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赛迪顾问-创新驱动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最终版]
创新驱动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材料产业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员,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保障。然而,由于创新不足给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关键材料难以保障,核心专利受制于人等。赛迪顾问原材料产业研究中心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材料产业创新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加大投入力度,鼓励新材料领域原始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体系,推进新材料集成创新;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实现新材料消化吸收再创新。
【关键词】 创新驱动 新材料 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4年8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出我国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信号。新材料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是其发展的关键。创新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新材料在这三个方面都亟需加强,从而解决创新不足带来的产业发展问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创新不足给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关键材料难以保障
新材料产业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无论是大飞机、高速铁路、汽车、电器等民用领域,还是战斗机、坦克、导弹等军工领域,都离不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的新材料产品种类已经大幅增加,但在很多高端领域依然缺乏国际竞争力,很多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还需要长期依赖进口。比如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速铁路、船舶、汽车等重要领域所需的关键材料中,约有30%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完全需要依赖进口;约有50%以上的材料能够实现生产,但在性能、产量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的应用需求,需要部分进口来进 行补充;仅有不到20%的材料能够完全实现国内自给自足,但这些材料又多属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核心专利受制于人
中国新材料产业近年来高速成长,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5%左右,新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中国新材料领域专利申请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从质量方面来看,我国新材料领域的专利则是“多而不专”,大多缺少核心技术,难以产业化应用。以碳纤维领域的专利为例,国内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外,然而这些专利大多是对细枝末节的修补,原创性的核心专利少之又少,以至于国产碳纤维发展缓慢,高端产品尚未形成生产能力。从申请专利的主体来看,我国新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大多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占比非常小,这也与国外的专利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纳米材料领域的专利为例,全球申请数量前十位中,国内只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三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上榜,而另外七家则是三星、LG、三洋等跨国企业。高校和 科研院所的专利很多是为了完成课题需要,离产业化应用还相去甚远。
(三)各地重复建设,产业发展趋同
据统计,全国有超过80%的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发展规划中选择发展新材料产业,然而各地在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过程中,鲜见“创新”,多为“模仿”,以至于初步呈现多地新材料产业发展雷同的趋势。以稀土功能材料为例,目前,全国约有19个稀土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相似,多以资源为核心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抛光材料、稀土催化剂等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制品,这些稀土产业园区的建设目标也大多定位于“国内领先、区域一流”,这样的重复建设无疑会导致部分稀土功能材料产能过剩。除了规划趋同,各地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盲目跟风”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只要出现了一个热点领域,各地便一哄而上,而对自身的资源禀赋、科技研发、市场需求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估,对该热点领域的真实价值也难以客观判断。如“石墨烯”这一材料近来引来了广泛的关注,不少地方盲目引 进了一些从事低端开发、技术炒作的项目团队,未来的发展前景可想而知。
二、新材料产业创新不足的原因剖析
(一)在原始创新方面:投入大、周期长,让人望而却步 所谓原始创新,通俗的理解就是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新材料产品的原始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没有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很难开发出稳定的产品。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为例,其具有宽的禁带宽度、高的击穿电场、高的热导率、高的电子饱和速率及更高的抗辐射能力,非常适合于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然而生长SiC晶体难度很大,虽然已经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发展,目前为止也只有美国的Cree公司、德国的SiCrystal公司和日本的新日铁公司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了SiC的生长技术,能够生产出较好的产品,但离真正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也还有较大的距离。而国内新材料领域的科研院所和相关生产企业大都急功近利,难以容忍长期“只投入,不产出”的局面,因此,新材料的原始创新举步维艰,让人望而却步。
(二)在集成创新方面:知识产权意识淡薄,难以实现集成应用
所谓集成创新,即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优化和系统集成,很多新材料的产生都是由集成创新而来。我国在新材料领域有一些技术研发领先于发达国家,但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没有注重保护,导致集成应用时受到限制。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因其具备优异的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和医疗等领域。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应用气流磨设备用于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粉工序,但没有在美国等国家申请相关专利;而日立金属在该领域分别于2001年5月和2002年7月在美国申请了两项专利,其优先权可追溯到2000年5月。尽管国内很多稀土永磁材料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都具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也有证据表明从时间上讲并没有侵犯日立金属的专利权,但就是因为没有申请专利,很多客户不敢购买他们的产品。目前,中国稀土永磁联盟成员企业正积极筹备与日立金属在美国打专利官司。就算胜诉,中国的稀土永磁材料企业也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当年早些申请专 利,何须如此?
