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肥料管理条例(共5篇)

时间:2019-05-14 08:2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省肥料管理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省肥料管理条例》。

第一篇:吉林省肥料管理条例

吉林省肥料管理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09-10 生效日期: 2001-09-10 发布部门: 吉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肥料管理,维护肥料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畜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者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肥料包括下列各类:

(一)以提供植物营养为主的有机、无机肥料类和微生物活性体产品及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混产品;

(二)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主的土壤调理剂类;

(三)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能促进养分吸收的农药管理范围以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

(四)兼有上述两种以上作用的其他肥料产品。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肥料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肥料和农药的混合物以及使用者自制自用的有机肥料不适用本办法。

肥料进出境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肥料监督管理工作。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土壤肥料管理机构受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实施肥料登记工作;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土壤肥料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肥料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肥料登记

第五条 肥料产品实行登记制度。

经农田长期使用,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下列肥料产品免于登记:

硫酸铵、尿素、硝酸铵、氰铵化钙、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氯化铵、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钾、单一微量元素肥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免于登记的肥料产品。

第六条 肥料登记由领有工商营业执照的肥料生产企业申请。申请人应当向受理登记机构提供其肥料产品的下列资料:

(一)主要成份、配方和理化性状;

(二)技术指标、检验规则和方法;

(三)主要原料和生产的主要工艺;

(四)有毒、有害元素的含量;

(五)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试验单位出具的产品在3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区域就不同作物或者土壤进行的田间肥料应用的试验报告。

第七条 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企业标准和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建议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产品种类,可适当减免田间试验。

第八条 肥料登记分正式登记和临时登记。

办理肥料正式登记的产品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正式名称和通用名称;

(二)符合所执行的质量标准;

(三)安全性鉴定合格,对作物、土壤、环境和人、畜无危害作用;

(四)需作试验的产品具有增产效果明显、安全用量可靠的证明资料;

(五)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条件。

具备前款(一)至(三)项条件,未按规定进行田间试验的,可办理临时登记。

第九条 肥料登记申请,由省土壤肥料管理机构受理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属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肥料种类,按照规定报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登记;属本省登记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本省登记的肥料种类,提交省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提出评审意见,报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登记证,并向社会公告。

省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聘请的肥料技术专家组成。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的肥料产品,登记申请不予受理: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二)知识产权有争议的;

(三)不符合有关安全、卫生、环保等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要求的。

第十一条 正式登记证有效期为5年,临时登记证有效期为1年。

肥料登记有效期满,需继续生产的,应在有效期满前30日内申请续展登记。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30日的宽展期。宽展期满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登记。肥料正式登记的续展期为5年,临时登记的续展期为1年。肥料续展登记后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告。

第十二条 肥料生产企业在肥料产品登记有效期限内,变更企业名称或者产品名称的,应在原登记机关办理肥料变更登记;改变肥料成份或者剂型的,应重新登记。

第十三条 肥料登记申请受理和审核单位及有关人员应为申请者保守技术秘密。

第三章 生产和经营

第十四条 肥料生产应当符合国家肥料工业的产业政策。

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肥料产品。

第十五条 肥料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管理制度。

未依法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并获取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肥料。

第十六条 肥料生产企业应当按照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并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防止产生环境污染。

第十七条 肥料产品的包装必须印有标签或者附有使用说明书。肥料标签或者使用说明书应当用中文载明下列内容:

(一)产品名称、通用名,生产厂名、厂址和产品合格证;

(二)肥料登记证号、肥料临时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的标记、编号和批准日期;

(三)产品标准的编号;

(四)产品有效成份的名称、含量及其净重量(或容量)和剂型;

(五)适宜作物和区域、安全用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生产日期、产品批号和有效期。

分装的肥料产品还应当标明分装单位的名称及其地址。

产品标签或者使用说明书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肥料登记证、肥料临时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确定的内容相符。

第十八条 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的肥料产品,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肥料产品出厂前,应当经过检验并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

第二十条 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允许经营肥料的单位,除应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掌握肥料使用知识的营业人员;

(二)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业场所、仓储设施、安全防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三)有防止肥料变质、失效的必要措施和保证肥料质量的管理制度;

