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时间:2019-05-14 08:4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第一篇: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同时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文化养老”旨在鼓励老干部们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多渠道、多层次地让老同志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与“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相比,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养老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将“文化养老”之风吹进老干部群体、不断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市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是“三名一优”(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近年来,**市利用文化优势,着重加强老干部“文化养老”理念的引导,在满足离退休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升晚年生活质量,使他们成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

一、我市开展“文化养老”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基层党组织,深化“文化养老”理念

**市共有离退休干部党员14164名,建有老干部党组织(总支、支部)520个,在职党员联系党组织97个。为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作用和教育作用,我们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进党校培训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举办一次读书会,并定期组织老同志进行时事政治学习,同时利用支部大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座谈会、政治学习会、形势报告会、参观考察等活动,将“文化养老”的理念传递给老同志,帮助广大老同志转变养老观念。

(二)依托阵地建设,丰富“文化养老”内容

为满足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摄影协会等涉老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文化养老”活动,使老干部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成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市老干部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培养出了一大批情操高尚、品学兼优、健康有为的老年人才,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在坚持办好第一课堂的同时,努力丰富第二课堂,扩展第三课堂,目前开办教学班50多个,在校学员千余人。**市是中国书法名城,省级、国家级书法会员众多,书画文化根基深厚,拥有众多的书法绘画爱好者。根据这一实际,市委老干部局专门在老干部大学开设书法绘画特色教学班,通过学习,有150名学员被省级以上专业协会吸收为会员。几年来,学员们的书法、国画、摄影、文学作品多次在国家及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为全市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有阅览室、乒乓球室、舞蹈室、棋牌室、门球场等活动场所,舞蹈、戏曲、门球、象棋、健身、书画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吸引近500名老同志到中心活动。除定期开展活动外,老干部活动中心还多次举办大型老年门球赛、乒乓球邀请赛、象棋邀请赛,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欢乐周末广场文艺演出、“重阳节”汇演活动,展示全市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不断创新笔会形式,邀请书画名家举办大型书画讲座,结合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书画笔会,组织学员开展义卖,为汶川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奉献爱心;与周边地市建立书画交流机制,定期举办书画交流展;结集出版《金秋翰墨》书画集5卷,发展会员1200多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提升了老同志的文化素养,也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使广大老同志成为建设文明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依托社区资源,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

目前,我市城区共有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社区127个,城区离退休干部33739名,随着社区“四就近”工作的开展,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是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离退休干部的迫切需要。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将“文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结合起来,重视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满足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愿望,调动老同志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的积极性,丰富和充实老同志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区都建有老干部活动室,并设立了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为社区开展老年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多个社区建立了基层党校,自开学以来,共开课40多次,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社区还成立有书画协会、合唱团、腰鼓队、中老年模特表演队、盘鼓队、戏曲队、舞蹈队等文体队伍,自中社区还被评为我市唯一的群众艺术培训基地。民心社区的老干部文化宣传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经常走向街头、走出社区与其它单位联合互动,进行文艺宣传巡回演出。五夷社区红枫老年模特队和官坊社区夕阳红秧歌队分别在全市首届老年人才艺大赛中获奖。苹南社区每年中秋节都将老干部请到老年活动站品尝精美的月饼和水果,并请养生专家为老干部们讲解怎样科学膳食、正确养生,引导老干部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中社区除定期为老干部放映电影及远程教育讲座、录像外,还多次邀请相关专家举办电脑、乐理、安全、集邮、手工编织等知识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深受社区老干部们的好评。

