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通知(长政办函〔2009〕39号)

时间:2019-05-14 19:3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通知(长政办函〔2009〕3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通知(长政办函〔2009〕39号)》。

第一篇: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通知(长政办函〔2009〕39号)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通知(长政办

函〔2009〕39号)

发布日期:2011-03-05来源:长沙市人民政府

进一步落实粮食生产行政责任制。加强粮食生产,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证市场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粮食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区、县(市)要成立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和解决粮食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坚持粮食生产区、县(市)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发布单位】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长政办函〔2009〕39号

【发布日期】 2009-03-18

【生效日期】

【效力】

【备注】

一、进一步落实粮食生产行政责任制。加强粮食生产,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证市场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粮食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区、县(市)要成立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和解决粮食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坚持粮食生产区、县(市)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增长。力争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40万吨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10万亩以上,并且确保早稻种植面积225万亩以上。各地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依法保护耕地,坚决杜绝乱占、滥用耕地的行为。要

认真落实治理耕地抛荒工作责任制,坚决遏制水稻生产“双改单”,积极引导农民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要积极鼓励有耕种能力的农户代耕代种,帮助农民解决因外出务工或劳力缺乏造成无人耕种的问题。要鼓励和引导农户在不改变耕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适度流转,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三、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契机,在长沙县的果园、路口,望城县的格塘、新康,宁乡县的回龙铺、双江口等乡(镇)开展粮食万亩高产创建活动。集中组织重大增产技术推广,落实增产技术措施,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各项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有机统一的粮食高产示范体系,确保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取得实际成效。同时,各区、县(市)要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县、乡农技服务机构的定岗、定编、定员工作,切实落实农技服务人员的工作待遇,建立职能强化、网络健全、服务可靠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四、切实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粮食生产的投入,支持发展粮食生产。一是提高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标准。2009年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标准由2008年的每亩89.5元提高到每亩94元左右。二是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即早籼稻90元/100斤,中晚籼稻92元/100斤,粳籼稻95元/100斤,比2008年平均提高13元。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对插秧机、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耕整机、小型拖拉机、施耕机和铧式犁等部分机具的补贴标准。四是加大对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扶持。2009年市政府继续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兑现粮食生产目标考核,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质稻产业化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种粮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

发展粮食生产。各区、县(市)要切实按照《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国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扶持发展生产确保市场供应的若干意见》(长政发〔2007〕29号)文件要求,在国家粮食奖励资金中拿出不低于30%的资金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对优质粮产业工程给予资金配套。

五、积极推动粮食生产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组织抓好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优质率,确保全市优质稻面积390万亩以上,高档优质稻面积100万亩以上。各地要按照“连片种植,一片一种”的原则,抓好优质稻生产的规划,鼓励和扶持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种粮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联合建设优质稻基地,帮助企业打造优质稻米品牌。要加快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重点扶持一批有规模的粮食加工企业,提高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增值增效。

六、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积极发展以机耕、机播、机收、机械植保、秸杆还田、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体的专业化服务组织,鼓励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科学组装配套。大力推广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和秸杆机械化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植保专业化防治技术,实现农机与农技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七、建立健全粮食生产防灾救灾机制。牢固树立抗灾夺取丰收的思想,不断完善和健全粮食生产防灾减灾预案。要建立水稻生产储备育秧机制,逐步建立常规性的水稻储备育秧基地,搞好秧苗余缺调剂,确保水稻生产的需要。要认真组织做好水稻保险工作,各区、县(市)要明确专人,明确责任,配合保险公司开展水稻生产保险合同的签订,协助保险公司及时搞好水稻灾情的勘查理赔。要加强灾害预测,气象部门要及时发布灾情信息,指导种粮群众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八日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工作的通知(皖政办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5〕39号 【发布日期】2005-08-01 【生效日期】2005-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2005〕3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积极推行殡葬改革,不断加强殡葬管理工作,全省平均火化率保持了较好水平。但是,近一时期,一些地方殡葬改革工作出现较大滑坡,殡葬管理工作有所放松,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地方殡葬改革工作进展缓慢,“以罚代葬”、“以罚代化”问题突出,火化率大幅下降;二是毁林造墓、毁田造墓、滥建公墓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三是殡葬活动中封建迷信活动、大操大办之风有所抬头,殡葬用品市场管理混乱;四是一些殡葬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差,收费高,群众意见较大。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推进“和谐安徽”、“生态安徽”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殡葬管理,大力推进火葬

