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政函〔2007〕98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0:0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政函〔2007〕98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政函〔2007〕98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通知》。

第一篇:杭政函〔2007〕98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通知

杭政函〔2007〕9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2002年以来,我市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市区企业搬迁工作,到今年5月底,已完成9家市属企业的搬迁,启动实施20家企业的搬迁项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环境立市”和“工业兴市”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市政府决定,近两年内对97家市区工业企业实施搬迁。现将搬迁企业名单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市属工业企业搬迁名单

杭州联合肉类集团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

二、区属工业企业搬迁名单

杭州晨光塑料化工有限公司等72家企业,其中上城区5家,下城区15家,拱墅区19家,江干区18家,西湖区12家,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3家。(半山地区整治第二批搬迁企业另定)

市、区两级搬迁企业名单可视工作进度和有关情况适当调整。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有关工业企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企业搬迁对企业发展、工业增长、环境保护、城市化推进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企业搬迁工作。

(二)加强领导。各区和搬迁企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主体,积极做好有关协调工作,确保搬迁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明确政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市、区工业企业搬迁分别按照市属工业企业搬迁政策和区属工业企业用地政策执行。

(四)抓紧实施。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搬迁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明确企业原址土地使用规划,落实搬迁资金。各有关区县(市)、开发区、工业功能区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接纳搬迁企业的能力。有关企业要进一步树立搬迁主体意识,抓紧制定搬迁方案,积极组织实施,确保完成任务。

(五)加强考核。市工业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及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了解情况、掌握进度、沟通信息、检查工作。各有关区和搬迁企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搬迁情况要每月一上报,每季一检查,并对有关区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附件:

1.已完成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2.已启动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3.两年内启动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4.两年内启动搬迁的区属工业企业名单

附件1 已完成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企业名称 主管部门 序号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料1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车间)杭州新光塑料厂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3 杭州家园实业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4 浙江麻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5 杭州光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6 杭开电气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7 金鱼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二○○七年六月五日

做地主体

未腾退土地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土地储备中心 杭州西湖香精香料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近江小区建设指挥部

附件2 已启动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企业名称 序号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 2 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 3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 4 杭州汽车发动机厂 5 杭州电缆有限公司 6 杭州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 7 杭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8 杭州金鱼家电有限公司 9 浙江轻机实业有限公司 10 浙江中烟公司杭州制造部 11 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 12 杭州新华纸业有限公司 13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重汽集团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浙江中烟公司 授权企业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做地主体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运河建设指挥部

市土地储备中心

拱墅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

交通集团

市土地储备中心

土地出让给部队

不腾退土地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14 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15 油脂化工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16 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17 杭州一棉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18 杭州东南面粉有限公司 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 19 杭州龙德医用器械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20 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附件3 两年内启动搬迁的市属工业企业名单

企业名称 主管部门 序号 杭州味精厂 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2 杭州联合肉类集团有限公司 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3 杭州豆制品有限公司 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4 杭州木材有限公司 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5 杭州万东电子有限公司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 6 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7 杭州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8 浙江圣富宝塑料有限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运河建设指挥部

市运河建设指挥部

无(企业租赁土地)

市钱江新城指挥部

做地主体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钱江新城指挥部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钱江新城指挥部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新明包装有限公司 10 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 11 杭州中法化学有限公司 12 杭州油漆有限公司 13 杭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中策橡胶永固分厂 15 杭州万里化工有限公司 16 杭州加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17 杭州大自然有机化工有限公司18 杭州保灵有限公司 19 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 20 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 21 杭州中药饮片厂 22 杭州玻璃集团有限公司 23 佑昌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24 杭州时代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25 杭州蓝孔雀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杭州信息科技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杭州信息科技公司 市农办 市农办 华东医药集团 华东医药集团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杭州市居住区发展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园文局(杭州环湖绿化工程

