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全文)
中国网 | 时间: 2002-07-09 | 文章来源: 新华社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维护内河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内河交通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保障内河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第四条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全国内河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在中央管理水域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中央管理水域以外的其他水域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对所辖内河通航水域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主的船舶安全责任制;
(二)落实渡口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
(三)落实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员;
(四)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遵守有关内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二章 船舶、浮动设施和船员
第六条 船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航行: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
(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
(四)配备必要的航行资料。
第七条 浮动设施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有关活动: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登记证书;
(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掌握水上交通安全技能的船员。
第八条 船舶、浮动设施应当保持适于安全航行、停泊或者从事有关活动的状态。
船舶、浮动设施的配载和系固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
第九条 船员经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培训,其中客船和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的船员还应当经相应的特殊培训,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方可担任船员职务。严禁未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船员上岗。
船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严格依法履行职责。
第十条 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加强对船舶、浮动设施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并对船舶、浮动设施的交通安全负责;不得聘用无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人员担任船员;不得指使、强令船员违章操作。
第十一条 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根据船舶、浮动设施的技术性能、船员状况、水域和水文气象条件,合理调度船舶或者使用浮动设施。
第十二条 按照国家规定必须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沉船打捞责任的保险文书或者财务保证书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取得相应的保险文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并随船携带其副本。
第十三条 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冒用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
第三章 航行、停泊和作业
第十四条 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
按照国家规定应当报废的船舶、浮动设施,不得航行或者作业。
第十五条 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保持了望,注意观察,并采用安全航速航行。船舶安全航速应当根据能见度、通航密度、船舶操纵性能和风、浪、水流、航路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等主要因素决定。使用雷达的船舶,还应当考虑雷达设备的特性、效率和局限性。
船舶在限制航速的区域和汛期高水位期间,应当按照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的航速航行。
第十六条 船舶在内河航行时,上行船舶应当沿缓流或者航路一侧航行,下行船舶应当沿主流或者航路中间航行;在潮流河段、湖泊、水库、平流区域,应当尽可能沿本船右舷一侧航路航行。
第十七条 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谨慎驾驶,保障安全;对来船动态不明、声号不统一或者遇有紧迫情况时,应当减速、停车或者倒车,防止碰撞。
船舶相遇,各方应当注意避让。按照船舶航行规则应当让路的船舶,必须主动避让被让路船舶;被让路船舶应当注意让路船舶的行动,并适时采取措施,协助避让。
船舶避让时,各方避让意图经统一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变避让行动。
船舶航行、避让和信号显示的具体规则,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 船舶进出内河港口,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
第十九条 下列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向引航机构申请引航:
(一)外国籍船舶;
(二)1000总吨以上的海上机动船舶,但船长驾驶同一类型的海上机动船舶在同一内河通航水域航行与上一航次间隔2个月以内的除外;
(三)通航条件受限制的船舶;
(四)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应当申请引航的客船、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
第二十条 船舶进出港口和通过交通管制区、通航密集区或者航行条件受限制的区域,应当遵守海事管理机构发布的有关通航规定。
任何船舶不得擅自进入或者穿越海事管理机构公布的禁航区。
第二十一条 从事货物或者旅客运输的船舶,必须符合船舶强度、稳性、吃水、消防和救生等安全技术要求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载货或者载客条件。
任何船舶不得超载运输货物或者旅客。
第二十二条 船舶在内河通航水域载运或者拖带超重、超长、超高、超宽、半潜的物体,必须在装船或者拖带前24小时报海事管理机构核定拟航行的航路、时间,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船舶载运或者拖带安全。船舶需要护航的,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护航。
第二十三条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海事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情况采取限时航行、单航、封航等临时性限制、疏导交通的措施,并予公告:
(一)恶劣天气;
(二)大范围水上施工作业;
(三)影响航行的水上交通事故;
(四)水上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体育比赛;
(五)对航行安全影响较大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船舶应当在码头、泊位或者依法公布的锚地、停泊区、作业区停泊;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在其他水域停泊的,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船舶停泊,应当按照规定显示信号,不得妨碍或者危及其他船舶航行、停泊或者作业的安全。
船舶停泊,应当留有足以保证船舶安全的船员值班。
第二十五条 在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进行下列可能影响通航安全的作业或者活动的,应当在进行作业或者活动前报海事管理机构批准:
(一)勘探、采掘、爆破;
(二)构筑、设置、维修、拆除水上水下构筑物或者设施;
(三)架设桥梁、索道;
(四)铺设、检修、拆除水上水下电缆或者管道;
(五)设置系船浮筒、浮趸、缆桩等设施;
(六)航道建设,航道、码头前沿水域疏浚;
(七)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体育比赛。
进行前款所列作业或者活动,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当征求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经其他有关部门审批的,还应当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 海事管理机构审批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作业或者活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对航道进行修复或者对航道、码头前沿水域进行疏浚的,作业人可以边申请边施工。
第二十七条 航道内不得养殖、种植植物、水生物和设置永久性固定设施。
划定航道,涉及水产养殖区的,航道主管部门应当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设置水产养殖区,涉及航道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求航道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在内河通航水域进行下列可能影响通航安全的作业,应当在进行作业前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一)气象观测、测量、地质调查;
(二)航道日常养护;
(三)大面积清除水面垃圾;
(四)可能影响内河通航水域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 进行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作业或者活动时,应当在作业或者活动区域设置标志和显示信号,并按照海事管理机构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通航安全。
前款作业或者活动完成后,不得遗留任何妨碍航行的物体。
第四章 危险货物监管
第三十条 从事危险货物装卸的码头、泊位,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范要求,并征求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禁止在内河运输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危险货物。