(四)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一条 肥料经营单位购进肥料时,应当向肥料生产或者批发企业核对产品标签或者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肥料登记证、肥料临时登记证、肥料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经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货。

经营外省登记的肥料产品的单位,须将从外省购进肥料的名称、数量、生产单位和该肥料在外省的登记情况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登记的肥料产品除外。

第二十二条 肥料经营单位不得经营下列肥料:

(一)无肥料生产许可证(准产证)、肥料登记证或者肥料临时登记证的(国家规定免于登记的肥料除外);

(二)无质量合格证或者检验不合格的;

(三)包装上未印制标签或者未附具使用说明书的;

(四)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销售的;

(五)质量不符合标明的质量状况的;

(六)国家、省规定禁止经营的其他肥料。

第二十三条 肥料经营单位向使用者销售肥料时,须提供肥料使用技术和说明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服务。

第四章 监督与服务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辖区内的肥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受检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拒绝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对假冒伪劣肥料需进行销毁处理的,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对仍有使用价值的,须经肥料检验机构检验,必要时要经过田间试验,制定使用方法和用量后方可使用。

关联法规:

第二十六条 肥料商品名称必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不得误导使用者。

第二十七条 通过省级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介发布的肥料广告和国外、省外以及港、澳、台地区肥料产品的广告,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市、县级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介发布的肥料广告,由广告业主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未经审查批准的广告不得发布。

第二十八条 肥料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的,由有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技术纠纷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调解无效的,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处理。

关联法规:

第二十九条 对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肥料案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并依法及时处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批准登记的肥料名录,及时提供肥料产品和市场信息,引导肥料使用者选购适合当地条件和农作物的优质高效肥料。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肥料使用者科学施肥的指导,按照当地土壤和种植情况,做好肥料使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肥料的使用效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应当责令赔偿;属于非经营性的,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经营性并有违法所得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肥料登记证或肥料临时登记证,擅自生产、经营肥料的;

(二)生产、经营已注销登记的肥料的;

(三)肥料登记证或肥料临时登记证有效期届满未办理续展登记,擅自继续生产该肥料的;

(四)假冒、伪造或者转让肥料登记证、号或者肥料临时登记证、号的;

(五)生产、经营的肥料产品有效成份或含量、适宜区域、安全用量与登记内容不一致的。

第三十三条 经营外省登记的肥料产品,肥料经营者不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营假冒、劣质和无产品质量合格证肥料的;

(二)肥料包装未印刷标签或附具说明书,以及印刷的标签或附具的说明书内容不完整的;

(三)生产、经营国家明令淘汰的肥料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从事肥料经营活动或者擅自发布肥料广告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登记、发证行为和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七条 干扰、妨碍有关肥料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联法规:

第三十八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肥料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肥料销售人员管理细则

销售人员管理细则

一、底薪加提成制:

1、销售人员待遇:分为基本工资800元,出勤工资150元,会议考勤150元,绩效工资300元,话费补助100元+销售提成+五险(400元左右)。

2、每个销售人员当年最低销售定额为500度吨,如果销售人员当期完成的销售额超过设置指标,且货款回收率在100%,则超过以上部分按比例提成。销售提成具体分配如下: 500吨以上,提成比例为40元/吨,700吨以上,提成比例为50元/吨,1000吨以上,提成比例为60元/吨,1500吨以上,提成比例为70元/吨,二、完全提成制:销售人员销售肥料按以下方式提成:年销售数量少于400吨提成60元/吨,400-699吨提成65元/吨,700-999吨提成70元/吨,1000-1299吨提成75元/吨,1300-1599吨提成80元/吨,1600-1799吨提成85元/吨,1800-1999吨提成90元/吨,2000吨以上提成100元/吨。

三、完成销售最低定额以上的(500吨以上),公司根据发展情况,年终给予奖励10-30元/吨,具体金额由公司在此范围内决定。

四、为更的挥各个区域经理的网络和关系,区域经理之间介绍客户,如A介绍客户给B,协助B一起跑成的客户,则A从该客户销售提成中提成50%,第两年提成40%。第三年每吨提成30%,在此期间要协助B做好服务和维护工作。