动迁处)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土地储备中心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附件4 两年内启动搬迁的区属工业企业名单(略)

第二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杭政办函(范文模版)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政办函〔2002〕112号 【发布日期】2002-06-19 【生效日期】2002-06-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2〕11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根据对我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类型和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分析,结合汛期气象趋势预测,今年汛期仍将是我市的地质灾害多发时期。为切实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各区、县(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为加强领导,市政府决定,建立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区、县(市)政府也应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负责,各相关部门组成,并明确相应职责。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环保、电力、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加强监测,编制预案,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对经常或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要严密监测并及时预报,建立预警系统,落实防范措施。要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切实执行地质灾害预案编制、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及时组织专业队伍对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害检查,对所有灾害危险点逐点制定并落实包括监测、报警、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同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三、开展调查,排查隐患,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近期内对所有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城镇建筑物、交通路线等的地质情况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发现的危险点和群众提供的险情线索,作出分析评价,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和防灾减灾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性大的高陡边坡,由责任主体排查并采取防治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认真、全面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对重点地质灾害防范点进行调查与勘查,查明地质灾害体的特征、成因机制和发展趋势。通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全面查清、掌握当地地质灾害分布现状、规律与危害程度,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要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并结合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社会经济及人口分布状况,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必备的组成部分;目前尚不够完备的,要限期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补充。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对梅汛季长期降雨及台汛期暴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要予以高度重视。矿山企业要特别注意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的安全,防止暴雨引发矿渣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四、加强监督,制定规章,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国土资源、计委、水利、交通、民政、环保、农业、劳动、气象、林业等部门对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跟踪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水利水电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库区设施进行一次彻底检查,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汛期安全。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交通要道沿线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工作,对可能的危害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在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对已经修建的工程,要坚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发生地质灾害。因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的责任。

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根本上解决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统筹安排,多方筹资,保证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计划和预算,确保对潜在地质灾害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的经费。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资金。

六、加强宣传,增强防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附件: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二年六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杭政函〔2004〕93号)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政函〔2004〕93号 【发布日期】2004-06-30 【生效日期】2004-06-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杭政函〔2004〕9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自1998年我市推行政务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建立一系列政务公开的制度和规范,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有效的保障作用。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贯彻民主和法治精神,实现“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政府管理目标,现就我市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以公开透明、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决策、运行工作机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二)基本原则。政务公开是指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项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除属于国家规定保密的外,都要向社会和群众公开,以接受监督。

实行政务公开坚持以下原则:

1、依法公开。凡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向社会公开的必须公开。

2、真实准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应当真实可信。

3、讲求时效。政务公开的时效性内容常年公开,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4、利于监督。政务公开的形式要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二、政务公开的扩大范围

根据我市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实际,除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必须实行政务公开外,受市级政府部门依法委托履行行政职能的基层(事业)单位也应按照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实行政务公开。

三、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一)市、区(县)政府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政府规章和政策性、规范性文件;

2、关系本地区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

3、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4、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5、政府投资和财政资金使用的重大事项;

6、涉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调整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

7、其他应予公开的内容。

(二)政府各部门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行政许可法》规定公开的事项;

2、行政机关制定的与群众利益有关的各类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群众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情况;

3、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4、本部门管理和使用大额财政资金的情况;

5、公务员的录用和任免情况;

6、本部门的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

7、其他应予公开的内容。

(三)受政府部门依法委托履行行政职能的基层(事业)单位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单位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

2、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情况;

3、受政府部门依法委托履行行政职能(执法及处理)情况;

4、接受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5、工作人员的录用和任免情况;

6、本单位的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

7、其他应予公开的内容。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充实村务、企务公开内容的有关工作。

四、政务公开的基本形式

应予公开的各项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可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途径和形式予以公开:(一)“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

(二)政府公报或其他公开发行的政府信息专刊;(三)报刊、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网络等媒体;

(四)新闻发布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听证会、会议旁听等;

