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立足校情精心打造民办教育品牌(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08:1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人为本 立足校情精心打造民办教育品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人为本 立足校情精心打造民办教育品牌》。

第一篇:以人为本 立足校情精心打造民办教育品牌

以人为本 立足校情精心打造民办教育品牌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办学经验交流

一个琼海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铭刻着一段琼海教育改革的历史,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在海南教育界的崛起,这是一个谜,谜底就在于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与时俱进的不息探索与奋斗里。

七年耕耘铸一剑,宝剑锋从磨砺出!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成立于2003年,是为进一步发挥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办学优势,优化教育资源而创办的一所民办公助完全中学。

学校办学七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教职员工发扬“以人为本、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海桂精神,恪守“厚德、自强、博学、创新”的校训,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学生,奉献社会”作为师德要求,以“教书育人九大理念”为特色,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开创了我校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海南省绿色学校”、“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校本培训示范校”、“海南省先进社会组织”等殊荣。

短短七年,我校的高中办学就取得令海南同行刮目相看的成果,应归功于“立足校情、走发展性教育之路,打造民办教育品牌”的办学思路,我们选择了走发展性教育之路,即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去强调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程度、幅度和速度。真正以学生为本,创造并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

一、以人为本,实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我校高中部生源在海南省内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这样一个群体的学生,不仅基础不够牢固,同时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不小的问题。高中作为升学预备教育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人才。“合格”,不仅仅是高考成绩的合格,同时必须兼备良好的品质,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后自信的面对高考?如何在三年的教育中让这个群体的学生走出成绩的低谷?如何在个人品质方面有全面的转变?这也成为我校自办学以来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秉着“为社会分担责任,努力让每一个家长满意”的宗旨,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精心总结办学经验,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书育人九大理念”(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感恩、学会健体、学会发展),就是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为目标。在老师和学生中宣扬“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海桂没有差生,只有暂时还没有进步或进步还小的学生;在海桂没有失败,只有暂时还没有成功或只成功了一点的学生”的观念。

有了正确的理论和思想作为指导,我校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对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对策。对学习心灰意冷;抱有读书无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迷恋网络厌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等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做法。

例如为新生制定高中三年人生规划、建立个人心理档案,设立心理咨询室,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深入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针对高中学生的情绪调节情况,高中生心理特点进行新环境适应、心理转型、人际关系处理等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交际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同时我们还专门开办了礼仪礼节培训班、编写了针对三个年级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校本教材。

这一系列的德育策略我们都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坚持的人本教育,尊重、信任、赏识学生。我校2009届高三(1)班王春莉同学,因个性太强平时跟同学们相处不甚融洽,产生了厌学情绪,之后又迷恋上了网络。高一下学期更是不顾学校纪律逃学到武汉见网友,事情发生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都很着急,讯速派人家访,但其父母对其很漠然,还说不要管她了。对此我们都很痛心,学校经过商量后决定亲自派班主任以及两位科任老师去武汉找王春莉。在武汉老师们找到了她,回海南后我们并没有过多的责骂她,而是对她的错误给予了理解,表示出了对她悔过决心的信任,并对她身上凸显的优点表现出了赏识;还为她请来了专业的心理医生给她辅导,这一切让她感动不已。回到学校,她没有辜负学校、老师的一番苦心,在2009年的高考中取得了737分的总成绩,且政治单科考了811分名列琼海市第一。当初,老师们为她转化付出很多努力,学校为她个人的花了一万多元,但看到她的转变与成功,我们深感欣慰。

二、以人为本,推行人文化、制度化和个性化的学生管理制度。

我校的学生管理可用4个字来概括,就是“刚柔并济”。在如今的年代,很多孩子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事无巨细,都被家长包办。孩子在这种溺爱和娇宠的环境中,很难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的性格,未来难以做成大事。为了培养孩子在逆境中拥有抗挫折能力,拥有自我调整能力,拥有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校必须要对他们实施严格的管理,这些管理理念又全都贯穿于我们的年级、班级管理和量化管理中,这种管理是人文化的、制度化的和个性化的,其核心价值就是要让学生养成一生都受益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持续发展能力和意志品质。

(1)营造德育大环境,着力抓好学风建设。

我们以宣传教育为前提,以制度为导向,以程序为框架,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将教育疏导与教育惩戒结合起来,求真务实,家校联合,做足教育过程,让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变。通过科任教师的课堂监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通过学生处工作人员和行政领导全天候的值班巡查,提高制度执行力;通过学生会和团委的自主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年级组和班级的量化管理,加强集体教育力量„„,每周学生从进校门到离开学校,门卫、生活指导教师、后勤员工、科任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分管领导、家长等各个层面的教育者,在各自的工作范围,与学生进行教育对话,以内化对学生的制度要求,指导并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的道德品质,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

