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各类人员进杭落户有关工作的通知
文章来源:http://免费发布法律问题 咨询请
点击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各类人员进杭落户有关工作的通知
杭政办〔2000〕23号
为认真贯彻市长办公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在撤销杭州市控制城 市人口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后,及时做好各类人员进杭落户的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的处
1、凡符合市政府杭政〔2000〕1号文件规定的引进人才条件的人员,以及全日制高校紧缺专业大专学历的人员,均可凭学历或技术职称证书直接到市公安局申请办理正式户籍进
2、具有全日制高校大专非紧缺专业学历的人员,先到市人才引进办办理确认手续,凭
3、具有非全日制高校大专以上(含大专)紧缺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超龄的人才,先到市
4、无高等学历但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先到市人才引进办办理确认手续,凭市人才引
5、各类引进人才的家属、子女进杭落户,先到市人才引进办办理确认手续,凭市人才
6、凡属杭州市区生源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均可直接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入手续;非杭州市区生源的,根据杭州市的需要先到市人才引进办办理确认手续,凭市人才引进办的确
7、“三投靠”、农迁农、农转非的户籍迁入以及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由市公安局直接
89、知青子女回杭落户由市劳
12、军队复员退伍人员安置进杭落户由市复退军人安置办公室负责审核,市公安局负责
13、离休老干部异地安置进杭落户由市委老干部局负责审核,市公安局负责确认办理。
1411、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进杭落户由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负责审核,市公安局负责 文章来源:http://免费发布法律问题 咨询请
点击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15、特殊工种招工进杭、退休(死亡)顶职办理户籍对迁手续、市区征地招工就地农转
16、市区征地就地农转非、撤村建居就地农转非由市土管局负责审核,市公安局负责确
1720、部队家属随军进杭落户由市公安局直
21、科技人员(党政管理干部)家属、铁路职工、环卫工人等家属农转非进杭,农技人员、环卫工人本人农转非等各类专项农转非,由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市公安局负责审批
22、上述2、3、4、5各项的人才或人员进杭落户,应由各区委、区政府或市各部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签字推荐后再由人才引进办办理手续。其他各种各主管部门无法受理处理的人员进杭落户问题,由市人才引进办受理审批后,到市公安局办理落户手续。
三、市辖
19、外商投资企业办理企业专职人员进杭落户,由市外经贸委办理投资确认手续,由市
四、各类人才和人员进杭落户办理情况,由市公安局负责汇总并每月报市人才引进办公室备案,对不符合条件的可以提出复议。市人才引进办公室负责定期通报各类人才进杭落户
五、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要严格把关,落实责任,切实防止各种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对因工作失职、把关不严,造成不良影
六、市人才引进办要加强对各类人才引进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对有关条文要制
七、本通知由市人才引进办负责解释。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O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二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外地进杭施工企业管理规定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外地进杭施工企业管理规定的通知
(杭政办〔2007〕41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建委拟订的《外地进杭施工企业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九月三日
外地进杭施工企业管理规定(市建委 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浙江省建筑业类企业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适用于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外地施工企业。
外地施工企业(以下简称外地企业),是指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且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地不在本市市区范围内的施工企业。
二、杭州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外地企业进杭施工管理的主管部门,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以下简称市建管站)受市建委委托具体负责外地企业进杭备案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外地企业进杭实行备案制。市建管站每季度第三个月前15个工作日统一受理外地企业进杭备案申请。
外地企业应先将有关资料输入“杭州建设信用网”数据库,并携带相关纸质资料到市建管站办理进杭备案手续。
四、外地企业办理进杭备案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外地施工企业进杭备案登记表》。
(二)附件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或《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
2.由企业注册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本省企业由所在地级市提供、外省企业由所在省提供)出具的当年无死亡事故、近两年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证明。
3.驻杭机构设立文件。
4.在杭固定办公场所的证明材料。
5.驻杭负责人及驻杭机构的技术、财务、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任命文件、职称资格证书、劳动合同(驻杭机构常驻管理人员不得少于4人),拟派杭的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资质证书、劳动合同,其中驻杭负责人、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还需提供本单位办理的社会保险凭证。
6.职工工资保证金缴纳证明。
7.企业与其注册地街道(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
五、本市专业工程招标中,如发生有效投标企业数量不足,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经市建委同意,拟参加投标的外地企业可持市建委批复意见和建设单位出具的工程招标邀请函即时办理进杭备案手续。
在浙江省重大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参与投标的企业,中标后可持《省重点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即时办理进杭备案手续。
六、初次进杭的外地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驻杭机构负责人须到场办理备案手续。
七、市建管站应认真审查外地企业进杭备案内容和备案资料,对企业当年死亡事故和近两年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等情况进行重点核查,对驻杭机构、办公地点、管理人员等内容进行实地核查,并对符合条件的外地企业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办理进杭备案手续。
