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考点归纳(自己)

时间:2019-05-13 22:5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考点归纳(自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考点归纳(自己)》。

第一篇:社会工作考点归纳(自己)

社会工作考点归纳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社会工作在知识上是一门科学,在方法上是一种艺术:科学艺术说

强调社会工作在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和摆脱个人困境方面所起的作用:助人专业说 调动个人潜能与运用社会资源去帮助个人、团体及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一种活动和功能:潜能、资源说

社会工作具有全面服务的功能,而不是某一方面的作用:综合服务说 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在社会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组织说

广义社工定义:政府与社会团体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困难,协调人际关系,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专业工作。

社工要点6 :主体是政府与社会团体;性质是帮助人们解决困难,增强信心;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用一套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功能是调适社会关系,缓和与解决社会矛盾;目的是满足人民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狭义(专业)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工作者利用专门的知识与技巧进行帮助人的一种服务活动。

专业社工四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案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助人的活动

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承担角色:服务提供者(心理、物质、劳务);支持者(鼓励自强自立,是守着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倡导者(倡导其合理行为,指导成功);管理者(对过程进行管理,如资源、信息协调、安排和管理);资源获取者(求助其他资源,向他人争取受助者的资源并传递);政策影响者(将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的制定者,对政策或制度进行改变)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其职业化与制度化基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产生历史条件:经济条件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变化,打破了旧有的社会保障形式

2、无产阶级日益贫困,社会问题不断增多

3、无产阶级斗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政治条件

1、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2、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使人们的权利得到一定的尊重

3、工人阶级政党逐步发挥作用

文化思想条件

1、人道主义是早期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

2、宗教慈善思想是早期社会工作的动机

3、剥削阶级统治理论的转变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皇《济贫法》,国家干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最早立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内容有六条 P17 贫民三类:体力健全的贫民;不能工作的贫民;无依无靠的儿童 1788德国汉堡市 布希教授

1852德国爱尔伯福制

对社工贡献,是社工方法里程碑(个案、社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慈善组织协会 1866 英牧师 亨利 索里

1869 伦敦第一个“伦敦组织慈善救济暨抑制行乞协会”

/ 20

1877 美国布法罗市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

“友好访问员”

个案、社区 睦邻组织运动(社会公社运动)

1884 英国牧师巴涅特 汤恩比馆为标志

社团、团体

1883 德国俾斯麦 强制劳动保险 现代西方社会保障措施的开端 1883 疾病保险 1884职业灾害保险,1889 残废与老年保险

1942 英国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及有关的服务》贝弗里奇报告 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社会病害,将救济贫民变为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方法是建立以国民保险制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1917 玛丽里士满《社会诊断》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标志 1935 美国《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国家制度

管子“九惠之教” 宋代“广惠仓” 北宋“乡约制度”清代“保息”政策十项,灾荒十二 仓储:以备荒年用(常平仓:高买低卖;义仓:政府征粮存储并管理,出仓赈济难民;社仓:人民自行组织

赈谷与赈银:最早和最流行

疏遗:难民、乞丐、孤寡、残废等无依无靠者 居养:机构救济和院内救济 养老:宗祠和善堂设立养老机构

慈幼:灾民卖子,朝廷令买主偿还;逃荒弃儿,政府令民间收养认领

晏阳初 以改良主义的社会教育工作为中心,开展平民教育,推动乡村建设的实验,成为我国近代社区工作发展的先声。他以河北定县为实验区,发展以教育为中心的农村建设。认为中国社会问题的根子是人们没有文化,愚贫弱私是四大病症,吧教育作为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基础。

建国初的社会工作:改造游民工作;救助残疾人工作;改造贫困工作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基本意义

按工作的功能划分:

治疗型社会工作:医治受社会问题影响与损害的个人或团体,使他们恢复生存能力,正常滴参与社会生活。针对两类病人:真正的病人和社会病人(乞丐、妓女、罪犯、弃婴)预防型社会工作:透视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预防社会问题的产生,协调社会关系,减少受害者。

按工作的服务层次分:

直接服务: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案主,在接触过程中实现的功能。微观社会工作

间接服务:不直接面对案主,以间接的方式提供服务或达到服务的功能。宏观社会工作 按主持机构和经费来源分: 政府社会工作|民间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关于保障人民生活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等。

社保与社工关系:社保是制度,社工是推行过程;社工内容和范围比社保广泛;社保依靠社工执行和操作,社工是贯彻社保的方法和技巧。

社工原则:社会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包括:

实事求是原则: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

援助自立原则:社会救助与案主自救相结合的原则(内因与外因;激发案主自信心,增强案主自救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案主自立;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 20

资源动员原则:社会工作必须充分利用救助对象所在社区的各种社会力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社会资源,是社会工作获得最大的支持力量。(充分认识社会资源,合理开采社会资源,有效运用社会资源)

人道主义原则:要高度尊重社会成员的人格,尊重被救助者的生命和价值,尊重人民的基本权利。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理论标准和确定社会工作目的与行动选择的标准,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社会工作者的内在约束。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评价 P43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 P44 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社会工作者从事专业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包括: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纪律 社会工作的特点:

1、学科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2、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

3、性质的服务性与非营利性

4、价值的崇高性与人道性

5、方法的技术性与艺术性

6、过程的周期性与变动性

7、资源的丰富性与开发性

社会工作的功能: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 社会工作与社会学:

1、两者随着近代工业社会成长的新专业,社会学早于社会工作

2、社会学对社会研究需要社会学理论的指导,也要诉诸社会工作的实施,两者是理论与实践关系

3、两者不等同,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更广,侧重理论研究,有研究范围;社会工作侧重问题解决,从社会学以外社区理论知识 社会问题: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这些事件或情况,影响到多数人的生活,必须以社会群体的力量才能进行改革的问题。包括:结构性、变迁性、越轨性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承担者是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任务是最终解决社会问题。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需要的理论

1、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

2、需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成因

3、需要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4、充分满足需要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需要的规律性:

1、需要的满足具有一定的界限。(社会成员对外摄取某种对象的一定数量、质量与规模)

2、需要具有层次结构及可变的重心。

马斯洛(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塔锡克(物质、运动与活动、人际关系、文化)

3、需要具有积累效应

4、新的需要是不断产生的

/ 20

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帮助人们满足需要|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对待工作对象的需要?

1、了解社会工作对象的现实需要

2、引导社会工作对象去实现合理需要

3、抑制和削弱社会工作对象某些不合理需要

4、调节和协调发展各种需要

群体互动理论对社会工作的意义(没要求)

1、群体是人们存在的基本形式

2、人们在互动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3、社会关系的总和反映人的本质

互助与互争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内在依据 互助(互助是群体的内在本质:1人们通过群体内部的互助进行生活资料的产生2 实现个体自卫3普遍形式,不以群体及其成员的性质或特征为转移的)互助的主要形式是援助:行动者向他人提供外在或内在社会资源的行动过程。类型有单向型援助、双向型援助、牺牲型援助

互争——矛盾

性质有两类:对抗性矛盾关系,社会结构性原因即社会制度造成;非对抗性的矛盾关系,是由社会变迁的急剧而引起某些部分的不协调 社会工作应遵循群体互动的规律

1、社会工作应遵循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原则:平等、信任、互助

2、社会工作应遵循群体互动的规律P71 人类行为:人们采取某种态度和方法去适应其环境,满足其需要而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人的属性:人的生物性、人的社会性、现实的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成长、社会工作的任务(帮助人们渡过人生每个阶段的危机,帮助人们健康成长)

人类行为的特点:1人类行为是适应性的,2人类行为类型繁多,3人类行为是动态的,发展的,4人类行为是可控制的或可训练的,5人类行为是生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环境院系那个人类行为的定则

1、各年龄阶段社会环境影响行为的程度不相同。儿童期受影响最大,青年期次之,成年期影响较少。

2、当社会环境的转变程度重大,速度急剧或内容不良对个人损害教重时,对个人的行为影响较大,反之较少。

3、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许多个人长期身历其境,会形成某些相同或相似的人格或行为特征。

4、幼年时期由于社会环境不良,导致的行为偏差,会形成人格缺陷的基础,并对以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

1、人类行为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2、人类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刻板的,而是有目的性、自立性、选择性的

3、人类行为一旦产生,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人在生命不同阶段,生理、心理特点对行为的影响,以及生理、心理特点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对行为产生影响的理论。人类行为挫折理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失调,在行为动机上看是一种挫折。人类行为有需要引起,在动机驱使下指向一定目标。但会受挫。行为挫折时指需要无法满足、动机无法实现的心理状态与行

/ 20

为反应。受挫后,个体会不自觉地采取一种防卫性的对抗行为,以适应性为受挫后的新情况,减轻或消除这种不协调,重新获得心理的和谐。行为受挫后所产生的防卫行为,其效果可能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破坏性的。论述:人类行为与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任务是调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失调问题。人类的各个生命周期,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面临不同的危机和挫折。社会工作在人类的不同生命周期担负的任务不同,工作侧重点不同。

儿童时期:教养不当、学业不良、偏差行为、心理疾病

青少年时期:学业成绩落后、攻击性行为、品行不端、青少年犯罪 成年期:职业调适、家庭调适、心理调适

第四章 个案工作

社会个案工作的先驱玛丽 里士满强调通过社会个案工作来帮助案主发展人格,1917年《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中指出“社会个案工作是在人类和社会个人的环境的适应关系间,藉由个人对个人的有意识的影响,以促进人格成长的诸多过程。” 霍丽斯

斯玛丽

汉密尔顿 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个人和其家庭更有效地处理他们在社会适应中所遇到的问题,使个人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进而促进社会福利的达成。社会个案工作的特点:1 以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基础 2注重个人的独特性 3 重视并了解个人发生问题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4 案主的参与与自决是助人的前提,助人自助 5重视专业关系的建立于运用 6社会资源的应用

牧师亨利索

个人应对贫穷负责,一味地给予救济,将导致他们的依赖和堕落。人格衫的缺失是导致贫困的原因,应给与个别辅导,以期改变行为从而使他们脱离贫困。建议下,1866年英国出现了一个委员会以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1869 伦敦第一个“伦敦组织慈善救济暨抑制行乞协会”更名为“慈善组织协会”。由于个案情况不同,必须分别处理,强调“个别化”的方法是社会个案工作的最早起源。

1918玛丽 里士满 《社会诊断》1922《何谓社会工作》

被公认是社会个案工作的鼻祖 论述:社会个案工作的运行程序

1、申请与接案

2、案情调查

3、诊断与服务计划

4、服务于治疗

5、评估与结案

接案:由社会工作者和案主进行初步会谈,进而对案主的问题有进一步的评估,然后确定是否接受申请。

初步会谈内容:了解案主求助的过程与心理状态,案主寻求帮助的动机、问题、看法,个人的生活状况,家庭背景及个人特质

接案注意:和案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对于没有接案应向其他机构转案。案情调查:收集各种必要的资料,对案主的状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

调查方式有会谈和访问两种。会谈是最重要的最常用的获得资料的方法。包括家庭访问、学校访问、邻里访问、案主工作单位访问等。调查了解案主四个方面的情况: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环境体系。

个案工作诊断:社会工作者根据调查得来的有关案主的人格特质、发展情形、家庭、社会网络以及案主对自己问题的看法等各方面的资料,依据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比较,确认案主问题的性质、程度、原因,案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环境条件的过程。

社会服务或社会治疗:对有问题的案主给予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援助,使其自己解决问题的援助活动。分直接疗法(以案主的主观状况为主,通过案主的心理、感情的调整去适应环境)间接疗法(通过提供物质的帮助使案主适应其生活环境)

/ 20

评估:社会服务到一定阶段时,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共同检查服务成效,借以调整和修正下一阶段的服务计划。

评估的目的在于了解服务目标的实现程度,并非等工作完全结束进行,在进行过程中定期进行。

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社会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建立专业关系所遵循的思想行为准则。专业性关系:个案工作者凭借专业知识与技巧协助案主发挥潜能,调整态度,从而解决案主问题并增进案主的发展。论述: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

1、保密原则

2、接纳原则

3、沟通原则

4、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5、案主参与和自决的原则

6、妥善处理情感转移的原则

保密原则:即使案主没有要求保密,工作人员也应该尽其伦理职责,对案主的一切资料均予保密。

接纳原则:将每位案主视为独立的、有价值的个体,承认其有独特的个性、气质、特征、观念和行为等。但接纳并不等同于赞同。

正转移:案主的情感和依赖性转移到治疗者身上。负转移:案主的敌视冒犯心理转移到治疗者身上。

个案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手段与方法包括会谈、访视、记录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兼顾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及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一种治疗模式。

社会诊断:对案主的人格缺陷和社会情境给与正确的界定和分析。

社会心理治疗:经过诊断,确立治疗方案后,采用社会心理治疗特有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帮助案主康复的过程。

直接治疗:针对案主本身心理状况。间接治疗:针对案主社会环境。

环境改善术:工作者考虑案主利益后,直接采取行动,以改善环境对案主的压力。心理支持术:工作者通过心理支持的治疗来减低案主的焦虑和罪恶感,并增加案主自己处理困境的能力和信心,借着引导、鼓励以及解除紧张。

澄清术:引导案主对自身、环境与周围有关的人增进了解,进行治疗服务的一张方法。领悟术:工作者使案主了解自己对外部事物的歪曲反映,使其认清事物。

1972 雷德和艾泼斯坦《任务中心个案社会工作》提出任务中心介入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工作集中在由案主选择的、有限的、可达到的目标上,从而提高个案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任务中心介入模式理论特点: 案主的自决权 2 界定案主问题教具体,目标是有限的 3 工作者与案主地位的同等性 雷德和艾泼斯坦将适合的问题分成七类:人际冲突、社会性关系不协调、与正式组织不协调、履行角色上的困难、社会性变迁所带来的问题、反应情绪困扰、社会资源不足

行为修正模式的特点:在行为治疗理论上发展,把行为假设为“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行为是经过学习而来的”。社会工作者想除去案主不恰当的行为,给案主一个“再学习”的机会,以修正到案主所希望且能感到满足的行为。对象包括行为失调者和需要适应环境的正常行为者。

危机:个人或群体的正常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严重的扰乱事故,使他们处于料想不到的困境,形成原有能力难以克服的问题。

危机调适:对处于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

危机介入模式的工作原则:1 及时接案与处理 2有限的目标 3输入希望 4 提供支持 5 自我影象 6自我独立 功能派理论模式

1930 美国 雷恩克首倡 人的行为受个人意志的影响,一个人必须有坚定地意志力量,才能

/ 20

控制和组织其行为。

理论内容:1 不同时间阶段的重要性(开始、中间、结束)2 案主的选择自由 3 服务机构、服务结构和服务权威的意义。(承认专业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功能;不同的时间阶段是服务的结构或服务计划;服务形态是借着机构的功能来协助案主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行政程序以及清晰的工作流程;机构权威是理性权威,能帮案主借机构功能的发挥而使自身获得进步,也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成长。)

功能派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 1967 斯玛利《社会工作实施的理论》

1、提供服务时要求案主参与

2、工作者善于运用服务过程中的不同时段,使案主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3、运用地方资源,使各种专业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功能