第三十一条 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必须持有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颁发的危险货物适装证书,并按照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进行配载和运输。
第三十二条 船舶装卸、过驳危险货物或者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应当将危险货物的名称、特性、包装、装卸或者过驳的时间、地点以及进出港时间等事项,事先报告海事管理机构和港口管理机构,经其同意后,方可进行装卸、过驳作业或者进出港口;但是,定船、定线、定货的船舶可以定期报告。
第三十三条 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在航行、装卸或者停泊时,应当按照规定显示信号;其他船舶应当避让。
第三十四条 从事危险货物装卸的码头、泊位和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必须编制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
第五章 渡口管理
第三十五条 设置或者撤销渡口,应当经渡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征求当地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三十六条 渡口的设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选址应当在水流平缓、水深足够、坡岸稳定、视野开阔、适宜船舶停靠的地点,并远离危险物品生产、堆放场所;
(二)具备货物装卸、旅客上下的安全设施;
(三)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和专门管理人员。
第三十七条 渡口经营者应当在渡口设置明显的标志,维护渡运秩序,保障渡运安全。
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渡口安全管理责任制,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对渡口和渡运安全实施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渡口工作人员应当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
渡口船舶应当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和船舶登记证书。
第三十九条 渡口载客船舶应当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识别标志,并在明显位置标明载客定额、安全注意事项。
渡口船舶应当按照渡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核定的路线渡运,并不得超载;渡运时,应当注意避让过往船舶,不得抢航或者强行横越。
遇有洪水或者大风、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渡口应当停止渡运。
第六章 通航保障
第四十条 内河通航水域的航道、航标和其他标志的规划、建设、设置、维护,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通航安全要求。
第四十一条 内河航道发生变迁,水深、宽度发生变化,或者航标发生位移、损坏、灭失,影响通航安全的,航道、航标主管部门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使航道、航标保持正常状态。
第四十二条 内河通航水域内可能影响航行安全的沉没物、漂流物、搁浅物,其所有人和经营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标志,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在海事管理机构限定的时间内打捞清除;没有所有人或者经营人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打捞清除或者采取其他相应措施,保障通航安全。
第四十三条 在内河通航水域中拖放竹、木等物体,应当在拖放前24小时报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按照核定的时间、路线拖放,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拖放安全。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下列情况,应当迅速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一)航道变迁,航道水深、宽度发生变化;
(二)妨碍通航安全的物体;
(三)航标发生位移、损坏、灭失;
(四)妨碍通航安全的其他情况。
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根据情况发布航行通告或者航行警告,并通知航道、航标主管部门。
第四十五条 海事管理机构划定或者调整禁航区、交通管制区、港区外锚地、停泊区和安全作业区,以及对进行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作业或者活动,需要发布航行通告、航行警告的,应当及时发布。
第七章 救 助
第四十六条 船舶、浮动设施遇险,应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自救。
船舶、浮动设施发生碰撞等事故,任何一方应当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救助遇险的他方,不得逃逸。
船舶、浮动设施遇险,必须迅速将遇险的时间、地点、遇险状况、遇险原因、救助要求,向遇险地海事管理机构以及船舶、浮动设施所有人、经营人报告。
第四十七条 船员、浮动设施上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发现其他船舶、浮动设施遇险,或者收到求救信号后,必须尽力救助遇险人员,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遇险地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四十八条 海事管理机构收到船舶、浮动设施遇险求救信号或者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救助遇险人员,同时向遇险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遇险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到海事管理机构的报告后,应当对救助工作进行领导和协调,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救助。
第四十九条 船舶、浮动设施遇险时,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积极协助海事管理机构做好救助工作。
遇险现场和附近的船舶、人员,必须服从海事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第八章 事故调查处理
第五十条 船舶、浮动设施发生交通事故,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立即向交通事故发生地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第五十一条 海事管理机构接到内河交通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取证。
海事管理机构进行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和取证,应当全面、客观、公正。
第五十二条 接受海事管理机构调查、取证的有关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证据,不得谎报或者隐匿、毁灭证据。
第五十三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取证结束后30日内,依据调查事实和证据作出调查结论,并书面告知内河交通事故当事人。
第五十四条 海事管理机构在调查处理内河交通事故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航路畅通,防止发生其他事故。
第五十五条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做好内河交通事故的善后工作。
第五十六条 特大内河交通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 在旅游、交通运输繁忙的湖泊、水库,在气候恶劣的季节,在法定或者传统节日、重大集会、集市、农忙、学生放学放假等交通高峰期间,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维护内河交通安全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五十八条 海事管理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内河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并组织落实。
第五十九条 海事管理机构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船舶、浮动设施、船员和通航安全环境的监督检查。发现内河交通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有关单位和个人不立即消除或者逾期不消除的,海事管理机构必须采取责令其临时停航、停止作业,禁止进港、离港等强制性措施。
第六十条 对内河交通密集区域、多发事故水域以及货物装卸、乘客上下比较集中的港口,对客渡船、滚装客船、高速客轮、旅游船和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海事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安全巡查。
第六十一条 海事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根据情况对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船舶,采取责令临时停航、驶向指定地点,禁止进港、离港,强制卸载、拆除动力装置、暂扣船舶等保障通航安全的措施。
第六十二条 海事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在内河通航水域对船舶、浮动设施进行内河交通安全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接受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安全监督检查,并为其提供方便。
海事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依照本条例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应当报废的船舶、浮动设施在内河航行或者作业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航或者停止作业,并对船舶、浮动设施予以没收。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浮动设施未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登记证书或者船舶未持有必要的航行资料,擅自航行或者作业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航行或者作业;拒不停止的,暂扣船舶、浮动设施;情节严重的,予以没收。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未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船员擅自航行,或者浮动设施未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掌握水上交通安全技能的船员擅自作业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船舶、浮动设施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航或者停止作业。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考试合格并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人员擅自从事船舶航行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其立即离岗,对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聘用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国家规定必须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沉船打捞责任的保险文书或者财务保证书的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未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沉船打捞责任保险文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航,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在内河航行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禁止船舶进出港口或者责令停航,并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3个月至6个月的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的;