八、外地企业在杭承接工程业务后,应申领《外地进杭施工企业管理手册》(以下简称《管理手册》)。《管理手册》是外地企业在杭长期承接工程的凭证,记录该企业在杭的业绩和奖惩情况。外地企业可凭有关法定资料及《管理手册》申领《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在杭税务登记、开立银行帐户、工商注册等手续。
企业遗失《管理手册》,应在本市市级以上报纸声明作废后重新申领。
九、外地企业应遵守建筑市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的良好秩序,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十、外地企业在杭应具有固定办公场所,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总承包企业办公场所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20平方米,专业承包企业不得低于80平方米,劳务分包企业不得低于60平方米。
十一、外地企业应在杭设立驻杭管理机构,配设相应的管理人员,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质量、文明施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向市建管站报送各类报表。
外地企业在杭主要管理人员、办公场所、联系方式应保持相对稳定。如发生变更,应从变更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明文件到市建管站办理变更手续。
十二、外地企业应加强在杭合同管理,承接工程业务后(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工程),应持建设工程合同(中标工程应附中标通知书)等相关资料到市建管站办理合同备案,领取《进杭施工单位承包工程通知单》。
十三、外地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和务工人员工资支付管理制度,遵照杭州地方税务局税收征收和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到市建管站申报缴纳有关税费。
十四、外地企业应加强现场管理,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组织项目管理机构,配备与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项目管理人员,建立相应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按时上报有关部门;施工现场技术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劳务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
十五、外地企业应加强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按照我市职工工资支付保证制度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另行制订)
十六、外地企业应加大对务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通过创办民工学校积极组织农民工参加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十七、外地企业终止在杭承接工程,应到市建管站办理离杭手续,同时上缴《管理手册》。办妥离杭手续的企业,在其承包的最后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之日起满六个月后,经查实无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和其它遗留问题的,可退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及银行利息。
十八、市建管站应及时向外地企业传达、宣传有关建筑业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建立企业和项目经理(建造师)的在杭信用档案,及时在《管理手册》上记录企业和项目经理(建造师)的业绩、违法违规行为,并作为定期检查的主要依据。
十九、市建管站应加大对建筑业务工人员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督促力度,加大对民工学校创建的指导和管理力度。
二十、市建管站应加强外地企业动态管理,督促、指导外地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外地企业驻杭机构设置、人员配设、市场行为、项目管理、合同履行、责任制落实、用工管理、劳务分包等情况及时进行抽查和专项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督促限期整改,发现有违法行为的报市建委依法处理。
二
十一、对违反本规定,在本市有下列行为的,市建管站应根据情节轻重,及时给予外地企业告诫谈话、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的处理,情节严重或性质恶劣的予以取消进杭备案资格,同时向企业注册地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一)未办理进杭备案或合同登记手续,擅自在杭施工的;
(二)在杭无固定的办公场所或办公场所面积不符合要求,驻杭机构主要管理人员实际到位情况与进杭备案登记的资料不相符的;
(三)管理不规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体系不健全,项目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配设与施工工程规模复杂程度不相适应,技术工种和劳务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四)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
(五)提供虚假证明和伪造证件的;
(六)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克扣或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
(七)违反本市税收管理的有关规定,不使用市建管站统一开具的加盖外来建筑门征专用章的《建筑业统一发票(代开)》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的;
(八)发生扰乱或严重违反招投标秩序、进行商业贿赂、违法分包工程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
(九)未按规定建立民工学校或民工学校建设工作不力的;
(十)存在不履行合同、无故放弃中标资格等不诚信行为或发生造成恶劣影响的各类事件的;
(十一)不按规定上报各类报表的;
(十二)一年内杭州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扣分累计达到15分以上的;
(十三)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
二
十二、被责令限期整改的外地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
限期整改期为30天至90天。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取消进杭备案资格。
二
十三、被取消进杭备案资格的外地企业,一年内不予办理进杭备案手续。
二十四、市建管站对持有《管理手册》的外地企业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安排在每年年底,检查周期为一年。定期检查的内容是:外地企业在杭是否符合进杭备案时应具备的条件,是否与其承接的工程规模相适应,是否存在着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市场行为、劳动用工、计划生育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定期检查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一)外地企业没有发生第二十二条所列行为的,结论为合格。
(二)外地企业有第二十二条所列行为且情节较轻的,或杭州市建筑业市场与现场联动考核信用等级为“信用一般”的,结论为基本合格。
(三)企业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结论为不合格:
1.发生第二十二条所列行为情节严重或整改不力的;
2.杭州市建筑业市场与现场联动考核信用等级为“信用差”的;
3.连续三年定期检查结论为基本合格的;
4.不按规定报送定期检查材料的。