(三)在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风险高,无人愿为国产材料“试车”
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新材料领域常用的创新形式,即利用各种引进的技术资源,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对新材料产品进行改进提升。如前所述,中国的很多关键材料都需要依赖进口,但依靠消化吸收再创新,国产材料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有些产品已经足以替代进口材料。以稀有金属靶材为例,可以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领域。国内的相关生产企业在大尺寸的稀有金属靶材产品开发上落后一筹,但一些小尺寸、低代线靶材产品已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然而在没有成功案例的情况下,即使国产材料的性能已经完全达到进口产品的标准,又有几家下游用户企业甘愿冒险,从小试、中试再到批量应用国产新材料呢?而对于国产新材料,不在最终产品上进行推广应用,又怎么知道性能是否完全达到要求呢?由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欲了及更多信息,请联系赛迪顾问
第二篇:第一章 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关键
专业技术人员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第一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基础篇
这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是财富积累的途径。创新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充足的善于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实现组织“创新—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的根本。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创新能力构成,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开发的制度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第一章 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关键
本章要点
•时代需要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贡献
•创新的概念、模式和过程
•创新能力的概念和构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第一节 创新驱动的时代
一、时代需要自主创新能力
二、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贡献
1.创新可以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2.创新可以提升工艺能力,打造先进的制造优势
3.创新可以提升服务能力,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4.创新可以提升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
第二节 创新的内涵
一、创新的概念
1.创新概念的经济学解释2.创新概念的管理学解释3.创新与创造的区别
二、创新的类型
1.技术创新2.市场创新3.管理创新4.制度创新
三、创新的模式
1.线性模型2.同步耦合模型3.相互作用模型
四、创新过程
一般分为3个阶段:发明阶段、实施阶段和市场渗透阶段。
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内涵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整合,即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中,创新主体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
二、创新能力的构成第四节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创新在全球经济变革中的新趋势
1.创新的基础是智力资本2.创新的平台是管理实践
3.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员4.创新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第三篇: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人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在“两会”代表和委员分组会议上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自觉地扎实做好人才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大力提升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着成效,但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还有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缺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有重大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少,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要健全有利于创新的评价、使用、激励制度,营造有利于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要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优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当前,我国人才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还不合理,传统产业人才较多,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世界顶尖人才,加大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开发力度,提升一、二产业人才质量,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人才结构与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相适应,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鼓励和引导人才向企业和生产一线流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主体。要鼓励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成才,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产生的大量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实现自身价值。要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的规范发展,完善支持人才创业的金融政策。要鼓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并逐步向企业聚集,让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
群贤铸就创新驱动,人才谱写发展新篇。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努力营造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创以人才支撑和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文件,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共分9个部分30条,包括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
《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意见》要求,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
《意见》强调,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含义
编辑
2012年底召开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
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 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2]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十七大都明确提出科技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高技术不再是独立发展的产业,而要与传统产业全面结合。十八大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对上述认识的精辟总结,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抓住重点,形成合力。
意义
编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重点
编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抓住以下重点着力推进。
