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

时间:2019-05-14 08:5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

第一篇:《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

附件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规范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中医药宏观科技决策服务,根据科学技术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工作。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科技成果审核和推荐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负责本单位科技成果审核和推荐工作。

第三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管理部门委托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作为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机构。

第四条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或组织的各类科技计划和项目(含专项)产生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应当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登记。

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下达或组织的科技计划和项目(含专项)产生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可以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成果登记,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成果登记,并在完成成果登记后三个月内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科技成果不得重复登记。非财政投入产生的科技成果自愿登记。

涉及国家秘密的科技成果,按照国家科技保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不按照本办法登记。

第五条 进行登记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分为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成果三类。

第二章 申请与登记

第六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登记材料规范、完整;

(二)已有的评价结论持肯定性意见;

(三)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七条 申请科技成果登记应当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及下列材料:

(一)基础理论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本单位学术部门的评价意见和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

(二)应用技术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鉴定证书或者鉴定报告、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意见、行业准入证明、新产品证书等)和研究报告;或者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书、植物品种权证书、软件登记证书等)和应用情况。

(三)软科学研究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软科学成果评审证书或验收意见,或管理部门采纳应用的证据等)和研究报告。

《科技成果登记表》采用科学技术部统一制定的格式。第八条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人)向所在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及相关材料。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审核后,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报送。

申请备案的科技成果,由所在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审核后,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第九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申请登记的科技成果进行复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出具《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证书》。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只作为成果被确认登记的凭证,不作为确认科技成果权属的依据。

第十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按年度进行。每年4月30日前,受理上一年度的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

第十一条 为避免成果重复登记,凡两个或两个以上完成单位(人)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第一完成单位(人)办理成果登记。

第十二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已经登记的科技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网上公告。

第三章 责任与权利

第十三条 提交科技成果登记申请应保证科技成果的真实性,并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凡存在争议的科技成果,在争议未解决之前,不予登记;已经登记的科技成果,发现弄虚作假,剽窃、篡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注销登记并通报批评。

第十四条 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登记或备案的科技成果,享有推荐申报国家科技奖励、中医药相关科技奖励以及推荐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资格;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科研实验室等建设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十五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机构的工作人员擅自使用、披露、转让所登记成果的核心技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取消其承担该工作的资格,并追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废止。

修订说明

一、修订背景

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是收集成果、建立成果库、成果转化应用的源头,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基础环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1991年发布了《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基于当时国家科委有关科技成果管理的要求,明确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的流程和内容,将科技成果登记作为科技成果鉴定之后及申报科技奖励之前的必要环节。2004年,《行政许可法》发布后,国家对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按照部门职能进行了调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原则上不再主持成果鉴定工作,也不设科技奖励。《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执行也日渐弱化至工作中断十余年。

十一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医药行业的科技投入,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不断加强在中医药领域的部署,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为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经研究,决定重新启动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并对《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

二、修订过程

(一)2011年底—2012年初,对近年来组织的有关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和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包括建国以来中医药科技成果研究,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成果总结,中医药科技成果数据库建设等,掌握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的现状和需求。

(二)2012年3-5月,系统了解国家科技成果管理的政策要求,广泛收集并参考有关部委局制定的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以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为主要依据,提出修订框架。

(三)2012年6-9月,组织制定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草拟稿。

(四)2012年10-11月,组织专家论证,邀请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高校及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参与,对草拟稿进行充分讨论和修改,形成《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办法内容

1991年发布的《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共9条,现办法(征求意见稿)共分4章,总计16条。

内容方面主要进行如下调整:

(一)进一步明确成果登记的范围。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生成果为主,鼓励其他部门和地区支持的科技项目产生的成果申请登记或备案。成果登记分类按照科技部的通用要求分为基础、应用和软科学三类,不再进行细化。

(二)进一步明确成果登记的程序和各方职责。委托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作为成果登记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有关成果的登记前审核或其他渠道登记后报备。

(三)进一步明确成果登记后的鼓励措施。按照现行职能和成果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登记的成果可优先推荐奖励、优先成果推广,并作为科研条件建设的考核条件之一。

