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系退休的园丁 严寒温暖患病心
情系退休的园丁 严寒温暖患病心
——密山市杨木中心学校学校领导班子慰问退休老领导及患病教师
1月30日上午,密山市杨木中心学校校长解福贵带领领导班子成员慰问退休老教师、老领导及患病教师,给老领导及患病教师拜个早年。
1月30日一大早,杨木中心学校校长解福贵带领副校长田志佳、高世增、工会主席佟志杰冒着严寒,带着浓浓的新年祝福,走访慰问了老领导及患病教师。给老领导及患病教师送去了新年的祝福和慰问金。在退休老领导吕万忠和李云家里,解福贵校长和领导们详细询问了老领导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汇报了学校近半年来的工作。老领导们对杨木中心学校的近几年取得的成绩十分满意,并对学校未来的发展给予厚望。在因脑出血二次手术的退休教师付洪波家里,工会主席佟志杰为付老教师送去了密山市教育局工会下发的贫困教师慰问金,付老师紧紧握着各位领带的手,不住地表示感谢。领导们详细询问了付老师第二次手术的情况和病体恢复情况以及生活状况,并叮嘱付老师,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有党的领导,有自己的工会组织,一定能帮助困难教师度过难关。
春节前慰问退休老领导及及因病手术的教师是杨木中心学校的光荣传统,学校的领导班子不忘老一辈的贡献,关心他们的生活,并把党和工会组织的温暖送进老教师和患病的教师的心中,让退休老教师和患病的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曾经是杨木中心学校教师的幸福。最后祝老领导、老教师春节快乐。
图片说明:一:解校长给退休领导吕万忠发慰问金
二:解校长给退休领导李云发慰问金
解校长给退休领导吕万忠发慰问金
解校长给退休领导李云发慰问金
工会主席佟志杰为付洪波老教师发市教育局贫困教师慰问金
第二篇:退休教师情系尼山教育
退休教师情系尼山教育,无偿捐助书桌献爱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9月2日,琅琅的读书声在尼山中学校园内回荡。走进七年级教室,崭新的课桌凳让人耳目一新,桌上摆放着整齐的书本。
“孩子们所用的课桌,是两位原来在此任教多年的退休教师(现曲阜市杏坛中学)张明申老师和韩秀明老师夫妇捐赠的。”据该校负责人徐校长介绍,今年暑假开学前,这两位老师闻听尼山中学几年来教学成绩、教学管理、办学理念、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特地来学校旧地重游,看到孩子们的课桌有的“缺胳膊少腿”,心里很是难受。于是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他们用多年的积蓄为学校捐赠了50套桌凳。“现在我们用上了新的课座凳,放学习用品方便多了。”“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像这位伯伯一样去帮助他人。”在课间时,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新课桌。
“爱心零距离,暖情传天下。”张老师和韩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多多关注山区的孩子们”。张老师和韩老师心系教育,奉献爱心的精神极大鼓舞了尼山中学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纷纷表示:牢记责任,不负厚望,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尼山中学朱永波供稿
第三篇:农农业普查情系农心
农业普查,情系农心
越来越繁华的都市生活迷惑着我们的心,国外奢侈的生活引诱着我们„„所有的一切要去实现,除了要有充分的时间之外,更重要的是生命。没有了生命,一切皆是空谈。但生命又是靠什么维持呢?毫无疑问是粮食,能有谁可以离开它而活呢?但现在,农业在人们眼中慢慢远离,再也找不到农业初现时人们眼中的激情,更多的人认为从事农业就是平庸无能的表现,都希望过一种优越的生活。不错,没人愿意天天面对黄土背朝天,但现实允许我们离开粮食而无危的生存下来吗?