发挥老干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让他们活跃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网吧义务监督、帮教助困、校外教育等岗位上,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宣讲员、辅导员和监督员。老同志们还自发担任社区图书管理员、活动室服务员,每天值班义务为群众服务。有的老同志还自发组成义务治安巡逻队,在社区巡逻值班,维护社区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卫生建设、邻里纠纷调解、计划生育工作,为构建和谐文明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四)依托社会老年团体,将“文化养老”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积极组建各类涉老文化团体,重视发挥以老干部为主体的社团组织在建立新型老年价值观、树立“文化养老”理念、促进全社会老年人身心健康中的主力军作用。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发挥各类老年群众文化组织和文体队伍作用,培育文体骨干,引导离退休干部身体力行奉献余热,把有特长、会组织、善发动的老同志吸收到骨干队伍中来。**市现有老年体育协会,门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围棋协会、自行车协会、摄影协会、老艺术家协会、老年书画研究会、老新闻工作者协会、诗词协会等30多个老年文化团体。此外,所属的五县五区也成立有众多的老年戏曲、舞蹈、门球、书画等文化团体,各个老年文化团体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更是把服务社会放在重要位置。每年春节前夕,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都会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活动,组织书画家到农村为村民写春联,送祝福。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们还举行了书画笔会,将创作的百余幅书画作品义卖,所得款项通过民政部门捐向玉树灾区。市老年摄影协会发展会员900余人,先后举办“祖国颂建国60周年”、“辉煌礼赞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60周年”、喜迎“十八大”等大型摄影展,编印《**揽胜》、《菊韵》、《魅力**》、《菊花菊城》等摄影画册5部,并在市重要文化活动窗口——金明广场开辟光影长廊,不定期举办展览,社会宣传效果显著。****诗社经常举办讲座,开展吟诗、赛诗活动,出版《**诗词》32期,编辑出版诗词合集《汴水流韵》,并多次在**碑林举办诗词书画展览,举办宋词朗诵演唱会8场,进行社区文化演出32场。老年骑协的老同志们行程遍及全国,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将**的文化和形象宣传到全国各个地方。这些老年文化团体在活跃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文化养老”是一项大工程,在实践中还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索解决。目前我市虽然有所成绩,但离“让文化惠及全体离退休干部、辐射到广泛的老年人群体”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一是“文化养老”经费不足。老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项工作开展都需经费保障,用在“文化养老”上的财政经费明显不足。二是内容、形式有待创新。目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退休干部年龄较轻。离休干部不愿出门、希望“静态”养老,退休干部则希望多组织“动态”活动,离退休干部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反差越来越大。如何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打造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架构需要进一步设计。三是活动阵地、场所偏少。尤其是偏远地区,限于经济情况、发展理念、重视程度等原因,没有老同志固定的活动学习场所。四是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不够。“文化养老”不是一家单位就能圆满推进的,需要民政、卫生、科技、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三、进一步提升“文化养老”工作的建议

“文化养老”,让老同志物质精神都富有、安度幸福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必须建立“文化养老”长效机制。

(一)落实经费保障

将“文化养老”年度专项预算纳入老干部活动、教育经费进行统筹,加大投入,确保经费有保障。筹集社会公益基金,用于老同志学习活动组织开展。针对目前社区、农村文化场所较少的问题,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乡建设序列,积极推动财政支持向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倾斜。

(二)与时俱进,创新服务

老年教育、活动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引领并满足老干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文化追求。同时要充分意识到老同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问题,积极发挥各类老年团体、老年协会的辐射组织功能,突出个性化、多元化。

(三)加强各部门协作

一要加强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之间的协作,统一思想。二要加强与民政、社保、医疗卫生等部门的联系,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使其追求“文化养老”没有后顾之忧。继续推进社区“四就近”工作,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便利。三要加强与教育、宣传部门的联系,定期组织老干部读书会、学习会,开辟老干部活动学习专栏,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要扩大优秀老干部的典型宣传,激励老同志“老有所为”。四要加强与企事业、公益基金会的协作,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养老”工程。

(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一是注重培养“文化养老”的新理念,让更多老同志有意识、更主动地走出家门、参与活动。二是畅通内外交流的渠道,通过老干部工作网站、《老人春秋》、《老干部工作简报》等,及时传播信息,提高“文化养老”工作的关注度。三是加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老助老氛围,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老年文化的发展。四是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者的服务能力,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

第二篇: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文化养老”成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新养老模式。在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时,推动“文化养老”模式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使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但,“文化养老”依旧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本文对实现“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养老;实现意义;形式;途径

1引言

从2000年起,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经过10年,我国老年人人数已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3%。2011年,我国老龄化进程迅速加快。据预测,“十二五”时期,老年人将由1.78亿提高到2.2亿,未来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是精神生活依旧贫困。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步伐中,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逐渐受到重视。实行“文化养老”,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文化养老的含义及意义