第二篇: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管理,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健康检查是对从事或可能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医学检查、监测的预防医学行为,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

第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提供职业健康检查所需要的相关资料。

第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第二章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名单、地址、检查类别和项目等相关信息。第六条 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分为接触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放射线或放射性物质及特殊作业人员等六类,每类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设立若干项目。

第七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职责是:

(一)在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范围内依法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出具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二)履行劳动者健康损害、职业禁忌的告知义务,以及疑似职业病的告知及报告义务;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或用人单位委托,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应急健康检查;

(四)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情况;(五)根据用人单位的委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六)承担《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其他职责及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法人授权资格;(二)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放射诊疗许可证》,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应当符合执业范围要求;

(三)具有相对独立的健康检查场所、候检场所和检验室,建筑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每个独立的检查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X射线等特殊检查室使用面积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具有与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五)具有与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六)设置职业健康检查管理部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应当提交以下资料:(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申请表;(二)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三)医疗机构执业和放射诊疗许可证(含副本)复印件;(四)申请从事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

(五)与申请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资料;(六)与申请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及工作场所资料;

(七)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制度有关资料;(八)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十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资料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同意受理的,应当在六十日内完成资料审查和技术评审,在技术评审结束之日起二十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一条 对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颁发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证书,并注明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不批准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限为五年。

第十二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六个月前向原批准部门申请延续,经审查合格的予以办理延续手续。

第十三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需要变更职业健康检查类别或项目的,应当向原批准部门提出申请,并进行资质审定。变更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及地址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批准机关申请变更。

遗失职业健康检查批准证书的,应当及时声明,并向原批准部门申请补发;补发的资质证书的批准日期为准予补发日期,在该日期后打印“补发”字样。

变更或补发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证书原有效期不变。

第十四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批准部门注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并登记存档,予以公告:(一)医疗卫生机构申请注销的;

(二)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未提出延续申请的;(三)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第三章 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五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工作程序等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接受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应当签订委托协议书。第十七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依据职业健康监护相关技术规范,结合用人单位提交的资料,告知用人单位应当检查的项目和检查周期。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体检人员名单、工艺流程等相关资料,并作为委托协议书的附件双方共同保存。

第十八条 劳动者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可能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并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根据劳动者所在单位出具的职业史证明材料或劳动者自述的职业史,对其进行健康检查。

第十九条 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师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定期参加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医师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二十条 职业健康检查实行主检医师技术负责制,主检医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级及以上医疗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相关工作三年以上,熟悉职业卫生和职业病诊断相关标准;(三)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主检医师培训并考核合格。

每个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具有一名以上主检医师。

第二十一条 职业健康检查主检医师的职责:

(一)负责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控制,保证职业健康检查符合职业健康监护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综合分析各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作出职业健康检查结论,提出医学处理意见并签名;

(三)负责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咨询和解释工作。

第二十二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客观、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在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完成劳动者个人健康检查报告和本次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委托,综合分析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监测资料,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防护措施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出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

第二十四条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结束之日起三十日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包括劳动者个人健康检查报告和本次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者个人健康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用人单位。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还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第二十五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在登记机关管辖区域范围内开展外出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每年向登记机关备案。

第二十六条 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并保护其个人隐私。

第二十七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做好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居民健康卡发放和使用工作。

第二十八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并长期保存。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委托书;(二)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书面告知材料,包括劳动者个人健康检查报告、本次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包括劳动者个人健康检查结果汇总、需要复查的劳动者名单、职业禁忌作业人员名单、疑似职业病病人名单等);(四)其他有关材料。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辖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管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做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制度执行情况;(二)职业健康检查的类别和项目;(三)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情况;(四)疑似职业病报告情况;(五)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管理情况等。

第三十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至少每半年监督检查一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将审批、监督检查情况等信息相互通报,保证工作的有效衔接。

第三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时,有权查阅或复制有关资料,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不得隐瞒、阻碍或者拒绝。

第三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投诉、举报机制,履行保密义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八十条进行处罚。

第三十四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八十一条进行处罚:(一)超出资质认可或者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二)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三十五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疑似职业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进行处罚。第三十六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未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履行主检医师职责的;(三)未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的;