4、注重服务的结构和形式,以增进服务的效率

5、配合机构设立的目的,运用专业关系以协助案主改变 问题解决模式

基本假设:人类生活是一连串的问题解决过程。

隐含性假设:一个人缺乏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往往是由于他缺乏动机、能力、机会,致使他难以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解决或消灭问题。问题解决模式包含的行为目标:

1、尽可能减少案主的焦虑与惧怕,引导和增强案主寻求改变的动机,提供支持和安全感,以激励最低程度的自我防卫,增加报酬性期待,使其自我功能得以发挥从而解决问题。

2、增强按案主的自我功能。

3、提供案主解决问题或减轻问题所必须的机会与资源。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的四个要素:个人、问题、地点和过程

第五章 团体工作

社会团体工作: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协助和引导团体中的个人开展各种团体活动,以促进个人行为改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团体工作的起源

19世纪中叶的英国、美国。工业革命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们闲暇时间也相应增加。如何消除社会问题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及合理安排个人闲暇时间是两大主题。青年会、儿童服务组织、移民扶助机构和原先的宗教慈善机构是主要组织形式。1844年英国威廉在伦敦 世界上第一个青年会 1877 英国基督教女青年会

1851 美国波士顿 第一个美国基督教男青年会 1868 波士顿第一教会 成立 第一个儿童假期乐园

1946 在“全美社会工作会议”上团体工作呗正式确认为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 同年,美国团体工作者协会成立,标志着团体工作的正式形成

精神分析论

19世纪末期,弗洛伊德:个人的过去经验(童年经验)一直会影响成年以后的精神活动,这种影响是个人不能够完全意识到并运用理性加以控制的潜意识来实施的,从而不知不觉地影响个人成长后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特殊的心理治疗法来消除过去经验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从而达到个人行为的根本转变。

团体动力论 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他活动的范围,个人的行为相互依赖。团体动力是个体动力密切结合而成的,凝聚力是团体存在的基础之一。分为自然团体和人为团体。

1966 帕佩尔和罗斯曼分为社会目标模型、交互模型、治疗模型、发展模型、行为模型 社会目标模型:虽然个人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模式各有不同,但某种社会主流意识,社会责任

/ 20

感或多或少地在个人行为上有所体现,社会团体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团体工作中的个人自主地改变其行为模式,形成某一共同的团体目标,促进社会进步及发展。影响性角色。交互模式(居间调停模式):团体中的个人相互依赖与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工作者本人也是团体及系统的一份子,团体本身没有一个特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个体与团体,团体与社会之间构成另一系统。治疗模型(临床模型):团体中个人的社会角色定位发生了困难,团体工作的任务是改变他们的越轨行为模式。专家、指导者

治疗模型的注意问题: 1 正确选择团体治疗目标 2 确立一整套价值规范体系 3 实际运作过程中,注意维护团体的协调性、一致性,还要针对个别情况给以特殊治疗 4 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的调适作用,为成员创造适应的条件和机会。发展模型(过程模型):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人生的目标也不同。团体工作的目标在于促进团体中的个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扮演好个人的社会角色。发展模型的目标:1充分或恰当地接纳团体成员的内心感受 2使团体成员获得充分的自尊心3 培养团体成员把握现实的能力,引导成员认清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4增进团体成员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

行为模式:一切个人的行为都是对外来刺激的一种反映,个人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

个人行为设计的主要支持者 论述:团体工作的功能

(可节省人力和时间,具有治疗功能,对帮助人们改变和成长有很大的效能。)

1、影响个人发生转变

2、通过个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实现自其价值

3、传授知识

4、学习正确扮演社会角色

5、宣泄情绪

6、发展社交技巧

社会团体工作的应用范围

1、医疗与心理卫生(医疗机构中的团体工作、心理卫生及精神病防治机构)

2、越轨及偏差行为群体

3、教育

4、社会弱势群体(老人、儿童、妇女群体)

5、工业企业(企业生产和管理人员)

6、城市社区

7、特别性质的群体 论述:团体工作程序

1、团体工作的准备(明确团体工作的目标、分析机构及团体状况)

2、团体的形成与确立(确定团体的规模、选择团体成员、成员初步聚合与沟通、团体的正式确立)

3、团体活动的设计(团体活动节目与活动过程、团体活动的设计)

4、团体工作发展的阶段模型(五阶段模型、七阶段模型)

5、团体活动的记录与评估(记录员的确定、记录方式、记录内容、记录原则、记录的一般技巧、团体工作的评估)

汉森 团体工作目标分为过程目标(在团体活动的不同阶段所能达成的目标)、一般目标(团体活动具有的带有普遍性意义的目标)、个人目标(针对每个成员个体的差异所界定的个人的特别的目标)

/ 20

雷德 美国 “最佳距离原则”:一个团体的同质性到某一程度可以保持它的稳定,而异质性到某一程度,可以保持它的活力。这之间的差距是微妙而艺术化的。

克那普卡 活动节目:在团体聚会时,呈现在团体成员前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不是根据团体工作者而是根据成员的爱好或需要来计划、制定的。遵循原则:个人需求、团体需求、团体关系、机构目的及伦理价值。

团体活动的设计原则:团体目标、团体阶段性目标、团体大小、聚会时间、工具准备、环境安排、过程协调、弹性原则、职责认定、活动评价 五阶段模型(格兰德、琼斯、克罗德尼,1965)

亲密前期、权利与控制期、聚合期、差异接纳期(最为成熟)、分离期 论述:社会团体工作的原则 定义:社会工作者在团体工作具体实践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它是对已有团体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及概况。包括:1计划完整原则(首要)2目标可行原则3专业互动原则4民主原则5资源善用原则6适时鼓励原则7阶段评价原则8经验总结原则 团体讨论会是团体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团体活动形式。

第六章 社区工作

1962 社区工作由美国社会工作教育课程委员会正式认可,成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社区组织:在社区中的社会工作机构运用计划、协调等管理方法,对社区内各种组织、力量进行协调,对社区内各种资源进行动员以及在社区之间进行沟通,以预防和解决社区中各种问题,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一种方法。

特点:1建立不同层次的社区工作机构,全面协调社区中的各种社会工作理论。2汇集社区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解决社区中的问题。3加强社区内和社区之间各种组织力量的沟通、协调。4对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的工作与项目进行监督、评估,促进其工作效率。社区发展:通过社区成员积极参与,与政府配合,旨在促进社区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社区工作方法。

特点:1有比较全面长远的社区发展规划及实施的部署、方案。2价值取向是促进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的全面改进与进步、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社区对国家的贡献。3强调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力量。4是一种促进社会变迁的较为宏观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建设:基层社区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含义:P159 社区服务: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福利政策和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以社区为实施范围,通过社区组织与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为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

不同社区工作定义的共同点:1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手法2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行动3一个帮助社区发展的过程4鼓励居民发扬自主、互助及自决的精神,注重发掘居民潜力56P162 社区工作: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它是通过专业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专业价值观念指引下,运用各种社区工作方法和技巧,促进社区工作目标的实现。

罗斯曼:任务目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过程目标(促进社区人士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掘及培养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对公民事务的了解,以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托马斯:分配资源、发动居民 本书观点:最终目标(以人为本)、特定目标P164

/ 20

1951 联合国经济协会理事会通过了390D议案,试图通过在经济落后地区建立地区福利中心来推动社区的社会发展,因而转向研究地区发展的可行性。

我国的社区工作被称为社区服务。1986年,社区服务列入民政工作的职责范围。社区工作理论分两层次:宏观的“为什么”、微观的“怎么做”

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内每一个人、单位或部分,彼此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使社会恢复稳定和平衡,必须从个人及家庭入手。支持地区发展模式:社区内成员不懂得运用社区或社会资源,因而社会工作者应协助社区成员掌握自助方法。

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上各种利益团体,各自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权利和利益。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社会的财富、资源和权力的分配失去平衡。解决问题从制度着手,改变旧制度、政策,而不是人。

社会变迁理论:协助人民和提供服务者,使之配合适应变迁的环境,并在不同情况下选择适用的模式。温伍德(政策改变、社会关系改变、政治改变)1968 罗斯曼 社区工作分为三份:地区发展、社会计划(策划)、社会行动 地区发展模式:只要社区内的多数人广泛地参与决策和社区活动,就能实现社区的变迁。(适用于简单的社区,居民背景单

一、关系良好、冲突不明显)促成者、协调者、教导者 社会计划:强调专业人员的参与,自上而下。实施者 社会行动:(适用情况复杂,社会矛盾较多)组织社会上受忽视、压迫等低下层群体。通过集体行动,采用非建制的途径,争取第三章支持,伸张居民权益,获取应得资源,实现再分配,以实现社会的正义和公平。策动者、组织者、案主辩护者、代言人

社区工作原则:1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重点是弱势群体)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3全面发展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原则4自我发展与外界支持相结合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组织促进者、咨询服务者、调查设计者、牵线搭桥者、权益保护者、宣传鼓动者

P177 社区工作的过程:1 准备与探索(心理准备、实际准备;调查地区背景、社区需要与社区问题、工作方向、社区动力、建立社区关系)2制定计划 3 社区行动(定义:将社区工作者激发社区居民行动起来,将制定的计划付诸实践。方法有动员社区居民、发掘社区资源、建立社区组织、推进社区工作)4评估与总结 论述:我国社区服务的目标、内容及做法 1986年提出“社区服务”。业已形成了以设施服务和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社区的弱者群体为主要对象,同时面向全体居民的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内容:老年人服务系列、青少年、残疾人、拥军优属、低收入者、失业及下岗人员、便民利民、优化社区环境服务系列

三类型:福利型服务、公益性服务、商业性服务

福利型服务: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为目的的,对象是弱者群体,表现为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

公益性服务:以改善全体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服务类型。以低偿为主。商业性服务:以方便居民生活和筹集社区服务资金为目的的服务类型,以有偿为主。社区服务的提供方式类型:

1设施服务:服务对象集中,便于管理和规范 2住所服务(上门服务):服务人员到对象家中提供 3 志愿服务(义工服务)

第七章 社会行政

/ 20

崔克尔:社会行政是一个连续的行动过程,这一过程的运作是为达到共同的目的,发掘并运用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共同目标,以协助与合作的方法获得各种资源。

社会行政: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的相关的管理活动。社会行政的特征:

1范围的有限性 2职能的非营利性 3手段的专业性 4实施的层次性

社会行政的地位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与社会政策(国家或机构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社会福利,实现社会进步所要采取的基本原则或方针)的重要意义有关。它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论述:社会行政的功能。(联系实际)实施社会政策 2进行有效管理 3 总结经验,修订政策 社会行政的原则: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专业责任的原则 4法治原则5协调原则6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论述:社会行政的内容(计划、组织、管理、评估)社会服务计划:在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预先对社会服务的提供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计划,以增加社会服务的可行性。

卡恩设计的社会服务的计划流程是:计划鼓动者—探索—计划任务的界定—决策形成—方案执行—评估与反馈

社会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机构):从事社会工作或社会服务的结构。

社会工作组织的特点:1 立足于案主的需求,服务于案主的目的,非营利性组织 2为所有的人提供服务,不歧视任何人,不带有任何偏见 3 从事的一切活动均予人们的福利需求密切相关,结果是受服务者行为的改变与福利的获得。社会工作督导:由专业知识丰富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资深社会工作者对一线的社会工作者或新聘用的机构员工进行指导、协调、强化、评价的活动。有行政、教育、支持的功能。分为个别督导|集体督导、同辈互动督导

评估的内容:以社会服务的计划所列的各项指标为标准。包括社会服务的投入,服务的工作进度,服务的效果,服务活动与工作计划的偏离等。评估的意义P211 我国社会行政体制 建国后,我国逐渐形成了政府统管,政府部门及群众团体分块负责的社会福利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行政机构体系。基本结构包括:民政部门、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卫生部、工会|妇联|残联、非政府组织。在行政设置上,我国采取不同层级政府依照上层分工“对口“设置相应机构的办法,主管某类社会福利或救济事业,》》》》》》企业办社会

我国社会工作经费五个来源: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和地方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地方各级各部门自筹的预算外经费、社会志愿捐赠、福利企业生产经营、社会统筹保险收入 论述:如何改善我国现行的社会行政体制(现状及对策)

1、政府统揽而缺乏团体中介

2、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专业水平较低

3、福利资源短缺

4、行政作用突出二法制配套不完善

第八章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运用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工作方法,以儿童为工作对象,致力于解决儿童问题与改善、提高儿童福利,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一项专业工作。

整个儿童为工

/ 20

作对象

埃里克逊的自我发展理论:儿童分四个阶段(婴儿期、童年期、学前期、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社会问题与偶三类: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功能发育迟缓

普通儿童社会工作:对象是社会或社区儿童整体,根据儿童发展的普遍特点,致力于促进儿童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健康发展。

开展工作:1 促进有关儿童福利的立法 2促进儿童保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 3促进儿童心理健康4促进和提高家庭对儿童的保护 5保护儿童的各项权益

特殊儿童社会工作:生理、心理、智能、情绪或适应生活上遭遇特殊困难,存在特别需要的儿童。

论述:特殊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1、对流浪儿童的收容与遣返

2、对失去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弃儿

3、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实施社会救助

4、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工作

5、残疾儿童的社会工作

6、矫治儿童心理异常、行为偏差 家庭成员的互动理论 P233 游戏治疗理论P234 儿童社会工作的原则:尊重儿童原则、儿童利益至上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不持批判态度原则、保守秘密原则

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进展

1、建国以来,我国儿童福利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2、在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将会显示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3、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缺乏专业社会工作素养

第九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概念的界定P246-248 青少年的本质属性:急剧变化的自然属性、日趋成熟的社会性、逐步完善的实践性 青少年社会工作: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1以青少年为案主2最终目的是为了青少年能够健康、全面、顺利地成长3“教导”是本质特征 4具有很大的社会功能 5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保障青少年全面发展和预防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发生。内容分类:

1从教育角度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知识技能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审美教育、智力的开发

2从指导角度分:健康成长指导、就业与劳动指导、社会交往指导、闲暇生活指导、婚恋与家庭生活指导

3从保护角度分:青少年越轨、犯罪的预防、矫治和改造;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护;残疾青少年的保护工作 门宁格:所有生物体都会发生自动的变化来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个体寻求或从事一些可以减轻紧张或保持平衡的活动,叫同类状态;拥有一股驱动力去追寻刺激、成长、学习和求变,叫异变状态,这两种状态的驱动力会相互消长。李温:个人的生活领域是由其诸多不同的经验汇集而成,二每一项经验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并在生活领域中产生影响。负面经验对正面经验有抵消作用,过多的负面经验将使人趋

/ 20

向消极或不良的发展取向,如果有充分的正面经验,则可引导良性的积极的发展方向。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八阶段

弗洛伊德:个体人格发展是以性心理发展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早年期经验的影响。

沙利文: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影响,家庭环境和早期童年经验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发展作为了解个体行为的基础,沟通不良会导致人的心理和行为失常。

学习理论:青少年的人格形成与发展是学习的结果,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斯金纳: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人的一生都处在学习的环境里。班杜拉: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获得社会行为的一种学习理论。行为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模仿是行为形成的注意因素。