(二)未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的;
(三)未按照规定申请引航的;
(四)擅自进出内河港口,强行通过交通管制区、通航密集区、航行条件受限制区域或者禁航区的;
(五)载运或者拖带超重、超长、超高、超宽、半潜的物体,未申请或者未按照核定的航路、时间航行的。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未在码头、泊位或者依法公布的锚地、停泊区、作业区停泊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强行拖离,因拖离发生的费用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
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进行有关作业或者活动未经批准或者备案,或者未设置标志、显示信号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从事危险货物作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作业或者航行,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船员的,并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6个月以上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
(一)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船舶,未编制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未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的;
(二)船舶装卸、过驳危险货物或者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未经海事管理机构、港口管理机构同意的。
未持有危险货物适装证书擅自载运危险货物或者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配载和运输的,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或者撤销渡口的,由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强制拆除或者恢复,因强制拆除或者恢复发生的费用分别由设置人、撤销人承担。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渡口船舶未标明识别标志、载客定额、安全注意事项的,由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航。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内河通航水域的航道内养殖、种植植物、水生物或者设置永久性固定设施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强制清除,因清除发生的费用由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内河通航水域中的沉没物、漂流物、搁浅物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标志或者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打捞清除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强制设置标志或者组织打捞清除;需要立即组织打捞清除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组织打捞清除。海事管理机构因设置标志或者打捞清除发生的费用,由沉没物、漂流物、搁浅物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浮动设施遇险后未履行报告义务或者不积极施救的,由海事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3个月至6个月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浮动设施发生内河交通事故的,除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由海事管理机构根据调查结论,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6个月以上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遇险现场和附近的船舶、船员不服从海事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的,由海事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3个月至6个月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转借、冒用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没收有关的证书或者证件;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指使、强令船员违章操作的,由海事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航或者停止作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在内河航行、停泊或者作业,不遵守航行、避让和信号显示规则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3个月至6个月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造成重大内河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关于交通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不具备安全技术条件从事货物、旅客运输,或者超载运输货物、旅客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6个月以上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并对超载运输的船舶强制卸载,因卸载而发生的卸货费、存货费、旅客安置费和船舶监管费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关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浮动设施发生内河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对责任船员给予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证书或者证件吊销后,5年内不得重新从业;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交通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阻碍、妨碍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取证,或者谎报、隐匿、毁灭证据的,由海事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船员的,并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12个月以上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取证的,依照刑法关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海事管理机构不依据法定的安全条件进行审批、许可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不同情节,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重大内河交通事故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海事管理机构对审批、许可的安全事项不实施监督检查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重大内河交通事故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海事管理机构发现船舶、浮动设施不再具备安全航行、停泊、作业条件而不及时撤销批准或者许可并予以处理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重大内河交通事故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海事管理机构对未经审批、许可擅自从事旅客、危险货物运输的船舶不实施监督检查,或者发现内河交通安全隐患不及时依法处理,或者对违法行为不依法予以处罚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不同情节,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重大内河交通事故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不同情节,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重大内河交通事故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渡口不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二)对未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擅自设立的渡口不予以查处的;
(三)对渡船超载、人与大牲畜混载、人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危险品混载以及其他危及安全的行为不及时纠正并依法处理的。
第九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九十一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内河通航水域,是指由海事管理机构认定的可供船舶航行的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水域。
(二)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者非排水的船、艇、筏、水上飞行器、潜水器、移动式平台以及其他水上移动装置。
