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章节配套考点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08:3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章节配套考点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章节配套考点练习题》。

第一篇: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章节配套考点练习题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章节配套考点练习题

1、我国残疾预防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下列预防措施中属于第三级预防的是()。

A.开展新生儿计划免疫工作

B.宣讲安全规划,推动安全教育 C.及早发现伤病,及时治疗 D.使用运动治疗方法减轻残疾

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解析:【解析】三级预防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残疾后产生各种障碍,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功能训练方法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

2、小张今年28岁,有轻度智力障碍。下列为小张提供的服务中属于社区康复内容的是()。

A.市政府为小张办理残疾人免费公交乘车卡

B.特殊教育学校免费接收小张学习文化知识 C.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小张提供职业培训D.居委会安排小张在他居住的社区做保洁工作

本题正确答案为:D本题解析:【解析】社区康复是指在城乡社区水平基础上,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属,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题中,属于社区康复内容的是居委会安排小张在他居住的社区做保洁工作。

3、小红是位聋哑人,结婚十多年来,家里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但一直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一次丈夫酗酒后把她打得鼻青脸肿,小红越想越觉得这样的生活没希望,趁丈夫熟睡后,将丈夫杀死并投案自首。针对该个案,关于法律援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红没有委托辩护律师,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B.若小红没有委托辩护律师,不能获得法律援助 C.若小红没有提出申请,不能获得法律援助D.小红家庭经济不困难,不能获得法律援助

本题正确答案为:A本题解析:【解析】法律援助的特殊条件主要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针对刑事案件规定的。从残疾人角度来说,盲、聋、哑三种残疾人成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自己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而其他残疾人则是可以获得法律援助。题中,若小红没有委托辩护律师,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4、某单位为了支持残疾人就业,将本单位部分保洁工作交由社区残疾人承担,但残疾人在工作时,遭到其他员工的歧视,有人经常让残疾人替他们完成本应自己完成的工作,这些残疾人敢怒不敢言。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宜采取的做法是()。A.为承担保洁工作的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

B.评估这些残疾人身心方面的适应性,疏导他们的情绪,以便做好工作 C.在员工中开展残疾****益宣教工作,消除对残疾员工的歧视

D.探访残疾人,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

本题正确答案为:C本题解析:【解析】《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逐步创造良好的环境,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激励残疾人的自强自立精神,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题中,社会工作者宜采取的做法是在员工中开展残疾****益宣教工作,消除对残疾员工的歧视。

5、社区康复是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社区康复的活动是()。

A.做好社区的计划免疫工作 B.为社区公共厕所加装扶手和防滑垫

C.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D.建立社区康复中心针对不同人进行康复训练

E.利用“全国助残日”在社区开展为残疾人服务的活动 本题正确答案为:A,B,D,E本题解析:【解析】社区康复的内容包括:①开展残疾的预防。残疾预防是在发生伤、病、残之前,预防其发生或减轻其功能障碍程度的措施。修建方便残疾人日常生活的无障碍设施,并保证这些设施能安全使用。开展全面康复服务。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节假日、双休日为残疾人服务,如何利用社区资源以及“志愿者”开展工作等。②开展康复评定。③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6、某街道在残疾人服务领域探索建立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以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问题,减轻压力,维护身心健康。下列做法有助于发挥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功能的有()。

A.请康复训练员指导家庭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

B.在社区活动中心增设无障碍通道

C.组建残志愿者队伍,定期上门探访残疾人

D.聘用专职社会工作者对社区残疾人事务进行统筹和协调

E.为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本题解析:【解析】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开展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对残疾人来说,这个问题十分必要,十分突出。因为残疾人存在的困难与其他弱势群体不同,他们的困难除了经济、教育、就业和生活中的住房、医疗、交通等问题外,经常困扰他们的是身体行动不便或听力、语言、视力障碍造成的社会交往不利。所以,残疾人特别需要社会各界主动地给予帮助,尤其是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对他们的支持。在社会支持网络中,家庭、亲友与邻里、民间非营利组织、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以及政府和志愿者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7.小王是进城务工人员,前不久在建筑工地工作时,从脚手架上摔下受伤。小王出院后,身体落下残疾,于是向建筑公司索赔,建筑公司以无法确定赔偿金额为由予以拒绝。小王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小李首先要做的是()。

A.协助小王到法院起诉建筑公司 B.协助小王申请工伤认定

C.联系专业人士为小王制定康复计划D.与小王一起到建筑公司谈判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1)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因各种意外伤害致残的人数与日俱增,伤残者中农民进城打工者占有很大比例。社会工作者在开展这类特殊服务时,首先要处理好工伤的认定问题,同时要适当进行转介服务,协助有关的调查工作。

8.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多年来一直推行智障人士社区化服务模式,践行社会康复理念,为此开展了大量工作。下列措施中属于社会康复的是()。

A.为智障人士制定职业发展规划B.为智障人士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C.让轻度智障的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D.运用个案工作手法缓解智障人士心理压力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社会康复的内涵,开展具体工作的措施如下:„„(3)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9.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带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体验失明、失聪、肢残等多种失能感受。在改善残疾人社会环境方面,这类活动产生的直接作用是()。

A.推动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 B.促进社区居民与残疾人的互动

C.推进社区特殊教育的发展D.增进社区居民对残疾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论是在各种机构中还是在社区里,社会工作者在残疾预防方面,特别要注意开展以下工作:首先,修建方便残疾人日常生活的无障碍设施,并保证这些设施能安全使用。本题中,只有让社区正常居民真正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才能很好地开展改善残疾人社会环境的活动,推动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

10.某社区管辖人口2000余人,各类残障人士占总人口近10%。为大力推进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工作者应该开展的工作有()。

