做统一规定。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征收时间,一般按农业收成夏、秋两季一次或两次征清,对不按时上缴或抗拒不缴的人员,要进行说服教育,对无故拖欠的人员,要采取一定措施,具体措施由乡、镇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征收比例,对乡镇企业、基层供销社、林、牧、副、渔业个体专业户和其它经营单位,可按照一九九0年六月七日国务院第60号令《关于修改 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的决定》执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对农户(包括林、牧、渔业户)由乡(镇)在每年按上年人均纯收入2.3%的统筹费中,划出1.3%作为征收的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和革命烈士家属,经农户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减征或免征。

第三章 管理使用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乡(镇)财政所根据本细则第十五条征收的城市教育附加费列入预算内按专项资金管理;根据本细则第十六条征收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列入预算外按专项资金管理、并按单位和行政村分别立户进行明细核算,分析考核收缴和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具体管理使用教育费附加,年初提出预算分配方案,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财政部门监督拨付使用,并上报县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严格教育费附加的预决算制度和各种管理制度,一般实行乡教管会一级核算,二级管理(教管会、使用学校)不准以拨代支,以领代报。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教育费附加的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和效益责任制。保证资金投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基础教育所必要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课桌凳购置、维修,校舍修缮、开展勤工俭学周转金等公用经费。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为了稳定民办教师队伍,逐步提高民办教师的待遇,乡镇征收的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要划出一定的比例,解决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为了统筹解决覆盖全县教育上的重点问题,经县政府批准,县教育部门可以从各乡(镇)征收的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总额中提取适当比例,作为全县师资培训、发展职业教育、开展勤工俭学周转金、奖励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先进乡(镇)和应付自然灾害所必需的统筹经费,具体比例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为了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不能因乡(镇)征收教育费附加而减少教育事业经费的正常拨款和专项投资。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是国家设立的专项资金,任何部门单位无权截留,挪用,或平调,也不准用于职工福利和发放奖金,否则以挪用教育经费从严处理。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每年要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公布帐目,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县人民政府要每年组织教育、财政、审计部门对乡(镇)教育费附加收支等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要给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给予必要的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教育费附加的统计报表工作,乡镇每季度终五日内报县教育和财政部门;县(市、区)每季度终十日内报地(州、市)教育和财政部门;地(州、市)每季度终十五日内报省教委和财政厅,要提高统计报表质量,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上报及时。(表格式附后)。

一九九 年第 季度城乡教育事业费附加收支表

编制机关 单位:元 年 月 日

---------------------------------------

|全年|本季| | |全年|本季|

收 入 项 |计划|度止|备| 支 出 项 目|计划|度止|备

|征收|累计|注| |征收|累计|注

|数 |征收| | |数 |征收|

| |数 | | | |数 |

-----------|--|--|-|-----------|--|--|-

一、上年结余结转 | | | |

一、本年支出数 | | |

-----------|--|--|-|-----------|--|--|- 1.城市教育费附加 | | | |1.城市教育费附加 | | | -----------|--|--|-|-----------|--|--|- 2.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 | | |①设备购置费 | | | -----------|--|--|-|-----------|--|--|-

二、本年收入 | | | |②校舍修建改造 | | |

-----------|--|--|-|-----------|--|--|- 1.城市教育费附加 | | | |③开展勤工俭学周转金 | | | -----------|--|--|-|-----------|--|--|- ①乡镇企业 | | | |④民办教师补助 | | |

-----------|--|--|-|-----------|--|--|- ②基层供销社 | | | |⑤其他费用 | | |

-----------|--|--|-|-----------|--|--|- ③林牧渔业 | | | |2.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 | | -----------|--|--|-|-----------|--|--|- ④个体户 | | | |①设备购置费 | | |

-----------|--|--|-|-----------|--|--|- ⑤其他 | | | |②校舍修建改造 | | |

-----------|--|--|-|-----------|--|--|- 2.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 | | |③开展勤工俭学周转金 | | | -----------|--|--|-|-----------|--|--|- ①农业户 | | | |④民办教师补助 | | |