二
十五、对杭州市建筑业市场与现场联动考核信用等级为“信用好”的外地企业,定期检查实行绿色通道,结论直接定为合格,下一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按照规定标准减50%。
二
十六、对定期检查结论为基本合格的外地企业给予限期60天整改的处理。
对定期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外地企业,取消其进杭备案资格,并将其违法违规事实及相关证据材料报送市建委,通过“杭州建设信用网”等媒体予以公示,并向企业注册地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二
十七、本规定施行前已办理进杭备案的外地企业,应在本规定施行后三个月内按本规定要求重新办理进杭备案手续。
二
十八、各县(市)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二
十九、本规定由市建委负责解释。
三
十、本规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市建委《关于印发<进杭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的通知》(杭建市发〔2005〕94号)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杭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03日 实施日期:2007年10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杭政办函(范文模版)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政办函〔2002〕112号 【发布日期】2002-06-19 【生效日期】2002-06-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2〕11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根据对我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类型和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分析,结合汛期气象趋势预测,今年汛期仍将是我市的地质灾害多发时期。为切实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各区、县(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为加强领导,市政府决定,建立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区、县(市)政府也应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负责,各相关部门组成,并明确相应职责。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环保、电力、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加强监测,编制预案,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对经常或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要严密监测并及时预报,建立预警系统,落实防范措施。要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切实执行地质灾害预案编制、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及时组织专业队伍对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害检查,对所有灾害危险点逐点制定并落实包括监测、报警、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同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三、开展调查,排查隐患,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近期内对所有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城镇建筑物、交通路线等的地质情况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发现的危险点和群众提供的险情线索,作出分析评价,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和防灾减灾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性大的高陡边坡,由责任主体排查并采取防治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认真、全面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对重点地质灾害防范点进行调查与勘查,查明地质灾害体的特征、成因机制和发展趋势。通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全面查清、掌握当地地质灾害分布现状、规律与危害程度,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要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并结合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社会经济及人口分布状况,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必备的组成部分;目前尚不够完备的,要限期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补充。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对梅汛季长期降雨及台汛期暴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要予以高度重视。矿山企业要特别注意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的安全,防止暴雨引发矿渣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四、加强监督,制定规章,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国土资源、计委、水利、交通、民政、环保、农业、劳动、气象、林业等部门对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跟踪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水利水电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库区设施进行一次彻底检查,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汛期安全。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交通要道沿线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工作,对可能的危害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在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对已经修建的工程,要坚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发生地质灾害。因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的责任。
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根本上解决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统筹安排,多方筹资,保证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计划和预算,确保对潜在地质灾害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的经费。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资金。
六、加强宣传,增强防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附件: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二年六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杭州市高新开发区进杭落户政策摘要