论述:用社会学理论解释青少年不适应社会原因。社会化理论

一个生物性的“自然人”转变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的社会角色的“社会人”过程。

内容:习得基本生活知识、内化生活的行为规范、掌握劳动职业技能、确立时代的理想信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结合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工作、正确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关心服务相结合

论述: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1、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

2、服务性不断增强

3、社会化趋势逐渐扩大

4、队伍不断扩大

第十章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人P273 老年人问题产生的原因:

1、雇佣制的普及和以后的退休制度的确定,使得大多数人不能再象传统社会一样从事自给自足的生产。

2、生育观念的转变,节育措施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共同作用,导致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60 10%,65 7% 老年型国家

法国第一个

3、家庭结构的变迁形成了更多的老年空巢家庭和孤独无依的老人。

4、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使得许多人一生要迁移多个地方,也给照顾老年人带来不便。

5、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老年人失去了传统社会中的权威和地位。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帮助有困难的老年人走出困境的服务工作。社会撤离理论

1961 美国库明、亨利

最早提出的老年人从社会位置上“撤离”是一个必然性和普遍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与老年人相互撤离的过程。P279评价:理论假设不成立;忽视了衰老过程中个性因素的作用;许多老年人在社会上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活动理论:成年后,人可以继续革新其自我概念。以补偿性的活动方式保持中年时的活动水平,在社会和心理方面可以使老年人保持精神旺健。评价:活动水平高的比低的老年人要健康,精神愉悦;活动水平并不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唯一因素;由于个性的差异,并不是每个老年人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活动水平。

次文化理论:发展出一种有别于主流文化的老年次文化。老年人加入次文化群体,可使保持自尊,保持较高的士气,反之会产生失败感。

人格持续性理论:正常的男女两性,其人格不会随年龄而出现显著断裂,反而会加强其持续

/ 20

性。强调个体人格在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社会环境论:了解老化和社会环境间的互动。

交换论:要有成功的老化,必须使交换关系再平衡。标签论:P283社会崩溃论: 年龄阶层化理论:社会典型地把自身安排为一个高低年龄层的体系,这些年龄层各有各的权利和义务,党社会成员进入某一年龄层之时,同时拥有了该层的权利和义务。

老年社会工作的原则:1思想观念上尊重老年人,理解老年人 2 细致、周到、有耐心3帮助老人自立、自决4与老人建立良好的,有目的的情感关系 老年个案工作最常见的方法:怀旧、生命回顾

机构照顾:在专门的养老机构内,老年人集中养老,由机构提供护理、食宿等方面的照顾。社区照顾:利用社区的资源和条件,使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不用进入专门的养老机构,而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获得照顾。

论述:我国当前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1、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2、健康服务:为使老年人尽可能保持健康状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包括生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健康服务。

3、生活服务:针对老年人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需要而提供的服务。

4、娱乐服务:

5、教育服务

6、就业服务

第十一章 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妇女工作团体为妇女群体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的服务。

目的:P293-294 女权主义 女权意识:受害者意识,意识到社会权力分配的不公平,意识到自己是这种不公平的受害者。三派的共同原则:男女两性不平等,应加以改变;改造将对社会关系产生影响;两性关系是政治性的;反对划分公众领域和私人领域;政治权利运作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公民的社会权利来源于存在本身,而非源于社会地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1、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

2、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3、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

4、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5、妇女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

6、将性别观点纳入决策主流 个案工作法:社会工作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资源,对某单个妇女所遭遇的不幸与面临的各种困难进行帮助与治疗。

访谈法:通过与被访者完全自由地交谈、沟通,了解到妇女之间的差别,听妇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回忆。我国妇女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1、组织和发动妇女参加社会生产

2、对妇女进行宣传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素质教育)

/ 20

3、保障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4、其他社会服务(妇女保健工作、开展社区服务,解除妇女的后顾之忧)论述:如何更好地开展妇女社会工作

1、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推动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

2、把妇女社会工作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挂钩

3、以社区为依托,妇女活动中心为阵地,将社区工作与妇女工作结合起来

4、加强妇女社会工作教育与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妇女社会工作者

第十二章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的变换:小家庭成为普遍趋势;家庭功能缩减;家庭关系趋向平等;社会援助日趋弱化;婚姻家庭问题增多 家庭社会工作:解决与处理影响家庭正常运转与发展的一项服务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家庭生活困难、协调家庭关系,为改善不幸家庭生活、预防家庭问题激化而提供服务工作。—特点:对象是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家庭;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建立的是平等的关系;把家庭看作一个整体。

我国内地的分两类:救助性工作(经济救助、危机干预)、发展性工作(家庭教育、社区服务)

论述:用相关理论解释家庭问题 家庭生命周期:由夫妇双方的结合组成家庭开始,到夫妇双方死亡从而家庭解体而告终的整个家庭发展过程。角色理论:设通过赋予每一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个体以独特角色期望,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限制、规定和引导。家庭是由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组成的。

婚姻、父母、工作 小团体理论:P328 家庭访问:工作员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案主的生活,进一步了解案主状况的方法。系统分析法:每个家庭有其独特的系统,工作者发展出一个系统化的架构去分析能感受到的家庭因素与个别成员在家中的行为。P330 问题解决与决策:任何人每天都遇到各种情境与问题的挑战,需要个人决策与抉择。当个人陷入难以克服的困境来求助时,工作员应设法协助案主进行解决。重点是帮助案主解决眼前问题与提高案主未来摆脱困境的能力两者兼顾。

危机: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正常生活中一种最严重的干扰事故,是其料想不到的情境,而且是原有能力所难以克服的问题。

危机调适:针对案主生活适应上的显著性、急迫性问题,社会工作者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危机调适的原则:1及时接案与处理;2主动采取行动,了解案主的内心过程,主动参与、引导、判断及评价情境的过程,并与案主共同制定适当的调适计划;3有限的目标,避免危难4支持与鼓励,不断输入希望,助其恢复自信5培养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治疗:治疗者与案主全家人通过会谈,促进家庭成员扮演角色与功能的正常发挥,以改变该家庭的适应能力与生活方式的方法。

第十三章 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

特殊弱势群体:由于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缺陷、身心功能未发育完善或功能出现衰退等原因所导致的在社会性资源的分配上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分类:1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二导致生活状况低下者,残、聋哑人、盲人2由于心理方面的缺陷,精神病患者、弱智、白痴等3由于身心功能发育不完善,弃婴、孤儿4由于自身生理

/ 20

心理功能的衰退,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年老体弱者、长期患病等人群。

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化工作: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特殊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帮助他们补偿自身缺陷或身心功能衰退,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维持自身的生存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的专业活动。—主要内容:

1、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条件,使其恢复或维持健康状态

2、提供劳动就业、养老保险或直接供应起来,使他们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3、提供教育或继续教育,是他们能够更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我发展

4、促进特殊弱势群体与其家庭、亲友的交流,加强社会工作者自身与他们的交流,使其摆脱孤寂苦闷,得到情感慰藉与爱护,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5、制定各种保护特殊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政策,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氛围,是他们能够真正回归社会 论述:有关特殊弱势群体的理论

标签理论:主流文化的捍卫者以自身标准衡量弱势群体,认为他们不正常,这种强加的标签经过媒体宣传等手段逐渐被广大社会所接受。弱势群体长期受到压制与影响,会逐渐接受这种评价,与主流社会保持距离,甚至产生逆反、敌对、报复的情绪与行为,从而恶性循环。维权论:人人生而平等,有不可剥夺不被侵犯的权利,社会的任务就是保证人们的基本权利得到维护。特殊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缺陷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运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去争取、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人文主义理论:人人都有自己的“意义世界”,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努力“理解”弱势群体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沟通理论:行为偏差的原因在于缺乏人际沟通。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帮助人们消除沟通中的障碍,使人们的沟通顺利完成。加强与特殊弱势群体的沟通,促进外界社会与特殊弱势群体的沟通,使他们理解眼前的世界,适应社会的变化,解除思想上的封闭与苦闷。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化工作的原则:

1、自觉运用社会工作中有关特殊弱势群体的理论知识来指导社会工作实务

2、应与医疗工作者紧密合作进行社会工作

3、充分尊重案主

4、根据案主在不同时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5、应对案主、自己所属的机构和社会负责 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化工作的方法P341

1、医疗机构中的社会工作

2、家庭中的社会工作

3、社区中的社会工作

我国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新进展P345-349

1、残疾人社会工作 2 精神病人社会工作 3 社会孤老社会工作 4 弃婴、孤儿社会工作 论述: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现状 残疾人: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的部分功能丧失或障碍,导致不能参与和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不能正常工作与学习的社会成员。(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

1、残疾人保护政策的制定

法律和政策对残疾人的保护,体现在保障和调整两方面。制定残疾人政策应遵循原则:1保障残疾人的人格尊严,保护残疾人的人身权利2必须给予残疾人一定的特殊帮助3残疾人的形象应是主动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受助者

/ 20

2、残疾人心理障碍的排除

3、残疾人就业

是最好的方法,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基本途径

4、残疾人教育

5、残疾人康复

精神病:由于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障碍的疾病。两原则: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家庭康复与群体性防治康复相结合

社会孤老:无配偶、无子女、无收入的老人,老人中最为不幸者。

专门抚养、群众性抚养 包护服务:把分散居住的孤老的供养护理工作分管到户,包护到人,以解决散居孤老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的困难。

弃婴孤儿社会工作:机构中、收养家庭中(领养与寄养)

第十四章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概念由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提出。有些罪犯本身就是精神病人,惩罚对他们无济于事,只能进行治疗。

矫正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为罪犯和具有犯罪倾向的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行为指导、生活福利等服务,使其转变不良思想观念,改变恶劣行为习惯,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一项社会工作。

—特征:1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罪犯和具有犯罪倾向的人员)2服务性质具有福利性(不具法律的强制性)3矫正作用具有补充性(对于专门的司法矫正来说,次要地位,补充作用)—意义:1降低行刑成本2保障违法犯罪人员的合法权益 3提高预防犯罪的效果

约翰 霍华德

监狱改良鼻祖 英国监狱学家

1777《英格兰及威尔士监狱状况》 1779他的思想在英国的监狱法令中得到反映,其著作思想对英美、欧洲影响巨大,导致对犯罪的矫正。

约翰 奥古斯特斯

美国波士顿鞋匠 “感化工作之父”“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观护人” 1879 美国马赛诸塞州 通过法案设置专职社会矫正工作者(观护人)

新中国的矫正社会工作主要表现为社会帮教

社会帮教: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采取各种形式,对服刑改造或劳动教养人员,依法被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的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或劳动教养的解教人员等进行的管理、帮助、教育和挽救工作。

特点:1帮教力量具有广泛性 2帮教对象具有普遍性 3帮教内容具有丰富性4帮教形式具有多样性

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刑法经济原则:监狱本着减轻纳税人负担,减少国家对监狱的投入的精神,历来以较少的投入,而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教育刑思想:视刑罚为一种教育,以罪犯改恶从善,适应社会生活为目的的思想。

行刑社会化:不把监狱单看作国家机关,还把它看作社会性事业的一种。社会有权利,也有责任协助专门机构做好罪犯的矫正工作。

行刑个别化:罪犯存在各方面差异,在行刑过程中,根据罪犯反社会性的消长情况适当地调整刑法,或改变受刑人的处遇。

矫正社会工作的对象:1犯罪嫌疑人2受缓刑宣告者3假释、保释出狱或保外就医者4雨中改造的罪犯5刑满释放人员6违法青少年

—内容:1提供物质帮助与救济2提供就业、就学帮助与指导3提供身心指导和帮助4提供行为约束与指导

社区矫正:一些国家实行的吧罪犯释放或留在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对罪犯减刑矫治、帮助、17 / 20

监督的行刑制度。作为监狱刑的替代方法,包括审前释放、缓刑、赔偿、社区服务、过渡监禁和假释等制度。

为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称为出狱人保护或更生保护。分为以下三种: 收容保护(直接保护):为无家可归的刑释人员暂时安排住宿和将其收容于特定场所,对其进行知识传授,品行教导,训练,就业技能培训等。观察保护(间接保护):为有家可归的刑释人员提供生活上的补助,帮助介绍职业、联系就学学校技艺通过访问或通信等予以监督和指导。

一时保护:为刑释人员介绍职业,发放回家旅费,赠与衣物,贷给从业所需的用品等。

第十五章 社会救济工作

社会救济:对年老、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给予物质上的救济和援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社会救济工作分为两类:定期救济(对某些生活长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定期定量的救济款物)、临时救济(对生活暂时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适当款物,帮助其渡过暂时的困难)定期救济对象:1城镇吃商品粮人口中的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病残和农村的五保户2上世纪60年代初调整国民经济期间精简退职的老弱残职工3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特殊救济对象

临时救济对象:1因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2因疾病、事故等影响生活的3季节性救济4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或收入减少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城镇居民 社会救济工作原则

1、社会救济标准的确定,既要保证救济对象的基本生活,又要考虑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和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社会救济的各项政策法规

3、坚持领导掌握和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

4、认真管好用好社会救济款 五保户:(现在)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

五保户条件:在农村享有公民权,无依无靠,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者和未成年的孤儿。

五保户的供养形式:集中供养、集体供给分散生活、亲友全供全养、义务供养

农村扶贫:扶持农村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它是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发展和延伸,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农村扶贫工作的作用4及基本经验4

1、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是帮助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有力措施

2、农村扶贫工作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扶贫工作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4、扶贫工作使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1、坚持以集体帮助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动员社会力量予以广泛的支持

2、坚持政府领导、部门组织分工协作

3、坚持积极发展生产的方针

4、实行干部包户扶贫责任制 论述:扶贫工作的基本做法

1、结合本地实际对贫困户建档立案,并制定扶贫规划

2、扶贫资金要坚持地方筹集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

3、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经济优势,以多种形式扶持困难户发展生产

/ 20

4、组织督促检查,搞好对贫困户的连续服务和科技扶贫工作

5、抓好年终扶贫工作的总结、验收、评比

我国城市救济工作的方针:依靠基层、生产自救,群众互助,辅之以政府必要救济 城市救济工作的对象: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和无固定职业无收入生活有困难的居民。

救灾工作:救助、接济受灾的群众脱离灾难和危险,减轻灾害损失,克服和战胜灾后困难,恢复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救灾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以治本为主

2、坚持群众路线,要依靠社会力量,组织人民群众开展防灾救灾和互助互济的救灾活动

3、坚持国家、集体、社会和个人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力量 论述:救灾工作的做法

1、灾民最起码的口粮,应该给与保证,对无衣御寒的灾民,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成衣、布匹

2、对房屋倒塌,无处安身的灾民,由村组统一安排劳力进行抢修,建材部门提供方便

3、搞好灾区环境卫生,积极防治灾害引起的流行病,收费治病。

4、组织群众投入生产救灾活动,引导灾民加强受灾作物的田间管理 注意:非重灾区中的重灾户的救济、加强和改善对连续多灾区的救济

第十六章 社会优抚工作

社会优抚:国家和社会对优抚对象实行优抚、抚恤及其他物质照顾和精神鼓励的总称。特点:1对象具有特殊性(解放军的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现役军人家属)2内容具有综合性(“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基本方针)3方法具有多层次性(国家抚恤,乡镇统筹优待和群众优待等多层次的结合)意义:1促进国防建设 2倡导奉献精神3推动经济建设 4建设精神文明 原则:1坚持国家、社会和集体三结合的优抚原则,推进优抚工作社会化 2坚持物质帮助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优抚原则 3完善优抚安置的法规建设 4进一步拓宽安置工作的领域