(三)浮动设施,是指采用缆绳或者锚链等非刚性固定方式系固并漂浮或者潜于水中的建筑、装置。
(四)交通事故,是指船舶、浮动设施在内河通航水域发生的碰撞、触碰、触礁、浪损、搁浅、火灾、爆炸、沉没等引起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第九十二条 军事船舶在内河通航水域航行,应当遵守内河航行、避让和信号显示规则。军事船舶的检验、登记和船员的考试、发证等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十三条 渔船的检验、登记以及进出渔港签证,渔船船员的考试、发证,渔船之间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以及渔港水域内渔船的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条例另行规定。
第九十四条 城市园林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但是,有关船舶检验、登记和船员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1986年12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第二篇: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1、侵占、破坏航道或航道设施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对有违反《条例》和本《细则》规定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县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或其受委托的航道管理机构除责令纠正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排除障碍,赔偿损失外,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条例》第十三条,本《细则》第十六条,侵占、破坏航道或航道设施的,处以不超过损失赔偿费的40%的罚款。”
6、触碰航标不报告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第二十一条“船舶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触碰航标不报告的,航标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7、危害航标及其辅助设施或者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危害航标及其辅助设施或者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由航标管理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二)海事管理部分
1、船舶未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船员擅自航行的 处罚种类:罚款、责令停航或者停止作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未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船员擅自航行,或者浮动设施未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掌握水上交通安全技能的船员擅自作业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船舶、浮动设施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航或者停止作业。”
9、伪造、变造、买卖、转借、冒用船舶检验证书的 处罚种类:没收有关的证书或者证件、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转借、冒用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船
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没收有关的证书或者证件;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使用过期的船舶国籍证书或者临时船舶国籍证书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第五十二条“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或者使用过期的船舶国籍证书或者临时船舶国籍证书的,由船籍港船舶登记机关责令其补办有关登记手续;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船舶吨位处以本条例第五十条规定的罚款数额的百分之十。”
20、转借、冒用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 处罚种类:没收有关的证书或者证件、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转借、冒用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没收有关的证书或者证件;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船员培训合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的
处罚种类:收缴有关证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船员培训合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收缴有关证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还应当没收违法所得。”
22、船员服务簿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船员未办理变更手续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服务簿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船员未办理变更手续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29、不依法履行救助义务或者肇事逃逸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吊销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
(六)不依法履行救助义务或者肇事逃逸的;” 30、利用船舶私载旅客、货物或者携带违禁物品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吊销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
(七)利用船舶私载旅客、货物或者携带违禁物品的。”
32、未保证船舶和船员在开航时处于适航、适任状态,或者未按照规定保障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员,或者未保证船舶的正常值班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船员适任证书、吊销船员适任证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八条“反本条例的规定,船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适任证书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
(二)未保证船舶和船员在开航时处于适航、适任状态,或者未按照规定保障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员,或者未保证船舶的正常值班的;
招用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规定取得相应有效证件的人员上船工作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用人单位、船舶所有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
(一)招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相应有效证件的人员上船工作的;”
59、拒绝或者阻挠检查人员实施船舶安全检查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对违法船舶或者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法人员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拒绝或者阻挠检查人员实施船舶安全检查的;” 60、弄虚作假欺骗检查人员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对违法船舶或者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法人员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弄虚作假欺骗检查人员的;”
53、未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责令停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在内河航行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禁止船舶进出港口或者责令停航,并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3个月至6个月的处罚:
(二)未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的;”
52、未按照规定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责令停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在内河航行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禁止船舶进出港口或者责令停航,并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3个月至6个月的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的;”
66、超载运输货物、旅客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不具备安全技术条件从事货物、旅客运输,或者超载运输货物、旅客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6个月以上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并对超载运输的船舶强制卸载,因卸载而发生的卸货费、存货费、旅客安置费和船舶监管费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关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7、在内河通航水域进行有关作业,不按照规定备案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进行有关作业或者活动未经批准或者备案,或者未设置标志、显示信号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71、船舶装卸、过驳危险货物或者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未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责令停止作业或者航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从事危险货物作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作业或者航行,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船员的,并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6个月以上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