(五)公共阅览室、资料索取点、公告栏、电子屏幕等场所或者设施;(六)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热线、咨询服务台;(七)各级各类档案馆及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八)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政府信息的形式。

五、政务公开的相关制度

(一)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研究决定涉及本地区、本部门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情况时,必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后,按照规定程序和范围公开。

(二)公示制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决定或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应在决策或正式实施之前将意向或方案向社会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再予以决策或正式公布实施,同时,实施情况以及实施后涉及的政策调整情况,也应及时公示告知。

(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市政府令第202号),对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该或允许向社会公开的政府信息,应通过定期召开新闻(信息)发布会,上报上网、会议旁听、立法听证等方式予以公开,不允许各级政府和部门以任何理由截留或隐瞒应公开的政府信息。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确定的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重点,制定各自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确定各自受理信息公开申请的专门机构和咨询电话。

(四)办事制度公开制度。各级各部门要根据管理权限公开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认真修订完善现行政务公开办事制度,按照“实质公开”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规范公开部门及职能处室、公开依法行政环节和流程、公开办事依据和标准、公开办事时限和结果等方面的工作。

(五)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制度。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完善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制度,通过设立举报电话、政务公开监督信箱、行风监督员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等渠道,认真收集群众意见。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六)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中搞形式主义、工作不力或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要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搞虚假公开,欺上瞒下,侵犯群众民主权利的,要认真查处,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六、政务公开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工作任务,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建设。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市及各区、县(市)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协调会议制度要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各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

(二)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级政府要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特别是对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方面,要进一步细化本单位政务公开的具体任务和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在7月20日以前报市政务公开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督查室)备案。

(三)完善措施,严格监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把推行政务公开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体系,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组织监督、专门机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以保证政务公开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实效性。对群众的监督举报,要快查快结,件件有回声,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

(四)精心组织,整体推进。政务公开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要通过不断深化政务公开,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深化政务公开要注重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要把深化政务公开同落实市委“五大举措、五大战略”要求紧密结合,为促进本市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把深化政务公开同完善政府运行机制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要把深化政务公开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紧密结合,依法规范审批行为。通过实施“全程办事代理制”、“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窗口式办文”和电子政务“网上审批”等,全面推行政府行政的“阳光作业”。

杭州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六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173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9〕173号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06-25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9〕17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要求,加强宅基地使用权管理,依法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我市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宅基地使用权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是依法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各区、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宣传,采取措施,切实推进这项工作。

二、依法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有关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土资发〔2008〕146号文件的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的有关政策:

(一)严格落实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除下列情形外,对农村村民一户申请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不予受理:

1.因继承地上房屋,农村村民申请第二宗宅基地登记的;

2.一户村民虽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宅基地,但面积总和未超过所在区、县(市)政府规定宅基地面积标准的。

(二)严格执行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的规定。对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不予受理。

(三)严格执行宅基地面积标准。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依法审批面积,对宅基地超占面积的,在办理宅基地登记时予以分类处理:

1.1982年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发布〈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的通知》(国发〔1982〕29号)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照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2.1982年2月13日至1987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面积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照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3.1987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面积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登记,超过规定标准的部分,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证书记事栏内注明,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建时,按有关规定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登记。

(四)其他规定。

1.由于村庄内部道路建设或通行需要、居住拥挤等原因经批准增补宅基地而形成两处宅基地,其合计面积符合所在区、县(市)政府相关规定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合计面积超出相关规定的,对超出部分不予登记。

2.通过合法继承房屋取得的宅基地,按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面积超出相关规定的,对超出部分不予登记。

3.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经审批取得宅基地,后因集体经济组织机构调整而转到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或因工作、学习等原因离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或转为城镇户口,其宅基地仍在继续使用并符合相关规定的,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面积超出相关规定的,对超出部分不予登记。