革命烈士:我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牺牲的人员。

第十七章 医疗社会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复健有关经济的、社会的、情绪的,以及家庭方面的专业服务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任务和功能:1间接服务2直接服务3促进环境改善4团体干预5个案管理 美国的医疗社会工作P414 医疗社会工作的内容4

1、医务社会工作:综合医院和诊所、儿童医院和诊所、慢性病医院,以及医学康复机构中社会工作的实施。(医院社会服务、临床社会工作)

2、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卫生行政和公共卫生设施内的社会工作实践。

3、心理卫生社会工作:精神疾病的防治及心理卫生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4、康复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服务工作协助一些肢体、情绪或精神残障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潜在能力,以实现其在现代生活中的社会生活适应功能。

/ 20

问题解决派理论:人生本是一连串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人实际上都已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惯用的模式。当人们惯用的问题解决模式无法有效处理问题时,则可能向外求助。

行为修正派理论:环境、情境及社会等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而行为是可以经过学习过程获得改变的,矫治重点放在已经习得或需要再学习的行为上,所谓的不正常行为的学习过程和正常行为的学习过程是相似的。

危机调适理论:任何人都可能发生危机,危机期间个人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社工采取主动直接指导的原则,设定短期可完成的目标,并在短期内解决危机。压力潜在学派:每一个人生来都潜伏着一些可以产生精神失常问题的个人或生理因素,当人们在人生历程中,遭遇到极大的压力而不能成功处理时,这些潜在因素便会诱发出来,与这些压力产生互动关系,而导致失常问题。标签理论(斯科夫):精神病人是破坏社会规范的人,当他们的异端越轨行为被社会人士发现,随而贴上病态的标签。一旦贴上标签,病人便要承受社会上各方面的排挤和压力,孤立无助,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把自己困在精神病人的社会角色内,不能翻身,不能自拔。缺陷:在心理、生理或组织机构或机能方面的任何丧失或异常状况,包括遗传、疾病、创伤等。残疾:因缺陷儿引起的能力限制或丧失,使其不能从事一般人认为属于正常方式或正常能力范围内的活动。

障碍:因缺陷或残疾儿引起的一种不利于个人的状况,它限制或阻碍个人履行就其年龄、性别、社会及文化因素而言分属正常的角色,障碍的发生,源于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医疗模式:将残疾视为疾病,认为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等,可以解决患者的困难。

个人模式:将康复的重点放在改善或恢复个人的状况上,关注伤病引起的功能限制,以及缺陷引起的心理效应。

社会模式:将残疾问题的焦点从临床诊治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残疾问题被视为社会问题而非个人问题,工作重点是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除恢复其个人能力外,还要消除限制个人的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得到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以达到自强和自主的境界。医疗社会工作的任务

1、处理患者及其家庭的问题

2、增强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适应

3、处理患者与医疗系统的关系

4、出院与后续服务

5、其他

/ 20

第二篇:妇女社会工作考点范文

妇女社会工作知识概要

1.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妇女为案主而进行的社会工作服务,换言之,妇女社会工作是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对妇女进行服务的活动。

2.妇女工作的研究对象:妇女、儿童、男性、社会

3.社会妇女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奥茉认为应该覆盖以下方面:

1、女性的境遇

2、女性为中心的实践

3、女性不同的声音4.关注多样性

1)公共领域:①社会主流价值观②社会政策③政治制度④经济制度⑤教育制度⑥大众传媒

2)私人领域:①自我价值观②美丽牢笼③婚姻的梯度效应④家庭权力⑤家庭暴力

4.西方女性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特征与我国比较

5.两次女性主义浪潮(目标/思想诉求/特征)

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源自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为背景,主要代表人物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和约翰·斯图亚特·米尔。第一次浪潮中女性主义的核心奋斗目标是男女平等,主要思想基础是自由主义,具体斗争诉求是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的获取。

第二次浪潮中女性主义对男女平等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平等不再是核心诉求,差异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对差异的解释以及如何让解释差异,怎样面对差异成了最为重要的问题。

6.激进女权主义核心概念:父权制

1)“父权制”这个理论最早由凯特·米列特引入。父权制最早是用来描述钱现代社会中男性来做家长、做统治者的一个普通名词,米列特将它一如女权主义话语系统之后,这个词变成了女权主义反对男性压迫一件极有力的武器,而且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米列特看来,权力是政治的本质,两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不平等的政治集中体现为父权制社会这个现实存在,通过着这种根深蒂固的父权制,男性以各种方式实践着一种潜规则——性政治。由此实现男人这个集团对女人这个集团权利的控制和支配。)父权制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系统化、制度化的男性压迫女性的政治体系,是男性对女

性支配和控制的一种社会性制度,也就是说在工业、农业、军事、政府、社会、大学、中学等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充满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甚至连女性最私密的性经验也逃不脱性别的压迫,因为个人的本质是政治的。

3)父权制这个概念虽然有失偏颇,但应该承认,这是个很有洞见、很有颠覆力的概念,它把女性被压迫的个体化、经验化、主观化的假象彻底被打破,全面揭示出女性被压迫的整体性、普遍性、制度性的残酷真相。激进女权主义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个人的就是政治的”福泉之下的女性不仅在选举、就业、教育、社会身份等宏观方面受到男性的控制,而且,女性的身体乃至最隐秘的性经验都受到男性无情的宰割,父权制的深入剖析使女性主义解放目标和斗争策略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女性主义由此转变成一场持久的、整体的、全局的革命而不是一次局部的、个别的、暂时性的改良。

7.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相结合的一个产物

对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福柯、拉康、和德里达三位男性思想家 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关系

1)后现代主义给女权主义带来思想激发

a)从建设性的角度来讲,后现代主义为女权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论题。福柯关于权利、关于身体、关于性、关于语言的集中论述,都在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论述中成了热门话题,当然,这其中的解释和探讨更多充满了女性的经验色彩。

b)后现代主义还为女权主义提供了观察社会的新的途径,后现代主义对巨型理论和宏伟叙事的扬弃,对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否定、对传统二元对立的批判,对多元论的倡扬等,这些都成为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熟练演练思想的工具。

2)后现代主义还给女权主义带来极大危害。这种危害不仅影响到了传统女权主义的许多重要概念和命题,甚至还影响到了女权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而存在的根本。

a)女权主义首先是一种政治哲学,它充满了强烈的政治取向和意识形态色彩,但后现代主义恰恰又是非政治的或者是后政治的,这使得后现代主义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

b)后现代主义反对普遍主义和本质论,这使“女人”“父权制”“男人”等核心概念都失去了理论上的存在基础

c)后现代主义反对二元论思想,这使得男人和女人这个传统的二元对立存在一下子便消解的无影无踪,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使得传统女权主义要么否定自身,要么完全改变自身。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难逃被破坏和被毁灭的命运。

8.第二性指的是什么

1)是一本被誉为女性主义解放运动圣经的名著《第二性》

2)书中波伏瓦犀利指出,当今社会被简约地划分为男人,男人第一性,女人第二性;男人是主体,女人是他者;男人是主导,女人是从属

3)波伏娃鲜明指出,女人不是天生而为女人,而是被社会制造为女人。再次基础上,女性主义进一步发现了男女之间差异和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性别(区别于生物性别)。这种社会性别观成了女性主义反击性别歧视的有力武器,如同波伏娃所说,女性之所以为女性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文化的重新建构。女性性别只是一种社会角色、一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社会角色,所以女性的存在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可选择的、社会的、历史的现象。

9.社会性别主流化

1)含义: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妇女尤其是现实社会中的妇女主要是后天社会文化的塑造结果,妇女的不平等更主要的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的不平等而造成的。所以,改变妇女现实中的不平等根本途径在于改变社会的不平等,最直接的途径在于对社会政策的改变,而传统社会社会政策只是男性的自治区,是女性沉默和失声的伤心地,社会政策的改变成了男女平等的焦点,目前男性色彩浓厚的社

会中,广大女性很难一下子进入决策中心,作为替代性方案,性别意识引入决策主流成为必需。从这个意义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实际上是社会性别理论的一种合理延伸,也可以说是社会性别理论的一种现实化和具体化。

2)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改良性质

“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之所以被称作“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尤其是社会决策或公共决策的主体是政府,决策的客体是大多数公民或全体公民。很显然,它在这里代表的思路主要是自上而下,所倡导的变革方式主要是在既有的体制之内,借助于权力阶层性别平等意识苏醒从而推动广大社会成员的性别平等化建设

3)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根本诉求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真正诉求是将两性平等观念贯彻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最终达到性别平等、维护性别公正,推动两性和谐发展。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其实只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种实施方案或实施工具。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质在于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接受社会性别意识、维护性别平等、捍卫性别公正

4)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现方式、途径、策略

① 强化国家和政府的责任

② 逐步改变权力结合体系的构成③ 批判现行社会政策

④ 注重法制作用

⑤ 建立国家及地方一级的性别平等监察机构,保证社会性别政策和方案得到实施和有效监 ⑥ 强化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

⑦ 加强女性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⑧ 赋权于女性

⑨ 女性的团结

⑩ 争取社会同情和支持

10.综融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

1)概念:综融取向社会工作指的是以折中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秉承社会工作的价值及伦理,掌握处理不同目标系统的技巧,进而通过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过程协助服务对象发生改变。它强调:

一、重视服务对象的赋能

二、在监督的指导下有效地在组织体系内展开工作

三、认为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诸多专业角色

四、批判性思考技巧运用于有计划的改变过程中

2)综融取向的社会工作定义的三大要素:

一、强调多层面介入的重要性(包括个人、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的介入)介入应当周详计划并能产生具体变化

二、从不同理论中汲取养分,形成扎实的知识基础

三、强点对个人议题和社会公义的共同关注

11文化能力

1)文化能力指的是这样一个过程,即个体和系统能够尊重并回应不同文化、语言、阶层、种族、宗教以及其他人群间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尊重、肯定和重视个人、家庭、社群的尊严,维护并保持各自的多样性。

2)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指出提高文化能力的五个重要部分;①尊重多样性②有能力和文化的自我评估③意识到文化互动式的内在动力④将文化知识制度化⑤发展具备文化多样性意识的服务项目

12.妇女阶段性就业论

80年代初期,以腾出名额安排男性待业人员为由提出“让妇女退居家庭”80年代末,以促进家庭和睦,通过多育龄妇女的劳动置换安排更多人就业为由提出让“妇女阶段性就业”90年代以我国处于典型的工业化阶段,妇女普遍就业实际上打乱了社会的角色分工,结果造成社会功能紊乱等问题为由提出让“妇女回家论”2000年前后,有部委有意将“阶段性就业”

写进“十一五”规划

以上有关妇女就业主流话语建构的主体有三个群体①是国家②是男性政治精英、学术精英 和其他知识分子们③是行动者

13.当代中国妇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当代中国妇女问题的主要表现: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的完善和落实问题:① 微观方面:一是保障妇女权益的各法律法规中,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太多,而义务性规范则显得相对不足 二是对侵害妇女非基本权益的行为惩罚力度显得不够 三是更多滴规定了侵犯妇女权益的行为应该受到何种处罚,而对切实保障妇女权益的单位和个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性措施② 宏观方面、;目前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中还缺少反歧视立法。同时我国妇女法律平等到事实平等还存在较大差距

a.女性就业面临的问题b.妇女贫困问题c妇女教育问题d.妇女生殖健康和生育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对女童的社会歧视问题,女性的资源环境权益等方面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2)当代中国妇女问题的主要特征①普遍性和变异性②复合型和周期性③交叉性和连锁性

14.基变社会工作理论

1)含义:基变意指基本改变,是取其“基本”与“变革”之意它是一种专业信念或意识形态,它本质上是要去清晰地了解和理解生活的世界,进一步发展出一套精确地、负责人的个人政治哲学,借此中承诺来诉诸行动,以达到根本解决问题的目的2)核心主张:个人问题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问题

与传统社会工作最大不同:传统社会工作维护现存资本主义政治,忽略对产生问题的环境的分析,将问题个人化,实际上参与了对弱势群体的压迫,而基变社会工作认为,要清醒和自觉地意识到政治和社会工作间的不可分割性,把主要焦点放在经济与政治结构的分析上,认为个人的问题源于社会政治结构,要解放个人及群体脱离社会制度的压迫,使他们能得到释放,要改变不合理的压迫和社会结构

15.妇女参与发展、妇女与发展、性别与发展

1)妇女参与发展产生于70年代初的妇女参与发展理论是第一次在现代化发展中将妇女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来对待,倡导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改善,以便保证妇女更好地融入经济系统中去。在此理论的倡导下,妇女对发展及社会变革有不同于男性的体验这一事实在制度上得到承认,但是该理论接受现存的社会结构、着重如何使妇女更好滴融入当下的经济发展中、而避免追究造成妇女地位低下和压迫的根源将关注领域放在倡导妇女在教育、就业及其他社会领域中的平等参与上,更忽略了妇女生活在生产的方面。

2)妇女与发展理论认为妇女从来就是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它着重讨论妇女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把妇女引入发展战略,它认为妇女在自己的社会中从来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而且她们所在的家庭内外的工作一直对社会的维持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与妇女参与发展理论共同弱点是没有对压倒一切的男权意识形态作细微的分析

3)性别与发展理论产生于80年代,作为对前两种理论的批判和代替,它深受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影响,把生产与再生产的社会建构作为妇女受压迫的基础,关注社会性别的社会关系,对不同社会中赋予男女两性角色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其核心思想是在发展中追求性别公正

16.政策分析p116

一、福利路线

二、公平路线

三、反贫困路线

四、效益路线

五、赋权路线

六、平等路线

17.参与式发展理论(提出、核心、反思)是相对于现代化理论的传统发展理论批判反思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传统发展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发展的主体就是经济,而忽视了人的发展的以致本末倒置参与式发展的核心是赋权,那就是希望当地民众能够成为发展的主题,重新获取被剥夺的权力和权利,更具体的讲,即增加或者提供给社区民众,尤其是社区的穷人和妇女等“被边缘群体发声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发展的决策中来,最终使得他们能够有能力自我组织、规划、决策、实施对地区事务的管理以及发展

18.社会排挤理论

1)概念:社会排挤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因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通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多维度特点,同时涉及经济的、政治的、社会性的、文化的、心理的诸方面的长期匮乏

2)社会排挤理论对反贫困的启示

社会排挤和贫困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

按照传统的对贫困的理解把贫困是为物质资源和收入的匮乏,则处于贫困中的人不一定被社会所排挤。因此,收入只是社会排挤的一个“元素”而消除贫困只是实现社会整合的一个部分。由于社会排挤的存在,可能导致贫困,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包括排机在内的贫困增加了以下特点:强调决定人的福利的非收入因素,因此具有多元性。通过研究物质剥夺与非物质剥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显示贫困的动态性