-----------|--|--|-|-----------|--|--|- ②林牧渔业户 | | | |⑤其他费用 | | |

-----------|--|--|-|-----------|--|--|- ③其他 | | | |3.上缴教育事业费附加| | |

-----------|--|--|-|-----------|--|--|-

| | | |

二、本年(季)结余数 | | |

-----------|--|--|-|-----------|--|--|-

| | | |1.城市教育事业费附加| | |

-----------|--|--|-|-----------|--|--|-

| | | |2.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 | |

-----------|--|--|-|-----------|--|--|-

合 计 | | | | 合 计 | | |

---------------------------------------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县、乡政府根据本细则,制定具体措施和章程,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城市教育费附加,按国务院和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执行当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教委、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甘肃省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甘肃省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甘肃省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保障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建设,防治水污染,保护环境,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和《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4]151号)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 省级财政、价格、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市(州)、县(市、区)财政、价格、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财政、价格、审计、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等部门按 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 污水处理费是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由排水单位和个人缴纳并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的资金。

第五条 污水处理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同级国库,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第六条 鼓励各地区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共同参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合理分担风险,实现权益融合,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第七条 各市(州)、县(市、区)和建制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均应当征收污水处理费;在建污水处理厂、已批准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的,可以开征污水处理费,并应当在开征3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

第八条 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称缴纳义务人),应当缴纳污水处理费。

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废水并已缴纳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水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依法进行处罚。

本实施办法所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是指收集、接纳、输送、处理、处置城镇污水的设施的总称,包括接纳、输送城镇污水的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污泥的相关设施等。

本实施办法所称城镇排水设施是指汇集和排放城镇污水、雨水的管道、沟(河)渠、泵站等设施所形成的网络系统。第九条 单位或个人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或处理后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排向自然水体的水质标准,且未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的,不缴纳污水处理费;仍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的,应当足额缴纳污水处理费。

第十条 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污水处理费按缴纳义务人的用水量计征。用水量按下列方式核定:

(一)使用公共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其用水量以水表显示的量值为准。

(二)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已安装计量设备的,其用水量以计量设备显示的量值为准;未安装计量设备或者计量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其用水量按取水设施额定流量每日运转24小时计算。

第十一条 因大量蒸发、蒸腾造成排水量明显低于用水量,且排水口已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施等计量设备的,经县级以上地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以下称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认定并公示后,按缴纳义务人实际排水量计征污水处理费。对产品以水为主要原料的企业,仍按其用水量计征污水处理费。

建设施工临时排水、基坑疏干排水已安装排水计量设备的,按计量设备显示的量值计征污水处理费;未安装排水计量设备或者计量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按施工规模定额征收污水处理费。第十二条 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按照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制定,由县级以上价格、财政和排水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暂时未达到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水平的,应当逐步调整到位。

第十三条 市(州)、县(市、区)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排水监测站点的监督管理,监测排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排水管网的污水水质,确保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排水管网安全运行。

第十四条 禁止用水单位和个人在城市排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将污水直接向江、河、湖、海等水体排放,规避交纳污水处理费。

第十五条 用户排放污水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超标排放污水的,应当依法缴纳超标排污费。

第十六条 使用公共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其污水处理费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委托公共供水企业在收取水费时一并代征,并在发票中单独列明污水处理费的缴款数额。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与公共供水企业签订代征污水处理费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公共供水企业代征的污水处理费与其水费收入应当分账核算,并及时足额上缴代征的污水处理费,不得隐瞒、滞留、截留和挪用。

公共供水企业代征的污水处理费,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征缴入库。第十七条 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其污水处理费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征收。

各地区应当加强对自备水源的管理,加大对使用自备水源单位和个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

第十八条 污水处理费一般应当按月征收,并全额上缴国库。公共供水企业应当按规定时限如实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申报售水量和代征的污水处理费数额。使用自备水源的单

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时限如实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申报用水量(排水量)和应缴纳的污水处理费数额。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应当对申报情况进行审核,确定污水处理费征收数额。收取污水处理费时,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据。具体缴库办法按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核实公共供水企业全年实际售水量,在次年3月底前完成对公共供水企业全年应缴污水处理费的汇算清缴工作。

对因用水户欠缴水费、公共供水企业核销坏账损失的水量,经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不计入公共供水企业全年实际应代征污水处理费的水量。

第二十条 公共供水企业、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委托的单位代征污水处理费,代征手续费由同级财政部门纳入污水处理费支出预算管理,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一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单位、公共供水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时限要求征收或者代征污水处理费,确保将污水处理费征缴到位。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自行改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对象、范围和标准。

严禁对企业违规减免或者缓征污水处理费。已经出台污水处理费减免或者缓征政策的,应当予以废止。

第二十三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将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依据、征收主体、征收标准、征收程序、法律责任等进行公示。第二十四条 污水处理费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以及污水处理费的代征手续费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五条 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不能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的,同级财政应当给予补贴。