细化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目前,应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让各部门、各层面、各单位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2015年8月24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进行二审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在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经荣在作关于本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时说,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草案将对科研人员奖励和报酬的最低标准由不低于职务科技成果转让或者许可收入,或者作价投资形成的股份、出资比例的20%提高至50%,并明确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的奖励、报酬的方式和数额应当符合上述标准。
我国现行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起实施。本次修法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专家们认为,本次修法的亮点是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下放和科研人员奖励、报酬比例提高。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圳模式”
□ 李 来 本报记者 刘传书
2月24日,由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投资并购的马丁飞行喷射包公司在澳交所主板挂牌交易。马丁飞行喷射包公司是全球第一家生产“钢铁侠”飞行装备的公司,其最新版本的马丁飞行喷射包载重量为120公斤,可以在海拔1500米高空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前进,可连续飞行30分钟,而最接近的竞争产品只能连续飞行30秒,载重仅几公斤。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是由一支海外创新团队于2010年回国创立的高科技企业,开创性地研发了超材料技术、智能光子技术、临近空间技术等革命性的创新技术,业务包括颠覆式空间服务、光子支付和新一代特种航空结构等新兴领域。据统计,该公司专利总量超过2800件,占全世界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申请总量的86%。
如果说深圳光启靠科技创新成为深圳的一个企业典型,那么说深圳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则在全国形成了独有的“深圳模式”。201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02%,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5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1%;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接近1.9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万件,增长15%,占全国总量的48.9%,连续11年稳居全国首位。深圳在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4中国大陆城市创新力”排行榜中居榜首。
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成立于2006年,用8年时间就拿下全球一半小型无人机市场,这是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造的一个奇迹。据介绍,该公司2014年PCT专利申请170多件,目前已有40多项专利通过PCT进入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其中8件核心专利首先在美国获得授权。该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其组建的创新研发实验室已经储备了未来2—3年的最新科技。
去年, 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收入预计约为2870—2890亿元,同比增长约20%,主营业务利润预计约为339—343亿元。多年来,华为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在全球设立了16个研究中心,研发人员约76000名,占总员工数量的45%,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0%以上。
“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我们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双引擎。”在三诺集团,记者反复听到这样的话。当前,三诺已成为行业领先的多媒体音响产品提供商、以“智慧生活”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业涵盖影音娱乐、信息科技和智慧家庭三大领域。在全球,三诺率先创造性地建立了OPM模式,即原创产品策划设计提供商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策划、设计、智造、市场的一站式、差异化整体解决方案,让“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中国创造”。
在深圳,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深圳的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前沿。深圳光启拥有全球超材料领域86%以上的专利,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产出能力占全球50%以上。近两年,深圳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9个国家科技大奖。腾讯、比亚迪等公司4项发明获2013中国专利金奖,占全国1/5。在2014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5名得主中,有2人来自深圳。在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的2014“中美创新人物”中国10人名单中,深圳占了5席。
深圳市市长许勤二月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经过多年努力,深圳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他说,“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有创新动力,但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就需要政府为他们创造更多服务平台,创造公开竞争的环境,去鼓励、支持和推动其创新。”
“在深圳,我们一直强化企业创新的主导地位”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市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3家,超百亿元的17家,超十亿元的157家,超亿元的120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742家。
深圳的“四不像”
“除了固定的中央拨款占20%,其余的经费主要靠我们主动筹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采访时对记者说。去年,该院来自企业的经费超过1个亿。深圳先进院把科研、教育、产业、资本融合在一起,通过“四位一体”的模式,办了四个孵化器,发起成立了四个投资基金。目前,该院孵化200多家企业,先进院自身占股企业达70多家。据评估,其独特的“四位一体”模式,创新效率是传统模式的30倍到60倍,打通了科研和产业相结合的通道。
获得2014年深圳科技市长奖的樊建平认为,深圳先进院走的是“新型科研机构”道路。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又不是全性质的事业单位,而正是这种性质,加速了科技和市场的接轨。
实际上,类似的“新型科研机构”在深圳远不止深圳先进院一家。按照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陆健的说法,这些机构属于“四不像”:具备企业、研究机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等特征,但又不完全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
据统计,这样的“四不像”在深圳已有115家。
“寄生”于中科院体系内的华大基因2007年南下转战深圳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同样,深圳光启也属于“民办公助”类。在深圳,还有比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这些“四不像”,在科研成果产业化领域,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对于此种模式,有分析认为,此前的科研机构多数是事业单位,在管理是采取的都是行政模式,真正结合实际市场应用的很少。久而久之,科技创新与市场就相互脱轨。作为“四不像”的新型科研机构,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同时又要自身向市场找饭吃,在现实条件下,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科技和产业的结合,就会水到渠成。
而深圳市政府对于这些新型科研机构,一直本着积极支持的态度。深圳光启是2010年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是深圳市“孔雀计划”支持的团队。深圳市政府在资金投入、实验室体系建设、产学研联盟建立、产业基金设立、人才配套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全方位支持。
小微创新的天堂