总之,社会排挤概念在5各方面超越了贫困和劣势概念,它的关注点从物质或经济劣势转向多层面的劣势,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从个人或家庭转向地方邻里,从聚焦于资源分配转向于聚焦社会关系,从侧重社会关系连续性转向灾难性中断。

19.打工妹群体的特点

1)年龄与婚姻状况:年龄上以青壮年为主,绝大多数处于最佳劳动年龄阶段,大约在18-45岁之间;婚姻上有地方=区以未婚女性为主,有的则以已婚女性为主

2)受教育程度:初中教育程度比最大,小学教育程度次之,高中及中专程度占较少数,文盲最少

3)流出原因:得益于外在政治和经济背景

4)打工目的:经济因素和个人发展因素

5)进城渠道:一政府或村集体出面组织、二是中介组织介绍、三亲戚、老乡、熟人引领。绝大多数通过第三条进城

6)职业特点:职业构成因流入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特征上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就全国范围看,从事餐饮业、商业性质、及其他服务性的工作人员中打工妹占68%这与男性在建筑业中的比例较高形成对比

7)社会交往和支持网络:同质性强即地缘和业缘性很强,基本是同乡或同厂。这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网络、工作和生活的支持系统,该系统功能:

一、相互提供实际帮助

二、相互提供心理慰藉

20.家庭暴力

1)概念:①国外研究的范围及界定 对家庭暴力定义如下:又称作婚姻暴力、配偶虐待、太太殴打、妇女虐待等 即虐待性或暴力性行为发生在已婚或者同居者,其有过或曾有过亲密性关系。因此包括夫妻、男女同居、已离婚或已分居男女、朋友之间的暴力或虐待关系 ②国内研究范围及界定 a港台学者多家庭暴力研究更多集中在婚姻暴力和儿童虐待的研究范围b内地最常见定义: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夫妻、同居伴侣)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大陆学者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更加宽泛,通常指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所涉及对象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之间c.法律层面:家庭暴力指行为人

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精神、身体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暴力构成虐待

③联合国《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中对“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界定:指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进行这类行为、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而不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中。

④家庭暴力变现形式主要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形式。研究表明往往是这四种表现形式并存

2)男性施暴的原因分析

a.心理学的观点:侧重从个人因素探讨①权力动机②亲密焦虑;有些研究从施暴者的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分析施暴原因:施暴人人格并无偏差,相反,个人认知方面、行为方面和情感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他们的施暴行为;社会学习理论:重视从个人及微观系统分析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习得是通过模仿和评价两个机制完成的,模仿也即儿童通过观察和效仿,最终采纳了他们所观察到的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包括攻击性行为。这种观点认为,暴力具有代际传递的趋势,童年时代目睹过家庭暴力的男孩,成年后有可能成为施暴者。

b.系统理论的观点:从微观与巨视面的相互影响(小系统和大系统之间的依存关系),探讨暴力产生、引发的过程,因此视家庭暴力为一种系统与系统之间,环环相扣所致的持续性情境。Straus提出的系统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

c.生态学观点:从个人、家庭、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四个不同的社会系统来解释分析家庭暴力的发生

3)女性受虐的原因分析

a.女性受虐倾向:有以下特质的女性容易成为婚姻暴力的受害者:①长久忍受痛苦②长久感到忧虑、压抑、有身心症同时可能酗酒或服药③经济依赖与情绪依赖④不太确定自己的需求⑤非常低的自我评价⑥不实际的期望,期望丈夫会突然改变⑦社会隔离⑧相信殴打只是暂时的,情况一定会改善⑨接受丈夫的暴力行为是因为自己引起的⑩缺乏判断何者会导致生命危险的能力

b.习得无助或称为低自尊

c.多元视角研究受虐妇女的处境:归结出家庭暴力的原因:①暴力间的代际循环②社会经济地位③社会压力④社会隔离

4)受虐妇女综合症:由暴力周期和习得无助两个概念组成,这两个概念描述了在婚姻或同居关系中暴力发生的状况或者规律,以及受虐妇女的心理变化和强烈的无助感

5)具体实施援助受虐妇女的工作原则:①保密原则②接纳原则③个别化原则④非批判原则⑤案主自决原则

第三篇:团体社会工作考点

团体社会工作考点 ——整理by黄泽炀

江南大学社工1103 一,名词解释(6个,5分一个,30分)1,团体社会工作定义

定义一:小组工作,又称群体工作、团体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它是在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协调下,通过有目的的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实现娱乐、教育、治疗的目的,或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达成社会行为。小组工作的对象,可以是有心理问题或生活不利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也可以是健康个人组成的小组。

定义二: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方法,通过个人在各种社区机构的团体中,借着团体工作者的协助,引导成员在团体活动中互动,促使成员彼此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旨在达成个人、团体、社区发展的目标。2,团体工作目标

1、个人层次的目标

团体工作者最主要的兴趣,在于培养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发展团体的社会意识。

2、社区层级的目标

团体社会工作提供个人以团体经验,当团体社会工作教导个人如何为其行为负责,如何参与社会,间接地就是丰富了社区的生命。

3、社会层次的目标

在以实现社会目标为主的团体中,个人可以学习如何在团体中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习如何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实现社会目标的能力。

通过团体社会工作,可以修正社会制度或团体的外部关系;利用压力、信息传播或团体的组织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变迁,尤其是社会组织或社会制度的变迁。3,团体规模

团体规模,即团体的大小,团体人数的多少。团体越大则沟通越难,个人沟通频率越低,组织越不坚固,参与机会越少,匿名性越高;但同时,紧张越少,吸引力越大,资源越丰富,意见越多。人数多少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贝尔森与史汀诺认为5人最为适中,而米勒则认为7~9人最为理想。4,团体契约

在团体工作中,“契约”这个词被认为是澄清团体目标、澄清领导者和成员的角色,并请案主对这些事提供回馈,在一般性的情况下,契约的内容提供团体的机构目标,而团体的目的、成员的需求,及对立即性危机的感觉是契约的基础。

在特别的层次,契约理清团体工作者的角色、成员之间的相互需要和期望、领导者和成员的期待及义务。

艾斯特与亨利曾提出五个契约形态,以作为分析团体发展过程中团体工作契约的发展脉路。①个人契约 ②互惠契约 ③互助契约 ④互赖契约 ⑤独立契约

5,团体过程

团体过程是指发生在团体里的所有一切,以及团体内成员间或成员与工作者间的互动与沟通模式。

团体过程包含了团体此时此地所发生的,同时也包含了成员与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行为。因此它和团体结构一样影响着团体工作的功能。6,团体凝聚力

团体凝聚力指的是团体成员在观念与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往往是团体目标实现的前提。个别成员会被团体所吸引的原因 7,团体凝聚力尺度

1)压力尺度:当团体与团体成员感受到外部压力时,团体凝聚力会增加。(这种压力包括恐惧压力,信息压力)

2)安全可靠尺度:团体能为成员提供的安全可靠性越多,团体越能增加团体凝聚性。能增加其合群倾向。

3)受益尺度:高受益度的人比低受益度的人更容易合群。受益多,靠拢;受益少,远离。

4)认同尺度:认同,即得到团体的接纳,赞赏。高度得到认同的人更易合群。8,行为修正模型

又称行为模型,该模型主要由莎瑞、弗朗克、格莱瑟、福尔德曼任达斯基等人创立。该模型主要建立以团体中的个人为中心的治疗取向,鼓励成员投入到团体并与他人接触。在团体中,工作者作为专家具有一定的指导能力,且由始至终指导团体全过程工作,主要包括分辨团体问题解决的层次与次序,增强团体气氛、选择接纳团员等。9,任务中心模型

该模型由任务中心的个案工作运用到团体工作而得名。模型有两个事实要素:其一,强调团体工作的小型化,团体工作的目标尽量明确化,团体工作压力递增化以及解决问题时效化。其二,使用更多的团体参与,且在团体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解决途径。主要解决社会功能暂时失衡、短期内的问题 10,社会花瓣与社会逃逸

11,焦点互动与非焦点互动

戈夫曼将互动区分为两种类型:焦点互动、非焦点互动

焦点互动:即成员与他人的沟通是为了相关的共同目标,这种团体中的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兴趣、价值、人格特质,相同的年龄、知识、背景、技巧、价值观念等。

非焦点互动:这是指团体中为了修正自己、评估、紧张、信任、举止、态度与行为,而与他人接触,导致互动。所以非焦点互动是与团体组成并存的。一般地,在所有的团体中都可以发现几种互动的形式:

1、交换

2、合作

3、竞争

4、冲突 二,简答题(5个,8分一个,40分)1,理解崔克尔团体社会工作定义

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方法,(由知识、了解、原则和技巧所组成)通过个人在各种社区机构的团体中,(包括团体中的个人以及在社区机构中的个人)借着团体工作者的协助,引导成员在团体活动中互动,(通过接纳、团体个别化、团体目标与方案活动、激励与辅导、组织与程序,以及资源的运用)促使成员彼此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如:参与、归属、决策、责任感、成就、自动自发,以及适应能力)旨在达成个人、团体、社区发展的目标。(目的在于达成个人行为的转变;团体民主化的形成;及社区的发展)2,了解团体社会工作中社工应掌握的技能

1、建立目的性关系的技能

2、分析团体情况的技能

3、参与团体的技能

4、处理团体情感的技能

5、发展节目的技能

6、应用机构及社区资源的技能

7、评价的技能 3,列举团体工作类型,并进行特征比较(至少4种)4,关于团体中同质性和异质性对团体工作的影响,以及社工的干预策略

在组织团体的课题中,同质性和异质性团体的选择经常存在争议。同质性影响:主张同质性者,其所用的理论依据是“团体凝聚力理论”。同质性高的团体成员能较快认同别人,1、可以增进团体发展凝聚力。

2、成员可以较快进入团体。异质性影响:主张异质性者,理论依据为“社会缩影理论”和“不调和理论”。异质性强时,1、成员才有充分的机会去展现自己,去学习、改变和适应复杂的环境和生活。迫使其改变不协调的程度,从而促进团体的发展。

2、提供较丰富的实际团体经验,治疗转变快,能获得较多支持等。但会由于成员间缺乏了解而导致成员间较多的防卫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融合等。干预策略:

1、组织团体时,在同质性和异质性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扬同质性和异质性的优点,弃其不足。一方面,成员感到舒适、轻松;但也应有足够差异性以引起成员的兴趣,使在新环境中其展现自我。

2、针对团体的设计、性质、对象和目标全面性地作出他们的配合。

3、组织团体不应抱着一成不变的态度,而应以有效发展团体功能,坚定团体目标为主,用一种灵活变通的态度对待。5,团体工作活动选取的标准和原则

社会团体工作专家威尔逊和赖兰曾将选择团体活动与领导团体活动的标准从多方面分析如下:

1、团体成员方面

2、团体方面

3、团体机构方面

4、社区方面

5、团体工作者方面

6、工作者在领导者团体活动时要注意的方面

7、活动中工作者常用的几种方法

8、影响选择活动的因素

9、总结 6,阐述团体工作三大模型

(一)社会目标模型

1、理论基础:系统论、社会学,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的相互影响。

2、模式的特点: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二)治疗模型

也称临床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

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的转变。

(三)互动模型

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论,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7,理解团体工作的功能

由一个有能力的专业领导者所带领的小规模并且面对面的团体,这种小团体充满了信任、接纳、尊重、温暖的特征增进了个人达成人生目标、减低压力、了解个人和集体需求的能力。甚至,团体具有增进问题解决能力、预防社会问题产生,以及复原和维持成员社会功能的力量 第一,提供一种归属感。

第二,提供验证事实的机会。第三,得到互助合作的资源。

第四,团体是赋予成员能力的工具。最后,团体还有治疗的功能。8,列举决定团体规模的原则

决定团体规模的原则有以下几个:

①团体要能围坐而相互看得到对方且听得到对方的声音

②团体达到使成员均能得到刺激,小到足够参与和个人认知为原则。③团体以小到能产生工作效果,大到被工作者掌握为原则。④如果团体必须增大时,就要将结构分化,使每一个次结构仍有足够的参与,且团体成员必须容忍以领导者为中心。

⑤封闭性团体可以不大重视团体成员的多寡,但是开放性团体的大小却很重要,以免因成员的流失而解散。9,请简述下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内容

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可以归纳为:

①团体凝聚力②团体压力与团体规范③个人动机与团体目标④领导与团体功能⑤团体的结构性

团体动力学研究内容包含五大变项:

成员特性、成员的改变——团体中的个人行为因素 团体情境、团体的发展——团体行为因素 整合过程——团体运作的变项 三,论述题(一个,15分)1,结合团体工作的发展阶段,描述不同阶段团体成员的行为与心理反应,以及社会工作者该怎么去干预?

一、团体前期

哈佛特把团体前期分为私下期和公开期两个阶段。

私下期是指团体工作者未将团体组成的信息公诸于世,团体成员都是未知的、未整合的。

当这些私下的构思逐渐成熟,工作者将之公开,团体就步入了团体前期的公开期。公开的信息包括聚会地点、时间、期限、团体大小、目标,以及共同的注意事项等。

二、团体开始

在团体开始的阶段有两种明显的行为将发生: 一种是沉静而退缩的;一种是活力而粗糙的

这个阶段,团体社会工作者必须适当处理成员间的紧张与不友善态度,指出团体的目标,建立共同方向。

三、团体形成

如果成员开始与他人互动,建立他的人际关系,扮演团体角色,产生团体规范体系,采取团体的共同目标,以及开始行动,那么我们称之为团体形成。这时候,工作者应鼓励成员参与团体活动,协助他们产生归属感,分享互相依赖的关系,他有责任进一步确立团体的主要目标,发现实现目标的方法。

四、团体冲突

哈佛特把这一阶段称为整合、分化与再整合时期,意指团体形成后随即进入整合阶段,但并非整合之后就不再分化。

这一阶段是团体的分化与重组时期。团体可能引发冲突而出现分化,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团体之中发生的事情,并特别鼓励成员负起责任。

五、团体维持

团体经过了辗转挣扎继续前进,逐渐能明显地表现团体的功能与维系团体的进行。团体经过分化、冲突而趋于整合。

在这个阶段中,团体成员的凝聚力充分表现,归属感与认同感使团体有了明显的边界,同时团体也希望与外团体合作,团体功能充分发挥。

六、团体结束

团体结束可分成结束前的准备和结束后的追踪 2,团体结束后,成员可能出现什么反应,以及社工该怎么处理?(应对策略问题)

反应:第一、矛盾,产生矛盾的动力是愤怒,并把这种情感直接或间接的表达给工作者;第二、否定,支支吾吾或忘记是结束的共同现象;第三,失落感或悲伤,失落或悲伤也是暂时会出现的状况,而反应失落或悲伤的一种方式就是第一,以及过分的依赖。除了这三种情况之外,成员也会积极回忆团体的生活经验,同时准备纪念性的结束仪式,如舞会、照相、交换地址、茶话会等。

社工处理方案:在团体结束以前,工作者应适时提醒成员做好分离的准备,并姬进行回顾与评估工作。团体结束以后,工作者应把每次记录整理成团体总结记录,并全面地总结团体工作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跟踪调查部分团体成员,以便考察社会工作队成员的影响程度。四,综合能力(一个,15分)