2.1文化养老的含义

“文化养老”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体现了当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宽容。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的前提下,推动社会各方加强引导,使老人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晚年生活。还为老人构建了良好的交流、娱乐、学习的平台,使老人的身心健康都得到发展。

2.2实现文化养老的意义

据预测,2015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2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刻不容缓。文化养老模式,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关注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养老模式不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更全面地满足了老人各方面的需要。

(1)文化养老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养老尊老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孟子曾提出“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意思为,侍奉父母最重要,侍奉父母才是侍奉的根本,可以看出古人重视侍奉长者。在能够侍奉长者的基础上,古人亦提出了“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重长者,是侍奉长者的最高级别。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尊重老人,继而其满足精神需求。文化不能从养老中分离出来,文化与养老联系紧密。

(2)文化养老融入了新时代新元素

文化养老以促进思想交流,发展身心健康,享受生活,增添精神娱乐为目的,融入了更多时代元素。社会发展迅速,老年人的思想也在不断改变。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坚持逢年过节登门拜访等形式的文化关怀,我们要跟随时代的潮流,从享受生活、增添精神乐趣出发,对他们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关怀。要实现从传统文化关怀到新时代的关怀的转变,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分析老年人的真正的需求,使老年人更好的感受到晚年生活的幸福。

(3)文化养老使老人拥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开展“夕阳红”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让老人放松身心,树立积极价值观,促进自身素质提高。并且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充实,更激发了老人对新生活和自我价值的重新追求。通过文化养老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矛盾,实现全新向上的老龄化。

(4)文化养老使老人重新融入社会,真正享受生活

由于退休等原因,老年人减少了与社会伙伴联系的途径。而社会大力推广文化养老,正是通过

一系列活动,使得老年人与其他伙伴重新加强联系,精神上得到慰藉。良好的文化娱乐环境,促使老年人的身心得到放松,更加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进而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同时,养老模式使得老年人有地方可以发挥个人余力。人性化的文化养老模式,让老人在感受大家庭的温馨的同时,更实现了自我价值,有效降低老年人产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的频率。

3.实现文化养老的形式

面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一挑战,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应对。老年工作服务者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接受服务团队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及文化修养;老人方面,应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积极走入“文化养老”模式中,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政府方面,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文化养老切实可行;社会方面,积极参与文化养老模式的推广,宽容对待出行在外的老人。

4.实现文化养老的途径

(1)老年服务工作者

老年服务工作者是“文化养老”的先行者。老年服务工作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素养,如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积极学习。在接受老年工作前,需接受工作单位的相关培训,并且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如书法绘画、种花养鱼、欣赏戏曲等等,有利于更容易的与老人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培养兴趣,娱乐生活。当然,服务者还需要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特点开展文化活动,开辟“文化养老”新途径。在招聘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服务主力后,我们还可以面向社会招收服务志愿者。在他们参加志愿服务后,予以记录发证,使他们在自己年老后可以免费享受相应的养老服务。相信这个举措可以吸引更多青年加入。

(2)老年人自身

老年人是加入文化养老的主体。老年人积极参加文化养老,是推广文化养老模式的关键。老年人必须建立崭新的人生观。第一,抛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第二,相信自己有能力丰富晚年生活。抛弃失落感和被遗弃感,积极融入社会;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愉悦身心;积极发挥自己的所长,为社会服务,感受新的人生价值。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政府

政府应从思想层面上充分认识文化养老的重要性, 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等等。第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一个人有意识想要享受更好的生活,必须身体健康,他才会对这方面进行考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实现文化养老的基础。政府可加大老年人医疗保险金额,减轻资金负担;可组织相关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为老人提供便利;政府可定期为老年人提供身体检查,使他们健康生活;政府可增加卫生服务站点···第二,建造老年大学,开设不同的课程。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开设多元化的文化课程。老人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因而对课程的需求也不同。开展多方面的课程,可吸引老年人积极报名老年大学,使老年人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减少空余时间。第三,加大对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让老年人有更过活动的空间,更多活动的方式。文化活动形式得到丰富,老人的积极参与度也得到提高,使得老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