4.为经批准回乡落户定居的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职工、军人等安排的宅基地,按宅基地批准文件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对超出批准文件规定的部分不予登记。

5.原已办理土地登记的宅基地,其住宅房屋至今尚未迁建、扩建、翻建,或者已领取的《集体土地使用证》遗失,但能有效证明其住宅房屋至今尚未迁建、扩建、翻建的,按其实际使用面积换发或补发土地证。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登记发证:

1.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2.地上住宅房屋权属不清的;

3.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按照本款第(三)条第2、3点处理的宅基地超占面积情况除外;

4.农村村民已批准取得新宅基地,原宅基地应退而未退的;

5.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的程序和必备资料

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程序包括:地籍调查(地籍测绘和权属调查)、申请、受理、审核、公告、注册登记和核发证书等。

(一)地籍调查。

地籍测绘由申请登记的宅基地使用人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测绘单位进行。根据地籍调查结果,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宅基地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由各区、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或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权属调查。有关技术标准按照地籍调查要求执行。

宅基地使用权应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登记,不得因户籍分立或房屋分割等原因分宗,涉及分家析产的可按共用宗处理。

市区各国土资源分局应按照土地测绘管理的要求,做好地籍数据和地籍编号的统一管理工作,其他区、县(市)由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二)申请。

1.符合下列条件的宅基地使用权人以户为单位,由户主或户主指定委托人提出书面申请登记:

(1)依法批准的宅基地使用人;

(2)符合继承房屋条件的宅基地使用人;

(3)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并经相关职能部门批准购买、调剂、交换房屋的宅基地使用人;

(4)其他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的宅基地使用人。

2.宅基地使用权人应如实提交以下资料,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户主身份证和户口簿,委托他人代理申请,应有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

(3)宅基地土地登记权属审查意见书;

(4)宅基地用地批准文件或原土地证书;

(5)宗地测绘资料和地籍调查表;

(6)门牌证或地名办证明;

(7)涉及继承、析产的,还需提供公证书或司法文书;

(8)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应该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受理。

经审查,土地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补正全部申请材料的,由宅基地所在区、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土地登记申请,并出具土地登记受理单。

(四)审核。

根据土地登记申请、权源材料和地籍调查结果,对符合确权条件的宅基地进行土地登记审核,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

(五)公告。

经审核,宅基地符合土地登记要求的,应在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区、县(市)政府指定的场所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为15日。公告一式两份,一份用于张贴,另一份盖章后与土地登记审批书一同归档。

公告内容包括宅基地使用权人、土地坐落、宗地面积、准予登记面积、相关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部门。

由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告期间群众提出的异议组织复查,复查时间不计入土地登记时限。

(六)注册登记。

公告期满无异议,或经复查异议不成立的,报请所在区、县(市)政府批准,填写土地登记卡和《集体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人栏目按户主姓名加“户”填写(×××户)。填证机关加盖区、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印章,登记机关加盖区、县(市)政府土地证书专用印章。

土地登记卡和《集体土地使用证》上的使用权面积栏应填写准予登记的面积,在土地登记卡的登记续表上注明实际使用面积,在《集体土地使用证》的备注栏注明宗地面积和准予登记面积。

(七)核发证书。

申请人凭受理单领取《集体土地使用证》。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部署落实。要按照200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经费,有条不紊地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惠民便民,加大宣传力度。各地相关部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家喻户晓,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维权意识,提高其申报积极性。要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使宅基地使用权人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办证服务。要利用已有的地籍测绘成果,减免地籍调查费用。要充分发挥基层国土资源所的服务和保障作用,设立专门的登记、收件、发件窗口,积极采取进村受理申报、入户核发证书等便民措施,方便广大农村群众申请办证。要严格执行登记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现象。

(三)严格把关,确保工作质量。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工作。对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无争议的,要依法予以登记,并确保登记资料的全面、完整和规范;对权属有争议、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不能提供合法有效权源依据、不符合“一户一宅”法律规定以及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等不符合土地登记条件的,一律不得登记发证。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要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意见。在确保工作进度的同时,把好土地登记质量关。

