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石垫层基本施工工艺了
概况
本工工程为无为县妇幼保健所综合楼,该工程地基处理为水泥土搅拌桩,基础为30厚沙石垫层,沙、石极配为1:5,砂为二区中粗砂,石子为10~31.5mm碎石,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采用夯实法 2 施工准备
(1)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粗砂、碎(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垫层虚铺厚度为150mm。
(3)主要机具:应备打夯机、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搅拌机、计量器具。作业条件:
(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采用标高桩在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
(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4 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
→
分层铺筑砂石
→
洒水
→
夯实或碾压
→
找平验收
(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分层铺筑砂石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用夯实的方法。
(4)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5)分段施工时,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6)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7)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8)夯实;夯实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边缘和转角处应用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找平和验收:
(l)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2)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基本项目:
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
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4。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50)
检 验 方 法
2顶面标高 表面平整度
±15
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4)成品保护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
第二篇:基础工程 沙石垫层施工方案
基础工程 沙石垫层施工方案
一 材料及主要机具:
1人工级配沙石: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沙,碎石。沙石要级配均匀,砂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含泥量小于5%。颗粒级配应良好 级配沙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朔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碎石或卵石最大粒经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易大于50MM。
3主要机具:平板震动器,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钢尺等。
二 作业条件: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 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上,槽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目界
2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为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3 检查及槽(坑)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地上的浮土和积水。
三 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铺筑沙石-洒水-夯实-找平验收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应将沙石拌和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2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为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3宽度,厚度要满足图纸设计要求。沙石垫层要有足够的厚度,以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层,也要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垫层向两侧挤出
4分段施工时,界错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蝇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实。5 铺筑的砂石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对现象,盈江该处沙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洒水:铺筑级配沙石在夯实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的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平板震动器夯实的遍数,有现场实验确定。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
8找平和验收
a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砂石检查点,用200 CM³的环刀取样:测定沙石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一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数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B最后一层压完成后,表面应拉线着平,并且要符合实际规定的标高。
四 质量标准:
(一)保证项目: 基地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沙石检查点的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二)一般项目
A 级配沙石的配料正确,拌和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实密实。B分层留接搓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挫夯实密实,平整。G允许偏差项目
沙石料有机质含量≤5%,分层厚度(与设计要求比较)±50。五 保证措施 项目部设专人值班,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施工。