(4)社会

推广文化养老模式,需要每个人的参与。社会应该对老年人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老年人的一些想法必定会有与年轻人不同的地方,我们无需与他们争吵,倾听就好。老年人拥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和精力,社会有能力者可以组织老年人旅游活动,既让老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光,陶冶情操,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区方面,相关负责人可以积极组织丰富的老年文化活动。针对不同年龄的老人,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教育程度,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比赛,激发老年人的斗志。

5.结束语

总之,推动“文化养老”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一项重大的任务。构建文化养老体系,不仅需要政府实行相关的政策来保障养老机制,更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培养人才,不断完善“文化养老”。提高文化养老服务质量,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重要方法。既满足老人实现自我价值,丰富老人养老生活,也为老人及家属提供了便利。因而,文化养老模式将是我国未来重点推广的养老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钟春洋:《社区文化养老的发展路径探析》,《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第1期

[2]唐晓英:《传统文化视域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第6期 [3]丁秋玲:《论当代孝文化的实践生成和具体展开》,《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第三篇: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谢筱勐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广大农村,如何解决老龄人口赡养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为此,对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进行调查和探讨。

一、农村养老状况

根据调查,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储蓄养老等几中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这是我国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慰籍。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93.8%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完全是由子女或家庭赡养,未能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这一比例,在我县高达99%。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以及传统文化摸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2、集体养老。集体养老主要是针对极少数无子女县城无继养子女家庭,是由集体出资请专人照顾老人生活的方式。2009年,我县共有25所敬老院,共收养3903个老人,还有由集体给予供养分散的678个老人。

3、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指90年代初由国家民政部在全国推行建立的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的积累式养老保险。2006

年,我县只有1所社会福利院,共收养52位老人。

4、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方,家庭养老始终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方式,起着主导地位。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农村现行养老保障方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它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家庭养老方式,一直在农村的养老制度中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像我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面临的问题就更多。具体来讲,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养老功能薄弱化。家庭养老主要是老人有子女,且子女赡养能力,或者是虽无子女,但其有比较好的亲属关系,能够提供足够的生活必需品,生活上可以不依靠社会救济或社会救助,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养老。这部分老人中,有劳动能力且能够为自己的子女贡献一份光和发一份热的情况尚好,基本上与子女同吃、同住。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大都会被子女视为负担,应分摊的粮款不能按时付给老人,导致这部分老人的生活比较困难,只能勉强解决温饱。

有些老年人虽有子女,但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所谓“你养老我也养老,你不养老我也不养老”。还有些子女借故财产分配不公或以老人“偏心”为由拒绝赡养老人。因此,这部分老人的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点:

(1)、计划生育带来的子女数减少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的推行在规模和结构上使家庭发生变化,从规模上家庭人口和劳动力减少,意味着家庭收入减少,赡养老人的能力降低。在结构上家庭趋向小型化和核心化,不论是家庭收入,还是夫妻能够用于赡养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导致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减少,在经济上虽能接济老人,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会受较大影响。

(3)、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所引起的。调查表明,农村子女对老人不孝的比例逐步上升。俗话说:“生儿育女防备老”。但目前兄弟几个不养老的现象比较普遍,就是一个儿子,不养老的现象也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就在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在变化。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老年人的独立意识也在增强,很多老年人不愿意依附年轻人来生活,也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2、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给老人心理上带来很大寂寞。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成为趋势。从事农业的低回报率使得外出打工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途径,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在生活上的空间分离,这种分离若时间较长,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纽带会变得松驰,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产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家庭美德教育。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敬老、爱老的传统教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美德的丧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堕落。因此,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赡养老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经常性的宣传计划。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孝顺父母的予以表彰,加强舆论监督,对那些不愿赡养父母的人,以公开栏,曝光台等形式在社会上进行公开,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尊老敬老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政府应要采取一定措施,给赡养老人的子女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在物质、精神上给予支