第二十六条 缴入国库的污水处理费与同级财政补贴资金统筹使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提供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的单位支付服务费。

服务费应当覆盖合理服务成本并使服务单位合理收益。服务费按照合同约定的污水处理量、污泥处理处置量、排水管网维护、再生水量等服务质量和数量予以确定。

第二十七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后,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

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应当包括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范围和期限、服务数量和质量、服务费支付标准及调整机制、绩效考核、风险分担、信息披露、政府接管、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二十八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履行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的情况,以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和水量的监督检查结果,按期核定服务费。

财政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服务费。第二十九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应当定期公布污水处理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状况等信息。

第三十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违反规定擅自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质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相应扣减服务费,并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绩效进行评估,绩效评估结果应当与服务费支付相挂钩并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二条 各市(州)、县(市、区)可以通过合理确定投资收益水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项目,提高污水处理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各市(州)、县(市、区)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及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竞争性方式选择符合要求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并采取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多种服务方式。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费支出(包括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和财政补贴资金)实行预决算管理。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决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同级财政决算。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会同排水主管部门可以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费支出纳入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加强预算控制,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有效执行。

第三十四条 污水处理费的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情况。

第三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擅自减免污水处理费或者改变污水处理费征收范围、对象和标准的;

(二)隐瞒、坐支应当上缴的污水处理费的;

(三)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污水处理费的;

(四)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将污水处理费缴入国库的;

(五)违反规定扩大污水处理费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

(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第三十七条 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污水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十八条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备案。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发改委、省住建厅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此前有关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重庆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重庆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财政部关于同意重庆市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的复函》(财综函〔2011〕4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方教育附加属于政府非税收入,收入全额缴入市级国库,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均应按照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缴纳地方教育附加。

第四条 地方教育附加由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纳税人应在缴纳“三税”时一并缴纳地方教育附加。“三税”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人应同时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地方教育附加。

第五条 地方税务部门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统一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税收票证,就地缴入金库。

第六条 地方教育附加缴库时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030127项“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科目。

第七条 对经批准减征或免征“三税”的单位和个人,相应减征或免征地方教育附加。对“三税”实行“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以及出口产品退税的,随“三税”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一律不予返(退)还,国家和市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地方教育附加的征缴管理、减免退费等业务比照现行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单位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企业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事业单位在经营支出中列支。......

第四篇: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省财政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我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规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支管理,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7〕77号)和《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14号),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转入下年安排使用。

第三条 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的具体规定,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级墙改行政主管部门按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的规定制定并组织实施,各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负责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四条 专项基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监察和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征 收

第五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应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或施工许可证前,按照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或规划审批确定的建筑面积足额预缴专项基金,标准为每平方米8元。

第六条 各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或其委托单位根据征收标准填写一般缴款书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通过银行办理缴款手续。

第七条 专项基金清算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应在建筑工程砌体工程完工抹灰前,携带购进新型墙体材料原始凭证和专项基金缴款凭证复印件等资料,填写《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清算表》(见附件1),向同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申请现场验收。

(二)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在收到建设单位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到建设单位的施工现场验收核实。

(三)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验收核实后,办理专项基金清算手续,实行多退少补。对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按规定予以返退专项基金的部分,应向建设单位开具《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退缴专用凭证》(见附件2)。不予核退的部分,开具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甘肃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专用收据》(见附件3)。

(四)由于变更设计扩大面积,预缴专项基金不足或未足额缴纳专项基金的,补缴后方可办理专项基金清算手续。

(五)各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在完成对建设单位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验收后5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应返退的专项基金;各级财政部门于收到返退申请10日内,依据同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审核后的相关资料和 开具的《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退缴专用凭证》,办理专项基金返退手续。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专项基金不予返退:

(一)建筑工程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比例在60%以下的;

(二)所采用的墙体材料未列入国家《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

(三)主体工程完工粉刷前,逾期不向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申报而无法查验核实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情况的。

第九条 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比例在60%以上的,按实际使用比例的85%返退专项基金。

第十条 建设单位凭缴款回单联作为预缴纳专项基金的证明,财务核算上作往来款处理,待收到返退的专项基金时冲减专项基金挂账款项,对按规定未核退的部分,凭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开具的《甘肃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专用收据》作转账处理,计入建安工程成本。

第十一条 专项基金由各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负责征收,也可由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委托其它单位代征。专项基金代征手续费按实际代征额2‰的比例,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预算安排和拨付。

第十二条 除国务院、财政部另有规定外,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减、免、缓征专项基金,不得擅自改变专项基金征收对象,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