A.在社区内安置大型显示屏 B.在社区公共厕所内安装扶手

C.为社区工作人员开设手语学习班D.为社区残障人士设立心理咨询室

E.为社区残障人士开设网络信息学习班

【参考答案】ABCE【答案解析】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如铺设盲道、坡道,设置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播媒介应使听力语言和视力残疾人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包括影视字幕、盲文、手语等。在信息交流方面,要帮助有条件的残疾人学会使用互联网,获取和交流信息。

11.某农村社区缺乏残疾人康复设备。为让更多的服务对象享有康复服务,当地社会工作者鼓励康复对象和家属自制康复 器械。上述做法体现了开展社区康复的()原则。

A.社会化B.因势利导C.因陋就简 D.低成本、广覆盖

【参考答案】C.因陋就简的原则。社区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社区大多数康复对象享有康复服务,必须在尽可能动员社会 力量的基础上因陋就简,使康复人员、康复对象及其亲友自制康复训练器械,充分利用传统的医学知识,采用易懂、易 学、易会的实用技术,使康复成为普遍理解、便于推广应用的服务措施。故选C。

12.某残障人士服务机构拟通过“爱心敲门”、“电话问安热线”等服务,构建残障人士预防性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此服 务所采用的方法属于()。

A.心理康复B.职业康复C.社区康复 D.教育康复

【参考答案】C.社区康复的内容:一是开展残疾的预防。二是开展康复评定。三是开展全面康复服务。“爱心敲门”、“ 电话问安热线”构建残障人士预防性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故选C。13.下列残疾人康复措施中,属于社会康复的有()。

A.营造非歧视性的经济生活环境B.营造残健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C.营造残健平等的政治生活环境D.提供公平正义的生存权利保障 E.提供特定职业的知识技能培训

ABCD【解析】社会康复的具体措施包括:(1)协助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来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其享有同健全人一样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成果。(2)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符合D选项。(3)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4)消除家庭中、社区里和社会上的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获得生活起居的方便,并享受社会的公共设施服务。(5)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激励残疾人的自强自立精神,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符合B选项。(6)组织残疾人与健全人一起参加社会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支持残疾人自己的社团活动。通过交往,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7)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或提高其经济自立能力,保障其在经济生活中不受歧视。符合A选项。(8)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活动,保障其政治权利。符合C选项。E项属于职业康复方法,故不选。

14.某儿童福利机构在社会工作者提议下设置了收容弃婴的“安全岛”。一年来,在“安全岛”收容的婴儿中女婴占绝大多数。

这一现象提醒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女性()的保障。A. 教育权B.生命权C.特殊权益D.生育权

B【解析】目前我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例失衡,这是溺、弃女婴的结果。男孩偏好导致女婴的生命权利被剥夺,“安全岛”收容的婴儿中女婴占绝大多数,涉及女性生命权利的保障问题。故本题答案应为B。

15.盲人老钱带导盲犬上公交车,遭到部分乘客的反对。这一事件说明残疾人的()应被重视。

A. 社区康复权B.社会福利权C.文化生活权D.环境友好权

D【解析】残疾人环境友好权主要指为残疾人享有平等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的权利。本题所描述的情况正是环境友好权没得到保障.故答案为D。

16.某乡的青壮年男性大多到附近煤矿打工,患尘肺病的人数较多。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当地人正在练习的一套拳法特别有利于尘肺病人肺功能的改善,于是请当地人每天带领尘肺病人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社会工作者此种做法遵循了社区康复工作中的()原则。A. 因地制宜B.因势利导C.因陋就简D.低成本、广覆盖

A【解析】因地制宜的原则是指社区康复应依据社区的社会背景、经济水平、文化习俗、康复技术资源状况和康复对象需求等实际,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地社区康复模式开展工作。社区康复应以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建设为依托,立足于社区内部资源和力量,从社区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服务。题干描述的情况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17.大伟因交通意外导致下肢瘫痪。外出需以轮椅代步。为使大伟重新融人社会,社会工作者小林采用职业康复的方法帮助他。

小林实施职业康复服务的第一个环节应是()。A. 就业指导B.职业培训C.职业咨询D.职业评估

C【解析】职业康复方法第一个环节是职业咨询,其目的是在结案后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况和与就业相关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帮助残疾人解决职业中出现的问题。

18.建立三级预防体系是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的重要工作。下列开展的残疾预防工作中。属于一级预防的有()。

A.残疾早期筛查B.计划免疫接种C.实施康复功能训练D.康复咨询E.围产期保健

BE【解析】一级预防是指预防残疾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通过实施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咨询、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A项属于二级预防,C、D项属于三级预防。故答案为BE。

19、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理论与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关于这种专业服务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社会的陈规陋习B.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C.转变残疾人对社会的偏见D.冲破传统的社会阻力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等。题目各选项中,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

20、小华18岁,患有自闭症,即将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学校社会工作者将小华转介给社区社会工作者小王,为帮助小华适应社会生活,小王接案后,首先应该提供的服务是()。

A.利用社区资源协助小华进行持续康复训练

B.联系其他学校为小华提供文化知识教育

C.帮助小华寻找普通工作岗位

D.告诫邻居注意相关的安全事项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社区康复的概念是指在城乡社区水平基础上,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属,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区资源的组织、动员方面,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题中,小王接案后,首先应该提供的服务是利用社区资源协助小华进行持续康复训练。

21、张老师患病后留下偏瘫的后遗症,经住院康复治疗,身体有所恢复,在出院前,他请社会工作者小李帮助进行居室无障碍改造。此时,小李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p163 A.认真征求医护人员的意见B.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协商