持和鼓励。比如对赡养老年的低收入家庭,应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对赡养高龄老人的农户,如住房紧张,要优先划拨宅基地,当地企业招工优先让他们进厂上班等。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随着县乡财政的增加加大资金投入。每个乡的“三无”老年人都应该在敬老院里颐养天年。同时,政府机构的富足人员也可以分流到敬老院里照顾老人,为老人服务,使养老逐步形成一种产业,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设施的完善不断吸收有子有女有生活来源的老人有偿入住,增加敬老院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以养老事业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3、健全法制保障体系。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各项制度,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伦理走向法制。二是要考虑将农村养老问题纳入人口管理范畴,列入基本国策,最大限度的引起县、乡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三是政府在相关政策上也要出台一些得力措施,促进农村养老保障的不断完善。比如:在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下,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纯女户的重要性和典型性,养老金来源的社会化部分就要相应额外给予一定的补助,如奖励扶助,免除她们因少子女而有的后顾之忧,吸引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加入少生快富行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生育。

4、在经济上得到有效支持。政府要从改善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着手,切实提高农民养老的经济负担的能力。一是要加快落实各项农村优惠政策,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应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为建立理想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提供财力支持。三是由政府出面开拓其它筹资渠道,比如政府出面开展的募捐,发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福利彩票等,用其所得支助贫困地区,保障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

4、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养老制度的两个方面。一方的削弱以另一方的增强为前提。在家庭供养资源减少、供养力下降、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挑战的形势下,只有发展社会养老,才是解决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国家应及时增加对农村养老工作的财力支持,优先解决无子无女老人的生活保障,照顾独生子女老人的生活,有计划,适时地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第四篇:浅谈养老社区文化

浅谈养老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整个社区的核心,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养老社区可以通过文化的力量达到精神养老、安心养老和快乐养老的目的。实现“成功的老龄化”,养老社区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养老社区文化五花八门,但是老人真正需要的养老文化是什么?

很多养老社区倡导的“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等等之类的“孝”文化,在一个养老社区中,针对老人提出的这样一种社区文化合适吗?住在里面的老人大多都是一些高龄的老人,他们的父母、长辈基本都已经仙逝了,那既然这样,还跟他们倡导这样一种孝文化有什么意义吗?“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一般的居住社区,倡导这样一种文化是先进性的一种表现,但是对于一个全是老人居住的环境而言,倡导这样一种文化就有失妥当了。

“亲情”文化,同样也是各大养老社区的热门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老人内心孤独,渴望亲情。但是对于入住养老社区的老人而已,在社区能够体会到真正的亲情吗?虽然社区的服务人员对老人照顾有加,有些甚至比自己的子女还照顾的周到一些,但是不管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始终无法满足老人对亲情的渴望。那建立这样一种根本就实现不了的文化,对老人的精神养老、安心养老和快乐养老,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么?

健康、快乐,长寿是每个老人的愿望。有了健康的身体为基础,快乐的精神生活来护航,那么长寿就不再是愿望,而是情理之中。作为一种养老社区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应该以老人的需求为主,老人需要的文化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建立养老社区文化的源泉。满足老人需求的文化,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养老社区文化。

第五篇:养老地产调查

养老地产调查:关键是服务能否令人满意而非硬件奢华 核心提示:在陈国强看来,最终衡量养老地产项目成熟与否的标准是提供的养老服务是否令人满意。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宋春华也曾表示,“养老地产关键要搞好市场调查以及规划设计,只有拿出优质的服务才能占领市场,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大众的欢迎,才会有更好的效益。”

“小区入住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因为这里比其他小区更适合老年人居住。”家住北京太阳城的琚老伯说。为了减轻子女负担,2008年琚老伯花60万元购买了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内的一套两居室住房。在这里,琚老伯不用自己做饭,不用担心就医困难。“小区里有食堂,有医院,家家户户都有紧急呼救按钮与小区内的医院连接,为了方便担架进出,小区内安装的电梯都是大号的。”那么,琚老伯所居住的小区为何会有食堂和医院?这样的小区与普通住宅小区有什么区别呢?