(2)以硬性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是保证学生安全,加强了对学生出入校园的管理。建立起学生出入校园的电子门禁管理系统,凡学生因病和其他情况需要请假,由家长手机短信向班主任申请,学生处批准并在电子计算机门禁系统授权发出允许进出校门的指令,学生凭校园卡在门卫处刷卡进出校门。周末放学和返校,学生在在规定的时间内凭卡刷卡出入。学生考勤电子化,出现问题家长与学校可以及时沟通处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诚信意识;

二是为保证学生的休息和集中精力学习,加强了对学生手机使用的限时管理。教学区制止使用手机,生活区中午和晚上就寝休息时间不得使用手机,并保证手机处在关机状态,特殊情况允许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充电,其他时间与空间学校尊重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若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违反相关规定,手机即被暂时收缴,待学期末再直接返还给家长;

三是为落实德育考核,学校实行学生日常行为德育量化管理。学生处将学生违反中学生日常规范和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量化扣分,落实到班级,并在全校通报,再由年级和班级落实到学生,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并做相应记载,学期末进行汇总,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给出学生德育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评优表彰依据。

(3)以活动为载体,着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我们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法制讲座、心理辅导、礼仪训练、知识类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各类兴趣活动、各类体育赛事、艺术节、电影欣赏、谜语竞猜、有奖游园等活动,让学生在软性的教育环境中树立讲规则的良好品质,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教育中认识自我,树立集体的价值观念,在成功的体验中领会主流思想和科学价值观念所带来的正面影响。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一种积极的、进取的、科学的、高尚的校园价值取向,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确保规范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

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和成长的剧变期,因此,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只要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富有人文气息的管理,就可以打开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学困生到学优生之间,如同隔着一条湍急的河流,很难过去,如果还像过去那样,那么失败的将是大多数学生,而成功的只能是少数会游泳的学生。怎么办?关键是为学生架设桥梁,教会学生自己过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搭建这样一座桥梁。

然而一切设想都是美好的,而实现设想的过程则是艰辛的。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优秀生源不足这是我校高中办学的不利因素,面对复杂的生源群体开始我们还是很困惑。这样的生源质量如何在三年后出成绩?如何在高中三年中把这样的不利局面扭转?如何让学生和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满意?

尽管架起成功之桥并不容易,但我们并不畏惧,迎难而上,抱着“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挑战就是机遇”的坚定信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校情,提出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和“转变一个学生,稳定一个家庭,办好民办教育,造福一方百姓”的社会承诺。学校特别制定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教学方针,坚持分层及小班化教学,教师们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不抛弃,不放弃,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悉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1)打造效率课堂和道德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要让学业基础和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成绩,这是对我们教师最大的挑战,唯一的选择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然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技能。高中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度,不断加强学科组建设,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把握、作业的选择等方面都通过充分讨论后确定;教务处通过常规管理检查、教学能力竞赛、示范课、公开课等活动,以促进教师个人教学技能的提高。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在打造效率课堂的同时,着力打造道德课堂。为了落实全员育人的目标,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忽视后进学生,学校规定课堂提问必须兼顾优秀、良好、后进三个学生群体,并通过期中、期末全员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教师课堂教学作出评价;与此同时,学生处专职检查员和学校行政值班领导一起,每天不定时地进行课堂巡查,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相关要求的行为,通过家校通短信平台在全校教师中点名通报,并纳入到教师考核。

而针对边缘生,我们重在思想上、方法上的面对面,谈心式的辅导,落实师生结对子策略,突出学法指导,班会重点分析边缘生推进完成情况。定期召开边缘生推进研讨会,重新划定工作区域,建立边缘生推进档案卡,并落实学科教师负责制。

(2)跟踪个体成长,提高边缘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从高一新生一入校,就开始为每个学生记录好成长档案,实事求是地分析每个学生的“长板”和“短板”,班主任作首席,协调好各科任教师,就如何发展学生的“长板”优势并做好“短板”的补差工作,而制订相应的“培优补差”计划,定期量化总结,及时跟近指导,适时评价激励。此做法产生的一个现象是,中考成绩并不高的学生,来到海桂学校后学习激情格外的高,学习成绩提高幅度也非常大,高考时都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如今年高考,学校高三(1)班学生,3年前中考成绩是80分,不够当年嘉积中学的录取分数线而留在我校就读高中,我们对他采取了个案跟踪制,今年高考 考出了638分的成绩,进入了一本线,这令学生和家长十分高兴。家长在感谢信中写道:“尊敬的校长!我把孩子送到海桂学校是我这一生为儿子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海桂学校真的是一所造福百姓的好学校。学校给孩子重新点燃了希望,给孩子树立了坚定的信心,给孩子创造了拼搏的环境,给孩子铺就了走向成功的幸福之路。作为学生家长,我们感恩学校,感恩校长,感恩老师。孩子也会永远记住海桂学校。”