2013年,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即柴火创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建人潘昊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企业家”,并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此消息一出,在全国“创客”圈内引起极大反响。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亲临探访柴火创客空间,给予大力鼓励。柴火创客空间主要通过创客会员、创客活动分享会、制汇节、网络等渠道组织广大创客。每年举办超过70期不同类型的活动分享会,50场工作坊,注册会员超过1000人,活动人流总数超过1万人。柴火创客空间拥有20多个国内外创客的最新产品展示区,通过这一开放式创客载体,已完成孵化企业3家,在孵企业5家。
有人把深圳比喻为“创客好莱坞”,这是因为,深圳不仅拥有数以万计的年青创客,还有利于创客生存发展的最佳环境。去年11月高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组建的中科创客学院正式揭牌,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立科研机构成立的创客学院。良好的硬件配套条件和创新环境,使得深圳有条件成为全球创客中心。今后,每年6月份国际创客周活动将在深圳举行。
去年12月2日,以“质量深圳,创意为先”为主题的深圳市第十届“创意十二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创意十二月”总体活动数量151项,其中重点项目30项,分为九大类别,涵盖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书画艺术、动漫游戏、旅游休闲、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从2005年开始举办“创意十二月”活动以来,经过连续十年的培育,“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成为深圳市民追踪文化潮流、享受创意理念及参与创意设计的文化节庆。而“创意十二月”是深圳全市范围内的群众活动,群众参与是“创意十二月”持续开展的核心动力。
在深圳,全民创新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科技创新力量。“支持大众创新、草根创新、小微创新和创客发展,是深圳创新驱动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许勤说,在政策支持上,去年以来,深圳从把更多的目光关注到青年创新、学生创新、创客活动等,并确定今年专门设立鼓励创客、青少年创新的科技计划,为中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搭建更多的平台,使得深圳的创新生态更为完善。
应该说,在深圳,这个年轻移民城市的优势正得到发挥,“敢于冒险、追求成功、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使得这座城市拥有最大的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在完成示范区《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的编制后,率先全国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主动承接国家、省6项重点改革任务,在全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中赢得了主动权。
在改革中,“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深圳科技创新领域得到率先体现。通过科技投入方式改革,激发出企业创新的强大活力。在全国首个深圳《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中,利用财政资金引导、放大和激励作用,全面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要素投向科技创新,使深圳成为国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先行区。其中通过银政企合作贴息,政府以5000万元成功撬动了近20亿元银行资金投向科技中小微企业,财政资金被放大了近40倍。
眼下,深圳已经成为创新人才高地。据统计,深圳人才资源总量约400万人,累计“海归”5万人,全职院士12人,“千人计划”人才10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2人,广东省南粤百杰人才7人。2014年新引进“孔雀计划”团队14个,累计59个。
为加快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深圳发挥两地政府创新合作协调机制。目前,香港在深设立各类科研机构43家,累计研发项目超过400个,注册企业16家。同时,为扩展国际科技合作广度和深度,深圳积极建立与“欧盟地平线2020研发计划”、“国际基因组计划”等国际知名计划的国际性大科学、大技术和大工程的合作关系。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累计引进了34个国家和地区的56家境外科技机构入驻,与国外104家技术转移机构建立联系,引进技术253项。
为推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深圳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技术服务专项资金,成立科技服务业协会,逐步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投孵化、知识产权等在内的科技服务体系。目前,深圳科技服务业总产出超过800亿元,增速超过25%,已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中国创新驿站”首批试点地区,科技部批复在深圳成立的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已正式挂牌成立。
可以想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科技创新的“深圳模式”,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无尽的动力。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实现了在国际和中国城市体系中准确定位深圳的发展目标。35年来,深圳的发展目标在定位上发生过多次转换,现代化、国际化多次作为关键词,出现在城市发展目标的顶层设计之中。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城市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现阶段尚未列入党代会报告所确立的总体目标。现代化、国际化有相应的标准,但现代化是一个比较性概念,国际化又受多重因素制约,且两者都较为宽泛。尽管创新型城市在国际上也不少,但更切合深圳的实际和特点。将创新型城市作为深圳的发展目标接地气、接世界、接未来。因此,从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型三者的关系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抓手、突破口、落脚点。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反过来会促进深圳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实际上,深圳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如果说,一流城市的发展会经历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深圳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要素驱动阶段,即特别依赖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的阶段。深圳也正在走过效率驱动阶段,即伴随着工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依赖发展,资本密集型大企业占据优势的阶段。深圳正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这一阶段知识密集型企业占据主导,服务部门进一步扩张,在稳健的基础需求和效率驱动基础之上,创业与创新要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在这个阶段确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可以与创新驱动形成良好的互动。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过去,我们从创新驱动战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层面思考的较多,主要聚焦在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创新生态体系等实施层面的工作,但还不足以支撑创新城市建设。
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完整的创新循环。这个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具有创新本能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的政府;新兴的创意阶层;人力的多样性与各类人才的发展机会;全社会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创新的公共环境,主要表现为多元、健康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建立创业与创新的紧密关联,其中关键是保持城市的创业活动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为此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创业基础条件,包括为新创及发展中企业提供资金支援;制定促进创业的有关税务、法规条例、相关申请奖励措施的政府政策;制定支持新成立或成长中企业的政府计划,加强针对新创公司的教育培训;建立可引导新商业机会的研究计划,以及有利于小型、新创或成长型公司的研究和开发系统;提高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的享用权;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有形基础设施的享用权;鼓励促进创业的文化和社会规范等。5月12日至14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内参部与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组织策划的“经济活力看广东-创新驱动——人民网强国论坛基层调研行”先后走进佛山、深圳,探寻两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所在。