(四)完善制度,落实长效管理。各地要把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作为宅基地管理的重要抓手之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日常工作制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检查落实,及时协调和纠正确权登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规范行为。同时,要着眼于长效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管理机制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规范化水平,维护土地登记的公信力。

附件:1.土地登记公告(样式)(略)

2.宅基地土地登记审核情况表(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一日

第五篇:杭州市停车场(库)标准 杭政函〔2009〕95号

【文件题目】 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

【实施日期】2009/06/11【颁发文号】【失效日期】

关于发布《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的

通 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的批复》(杭政函〔2009〕95号),由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编制的《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已于2009年5月31日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附件:

1、《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的批复》(杭政函〔2009〕95号)

2、《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 二OO九年六月十一日

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

总则

1.0.1 为加强我市对建筑工程机动车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使停车设施的设计和建设符合合理的车辆停放需求,实现城市动静态交通运行协调、平衡发展,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1.0.2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市区范围。

1.0.3 本《实施细则》在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的基础上,为适应杭州市的机动车停车需求特点,增加了建筑工程的分区,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建筑工程分类及相应的停车配建指标。

1.0.4 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的配置和设计,除应执行本《实施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强制性规定。2 术语

2.0.1 城市建筑工程 urb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泛指城市规划区内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住宅,以及工厂、仓库等。

2.0.2 公共建筑 public building 泛指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建筑,主要有行政办公建筑、文教体卫建筑、商业金融业建筑等。2.0.3 配建停车设施 accessory parking facilities 指在各类建筑或设施附属建设,为与之相关的出行者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设施。2.0.4 基地出入口 entrance/exit of bases 指为各类建筑工程建设用地上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口。2.0.5 交通影响分析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指通过研究城市开发项目与交通需求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开发项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而确定保持服务水平不下降的对策或修改方案,实施补偿政策,以减少开发项目对城市交通负荷的影响。3 一般规定

3.0.1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应按第4章表中规定的指标建设机动车停车位。原建筑已有机动车停车位不符合本《实施细则》规定者,应在改、扩建规划设计时按规定的标准配置。

3.0.2 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但建设在同一道路或者相邻道路上的二宗以上建设项目,其相邻距离不超过100m的,在统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使用的条件下,经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停车设施。3.0.3 建筑配建停车设施的机动车出入口、主体建筑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基地内部道路之间应保证有合理顺畅的交通联系。

3.0.4 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可采用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等多种形式。停车设施的布局,应满足建筑、消防、交通等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3.0.5 各类建筑应按表4.0.15的指标,配建装卸停车位、出租车停车位、大客车停车位、无障碍车辆停车位等特殊车辆停车位。其中,大型车辆停车位宜设置在地面上。

3.0.6 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建筑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停车位为计算单位。需安排的其它车型机动车停车位,除货物装卸车位外,可按表3.0.6所列的换算值折合成小型汽车停车位进行计算。表3.0.6 各种类型车辆停车位换算系数 车 型 微型 汽车 小型 汽车 中型 汽车 大型 汽车 铰接车

换算系数 0.7 1.0 2.0 2.5 3.5 3.0.7 建筑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的按1个计算。3.0.8 特殊功能建筑的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由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具体个案另行确定。配建指标

4.0.1 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的选用,应符合表4.0.1配建指标级别及适用范围的规定。

表4.0.1 配建指标级别及适用范围 指标级别 适用范围 ⅰ 老城核心区

ⅱ 除ⅰ区之外的老城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ⅲ 萧山区、余杭区

4.0.2 住宅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2的规定。表4.0.2 住宅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户 ⅰ ⅱ ⅲ