五、结算,没有欠款的,每月可先按回收货款的80%计算提成,其余部分年底根据销售总量计算出应提成数额,一次计算补齐。

六、客户介绍业务奖励:A客户介绍其区域以外的客户B,B第一次现款提货30吨,一次性奖励A30*25=750元,以后B 每提货1吨,奖励A,10元,(A的所有奖励,从B所在区域的业务人员的提成中支出),此项由A区域经理书面报公司和B所在区域经理,经协商决定后下文批准后实施。

七、销售人员,进入公司签订试用劳动合同,试用期三个月,三个月试用期内连续不能完成最低定额的,公司予以辞退;试用期满合格的,签订正式聘用合同,自正式聘用合同生效之日起,开始办理五险手续,试用期时间不予办理五险。

八、售人员超额完成年销售定额的,自第二起,月基本工资提高到一档(按照国家中级职称工资档位标准),第二年仍超额完成年销售定额的,月基本工资再提高一档。以后每年超额完成年销售定额的,下年月基本工资提高一档。

九、售人员连续三个月不能完成最低销售定额的,月基本工资自第四个月起,降低100元。

十、有销售人员,每月参加公司学习不得低于3天,每月在市场一线不得低于15天。

十一、销售人员每次出发都要有出发记录表,详细记录走访客户的资料(名片、电话、经营肥料的品种、年销售总量、主要种植作物、,每次出发回公司后要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并上交出发记录。

十二、公司定期召开销售工作会议,原则上每月6号、16号、26号,三次销售工作会议(会议可能会有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网络会议各个销售人员可通过邮箱、QQ,汇报市场情况及信息、建议、方案等),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迟会议,公司提前两天通知,如没有公司另行通知,所有销售人员必需提前安排好各自的工作,不得耽误会议,销售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不准缺席,不准请假。

十三、销售人员应积极推广、推介公司的产品,不得虚假宣传;不得随意对客户做出承诺,除公司已经制定并公开的各种政策。

十四、公司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如因质量原因对客户造成的损失全部由公司负责。公司做后勤保障服务,及时和销售人员沟通并安排生产,以保证产品的及时供应,根据具体生产计划,约定发货时间,按约定时间发货。

十五、宣传费用及宣传品:

1、公司广告(宣传品、门头喷绘、媒体广告、宣传资料、试验肥料等)费用投入的最高限销售金额的0.5%。,公司根据具体情况整体调整。

2、公司在各地、县级电视台播放广告,须由区域业务员在经销商配合下,与当地电视台洽谈。业务员认为可行的情况下,以书面形式向销售主管领导提出申请(播出时间、播出时段、广告内容、广告费等),报公司领导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投放。

3、企划部负责,由区域经理配合对每次广告播出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并做出效果评价,撰写评价报告,同时附与广告播放相关的合同、费用发票复印件、区域负责人的书面申请、带有公司领导批复报告一同存档备查。

4、广告宣传带要由公司统一制作,未经允许,各地经销商自行制作公司产品的宣传品,费用公司不予承担。

5、在地、县级投放广告的费用由当地经销商先期垫付。当经销商完成销售任务时,公司根据与经销商的约定,公司按比例承担广告费及其它宣传所产生费用,超出公司报销额度部分由经销商承担。

十六、其他

1、解约:如乙方不能达到所签订的销量,乙方违规虚假宣传,随意承诺,兼职,不按出厂价格,私借客户钱物,私自携带货款,不及时与客户签订相关合同

二、车辆规定:

1、公司原则上实行车辆私有制,公司确定车辆品种及型号,由公司和个人分别出资一半共同购买,由销售人员个人拥有车辆使用权,该车辆挂在销售人员名下,公司保留该车辆的所有权,该车辆必须为公司服务三年以上且销售人员每年必须完成最低年销售额,三年后车辆所有权归该销售人员,该销售人员使用车辆过程中的一切费用(包括车辆强制保险),由使用车辆者自己承担,公司报销一半车辆必须的商业保险。

2、不愿意购车的销售人员,使用公司现有的车辆,应提前填写派车单,由公司根据各个销售用车申请,合理安排用车时间,由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办理车辆交接;车辆回公司后必须保持清洁,及时清洗车辆,谁驾车,谁负责。