(2)探索分层导学的教学模式,重视差异化教育

面对学生实际,我校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挖掘差异、利用差异,积极探求个性化、差异化教育策略。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正常的课程以外,各年级每天保证一节基础知识提高课,并在相应年级开设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竞赛辅导课和培优提优课,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异步推进的方式方法,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把培优和补差紧密结合起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为每位学生都建立起学习成绩与学习品质跟踪教育档案,充分运用长效跟踪教育机制,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收获,都有所发展。

经过3年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原来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2009年高考中,542人参加考试,专科以上入围482人,入围率为89%,全校800分以上4人,700分以上35人,最高分850分,单科800分以上6人,其中李菲菲、冯学城、杨玉江分别被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高考成绩节节高,学校也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学生前来就读。2009年的在校生数量比2006年增加了1/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成为我校的办学特点。

依托着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全体教师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依托着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全体教师教改科研表现出来的“创新的精神、无畏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南省琼海市海桂学校的明天将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第二篇:立足校情,创新模式,打造特色学校

立足校情,创新模式,打造特色学校

新县泗店中学 黄学勤

泗店中学地处新县县城的边缘,受城市化进程和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影响,加之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整齐,学生学习基础差,素质教育跟不上,面临着升学和生源的巨大压力,是新县名符其实的薄弱学校。薄弱农村中学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多年学校管理工作的风风雨雨,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管理一所学校尤其是薄弱的农村中学,立足校情是基础,创新管理是保证,提高质量是关键。

俗话说,穷则思变,破旧立新才是最终的出路。因此,我校针对现状,立足校情,创新模式,打造特色学校。

一、要改变学校,首先要改变课堂。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农村中学的成功经验,使我明白了学校管理上的一个道理:要改变学校,首先要改变课堂。于是,自2007年起,我们借教体局将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放在我校的契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进行着课堂教学改革。5年来,泗店中学一直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巩固和深化“三三六”自主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工作,科学、规范管理学校,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校教师转变了观念,转变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努力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师关注学生全方位和谐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参与互动的欲望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会过程与方法、享受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了课前精心预习,不懂就问,上课积极发言,展现自我,课下认真总结,积极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更主动、更积极,真正做到了爱学习,会学习,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显现,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中招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中招考试,我校重点高中录取11人,其中实验班学生董建国突破600分大关,取得农村中学

考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以教师发展为本,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让学生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我们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落实要质量的奋斗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并组织落实。

1、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坚持四查:教研组周查、教导处查堂、教导处随查(推门听课)、期末组织专查,督促教师落实“四清”。学校制定了《泗店中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考核方案》,考核结果与教师考核、评先、评职、聘任挂钩。建立查堂公示制度,定期评比文明办公室,教师的办公纪律和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

2、认真开展四课活动,说、听、评、思已形成了各教研组浓厚的研究氛围。为使每一节课做到优质高效,教师们都努力做到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经营好课堂主阵地。开学初,每个教师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提高质量的措施,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3、落实“四清”,狠抓质量。基础知识要落实,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内容的落实,力争做到教学任务堂堂清、日日清、周周请、月月清。建立学优生、学困生档案,建立教师、学生帮扶,家庭密切配合等帮扶机制。制定《泗店中学学生作业要求》、《泗店中学学生课堂常规》等要求,扎实开展课堂常规训练,规范课外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规范考试行为,严格考试纪律,及时批改讲评,及时督促更正,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为学生查缺补漏。

4、狠抓教学科研。班子成员下到一个教研组,对新课程进行重点研究,通过说、听、评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教材的研究,课题的研究还注重原始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了详实的资料。课题的研究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的成长,各级骨干教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5、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运动会,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达到全民健身。坚持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组织朗读、书法、绘画、手抄报等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舞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学校,建有美术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科技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每周定期训练。

四、营造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从而健康成长。我们始终坚持学校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求真务实,努力把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作为办学理念。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使学校与社会、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不断创设富有育人氛围的学校环境。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和办学条件等又是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我们在教学楼、办公楼悬挂了校风、学风、教风等标语。办公室内各种规章制度及育人理念,教室内激励警句、名言、守则、规范等内容充实。教学楼过道悬挂的中外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的画像、警句,校园的绿化带、餐厅内富有人性化的宣传标语等等,让师生的“心灵感受心灵、智慧碰撞智慧、情感赢得情感”达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营造了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还提升了学校内涵和品位。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校还将在课堂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结合我校实际不断创新,开拓进取,逐步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努力把我校打造成为农村中学示范性学校。

第三篇:立足校情 科学发展 自查报告

立足校情 科学发展 积极推进学校“双高普九”工作

——本溪市第九中学“双高普九”工作自查报告

一、学校概况

本溪市第九中学坐落于溪湖区火连寨镇,始建于1963年,1987年迁入现在的教学大楼,是一所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2279平方米,建筑面积2024平方米,操场面积6070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314名,其中七年级学生111名,八年级学生101名,九年级学生102名。全校教职工38名,其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7名,中学一级职称教师13名,市优秀教师3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9名。