古代中国,都盛行男耕女织,农业是根深蒂固,更是五谷杂粮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因此,我们是离不开农业,农业对我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也正因此,我国从一九九七年就开始了农业普查。在2005——2006年12月底进行的第二次农业普查已准备就绪,一切蓄势待发。
农业普查是一项大规模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按照规定的统一时间,统一调查方法,对所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以及所有涉农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登记。
作为农业大县的中江,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认真准备了本次调查,深入各乡镇了解民情,让此次调查家喻户晓,让普查意义深入人心。或许一些长期在外务工的人们并不真正了解这次普查的目的和主要内容,觉得是虚张声势,其实并非如此。
这次农业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搞好农业普查,有利于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政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社会服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次农业普查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及就业、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以及乡镇、村委会和社区环境等许多方面的情况。
与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相比,此次普查内容减少了乡镇企业情况,增加了农村外来人口情况、外出人口情况、农村社会保障、农民住房和生活设施、土地承包和流转、农林牧渔服务业、农村社会服务、乡村两级财务和投资、村干部情况以及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特征等,总指标数比第一次农业普查略有增加。由此可见,这次普查更侧重于生产、经营及农民生活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党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决心建立一个让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也可以过上优越舒适的生活。
这次普查将涉及3万多个乡镇、60多万个村委会、2亿多农户,直接参与普查的普查员达700多万名。涉及的范围广、调查工作量大、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调查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这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是由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省级普查办公室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农业普查附表,但必须经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批准后才能实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与农业普查有关的个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规定,积极参与、配合农业普查工作。地方各级部门、机构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农业普查对象也应如实回答普查人员的询问,按时填报农业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牵动着千千万万农民的心,拉近了党和老百姓的距离。2006年12月31日24时,调查工作正式开始。我们衷心的希望普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体会到党的真心关切,与党走上同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共同努力!
第四篇:情系老区心不改
情系老区心不改
——清湖镇塘寨村驻村指导员刘静典型材料
刘静,男,1975年8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文化,现任陆川县委组织部干监股副股长、清湖镇塘寨村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塘寨村是桂东南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是陆川县革命老区村,虽改革开放三十年,但依旧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整体面貌。作为驻村指导员,他脚踏实地,率先垂范,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身体力行带领塘寨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塘寨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和长远规划做出了积极贡献。
激活基层组织一着棋,凝心聚力建设新农村
半年前,他刚一到塘寨村任指导员,就坚持吃住在村,用了近20天的时间,走遍了塘寨村的家家户户,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重点。他认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是问题的关键。经过全盘考虑,他很快找到了加强村委班子团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思路,即把激活人心作为甩掉难点村、贫困落后村帽子的主抓手。他着重抓了八个方面问题:一是改扩建党员活动场所,让党员有专门的活动阵地;二是理顺“两委”关系,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强化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四是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党务、村务公开;五是注重落实规定,确保廉洁自律;六是注重党员素质教育和发展新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七是组织开展党员为民服务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八是组建两个产业协会党支部,即“陆川猪”“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养殖的龙潭生态养殖
合作社党支部和传统产业软枝油茶种植合作社党支部。目前,村支部一班人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精神状态明显转变,党员队伍建设也有了显著加强。半年来,该村党支部新增1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还有1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新发展的党员严格按照新时期发展党员的条件,新发展的1名党员也是致富带头人。
掀起为民办实事热潮,造福百姓群众拥