房地产商因何投资养老地产

在购买房屋之前琚老伯本打算入住养老院。然而,“条件好些的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跟买车摇号一样遥遥无期,容易入住的养老院设施又太简单,收费也并不便宜。”

北京市民政局福利处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目前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为406所,养老床位7.1万张,以去年底全市户籍老年人口247.9万计算,平均每百名老人实际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还不到3张。

在现有养老院无法满足养老需求的情况下,琚老伯选择购房居家养老。“一方面不愿意拖累子女,尽量给他们减轻负担,一方面又能让自己的生活有所保障,以后还能将房产再留给子女。”因此,具备医院、食堂、邮局等设施的小区成为琚老伯购房的首选。

与琚老伯一样,65岁的沈女士也在两年前购买了该住宅项目的房屋,原因在于沈女士的儿子在广州工作。“孩子工作繁忙,也舍不得让我住养老院,就为我花钱购买了配套设施比较全的小区,尽管离市区远,但小区有医院和超市,基本能满足我的需求。”沈女士告诉记者。

“既非养老院,又比普通住宅小区适合老年人居住,这一类住宅项目是专为养老需求开发的地产产品,也就是养老地产。”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他看来,养老地产从地产角度看,是基于养老、养生需求的复合地产形态,是房地产产品细分的结果。

那么,养老地产是何时出现的?又与养老院、敬老院有何区别呢?“养老地产是最近十年出现的,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老年人口增长息息相关。” 陈国强说,养老地产除了规模上比养老院和敬老院大之外,服务的目标人群和服务质量也不一样。

“过去能够进养老院的主要是社会上一些没有生活来源,缺少生活依靠的失能老人。还有少部分退休公职人员进了比较好的公立养老机构。而位于社会中间段的、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年人群不在其中。养老地产作为社会化养老方式,将面对更多的老年人,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陈国强说。

一些居住在养老地产项目中的业主表示,养老地产也是一种有产权的商品房,只不过与大多数住宅类小区相比,养老地产项目提供专门的老年物业服务,是以养老为主要功能的商品房。

据了解,近年来投资养老地产的地产开发商已不在少数。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投资养老地产是“潜在的市场需求”。首创置业战略投资中心的一份市场分析报告指出,“房地产开发商在市场竞争中注意到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老年人作为目标客户,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开发建设了适宜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住宅。”

此外,一些地产开发商还表示,近年来政府对商品房的调控力度逐年加强,也是地产商将目光投向养老地产的原因之一。“地产商在投资养老地产时会享受到政策优惠。地方政府看到发展养老事业和投资养老地产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补充,会在土地出让和税收方面提供优惠,吸引企业参与投资养老地产。”陈国强说。

养老地产盈利模式不尽相同

据记者了解,尽管很多地产开发商将目光投向了养老地产,但目前建成并交付入住的养老地产项目屈指可数。而养老地产的运作模式与盈利模式,在业内也被比喻为是“摸着石头过河”。

“当前来看,已经投入使用并开始盈利的养老地产项目有北京太阳城和上海亲和源,而这两个项目分别代表了当前养老地产的两种盈利模式,前者是租售结合,后者是只租不售。”陈国强说。

“太阳城的立项名称叫作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此项目是用70%的土地做老年住宅,30%的土地用来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商业设施,比如医院、租住式老年公寓。区别是老年住宅是出售的,商业设施为非卖品,我们持有物业。”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朱凤泊所说的持有物业指的是北京太阳城银龄公寓。作为养老地产项目中的物业部分,银铃公寓并不出售,只用来为老年人提供租住服务。

对于养老地产如何实现盈利的问题,陈国强认为,“在大规模社会化的养老管理上我们缺乏经验。盈利模式走的是租售结合,自己持有养老社区设施,出售住宅类产品回笼资金。如果没有出售的途径,项目的投资就难以为继。必须通过租和售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企业资金链运转。”

对此,朱凤泊坦承,“第一桶金是老年住宅开发销售的时候淘到的。”此后,用利润支撑持有型养老物业的建设。养老型物业经营后形成经常性收益。经常性收益当中以养老公寓为主业,带动其他产业链发展,比如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内的太阳城医院。

从北京市朝阳区政府退休后,徐老伯和老伴一起住在太阳城银龄公寓。他们租住的套间,每月要交纳2000多元房费,由于儿子在外地工作,不能及时照料,还花费3000元聘请了护工,如果算上伙食费和其他一些服务费,徐老伯夫妇每月一共要开销近6000元。此外,“入住时还交纳了40万元的保障金。”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10年,北京市职工(多为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65元。徐老伯夫妇仅凭养老金也无法承受昂贵的租金,“住在这里的都是退休干部和知识分子,我们的保障金也是儿子付的,不然也住不起。”徐老伯说。