几年来,学校以厚德诚信、博学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和谐理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以“好习惯就是好学生,有进步就是好学生的学生”评价理念,以打造书香校园,提高生命质量为工作目标,形成了乐业、求实、团结、创新的教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的学风和负重自强、团结奉献、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九中精神,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市教育局、市政府授予的“本溪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先进单位”、“诚信教育先进学校”、“控辍保学先进单位”、“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日趋上升,“双高普九”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二、“双高”普九工作达成情

(一)普及程度

学校坚持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政策,严格实行“小学生就近直接升初中的要求以及流动人口少年儿童入学的要求,依法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多年来,学校未发现阻碍学生入学及侵害学校和师生权益的事件。2004年至2007年学校的入学率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率分别是98.2%、98.4%、100%。同时学校根据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控辍保学”工作的要求,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控制学生辍学,近三年辍学率分别是0.64%、0.67%、0.35%,连续几年控制在1%以下。

(二)师资水平

我校的三位校级领导均为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3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22人,专科7人,达标率77%,胜任率为100%,专任教师计算机达标率为100%。学校以师德建设为中心,提高教师的水平,尊重学生个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没有侮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聘任制度,为教师创设公开、公平竞争和择优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起“以校为本、四位一体、课改牵动、分科推进、案例为主”的校本培训制度,“十五期间”学校拥有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三项,全校有58.8%以上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十一五”期间我们又承担了一项国家级课题、三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比例达到 62.4%,全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两年来,九中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捷报频传,国家优秀课例1节、省优秀课例7节、市优秀课例14节、区优秀课例18节。共有4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获国家、省、市的不同级别荣誉。

(三)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一个150米椭圆形跑道的田径场,一个篮球场和一个排球场,生均占地39.1平方米,校舍楼房化,生均建筑面积6.45平方米,标准教室9间,专用教室8间。2002年完善了实验室建设,建成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准备室、备品室各一个,教学仪器配备齐全。学校有多功能会议室、学生微机室、教师微机备课室、语音室、多功能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各一个。其中图书室藏书近13000册,同时建立起班级图书角,生均藏书超过40册,并达到了电子化管理。学校“校校通”接通率达98%,学校有多媒体教室3个,占班级比例达33.3%。学校有教学用计算机31台,生机比达到10:1,教学资源库存量达到320G。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各班人数均在40人以内,小班化比例达100%,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覆盖率达100%。现在学校的操场完成了硬覆盖,拆除了危房,修建了整齐的偏墙,楼内的墙面整修一新,教室更换了木制门,改造了楼内的电路管网,更换了漂亮的护眼黑板,配备了新桌椅,耗资累计70余万元。教育设施合理,教育资源充足,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四)教育经费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2004年至2006年分别为4522元、5772元、6096元,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004年至2007年分别为636元、638元、755元,达到省定标准,并做到逐年增长。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学校成立了义务教育助学基金,“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这是溪湖区政府对全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的承诺。为了让贫困生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学习,我校始终坚持“爱心助学”多方筹集社会赞助,学校领导和老师也积极资助贫困学生,确保家庭困难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五)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具体体现,是学校的生命线。现今的教育质量绝不再是简单的“片追”,更重要的是肩负起学生的全面发展职责,其核心是素质教育,是成人的教育。为此,学校全面按照新课程要求落实国家规定课程计划,普及外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引导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现代化技术在各科教学中应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育人中心,抓住“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这一关键,广泛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形式新颖,目的明确的德育系列活动,坚持“活动育德、实践养德、管理促德”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德育工作的层次性、连续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学生基础扎实、品德优秀、爱好广泛、综合能力突出。2004年至2006年九年级学生升学率分别是96.3%、97.5%、97.4%。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其他群众性体育活动,并通过活动拉动整个校园文化的开展,学校的健康状况良好,健康达标率“六病”防治达标,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质量基本达到双高水平。

(六)教育管理

1、坚决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学校大力整顿办学秩序,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师德建设,严肃收费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实现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学校的全体教职工职责分明、团结合作、积极向上、和谐发展。教师工作心情舒畅,能很好的为学生服务,达成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良好效益。

2、树立服务意识,形成开放式办学。学校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优化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学校和班级的家长委员会,建立了社区活动方案,制订了《家访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3、坚持特色办学,形成特色教育。作为城乡结合部的薄弱中学,我们不灰心不气馁,潜心创设教育特色,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效果明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九中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建立德育实践基地的号召,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全面落实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万里长城、文化名人、科技展示、卡通运动使每面墙壁都有主题;紫槐飘香、红枫染霜使每一处角落都有风景。学校环境达到优化、美化、净化、艺术化,并具有良好的隐性教育功能,为高质量高水平实现“普九”提供了优质的育人环境。

为全面落实课程改革计划,九中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南,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从七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八年级以上的学生基本都能熟练的使用电脑。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探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并纳入课表中。以美术手工制作、英语“生活口语”、语文毛笔书法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逐渐形成校本教材。