C.到张老师家进行实地勘察D.听取社区和邻居的意见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在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做到:①要学习有关知识,了解市场情况;②要尊重残疾人案主的自决,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③要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取得支持;④要强调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筒的原则,根据案主的需求具体处理。当残疾人案主请求对家庭居室进行无障碍环境改造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后应立即开展工作,一方面要深入家庭进行实际勘察,认真听取案主的意见;另一方面要和工程技术人员联系,与案主共同制订改造方案。

22、职业评估是残疾人职业康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关于职业评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职业评估能帮助残疾人选择职业和增进职业效率

B.职业评估能综合考察残疾人特殊情况与就业的相关问题

C.职业评估能评定残疾人的作业水平和适应就业的可能性

D.职业评估能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职业评估通常称为职业评定,是职业康复措施的第二个环节,也就是个案工作的预估。其目的是为了评定残疾人的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职业评定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身体、心理和职业适应性三个方面,包括对残疾者的兴趣、个性、气质、价值观、态度、身体能力、耐力、学习和工作的适应性等的评定。

23、某企业聘用一些残疾人,为帮助这些残疾职工进行社区康复,该企业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做法中,有助于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是()A.修建无障碍措施B.开设职工子弟幼儿园

C.为残疾职工送牛奶D.开通残疾职工专线班车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社区康复是指在城乡社区水平基础上,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属,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社区康复的内容包括:开展残疾的预防、开展康复评定、开展全面康复服务。A项属于开展残疾的预防的措施。

24.2008年,小李在某城市建筑工地劳动时,不慎从脚手架上失足摔落致残,他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

A.要求建筑工地负责人给予适当赔偿 B.协助小李和相关部门处理好工伤的认定问题

C.要求小李的家属前来协助介入D.按照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进行预估

【参考答案】B。本题通过案例考查了残疾人社会工作中意外伤害赔偿问题是目前我国法律政策咨询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社会工作者在遇到这类特殊问题时,首先要协助案主和相关部门处理好工伤的认定问题,然后再根据情况及时转介,因此选B。

25.老王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从日常生活开销到照料都靠家人帮助,很少与外界接触。在照顾老王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帮助。针对老王遇到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是()。

A.赠送轮椅和支具B.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

C.开展残疾人文化娱乐活动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参考答案】D.作为特殊的困难群体,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特性单靠自己很难维持正常的生活,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残疾人身心功能的康复、正常生活的建立、自立能力的提升以及正常社会生活的参与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选D。

26对象开展了“当新人、做好事、多加分”的宣传服务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注意收集活动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完善。上述工作采用的是()方法。

A.社区社会工作B.社会工作行政 C.社区综合治理D.社会工作研究

【参考答案】B。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本案例中,社区社会工作者既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又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这种做法正是采用了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27.在社区残疾人工作中,社区康复的根本指导原则包括()。

A.因地制宜的原则 B.因陋就简的原则 C.因势利导的原则

D.社会化的工作原则E.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参考答案】ABC。本题考查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中的社区康复内容,在众多社会康复原则当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是最基本的原则,简称为“三因原则”,也成为了社区康复的根本指导性原则,因此本题选ABC。

28.社会康复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针对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方案主要有()。

A.考虑残疾人康复后应有的基本医疗设施B.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

C.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D.提供职业培训和特殊教育的机会与条件

E.开展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社会服务项目

【参考答案】ABDE。本题主要考查了针对残疾人社会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这个知识点主要有五个方面根据题目中的叙述本题选ABDE。

第二篇:残疾人社会工作调查报告

江 西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周之梁

学 号: 1236001458765

所属分校: 宜春电大

所属站点: 奉新县教师进修学校

残疾人社会工作调查

周之梁

目前,我县总人口31.7万人,全县残疾人总数20573人,共有持证残疾人9789人,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有 4091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9.8%。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肢体残疾有 1833人,占44.8 %;精神残疾1043人,占25.5%;视力残疾 708人,占17.3 %;智力残疾 507人,占12.4%。这个特殊的困难群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每日与命运抗争着,生活得非常无奈。他们无法就业,无法正常生活,更无法充分享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带来的成果。

一、残疾人的困难与障碍

残疾人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日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有了更多的保障,但离小康社会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

1、就业难度大。长期以来残疾人的就业一直是个难题,但这个问题不解决,残疾人的小康愿望只能是一个幻想。目前,在我市登记就业的残疾人中,能实现就业的比率很低。很多的单位别说安排残疾人就业了,就是依法应该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想赖着不交。

2、优惠措施不够完善。优惠暂行办法或规定制定得还较为粗放,有些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残疾人事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优惠措施有些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比如,“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优先核发营业执照,优先安排场地、摊位……”。对残疾人优先安排摊位根本不可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没有钱谁给你优先安排?如何优先安排?营业执照,只要符合规定,依法经营,谁去都给办理,根本不需要优先办理。

3、社会救济系统的条件尚需规范和完善。目前民政困难救济(五保供养)的条件不尽合理。出现了不少年迈的父母既要养自己,又要养儿女,甚至养孙子的情况,在接待来访时,这些老人们常含着眼泪对我们说:现在我们还在,还能劳动,还能养着他几年,将来我们也不能动了,不知道会如何。在他们的泪中我们读出的是无助和无奈。

4、残疾类别差异对就业和生活影响较大。在六类(视力、肢体、听力、言语、智力、精神)残疾人中,智力和精神这两类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最为困难。一般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根本不考虑这两类残疾人,这两部分残疾人,基本靠家庭供养。特别是精神残疾人,相当部分需要靠药物控制病情,严重的需长期入院治疗,他们医药费,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一项庞大的开支,长年累月,确实难以为继,最终令不少家庭放弃治疗,任其病情发展。