2项目部设专职质检员张涛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即使整改。六 成品保护 回填沙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2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空洞,完工后入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3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垛塌。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沙石不准或铺筑超厚。5 级配沙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七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轧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超作工艺的要求。
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界处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沙窝,石堆等问题,做到沙石级配良好。4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沙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时当增加50MM 5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沙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沙检查点的干沙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
第三篇:灰土垫层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灰土垫层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基本规定
应遵守9.1.1和9.1.2相关规定。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1)灰土垫层下的基土(层)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
(2)填土前应取土样,通过配合比实验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灰土配合比和土的最佳含水量;虚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参数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
2.2
材料要求
(1)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的拌和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施工用土料必须为实验取样的原土,土层、土质必须相同,土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并严格按照实验结果控制含水量;
(3)熟化石灰应采用块灰或磨细生石灰,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亦可采用粉煤灰或电石渣代替。
2.3
主要机具设备
(1)根据土质和施工条件,应合理选用适当的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机具设备和辅助用具,以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基本原则,兼顾进度、经济要求。
(2)常用机具设备有:蛙式打夯机、柴油式打夯机、手推车、筛子、木耙、铁锹、小线、钢尺、胶皮管等;工程量较大时,装运土方机械有: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
2.4
作业条件
(1)填土前应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
(2)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填土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立桩、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
(3)如使用汽车或大型自行机械,应确定好其行走路线、装卸料场地、转运场地等,并编制好施工方案。
(4)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
(6)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防止地下水浸泡。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质量→实验确定施工参数→技术交底→准备机具设备→基底清理→过筛→灰土拌和→分层铺灰土、耙土→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2
操作工艺
(1)填土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2)检验土的质量,有无杂质,粒径是否符合要求,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检验石灰的质量,确保粒径和熟化程度符合要求。
(3)灰土拌和: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应按照实验确定的参数或设计要求控制配合比,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为2:8或3:7。拌和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和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4)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应依据实验结果严格控制。如土料水分过大或过干,应提前采取晾晒或洒水等措施。
(5)回填土应分层摊铺。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通过压实实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每层摊铺后,随之耙平。
(6)回填土每层的夯压遍数,根据压实实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7)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窗间墙等下接搓,上下两层接搓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
(8)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9)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1)土料和石灰应符合12.3.2.2的要求。
(2)灰土垫层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为0.93~0.95。
4.2
一般项目
(1)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
50209—2002中表4.1.5的规定。
(2)检验方法:与GB
50209—2002中表4.1.5的规定相同。
注意事项
(1)灰土垫层下土层不应被扰动,或扰动后未能恢复初始状态,应清至被扰动层。
(2)作业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在雨季应有防雨措施,防止遭到雨水浸泡;冬季应有保温防冻措施,防止土层受冻。
(3)在雨、雪、低温、强风条件下,在室外或露天不宜进行灰土作业。
(4)凡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均应返工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成品保护
(1)施工时应注意对定位定高的标准桩、尺、线的保护,不得触动、移位。
(2)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要有可靠保护措施,不得因填土夯压造成破坏或降低等级。
(3)基土完工后应进行遮盖和拦挡,避免受侵害。
安全环境保护措施
(1)推土机上下坡时的坡度不得超过35°,横坡不得超过10°。推土机在建筑物附近工作时,与建筑物的墙、柱、台阶等的距离不得小于1m。
(2)铲运机
行驶时,驾驶室外不得载人。在新填土堤上作业时,铲斗离坡边不得小于1m。铲运机上下坡的坡度不得超过25°,横坡不得超过6°。