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九中还积极开展以文娱体育为主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的“竖笛”、美术的“沙画”、艺术月展演、运动会、冬季“三项”比赛、语文的“大阅读活动”,以及排球队、腰鼓队、踏板操舞队等的成立,突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学生的爱好,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强手林立的市运动会上连续六年技压群雄荣获冠军。踏板操舞队的表演在去年的溪湖区艺术节演出中引起轰动,代表溪湖区参加本溪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反响强烈,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对照评估标准,我校自评得分:201.15分,失分23.85分。

三、“双高”普九的主要做法和特色

“双高普九”工作和新课程改革是互相促进,互为作用的两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普九”的继续和提高,是省、市、区各级政府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大契机,是我校提高办学品位的一次重大机遇。

两年来,市、区教育局,市、区政府领导对我校“双高”普九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到我校视察,详细了解学校的教育、管理、设施配备等情况。市区两级政府先后投入140余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其中市政府投入70余万元用于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专用教室的装备。鉴于我校地处偏远,建校时间长,教育设施陈旧老化,教育配备严重不足等现状,区政府加大动员和宣传的力度,为学校牵线搭桥,火连寨镇政府和区林业局成为我们普九建设的坚强后盾,为我们出资30余万,改造了操场和火烧房。市教育局为我校投入30余万元,学校自支了10余万元,进行楼内装修改造。这些都为学校的硬件建设解决了很大难题。近期,区政府又为我校牵线火连寨铁矿选矿厂,每年为我校赞助教育教学款项10万元,今年10万元已经到位,这些都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营造“双高”普九的工作氛围。

学校专门成立了“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主管副校长主抓,把“双高”普九工作当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列入校工作计划中,并坚持长抓不懈。同时,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橱窗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生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要求全校教师严格按双高标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水平。此外,我们还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座谈,与街道社区、派出所沟通,引起社会各界对“双高”普九工作的重视,借助各种社会力量,为“双高”普九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2、提高教育理念,加强教育管理,达到“双高”标准。

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因此,我们把教育目标定位为“有健全的人格,有健康的体魄,有学习能力,有创新意识,有责任心,有自主技能,适合新世纪竞争挑战,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终身发展。

3、加强队伍建设,落实课程改革,夯实“双高”普九工作基础。学校把“双高”普九和新课程改革这两项互相促进、互为“加速度”的工作作为本的重要任务,基于我校的校情及现今发展趋势,我校在总体规划及“双高”普九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以“办学形式多样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素质教育深层化、育人水平高质化来弥补学校硬件建设滞后的工作策略。学校明确教师队伍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知识渊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有献身精神,懂教学规律,懂因材施教,能从事教育科研,锐意改革,善于教书育人的队伍。为此,学校实施了校本培训和名师培养两大工程,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了教育水平,夯实了“双高”普九工作基础。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教育关键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知识传授上,我们更着力于品德建设上。几年来,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把《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贯彻落实到工作中,追求德育内容具体、平凡、真实,使德育内容真下在体现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增强了实效性。各项活动做到计划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生动性的和谐统一。

四、存在的不足及工作目标

我校在实施“双高”普九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生师比8.26:1,高于规定的标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降低一部分生师比;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增加生源,最后实现生师比例均衡。

2、生均建筑面积6.45,大大低于规定标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同时通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强教育设施投入来完成。

桃李无言春华秋实,泽被一方下自成蹊。本溪九中以自身教育的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文化不断向前发展。这座火连寨学子求知的乐园、成长的沃土,如今正迎着课程改革的旭日,乘着“双高”普九的东风,在“厚德诚信,博学创新”校训的指导下,在“乐业 求实 团结 创新”的教风,“博学 勤问 慎思 善用”的学风的引领下,朝气蓬勃地踏上了新的征途。

第四篇:精心打造劳务品牌

精心打造劳务品牌 努力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

---崇信县劳务品牌发展纪实

一、品牌简介

2007年11月,由中国就业

“崇信人”劳务品牌注册于促进协会颁发。商标采用“崇信人”汉字拼音“chong xin”打头字母“C”、“X”和“人”的组合变形组合而成,“C”的变形可理解为广阔的天空和强大的发展力;中部“X”和太阳组成一个顶天立地人的形象。寓意来自“公刘故里”,有着古老文化、悠久历史的崇信务工者们尊崇信任、推崇信义、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定会在广阔的天地和市场中奋勇拼搏,不断发展壮大,开拓出“崇信人”的一片新天地。