对于当前养老公寓收取保障金的问题,陈国强认为,“老年公寓收取保障金,是一种融资的途径,因为配套设施,比如医疗机构也需要投入资金,而且建医疗机构回笼资金的周期长,收取保障金能够解决运营资金的问题。由此看来,要想把养老地产做到令人满意,地产商本身需要具备很强的实力才行。”

而只租不售的上海亲和源养老地产项目,采用的则是会员制的盈利模式。据亲和源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上海亲和源的收费主要分两块:年费和卡费。

据记者了解,亲和源有两种会员卡,A卡为“永久卡”,卡费89万元(需一次性缴纳),按户型分,小套、中套、大套的年费分别为2.98万元、3.98万元、6.98万元。A卡可继承,可转让。B卡为“终身卡”(15年),年费2.98万元,卡费按照小套、中套、大套分,分别是45万、55万、88万元。

上海亲和源养老地产项目2008年营运至今,投入的成本还没有完全收回。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会员制收取的昂贵卡费无疑是在变相售房,而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养老地产今后的发展。

另外,一些地产商在开发住宅项目时也会加入养老住宅的元素进行销售。对于这种做法,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住宅区盖

一、两栋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楼房,使得住宅区有养老功能,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养老地产项目需要有具备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如果没有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未获得资质,充其量也只停留在养老地产概念上。”养老地产应突出服务功能

今年7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出,“政府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在财政、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

针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难”问题,草案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老年人口比列及分布情况,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一些养老地产业内人士认为,草案不仅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将规范并有利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在当前的土地出让阶段,养老地产项目能避开招拍挂流程,采取和地方通过协议出让土地的方式,拿地成本会很低,导致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商以投资养老地产为名进行圈地卖房。”陈国强说。

而有的地产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北京土地招拍挂市场将推出养老综合用地,以推动开发商对养老地产的投入。一些地产界研究者认为,养老地产尽管是商业开发,但其公益属性也很强,为保证养老产业“不走样”,政府部门应对参加招拍挂的企业设置一定门槛,招拍挂后的土地价格应避免过高。

为了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今年9月14日,民政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作协议》。协议中说,“国家开发银行将利用开发性金融优势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尽管养老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市场需求很大,但做好养老地产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心态。”陈国强说,地产商在地产与养老服务之间应更突出养老服务功能。如果把养老地产仅仅当作地产的一个种类,注重短期回报,就很难获得市场认可。走长线发展的路径,是投资商进入养老地产领域一个最基本的心态。

此外,养老地产所需的人力资源也是制约养老地产发展的瓶颈。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两亿。而我国护理人员存在极大缺口,按平均每3名老人需要1个护理员推算,我国大体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100万人左右,但全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人。不仅普通护理人员稀缺,养老产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短缺,高昂的人力成本降不下来,也将抬高养老公寓的服务价格。

在陈国强看来,最终衡量养老地产项目成熟与否的标准是提供的养老服务是否令人满意。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宋春华也曾表示,“养老地产关键要搞好市场调查以及规划设计,只有拿出优质的服务才能占领市场,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大众的欢迎,才会有更好的效益。”

下载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论文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

    红色文化开展情况现状调查问卷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红色文化调查问卷您好!本问卷是一份学术性研究问卷,现在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现状的调查,希望您能够客观真实地填写问卷,本调......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的总体要求,进......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洛阳市第十二中学 宗宝珍 当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又一重大变革,课程改革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搞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改......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社区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社区工作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社区工作,关健在于建设好二个环境:一个是内部环境,即社区的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等;一个是外部环境,即创造一切有利于社区工作开展......

    文化养老调研报告

    篇一:养老(养生)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养生)产业调研报告企划招商部 2014 目录 前言............................................................................................

    文化养老调研报告

    文化养老调研报告“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新增800万,总数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

    西安养老现状调查

    西安养老现状调查据西安市统计局统计,截止2008年底,西安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124.3万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83%,全市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49%以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