商品房 户建筑面积>200m2或别墅 1.2 1.5 1.5 140 m2<户建筑面积≤200m2 1.2 1.2 1.2 90 m2<户建筑面积≤140m2 1.0 1.0 1.0 60 m2<户建筑面积≤90m2 0.7 0.8 0.8 户建筑面积≤60m2 0.4 0.4 0.4

拆迁安置房 户建筑面积>90 m2 1.0 1.0 1.0 户建筑面积≤90m2 0.5 0.5 0.5

经济适用房 70 m2<户建筑面积≤90m2 0.4 0.4 0.4 户建筑面积≤70m2 0.3 0.3 0.3

经济租赁房(两个夹心层)户建筑面积≤70m2 0.3 0.3 0.3 经济租赁房(两项公寓)户建筑面积≤50m2 0.2 0.2 0.2 注:

1、经济适用房户建筑面积>90 m2的,停车位指标按商品房执行。

2、两个夹心层:指不符合廉租房租赁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及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的低中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3、两项公寓:指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4.0.3 办公楼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3的规定。表4.0.3 办公楼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区级及以上机关行政办公楼 0.8 1.0 1.0 区级以下机关行政办公楼 0.8 0.8 0.8 商务写字楼 0.6 0.8 0.8 科研与企事业办公楼 0.6 0.7 0.8 物管、社区用房等配套办公楼 0.3 0.3 0.3 4.0.4 商业建筑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表4.0.4 商业建筑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建筑面积<1000 m2的商业建筑 0.3 0.5 0.5 1000m2≤建筑面积<10000 m2的商业建筑 0.6 0.8 1.0 建筑面积≥10000 m2的商业建筑 0.8 1.0 1.2 社区配套农贸市场 0.4 0.4 0.4 专业市场、批发市场 0.8 0.8 1.0 4.0.5 餐饮、娱乐建筑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5的规定。表4.0.5 餐饮、娱乐建筑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餐饮、娱乐设施 1.5 1.5 1.7 4.0.6 旅馆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6的规定。表4.0.6 旅馆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客房 ⅰ ⅱ ⅲ

星级宾馆 0.6 0.6 0.6 其他普通旅馆 0.4 0.4 0.4 注:配套的餐饮、娱乐、商业等设施停车位另计。4.0.7 体育设施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7的规定。表4.0.7 体育设施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每百座 ⅰ ⅱ ⅲ

一类(体育场坐位数≥15000,体育馆坐位数≥4000)4.0 4.0 5.0 二类(体育场坐位数<15000,体育馆坐位数<4000)3.0 3.0 4.0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三类(娱乐性体育设施)0.8 1.0 1.0 4.0.8 影(剧)院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8的规定。表4.0.8 影(剧)院 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每百座 ⅰ ⅱ ⅲ

剧场、市级影剧院 4.0 5.0 6.0 会议中心 5.0 6.0 7.0 一般影剧院 2.0 3.0 3.0 4.0.9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9的规定。表4.0.9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 0.6 0.6 0.8 4.0.10 展览馆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10的规定。表4.0.10 展览馆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展览馆 0.8 0.8 0.8 4.0.11 医院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11的规定。表4.0.11 医院停车位指标

项目 门诊部、疗养院: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住院部:停车位/床 ⅰ ⅱ ⅲ

省、市级中心医院、专科医院 门诊部 0.8 1 1.2 住院部 0.15 0.2 0.2 区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门诊部 0.4 0.5 0.5 住院部 0.1 0.1 0.1 疗养院 0.4 0.4 0.5 4.0.12学校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12的规定。表4.0.12 学校停车位指标

项目 教工:停车位/100人、学生接送停车位:停车位/班 ⅰ ⅱ ⅲ 教工 学生 接送 教工 学生 接送 教工 学生 接送

大专院校 25.0 / 25.0 / 30.0 / 中学 12.0 0.8 12.0 0.8 15.0 1.0 小学 12.0 1.0 12.0 1.0 15.0 1.2 幼儿园 12.0 1.0 12.0 1.0 15.0 1.5 注:

1、表中学生接送停车位作为建议性指标,结合用地条件鼓励学校尽可能达到指标。

2、学生接送停车位应在学校总平面内考虑,停车场(库)出入口应单独设置,不应开设在学校围墙内部,必须满足学校的有关安全规定。4.0.13 游览场所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13的规定。表4.0.13 游览场所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游览面积 ⅰ ⅱ ⅲ

主题公园 根据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研究确定 0.15 0.15 城市公园 0.07 0.07 旅游区、度假村 0.2 0.2 4.0.14 工业建筑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4.0.14的规定。表4.0.14 工业建筑停车位指标 项目 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 ⅰ ⅱ ⅲ

工业厂房 / 0.2 0.3 仓库 / 0.4 0.4 工业办公 / 0.6 0.6 注:

1、表中的仓库专指工业用地上建设的仓库,不包括仓储用地上建设的仓库。

2、工业办公建筑是指在工业建筑中,用于管理、科研人员办公的办公建筑。4.0.15 建筑特殊机动车辆停车位配建指标不应小于表4.0.15的规定。表4.0.15 建筑特殊机动车辆停车位配建指标 车位类型 建筑类型 停车位配建指标

装卸车位 办公 每30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最高3个。

旅馆 每100个客房设置1个,超过3个时,每增加200个客房,增设1个。大型商场、大型超市、批发交易市场 每5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超过3个时,每增加10000㎡,增设1个;超过6个时,每增加15000㎡,增设1个。工业厂房、仓库 按照具体生产条件确定 出租车车位 旅馆 每100个客房设置1个。办公 每10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餐饮、娱乐 每3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商业 每3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医院 每5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影剧院、会议中心 每300个座位设置1个。

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 每5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体育场馆 每1000个座位设置1个。

学校 学生接送车位可设置成出租车车位(临时上下客停车位)形式。大客车车位 旅馆 每50个客房设置1个。

学校 1000个师生以下的学校至少设置2个学校大客车车位,1000个师生以上的学校至少设置3个学校大客车车位,大专院校至少设置3个。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 每5000㎡建筑面积设置1个。体育场馆、会议中心 每1000个座位设置1个。游览场所 每10000㎡游览面积设置1个。

无障碍停车位 当停车位数小于等于50辆时,无障碍停车位不应少于2个,不足25辆时可设1个;当停车位数大于50辆且小于等于300辆时,无障碍停车位不应少于5个;当停车位数大于300辆且小于等于500辆时,无障碍停车位不应少于8个;当停车位数大于500辆时,无障碍停车位不应少于总停车位数的2%。

注:除装卸车位外,其它特殊停车位都计入配建停车位数。本《实施细则》用词说明

1、执行本《实施细则》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条文说明

1.0.1近年来杭州市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连年大幅增长,至2007年底,杭州市区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95.88万辆。2004年—2007年,杭州市区机动车年均增长速度在12%左右,其中汽车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左右。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对城市动态交通系统产生较大冲击,也导致车辆出行过程中停车需求与夜间基本车位需求同步快速增长,停车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的“瓶颈”之一。

城市机动车停车位分为建筑配建停车位、公共停车位两类,其中建筑配建停车位是主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2008年7月杭州市主城区建筑配建停车位占到总停车位的78%左右。因而适时研究修订停车配建指标则是缓解停车难的重要手段。

为此本条文阐明了制定本《实施细则》的目的、意义,是为本市市区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配建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提供依据。

1.0.2 条文说明了本《实施细则》的适用范围。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杭州市市区范围包括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八个行政区,面积为3068平方公里。1.0.3 2005年8月,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以下简称《省标》)出台,杭州市根据其中关于大城市的配建要求执行城市建设工程新的配建标准。