(二)船舶装卸、过驳危险货物或者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未经海事管理机构、港口管理机构同意的。”
86、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未遵守操作规程或者未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未遵守操作规程或者未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87、船舶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造成水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船舶承担:
(一)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的残油、废油的;” 88、船舶向水体排放船舶的残油、废油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造成水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船舶承担:
(一)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的残油、废油的;”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颁布日期】 19930324
【实施日期】 19930701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及时调查处理内河交通事故,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 水域内发生的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
渔业船舶之间、军事船舶之间、公安船舶之间发生的事故不适用本规 则。
第三条 港航监督机构是实施本规则的主管机关。
竹、木排筏之间在林区水域发生的事故,由主管机关会同林业主管部 门按本规则调查处理。
第四条 本规则所称事故是指船舶、排筏、设施发生的下列事故:
(一)碰撞(包括触损或浪损);
(二)触礁或搁浅;
(三)火灾或爆炸;
(四)风灾;
(五)沉没;
(六)其他。
【章名】 第二章 报 告
第五条 船舶、排筏、设施发生事故,应当迅速用无线电报(话)或 者其他有效手段向就近的主管机关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一)船舶、排筏或设施及相关方的名称、呼号、国籍、船籍港、起 迄港;
(二)船舶、排筏或设施的所有人或经营人的名称;
(三)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简要经过;
(四)损害情况及现状;
(五)救助要求等。
第六条 船舶、排筏、设施发生事故,除应当按第五条规定报告外,还必须在事故发生后四十八小时(港区内二十四小时)内向有管辖权的主 管机关提交事故报告书和必要的证据。
事故报告书应当如实填写,事故情节不得隐瞒。
【章名】 第三章 管 辖
第七条 主管机关负责对其管辖水域内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八条 因事故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主管机关辖区分界线附近水域 或未明确的水域难以按第七条确定管辖的,由相邻主管机关的共同上级主 管机关确定管辖。
第九条 因事故情况复杂、性质严重,上级主管机关可根据需要直接 调查处理由下级主管机关管辖的事故。
【章名】 第四章 调 查
第十条 有管辖权的主管机关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客观、全 面地进行调查。
无管辖权的主管机关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
(一)认真做好记录;
(二)进行必要的现场取证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三)协助当事方尽快向有管辖权的主管机关报告,在有管辖权的主 管机关人员到达后,向其介绍情况,移交材料。
第十一条 主管机关调查事故时有权:
(一)勘察事故现场,搜集有关物证;
(二)询问有关人员;
(三)要求被调查人提供书面材料和证明;
(四)要求当事方提供航行(海)日志、轮机日志、车钟记录(包括 自动记录仪的记录)、通信日志、船舶证书、船员职务适任证书、航行签 证簿以及其他必要的文件资料;
(五)查验船舶、排筏、设施和货物等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
(六)核实事故发生前船舶或排筏的适航状态、设施的技术状态,配 员及适任状况。
第十二条 主管机关在调查事故时,可以采用录音、录像、照相或法 律允许的其他调查手段。
第十三条 主管机关在调查事故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作现场勘察 报告、询问笔录,并做好调查工作记录。
第十四条 调查工作人员在执行调查任务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证 件。
第十五条 被调查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陈述事故的有关情况和提供 有关证据。
被调查人所属单位对事故调查应当给予配合。
第十六条 主管机关因勘察和取证的需要,有权禁止当事船舶、排筏、设施或有关船舶、排筏、设施离港,或者令其停航、停止作业,或者驶 往指定地点。
第十七条 船舶、排筏、设施因事故造成损害的,主管机关可以直接 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机构对其损害程度作出鉴定。
鉴定产生的费用暂由被鉴定方支付。事故责任分清后,按责任比例承 担。
第十八条 对事故调查材料,除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以及法律规定允许的其他机关或人员因办案需要可以查阅、摘 录或复印,审判机关因开庭需要可以借用外,主管机关不对外提供。
【章名】 第五章 处 理
第十九条 主管机关应当依据事故的调查材料,分析事故原因,明确 当事方的责任,提出加强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建议,并编写事故调查报 告。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船舶、排筏、设施的概况和主要数据;
(二)船舶、排筏、设施所有人或经营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
(三)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气象、航道 状况以及经过、损害程度等);
(四)事故原因;
(五)责任分析;
(六)责任的认定(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对等责任,次要责任);
(七)加强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建议。
主管机关的事故调查报告应当报送上级主管机关,抄送事故当事方及 有关单位、部门。
第二十条 事故当事方及有关单位、部门对主管机关提出的建议,应 当认真研究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通报主管机关。
第二十一条 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主管机关可以根据其责任 的性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给予下列处罚:
(一)对中国籍船员、引航员或排筏、设施上的工作人员给予通报、警告、罚款、或扣留、吊销适任证书;
(二)对外国籍船员或设施上的工作人员给予警告、罚款、或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将其过失通报其所属国家的主管当局。
第二十二条 船舶、排筏、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对事故负有直接 或管理责任的,主管机关可以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给予警告或罚款。
第二十三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主管机关给予的处罚不服,可以在接 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该主管机关的上级机关进行复议,或者依照有关法律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期满不申请复议或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主管机关可以申请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章名】 第六章 调 解
第二十四条 对船舶、排筏、设施发生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侵权赔偿 纠纷,当事人可以申请主管机关调解。
调解必须遵循自愿、公平的原则,不得强迫。
第二十五条 凡已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仲裁机构仲裁的交通事故引起 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当事人不得再申请主管机关调解。
第二十六条 调解由当事各方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负责该事 故调查的主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
主管机关要求提供经济担保的,当事人应当提交经济担保。
第二十七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主管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 由当事各方共同签字,并经主管机关盖章确认。
第二十八条 主管机关自收到调解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未能使当事 各方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宣布调解不成。
第二十九条 凡申请调解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当事人中途不愿调解 的,应当书面申请撤销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又翻悔或逾期不履行的,当事人应当报告主管机关。
上述情况,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或申请海事仲裁机构仲裁。
第三十条 凡申请主管机关调解的,当事人应当按规定费率缴纳调解 费。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调解费按当事人责任比例或约定的数额分摊;调 解不成的,由当事各方平均分摊,但因当事人申请撤销调解而调解不成的,由申请方承担。
【章名】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事故报告书、事故调查报告、民事侵权赔偿纠纷调解书 和调解不成通知书等格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统一制定。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则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交通部一九七一 年十二月十五日发布的《海损事故调查和处理规则(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值班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值班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 输部令 2015 年第 2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值班规则》已于 2015年 11 月3 日经第 20 次部务会议 通过,现予公布,自 2016 年5 月1日起施行。