1,运用团体工作相关理论与知识,从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中选取一类需要辅助与帮助的团体,并针对该群体设计一套辅导方案。(方案包括基本框架与体系,活动目的与大概内容)。

第四篇: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总结

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

(第一章)

1.社会工作的概念:是以利他主义为主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的服务活动。2.社会工作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3.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思想渊源

1、古希腊、古罗马的社会福利思想

2、基督教文明的“博爱”观念

3、人道主义价值观念

(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直接动因)

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的社会变迁。

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城市贫民;产业工人的生活十分贫困。

大量贫民的存在:许多人谋生无计;给社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的出现与发展

1、英国的济贫立法——伊丽莎白《济贫法》

主要内容: A 规定了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B 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C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以工作换救济。(这是最早的以工代赈)。教区设贫民习艺所;义务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D 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救济工作分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首创了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例。E 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F 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a.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b.不能工作的贫民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c.失去依靠的儿童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

2、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活动(1)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2)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3)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4.中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

孟子:“仁政”

墨子:“兼爱” 我国古代开展救济与福利工作所采取的形式与方法: 保息六政” “荒政十二” 仓储救济

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

1、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

2、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

最有名的是20世纪20—30年代 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 推行的华北贫民教育运动最为典型

3、微观社会工作实务 1913年:长沙社会服务联盟

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宗教与社会服务部”

4、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有20多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工作

1、改革前的社会工作

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A 由政府包办 B 专业社会工作中断 社会工作方面的成就:建立了一定范围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

2、改革后的社会工作

(1)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A 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B 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C 邻里关系的衰微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2)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迫切性 弱势群体问题的现实,迫切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下岗、失业人员

老人/儿童/残疾人 城乡贫困人口 进城农民工

(3)具体的发展

A 1979年恢复社会学科建设,恢复社会工作课程

B 1986年国教委在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开始起步

C 民政部对在职干部培训,形成了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的社会工作相发展的格局(传统社会工作处于转型困境

专业社会工作则处于成长困境)D 社会工作机构的增多,社工服务正在向专业化发展

我国的社区工作的划分发展

201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全攻略

每日一练 历年真题 模拟测试 章节知识点

5.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主体,因为社会工作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实务工作而实现的。受助者

受助者是社会工作的客体,也指社会工作的对象即案主。一般指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专业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而有效的工作方法。6.社会工作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与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同:对社会上处于困境的人提供帮助。异:(内容:物质与精神——物质 目的:救助以及发展救助者能力——基本生活 责任主体:SWr(工作者)、Cl(案主)——国家、政府)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狭义和广义两种

广义: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

狭义: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

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活动。

关系: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是社会工作实务和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服务;从社会服务的结果来看,本身也是一种助人过程;社会工作是专门化的社会服务。区别:专门化——宽泛的 特殊群体——大众群体

(第二章)

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2.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

(一)助人过程特征分析

1.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

2.合作过程 :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

3.不对称互动: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互动效果、合作促成力量

社会工作特点:助人自助;尊重人,相信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重视社会资源

(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

助人活动的发动者

居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角色的涵义 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或者说,它是反映 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社会工作者担当的社会角色

1.服务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包括心理 咨询、意见咨询、物质帮助、劳务服务

2.支持者:受助者自立,自我发展的支持者

3.倡导者: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

4.管理者:对社会工作过程有效控制

5.资源获取者:争取受助者所需资源

6.政策影响者:对造成问题的政策或制度反馈给政策制定者 4.社会工作的一般功能

助人

救难

解困

预防

发展

5.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 在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它所受的主要的理论影响不同。

20世纪60一70年代,社会工作深受系统理论的影响,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就是由系统理论发展而来。

该理论由于吸 取了各种助人模式的共性和优点,而成为是通用的。

第一阶段 约定

约定实际上是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逐渐成为案主并接受案主角色的过程。

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案主来源(案主有‘’自动求助或自荐的案主”、“转介的案主”和“外展的案主” 之别,相应地,案主就有了“自愿的案主”、“非自愿的案主”和“不自愿或强迫的案主”等不同类型。)*社会工作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并能加以区别对待。

2、初步评估

初步评估的任务主要是要界定并确认案主的问题,对照机构的功能确定是否接受其为案主或转介。是什么使得案主寻求帮助? 案主希望从与社会工作者的接触中获得什么? 案主希望产生什么后果?

3、建立专 业关系 在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中,与案主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助人关系是实现助人目标的重要一环。同理心、积极关注、尊重、亲切感、真诚等要素可以帮助工作者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4、促使案主进入角色

5、与案主以外的其他系统 建立关系

eg:学校社会工作者

第二阶段 评估问题阶段

评估是认识、了解案主问题的过程,包括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初步制定社会工作介人的目标和策略。评估步骤:收集资料 分析和解释资料 认定案主的问题 做出评估报告 第三阶段 计划及合约阶段

这时期是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社会工作目标和计划,并以合约的形式与案主取得共识,明确工作者和案主同意的目标和责任。制定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详细、具体

2、具有可行性

3、与工作目的、目标相符

4、能够总结和度量

合约的内容一般包括:计划的目的与目标;工作者和案主各自的角色和任务;为达到目的和目标所要采取的步骤、方法、技巧;期望达到的结果及总结、测量的方法等。

第四阶段 社会工作介入阶段

社会工作介入是社会工作者的、旨在恢复和加强案主整体社会功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介入的目的是为了界定和解决问题、促进案主的成长、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 工作介入策略:

1、与案主一起行动

帮助案主认识和运用现有资源、通过案主进行危机干预和危机调适、运用活动帮助案主。

2、代表案主采取行动

争取有影响力的人士参与工作、协调各种服务资源、创新资源等。

第五阶段

评估总结及结束阶段

1、总结评估的目的一方面,帮助工作者反思工作过程,总结得失,提高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帮助案主回顾改变的过程,检查双方同意的目的目标是否实现。此外,总结评估的目的还在于向机构交代。

2、巩固案主已有的改变

3、终止、解除工作关系(转介、转移、终止)

(第三章)

1.社会工作价值定义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2.泰彻(Teicher)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1)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2)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对待(3)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人的决策(4)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5)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平地分享对物品和服务的控制(6)对于为了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的自由获得的权利。

3.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

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保密和尊敬人(1)敬业

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机制的基础。

(2)接纳

接纳被界定为社会工作者行动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中感知和处理真实的案主﹐包括他的长处和弱点﹐适宜的和不适宜的品质,正面的和负面的感受、态度与行为。

接纳原则的精神在于尊重和接纳案主整个人。但这并不是说你要接受他们的行为或赞同他们的价值观。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看:接纳能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真实的案主﹐能

使 其工作更有效。从案主的角度看:接纳能帮助案主从他的防卫中解脱出来﹐使案主感到安全并能表白自己﹐使他能用更为现实的方式面对自己和自己的问题。(3)自决

案主自决被界定为:社会工作者要在实践中认识到,案主具有自由 地做选择、做决定的权力。这一原则植根于能力取向的观点﹐其理论背后的假定与信念是:案主有能力成长和改变﹐并能负责地使用自由。人们如果不能对其自由选择负责﹐就不能真正有道德和负责任。案主自决原则的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的四个原则:第一,自决意味着案主应该意识到,解决他们面临的个人的或社会的问题存在着多种方法; 第二,自决意味着,是案主而不是工作人员,才是最主要的问题解决者;(4)个别化

在 对案主进行工作时,社会工作者有必要察觉和尊重案主情境的独特性。这一原则强调每一个人/家庭/小组/社区都是个别的,应考虑别人与自己是有差别的,应考虑到求助者的感受、经历和要求。如何做到个别化

求助者来求助时,需要当作与别人不同的个别的人来看待,所需要的帮助也是与别人不同的。工作中应防止刻板化,防止对求助者先入为主的成见。(5)保密

含义:工作者尊重案主的隐私权。除非得到案主授权或法律要求,工作者不得将专业关系期间获得的案主的信息与他人分享。保密原则要在实践中遵守还有一些 其它的考虑:保密的权利不是绝对的;

保密不受法律的保护。举例:遵照法庭的命令﹐社会工作者必须向警察或法庭提交资料。唯一的处理方式﹐是不要在其中保留非常敏感的资料。(6)尊重人

深刻理解服务对象生命存在的价值、获得个人 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权利和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优质的专业服务,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Eg:运用好语言符号、巧妙使用身体语言、环境符号

(第四章)

1.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按照David Howe的描述,这一过程可分为七个阶段:

1.“调查”阶段

这是社会工作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社会工作者主要关注的是他们所从事的实际工作, 而很少对这些工作的本质、过程与方式方法等进行理论的思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社会工作主要是一种 “ 助人的艺术”。

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阶段上主要是起一个 “

调查者”的作用。2.“精神分析学”阶段

“20世纪20至30年代社会工作可以说经历了一个‘精神病学的洪水期’”(大卫●豪)

社会工作不应只是一门“ 艺术”, 而应是一门科学。他们开始采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然而这一时期唯一被社会工作者采用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理

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学派”并立的阶段

20世纪30至50年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社会工作教授奥托·兰克(Otto Rank,弗洛伊德的学生)的倡导下,后经塔夫脱(Tesse Taft)和罗宾逊(Virginia Robinson)总其大成,形成了“功能学派”。对精神分析学派来说, 个体的行为被视为过去事件尤其是儿童时代人生经历的结果。

功能主义者则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是他当前(“

此时和此处”)所处情境的结果。4.“获得阶段”

20世纪60年代,可应用于社会工作的理论在数量上获得了巨大的增长,社工的职业知识空间被迅速地充实起来。

5.“盘点”阶段 由于理论在数量上迅速增长,到 60年代末,一些社会工作者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清点、整理和评估。

6.“理论统一”阶段

尽管社会工作理论的迅速发展充实了社会工作的理论空间, 但也使社会工作者们在理论选择方面感到无所适从。

由此产生了一种普遍的心态, 即希望能把这些理论统一起来, 将它们置于 “

同一个屋顶之下”。

7.“理论归类”阶段

多元理论并存被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社会工作者们不再去追求 “统一”的理论框架,而是对各种理论进行整理、归类,使理论空间有序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分类模式。2.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1、精神层次理论

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构成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3.认知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1、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2、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

3、ABC情绪理论框架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

即事情的前因(Antecedent),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onsequence)。

(第五章)

1.在我国,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

2.蒂特马斯的三分法 社会福利可以分为三种:剩余性社会福利(主要指社会服务)工业成就—表现模式(体现了社会福利作为经济发展产物的意义,不仅总体福利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且个人福利也同其在就业市场中的业绩表现联系在一起)制度性再分配模式(以公民需要为原则)

3.社会福利的功能(1)以不同的方式分配和再分配公民的收入,促进社会平等。(2)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3)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4)有利于促进公民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和政府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5)可以促进个人和整个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增强社会中的利他主义的助人要素。

4.社会福利模式与社会服务的提供1、社会福利模式

社会福利模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订和推行社会政策的方针与策略,在社会福利领域表现为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如何筹措资源并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式。

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归为三类:即普惠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剩余型社会福利模式和混合型社会福利模式。2、社会服务的提供

社会服务是社会福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中的专业人员来提供,而这一过程是在政府相关的社会政策指导下进行的。

社会服务(直接服务:直接面向受助者,以受助者利益为本

间接服务:社会福利行政、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服务评估)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地位(1)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2)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一个重要的知识基础。(3)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它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的策划、推行和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活动保障整个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

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

社会工作是整个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资源发送体系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对社会问题和需要做出反应的过程。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提供资源和满足需要的过程。四,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需要不断改善专业方法和服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社会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保证福利体系能顺利发挥应有的功能。

(第六章)

1.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2.社会个案工作的历史

(一)萌芽期(工业革命前后至20世纪初)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查默斯牧师创造了“程序指引”(directory of procedure)的救济理论。

1869年,世界上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成立。

(二)专业化与职业化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1917年,《社会诊断》开启社会工作专业。

二三十年代,个案工作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三)多元化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后)

1940年,汉密尔顿和霍丽斯使“心理-社会”模式成为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的主流。

1957年,波曼创立了问题解决学派。

20世纪70年代,个案工作又开拓出新的工作方法,如行为修正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调适模式、家庭治疗模式;

年代,又发展出综合性的个案管理模式等

3.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

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对案主需要的问题进行评估

确定目标与订立工作计划 介入干预

总结与探讨

(一)接案与专业关系的建立

1、熟知案主的心理反应

案主的现实性反应: 焦虑——敏感; 矛盾——逃避;

刻板印象——抵制

专业关系为专业人员与案主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表现的动态交互反应关系,工作员通过此种交互作用,以协助案主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改善和增强。

在个案社会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本身对案主的情绪与心 理具有治疗作用。

2、做好会谈的准备

查阅案主有关资料(包括申请表、转案资料等);预先思考与案主见面时的潜在 影响;想象案主的可能期望;安排会谈室内的摆设;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否够冷静;选择合适得体的装扮;拟订会谈提纲。

3、初步评估案主的需要及问题

接案的工作重点是初步了解案主背景、案主问题、案主问题情景以及案主需求。(案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产生的? 案主期望达到什么目的和需要什么结果? 案主曾经为 此寻求过什么帮助?自己做过什么努力? 服务机构所掌握的资源或工作员自己的能力能否为其提供服务?)