二、主要做法

(一)挖掘本地历史传承,打造劳务品牌。崇信县儿女勤劳纯朴,文化底蕴深厚。充分挖掘本地历史传承,通过引导扶持,精心打造劳务品牌。崇信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公刘故里”之称。春秋战国时属西戎古地,秦属北地郡,唐为左神策军“京师西北八镇”之一,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建县,距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八年的历史。金、元、明、清初属平凉府,中华民国期间先属泾川道,后隶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1958年4月撤崇信县建制并入华亭县,1959年1月并入泾川县,1961年恢复崇信县建制至今。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予了“崇信人”劳务品牌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发挥就业培训优势,打造劳务品牌。把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职业技术院校作为主阵地,结合市场需求,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引导培训机构结合各自实际,打造拳头专业,培育崇信人劳务品牌。一是整合师资力量。由“崇信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负责,健全教师队伍,针对全县各类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培训资源重叠交叉浪费的实际,从整合培训机构入手,对现有分散的农广校、职校、农技培训中心、就业培训中心等单位进行有机整合,并根据市场需要开设机动灵活的培训科目。二是整合培训资金。每年列支就业专项资金的10%全力支持农民工培训工作,为劳务培训工程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整合培训项目。按照“培训——输转——跟踪——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市场化技能培训,加速供求双方的有效对接,形成政府牵头、部门(乡镇)实施、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机制。四是扎实实施培训。今年计划培训农民工12期9000人(其中技能培训5期2000人,引导培训7期7000人)。通过多种措施抓紧抓好培训,促进我县劳务输转规模不断壮大,努力形成“签定订单→技能培训→输出就业”的劳务输出新格局。

(三)围绕市场劳务需求,打造劳务品牌。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我们注重捕捉市场信息,调查市场劳务需求,着力劳务基地建设,通过市场引导、典型带动,结合实际培育发展劳务品牌。大力推介打造品牌输出基地,寻求建立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扩大用工信息网。依托“崇信人”劳务品牌,在原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针对我县农民工的优势,着力开发以“崇信人”为特色新型的劳务基地。今年至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宝鸡、青岛等地联席发展规模较大的劳务基地多次。接孩子目前累计建立各类劳务基地达72个,其中百人以上的劳务基地48个,省外26个。

(四)依托我县优势产业,打造劳务品牌。崇信县坚持“人才、规模、品牌”的战略思想,确立“以诚信闯市场,以质量树品牌,以联合促发展”的方针,从而进一步提升巩固了我县“崇信人”劳务品牌的地位。我县按照煤电产业集中低碳发展,草畜产业规模连片开发,果菜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的思路,根据资源布局,科学规划了铜城煤电化循环经济、新窑煤炭工业、汭河川现代农业、龙泉寺—五龙山—唐帽山生态旅游四大功能区。以我县四大功能区的开发的为优势,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劳务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成效

(一)劳务品牌成为就业名片。我县“崇信人”劳务品牌传承历史,传承文化,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反映崇信人呢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特点,大大增强了崇信人在劳务市场的竞争力。此品牌凭借过硬技术,诚信的服务,成为一张张人力资源市场的“就业名片”。

(二)劳务品牌成为人力资源优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劳务品牌为载体,加强劳务品牌专业的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为企业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使劳务品牌转化为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举措。

(三)劳务品牌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了劳务品牌的效应,推动形成了区域性产业集群,将劳务品牌转化为产品品牌或技术品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存在问题

1.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偏低,致使劳务品牌发展不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对技能型人才和高中以上学历人员需求增加,单纯体力型劳力需求减少。而我县文化程度普遍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劳动技能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收入低,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

2.县乡配套投入能力有限,致使城乡劳动力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导致劳务品牌开发不到位。资金的缺乏仍是阻碍当前我县大规模开展就业培训的主要因素。加之,目前没有农民工培训的专用场所,很难适应城乡统筹就业培训的需求。

3.劳务经纪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能力差,致使与劳务品牌保护不到位。有些劳务经纪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依法维权意识,发生劳务纠纷时,不能很好的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对策建议

1.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增强劳务品牌竞争能力。一要加强政府扶持,统筹规划指导。县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就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加培训补贴,配齐培训设施。二要整合培训资源,多方配合协作。为提高培训效果,政府要整合有关部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手段,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培训。

2.进一步擦亮品牌,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及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一要理顺管理体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涉及劳动、农办、农业、教育、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需要建立一种长效工作机制。二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要建立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性的县、乡镇(街道)两级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不断提升档次标准,努力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健康有序转移,是一项涉及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

3.健全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改革体制,完善制度,尽快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一要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要健全劳动保障监控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侵害农民工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受理劳动争议。二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要把农民工纳入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公共财政应兼顾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需要,安排适当资金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公共福利和必要的救济、救助等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三要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第五篇:立足校情科学发展积极推进学校123

立足校情 科学发展 积极推进学校“双高普九”工作

大源中心校“双高普九”工作自查报告

一、学校概况

大源中心校坐落于将乐县西北部较偏远的大源乡大源村,辖10村1场。现有九年制中心校1所,村级办学点4所,中心幼儿园1所。全乡校园面积28536平方米,生均43.8平方米(其中中心校校园面积24000平方米,生均40.07平方米),全乡校舍面积860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3.2平方米(其中中心校生均10.3平方米),中心校操场面积8580平方米,生均14.3平方米,中心幼儿园面积999.6平方米,校舍面积1062.5平方米,生均10.1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922.5平方米,生均8.7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811名(其中初中学生231名;小学学生368名;办学点52名;幼儿园学生160名)。全校教职工76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占教师总数的2.6%;中级职称50名(其中中一职称15名;小学高级职称35名),占教师总数的65.8%;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6名,占教师总数的21.1%。