部长 杨传堂
2015 年11月 11 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河船舶船员值班管理,规范船员值班行为,保障内河交通安全,保护 内河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 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100 总吨及以上中国籍内河船舶的船员值班适用本规则。
军事船舶、渔业船舶、农用船舶、非营业性游艇、体育运动船艇和非机动船舶的船员值 班除外。
第三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内河船舶船员值班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内河船舶船员值班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具体负责内河船舶船员值班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船舶管理人和船长应当按照船舶安全配员的相关规 定配备合格船员,确保指派到船上任职的船员熟悉船上相关设备、船舶特性,熟知本人职责 和值班要求,有效履行安全、防污染等职责。
第五条 船长及全体船员在值班时,应当遵守有关船舶航行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的 相关规定和标准规范。
第二章 一般要求
第六条 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船舶管理人和船长应当编制船舶值班制度,公示在 船舶的显著位置,并要求全体船员遵守执行。
船长应当安排合格船员值班,明确值班船员职责。值班安排应当符合保证船舶、货物、人员安全及保护水域环境的要求,考虑值班船员资格和经验,根据情况合理安排值班船员,并保证值班船员得到充分休息,防止疲劳值班。
第七条 内河货船在航行中的驾驶值班安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3000 总吨及以上内河货船,驾驶值班每班至少 2 人,其中至少 1 人是船长或者 是大副、二副、三副;
(二)1000 总吨至 3000 总吨内河货船,驾驶值班每班 1 人须是船长或者是大副、二 副、三副。夜间及能见度不良时,需增配 1 名普通船员;
(三)未满 1000 总吨内河货船,驾驶值班每班至少 1名船长或者驾驶员。
内河货船在航行中的轮机值班安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500 千瓦及以上内河货船,轮机值班每班至少 1人须是轮机长或者大管轮、二管 轮、三管轮;
(二)未满 500 千瓦内河货船,轮机值班每班至少 1名值班船员。
第八条 内河客、渡船在航行中的驾驶值班安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1000 总吨及以上内河客、渡船,驾驶值班每班至少 2 人,其中至少 1人是船长 或者是大副、二副、三副;
(二)300 总吨至1000 总吨内河客、渡船,驾驶值班每班至少 1 名船长或者驾驶员,夜间及能见度不良时,需增配 1 名普通船员;
(三)未满 300 总吨内河客、渡船,驾驶值班每班至少 1 名船长或者驾驶员。
内河客、渡船在航行中的轮机值班安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500 千瓦及以上内河客、渡船,轮机值班每班至少 1 人须是轮机长或者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
(二)未满 500 千瓦内河客、渡船,轮机值班每班至少 1 名轮机长或者轮机员。
第九条 船舶停泊时应当留有足以保证船舶安全的船员值班,确保满足应对可能发生的 紧急情况的需要。其中,1000 总吨及以上货船和 300 总吨及以上客船停泊时应当留有一个 航行班的驾驶和轮机人员值班。
第十条 值班船员对船舶安全负责,但不免除船长的安全责任。
船员在值班期间不得安排影响其值班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 值班船员应当遵守下列驾驶台和机舱资源管理要求:
(一)值班船员应当正确接收和处置气象、水文、周围船舶动态等与航行安全有关的信 息;
(二)值班船员应当保持通信沟通联络有效畅通;
(三)值班船员对值班安全产生怀疑时,应当立即告知船长、轮机长、负责值班的高级 船员;
(四)值班船员应当按照要求记录值班期间发生的重要事项。
第十二条 船长应当根据航次任务做好开航准备工作,包括备好本航次所需的燃料、备 品等。
3000 总吨及以上内河货船和 300 总吨及以上内河客船应当制定航行计划。航行计划至 少应当包括和考虑出发港、目的港、航程、连续航行时间限制、航经水道、重要桥梁、交通 管制区、天气情况等事项和要素。
第十三条 船长应当对值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船员的不良操作行为。
在遇到能见度不良、恶劣天气、航行条件复杂等可能影响船舶安全的情形时,船长应当 亲自操纵船舶或者监督航行。
第十四条 值班船员应当按规定升降国旗,正确显示号灯、号型和旗号,不得擅离岗位,不得从事与值班无关的事项。
值班船员应当按规定记载航行日志、轮机日志等法定文书。船长、轮机长应当按规定进 行审核并签名。
船舶航行和作业期间,舱面人员进行临水作业时应当规范穿着救生衣。
第十五条 严禁船员酗酒,值班船员在值班前 4 小时内及值班期间禁止饮酒,且值班期 间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不得超过 0.05%或者呼吸中酒精浓度不高于 0.25mg/L。
严禁值班船员服用可能导致不能安全值班的药物。严禁船员有吸毒行为。
第十六条 危险货物运输船舶值班船员,除执行本规则外,还应当遵守危险货物运输的 有关规定。
第三章 驾驶值班
第一节 值班安排
第十七条 驾驶值班安排应当适应船舶所处状态、环境、条件。
第十八条 船长在确定值班船员组成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24 小时有人值守;
(二)天气、能见度情况、白天及夜间的驾驶要求差异;
(三)船舶特性、船舶操纵性能、船舶尺度、驾驶台结构和指挥位置的视野、航经特殊 水域和临近航行危险等可能引起的额外工作量;
(四)雷达、电子定位仪、船舶自动识别仪(AIS)等助航仪器、操纵装置、报警系统 等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设备的使用和工作状态;
(五)驾驶台内的机舱控制装置、警报和指示器及其使用程序和局限性;
(六)值班船员对船舶设备、装置的熟悉程度及操作能力;
(七)值班船员的适任能力及经验;
(八)必要时召唤待命人员立即到驾驶台协助的可能性;
(九)所载货物的性质和状况、旅客的数量和位置;
(十)特殊的操作环境对航行值班的特别要求。
第二节 了望
第十九条 驾驶值班船员应当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及其他一切有效手段始终保持正规了 望,同时在规定的频道上守听甚高频电话(VHF),必要时做好记录,掌握来往船舶动态和周 围环境情况,以便对局面和碰撞危险作出充分的估计。
夜间、能见度不良及其他特殊情况下应当加强了望。
第二十条 驾驶值班船员应当掌握船舶自动识别仪(AIS)的安全使用方法,保持该设 备处于常开工作状态并及时更新信息。
第三节航行值班
第二十一条 值班驾驶人员应当使用安全航速。
值班驾驶人员应当充分掌握在任何吃水情况下本船的冲程等操纵特性,并考虑船舶可能 具有的其他不同操纵特性。
第二十二条 值班驾驶人员应当结合本船操纵性能,正确使用操纵设备和助航仪器,并 掌握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必要时,应当果断使用车、舵、锚以及声光信号装置。
第二十三条 值班驾驶人员应当熟练使用雷达等助航仪器,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遇到或者预料到能见度不良或者在通航密集水域航行时,应当使用雷达,并注意 其特性、效率和局限性;
(二)使用雷达时,应当选择合适的量程,仔细观察显示器,确保及早进行系统的分析;
(三)应当确保所使用的雷达量程以足够频繁的时间间隔进行转换,以便及早地发现物 标。应当考虑微弱或者反射力差的物标可能被漏掉;
(四)熟练使用其他助航仪器判断局面和航行危险。
第二十四条 值班驾驶人员应经常检查操纵设备、助航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号灯、号型和旗号是否正确显示,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第二十五条 值班驾驶人员在值班期间,应当随时掌握船位和航速,确保本船行驶在正 确的航线上,并注意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测深仪器和设备。
值班驾驶人员应当给其他值班船员适当的指令和信息,并监督操作指令是否正确执行。
第二十六条 船长在驾驶台但未声明亲自操纵时,值班驾驶人员应当正常履行值班职 责。船长接替操纵后,值班驾驶人员仍负有协助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夜间航行时,如有必要,船长应当签署夜航命令,值班驾驶人员应当认真 执行。
第二十八条 遇下列情况时,值班驾驶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立即报告船长:
(一)能见度不良;
(二)对通航条件有疑虑;
(三)对船长指令有疑问;
(四)遇恶劣天气威胁航行安全;
(五)发现遇险信号或者危及航行安全的可疑物;
(六)主机、舵机或者其他主要的操纵设备和助航仪器发生故障;
(七)发生碰撞、触礁、搁浅、火警、人员落水、环境污染、船舶进水等紧急情况;
(八)出现危及航行安全的其他情况。
出现前款第(五)至第(八)项情形的,还应当及时报告事发地海事管理机构。第二十九条 值班的普通船员应当正确执行船长、值班驾驶人员下达的操作指令,对指 令有疑问或者出现不能执行指令的情况时应当立即报告。
第四节 停泊(系泊、锚泊)值班
第三十条 驾驶值班船员应当认真执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在船人员动态和值班任 务执行情况,经常巡视船舶,了解周围情况,维持船上的正常秩序。
第三十一条 值班驾驶人员负责与港口联系,了解货物装卸、旅客上下和燃料、水补给 进度,并掌握船舶吃水、浮态、强度和稳性等情况。
第三十二条 驾驶值班船员应当经常检查舷梯、锚链、跳板以及安全网,及时调整系缆。
第三十三条 系泊中,驾驶值班船员应当注意系缆受力和他船靠离情况,了解风、流、水位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第三十四条 锚泊中,驾驶值班船员应当了解潮汐、水流、水深、底质、气象及周围环 境等情况;并应当保持正规了望,注意下列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一)是否走锚;
(二)周围锚泊船及附近航行船舶动态;
(三)风、浪、流、水位及潮汐的变化情况;
(四)本船货物和旅客的状态;
(五)并靠船舶的系缆及其他安全设施状况。
第三十五条 本船或者他船走锚,或者过往船舶距离本船过近出现危险局面时,值班船 员应当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并立即报告船长或者值班驾驶人员。
第三十六条 船舶修理时,值班船员应当督促从事高空、舷外、临水、明火作业以及封 闭舱室内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安全制度。
第三十七条 发现火情、人员落水、环境污染、船舶碰撞等紧急情况时,值班船员应当 立即发出警报信号,报告船长,按应变部署全力施救。必要时请求救助。
第五节 作业值班
第三十八条 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船舶管理人和船长应当制定保证货物作业和旅 客安全的制度。
负责计划和实施装卸货物、上下旅客作业的值班船员应当识别和控制特定风险,确保作 业的安全实施。
第三十九条 船舶载运危险货物、污染危害性货物或者旅客时,船长应当作出保持货物、旅客和环境安全的值班安排。
第四十条 在作业期间、船舶开航前和航行中,值班驾驶人员应当亲自或者安排其他人 员对旅客情况、货物积载、系固状况、船舶强度和稳性进行检查和判断,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旅客、货物和船舶安全。
第六节交接班
第四十一条 接班船员应当提前 15 分钟到达值班岗位,熟悉情况,做好接班前的准备 工作。