(3)机械行驶时不得上下人员及传递物件,严禁在陡坡上转弯、倒行或停车,下坡时不得用空档滑行。停车或在坡道上熄火时,必须将车刹住,刀片、铲斗落地。
(4)蛙式打夯机手柄上应装按钮开关并包以绝缘材料,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打夯机必须使用绝缘良好的橡胶绝缘软线,作业中严禁夯击电源线。
(5)在坡地或松土层上打夯时,严禁背着牵引。操作中,夯机前方不得站人。几台同时工作时,各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平行不得小于5m,前后不得小于10m。暂停工作时,应切断电源。电气系统及电动机发生故障时,应由专职电工处理。
(6)在运输、堆放、施工土料和石灰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遗撒、沾带等现象,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必要措施。
(7)运输、施工所用车辆、机械的废气、噪声等应符合环保要求。
质量记录
(1)土质记录及实验报告。
(2)配合比通知单。
(3)灰土垫层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记录。
(4)被覆盖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土壤中氧浓度检测报告。
第四篇:《水泥稳定碎石垫层工程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碎石垫层工程施工工艺
1、级配碎石底基层
(1)材质要求:材料透水性好,质地坚硬,不含泥,不含有机物,压碎值不大于30%。
(2)级配碎石层碾压后,压实度不小于98%。
2、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
(1)水泥稳定碎石:设计为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下层厚度为18cm;上层厚度为20cm厚,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根据设计分上下层施工。
(2)分层施工原则是下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后,养护到达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上层施工.(3)水泥稳定碎石的材料要求
3.1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都可以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禁止使用硬块水泥,及早强水泥和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要求水泥初凝时间小于6小时。
3.2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28%,塑性指数<9%.3-3水
3.3:一般生畜饮用河水及自来水均可使用.(4)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
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应根据现场材料及试验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送试验室配置试块,以试压强度来确定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但水泥用量可以调整为>4%及5%。
4-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块7d浸水抗压强度≥。
4-1-1根据试验室试验确定水泥用量,在现场拌和时,适当增加水泥用量。最多不应超过%,到时另行上报掺量的百分比。
4-1-2
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级料、拌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下限制含水量。
4-1-3
三个限制时的具体要求:水泥剂量不应>6%。集料级配中以下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
(5)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的原则:
5-1
施工场地拌和方法:
5-1-1
拌和场地采用已施工好的宕碴路基上,设两个拌和场,全幅宽30m,长约150m-200m.5-1-2
拌和采用强制自落式搅拌机6台,每如3台、2台工作,1台备用,正常情况下每台日产量约为200m3-250m3,从上午6:00-下午6:00争取每台拌和300
m3。
5-1-3
碎石、水泥、必须要有自动过磅,控制拌和质量。
5-2
在已验收通过的宕渣层上,再次复测标高,检查沉降情况和平整度变化,及是否出现坑塘和松散,超过验收标准,必须及时补修。
5-3
放样采用竹片桩定测标高,竹桩与竹桩拉线摊铺(10m*6m)。
(6)试铺:正式开工前,每个场地试铺,试铺2-3天后,请监理参加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小结,小结的内容:用于施工集料的配合比,确定一次铺筑的适合厚度及松铺系数,调整施工方法…等。
(7)运料:
7-1
混合料的运输应避免车辆的颠簸,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本工程采用5T自卸汽车,在已验收的宕渣来回行驶。
7-2
在气温较高和运距较远时加盖,以防止水份过分损失。
(8)摊铺:
8-1
在摊铺前应将底基层或基层进行适当洒水。
8-2
混合料摊铺采用专业摊铺机械摊铺。
8-3
本工程机动车道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同步进行,及时进行碾压。
8-4
摊铺接缝,快车道二台摊铺机一前一后同步进行,避免纵接缝。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不存在纵向接缝。横向接缝是存在的。按设计规范要求,将松散和平整度符合要求部份,拉一横向直线,将末端控成一横向垂直向下的断面,摊铺机还回到压实的端部摊铺新的混合料,继续向前摊铺。
8-5
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之间的黏结,在铺筑上层时应对下层进行洒水湿润,同样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宕渣的黏结,应对宕渣进行适当洒水湿润。
8-6
在铺筑水泥稳定碎石时应对底基层进行检查验收,如发现表面有松散现像,(9)碾压:
9-1
碾压要求:先轻后重,先稳后振,以路边向路中进行碾压。
9-2
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m-80m,碾压轮迹应重叠1/2,轮宽。碾压时应遵行试验段碾压时的程序工艺碾压遍数。
9-3
注意碾压要充分,振动不起浪,不推移。
9-4
碾压程序:先稳后铁三轮—轻振动碾压—再重振动碾压—最后胶轮稳压。压后无痕迹应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9-5
碾压必须在混合料初凝前完成。
(10)混合料的养生:
10-1
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养生方法先将草袋麻布浸水湿润,人工覆盖后,利用拖拉机改装的洒水车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10-2
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10-3
上层混合料摊铺碾压完成以后,应及时喷洒透层油养生不少于7天。估计有难度,可采用麻布覆盖洒水养护,符合要求后喷洒透油层。
10-4为了避免透油层喷油后,干燥损坏,应在透层油上撒一层石屑或粗砂。
11其它
11-1施工组织与作业段(含试验段)的划分,原则上按施工队所承
担任务划分为东、西二段工作面。试验段应放在东段,具体桩号与施工进度具体情况确定。
11-2沥青路面施工,最好在水泥稳定碎石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全线完成任务情况下进行。
11-3有关混合料质量指标及碾压遍数等,原则按规定的操作规程执行,在施工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一定遵循监理意见,认真整改,确保质量。
—
END
—
第五篇:施工工艺工法 炉渣垫层施工工艺标准(701-1996)