塘寨村地处边远山区,离镇政府有13公里,离县城有52公里,绝大部分村屯道路都还是泥土路,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和信息很闭塞,是影响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要想富,先修路”。针对塘寨村的现状,他提出以群众长期得实惠为宗旨,带领党员干部从修路入手,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积极带领群众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借助我县今年开展的“一走三问六提高”党建专题活动,掀起硬化村屯道路基础设施大会战热潮,积极向县有关部门、镇党委、政府汇报,发动群众集资25万元,硬化了塘寨村3条村屯道路,合计里程长3公里,解决了部分村屯晴天不能行车、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该村3条道路竣工时,许多村民兴奋不已,自发买来烟花鞭炮燃放。另外,作为县里下派的干部,他充分利用人饮工程扶持政策,争取水利部门资金支持,投资65万元兴建了11个自然屯人畜饮水工程,使80%的村民用上了方便清洁的自来水;投资42.1万元进行农业水利建设,修复了陂坝5座,渠道1条,农业水利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此外,他还努力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做好新村建设的后续工作,比如落实新村配套器材、环境绿
化等情况,争取县林业局资金支持,购买种植绿化树苗及花草对新村周边进行绿化。到目前为止,旱垌、高枧两村屯周边配套景观树已完成种植800多株,并落实专人对树苗进行后期护理,确保树苗成活率。
调整产业结构助农增收,富民强村梦想会成真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强。到塘寨村任指导员以来,他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铭记心上。过去的塘寨村主要种植水稻为主,村民收益少,经过他仔细思考,意识到只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大家摆脱贫困。为此,他积极争取县扶贫办、县林业局等部门的项目扶持,计划发动全村三年内种植软枝油茶4000亩(其中:2012年种植1000亩,2013年种植1500亩,2014年种植1500亩)。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支部”,支部的战斗力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村级发展。一开始部分村民由于担心种植技术和收购合同的问题,不愿意种植,为消除群众的顾虑,他决定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为群众树立典范,引导支部书记谢永军、副支书彭昌年等率先种植了10亩软枝油茶。在他们的带领下,一部分党员群众也开始种植软枝油茶。他还针对群众在种植管理中缺乏技术的实际问题,充分发动自身人脉资源,邀请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和当地“土专家”到示范基地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服务。现在群众种植油茶信心足、热情高,全村分三个点连片开发种植油茶,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种植软枝油茶1200多亩,为该村实现种植4000亩油茶目标打下了基础,增加了信心。预计三年后,软枝油茶产业将基本成为塘寨村的支柱产业,全村油茶产业总收入约6千万元以上,年人均经济增收将达1000元以上,3
在他的带动下,塘寨村摆脱贫困、走上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心系群众冷暖情不改,贴近民心众人夸
作为一名指导员,刘静不但指导新农村建设,还始终心系群众,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党和政府和关怀和温暖。去年该村雷岭队村民卢业清患脑积血开刀住院,花费了超过三万六千多元的住院费用,家庭十分困难,他了解情况后马上协调民政部门,帮助申请了大病救助资金共1.1万元,重燃了卢大妈一家的生活希望。该村桐油队老党员谢伟林的儿子今年高考考到了柳州高职技工学校,由于家庭困难凑不齐学费,一家子愁眉紧锁一筹莫展,陷入痛苦之中。他听闻情况后,不惜慷慨解囊,当即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掏出了500块钱,支持谢伟林凑足了儿子的学费,解决了谢伟林一家的燃眉之急。孩子是父母所有的希望,他总是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上大学,他召集召开了村党支部会议,一致通过以村党支部的名义,给全村6名考上一本的大学新生送去了合计价值1000元的生活用品,受助家庭的群众个个感激涕零,都夸上面给村里派来了个好指导员。
第五篇:国庆演讲稿700字--情系一颗心
国庆演讲稿700字--情系一颗心
国庆演讲稿700字--情系一颗心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点燃了她的第57枝生日蜡烛。这57年的风雨中走过的路,淌过的河,已不计其数。这57年里,我们有辉煌,也有失落,虽说成长之路是曲折和漫长的,但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我们一定能够长大。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创造出多少灿烂的文化。使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的前列。可是,在1450年之后的540至今,中国,CHINA,没有,再也没有出现在这部历史的画卷上!1450年、1840年,相隔390年后,中国的国门终于被外国人用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制造的大炮轰开了!它带来的是100多年的血和泪。终于在194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旧貌换新颜。结束了一切。我们有了新的开始。
由于“前车之鉴”,使我们的政党有了一个新的不成文的规定:“一切不要用静的眼光看待事物。”
中国的科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谓“处处开花,万鸟齐鸣。”化学方面:化学家侯得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把我国的制碱业抬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科技航天方面:航天业在60年代初建,到了90年代就有了自己的航天系列,农业方面:水稻专家袁隆平发现了用杂交的方法提高水稻的产量,使我国的农业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还有许多,许多„„
这一切的一切证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增强。可是历史的伤痕是难以抹灭的。其中遗留下来的其中包括我们的宝岛—台湾。它时时牵挂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曾有一首《我的中国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大家渴望台湾尽快回归祖国,共庆祖国的55岁华诞。
当五星红旗在政府大厦上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肩并着肩,用我们的双手弹奏为我们伟大祖国谱写的新乐章。
我们目前虽然相距遥远,但我们的思想感情依然融合在一起,我们的心在一起。
我们同是龙的传人,情系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