(四)未在登记机关备案开展外出职业健康检查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周期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执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5号)及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第三十八条 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 月 日起施行。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公布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同时废止。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起草说明

一、修订背景

为规范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防治职业病,根据2001年10月27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制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以下简称〘监护管理办法〙),并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2011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对职业卫生监督职能进行了调整,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承担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为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管理、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拟将〘监护管理办法〙修订为〘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检查管理办法〙),并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

二、修订过程 2011年9月,卫生部监督局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原则和精神,对〘监护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起草了〘检查管理办法(修订初稿)〙,并先后多次组织召开由相关领域专家和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参加的研讨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检查管理办法(修订送审稿)〙,于5月报送卫生部监督局。

2012年6月下旬,卫生部监督局组织召开由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修订研讨会。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再次进行修改,形成了〘检查管理办法(修订稿)〙。8月,卫生部监督局书面征求了31个省(区、市)卫生厅局监督(法监)处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监督处的意见,共收到有关意见139条,其中88条意见被采纳或部分采纳,51条意见由于其他条款已包括相关内容等原因未被采纳。在逐条梳理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于9月24日经局务会讨论原则通过,并于会后征求了部内有关司局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检查管理办法(修订稿)〙,保证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卫生部监督局组织召开论证会,邀请部内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和职业健康检查有关专家参加。会议对修订内容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了〘检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总体思路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有关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重点突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强调政务院务公开,方便劳动者,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

〘监护管理办法〙共二十五条。修订后的〘检查管理办法〙共分六章,三十九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增加多项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规定。一是为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充足、便捷的职业健康检查,针对部分县(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数量相对不足的情况,增加了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臵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规定(第四条)。二是强化政务和院务公开,增加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分别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名单、地址和工作程序等规定(第五、第十五条)。三是为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增加了劳动者自己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给予检查的条款(第十八条)。四是为方便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增加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外出体检的条款并将备案规定为每年一次(第二十五条)。五是为方便劳动者就诊和档案保存,增加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发放居民健康卡等规定(第二

十七、第二十八条)。

(二)细化并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申请条件、行政审批、延续、变更、注销等的具体规定(第八至第十四条)。二是进一步细化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各项职责和责任(第七、第二十二条)。三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医师和主检医师条件、职责、培训和考核的有关规定(第十九至第二十一条)。四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规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规定,包括签订委托协议书、告知用人单位应当检查的项目和周期、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等(第十六、第十七、第二十三条);五是增加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监督管理原则、监督检查内容和监督检查频次等规定(第二十九至第三十一条)。六是增加社会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机制(第三十二条)。七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未履行告知、报告、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等职责的法律责任规定(第三十六条)。

(三)依法依职责对涉及用人单位的有关条款进行调整。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央编办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调整,本次修订删除了原〘监护管理办法〙中有关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的内容(原〘监护管理办法〙第三、六、七、八、九、十、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条),涉及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和保存以及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第49号令)已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保留并进一步细化对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职业健康检查所需资料的规定(第三条、第十七条第二款)。

为方便理解和使用,增加了职业健康检查的定义、类别和项目、应当参照的技术规范等条款(第二、第六、第三十七条)。此外,还作了一些文字修改。

第三篇:《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说明

附件

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规范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活动,加强不动产登记资料的管理、保护和利用,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和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本原则和法定主体】

不动产登记资料实行属地查询和分类查询,遵循依法、便民和高效的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工作。

不动产登记机构开展查询工作时不得收取费用。第三条 【不动产登记资料的保管和范围】

不动产登记资料由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保存和管理。不动产登记资料包括:

(一)不动产登记簿等不动产登记结果(以下简称登记结果);

(二)不动产登记原始资料(以下简称原始资料),包括不动产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材料、不动产权属来源、登记原因、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等材料以及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核材料。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前已经形成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房屋、森林、林木、海域等登记资料,也属于不动产登记资料。

第四条 【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申请的主体】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和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查询主体可以依法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