5、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而且能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造成残疾人的素质普遍较低;部分残疾人存在依赖思想,往往不做主观努力,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以上是影响残疾人奔小康中的主要几种因素和问题。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

1、加大就业工作力度。要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质量,首先要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全社会给残疾人就业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残联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

2、对残疾人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及保障。扩大福利企业、单位的用人范围,除了肢体、视力、听力语言三类残疾人外,将轻度的智力、精神两类残疾人纳入进来,不要厚此薄彼。使有劳动能力的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享有劳动的权利。

3、提倡先富带后富的社会风气。先富带后富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中提出的原则和口号,目的是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为此,我们呼吁和大力倡导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一个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帮助残疾人的行列中,使更多的残疾人受惠。

4、加强对残疾人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通过文化扶贫、扫盲、职业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残疾人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鼓励残疾人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残疾人奔小康,既是残疾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通过党和政府的重视,通过全社会的帮助,通过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一定能使残疾人与健全人并肩携手进入小康社会。

第三篇: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

残疾人是社会中特殊的有困难群体,应该受到社会的特殊关怀与照顾。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不仅直接造福于广大残疾人,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残疾现象和问题由来已久。传统上,对于残疾问题的认识多局限于疾病的范畴,对其定义和分类也简单和直接,如盲、聋、哑、跛、疯等都属于残疾。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普及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兴综合学科——康复学,则着重疾病导致的各种后患,并以综合的措施尽量恢复个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编写出版了一本关于残疾的国际分类手册,精细地区分了疾病引起的不同后果。根据这本手册,残疾具有三方面的含义:(1)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缺点或限制,通常以损害(impairment)来表示;(2)这些损害必定会导致身体功能丧失或减少,通常以失能(disability)来表示;(3)这些失能者,倘若遭受社会的歧视或环境的限制,就会形成障碍,使其无法发展潜能或独立生活,这就成为残疾,通常以社会功能残疾(handicap)来表示。

我们认为残疾是指人体某部分因病伤造成缺损或生理功能障碍,在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影响日常生活,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以缺陷为标准,残疾人一般可分为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语言残疾等五种:

(1)智力残疾: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通常是指智商在70以下),并表现出适应行为的障碍的现象。智力障碍通常以智能不足程度的轻重予以分类,多数国家将智力残疾者分为三种:轻度、中度、重度。

(2)肢体残疾:由于发育迟缓、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外伤,或其他先天、后天性骨骼肌肉系统的缺损,或疾病而形成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状况。肢価残疾的种类分为:上肢、躯干或下肢残疾。三类残疾程度,各分为重度、中度、轻度。

(3)听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听力残疾包括:聋(听力完全丧失)及重听(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4)视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他疗法而不能恢复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力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

(5)语言残疾:指声音机能或语言机能障碍,与人沟通困难或完全无法沟通。类别包括:发声器官失常、声音失常、口吃、语言发展落后、裂颚、脑麻痹、听力损害、失语症。

如果一个人同时患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残疾则为多重残疾。

残疾问题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推算,全球约有5亿以上的残疾人,其中约1/3为儿童,3/5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仅有1%获得协助和康复服务)。另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约1/3残疾人为妇女。在许多国家里,每1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残疾人,至少有25%的人因与残疾人有关而受到不利的影响。

1987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性的五类残疾人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369816户、1579314人中,有残疾人的家庭占18.10%、残疾人占4.90%。据此抽样结果推算,目前全国五类残疾人共有60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各类残疾人所占比例为:视力残疾人占14.6%,听力言语残疾人占34.3%,智力残疾人占19.7%,肢体残疾人占14.6%,精神残疾人占3.8%,多重和其他残疾人占13%。残疾人的数量居世界之最。若按世界卫生组织厘定的九类残疾人标准,则我国有近亿的残疾人。

残疾人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一些基本特征:

(1)生理上的障碍性是残疾人群体的首要特征。这一特征源于残疾人自身的特殊性,他们一般是由于生物器官(组织)的缺陷、损伤而使他们难以象正常人那样生活,更不用说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

(2)经济上的低收入性是残疾人群体的普遍特征。残疾人群体通常都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其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于贫困线边缘。经济上的低收入也进一步造成了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脆弱性,一旦遭遇疾病或遭遇到其他灾害,他们很难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3)生活上的贫困性是残疾人群体的典型特征。经济上的低收入性决定了残疾人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既表现为生活必需品的占有量低下,也表现为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在其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高达80%~100%。

(4)政治上的低影响力。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底层,他们的政治参与机会少,对于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低。作为弱势群体,残疾人群体由于“远离社会权力中心”,较少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难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或者很难迅速摆脱自身的困境。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制定更加公正的社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从各个方面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5)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残疾人群体由于自身的缺陷及其在经济上的低收入性和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他们在社会中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常有衣食之忧”,对生活前途悲观,心理压力巨大。同时,由于政治上的低影响力,也使他们难以依自身的力量改变目前的处境,这些都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常感到自己被社会所抛弃。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在当前的社会分化过程中,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整体状况堪忧,实际上已经构成一项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各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

(1)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理念和基本的行为准则。残疾人群体是一种生理性弱势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这一群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现代意义上的公正,首先就表现在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因而,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解决这一有缺陷的典型特殊弱势群体的问题,首要的就是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2)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中的特殊脆弱群体,其生活压力大、经济承受力低、风险抵御力弱。于是,在残疾人群体这一庞大的队伍中蕴藏着一定的社会风险隐患。