第四十二条 航行中值班驾驶人员交接班时应当交接清楚下列事项:
(一)航道、船位、航向、航速、水位、水流、潮汐、气象等情况;
(二)号灯、号型、旗号、声响设备及助航仪器状况;
(三)过往船舶动态;
(四)助航仪器获取的重要信息和无线电话联系情况及双方已明确的会让意图;
(五)本船(或船队)吃水及操纵性能;
(六)航行信息、通电、通告及船长指示;
(七)客、货船的中途上下旅客及货物装卸情况;
(八)船队在中途加拖、解拖及变更队形的情况;
(九)旅客、货物状态检查和全船巡视情况;
(十)本班内发生的重要事项及下一班需要继续完成的事项;
(十一)有关航行安全的其他情况。
第四十三条 停泊中驾驶值班船员交接班时应当交接清楚下列事项:
(一)气象、水位、水流、潮汐、系缆、本船周围情况;
(二)船位、锚位、出链长度、受力及偏荡情况,走锚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三)货物装卸作业、旅客上下、船舶吃水、强度和稳性等情况及港方要求;
(四)有关防风、防火、防盗、防洪、防污染、防冻、防流冰等安全措施;
(五)检修工作的进度及问题处理;
(六)本船显示的号灯、号型及有关信号;
(七)发生的事故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八)船长指示;
(九)在船人员动态和值班任务执行情况;
(十)其他注意事项和措施。
第四十四条 发生下列情形时,暂不进行交接:
(一)正在避让或者处理紧急事项;
(二)航行时正在通过桥区水域、危险航道、进出船闸或者正在转向;
(三)接班船员对交接事项不明或者有疑虑;
(四)交接班时间已到但无人接班;
(五)交班船员认为接班船员状态不适合接班。
出现前款第(四)
(五)项情形的,交班船员应当报告船长。
第四十五条 交接班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由交班船员负责,交接清楚后双方在航行日志上 签字。交接过程如有争议,由船长协调解决。
第四章 轮机值班
第一节 值班安排
第四十六条 轮机值班安排应当适应机舱的自动化程度、当时的环境和条件,确保所有 机电设备均能安全运行。
第四十七条 确定轮机值班船员组成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保持船舶的正常运行;
(二)船舶、机电设备的类型和状况;
(三)对船舶安全运行关系重大的机电设备进行重点监控的值班需求;
(四)天气、水流、航行环境、浅水水域、各种紧急情况、船损控制或者污染处置等情 况的变化而采用的特殊操作方式;
(五)值班船员的资格和经验;
(六)人命、船舶、货物和港口的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二节 航行值班
第四十八条 轮机值班船员负责对船舶机电设备进行安全有效的操作、检查、测试和保 养,维持既定的正常值班安排,保证安全值班。
第四十九条 参与轮机值班的所有船员应当熟悉被指派的值班职责,并掌握本船下列情 况:
(一)内部通信系统;
(二)机舱逃生通道;
(三)机舱报警系统;
(四)机舱的消防设备和破损控制装置的数量、位置、种类和使用方法,及应当遵守的 各种安全预防措施。
第五十条 轮机值班开始时,应当对所有机电设备的工作情况、工况参数进行检查,以 保持在正常范围。
第五十一条 轮机长应当每天对重要机电设备、轮机值班情况检查一次,检查结果记入 轮机日志。遇下列情况应当到机舱指挥:
(一)进、出港口;
(二)通过桥区水域、弯窄浅险航段;
(三)机电设备发生危及安全的故障;
(四)遇恶劣天气或者船舶应急反应时;
(五)船长指令或者值班船员有需求时。
第五十二条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各项设备 技术状况良好、运转正常。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准确、及时地执行驾驶台有关变速、换向的指令。
第五十三条 轮机值班船员每班应当对机舱运行的设备和舵机至少检查 2 次,对机电设 备运转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详细记录。
第五十四条 机舱无人值守的,轮机值班船员在获知报警、呼叫时,应当立即到达机舱。
主机状态由机舱人工操控时,轮机值班船员应当在操纵台值守。
第五十五条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严格按照防污染规定进行操作,并在《油类记录簿》或 者轮机日志上记录相关作业情况。
第五十六条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及时做好油、水、汽、气、电的供应以及油、水的调驳 等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五十七条 在保证安全值班的前提下,轮机值班船员在配合日常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的 修理、测试、转换使用时,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一)对要进行处理的机电设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二)在维修期间,将其他的设备调节至充分和安全地发挥功能的状态;
(三)在轮机日志或者其他适当的文件上详细记录已维修保养的设备、测试结果、使用 时间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第五十八条 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危及船舶航行安全的,轮机值班船员应当果断采取有效 措施予以排除。需要减速或者停车的,应当先征得值班驾驶人员同意,但发生危及人身、机 电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的,可先行停车,并立即报告值班驾驶人员和轮机长。
第五十九条 机舱发生火灾、进水、爆炸等紧急情况的,轮机值班船员应当立即报警,同时报告轮机长和值班驾驶人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
第六十条 发生下列情形的,轮机值班船员应当立即通知轮机长到机舱,并根据情况采 取措施:
(一)机电设备情况异常可能危及安全运转;
(二)值班工作有疑难无法自行解决;
(三)发生机舱进水、机损、火警、失电以及人身伤亡等紧急情况。
第六十一条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严格遵守各项值班规定和操作规程,保持主、辅机安全 和正常运行。
第三节 停泊(系泊、锚泊)值班
第六十二条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经常巡回检查机电设备运转状况,确保所需的油、水、汽、气、电等供应。在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时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轮机长,在轮机日志上做好相应记录。
第六十三条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严格遵守防污染规定,防止机舱油污水、生活污水、垃 圾等污染水域。
第六十四条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严格遵守电、气焊等明火作业规定,并协助日常检修项 目负责人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第六十五条 机舱发生火灾、抢险等紧急情况的,轮机值班船员应当在驾驶台的统一指 挥下实施自救。
第六十六条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根据船长或者值班驾驶人员的通知,及时做好移泊各项 准备。
第六十七条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对机舱保持有效监控,每天全面巡视检查机舱内各项机 电设备至少一次,并记入轮机日志。
第六十八条 船舶进厂修理期间,轮机值班船员应当配合厂方做好机舱防火、防盗、防 进水、防冻、防机件损坏和人身伤亡等安全工作,并做好记录。
第四节 交接班
第六十九条 接班人员应当提前 15 分钟到达机舱巡视检查,做好接班前的准备。
第七十条 航行中轮机交接班应当交接清楚下列事项:
(一)驾驶台和轮机长的指令;
(二)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
(三)本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四)下一班应当继续完成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第七十一条 航行中轮机接班船员接班后应当对运转中的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检 查主要事项包括:
(一)主、辅机的运转和润滑情况,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否正常;
(二)轴系的运转和润滑情况;
(三)舵机运转、使用情况及应急舵备用状态;
(四)配电板、充电机、蓄电池等电气设备的仪表读数和各开关的使用情况;
(五)锅炉燃烧、汽压、水位是否正常;
(六)日用燃、润油柜的油位显示、油量储存、残水排放及阀门启、闭情况,各类管系 有无阻塞和泄漏现象;
(七)舱底水位情况;
(八)轮机日志的记载情况。
第七十二条 停泊中交接班时,轮机交接班船员应当交接清楚下列事项:
(一)正在使用的机电设备运转情况;
(二)本班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情况;
(三)下一班应当继续完成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四)驾驶台和轮机长的指令;
(五)其他需要交接的事项。
第七十三条 发生下列情形的,暂不进行交接:
(一)机电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或者正处于紧急操作状态;
(二)接班船员对交接事项不明或者有疑虑;
(三)交接班时间已到但无人接班;
(四)交班船员认为接班船员状态不适合接班。
发生前款第(三)
(四)项情形的,交班船员应当报告轮机长。
第七十四条 交接班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由交班船员负责。交接清楚后,双方在轮机日志 上签字。交接过程如有争议,由轮机长协调解决。
第五章 驾驶、轮机联系制度
第一节 开航前 第七十五条 船长应当提前将预计开航时间通知轮机长,轮机长应当向船长报告主要机 电设备情况、燃润油料存量。
第七十六条 开航前,值班驾驶人员应当会同轮机值班船员核对船钟、车钟、舵等,并 将核对情况记入航行日志、轮机日志。
第七十七条 主机冲车、试车前,轮机值班船员应当征得值班驾驶人员同意。主机备妥 后,机舱应当及时通知驾驶台。
第二节 航行中
第七十八 条驾驶台和机舱应当每日定时校对时钟并互换船舶位置、存油存水量等信 息。
第七十九 条船舶需要备车航行时,驾驶台应当提前通知机舱准备。如遇恶劣天气等突 发情况,轮机值班船员接到通知后应当尽快备妥。
第八十条 因机电设备故障不能执行航行命令的,轮机值班船员应当立即通知驾驶台,轮机长应当立即报告船长,并组织抢修。
故障发生和排除情况应当记入航行日志和轮机日志。
第八十一条 轮机值班如需调换发电机、并电等需要暂时停电的,应当事先征得驾驶台 同意。
第八十二条 轮机值班船员应当立即执行驾驶台发出的紧急指令。
第八十三条 抵港前,轮机长应当将本船存油情况报告船长。
第三节 停泊中
第八十四条 抵港后,船长应当告知轮机长本船的预计动态,动态如有变化应当及时通
知。机舱检修影响动车的设备,轮机长应当事先将工作内容和所需时间报告船长,取得同意 后方可进行。
第八十五条 值班驾驶人员应当将装卸货情况适时通报轮机值班船员。在装卸重大件、包装危险品或者使用重吊之前,值班驾驶人员应当通知轮机长派人检查起货机等设备,必要 时还应当派人值守。
第八十六条 因装卸作业造成船舶过度倾斜,影响机舱设备正常运行的,轮机值班船员 应当通知值班驾驶人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第八十七条 对船舶压载的调整以及可能涉及水域污染的任何操作,驾驶部和轮机部之 间应当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制度,包括书面通知和相应的记录。
第八十八条 加装燃油前,轮机长应当将本船的存油情况和加装计划告知值班驾驶人 员,以便计算稳性、水尺和调整吃水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船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七条,由海事管理机构处以 1000 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 6 个月以上 24 个月以下直至吊销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