三天时间,调研组先后探访了两地七家企业、两个创新孵化基地,召开了两场座谈会,还举办了两场与创新创业者对话的沙龙活动。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我们对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这些判断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GDP同比增长7.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GDP总量17272.24亿元,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深圳和佛山两市GDP增速水平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
企业研发成创新主体
与经济增速成正比的,是对研发的投入。2015年,深圳市GDP同比增长8.9%,全社会研发投入约占GDP的4.05%。
在深圳,90%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研发资金来源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4个90%足以说明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说。
对此,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十分认同。他提出:“发明、发现不是创新,实现产业化生产,到达市场,才是创新。谁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企业。政府一定要支持、依靠、推动企业去创新。”
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匹配的,是金融创新。张虎副市长介绍,近年来,深圳市加快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规定。目前,深圳拥有4.6万家VC和PE机构,注册资本超过2.7万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境内外的上市企业321家,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连续9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火热的资本在深圳很容易就能找到一拍即合的项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对此点赞。他说:创新、创业、创投形成 “铁三角”,实现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
创新创业人才是“根”
从深圳的创新行动中,调研组总结认为,创新创业人才是“根”,龙头科技企业是“主干”,小微科技企业是“叶”,制度环境、政策支持等就是“阳光雨露”。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让深圳成为了各类创业人才和创新要素的栖息地。正如201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打造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把创新环境、创业计划、创投资金和创客活动联合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力量。”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针对今年年初深圳房价持续走高等新情况,今年3月,深圳又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副市长张虎说:“180条具体举措,只要是人才,都可以从政策点中对号入座。”
深圳长朗三维科技董事长劳长石就是深圳市科创委从硅谷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去年,他的企业想从英国引进一位博士后,但是深圳的高房价令其顾虑重重,谈判僵持。“没想到,3月份政府出台了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81条政策,把原来的人才资金资助从80万元整整翻了一倍,力度非常大,他很快就跟我们签约了。”
“十二五”以来,深圳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相关人才154人,“孔雀计划”1539人,留学人才以及各类人才超过68万人。
各类人才来到深圳,在这片“创新熟地”上很快耕耘出了果实。“创业者在深圳可以完成从产品研发到做出样品再到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劳长石说:“我们做3D打印设备开发,需要的硬件、软件控制、材料、激光……每一个环节都能很快地在深圳找到供应商,找到相关资源落地。”有过在硅谷工作经历的光峰光电董事长李屹说,深圳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迅速地产业化,在硅谷集齐零部件需要一个星期,而在深圳只需一个下午,“这里比硅谷更适合我”。
创新、创业者在成长
调研组认为,深圳的移民文化有利于孕育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创新的创业创新精神。深圳注重合作、尊重人才、能力至上、宽松自由、快乐创业的氛围非常浓厚。可以说,深圳有全国最好的创客文化和创客精神,是国内可与美国硅谷比肩的创新型城市。这样的观点也在许多有过不同地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口中得到了印证。光峰光电董事长李屹说:“在深圳做科技研究很安静,政府不会来打扰,政商关系„亲‟且„清‟。”科比特创始人卢致辉一踏上深圳的土地就爱上了这里。他说:“这里的人都说普通话。这个城市年轻、平等、不排外,政府高效,人相对务实,让我觉得亲切,感觉梦想可以在这里实现,来了就没想过离开。”
浓郁创新激情也激发着校园里的年轻人。深圳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李宝圣在课余研发出了一项基于新型纳米级孔径膜材料的洗车水循环系统。在他看来,“高校创客文化,是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是学以致用,学之升华。”
这些年轻创客的涌现让调研组颇有感慨,“这意味着第四代深圳创新、创业者在成长,人才结构不断更新换代,为深圳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一旦创新成为全民文化普及开来,全社会都感到创新是我们的出路,发展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篇: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十八大、“两会”相关论述
材料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报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
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
创新。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材料二:大力推动自主创新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8 729 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l.4%
提高到2012年的l.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一)辨析类命题
(1)创新驱动发展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竞争力的关键,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当前,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自给
率较低,提高自主创新技术和能力刻不容缓。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4)注重协同创新,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总体上提升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二)嘱些、列举、分析、简述类命题 1.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数字电视、变频空调、掌上电脑、数码照相机、纳米洗衣机等新科技产品不断问世,极大地提高了
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2.请你列举我国自主创新的事例。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成功发射嫦娥二号;高铁时速刷新世界纪录;等等。
(三)体现(反映)、表明、说明类命题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说明了什么?
(1)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等。2.《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说明了什么?
我国政府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四)原因、意义、影晌类命题
1.解读创新驱动发展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1)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使其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
(2)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三化”道路协调发展。