《省标》中停车位配建指标,是从全省综合情况出发,主要从本省城市规模差异、同类建筑工程的不同等级加以考虑,按大、中、小城市的低限标准制定。而各类城市之间,由于城市性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地段区位、交通政策导向等情况不同,停车位配建指标也应存在合理化的差异。为此,杭州市建设委员会委托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根据杭州市城市性质特点、发展状况,在《省标》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以更符合杭州市今后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1.0.5 本《实施细则》明确为市工程建设标准。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1980年1月3日颁发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部标准,省、市、自治区标准和企、事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同时,考虑到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中有关交通和停车场(库)设计要求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等,也适用于城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设施。因此,本条规定,城市建筑工程的机动车配建停车设施的设置、设计,除执行本《实施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强制性规定。

3.0.1 本《实施细则》的建筑工程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其配建停车位的配置都应满足本《实施细则》规定的要求。考虑到个别改建和扩建的建筑项目,尤其是旧城改造项目,受用地等条件所限,对于停车位历史欠账问题,可在经过论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配建指标来补设。

3.0.2 本条文考虑到个别建筑项目,由于用地范围过小,单独设置配建停车设施难以达到规范设计要求,或者二宗以上的建设项目,统一设置停车设施更有利于土地集约化利用与交通组织设计,而作出的规定。3.0.3 本条文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由于基地内部机动车停车设施出入口、主体建筑主要人流出入口以及内部道路设计不合理,而引起内部人车干扰大、交通组织不顺、安全性不高,并影响外部城市道路上的正常交通。3.0.4 根据建筑类型不同,可将机动车停车设施分为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三种类型,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3.0.6 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配建停车设施服务的机动车型主要以小型汽车为主,从杭州市市区2007机动车保有量看,小型汽车占最大比例,而且公共建筑、住宅吸引的机动车基本是小型汽车,从快速增长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看,私人小客车占主导地位。因此,取机动车的基准设计车型为小型汽车。需安排的其他车型机动车车位数,除货物装卸车位外,可按表中换算值折合成小型汽车车位数进行计算。

3.0.8 特殊建筑,如交通类建筑、派出所、救护站、消防站、粮仓油库等,停车位配建标准难以统一划定,应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个案另行确定。

4.0.1 由于城市不同区域停车特点和停车需求不同,道路网可以负担的交通量不同,根据这些特点以及动静态交通相协调的原则,本《实施细则》采取停车指标区域差别化策略,将杭州市市区分为3个空间范围:

ⅰ区:老城核心区(环城北路-天目山路-保俶路-北山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江城路-环城东路等道路所围合的区域);

ⅱ区:除ⅰ区以外的老城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6个城区);

ⅲ区:杭州市市区除老城区外的2个区,即萧山区与余杭区。

针对3个空间范围,制定区域差别的3个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级别,引导不同区域具有合理的机动车拥有水平和使用水平。

4.0.2~4.0.15 在机动车配建停车位具体指标确定时,进行了市区内不同区域各类建筑物现状实际的停车需求调查,得到不同建筑的停车生成率来直接反映某一建筑物的停车需求;同时参考了《城市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公安部1988)、《杭州市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试行)》(2001)、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准则和配建标准》(2005)、《国家建筑物附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1988)、《广州市建筑配建停放场指标暂行标准》(1989年)、《深圳市配建指标》(2003)、《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03)、《上海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设置标准》(1997)、《宁波市建筑配建停车场标准》(2003)、《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1991)、《台湾建筑技术规划有关建筑物附设停车空间规定》(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加坡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标准》、《日本停车需求产生率规划标准》、《美国分区规划要求各类建筑提供的泊位》等国内外城市的配建标准及资料;并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杭州市机动车发展研究》、《杭州市不同区域建筑物机动车泊位配建标准研究》等规划研究文件资料进行认真解读,综合分析考虑后制定指标低限值。

下载杭政函〔2007〕98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政函〔2007〕98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