3、驾驶员严格按公司要求办理出车,不履行出车手续视为出私车,每次公司给予100元处罚并通报批评。驾驶员除承担所产生的油料费、路桥费、违章罚款等费用外,发生交通事故的,由驾驶员自己承担全部经济损失或民事、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公司予以辞退。经批准开车回家、会友等为出私车。

4、公司需要统一活动需要使用个人车辆的、代表公司接送客人的,保持车辆清洁卫生,要热情周到,文明礼貌,按里程计算费用(除燃油费外,外加车辆折旧、保养等费用),即每公里 0.6—0.8 元。

5、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不论因公、私用车,违章罚款,由驾驶员自己承担。因公出车发生交通事故,经过交通部门鉴定后,责任在对方时,若造成公司损失时,驾驶员个人承担全部损失的20%,如果责任在公司驾驶员,则驾驶员个人承担全部经济损失或民事、刑事责任。

第三篇:吉林省欠税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欠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欠税管理,严密税源监控和有效清缴欠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和其它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欠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或解缴期限而未缴纳或未解缴的税款,以及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包括:

(一)办理纳税申报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或解缴的税款;

(二)经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期限已满,纳税人未在批准的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三)税务机关、审计机关、财政机关检查已查定的应补税额,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在《税务处理决定书》规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四)税务机关依法核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五)提供纳税担保后,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

(六)其他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或解缴的税款。

第三条 有上述欠税情形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为本办法所称的欠税人。

第四条 欠缴税款滞纳金、税收罚款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欠税管理的工作制度制定、综合协调、欠税公告发布、对欠税人实行强制执行、税收保全措施实施前的审核审批工作,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的征管部门负责;欠税的核算和分析工作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的计统部门负责;欠税涉及的行政复议、诉讼等法律事务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的政策法规部门负责;欠税的核实、清理清缴、对欠税人采取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的具体实施工作,由主管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负责;打击逃避追缴欠税工作由各级稽查局负责。上述各职能部门应建立并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及时传递和通报欠税信息及有关工作情况,形成合力,加强欠税管理。第二章 欠税的确认和报告

第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的以下情况确认欠税人和欠税金额:

(一)申报征收环节形成欠税的确认:在税款缴纳期限届满的次日,根据纳税人申报的应缴税款,与实缴税款情况进行核对,将未按期限缴纳的税款(经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除外)确认为欠税;

(二)延期缴纳税款形成欠税的确认:在延期缴纳期限届满的次日,根据批准的延期缴纳税款,与延期内税款的缴纳情况进行核对,将到期未缴纳的税款确认为欠税;

(三)稽查形成欠税的确认:在税款限缴期限届满的次日,根据《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确定应补缴的税款,与实际缴纳的查补税款情况进行核对,将到期未缴纳的税款确认为欠税;

(四)核定征收形成欠税的确认:在税款缴纳期限届满的次日,根据核定应缴税款,与实际缴纳的定额税款情况进行核对,将到期未缴纳的税款确认为欠税;

(五)担保形成欠税的确认:根据纳税担保人担保的应缴税款,与担保税款的实际缴纳情况进行核对,将到期未缴纳的担保税款确认为欠税;

(六)其他情形形成的欠税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在税款缴纳期限届满的次日予以确认。

第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必须在欠税确认后的15日内,向欠税人发送《税务事项告知书》,告知欠税人欠税税种、本期发生欠税金额、累计欠税余额;通知欠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欠税清缴计划及有关资料;同时告知欠税人如不及时缴清欠税和滞纳金,税务机关将要采取的监控、追缴和处罚措施等。告知方式可采取约谈送达、书面函告、数据电文等方式。主管税务机关对欠税的纳税人送达《税务事项告知书》后,要制作《税务文书送达回证》。欠税人必须于收到《欠税告知通知书》的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欠税清缴计划》(附件一),分期清缴金额和资金筹措情况等。

第八条 欠税人在欠税期间发生下列情形的,必须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一)欠税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欠税人,在对其不动产或大额资产(不包括产品和原材料等资产)销售、转让、投资或者无偿赠与他人等进行处置前,必须填报《欠税人处置不动产或大额资产报告表》(附件三),将处置的资产名称、地点、处置方式、金额以及接受方名称、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情况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