本办法所称其他查询主体包括清算组、破产管理人、财产代管人、监护人,以及受委托律师、持人民法院调查令的查询申请人等。

第五条【推广新技术查询】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加强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自助查询终端等多种方式为查询申请人提供便利。

第二章 查询程序

第六条 【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人员与场所】 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原则上应当在不动产所在地的市、县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复制和出具查询结果证明等工作。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在指定场所提供必要的场地并配备相应的设施,根据需要,可以在相关场所设置登记信息查询端口,提供不动产登记簿记载信息查询服务。

申请查询、复制原始资料,应当优先调取数字化成果,确有需求和必要的,再调取纸质原始资料。

第七条【查询申请书的内容要求】

申请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应当提交查询申请书和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材料。查询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查询主体;

(二)查询目的;

(三)查询内容;

(四)查询结果要求;

(五)提交的申请材料清单。第八条 【委托申请】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委托他人代为申请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的,被委托人应当提交双方身份证明材料和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中应当注明双方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件号码、委托事项、委托时限、法律义务、委托日期等内容,双

方签字或者盖章。

第九条 【出具查询结果证明】

符合查询条件,查询人要求出具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结果证明或者复制登记资料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当场提供。因特殊原因不能当场提供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提供。

查询结果证明应当注明出具的日期,并加盖不动产登记机构查询专用章。为利害关系人出具的查询结果证明应当注明查询的目的或者用途。

第十条【不予查询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不予查询,并出具不予查询告知书:

(一)申请查询的不动产不属于不动产登记机构管辖范围的;

(二)查询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符合规定的;

(三)申请查询的主体或者查询事项不符合规定的;

(四)申请查询的目的不合法的;

(五)无正当理由,反复申请查询同一不动产登记资料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一条 【涉密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查询规定】 申请查询的不动产登记资料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

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建立查询记录簿】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建立查询记录簿,做好查询记录工作,记录查询人、查询的目的或者用途、查询时间以及复制的不动产登记资料的种类、出具的查询结果证明情况等。

查询记录簿永久保存。查询申请书保留五年。

第三章 权利人查询

第十三条 【权利人申请查询】

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人查询其名下相关的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查询申请书;

(二)查询人的身份证明材料。第十四条 【检索方式】

权利人申请查询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以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号码或者组织机构代码等特定主体身份信息或者不动产具体坐落位置作为检索方式,查询登记在权利人名下的不动产权利的相关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 【查询方式】

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设置自助查询终端,为权利人提供

不动产登记结果查询服务。

自助查询终端应当具备验证查询操作人与权利人是否一致、相关身份证明是否真实,以及出具查询结果证明的功能。

第十六条 【其他查询主体】

清算组、破产管理人、财产代管人、监护人等依法有权管理和处分不动产权利的主体,参照本章的规定查询登记在被清算企业、破产企业、失踪人、被监护人名下的不动产登记资料。

第四章 利害关系人查询

第十七条 【利害关系人申请查询】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相关不动产登记结果:

(一)买卖、互换、赠与、租赁、抵押被查询不动产并已经签订合同的;

(二)与被查询不动产存在相关民事纠纷且已经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

(三)继承或者受遗赠被查询不动产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八条 【利害关系证明材料】

利害关系人申请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应当提交查询申请书、身份证明材料和利害关系证明材料。其中,利害关系证明材料包括:

(一)属于第十七条第一项情况的,包括买卖合同、互换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抵押合同等;

(二)属于第十七条第二项情况的,包括立案通知书、仲裁受理通知书等;

(三)属于第十七条第三项情况的,包括死亡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遗嘱、遗嘱公证书、继承权公证书等。

第十九条 【无证明材料的利害关系人申请查询】 不符合第十七条规定条件,但可能发生交易、租赁、抵押、诉讼、继承等情形的,查询人可以提交查询申请书和身份证明材料,申请查询相关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下列信息:

(一)不动产的自然状况;

(二)不动产是否存在共有情形;

(三)不动产是否存在抵押权登记、预告登记或者异议登记情形;

(四)不动产是否存在查封登记或者其他限制处分的情形。

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口头告知查询结果,不出具查询结果证明。

第二十条 【律师受利害关系人的委托申请查询】

受利害关系人委托的律师按照律师法的规定行使调查取证职责,除可以查询第十九条规定的信息外,还可以申请查询相关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下列信息:

(一)提供的被查询不动产权利主体名称与登记簿的记载是否一致;

(二)不动产的共有形式;

(三)要求办理查封登记或者限制处分的机关。第二十一条 【律师申请查询应提交的材料】 律师按照第二十条的规定申请查询不动产登记簿记载信息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查询申请书;

(二)委托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承诺函以及授权委托书;

(三)律师证以及律师事务所出具的证明材料。委托人应当在本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承诺函中承诺不作出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事项。

第二十二条 【持法院调查令进行查询】

当事人或者委托代理人持人民法院签发的调查令,依据其调查的范围,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查询相应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查询申请书;

(二)身份证明材料;

(三)人民法院签发的调查令。第二十三条 【查询承诺】

按照本章规定申请查询的,查询人应当在查询申请书中填写查询的目的或者用途,承诺不将查询获得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用于其他目的,不泄露查询获得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并同意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检索方式】

按照本章规定申请查询的,每份申请书只能申请查询一个不动产登记单元,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以不动产具体坐落位置作为检索方式进行查询。

第五章 国家机关查询与共享

第二十五条【与国家机关信息共享方式】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与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通过网络实时互通共享的方式,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与审批信息、交易信息等实时互通共享机制。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与人事、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统计等部门,通过网络定期汇总推送、提供信息查询接口等方式,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与相关信息的互通共享机制。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国家安全、监察、公安、审

计等部门可以与不动产登记机构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也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现场查询、复制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不动产登记资料。

第二十六条 【信息共享协议】

不动产登记机构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与相关部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机制的,应当按照只限于满足相关部门管理职责需求的原则,签订信息共享协议或者联合发布文件,明确共享信息的范围、内容、用途、方式、保密要求和相关法律责任等事项,确保信息安全。

第二十七条 【应提交的材料】

有关国家机关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现场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应当向不动产登记机构提供下列材料:

(一)查询申请书;

(二)本单位出具的协助查询材料;

(三)工作人员的工作证。第二十八条 【检索方式】

有关国家机关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现场查询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根据其要求,以不动产权利人身份信息或者不动产具体坐落位置作为检索方式进行查询。有关国家机关提供的检索信息应当明确。

第二十九条 【获取的登记信息使用限制】

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本章规定获取的不动产登记资料,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相关约定,不得泄露或者用于其他目的。未经不动产登记机构同意,不得对外提供查询或者出具查询结果证明,不得提供其他国家机关使用。

第六章 登记信息资料保护

第三十条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会同相关国家机关加强不动产登记信息互通共享系统的安全保护,严格设立用户权限,对用户操作、查询内容进行日志管理,对查询工作人员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信息安全。

第三十一条 【查询行为的要求】

查询人查阅、抄录和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的,不得将不动产登记资料带离指定场所,不得拆散、调换、抽取、撕毁、污损不动产登记资料,也不得损坏查询设备。

查询人有前款行为的,不动产登记机构有权禁止该查询人继续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并可以拒绝为其出具查询结果证明。

第三十二条【不动产登记资料的保存期限】

不动产登记簿以及所有电子介质的不动产登记资料应当永久保存,不得销毁或者删除。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纸质不动产登记原始资料可以销毁:

(一)抵押权、地役权登记已经注销且自注销之日起满五年的;

(二)查封登记、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已经注销且自注销之日起满两年的。

第三十三条 【销毁的方法和清册】

符合销毁条件的不动产登记资料应当在不动产登记机构指定的场所销毁。

不动产登记资料应当建立纸质不动产登记资料销毁清册,详细记录被销毁的纸质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名称、数量、时间、地点,负责销毁以及监督销毁的人员应当在清册上签名。

第七章 罚则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查询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采用提供虚假材料等欺骗手段申请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的;

(二)泄露不动产登记资料、登记信息的;

(三)遗失、拆散、调换、抽取、污损、撕毁不动产登记资料的;

(四)擅自将不动产登记资料带离查询场所、损坏查询设备的;