(一)未保持正规了望;
(二)未正确履行值班职责;
(三)未按照要求值班交接;
(四)不采用安全航速;
(五)不按照规定守听航行通信;
(六)不按照规定测试、检修船舶设备;
(七)发现或者发生险情、事故、保安事件或者影响航行安全的情况未及时报告;
(八)未按照规定填写或者记载有关船舶法定文书。
第九十条 船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八条,由 海事管理机构处以 2000元以上 2 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适任证书 6 个月以上 24个月以下直至吊销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
(一)航行条件复杂和情况紧急时未亲自操纵船舶或者监航;
(二)未根据航次任务落实好开航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未按规定保障船员充分休息;
(四)安排船员值班期间承担影响其值班的其他工作。
第七章 附 则
第九十一条 本规则的值班规定是内河船舶船员的最低值班要求。船舶所有人、船舶经
营人或者船舶管理人和船长可以根据船舶种类、吨位、航线、机械设备等制定相应值班程序 和要求,但不得低于本规则的规定。
总吨以下的中国籍内河船舶的船员值班参照本规则执行,对难以参照本规则执行的 小型船舶,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值班 的具体要求。
第九十二条 本规则所称值班驾驶人员是指参加驾驶值班的船长、大副、二副、三副或 者驾驶员。
第九十三条 本规则自 2016年 5 月1 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1993年3月24日交通部令1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及时调查处理内河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内发生的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
渔业船舶之间、军事船舶之间、公安船舶之间发生的事故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港航监督机构是实施本规则的主管机关。
竹、木排筏之间在林区水域发生的事故,由主管机关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按本规则调查处理。
第四条 本规则所称事故是指船舶、排筏、设施发生的下列事故:
(一)碰撞(包括触损或浪损);
(二)触礁或搁浅;
(三)火灾或爆炸;
(四)风灾;
(五)沉没;
(六)其他。
第二章 报 告
第五条 船舶、排筏、设施发生事故,应当迅速用无线电报(话)或者其他有效手段向就近的主管机关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一)船舶、排筏或设施及相关方的名称、呼号、国籍、船籍港、起迄港;
(二)船舶、排筏或设施的所有人或经营人的名称;
(三)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简要经过;
(四)损害情况及现状;
(五)救助要求等。
第六条 船舶、排筏、设施发生事故,除应当按第五条规定报告外,还必须在事故发生后四十八小时(港区内二十四小时)内向有管辖权的主管机关提交事故报告书和必要的证据。事故报告书应当如实填写,事故情节不得隐瞒。
第三章 管 辖
第七条 主管机关负责对其管辖水域内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八条 因事故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主管机关辖区分界线附近水域或未明确的水域难以按
第七条确定管辖的,由相邻主管机关的共同上级主管机关确定管辖。
第九条 因事故情况复杂、性质严重,上级主管机关可根据需要直接调查处理由下级主管机关管辖的事故。
第四章 调 查
第十条 有管辖权的主管机关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客观、全面地进行调查。无管辖权的主管机关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
(一)认真做好记录;
(二)进行必要的现场取证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三)协助当事方尽快向有管辖权的主管机关报告,在有管辖权的主管机关人员到达后,向
其介绍情况,移交材料。
第十一条 主管机关调查事故时有权:
(一)勘察事故现场,搜集有关物证;
(二)询问有关人员;
(三)要求被调查人提供书面材料和证明;
(四)要求当事方提供航行(海)日志、轮机日志、车钟记录(包括自动记录仪的记录)、通信日志、船舶证书、船员职务适任证书、航行签证簿以及其他必要的文件资料;
(五)查验船舶、排筏、设施和货物等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
(六)核实事故发生前船舶或排筏的适航状态、设施的技术状态,配员及适任状况。
第十二条 主管机关在调查事故时,可以采用录音、录像、照相或法律允许的其他调查手段。第十三条 主管机关在调查事故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作现场勘察报告、询问笔录,并做好调查工作记录。
第十四条 调查工作人员在执行调查任务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
第十五条 被调查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陈述事故的有关情况和提供有关证据。
被调查人所属单位对事故调查应当给予配合。
第十六条 主管机关因勘察和取证的需要,有权禁止当事船舶、排筏、设施或有关船舶、排筏、设施离港,或者令其停航、停止作业,或者驶往指定地点。
第十七条 船舶、排筏、设施因事故造成损害的,主管机关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机构对其损害程度作出鉴定。
鉴定产生的费用暂由被鉴定方支付。事故责任分清后,按责任比例承担。
第十八条 对事故调查材料,除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以及法律规定允许的其他机关或人员因办案需要可以查阅、摘录或复印,审判机关因开庭需要可以借用外,主管机关不对外提供。
第五章 处 理
第十九条 主管机关应当依据事故的调查材料,分析事故原因,明确当事方的责任,提出加强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建议,并编写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船舶、排筏、设施的概况和主要数据;
(二)船舶、排筏、设施所有人或经营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
(三)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气象、航道状况以及经过、损害程度等);
(四)事故原因;
(五)责任分析;
(六)责任的认定(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对等责任,次要责任);
(七)加强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建议。
主管机关的事故调查报告应当报送上级主管机关,抄送事故当事方及有关单位、部门。第二十条 事故当事方及有关单位、部门对主管机关提出的建议,应当认真研究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通报主管机关。
第二十一条 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主管机关可以根据其责任的性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给予下列处罚:
(一)对中国籍船员、引航员或排筏、设施上的工作人员给予通报、警告、罚款、或扣留、吊销适任证书;
(二)对外国籍船员或设施上的工作人员给予警告、罚款、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将其过失通报其所属国家的主管当局。
第二十二条 船舶、排筏、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对事故负有直接或管理责任的,主管机关可以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给予警告或罚款。
第二十三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主管机关给予的处罚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该主管机关的上级机关进行复议,或者依照有关法律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期满不申请复议或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主管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调 解
第二十四条 对船舶、排筏、设施发生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当事人可以申请主管机关调解。
调解必须遵循自愿、公平的原则,不得强迫。
第二十五条 凡已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仲裁机构仲裁的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当事人不得再申请主管机关调解。
第二十六条 调解由当事各方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负责该事故调查的主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
主管机关要求提供经济担保的,当事人应当提交经济担保。
第二十七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主管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由当事各方共同签字,并经主管机关盖章确认。
第二十八条 主管机关自收到调解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未能使当事各方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宣布调解不成。
第二十九条 凡申请调解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当事人中途不愿调解的,应当书面申请撤销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又翻悔或逾期不履行的,当事人应当报告主管机关。
上述情况,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或申请海事仲裁机构仲裁。
第三十条 凡申请主管机关调解的,当事人应当按规定费率缴纳调解费。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调解费按当事人责任比例或约定的数额分摊;调解不成的,由当事各方平均分摊,但因当事人申请撤销调解而调解不成的,由申请方承担。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事故报告书、事故调查报告、民事侵权赔偿纠纷调解书和调解不成通知书等格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统一制定。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则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交通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发布的《海损事故调查和处理规则(试行)》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