(二)欠税人发生解散、撤销和破产情形时,必须自解散事由发生或解散决议之日、责令关闭或吊销营业执照之日、法院受理破产裁定或批准撤销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附报做出解散、撤销和受理破产决定的文件复印件。报告内容包括:发生解散、撤销和破产情形的事由;发生前述情形时应缴未缴的税款、税收滞纳金、税收罚款情况及处置方案,发票结存情况及其他未了的税务事项。

(三)欠税人发生合并或分立情形时,必须自合并或分立决议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附报做出合并、分立的决议文件复印件。报告内容包括应缴未缴的税款、税收滞纳金、税收罚款情况及处置方案,发票结存情况及其他未了的税务事项。

(四)欠税的自然人或欠税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在离境5日之前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出境人姓名、护照号码、出境事由、离境时间、离境口岸等。

第三章 欠税的防范和控管

第九条 如果主管税务机关有证据证明欠税人存在违犯《征管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情形的,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征管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欠税人收回前期发生的经营收入拖欠款项,并未开具发票的,需税务机关代开发票,要依法缴纳欠缴的税款,然后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代开发票。第十条 欠税人缴清欠税后,主管税务机关应于确认税款入库后的1日以内,恢复对欠税人正常的发票供应。

第十一条 欠税人被主管税务机关收缴发票后,以前为消费者事实上已经提供了劳务或销售了不动产,消费者已经结清价款,欠税人一直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发票,导致消费者难以做帐务处理和办理产权。为了保障消费者利益,在消费者能够提供证据证明确实为其提供了劳务或销售了不动产,经市州局审批同意后,由主管税务机关监督纳税人为消费者开具发票。开出的金额和涉及的税款,应当由主管税务机关记录明细存档,并依法向欠税人追缴欠税。

第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欠税人信息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更新。欠税人欠税信息原则上要全部录入《吉林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JTAIS)》存储,实行信息共享。

第十三条 各市州局要按月向省局上报“欠税情况统计及分析报告“,全面深入地反映本地区欠税的构成分布情况、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监控追缴工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和建议,根据重点欠税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欠税清缴能力,进而对欠税清缴情况进行预测,提出下期欠税清缴计划。

第十四条 纳税人申请延期缴纳税款,主管税务机关要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对未经核实或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受理的主管税务机关不得上报上级税务机关。

第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要建立分户《延期缴纳税款管理台账》(附件四),将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列为日常税源管理的重点内容,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及资金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督促纳税人按期缴纳税款。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及时转为欠税处理。《延期缴纳税款管理台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延期缴纳税款批准情况、延期缴纳税款申请时的货币资金、应付职工工资、应付社会保险费情况、税款缴纳时间及税种、金额等。第十六条 对纳税人的延期缴纳税款的审批,区级主管地税机关报市州局审核同意后报省局审批;县(市)局直接报省局审批。

第十七条 对经常变更经营场所的欠税人,主管税务机关要加强监管,限制其发票用量,防范欠税人失踪逃逸。

第十八条 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时,要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欠税情况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定。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欠税信息报告纳税信用等级评审部门,由评审部门根据情况对其纳税信用等级进行调整。对在半年内未全部缴清上所欠税款和当年发生新欠税款当年未能全部缴清的纳税人,取消其评定A级信用等级的资格。

第十九条 税务机关要按照《欠税公告办法》公告欠税情况。缴纳欠税30%以上,余额部分提供足额纳税担保或提供补缴计划的,可以暂缓公告,但最长不得超过两个公告期。

第二十条 欠税人未缴清欠税的,税务机关不得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第二十一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对欠税人建立分户《欠税管理档案》。《欠税管理档案》应包括《欠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报告表》(附件二)、欠税台账、欠税清缴能力评估分析报告、欠税控管和追缴措施的实施等资料,详细反映欠税人的基本情况、所欠税款情况、欠税清缴计划,动态反映欠税人的生产经营、资金变动、资产处置、投资和欠税清缴情况,以及税务机关对欠税的评估分析和对欠税人所采取的监控、追缴措施等情况。第二十二条 各地税务机关要主动与对应的国家税务机关建立工作联系,对欠税人的欠税信息及其相关信息实施交换与共享。第四章 欠税追缴