第十三条 市州、县市区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及其委托单位征收的专项基金,应全额缴入同级国库。缴入市州国库的专项基金,扣除代征手续费用后,每月由市州财政按10%上缴省级国库;缴入县市区国库的专项基金,扣除代征手续费用后,每月由县市区财政按10%的比例上缴省级国库。缴入省级国库的专项基金作为全省发展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统筹资金。

第十四条 专项基金收入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103类“非税收入”01款“政府性基金收入”19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科目下核算。

第十五条 各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不得设立专项基金“收入过渡户”。

第三章 使 用

第十六条 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使用范围包括:

(一)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贴息和补助;

(二)新型墙体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及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三)新型墙体材料示范项目和农村新型墙体材料示范房建设及试点工程的补贴;

(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宣传、培训;

(五)代征手续费;

(六)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有关的其他开支。

第十七条 各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履行职能所必须的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部门预算予以核拨,不得从专项基金中列支。

第十八条 专项基金收支预算编制、预决算管理和财务资金管理,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专项基金用于新型墙体材料基本建设工程或技术改造项目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及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由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

(三)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权限办理;

(四)经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纳入专项基金预算;

(五)财政部门根据专项基金预算拨付项目资金。

第二十条 专项基金支出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第215类“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03款“建筑业”04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

第二十一条 与专项基金征收返退的有关票据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按现行财政票据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应加强专项基金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程序,按时向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报送《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支报表》(见附件4)。县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上季度专项基金的收支情况上报市州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市州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将上季度专项基金的收支情况汇总上报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不及时足额缴纳专项基金的,由同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及其委托单位督促补缴应缴的专项基金,并自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未缴专项基金数额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虚报建筑面积及新型墙体材料购进数量的,由同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及其委托单位责令改正,并限期补缴应缴的专项基金。

第二十五条 专项基金征收和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一级主管部门会同监察、财政和审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扩大专项基金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的;

(二)越权批准减免专项基金的;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基金的;

(四)不按规定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票据的;

(五)专项基金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仍在预算外循环的;

(六)不按规定比例上缴省级专项基金的。

对违反本细则有关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原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关于发布〈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甘财综〔2003〕44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规定为准。

附件:

1、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清算表.xls

2、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清算退缴专用凭证.xls

3、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支报表.xls

4、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专用收据.xls 建筑新型墙体材料主要有哪些? 1 烧结多孔砖 GB13544-2000 2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GB13545-92 3 烧结普通砖 GB/T5101-1998 4 蒸压灰砂砖 GB11945-1999 5 蒸压粉煤灰砖 JC239-91 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GB/T11968-1997 7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GB8239-1997 8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GB15229-94 9 石膏砌块 JC/T698-1998 10 粉煤灰砌块 JC238-91 11 装饰混凝土砌块 JC/T641-1996 12 住宅内隔墙轻质条板 JG/T3029-1995 13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GRC)JC666-1997 14 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芯板 JC623-1996 15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JC/T564-94 16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GB15762-1995 17 石膏空心条板 JC/T829-1999 18 金属面聚苯乙烯夹芯板 JC689-1999 19 维纶纤维增强水泥平板 JC/T671-1997 20 纸面石膏板 GB/T9775-1999

第五篇:黑龙江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黑政发[2007]103号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黑龙江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改善我省农村教育条件,促进地区间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财政部关于同意黑龙江省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的批复》(财综[2006]61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所有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以下简称“三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1%同时缴纳地方教育附加。

第三条 地方教育附加属于政府性基金,就地缴入省级国库,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缴库时填列《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03类“非税收入“01款“政府性基金收入“27项“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科目,支出时填列205类“教育“09款“教育附加及基金支出“02项“地方教育附加支出“科目。

第四条 企业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在管理费用中列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在经营支出中列支。

第五条 地方教育附加委托地方税务部门代征,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或税收通用完税证),单独填开、统计,并将统计数据进行核算,上报《入库分级次统计表》,与国家规定的教育附加一并收缴。具体征收办法由省地方税务局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第六条 地方税务部门代征地方教育附加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厅统筹安排。

第七条 地方教育附加主要用于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省财政厅商有关部门每年根据当年地方教育附加征收入库及上结转情况,结合各地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实际,提出全省当年地方教育附加资金使用分配额度,报省政府批准。

第八条 地方教育附加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挪用。省财政厅会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地方教育附加建设项目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罚。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地制定的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的有关政策同时废止。

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下载甘肃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实施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实施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