实行火葬地区的各级政府要把推进火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重点,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火化率。火化率高的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滑坡反弹。火化率不稳定的地区,要认真剖析原因,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火化率稳步上升。火葬工作尚未推开的地区,今年年底前要全面启动,加大力度,确保火化率不低于60%。对违反殡葬法规进行土葬的,要坚决起尸火化;骨灰入棺二次土葬的,要一律予以平毁,不留坟头。

今年年底前,各地要集中开展殡葬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以罚代葬”和“以罚代化”问题的查处力度,坚决打击和制止一切妨碍火化的行为,彻底清除城乡结合部、耕地、林地、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水库河流堤坝、水源保护区和铁(公)路两侧的坟头、墓碑。

二、加强公墓管理,彻底清查非法经营公墓

各地要切实加强公墓管理,坚决制止擅自建墓、滥建乱葬和公墓经营活动中的不正当行为。今年年底前,各地要对现有公墓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彻底摸清经营性公墓(陵园)、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塔)的数量、规模和经营管理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整改。要加强公墓建设规划,严格审批制度,严禁乱批乱建。要坚决禁止炒买炒卖经营性公墓(陵园)的墓穴(格位),不得随意扩大面积或超标准建墓。对擅自扩大墓穴面积、乱占土地及炒买炒卖墓地和骨灰格位的,要依法进行查处。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或在禁止建墓的地方兴建墓园、墓地的,要立即停止建设活动,一年内迁移或平毁,恢复地貌。对违法建墓和非法经营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要加强对农村兴建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的规划,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数量,严禁滥建和乱收费。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除收取成本费外,不得从事任何经营活动。大力提倡和推广骨灰树葬、花葬或草坪葬等安葬形式,鼓励和引导群众把骨灰撒入江河、湖海、森林或存放骨灰堂。

三、规范殡葬服务和祭祀行为,全面清理整顿丧葬用品市场

殡葬主管部门和服务单位,要根据殡葬管理法规和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并对外公开承诺,坚决纠正殡葬服务单位高收费、乱收费以及向丧户“吃、拿、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要大力倡导文明治丧,加强殡葬服务场所管理,规范丧葬用品市场,严禁在火化区生产、销售土葬用品,坚决整治大操大办丧事和祭祀活动中的封建迷信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进行遗体火化和遗体运送服务。

四、加快殡葬设施建设,改善殡葬服务条件

各地要把殡葬设施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抓紧制定和完善建设或改造方案。要逐步放开殡葬建设市场,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殡葬业,逐步改善殡葬设施。殡葬设施的建设或改造,要统筹规划,加强管理,严格审批手续。兴建、扩建殡葬设施(公益性除外)或变更殡葬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民政部门同意,报省民政厅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兴建、扩建殡葬设施或改变其所有权和经营权。

五、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深化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保障殡葬改革必需的工作力量和经费,确保殡葬改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殡葬法规政策,文明节俭办理丧事。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可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殡葬改革工作监督员,设立殡葬改革工作举报信箱或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殡葬改革的合力。民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深化殡葬改革的规划和措施,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殡葬管理,加大殡葬法规宣传力度,并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和管理,加强行业自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殡葬用地的审批管理,并会同民政等部门制定殡葬用地规划,查处非法殡葬用地、乱建坟墓的行为。林业部门要依法加强林地保护与管理,认真查处毁林造墓等违法行为,林业单位不得擅自利用林地建造公墓,开展经营活动。公安部门对丧葬活动中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殡葬用品市场管理,坚决打击和查处非法生产、经营、销售丧葬用品以及利用墓穴(格位)进行炒买炒卖的不法行为。卫生部门要加强传染病患者遗体的防疫工作,指导殡葬管理部门做好传染病患者遗体的消毒处理工作,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做好死亡病员的尸体处理,配合殡葬管理部门做好尸体管理和接运,严防尸体非法外运。市容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区治丧环境的管理,坚决制止沿街、沿路乱设灵堂、抛撒冥纸和燃放鞭炮等扰民行为。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丧葬乐队的管理,坚决依法查处乐队违法演出行为。监察等有关部门要严肃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在殡葬活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以及借殡葬改革之机为单位和个人捞取钱财等行为。新闻单位要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的有关法规政策和各地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适时对反面典型案例进行曝光,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树立移风易俗、文明治丧的新风尚。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八月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杭政办函(范文模版)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政办函〔2002〕112号 【发布日期】2002-06-19 【生效日期】2002-06-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2〕11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根据对我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类型和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分析,结合汛期气象趋势预测,今年汛期仍将是我市的地质灾害多发时期。为切实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各区、县(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为加强领导,市政府决定,建立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区、县(市)政府也应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负责,各相关部门组成,并明确相应职责。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环保、电力、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加强监测,编制预案,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对经常或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要严密监测并及时预报,建立预警系统,落实防范措施。要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切实执行地质灾害预案编制、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及时组织专业队伍对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害检查,对所有灾害危险点逐点制定并落实包括监测、报警、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同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三、开展调查,排查隐患,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近期内对所有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城镇建筑物、交通路线等的地质情况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发现的危险点和群众提供的险情线索,作出分析评价,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和防灾减灾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性大的高陡边坡,由责任主体排查并采取防治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认真、全面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对重点地质灾害防范点进行调查与勘查,查明地质灾害体的特征、成因机制和发展趋势。通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全面查清、掌握当地地质灾害分布现状、规律与危害程度,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要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并结合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社会经济及人口分布状况,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必备的组成部分;目前尚不够完备的,要限期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补充。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对梅汛季长期降雨及台汛期暴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要予以高度重视。矿山企业要特别注意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的安全,防止暴雨引发矿渣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四、加强监督,制定规章,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国土资源、计委、水利、交通、民政、环保、农业、劳动、气象、林业等部门对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跟踪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水利水电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库区设施进行一次彻底检查,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汛期安全。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交通要道沿线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工作,对可能的危害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在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对已经修建的工程,要坚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发生地质灾害。因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的责任。