第二十三条 纳税人缴纳欠税时要同时清缴税金和对应的滞纳金。

第二十四条 欠税人发生退税情形时,主管税务机关要先将应退税款和应退利息抵顶欠税和滞纳金,抵顶后还有余额的,方可办理退税。

第二十五条 申报期结束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反映逾期未缴纳税款情况,按以下规定及时向欠税人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内容应包括本期未缴税金、累计欠税余额和加收滞纳金的规定,责令欠税人限期缴纳欠税:

(一)对未按规定报送清缴欠税计划的,应于清缴欠税计划报送时限期满之日起5日内向欠税人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

(二)主管税务机关应自收到清缴欠税计划之日起的15日内向欠税人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

第二十六条 欠税的自然人或欠税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并且在离境5日之前不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欠税人缴清欠税后,主管税务机关应于确认税款入库后的1日内,告知出境管理机关撤销阻止出境通知。

第二十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有清缴能力的欠税人,在责令缴纳税款期限内仍未缴纳欠税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必须于限期届满次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欠税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和滞纳金。欠税人用于支付当期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的存款部分不得扣划。欠税人发生不可抗力灾害的,可暂缓扣款。

第二十八条 有清缴能力的欠税人没有可供扣缴的存款或存款不足以扣缴欠税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应当扣押、查封并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欠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和滞纳金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欠税和滞纳金。一次执行未能保障欠税全部入库时,可多次实施强制执行措施。

第二十九条 财产被查封、扣押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查封后两个月内开始拍卖或变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欠税人在拍卖前缴清欠税和有关费用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停止执行强制执行措施。

第三十条 冻结纳税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强制执行措施需延长期限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

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未办理延期手续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消灭。

第三十二条 欠税人的债权超过半年不予行使又无正当理由的,或欠税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的,主管地税机关可以在调查取证后向人民法院提请行使代位权或撤消权。

第三十三条 欠税人发生破产、解散情形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向清算机构书面提出清偿欠税要求,依法主张税收优先权,按照法定偿债程序将欠税征缴入库。第三十四条 欠税人发生合并情形时,未缴清欠税的,由合并后的纳税人履行其欠税、滞纳金、罚款的缴纳义务。欠税人有分立情形,分立时未缴清欠税的,由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欠税义务承担连带责任,税务机关有权向分立后的任何一个纳税人追缴其欠税、滞纳金。第五章 欠税考核

第三十五条 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的欠税考核。第三十六条 省局对各市州局的陈欠税款压缩率,按照每年确定的目标实施考核。陈欠税款压缩率=当年陈欠税款入库额全部陈欠税款额

“全部陈欠税款额“是指各市州局、县(市、区)局在本以前发生的全部欠税,经省局审核批准后,可以剔除下列金额:

1、经各级人民法院正式判决破产的欠税人发生的陈欠税额;

2、经省、市、县国资委批准已经完成改制或正在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和符合改制规定的集体企业发生的陈欠税额;

3、事实上已经脱管或者逃逸5年以上的欠税人(按照自然计算),经省局批准确认后,其发生的陈欠税额。

4、其它经省局批准确认可以剔除的陈欠税额。第三十七条 省局对各市州局的新欠税款发生率,按照每年确定的目标实施考核。新欠税款发生率=当年新发生欠税额当年实现的全部税收入额 当年新发生欠税额经省局审核批准后,可以剔除下列金额:

1、经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破产的欠税人发生的新欠税额;

2、经省、市、县国资委批准已经完成改制或正在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和符合改制规定的集体企业发生的新欠税额;

3、经省局批准确认可以剔除的其它新欠税额。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八条 欠税人未按规定报送《欠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月度报告表》、《欠税清缴计划》等资料,在处分大额资产、解散、撤销、破产或合并分立前未依法履行报告义务或未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的,依照《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纳税人未如实核算或虽如实核算应纳税款,但故意不申报或虚假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依照《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税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可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经济惩戒:

(一)应当代开、监开发票而不代开、监开发票;