炉渣垫层施工工艺标准(701-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楼地面的炉渣垫层施工操作。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炉渣:炉渣内不应含有有机杂质和未燃尽的煤块,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1/2),粒径在5mm及以下的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
2.1.2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标号325号以上。
2.1.3 熟化石灰:生石灰使用前3~4d洒水粉化,并加以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mm。熟化石灰亦可采用加工磨细生石灰粉,使用前加水溶化后方可使用。
2.1.4 主要机具:搅拌机、手推车、压滚石制或铁制,(直径200mm,长600mm)、平铁锹、计量器、筛子、喷壶、浆壶、木拍板、3m和1m长木制大杠、笤帚、铁錾子、钢丝刷等。
2.2 作业条件:
2.2.1 结构工程已经验收,并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已安装完,墙面上+50cm水平标高线已弹好。
2.2.2 预埋在垫层内的电气及其它设备管线已安装完(用细石混凝土或1∶3水泥砂浆将电管嵌固严实,有一定强度后,才能铺炉渣),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
2.2.3 穿过楼板的管线已安装验收完,楼板孔洞已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
2.2.4 首层地面以下的排水管道、暖气沟、暖气管道已安装完,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回填土、灰土做完,并经检查验收。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
→
炉渣过筛与水闷
→
找标高、弹线、做找平墩
→
基层洒水湿润、拌合炉渣
→
铺炉渣垫层
→
刮平、滚压
→
养护
3.1.1 基层处理:铺设炉渣垫层前,对粘结在基层上的水泥浆皮、混凝土渣子等用铁錾子剔凿,钢丝刷子刷掉,再用扫帚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3.1.2 炉渣过筛与水闷:炉渣在使用前必须过两遍筛,第一遍过大孔径筛,筛孔径为40mm,第二遍筛用小孔径筛,筛孔为5mm,主要筛去细粉末,使粒径5mm及以下的颗粒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这样做使炉渣具有粗细粒径兼有的合理配比,确保了石灰与炉渣的相互作用,对促进垫层的成型和早期强度提高很有利。
炉渣或水泥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不得用新渣,必须使用“陈渣”,所谓“陈渣”就是在使用前应深水闷透的炉渣,浇水网透时间不少于5d。
水泥白灰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应先用石灰浆或用熟化石灰浇水拌合闷透,闷透时间也不得小于5d。
3.1.3 找标高、弹线、做找平墩:根据墙上+50cm水平标高线及设计规定的垫层厚度(如设计未规定时,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往下量测出垫层的上平标高,并弹在四周墙上。然后拉水平线抹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成60mm×60mm见方,与垫层同高,当垫层铺完找平之后可拆除,补炉渣拌合料),其间距2m左右,有泛水要求的房间,按坡度要求拉线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标高,抹出坡度墩,用来控制垫层的表面标高。
3.1.4 基层洒水湿润:炉渣垫层拌合料铺设之前再次用扫帚清扫基层,用清水洒一遍(用喷壶洒均匀)。
3.1.5 炉渣拌合:水泥炉渣垫层或水泥白灰炉渣垫层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先将闷透的炉渣按体积比(应预先准备好量具)与水泥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要严格控制加水量,以铺设时垫层表面不得出现泌水现象为原则来确定加水量。
水泥白灰炉渣的拌合方法同上,先按配合比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均匀。
3.1.6 铺设炉渣拌合料:铺炉渣前在基层刷一道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将拌合均匀的拌合料,从房间内退着往外铺设,虚铺厚度宜控制在1.3∶1,例如设计要求垫层为80mm,拌合料虚铺厚度为104mm(垫层厚度如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每层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
3.1.7 刮平、滚压:以找平墩为标志,控制好虚铺厚度,用铁锹粗略找平,然后用木刮杠刮平,再用压滚往返滚压(厚度超过20mm时,应用平板振捣器),并随时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高出部分铲掉,凹处填平。直到滚压平整出浆为止。对于墙根、边角、管根周围不易滚压处,应用木拍板拍打密实。
水泥炉渣垫层应随拌随铺,随压实,全部操作过程应控制在2h内完成。施工过程中一般不留施工缝,如房间大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用木方或木板挡好留槎处,保证直槎密实,接搓时应刷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后,再继续铺炉渣拌合料。
3.1.8 养护:垫层施工完后应进行洒水养护,严禁上人乱踩、弄脏,待其凝固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炉渣垫层使用的水泥、炉渣、石灰等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施工配合比,铺压密实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4.1.3 炉渣垫层与基层间,不得有空鼓和表面积散现象。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7-1。
成品保护
5.1 运输拌合料的手推车不要碰撞门框。铺炉渣垫层拌合料时,注意不得将稳固电管的细石混凝土碰松动,通过地面的竖管也要加以保护。
炉渣垫层允许偏差 表7-1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表面平整度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标 高
±10
用水准仪检查
坡 度
2/1000,且不大于30
用坡度尺检查
厚 度
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1/10
尺量检查
5.2 炉渣垫层浇筑完之后,要注意加以养护,常温3d后方能进行面层施工。
5.3 不得在垫层上存放各种材料,尤其是油漆桶、拌合砂浆等,以免影响与面层的粘结力。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垫层空鼓开裂: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6.1.1 基层杂物未清理干净,水泥浆皮没有剔掉刷净,铺垫层前又没洒水等,影响垫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
6.1.2 炉渣含有未燃尽的煤渣,或炉渣闷水不透。
6.1.3 炉渣内微小颗粒(粘径在5mm及以下)比例较大。
6.2 炉渣垫层表面不平:主要是炉渣铺设后,未进行按线找平,待水泥初凝后再进行抹平,已比较困难了,因此必须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控制在2h之内,滚压过程中随时拉水平线进行检查。
6.3 垫层松散,强度低:主要是在拌合过程中配合比不准,施工全过程过长,初凝后仍进行滚压,造成垫层松散,垫层浇筑完后,未经养护过早上人操作等因素,都易导致表面松散强度低。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出厂合格证。
7.2 炉渣出厂证及试验记录。
7.3 炉渣垫层分项质量验收评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