(3)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发展的功能。残疾人社会工作除了满足残疾人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给他们以安全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实现残疾人的自身价值。希望凭借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一点对于残疾人来说尤其重要。单纯的给予残疾人人道主义的同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解除残疾人自身及其家庭的心理压力,调整其因残疾而带来的社会心理失衡。这种失衡一旦得到调整,必然会给残疾人及其家庭带来自强不息的动力。

长期以来人们对残疾人并没有给予人道主义的待遇。实际上处于被怜悯、被漠视乃至被歧视的状况。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才使残疾人得到一点救助。

对残疾人的态度改变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开始发生的。1780年瑞士人奥比(Orbe)创立了第一家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1820年第一个残疾人之家在德国慕尼黑成立。1922年第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国际组织“康复国际”(RI)成立。

二战后,残疾人社会工作得到较快发展。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残疾人有接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此后各国纷纷立法保障残疾人的权益。

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81年残疾人的世界性组织——残疾人国际(DPI)成立并得到联合国的承认与支持。1981年也被联合国宣告为“国际残疾人年”,并以“完全的参与和平等”为主题,突出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重申残疾人与其他人一样,应享有平等的生活条件和平等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我国对于残疾人的关怀与救助始于宋代,宋神宗时期曾设置福田院,收养幼老废疾者,设置漏泽园,凡老弱废疾者死后无力为葬,由漏泽园予以掩埋。清代设养济院,以收容麻风病人及残疾人为主。20世纪40年代,我国出现中国盲民福利会、中华聋哑协会等组织,但因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不久即夭折。新中国成立后,残疾人获得了政治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残疾人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康复”这一核心内容而展开的。残疾人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等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或再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以便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康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的各种功能、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残疾人的解放。残疾人康复工作具体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四个方面。

1、医学康复工作

医学康复是指通过治疗、改善、恢复残疾者的各项身体功能,使其减轻能力障碍和获得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能力,为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身体方面的必要条件。它是全面康复的出发点。

就技术而言,对残疾人的治疗康复主要是医务工作者的工作,但是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为有效地治疗、康复做出贡献。在治疗康复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与医务工作者应相互配合。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是:(1)协助康复医护人员,观察了解残疾人的障碍情况,搞好诊治、康复和重建。(2)协助残疾人及其家属,了解与其康复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情绪的关系,以促使残疾人及其家属善于利用康复设施。(3)启发残疾人及其家属振作精神,发挥自我潜能,使其积极地自救自助。(4)协助康复医疗部门有效使用各种设施,为残疾人提供充分的服务。(5)参与康复医务人员的教育、训练,推广康复工作计划,讲授有关人类行为、家庭动力以及社会资源方面的知识。(6)参与康复医疗部门重要的行政决策,参加各项康复调查研究工作,以提高康复服务的范围和水平。(7)开发和运用社会各种资源,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训练计划,指导社区康复工作,以充分满足残疾人及其家属的需要。

2、教育康复工作

教育康复是指对肢残人进行变通教育,对聋哑人、盲人、弱智人进行特殊教育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它为残疾者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文化素质方面的条件。

在近代之前,残疾人根本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甚至得不到公正、人道的待遇。面向残疾人的特殊教育,是近代以后的事,是伴随着人性尊严意识和人类平等理念的凸显而出现的。它改变了那种把残疾人群归入另类、加以歧视的不人道观念,人类的文明形态因之进了一大步。

对残疾人进行教育工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从残障人的角度看,接受特殊教育是他们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通过接受代偿性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丧失的那部分感官功能,为进一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便积极参加正常的社会生活。从社会的角度看,对残疾人进行社会一训练,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和一定的谋生能力,于社会有益。

残疾人教育工作的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以康复为目的的行为教育、职业教育及培训等。根据残疾人的特性,其教育康复工作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普通教育方式,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为了在普通教育体系中安排残疾人教育,应做到:(1)宣传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并使之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接受。(2)教学课程灵活运用或做出适当的增补和修改。(3)提供高质量的教材、经常性的老师培训和扶助教员。

二是特殊教育方式,对不具备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要依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特殊需要实施教育。对盲聋哑和弱智学生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具、教学方法及入学年龄等,都要依据其特性和实际需要而定。

3、职业康复工作

残疾人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劳动要求的残疾人获得劳动岗位,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劳动就业是残疾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残疾人由于生理、心理的缺陷,不能象健全人一样胜任一般工作,职业选择面小,其就业途径主要是通过举办福利工厂和个体经营来解决。

职业康复是指以职业中心,通过职业评估、教育、培养、就业安置、咨询等来工作,协助残疾人达到合适的职业适应能力,它向残疾人提供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社会工作者要做的工作包括:残疾人就业前的咨询和评估,残疾人的治疗和训练,就业后的随访和持续支持。

就业咨询是就残疾人的从业心理、他们对职业和岗位的兴趣、对从业后的劳动报酬及保护条件进行咨询,解答他们的问题,使其有充分的信心。

评估则是要对残疾人的身体善、技能素质与可能从事的职业的要求进行比较,看残疾人是否适合这些工作。

一旦确认残疾人适于某项工作,还要对他们进行适应性培训。这不但包括对残疾人的心理训练,也包括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其能较为顺利地适应岗位的要求,增强残疾人的工作信心。

当残疾人上岗工作之后,社会工作还应进行跟踪式随访,及时了解残疾人就业后遇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这既包括继续对残疾人做发展性工作,也包括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包括解决某些制度上的问题。

4、社会康复工作

社会康复(social rehabilitation)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各种力量,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强自立,享有与健全人同样的权利和尊严,并为社会履行职责,做出贡献。