(五)因扰乱查询、复制秩序导致不动产登记机构受损失的;

(六)滥用查询结果证明的。

第三十五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不动产登记机构、有关国家机关以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有关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条件的申请不予查询、复制,对不符合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条件的申请予以查询、复制的;

(二)擅自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或者出具查询结果证明的;

(三)泄露不动产登记资料、登记信息的;

(四)利用不动产登记资料进行不正当活动的;

(五)未履行对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安全保护义务,导致不动产登记资料、登记信息毁损、灭失或者被他人篡改,造

成严重后果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关于《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立法必要性

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改革事项。自2014年11月24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颁布以来,不动产登记各项配套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各地不动产登记工作稳步推进。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是不动产登记机构的重要服务事项,查询量与日常登簿量基本持平。但是,查询的规定散见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中,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制度规范。为规范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行为,进一步发挥不动产登记的物权公示作用,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有必要出台专门的部门规章予以规范。

二、工作过程

《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国土资源部2017年的重点立法项目。国土资源部在2015年研究起草《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同时,就启动了《办法》的研究起草工作。2017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赴北京、江西、浙江、新疆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并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经反复研究

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

《办法》共8章36条,包括总则、查询程序、权利人查询、利害关系人查询、国家机关查询与共享、登记信息资料保护、罚则、附则等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一)合理设置章节结构

《办法》采用按照查询主体分类规范的方式设定章节框架结构。为便于查询人查找自身适用条款,依法准确方便地进行查询,在充分吸收现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基础上,对各类查询人分别予以明确和细化(第四条)。《办法》第三、四、五章分别规定了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和国家机关的查询,明确不同类别的查询范围和权限。对于通用性规定,本着简洁、高效的原则在第二章查询程序中予以规范。

(二)明确以权利人身份信息进行查询的条件 为了充分发挥不动产登记资料的作用,《办法》从实际出发,明确了两类主体可以权利人身份信息等进行查询。一是权利人自身可以要求不动产登记机构以自己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号码或者组织机构代码等特定主体身份信息作为检索方式,查询该登记在自己名下的不动产权利信息(第十四条)。二是有关国家机关可以要求不动产登记机构以不动产权利人身份信息作为检索方式进行查询(第二十八条)。

(三)明确利害关系人的查询范围

《办法》对利害关系人进行了区分和细化,以满足不同主体的查询需求。一是规定符合交易、诉讼、仲裁、继承、受遗赠等条件,能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利害关系人,可以查询不动产登记结果(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二是明确对可能发生交易、诉讼、继承、抵押、租赁等需要查询,但无法提供利害关系证明材料的利害关系人,可以查询不动产的自然状况、是否存在共有情形以其他登记等情形(第十九条)。三是规定了律师受利害关系人委托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方式和范围(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

(四)明确国家机关的查询与共享机制

《办法》明确规定了有关国家机关既可以通过建立信息互通共享的方式获取不动产登记信息,也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场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同时,区分审批交易机关和相关信息共享部门,规定前者通过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后者通过定期汇总推送、提供信息查询接口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第二十五条)。

(五)建立严格的登记信息资料安全保护机制 《办法》明确要求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通过安全教育培训、设立用户权限、严加防护管理等多种方式,确保信息安全(第三十条)。同时在罚则中明确了各类主体包括查询人、不动产登记机构、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违法泄露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法律责任(第三

十四条、第三十五条)。

第四篇:关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多头管理、逐步实现一个窗口对外的有效举措,对于保护权利人合法财产权,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尤其是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具有重要意义。国土资源部起草了《不动产登记条例(草案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国土资源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共6章30条,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原则

征求意见稿根据2013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有关要求,贯彻国务院确定的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精神,主要遵循4条原则:一是整合职责。明确一个部门负责登记,并对机构设置、簿册管理、基本程序、信息共享与保护提出统一要求。二是物权稳定。注重稳定连续、保护权利,明确已经发放的权属证书继续有效,已经依法享有的不动产权利不因登记机构和程序的改变而