(3)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2.谈谈多项自主创新成就的取得产生的影响。
(1)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在航天科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世界领
先行列。
(3)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对党的领导以及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五)感悟、启示类命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给我们青少年哪些启示?(1)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个体发展
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3)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等。(六)做法、建议、设计、活动类命题
1.请你为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1)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和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坚持人才强国战略,重视人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3)政府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4)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科技创新人才,使人尽其才,激发科技人员的活力和创造性。
(5)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
(6)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等。2.请你为创新驱动发展设计宣传口号或标语。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综合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创
新,超越梦想;科技创新,激扬梦想的天地;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人理想!科技成就
材料一:运一20大型运输机2013年1月26日,中国自主发展的运一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
圆满成功。该型飞机是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执行各
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运一20大型运输机的首飞成功,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
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嫦娥三号”探测器我国将于2013年6月择机发射“神舟十号”载
人飞船,届时将有3名航天员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在太空停留l5天,“神舟十号”将是一次旨在为“天宫
一号”提供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服务的应用性飞行,与“天宫”空间实验室进行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进入实
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向地面观众开展科普讲课。2013年中国航天将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是探月
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颗卫星。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
控操作,携带一部“中华牌”月球车,实现月球表面探测,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
材料三:哈大、京广高铁客运专线开通2012年我国高铁建设硕果累累,l2月1日、26日,哈大和
京广高铁客运专线分别正式开通运营,哈大高铁是我国目前在最北端的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
一条铁路。京广高铁是纵贯我国南北,辐射范围最广的快速客运通道。至此,我国以“四纵四横”为骨架 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标志着中国铁路全面进入高速时代。
相关链接:“嫦娥二号”成功飞越“战神”并近距离探测;歼一l5;我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成功完成 000米深水海试;“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交会对接;我国建成亚洲首座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 站等。
(一)辨析类命题 1.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2)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整体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为了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创新,营造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4)我们青少年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为提高
我国的科技水平努力进取。
(1)近年来,我国科技成就效果显著,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激发了中华儿女强烈的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我国科技人员发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航天等高科
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4)我们青少年要热爱科学和实践科学,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哪些、列举、分析、简述类命题
列举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1)“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
(2)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起降歼一15舰载机成功。
(3)“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并传回小行星“战神”清晰的光学图像。
.(4)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
(5)“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成功。(6)“蛟龙号”深潜7 000米成功。
(三)体现(反映)、表明、说明类命题 “神九”飞天向“天宫”,“蛟龙”深潜7 000米,航母起降歼一l5,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1)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为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效,航空航天等科技水平已步人世界先进行列。
(3)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迈出重大步伐。(4)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5)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
(6)广大科技人员发扬了爱国主义,团结合作,锐意创新,无私奉献的伟大民族精神。
(四)原因、意义、影响类命题
1.2012年我国科技成果捷报频传,原因何在?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5)国家加大对科技资金的投入和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
2.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成就显著,令无数国人振奋和自豪,谈谈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的重要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3)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4)有利于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有利于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成果喜人,谈谈大力发展高铁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2)有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5)有利于提高我国铁路的货运能力,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货运保障。4.列举两项你参加过的有关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谈谈参加这些科技活动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科技节活动;省市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创新知识大赛。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的热情。