社会康复工作的内容包括:(1)协助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来佑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其享有同健全人一样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成果。(2)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3)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得到培训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4)消除家庭中、社区里和社会上的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获得生活起居的方便,并享受社会的公共设施服务。(5)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6)组织残疾人与健全人一起参加社会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支持残疾人自己的社团活动,通过交往,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7)采取措施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或提高其经济自立能力,保障其在经济生活中不受歧视,对于不能实现经济自立的重度残疾人,帮助其得到社会给予的经济保障。(8)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残疾人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的脆弱性,是弱势群体中最需要关心的。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构建包括政府、社区及“第三部门”在内的残疾人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以帮助他们切实摆脱困境,重新回归社会。

在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相关组织的合作,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残疾人事业起点低,基础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因而以“打基础、讲实效”为战略原则,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状况。

1、残疾人社会政策

在立法方面,为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我国的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重要法律都有涉及残疾人的条款。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同时,从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五个方面分布了相关政策,并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1996-2000)》(1996)、《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2000)》(1998)、《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2001-2005)》(2001),使残疾人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2、组织机构建设

为推动残疾人工作,我国注重建立和健全各级、各类残疾人工作机构和设施,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系统。长期以来,我国残疾人的服务模式以政府推动和单位提供为主,表现为,残疾人的工作机构大多是从属于政府的各个行政部门。其中,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及教育部门承担了大量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任务。

1953年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1960年成立了中国盲聋哑协会。1988年成立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中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1993年成立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国务委员任主任委员,教育部、民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的负责人任副主任,与残疾人事业相关的其他各部委、群众团体为委员。与此相适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及乡(镇)也仿照中央政府成立了地方性的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并在各层次之间形成了纵向、专业联系。这样,我国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基层、各部门互相配合的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组织体系。

除此之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还以自己创办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为残疾人服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集医疗、教育与科研于一身,在残疾人康复及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也推动了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

3、具体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为,开展了大量针对残疾人的具体工作。1987年,我国依据五类残疾标准,对残疾人状况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为进一步做好康复工作、解决残疾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已取得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1996-2000)》实施以来,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更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为新世纪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3-1992)”和“亚太残疾人十年(1993-2002)活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荣获联合国“和平使者奖”和“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

4、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残疾人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显,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并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1)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2)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些方面甚至呈拉大趋势;(3)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快发展。

5、发展趋势

未来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大型机构逐渐减少,主要改变为社区照顾的模式。(2)训练残疾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家中设置无障碍环境,使他们至少能照顾自己的生活,在经济方面,通过做零工或在福利工厂工作养活自己。(3)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为中、重度残疾人服务。(4)对残疾人的亲属根据需要实施教育和训练项目,给予支持性的服务,以应付意外或紧急事件的发生。以上趋势也是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四篇: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个案工作计划书

一、案主资料

姓名:刘XX 性别:男 年龄:38岁 族别:汉

生理特征:个子较高、生理存在缺陷(二级精神残疾、腿部肌肉萎缩)性格特征:孤僻寡言、封闭内向、乐观向上、家庭职业背景:工人,父亲已退休,母亲持家

家庭感情:案主与父母之间感情淡薄,不经常与父母交流,常常以个人独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生理缺陷(二级精神残疾、腿部肌肉萎缩);性格孤僻,不远向父母说内心想法和需求,人际圈狭窄(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无工作。

案例背景:案主刘XX,籍贯新疆,初中文化,高中仅上了几天就退学,家住羊毛湖社区(一直居住在该社区),家中只有他一个儿子,父亲是退休前是脑科医院的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案主生理存在一定缺陷,经医院鉴定其属于二级精神残疾,需用药物来抑制病情发作,父亲会不定期带他去医院做检查,定期取药(药物所需费用免费,由四医院神经科提供),现在案主已基本恢复,可正常与人交流;案主腿部肌肉萎缩,从他父亲了解到他的病是先天遗传(其外祖母有过该病史),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双腿无力,一旦稍微走的时间久些就会需要人扶,上车、上坡都不行。家中的日常生活开销仅靠父亲的退休金(2800/月)来维持,最近母亲也因病住院,所以家中负担较重。案主性格内向,从小就这样,不喜欢说话,平时在家里除了看电视、听收音机就是吃饭睡觉,早上会跟着父母出去锻炼身体,由于腿脚不便,所以户外活动很少。案主交际圈很窄,与以前上学同学没有或失去联系,很多都已搬家,几乎没朋友,“你会因为自己身体方面的缺陷,而产生与人交往的恐惧或胆怯吗”,“没有,这个倒没有,觉得和正常一样”;“你平时出门会主动与认识的邻居打招呼吗?”,“会,就是简单说一声‘出去啊’”;“那你和社区内的和你一样有身体缺陷的人交往怎么样,你们之间熟悉吗”,“嗯,我们都不认识,”;“那社区举办的关于残疾人方面的活动多吗?”,“不 多,很少”。由于家中条件限制,案主不会上网,也不会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的渠道少,“你知道最近中日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吗”,“嗯,这个知道,从电视上看到了”.我们在与案主父亲交谈中了解到,对于早已到结婚年龄的儿子,他并没有让儿子结婚成家买房子要钱,理由是娶媳妇儿要花钱的打算。“大哥,你有向往过自己的婚姻生活或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吗”,“有,这个当然会有的„”,从谈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案主那种对未来家庭生活的强烈渴望。

三、个案治工作理论模式

针对案主的这种状况,社工决定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该模式的基本观点是:

1、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三方面因素有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它借用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求助者所处的环境把我求助者的问题。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导致求助者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的当前生活,妨碍求助者人际关系的适应;第二,3 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是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偏差;第三,求助者的问题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