杭州市高新开发区进杭落户政策摘要
一、相关政策
(一)人才引进类
1、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高校紧缺专业大专学历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及访问学者,以及其它拥有专利、发明、专有技术或特殊才能的人员,可随时办理户口进杭手续;具有博士学位或获得高级技术职称者,其直系亲属可随其调迁;具有硕士学位或拥有发明专利者,以及获得中级职称三年以上者,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其调迁。
2、可以直接进杭落户的大专专业(共35个):计算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环境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通讯技术、通讯与信息技术、通讯网络工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加工、药物制剂、电气自动化、电气技术与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仪表及自动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学、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精细化工、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高级护理
3、不符合上述引进条件的人才由用人单位负责推荐,人才推荐的基本原则是:
(1)被推荐人应具有我市经济发展急需专业的高等教育学历,无高等学历的人员应具有稀缺的特殊技能;
(2)被推荐人一般需经用人单位试用考核一年以上,且在考核期内有突出的业绩表现;
(3)被推荐人年龄一般应在30周岁以下(具有特殊技能的专门人才可适当放宽);
(4)对文秘、会计、档案、中文、汉语文学等非紧缺专业人员以及车辆驾驶等一般技能人员实行严格限制。
4、应届毕业生本科以上学历及符合大专紧缺专业目录者,参照人才引进类办理;大专非紧缺专业校级以上优秀毕业生或中专省部级以上优秀毕业生以及学生党员,经过市人才引进办确认后落户;杭州市区生源毕业生可直接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分局或派出所落户。
(二)投资入户类
1、外地企业在杭投资:凡在杭州市区投资兴办鼓励类项目的企业每投资50万元人民币;允许类项目的企业每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可办理1名专职人员进杭落户。总投资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可随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2、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外方每实际到位资金10万美元,可办理一名杭州市区常住户口一人。
(三)纳税入户类
外地来杭的个私企业经营者,凡连续两年缴纳税款额累计超过10万元人民币(含10万元)的,业主本人可办理进杭落户;连续两年每年缴纳税款额超过15万元(含15万元)的,业主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可办理进杭落户手续。
(四)外地大中型企业(集团)总部迁杭入户类
1、来杭投资的大中型企业(集团)是指: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大企业(集团)、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大企业(集团)、中央部委办确定的大企业(集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大企业(集团)以及其他国内著名企业包括决策中心、决算中心、营销中心、科研中心、信息中心等机构在内的总部或地区(区域性)总部在杭州注册的。在我市注册的独资、控股企业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三年内在杭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出口创汇在500万美元以上的。
2、对外地大中型企业(集团)将总部(包括决策中心、决算中心等在内的总部和区域性总部)迁入杭州市区或来杭设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科研中心、信息中心等机构,并在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设立登记,在本市国税、地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实行以下优惠政策:迁杭的企业总部可将10名专职人员的户籍关系迁杭,主要负责人可随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其户口不占以上指标。来杭设立科研中心、信息中心,注册资本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300万)的,可将6名专职人员户籍迁杭;设立营销中心,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300万)的,可将5名专职人员户籍迁杭,其中1名主要负责人可随迁配偶及子女,其户口不占以上指标。
二、办理程序
高新区内企业办理各类人员进杭落户,均可凭证明材料到高新区人事劳动局办事大厅窗口领取相关表格,并办理进杭落户人员的调档手续。
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人员经高新区人事劳动局审核后,由接收单位直接报市公安局办理户籍进杭手续;不符合引进条件、由用人单位推荐入户的人才及其家属、子女,经高新区人事劳动局审核后报市人才引进办确认,再到市公安局办理户籍进杭手续。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进杭落户参照人才引进程序办理。投资入户、纳税入户以及外地大中型企业(集团)总部迁杭入户申请材料提交高新区人事劳动局统一报办。
三、申报时应提交的材料
(一)人才引进类
1、人才引进
(1)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3)经鉴证的《劳动合同》;
(4)在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或户主同意落户证明(户口本、房卡);
(5)原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户籍证明;
(6)符合引进条件的人员申请进杭落户应填写《进杭落户人员审批表》(一式三份);用人单位推荐的其他人员申请进杭落户应填写《外地人才进杭落户推荐表》(一式一份)、《外地人员进杭落户申请表》(一式四份),并提供本人身份证。
2、家属、子女进杭落户
(1)公安机关《引进人才进杭落户审批表》或市人才引进办《外地人员进杭落户申请表》或在杭一方户口簿;
(2)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4)结婚证书;
(5)申请人及申请随迁人员身份证;
(6)配偶、子女原所在地公安机关户籍证明;
(7)随迁未成年子女的独生子女证或当地县级计生部门计划生育证明;
(8)在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
(9)引进人才家属子女进杭落户应填写《引进人才家属子女进杭落户申请表》(一式四份)。
(二)投资入户类、纳税入户及总部迁杭类
1、企业报告(需法人或股东签名);
2、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入区批复)
3、营业执照;
4、税务登记证;
5、企业聘书或任职证明;
6、学历证书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7、身份证及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8、结婚证书、独生子女证;
9、鉴证过的劳动合同;
10、在杭的同意落户证明(房卡或产权证);
11、投资入户需提交验资报告,并填写《外地或外商投资企业聘用人员户粮进杭审批表》;纳税入户需提交私营企业证明(杭州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出具)和纳税额度证明;总部迁杭需提交有关部门批文。
(三)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进杭落户应提交的材料
1、学历证书;
2、与用人单位签订的鉴证过的《劳动合同》;
3、学校开出户粮关系迁移证;