4、转介 对那些非 本机构或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要经过必要的程序转介到其他机构,以便求助者能得到适当的服务。

(二)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

收集资料、评估问题并确定帮助的介入点

收集资料(案主个人性的资料 案主所处环境方面的资料)方式:直接收集和 间接收集

(三)确定目标与订立计划

1、制定目标的标准

(与工作者和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 建立在环境资源许可的范 围内 与机构的功能保持一致 案主和工作者共同协商后一致同意的结果目标)

2、初步工作计划的内容:*案主的基本情 况;*案主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问题;*案主的期望(需求)和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目标:总目标、分目标 或: 具体目标、中期目标与终极目标

3、制定计划书

案主的基本情况、案主的主要问题、案主想达到的结果、采用的方法和动用的资源、期限。

4、签订契约

(四)介入干预(五)总结与探讨

4.班都拉——模仿学习原理

班都拉的研究表明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

他将模仿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定型四个过程。

(第七章)

1.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是小组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组织的、通过小组过程和动力去影响小组组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其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问题的解决的实务过程。

2.小组社会工作与个案社会工作的比较1)个案社会工作比较重视个人心理方面的改变;小组社会工作则强调整体的改变,既包括心理机能,也包括社会功能2)个案社会工作发展较早,有较完备、深入的方法;小组社会工作使用的方法相对较少。3)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相对较少,但花费时间较长;小组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较多,但花费的时间不多。4)和个案社会工作相比,小组工作中的案主学习效果比较具体、快速而且更加行动化。5)个案社会工作的案主只从社会工作者一人那儿得到帮助;小组社会工作的案主不仅仅从社会工作者那儿得到帮助,而且从其他成员那儿得到帮助。(6)对小组社会工作效果的评价远较对个案社会工作效果的评价复杂、困难。

3.小组的类型

4.小组工作的三大理论模式: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结构层面 治疗模式—个人治疗层面 互动模式—人际关系层面

一)社会目标模式

理论基础

1、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

2、强调社会系统中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该模式关注的重点是社会变迁与整合,强调通过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去影响和促成社会的改变,而不是相反。这显然与社会工作的特点相吻合。社会目标模式的适用性较广,可用于公民教育、社会责任培养、道德培育等。

特点

1.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目标是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2.在社会目标模式中小组组员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3.在社会目标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影响者的角色eg:家庭暴力不是个人问题,也不单是妇女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消除家庭暴力,就要打破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和定型及传统观念对男女的影响,依靠社会力量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结构。

二)治疗模式

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

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的转变。

治疗模式关注的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

该模式所针对的案主一般为生理或心理伤残者、违法犯罪者及思想或情绪障碍者等。特点 1.治疗模式的小组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2.治疗模式中的小组组员一般有较严重情绪和行为问题

3.治疗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扮演着治疗者和专家的角色

小组工作者在该模式中的地位是权威的专家,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去诊断个人需要,安排治疗计划,并控制群体的发展进程。他也像一位家长或导师,引导并协助成员的互动,促成成员的行为发生实际的改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三)互动模式

在小组成员中、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功能都能得到增强。常见的单亲母亲互助小组、癌症病人俱乐部、弱智儿童家长小组。

在实际操作中,该模式注重此时此地的经验和感情的交流;要求工作者认清群体中的 各种冲突,并将其引向正面功能,以刺激成员的合作,开发成员应对冲突的能力。此外,该模式也强调工作者事先对成员背 景的了解,强调引导成员互动的技术,以及审慎地做好群体结束工作的必要性。在这一模式中,社会工作者不 负责设计方案,不设法控制群体的运作。他不是要为成员做什么,而是与成员一起做。

群体的形成与维持由群体成员互动的结果而定,成员分享对群体的责任。小组工作者充当案主与群体以及群体与机构间的协调者。

特点 :1.互动模式的小组目标是促进小组组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

2.互动模式要求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3.互动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是中介者、使能者

(第八章)1.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

1962年,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委员会正式认可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2.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

罗斯曼(Rothman)1979年对社区工作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

地区发展(locality development)

社会策划(social planning)

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

(一)地区发展模式

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问题 发动、鼓励社区居民关心本社区的问题,思考其根源

提高居民民主参与意识,挖掘和培养当地人才,提高居民解决问题之能力和互相合作之 精神,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地区发展模式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社区:居民背景比较划

一、关系良好、冲突不明显,社区政治情况比较稳定,居民信任政府;社区变迁比较缓慢。缺陷:忽视对外来资源的引入。例如一条流经社区的河流,因被污染而造成整个社区空气恶化;建筑工地施工造成噪音扰民问题。这类问题影响范围广,涉及居民多,较容易引起居民的关注。社会工作者可以此共同性问题为契机,推动大多数居民参与

.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

1、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如文艺演出、老年人书画比赛、青少年兴趣小组等)

2、团结邻里例如组织兴趣小 组、建立基层联络网(通过定期举办楼门居民小组会议,讨论楼道公共空间的使用和保洁,解决楼道杂物堆放、无人打扫的问题,同时制订和宣传“楼门文明公约”,培养居民爱护和维护公共空间的意识)等。

3、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4.社区参与

(二)社会计划模式(社会策划)模式 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由社区工作者落实、推行,以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居民较为被动,仅限于对计划提出修改意见;社区工作者是社区计划的组织实施者。适用于处理复杂的社区问题

(三)社会行动模式

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自下而上的形式,求得不公平、不平等与剥削现象的

公正解决。

适用于社会情况比较复杂,社会矛盾比较多,政府部门官僚化,居民利益缺乏保障的社区。

组织和发动居民一致行动的方法:讨论、辩论、通过大众传媒呼吁等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关注;采取请愿、游说、游行示威、静坐等行动。

3.社区工作的一般程序/过程1.建立专业关系(与社区居民建立关系

与社区机构及社团,及其领导人建立关系

与社区各界代表人物、知名人士建立关系)

接触社区居民,让社区居民了解、接纳工作者,将为建立一种信任、合作的关系以推动社区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2.收集社区资料 社区工作的目标是协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其中的关键是如何确认社区问题,这便要求社区工作者全面地、多渠道地进行社区调查。

通过社区调查掌握资料以探索社区需要,评估社区资源的运用,以确认社区问题,是制定社区行动方案、有效地实现工作目标的前提

所收集的社区资料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说来,可划分为以下四类:(1)社区的基本资料。涉及人口及其构成、历史、社区服务、环境设施、社区经济、政治、交通、社区价值观念、社区资源等。(2)社区居民及团体的关系,社区的权力分布。(3)社区问题、社区需要。(4)社区评估

这四类资料都为社区工作所必需,其中发现社区需要、确认社区问题是最重要的,它将为社区工作者指明方向。收集社区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家访、居民小组座谈、文体活动、社区调查、政府统计资料、各类文献等。其中为社区工作者所最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社区调查、个别拜访及居民小组座谈等

3.制定行动计划 整体规划和具体规划(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

计划制定原则: 目标明确、实事求是、可操作、可行性与可接受性、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系统性等。

4、社区行动 方法:(1)会议(2)教育与宣传(3)人事

(4)财务(5)协调

(第九章)

1.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2.社会行政的内容:

(一)社会服务计划

(二)社会服务组织

(三)督导与激励

(四)服务系统中协调与控制

(五)评估与报告

3.菲特勒——权变领导理论 督导形式与被督导者的成熟程度有关

不成熟的工作人员——指示型督导方式

当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不甚成熟时——指导型督导方式

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比较成熟——支持性督导方式

第五篇:社会工作实务-考点采分

社会工作实务考点采分 单项选择题

1、治疗性沟通是指()。A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B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看法

C介绍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

D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沟通,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2、在社会工作程序中预估处于()。

A接案之前

B接案后,正式展开服务之前

C计划之后,介入之前

D介入服务后,评估之前

3、政策倡导属于社会工作介入系统中的()层次。A个人

B家庭

C小组/群体

D宏观社会系统

4、下列不属于社会工作介入行动的原则是()。A瞄准服务目标

B考虑经济效益

C坚守社会工作的价值中立性原则

D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5、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技巧是()。A计划

B督导

C咨询

D教育

参考答案: 1-5 D、B、D、C、C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儿童的年龄一般界定在()。

A0~5 岁

B6~14岁

C0~14岁

D14岁以上

2、人的生理、心理发生质变最多的一个阶段是()。

A儿童期

B青少年期

C成年期

D老年期

3、()应当为儿童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管教的环境。

A父母

B家庭

C学校

D社会

C:孤独症

D:健忘症

2、我国政府以()以上的人为老年人

A:60岁

B:50岁

C:65岁

D:55岁

3、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照顾等是开展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A:邻里关怀

B:居家养老

C:机构照顾

D:家庭照顾

4、作好老年人社会工作既是造福老年人个人,也是造福整个()的事业

A:社区

B:国家

C:社会

D:家庭

5、老年人健康服务既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服务

A:介入

B:康复

C:干预

D:辅导

参考答案:1-5 B、A、C、C、B

单项选择题

1、妇女社会工作以()人口为服务对象

A:弱势女性

B:劳动妇女

C:全体女性

D:女农民工

2、妇女担负着人类再生产的主要使命,妇女在劳动过程中需要获得()保护

A:五期

B:四期

C:三期

D:二期

3、中国妇女()代表大会(1988)号召全国妇女振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A:第五次

B:第六次

C:第七次

D:第八次

4、妇女个案工作有一些共同点,包括:协助();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

A: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B:克服困难

C:分析问题

D:走出困境

5、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宏观指导理论主要是()

A:道德化

B:社会化

C:文化教育

D:身心发展

4、矫正社会工作者介入司法过程,自司法判决前的()阶段就已经开始

A:调查

B:起诉

C:案件审理

D:侦察

5、社区矫正是以()为基础的矫正、治疗犯罪的措施

A:监狱

B:家庭

C:社区

D:社会

参考答案:1-5 B、D、B、C、C

1、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为()

A:退役军官

B:退役军人

C:遭受毁灭性自然灾害的灾民

D:流入城市的流浪乞讨人员

2、当前我国退伍军人安置机构所设的部门是()

A:人民武装部门

B:计划部门

C: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

D:民政部门

3、安置社会工作对象的需求集中体现在()

A:职业培训

B:就业

C:建立相应社会关系

D:就学

4、在优抚社区工作方法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

A:赋权者

B:促进者

C:呼吁者

D:经纪人

5、党的()全会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

A:十六届二中

B:十六届三中

C:十六届四中

D:十六届六中

参考答案:1-5 B、D、B、C、D

1、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和社会对维护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A:基本物质生活

B:基本生存权利

C:最低生活保障

D:个人发展

参考答案:1-5 B、D、A、A、B

1、就本质而言,学校社会工作即()中的社会工作服务

A:大学

B:中小学

C:社区

D:学校

2、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学生的本职,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引导和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

A:成长

B:学习

C:玩耍

D:发展

3、对于艺体特长生来说,()问题一般是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A:感情

B:生活

C:教育

D:学习

4、在学校社会工作中开展小组工作时,小组成员的选择要注意同质性与()的平衡

A:开放性

B:异质性

C:流动性

D:统一性

5、学校()针对的往往是学校里问题比较严重、情况比较特殊、不便于通过小组或社区方法予以处理的对象

A:个案工作

B:小组工作

C:社区工作

D:社区工作行政

参考答案:1-5 D、B、D、B、A

1、在我国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不包括()

A:街道办事处

B:居民委员会

C:社区工作站

D:社区医院

2、在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中,街道办事处属于()

A:一级政府

B:政府派出机构

C:政府代办机构

D:群众自治组织

3、狭义的社区卫生是指()

A:社区的医疗服务

B:社区的保健服务

C:社区的康复服务

D:社区的预防服务

4、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

A:社会救济

2、为了帮助某社区发展,社会工作者通过宣传转变居民的思想观念,发动居民积极参加各种社区建设活动,并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还对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政策倡导。这种介入属于()。

A:直接介入

B:间接介入

C:整体介入

D:个别介入

E:综合介入

3、当服务对象发现没有可能阻止结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寻找理由延长服务期限,有时还表现出倒退行为,很多已经解决的问题重新出现等。这种负面反应属于()。

A:否认

B:倒退

C:依赖

D:讨价还价

E:忧郁

4、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A:政府资助

B:生产经营

C:民间捐助

D:商业交易

E:中介服务

5、儿童期和人生的其他生长期相比,()特征更加明显。

A:基础性

B:发展性

C:未来性

D:天真性

E:发育性

参考答案:1-5 A、E、D、A、B

1、在我国,儿童的年龄一般界定在()岁。

A:0~5 B:6~14 C:0~14 D:6~12 E:0~12

2、儿童个案工作最基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是()。

A:帮助儿童解决具体问题

B:帮助儿童应付眼前的困难

C:增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D: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E:保障儿童的生命权

C:满足老年人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D:为老年人服务

E:让老年人在更自然的环境下颐养天年

5、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年人,在身体上、()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年人构成非人道对待。A:情感或心理 B:行为 C:家庭

D:社会生活 E:认识能力

参考答案:1-5 D、A、C、C、A

1、在宏观方面,老年社会工作致力于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A:老人静养 B:尊老爱幼 C:公平公正 D:老人优先 E:不分年龄

2、妇女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为妇女()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环境。A:社会地位的提高 B:与男性平等 C:解放

D:全面发展

E:经济收入的增加

3、中国妇女第()次代表大会,首次向广大妇女提出“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要求。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4、妇女个案工作有一些共同点,包括:协助妇女求助者();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A:清理思路 B:克服困难 C:分析问题 D:走出困境 E:反省自己

5、我国妇女社会工作主要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构建妇女社区()等方法。A:服务体系 B:服务组织 C:社会支持网络 D:联络机制 E:NGO组织

参考答案:1-5 E、D、C、E、C

1、在致残原因中,一半以上是可以预防的。()级预防是我国目前采用的方式。A:二

1C:案件审理

D:侦察

E:询问

4、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

A:退役军官

B:退役军人

C:遭受自然灾害的灾民

D:流浪乞讨人员

E:军烈遗属

5、“按照国家规定对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的优厚待遇”,这是指()。

A:优抚

B:优待

C:优遇

D:抚恤

E:安置

参考答案:1-5 A、C、C、B、B

1、优抚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A:保障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

B: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

C:提高优抚对象的社会政治地位

D:使优抚对象感觉到作为军人的光荣

E:履行国家和社会对优抚对象应尽的义务

2、在优抚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角色。

A:赋权者

B:促进者

C:呼吁者

D:经纪人

E:协调者

3、()是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A:社会优抚

B:社会福利

C:社会扶贫

D:社会服务

E:社会救助

4、随着经济转轨和“单位制”的衰落,()基本承担了政府交办的、与社区居民相关的福利和公益的提供职能。

A:街道办事处

B:村委会

C:民政部门

D:派出所

E:社区组织

5、现代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A:对保障对象在经济上、物质上给予帮助

B:对保障对象在精神上给予支持

32、()方式是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如何消费生活资料以及如何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A:娱乐 B:生活 C:消费 D:工作 E:学习

3、在学校小组工作中,小组成员的选择要注意同质性与()的平衡。A:开放性 B:异质性 C:流动性 D:统一性 E:互动性

4、在沟通分析理论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地位有下述四种,其中心理健康者是()。A:“我不好,你好” B:“我不好,你也不好” C:“我好,你不好” D:“我好,你也好” E:“你好,我不好”

5、我国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不包括()。A:街道办事处 B:居民委员会 C:社区工作站 D:社区医院 E:社区服务中心

参考答案:1-5 C、B、B、D、D

1、居民委员会的主要特点是()。

A:区域性、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服务性 B:区域性、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经营性 C:区域性、经营性、群众性、自治性、服务性 D:区域性、基层性、经营性、自治性、服务性 E:区域性、基层性、群众性、经营性、服务性

2、下列不属于社区社会工作对个人的功能的是()。A:解决个人困境和问题并预防问题再发生 B:恢复和提升个人社会功能 C:发展个人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D:提高居民经济收入

E:解决家庭纠纷和邻里关系

3、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基础是()。A:生活适应模式 B:危机处理模式 C:家庭管理模式 D:社区模式 E:政策倡导模式

4、医务社会工作者教给病人知识和技巧,协助他们适应新情况。这是扮演了()角色。A:诊断者

5A:社会工作价值观

B:社会工作理论模式

C:社会工作技巧

D:社会工作理念

3、能够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的社会工作服务属于()

A: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B:预防性的青少年工作

C: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D:支持性的青少年工作

4、青少年在发展阶段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也是把()放在第一位。

A:社会化

B:尊重

C:个别化

D:接纳

5、影响老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问题是()

A:抑郁症

B:谵妄

C:痴呆症

D:焦燥症

参考答案:1-5 A、B、C、B、A

1、生活照料、家务助理等服务属于老年社会工作哪方面的内容()

A: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B:认知与情感问题的处理

C:精神问题的解决

D: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2、下列关于老年社会工作对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那些处境困难的老人