3、该模式对人际沟通十分重视,强调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4、该模式认为,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而已。

案主之所以会出现现在的困境,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同时,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所持有的观念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其现实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因此了解个人早年经历对于了解其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家庭和社会角色对超我和理想自我的建立都有重要影响。最后需求是能让案主主动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寻求维持生活的经济支持,培养案主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

四、案主需求 由案主目前面临的困境可知,案主处于严重的人际交往断层,需要使者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结识朋友,让他对自己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有清晰明确地认识,意识到人际沟通对生活、以后工作的重要作用;其次,案主需要一个充满温暖与关爱的成长环境,父母亲由于以上年纪,知识水平低,对孩子的现实需要无法理解,缺乏理性认知,对孩子未来生活也没有合理规划,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因此没办法及时提供解决孩子问题的资源。

五、服务过程与计划实施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可按5天为一周期:

1.建立关系(第一星期):社工开始与案主接触,首先必须与案主建立起信任关系,使案主能相信社工,才会配合社工工作,社工要支持案主,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求助者的焦虑和不安。初次会谈时,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案主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向求助者提供实物,这不仅可以解决求助者的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让求助者了解到工作者对他的关心,以增强求助者改变的决心,并注意观察和记录案主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

2.进行研究(第二星期):社工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关资料。需收集的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是指直接通过与案主会谈直接获得的资料,社工要为案主提供宣泄机会,让案主宣泄心中情绪,倾诉心中渴望和需求;间接资料是在访视案主家庭,即案主的父母亲从与他家人的会谈中获得与案主相关资料。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案主的内心冲突和目前的行为状况等,同时工作者还需随时观察求助者是怎样表述的,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如何,从而揭示案主意识层次上的和无意识层次上的各种内心冲突。另外,让案主了解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也很重要,如人际关系严重脱节,这不仅有助于认识案主问题的实质,同时也可增强案主改变自己目前状况的要求。

3.对案主及相关问题进行诊断(第三星期):在整理、归纳及分析所得资料的基础上,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评估和推断。首先需对案主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分人格做横向的动态分析,以了解其人格的内部动力联系,虽然案主的心理困扰与其外部环境有关,是其人际关系失调的必然结果,但同时案主的心理困扰又会影响其人际关系。其次,对案主过去和现在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进行纵向分析,以便把握案主问题产生的内在逻辑。最后,需对案主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以便全面把握案主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重点包括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过程;家庭环境与家庭心理动力;案主个人生活经历和行为特征等。在这一阶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较关心的或比较敏感的问题,如“你喜欢军事吗”,“嗯,很喜欢,平时看电视喜欢关注这方面”。为下一阶段计划的实施做好铺垫。

4.治疗(第四阶段持续20天):工作者与案主进行深入接触,社工对案主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修正和调整,改善案主的社会生活环境以便案主有效适应环境,克服各种内心困扰,充分利用自身潜能健康发展,在治疗过程中,社工要重视案主的成长经历,分析案主的主要问题,努力引导案主去发现自己问题,并帮助案主学会倾诉心中想法,不要把自己关起来,要试着走出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人际网络。此外,社工还要培养案主的自我审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的能力,帮助案主建立有弹性的生活方式。社工还可以对案主进行间接治疗,可以与案主的父母亲进行沟通,是他的父母亲意识到孩子存在的问题,以及他在未来生活中必须试着去面对的现实的问题,协助社工一起帮助案主走出困境,父母能给予案主更多的关爱,不能任其随意发展,要经常和案主谈心交流,了解孩子所想所需,为孩子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增强案主改变的信心。

六、成效评估

主要通过观察和记录案主的生活意愿和性格变化进行评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测量表对案主进行周期性测量,还可通过询问案主的父母亲了解案主的近况。要对案主的一些转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前后形成对照,吸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技巧教训。

七、社工反思

针对案主问题,我们采用的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该模式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对有关理论分析的基本情况,他强调要从案主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个方面着手分析案主的问题,但却没有说明怎样综合各方面因素。因此,个案工作者在分析案主的问题时就会出现分类收集、简单综合的情况。其次,该模式把案主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视为分析的对象,但这样的逻辑缺乏科学,因为无论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都必须借助案主的理解,只有通过案主才能把握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再次,该模式希望通过社工的帮助让案主理清问题的存在,这样的分析方法是以工作者为中心,以工作者的逻辑整理案主的问题,因此带有工作者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

另外,由于该案例尚未完全实行,目前只进行了第一个阶段,只是拟定了整个服务计划,因此,社工需要反思如何才能将所学理论正确恰当运用到实践中。整套计划中,我们认识到理论知识的不足,在某些方面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但缺乏理论的储备而无法表达,因此以后需要加强理论素养。纵观整个计划,认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具有不少优点,例如效果会较明显,但可能花费的时间会更长,花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会更大。

第五篇:残疾人社会工作试题

残疾人社会工作试题练习

残疾人社会工作试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不同的残疾对人的()和()影响的不同情况,把残疾分为三类:损伤(Impairment)、能力缺失(Disablility)和残障(Handicap)。

A.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B.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 C.运动功能和社会功能 D.生理功能和劳动功能

2、什么叫做损伤?()A.由于残损或能力受限,以致人不能按照正常的方式和范围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B.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C.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一个人完成正常的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

A.生理功能 B.心理功能 C.运动功能D.劳动功能

4、我国残疾人艺术团成员、残疾运动员在国际上取得的成就,说明残疾人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残疾人工作者要帮助残疾人实现其人生价值。这段话表明的是残疾人的()。