(五)做法、建议、设计、活动类命题
1.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1)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确立终身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
(3)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参加社会科技创新活动。
(4)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5)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请为科技成就宣传活动拟写几种具体的形式。
办板报、知识演讲、展板、科技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主题班会科教类影视片等。3.请你为“神舟十号”和“嫦娥三号”的发射拟写几条宣传标语。届时你将通过哪些途径来关注它
们的有关信息?
(1)标语:①遨游苍穹书写中华豪情。②发射成功、凯旋而归。③“神十”遨游天空,共享飞天喜悦。
④“神十”飞天“向天宫”,中华儿女真豪情。
(2)途径:电视报道、阅读报纸报刊、上网查阅等。科技会议
材料:2012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大会2013年1月18日,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
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为获得201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郑哲敏和王小谟颁奖。习近平
总书记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 奖。奖励他们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 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
相关链接:科技创新大会;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
(一)体现(反映)、表明、说明类命题 国家隆重举行科技奖励大会和科技创新大会说明了什么?(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
新,就要受制于人。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
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提高创新能力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二)原因、意义、影响类命题
1.谈谈我国每年举办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2)有利于鼓励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3)有利于在我国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4)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2.解读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发展创新型社会的影响。
(1)为青少年搭建展示科技成果和展现才华的舞台,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他们
自身潜在的创造力。
(2)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科技创新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三)做法、建议、设计、活动类命题 1.青少年应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打好创新的 基础。
(2)要勤于思考、善于质疑,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学会举一反三。
(3)勤于动手,注重实践操作,强化自主创新小制作、小发明等动手能力习惯的培养。
(4)善于质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敢于向传统挑战,树
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2.请你设计几项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技创新活动。
校园科普宣传活动;开展青少年科技小制作活动;举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积极宣传保护
智力成果权的重要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鲞麟科技人物
材料:最高科技奖获得者2013年1月18日,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
行,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分别是郑哲敏、王小谟;国家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87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相关链接:航空报国英模——罗阳;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一)辨析类命题
(1)建设科技强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第一资源,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重奖科技人员,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能调动科技
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财富。
(4)我们青少年要向科技人员学习,培养好奇心,敢于质疑,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培养创新精神,提
高创新能力,为建设科技强国作贡献。
(二)哪些、列举、分析、简述类命题
我国科技工作者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1)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
(3)开拓创新、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4)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
(三)体现(反映)、表啊、说明类命题
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这说明了什么?(1)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
(2)党和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谁拥
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等。
(四)原因、意义、影自类命题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原因何在?
(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2)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3)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4)重视培养人才,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谈谈国家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有利于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有利于推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步伐等。
(五)感悟、启示类命题
国家隆重举行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技人才,这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1)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小要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
化知识,立志报效祖国。
(2)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3)培养创新精神,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
人才等。
(六)徽法、建议、设计、活动类命题
1.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树立远大理想,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自身才干;发扬艰苦
奋斗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立志成为创新型人才;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培养
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
2.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勇于开
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崇尚科学技术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抢占科技的制高点,就是争夺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