4、在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或户主同意落户证明(户口本、房卡);
5、身份证;
6、非杭州生源的应届大专、中专毕业生申请进杭落户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应填写《外地人员进杭落户申请表》(一式四份)。
四、对上报材料的要求
以上各类申报材料均需核对原件,同时提交复印件一份存档备查。复印件统一使用A4规格纸张。除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人员外,其他报经高新区人事劳动局各类材料的原件、复印件一律用档案袋封装,并在档案袋外贴附《外地人员进杭落户报送材料清单》。其中复印件应装订成册,并以《外地人员进杭落户报送材料清单》作为首页。
第五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各州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入汛以来,我省多次出现全省性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滇东、滇西南的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滑坡、泥石流、冰雹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已有 n 个州市不同程度受灾,灾害造成 26 人死亡、106 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 3.7 亿元。据气象部门预测,主汛期全省大部地区降水为正常至偏多,局部暴雨将会造成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偏重发生;近期滇东北、滇西北将有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过程。为认真贯彻落实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 〔 2008 〕 32 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当前防汛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目前全省各地已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李纪恒副书记、孔垂柱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减灾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强化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各项防汛制度,一旦发现险情征兆,要及时启动预案,牢牢把握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主动权;防汛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及时组织领导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抗灾救灾第一线,靠前指挥,提高突发灾害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二、强化监测,及时预警。各级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水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密监测次数,及时分析会商。要特别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将预报结果及时通报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和相关部门,为防洪指挥调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群防群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无线广播、锣鼓号等各种途径,滚动播报雨情、水情和灾情,及时向群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各级防汛部门要严格执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准确掌握汛情、雨情、水情,科学判断灾情发展趋势,重要汛情、灾情要及时报告。
三、加强巡查,及时处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临江、临河施工项目和病险水库的防汛安全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对在建及已建电站、水库、江河堤防、湖泊、桥梁、矿山以及重要城市、学校等重点防洪部位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险情,及时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抢险应急措施,确保防洪安全。一旦发生险情,要及时抢护和预警,迅速转移危险地区人员。要加强军民联防,及时向部队通报情况,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击队和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要切实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及时疏浚排洪沟渠和下水管道,防止局部地区强降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工矿企业要认真落实防汛措施,存在洪水淹井隐患的矿井,在暴雨期间不得进行井下作业。安全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检查。
四、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地要把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防灾减灾重点工作来抓,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乡、村、组、户,不留死角。国土、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要按照 《 云南省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意见 》 要求,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山洪灾害的预测预警工作,强化对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群防群测力度。对存在隐患的区域,要增派人员实施 24 小时监控,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巡查,发现重要情况要确保能迅速发出警报。要制订相应预案,明确“防、抢、撤”的范围、地点和方式,落实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五、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遭受洪涝、冰雹、大风等灾害的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安排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灾民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就医、学生有学上。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要切实做好灾区的疫病防治工作,防止灾后疫病发生。要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搞好恢复建设。铁道、交通、民航、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交通运输和通信安全畅通,确保电力供应。
六、严肃防汛减灾工作纪律。防汛抗洪减灾责任重于泰山,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坚决服从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对不服从指挥调度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严格落实灾情信息发布的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防汛抗洪减灾工作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