A.职业发展需要 B.社会交往需要

C.接受教育需要 D.价值实现需要

5、在发展中国家,()不属于致残风险因素。

A.传染性疾病 B.营养不良 C.先天性发育缺陷 D.战争

6、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是()。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四级预防

7、实践经验证明可减少残疾发生率70%的是()。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四级预防

8、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

A.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B.社区服务模式

C.家庭病床模式 D.个体小组模式

9、应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工作是指()。

A.医疗康复 B.教育康复 C.职业康复 D.社会康复

10、下列属于职业康复的是()。

A.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

B.用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帮助残疾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C.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

D.帮助残疾人获得经济自立能力或得到社会保障

11、职业康复的工作程序可以归纳为四个步骤,即()。

A.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B.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

C.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消除偏见

D.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自强自立

12、下列不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原则的是()。

A.人是有能力或者有潜力的 B.残疾人的问题不是

其自身的问题

C.工作重点应有社会因素视角 D.政府的推动作用

13、下列不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的是()。

A.个案工作方法 B.小组工作方法 C.社区工作方法 D.机构照顾工作方法

14、残疾人工作模式应该把残疾视为一种社会建构,干预的重点要考虑社会因素。残疾人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社会,取决于社会消除妨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态度和政策残疾,其所描述的是()。

A.残疾人工作的历史与文化视角 B.工作重点应有社会因素视角

C.确信残疾人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D.相信残疾人自身的幸福感

15、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是指()。

A.医疗康复 B.教育康复 C.职业康复 D.社会康复

16、视力残疾的人由于缺乏视觉带来的感性经验而导致形象思维贫乏,借助于语言、概念进行的抽象思维成了他们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的贫乏和无法观察使他们在概括事物时发生困难,这指的是()的特点。

A.部分残疾人与人沟通交流渠道受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B.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受到不同程度负面影响

C.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常人有很大差异

D.部分残疾人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时存在较大障碍 17.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精神或生理残疾等因素保持宽容、尊重的态度,这是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操作层面上哪个具体原则的体现()。

A.尊重 B.接纳 C.个别化D.保密 E.不批判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工作扩大的服务对象的是()A.孤儿 B.无依无靠的残疾人 C.精神病患者 D.因为退休而陷入孤独的老人 E.孤寡老人 19.社会工作者的下列行为中,()体现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尊重”原则。A.散步时跟邻居打招呼问好

B.帮助残疾人申请助残经费 C.帮助老年人成立手工活动小组

D.反对高中生谈恋爱 E.支持北京举办奥运会

20.在微观儿童社会工作中,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生活照顾 B.身体的康复

C.提供教育 D.接触与适应社会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A.残疾人个人 B.残疾人家庭 C.残疾人群体 D.老年人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

2、下列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不同的残疾对人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试题练习

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影响的不同情况,对残疾人分类叙述正确的是()。

A.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功能讯两方法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

D.残疾发生率是不可控的、难以预防的

10、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主要有()。

A.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B.专业人士康复模式

C.家庭病床模式 D.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11、康复类型包括()。

A.医疗康复 B.技术康复 C.职业康复 D.社会康复

12、下列不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原则是()

A.工作重点应该有社会因素视角 B.残疾人工作的历史与文化视角

C.不相信残疾人有自身的幸福感 D.残疾人没有能力和权力掌控自己的生活

1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有()。

A.个案工作方法 B.小组工作方法 C.社区工作方法 D.机构照顾工作方法

14、一个残疾人的社会康复,需要社会工作者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A.开展社区教育,培养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B.消除社会上对他的歧视和偏见,并激励他自强自立,建立起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 C.为他的自身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 D.帮助他消除社会上、社区中和家庭中的物理性残疾,创造无障碍环境,为他的生活起居和享受社会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

15、下列属于职业康复的是()。

A.掌握残疾人的身体、心理和职业能力状况 B.就残疾人职业训练和就业的可能性进行指导

C.提供必要的适应性训练、身心机能的调整以及正规的职业训练

D.为他的自身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

16、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

A.语言疗法 B.心理治疗 C.文体治疗 D.中医治疗 E.意识治疗

17.以下()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内容 A.健康权 B.环境友好权 C.劳动权 D.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权 E.政治权

18、社会工作针对家庭暴力而开展的工作有()。

A.对家庭暴力的被虐者实施救助,对家庭暴力的当事人进行辅导

B.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C.在社区建立反对家庭暴力的多机构合作网络

D.在社区建立及时制止和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工作机制

E.在社区内广泛宣传和培训,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

下载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章节配套考点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章节配套考点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残疾人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残疾的含义 残疾即是指人的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缺点和限制。 第一层次,残损,即功能、形态残疾,是指因后天致残而导致的身体功能丧失或减少,通常以损害(impairment)来表......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分析题一 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胜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和关心,为了......

    第九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九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残疾人的主要问题与需求,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 教学重点:残疾人社会......

    社会工作考点归纳(自己)

    社会工作考点归纳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社会工作在知识上是一门科学,在方法上是一种艺术:科学艺术说 强调社会工作在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和摆脱个人困境方面所起的作......

    妇女社会工作考点范文

    妇女社会工作知识概要1. 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妇女为案主而进行的社会工作服务,换言之,妇女社会工作是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对妇女进行服务的活动。2. 妇女工作的研究对象......

    团体社会工作考点

    团体社会工作考点 ——整理by黄泽炀 江南大学社工1103 一, 名词解释(6个,5分一个,30分) 1, 团体社会工作定义 定义一:小组工作,又称群体工作、团体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它是在小......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 ..................................................................................... 2 一、残疾人的特征: ..............................................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学习材料

    一、正常化理论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和如何看待诸如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伤残人士等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正常化理论一般有两种含义:1、以服务对象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