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根本上解决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统筹安排,多方筹资,保证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计划和预算,确保对潜在地质灾害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的经费。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资金。

六、加强宣传,增强防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附件: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二年六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豫政办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5〕69号 【发布日期】2005-08-09 【生效日期】2005-08-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

(豫政办 〔2005〕69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2000―2004年我省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面积990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30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660万亩,造林质量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五年来,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认真落实退耕还林的各项政策,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工程区内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是我省退耕还林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地区的造林保存率不高,政策兑现不规范,不按国家计划造成超面积钱粮补助难以兑现,后期管理不到位等。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切实搞好“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国办发〔2005〕25号)精神,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开展退耕还林“回头看”活动,提高工程效益

实施退耕还林的地方要对前几年工程实施情况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从造林成效、林权证发放、政策兑现、幼林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一)加强补植补造工作。各地要对2004年以前的退耕还林地块进行全面检查,落实补植补造的地块和数量,制定补植补造工作方案,确保历年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国家要求。

(二)及时发放林权证。县级人民政府要把退耕还林的确权发证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协调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及时做好土地变更登记工作,做到“还林一块、验收一块、登记一块、发证一块”。

(三)强化对造林地的管理。各地要落实管护责任,防止人畜破坏新造幼林;要合理配置林下植被,搞好幼林抚育;要加强火灾和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好退耕还林成果。

(四)切实搞好技术服务。各地林业部门对退耕还林形成的商品林,要采取得力措施,搞好技术服务,使其早见效益。

二、完善配套措施,落实“五个结合”

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五个结合”,确保退耕还林保障措施的落实。

(一)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各地要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确保退耕农民有足够的口粮田,决不允许搞全退户。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资金和安排在退耕还林重点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都要与退耕还林相结合,主要用于水利灌溉排水设施和坡改梯改造工程建设。财政扶贫基金、以工代赈基金和其他支农资金,只要有条件与退耕还林结合的,都要做到统筹使用。

(二)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搞好节柴灶、薪炭林建设。采取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搞好退耕还林重点地区的农村能源建设。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具备发展沼气和节柴灶条件的退耕还林地区,要优先安排建设投资。

(三)与生态移民相结合。各地要积极探索生态地位重要、生态脆弱和不具备生存条件地区退耕农民易地安置的途径,实施生态移民。除国家重点扶持外,地方政府要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努力实现移民脱贫和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

(四)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各级政府要多渠道增加对退耕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资金扶持。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对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原料基地,各级可适当给予投资补助。有关金融机构要支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扩大贷款规模,增加扶贫贴息贷款力度。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工商企业参与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开发,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五)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各级政府要尽快在退耕还林工程区全面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要通过典型示范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逐步改变传统的放牧方式。要通过优化畜种结构、科学饲养管理、扩大林草间作面积等措施,大力普及舍饲圈养,促进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三、进一步明确政策,稳步推进我省退耕还林工作

(一)合理确定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省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是黄河中游、淮河上游和南水北调干渠沿线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在15°以上的坡耕地。各地要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实施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和范围,科学编制退耕还林规划。