受到影响。三是方便群众。逐步实现一个窗口对外,并简化程序,减少群众负担。四是严格管理。重点规范登记行为,强化政府责任,提高登记质量,增强不动产登记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主要内容

(一)关于登记机构。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关于整合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职责的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不动产登记工作,同时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一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不动产登记工作,并接受上级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第五条)

(二)关于登记簿册。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严格规范登记簿的管理有利于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征求意见稿规定,登记机构应当设置统一的登记簿,载明不动产自然状况、权属状况等相关事项,并对登记簿的介质形式、登记机构的保管保存义务等进行明确(第二章)。同时,为妥善处理好不动产统一登记过程中新证和老证之间的关系,征求意见稿特别强调,条例施行前依法颁发的各类不动产权属证书和登记簿继续有效(第二十八条)。

(三)关于登记程序。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的要求,本着简化程序、方便群众的原则,征求意见稿规定,一是充分尊重申请人的意愿,允许申请人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单方提出登记申请,在登

记机构登记前还可以自愿撤回登记申请(第十二条、第十三条)。二是要求登记机构公开申请登记所需材料目录和示范文本等信息,为申请人提供便利(第十四条)。三是严格受理期限,要求登记机构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审查;申请人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当场受理;登记机构未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内容的,视为符合受理条件(第十五条)。四是登记机构能够通过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第二十二条)。

(四)关于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统一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强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征求意见稿专设一章作出规定,一是要求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牵头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各级登记机构的信息要纳入统一基础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二是国土资源、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三是明确权利人、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有权依法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四是对查询获得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资料的使用进行规范。(第四章)

第五篇: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规范会计人员范围及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我们研究起草了《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对《管理办法》作出如下说明:

一、制定背景

一是贯彻落实《会计法》有关精神,需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会计人员管理工作。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改后的《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第三十八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本法所称会计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因此,贯彻落实《会计法》有关精神,有必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明确会计人员的范围及其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等内容。

二是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需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财政部在2017年12月11日印发《财政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财政部令第92号),废止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文件。这一新情况,对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会计监管工作转型升级,从原有的以会计从业资格准入管理为主,向事中事后管理服务为主进行转变。因此,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有必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管理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和谋划。

三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工作。会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的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会计信息是实现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基础性信息。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会计工作有效作用,有必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明确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二、主要内容

(一)明确会计人员范围及其从事的会计工作。《管理办法》规定,会计人员是指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从事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等会计工作的人员。会计人员主要包括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1)出纳;(2)稽核;(3)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核算;(4)收入、费用(支出)的核算;(5)财务成果(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核算;(6)财务会计报告(决算报告)编制;(7)会计信息分析应用;(8)会计监督;(9)会计档案保管;(10)其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

(二)明确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

《管理办法》规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遵守《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3)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相关专业资格资质证书,或持有会计类专业学历(学位)或相关专业学历(学位)证书,且持续参加继续教育的,表明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三)明确单位任用(聘用)会计人员的要求。《管理办法》规定,单位应当根据会计工作需要,自主任用(聘用)会计人员,并对任用(聘用)的会计人员及其从业行业负责。同时,《管理办法》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明确了禁止任用(聘用)会计人员的情形。

(四)明确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求。

《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依法对单位任用(聘用)会计人员及其从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会计行业自律组织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指导督促会员依法从事会计工作,对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会员进行惩戒。

下载《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5篇)

    附件5 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药登记试验管理,保证农药登记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真实性,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

    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为贯彻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促进和便利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活动,规范和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日前,国家外......

    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

    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大中小 【颁布日期】910923 【颁布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日期】910923【内容分类】中医药类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2014年08月15日来源: 国务院法制办网站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规范登记行为,方便群众申请登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

    导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导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深化导游体制改革,保障导游合法权益,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

    印章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关于征求《温州长运集团有限公司印章 管理办法(试行)》修改意见的函 各所属单位: 现将《温州长运集团有限公司印章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讨论并提出修......

    车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 执法车辆暂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支队车辆的管理,贯彻车辆使用、维修、安全管理责任制,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结合支队执法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骨干教师选拔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骨干教师选拔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计划地培养、选拔和造就一批学有特色,教有特色的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骨干教师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