两年来,学校坚持以德立校、和谐理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以“好习惯就是好学生,有进步就是好学生”的学生评价理念,以打造书香校园,提高生命质量为工作目标,形成了“勤严、细实、敬业、奉献”的教风,“博学、多思、求实、创新”的学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管理先进学校”、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学校的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日趋上升,“双高普九”工作取得明显成果。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双高普九”工作和新课程改革是互相促进,互为作用的两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普九”的继续和提高,是省、市、县各级政府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大契机,是我校提高办学品位的一次重大机遇。

(一)突出制度保障 抓好控辍保学

学校坚持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政策。每学期开学初,积极配合乡政府逐村逐户做好流生复学动员工作,利用墙报、标语等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法》,使“普九”意识、教育优先发展意识、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全面落实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及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在全县农村中小学生实行政府套餐后,按计划生育有关政策为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免除自助餐的费用。进而健全制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几年来,学校未发现阻碍学生入学及侵害学校和师生权益的事件,逐步形成了依法组织入学和控辍保学的新机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13-15岁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99.4%,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2.06%;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1%;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幼儿入园率达89.2%;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2.41%,各项指标均达县教育主管部门对“控辍保学”的工作要求,依法保证了所有符合条件的少年儿童的受教育的权利。

(二)提高教育理念 加强教育管理

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因此,我校把教育定位为“有健全的人格,有健康的体魄,有学习能力,有创新意识,有责任心,有自主技能,适合新世纪竞争挑战,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终身发展。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深入开展“校园文明”、“宿舍文明”、“言行文明”、“教学文明”等六创活动。我校结合乡政府创建“平安大源”工作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平安校园”争创活动。聘请派出所所长担任学校治安副校长,派出所指导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每学期定期到中小学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中心广泛开展形势多样的德育活动,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特长的发展,加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落实《福建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坚持能科目与语、数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减负”精神,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自主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建立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和德育基地,开设音乐、美术、体育、书法兴趣小组,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广阔空间,填补“减负”后的空白。通过劳动实践,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既全面发展又学有专长,08-09学年小学生毕业生 82人,毕业 82人,按时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班学生63人,毕业63人,毕业率100%,中小学学生体育达标率100%,行为规范合格率100%,师生无违法犯罪行为。

(三)加强队伍建设 落实课程改革

学校把“双高普九”和新课程改革这两项互相促进、互为“加速度”的工作作为本的重要任务,基于我校的校情及现今发展趋势,我校在总体规划及“双高”普九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以“办学形式多样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素质教育深层化、育人水平高质化”来弥补学校硬件建设滞后的工作策略。学校明确教师队伍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知识渊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有献身精神,懂教学规律,懂因材施教,能从事教育科研,锐意改革,善于教书育人的队伍。为此,学校实施了校本培训和名师培养两大工程,鼓励广大教师参加电大、函授、自考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历层次。08-09学年初中部参加本科段学习的又有5人,占初中专任教的20.8%。目前已取得本科学历有19人,占初中专任教师的79.2%;小学部本科学历有3人,占小学部教师总数的5.7%;小学部参加大专段学习的有43人,现有32人取得大专学历,占小学部教师总数的774.4%;教师全员参加计算机培训,领证率达95%以上。教学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3篇、市级2篇、县级12篇。中小学专任教师任职条件合格率达100%,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此外,我乡还制定了课改工作计划,确立了课改教研课题,积极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培养多层次的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四)加强组织领导,树立服务意识

1、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营造氛围

学校专门成立了“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分管教学副校长主抓,把“双高普九”工作当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列入校工作计划中,并坚持长抓不懈。同时,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橱窗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生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要求全校教师严格按双高标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水平。此外,我们还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座谈,与乡、村、派出所沟通,引起社会各界对“双高普九”工作的重视,借助各种社会力量,为“双高普九”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2、加大教育投入 优化办学条件

我们紧紧抓住了教育改革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机遇,在各级政府、教育局的关心支持和协调下,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规模能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需要。

2004年完善了实验室建设,建成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准备室各一个,教学仪器、实验器材、实验药品配备齐全。2006-2009县局、乡给我校添置课桌椅200套,计16000元,添置寄宿生衣24个计20400元,添置被子156床,计15600元;新添图书9656册,计167598.5元,新建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楼1690平方米累计投入163.75万元(含附属工程),为学校食堂购置锅炉一套22800元学生餐桌36套计23040元,大门及道路改造硬化共计投入158000元。运动场改建8580平方米,投入115470元。远程教育工程新配联想电脑15台,TCL王牌电视机4台,DVD播放机4部,投影机1部,阶梯教室新增桌椅108套,讲台桌一套,卫星接受设备一套共计投入远程教育工程75605.5元;新添置宏基电脑14台共计35882元;2009年县政府对我校中心幼儿园进行全面改造18万;乡政府为中心幼儿园添置活动桌18套共计17640元。2006我乡教育投入93063元;2007投入185700元;2008投入100000元;本学期县局为我校配备钢琴一台,电子琴一架共计21000多元。我校为全面普及实验教学,新增教学仪器15000多元。三年来县乡为我学校投入共计266万元。我县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大大提高了学校的规模办学效益,全面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