(二)进一步规范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管理行为。各地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退耕还林的法规和政策,从合同签订、任务安排、规划设计、施工组织、检查验收、张榜公示、政策兑现到后期管护等全过程,严格操作程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国家计划之外盲目安排退耕还林任务。未经林业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退耕地,不得兑现补助粮款。

(三)坚持退耕还林基本原则和要求。各地实施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坡度小于15°的坡耕地不安排退耕;营造生态林的比例不得小于80%;必须坚持农民自愿退耕的原则,严禁强迫农民退耕;严禁在基本农田和水利、河务部门规划的行洪、滞洪区内实施退耕还林;尚未承包到户的机动地、休耕地和国有土地以及毁林开荒的土地,不得纳入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政策兑现的范围;坚持“退一还二”政策,享受退耕地粮款补助的,必须在当地政府安排的荒山荒地上造林。

(四)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退耕还林的粮食补助和现金补助必须及时足额兑现到户,取信于民。退耕还林所造林木按有关政策规定被确认为公益林的,在钱粮补助期满后逐步纳入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助范围;属于商品林的,允许农民依法合理采伐。

(五)严格控制退耕地征占用。退耕地必须严格按照林地进行管理,严禁不经批准随意征占。确因基本建设需要征占用退耕地的,要做到“占一补一”,即在国家补助期内征占退耕还林地块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就近安排补充相同数量的退耕地,在按照《河南省林地管理条例》进行补偿的基础上,征占用土地的单位还应补偿国家已兑现给退耕农户的粮款补助。这部分补偿金用于异地安排退耕地造林的补助。

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领导。

(一)继续实行退耕还林工程政府负责制。省政府对全省的退耕还林工程负总责,各级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退耕还林责任档案,把目标、任务、资金、管护、责任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确定一名领导同志为项目责任人,对本辖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数量、质量、效益负全责。要将退耕还林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生态目标、农民利益、工程质量,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造林保存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县、乡人民政府尤其要认真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必须在现金补助和粮食补助款兑现前在村组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林业部门要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后期管理,搞好补植补造,组织对退耕还林质量和成效的检查。各级审计等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财政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健全监管机构和责任追究制度,严禁虚报冒领、贪污克扣、截留挪用。坚决打击毁林和复垦行为,对违反规定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严肃处理,确保退耕还林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八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长政办发〔2010〕1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有关单位:

为规范国有资产处置,遏止国有资产暗箱操作、低价转让等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就我市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用范围

本通知的规定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国有参股公司、集体企业、已改制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的处置。处置方式包括以下两类:

(一)涉及资产产权变动的处置:调拨,置换,转让,报损,报废,捐赠,对外投资或合作,资产损失核销,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产权变动资产处置方式。

(二)不涉及资产产权变动的处置:出租,出借,担保(抵押),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非产权变动资产处置方式。

二、审批权限

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审批权限,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一)行政事业单位(含出资创办的企业及公司)的资产处置审批。

资产处置由资产占有、使用市直单位提出申请,主管(或授权)部门审核同意,经市财政局复核后报市政府批准,方可实施。其中自收自支单位的资产出租或出借,以及账面值500万元以下的资产处置由市财政局审批;全额拨款单位除办公设备(含交通、专用设备)的处置(含报废、报损)由市财政局审批外,其他处置资产行为应当报市政府批准。

(二)企业(除财政监管的企业和财政为出资人的投资公司外)国有资产的处置审批。

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由企业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经市国资委复审后报市政府批准,方可实施。其中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流动资产和自用办公设备的处置(含报废、报损)除外。

三、处置程序及要求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及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按我市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规定执行,一般程序为:申报、审核、复核、批复、处置、收入收缴、调账。按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委托政府采购招标定点的资产评估机构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建筑物、大型专业设备等资产的转让,还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场内公开处置,处置底价不得低于评估价值的90%,否则须经财政部门报市政府审批同意方可。

(二)企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及要求。

企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及要求按照市政府关于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的规定进行。

四、处置收入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行政机关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出售、出让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投资收益、租赁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属于国家所有,应上缴市级国库;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单位资产收入全额上缴市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单位(部门)综合预算。

(二)企业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1、国有企业产(股)权处置收入缴入市财政专户,纳入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收入纳入该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3、非正常生产经营下取得的国有资产收入进入市财政“双控”账户,并按相关规定使用。

同时,市属资本营运机构用政府授权资产融资的,要制定具体的融资方案报批,取得的融资款项由市属资本营运机构与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局实行“双控”管理。

五、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各主管部门及授权管理单位、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若违反上述规定,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六、本通知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O年九月十七日

下载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通知(长政办函〔2009〕39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通知(长政办函〔2009〕39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