B:包括一般健康的老人

C:不包括老年人周围的人,如家庭成员、亲属、朋友、邻居、社区工作人员

D:包括单位和服务组织

3、以妇女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实务是()

A:老年社会工作

B:儿童社会工作

C:家庭社会工作

D:妇女社会工作

4、针对妇女建立的社区社会支持网络中,帮助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小组,使她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相互支持,这种类型属于()

A:妇女自助互助支持网络

B:妇女志愿者支持网络

C: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D:社区需求支持网络

5、社会工作者在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妇女工作时,要避免()

A:协助参加小组的妇女达到并创造一个能互助的小组

B:了解小组成员,善于利用小组

74、国家对无工作的革命伤残人员,发给其()

A:伤残抚恤金

B:定期抚恤金

C:最低生活保障金

D:伤残保障金

5、社会救助的特征不包括()

A:社会救助的持续性

B: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

C: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D: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1-5 A、C、B、A、A

1、救助社会工作中小组方法不应用于()

A:由救助对象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

B: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

C:无共同点人员组成的救助小组

D: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

2、对流浪儿童提供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不包括()

A:类家庭

B:机构照料

C:家庭寄养

D:教育培训

3、现代家庭的功能重心转移,家庭功能从基本的生存型功能转向为()

A:生存型功能

B:保障型功能

C:生活型功能

D:发展型功能

4、中国实行的是以()为主、与其他形式相结合的养老形式。

A:家庭养老

B:单位养老

C:社会养老

D:社区养老

5、在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中,最具专业特色的是()

A:个案工作方法

B:社会工作行政

C:社区工作方法

D:家庭治疗法

参考答案:1-5 C、B、D、A、D

1、如果学生家长遭遇相同的困扰问题,也往往具有类似的特质与共同的需要,学校社会工作者通常会采用哪种工作方法提供服务()。

A:个案工作方法

B:小组工作方法

C:社区工作方法

D:社会工作行政

2、从我国社会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对从事家庭社会工作的人员,()

9A:计划阶段

B:评价阶段

C:实施阶段

D:结束阶段

参考答案:1-5 B、C、A、C、D

多项选择题

1、按寻求服务时的意愿可以把服务对象分为()几种类型。

A主动求助者

B自愿性服务对象

C由他人转介而来者

D非自愿性服务对象

E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

2、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包括()。

A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

B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

C决定是否接案

D定立初步协议

E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3、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面谈时的技巧主要包括()。

A主动介绍自己

B寻找双方感兴趣的话题

C沟通

D全面、鲜明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E倾听

4、介入行动可以分为()。

A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B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C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D为对象的下一次服务做准备

E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5、社会工作常用的评估类型有()。

A预估

B手段评估

C过程评估

D目标评估

E结果评估

参考答案:

1-5 BD、ABCD、ACE、ABCE、CE

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儿童的年龄界定主要是根据()。

A儿童生理、心理的特征

B儿童社会发展的特征

C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

1E替青少年作出事关其生活的重大决定

4、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中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

A思辩研究法

B社会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实验法

E行动研究法

5、有学者将青少年划分为()几类。

A正直青年

B问题青年

C富裕青年

D文化叛逆青年

E政治偏激青年

参考答案:

1-5 ADE、ABC、ABCD、BCDE、ABDE

多项选择题

1、老年人处于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老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主要有()

A:生理的老化

B:身体的老化

C:心理的老化

D:家庭的老化

E:社会的老化

2、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学”

A:老有所医

B:老有所伴

C:老有所乐

D:老有所保

E:老有所为

3、老年人健康服务即使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等方面的服务

A:辅导

B:治疗

C:康复

D:预防

E:干预

4、目前,我国老年人社会工作主要是通过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和()等方式来实施

A:老年人互助的方法

B: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C:老年机构照顾

D:老年社区照顾

E:政府行政方式

5、在个体层面,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是要()

A:帮助老人解决因为年老而带来的问题

B: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

C:参与制订有关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方案

D: 参与制订有关老年人的社会政策

3C:家庭病床模式

D: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E: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3、在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领域,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

A:任务中心疗法

B:作业疗法

C:语言疗法

D:物理和运动疗法

E:叙事疗法

4、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基本内容包括()

A:社会康复

B:医疗康复

C:职业康复

D:教育康复

E:家庭康复

5、目前,我国的教育康复主要在()开展

A:各地各级盲校

B:聋哑学校

C:启智学校

D:普通学校

E:社区康复站点

参考答案:1-5 ABDE、BCDE、BCD、ABCD、ABCE

1、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说,矫正对象的主要需要包括()这几方面

A: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B:充分富足的生活需要

C: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D: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E:个人政治进步的需要

2、以下属于矫正对象基本生存条件的是()

A: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低保救助

B: 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

C: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

D:拥有大多书数人享有的物质生活用品

E:享受旅行生活的乐趣

3、社区矫正是矫正社会工作者最主要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

A:对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B: 对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的调查

C:安置矫正对象的工作

D: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E: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4、矫正社会工作的完整对象包括()

A:罪犯

B: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

C:上述两者的家人

D:所有社会成员

E:监狱里的囚犯

5B:现金救助

C:临时性的应急救助

D:长期性的固定救助

E:社会支持

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有()

A:救助对象权利义务的直接对应性

B: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D: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E:救助对象的不确定性

4、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中,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包括()

A:街头救助

B:全天候救助

C:福利院救助

D:救助亭救助

E:巡回救助车救助

5、在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强调的原则有()

A:相互支持的原则

B:分享的原则

C:协作的原则

D:共同成长的原则

E:个别化的原则

参考答案:1-5 BCDE、ABCD、BCD、ABDE、ABCD

1、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包括()

A:家庭社会工作者

B:家庭

C: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D:社区

E:家庭结构

2、家庭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

A:协助家庭发掘自身及社会资源

B:增强家庭功能

C:改善家庭关系

D:解决家庭困难

E:经济援助

3、传统社会中的家庭功能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A:娱乐

B:情爱

C: 生产

D:生育

E:抚养与赡养

4、转型期,中国农村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养老问题

B:留守妇女问题

C:留守儿童问题

D:艾滋病问题

72、社区社会工作关于工作的价值理念主要有()A:利他精神

B:敬业精神

C:经济建设

D:能力建设

E:优势取向

3、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是()A:工作对象是社区

B:工作思路比较宏观

C:工作思路比较微观

D:工作对象的参与性

E:工作目标的双重性

4、社区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包括()

A:社会工作价值观

B: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

C:专业知识和技能

D:社会工作职业精神

E:商业头脑和才能

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渠道为()

A:个人缴纳

B:社会捐赠资助

C:政府财政拨款

D:银行贷款

E:单位缴纳

参考答案:

1、ABCD

2、ABDE

3、ABDE

4、ABCD

5、BD

1、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包括()

A: 诊断与评估

B:咨询与辅导

C:寻求与整合资源

D:体检与医疗

E:倡导与协调

2、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包括()

A:病人

B:病人家庭

C:所有人

D:受疾病影响的相关群体

E:医疗福利部门人员

3、医务社会工作者在()需要承担相应的角色

A:在病人服务中

9E:安置服务

5、儿童的需要主要包括()。

A: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照顾的需要

B: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的需要

C:满足学习、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D:获得自主生活能力的需要

E: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1-5 BD、BCDE、ABCE、ABCE、ABCE

1、下列属于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的是()。

A:孤儿

B:弃儿

C:因故父母无法照顾的儿童

D:残疾儿

E:行为偏差儿童

2、当前我国儿童工作中,承担个案工作员角色的一般是()。

A:辅导员

B:教师

C:居委会工作人员

D:助理社会工作师

E:社会工作师

3、儿童社区工作的内涵包括()。

A:儿童社区工作是儿童社会工作的唯一方法

B:儿童社区工作是一种综合社会建设的方式

C:儿童社区工作是一种理念

D:儿童社区工作是满足社区需要的一种手段

E:儿童社区工作是一种工作模式

4、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

A:多变

B:成熟

C:依赖

D:创新

E:反叛

5、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分为()几个层面。

A:微观

B:中观

C:宏观

D:国内

E:国际

参考答案:1-5 ABC、ABC、BDE、ADE、ABC、1、青少年社会工作应遵循的价值原则有()。A:尊重青少年的价值和尊严 B: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1E: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待妇女提供的服务

4、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有()。A:发展性小组 B:支持性小组 C:教育性小组 D:娱乐性小组 E:预防性小组

5、构建妇女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主要类型有()。A:妇女自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B:社区为本的邻里网络

C: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D:家庭为本的支持网络 E: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参考答案:1-5 BCD、DE、BCE、ABE、ACE

1、残疾人的需要包括()、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等。A:治疗康复需要 B:基本生存需要 C:接受教育需要 D:职业发展需要

E:免于承担社会义务需要

2、在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领域,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A:任务中心疗法 B:作业疗法 C:语言疗法

D:物理和运动疗法 E:叙事疗法

3、以下不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原则的有()。A:残疾人是有潜力的

B:残疾人的问题是其自身的问题 C:残疾人有自身的幸福感

D:残疾人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E:残疾人工作应该把残疾视为一种个体建构

4、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基本内容包括()。A:社会康复 B:医疗康复 C:职业康复 D:教育康复 E:家庭康复

5、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包括()。A:监管 B:教育 C:矫正 D:安置 E:服务

3A:应付灾害

B:应付贫困

C:满足社会成员最低限度的生活需求

D:提高生活质量

E:帮助贫困人员脱贫

4、下列属于社会救助手段的是。

A:实物救助

B:现金救助

C:临时性的应急救助

D:长期性的固定救助

E:社会支持

5、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有()。

A:救助对象权利义务的直接对应性

B: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D: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E:救助对象的不确定性

参考答案:1-5 ADE、ABCE、BCDE、ABCD、BCD

1、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中,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包括()。

A:领养

B:类家庭

C:家庭寄养

D:教育培训

E:送养

2、常见的家庭类型包括()。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离异家庭

D:联合家庭

E:扩展家庭

3、家庭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

A:协助家庭发掘自身及社会资源

B:增强家庭功能

C:改善家庭关系

D:解决家庭困难

E:经济援助

4、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主要有()。

A:教育问题

B:婚姻冲突

C:家庭暴力

D:亲自隔阂

E:家庭养老

5、正式的家庭工作机构包括()。

A:妇联

B:工会

5C:调解邻里纠纷 D:对青少年的服务 E:对家庭的帮助

3、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包括()。A:病人 B:病人家庭 C:所有人

D:受疾病影响的相关群体 E:医疗福利部门人员

4、医务社会工作者发挥咨询者角色时,其对象有()。A:病人 B:病人家属 C:医护人员

D:与医务、健康照顾相关的政府部门 E:督导人员

5、医务社会工作者除了具备一般社会工作者应有的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的一般性知识有()。A:疾病预防 B:治疗 C:法律 D:护理 E:保健

参考答案:1-5 ABDE、ABCE、ABD、ABCD、ABDE

1、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包括()六个阶段。A:接案、预估 B:计划 C:介入

D:设计、实施 E:评估、结案

2、社会工作过程中,收集服务对象资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涉及()等方面。A:个人资料 B:身体情况

C: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 D:无关的社会环境 E:心理功能方面情况

3、在决定接案之后,社会工作进入对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阶段,预估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A: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B:了解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C:分析服务对象得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D:答复服务对象问题成因及制定计划 E:收集整理服务对象资料

4、儿童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儿童期需求的满足非常重要。儿童的需要包括()等。A: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 B:满足学习的需要

C: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7D:引导失业女工调整就业观念,参加职业培训

E:帮助失业女工解决家庭、婚姻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

2、在妇女社会工作中,要遵循的原则是()

A:保密

B:接纳

C:个别化对待

D:批评的视角

E:参与和自决

3、在我国,()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正常营利性社会服务生活的社会组织。

A:社会团体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第三部门

D:基金会

E:民间组织

4、下列属于残疾人需要的是()

A:治疗康复的需要

B:接受教育的需要

C:再社会化的需要

D:家庭生活的需要

E:价值实现的需要

5、康复的类型包括()

A:医疗康复

B:教育康复

C:技术康复

D:职业康复

E:社会康复

参考答案:1-5 ACDE、ABCE、B、ABDE、ABDE

1、下列哪项属于矫正对象的需要?()

A: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B: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C:康复治疗需要

D:管理的需要

E:再社会化需要

2、矫正社会工作的直接方法包括()。

A:个案社会工作

B:社区社会工作

C:小组社会工作

D:社会工作行政

E:社会工作研究

3、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A:协助安置对象适应新工作

B:挖掘安置对象自身资源和外界资源

C:协助安置对象寻找合适的住房

D:社区康复服务

9参考答案:1-5 ABD、ABCD、ABCE、ABCD、CE

1、我国当前开展的优抚工作主要遵循下列()。

A:军民共建的原则

B:扶持生产的原则

C:群众优待的原则

D:思想教育的原则

E:个人负责的原则

2、对于救助对象来讲,小组工作可以使其通过小组过程分享他人的相关感受和经验,进而达到()等结果。

A:纠正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偏差

B:发展出新的人生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模式

C:恢复自信并积极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

D:承担家庭和社会中负责的积极角色

E:很快摆脱贫困的状态

3、在撒提亚治疗模式中的第一阶段,工作重点和目标主要是有()

A:获得当事人家庭的信任

B:观察当事人家庭的互动方式

C:对当事人家庭的回馈

D:帮助当事人家庭整合治疗的经验

E:预备家庭面对再返回日常生活环境中可能遇到的新挑战

4、下列()不属于社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A:社会问题的解决

B: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C: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D: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E: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5、学校社会工作的一方面内容是为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服务,它主要又包含()等方面。

A:全体学生的课程教学

B:全体学生的生活辅导

C:全体学生的学业辅导

D:全体学生的职业辅导

E: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

参考答案:1-5 BCD、ABCD、ABC、BE、BCE、1-

下载社会工作考点归纳(自己)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考点归纳(自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年考点 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待、抚恤、安置 1234.近年来为吸引大学生入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的政策,比如非京籍、沪籍大学生士兵复......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章节配套考点练习题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章节配套考点练习题 1、我国残疾预防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下列预防措施中属于第三级预防的是。A.开展新生儿计划免疫工作B.宣讲安全规划,推动安全......

    社区考试常考点(自己归纳)

    简答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首要)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城市......

    社会工作

    社工进社区的方案 098328109 刘玉涵 首先,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各级机构都要落实到位以身作则将条例认真传达给居民,让大家正视政策并对此多加关注,尤其是在生活中有利于社区......

    2011社会工作

    兰州大学2011年MSW考试 社会工作原理部分一、 名词解释(10个) 接纳自决 个别化 社会福利 小组社会工作 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 越轨 社会角色 标签理论 二、 简答题(6个) 1、社会工......

    社会工作

    2.试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计划经济模式,同时也在社会福利方面形成城乡二元体制。在城镇建立了以就业为基础的单位社会福......

    社会工作

    一、掌握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即社会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

    社会工作

    社工分析青少年犯罪矫正案例(一) 运用“赋权”理论对“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犯罪青少年群体而言,由于群体成员以往的过错,以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