我校现有寄宿生304人,初中140人(其中女62人);小学164人(其中女75人)。2007年4月实施食宿改善工程以来,我校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工作会议精神,严肃工作纪律,完善工作机制,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按工作流程操作,实行“日平、周清、月结”制,确保每一分钱均花在学生伙食标准上。严格执行“两女户、独女户”和“两免一补”补助政策,层层把关,确保国家补助政策不漏一人。正是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学校领导、教师服务意识的增强,逐步实现了孩子住的舒心、吃得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工作目标。目前,低保寄宿生数小学11人、初中6人; “两女户、独女户”初中20人、小学23人。2009“两女户、独女户”、低保寄宿生累计减免自理生活费8000多元。

(五)加强德育工作 发展学生特长

加强德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⑴抓德育队伍建设,拓展德育渠道,形成全员育人格局。校内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校外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校外辅导员作用。⑵抓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把工作重点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环境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同步,不断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

⑶抓常规教育,彰显德育功能。严格落实常规管理制度,建立起严格的师生日常行为规范督查制度,并坚持实施管理公示制度,坚持开展“星级”队员、文明教师评比活动。

⑷抓主题活动,深化德育内涵。以团队为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以兴趣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手抄报成为 校科技特色。作文竞赛、主题征文、英语竞赛、书法、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同步进行。

⑸为配合我校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乡政府特为我校划拔20亩田地作为学生的劳动基地,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成为了一块劳动、实践的德育基地。

⑹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坚持以普及学前教育为工作重点,以“儿童发展为本”为主旨,以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课题,不断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大力开展园本研究、园本培训,积极创建教师研讨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保教质量,带动办园水平的提高,3~5周岁幼儿人数306人,入园率89.2%。同时立足本乡实际,巩固非正规幼儿教育办班模式——确保3个村办辅导站工作落实,每个村办辅导站逐步走向正规,3个村办辅导站计49人,这样学前三年入园率就达到89.2%。

⑺我校还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特派了两名教师到福建师大参加心理培训(中小学各1人),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有了以上各种好的措施,我校的教育工作有了长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桃李无言春华秋实,泽被一方下自成蹊。大源中心校以自身教育的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大源乡学子求知的乐园、成长的沃土,如今正迎着课程改革的旭日,乘着“双高普九”的东风,在“厚德、诚信、博学”校训的指导下,在“勤严、细实、敬业、奉献”的教风,“博学、多思 求实、创新”的学风的引领下,朝气蓬勃地踏上了新的征途。

下载以人为本 立足校情精心打造民办教育品牌(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人为本 立足校情精心打造民办教育品牌(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足校情 强化教研 创建特色学校

    立足校情 强化教研 创建特色学校 各位领导、全体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立足校情 强化教研 创建特色学校”。结合我校实际,今年我们确定以《小学生作文评改模式研......

    立足校情扎实工作创建和谐校园

    立足校情扎实工作创建和谐校园 ——寿春中学“六五”普法汇报材料 安徽省寿县寿春中学座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新城区通淝大道东侧,占地4.12万平方米。这是寿县人民......

    立足校情 狠抓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范文模版]

    立足校情 狠抓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招贤中心小学教学常规工作情况汇报2013-2014学年度前半期,我校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校各项工作稳步......

    劳动局以人为本打造情系民生服务品牌经验做法

    我局把机关品牌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有效载体,作为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机关建设的主线来抓,努力打造“情系民生”品牌,在全系统大力营造文明规范、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精心打造旅游品牌 大力发展朝阳产业

    精 心 打 造 旅 游 品 牌大 力 发 展 朝 阳 产 业 东昌府区姜堤村A级景区复核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姜堤乐园全体员工对省市领导来我园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

    孝感精心打造“四孝”品牌

    孝感精心打造“四孝”品牌 孝感因汉孝子董永卖身藏父、行孝感天而得名,是中华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中国孝文化之乡。近些年来,孝感市充分发挥孝文化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汇报材料:秉承传统,立足校情,稳步推进工作

    学校汇报材料:秉承传统,立足校情,稳步推进工作 一、学校概况 第十一小学地处城厢镇土楼村,北依凤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南望笔架翰墨飘香,人才辈出。学校创办于1978年,命名为土楼小学......

    立足校情 真抓实干 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

    立足校情 真抓实干 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 会盟镇雷河小学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巨大的变更,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朵奇葩,它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