(二)对欠税人不按规定及时停供发票;

(三)对纳税人发生的欠税不到实地进行调查核实;

(四)对欠税信息不按规定及时录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

第四十一条 税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或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当年评选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的资格,可并处200元以上,400元以下的经济惩戒:

(一)对欠税人不按规定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

(二)扣押的财产逾期不处理;

(三)对欠税人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

(四)未及时通知欠税人开户银行扣缴税款及滞纳金;

(五)扣划欠税人用于支付当期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的存款;

(六)欠税人发生不可抗力灾害,未执行暂缓扣款规定,对欠税人恢复生产经营造成困难;

(七)欠税人缴清欠税和滞纳金并已确认入库,不及时告知出入境管理机关撤销阻止出境通知。

第四十二条 税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予以通报批评或责令待岗,取消其当年评选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的资格,可并处400元以上,600元以下的经济惩戒:

(一)隐瞒欠税不报或者不如实上报;

(二)对缓征税款不及时采取措施催缴入库形成欠税。

第四十三条 欠税人未缴清欠税、滞纳金、罚款,主管税务机关为其办理注销税务登记,致使欠税人逃逸,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并无法挽回经济损失,数额特别巨大,对直接责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休假日。第四十五条 各市州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操作规范。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吉林省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谢鸿光在吉林省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吉林省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谢鸿光(2006年7月27日)

尊敬的李斌副省长,在座的各市(州)政府领导和有关省直机关负责同志,同志们: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吉林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试点工作完成了方案制定,现在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这是完善统计体制的重大举措,是全国统计系统的一件大事、好事。多少年来,几代统计人都在期望的统计垂直管理体制,终于在吉林开始实施。这是新中国统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此,我受邱晓华局长的委托,代表国家统计局党组和全体干部,对吉林得以实施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体制,表示热烈的祝贺。

吉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省统计局、调查队视察指导工作,王云坤书记、王珉省长、林炎志副书记、田学仁常务副省长、李申学秘书长和李斌副省长对这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更是非常关心,多次给予精心指导。吉林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监察厅和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单位给予这次改革以大力支持和配合,提供了很多方便,解决了许多难题。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长期以来也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积极为统计部门排忧解难,对这次改革更是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配合。这是吉林省统计事业长期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这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在此,我代表国家统计局对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一贯高度重视支持统计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吉林省统计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近几年来,吉林统计改革进程加快,统计事业快速发展,统计受领导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统计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统计权威性越来越强。加强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开展县级统计数据质量达标升级活动,夯实了基层统

—1— 计工作基础。大力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拓宽了政府统计渠道。建立省市县三级光纤统计网络工程,创造了政府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全国统计系统现代化建设树立了典范。建立民营经济统计抽样调查制度,探索健全反映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国家改革统计制度方法提供了经验。这充分说明吉林省的广大统计工作者是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充满活力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干事的队伍。为此,我代表国家统计局对奋斗在吉林境内的全体统计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一、充分认识吉林实施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吉林省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规定:吉林省统计局将直接管理市级统计局领导班子,县级统计局主要负责人,市县两级统计局的机构、编制、经费,市级统计局的业务;市级统计局直接管理县级统计局副职和业务工作。实行省级统计局对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是吉林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决定的重大决策,是提升经济社会监测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对统计工作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维护统计调查的独立性,提高统计工作的信誉

独立性是国际公认的官方统计的根本原则,是维护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根本保证。独立调查的前提是调查机构、编制、经费脱离与其相关的利益群体。实行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为市级和县级统计机构实施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同时,独立性也是维护和提高统计信誉的前提。由于省以下统计机构不再是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统计工作者与当地也就不会有紧密的利益关系,社会各界就有理由相信统计机构是不受任何机构和个人影响的,所做的工作是公平公正的,所公布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统计工作就能赢得广大社会公众和调查对象的信任和支持配合。

(二)有利于维护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科学性,提高统计部门的地位

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指标口径、统一的调查方法、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式、统一的工作规范采集数据,是统计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2— 求。实行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能保证全省统计工作政令的畅通,能确保国家和省的各项统计制度得以严格执行,可以从组织上保障统计生产流程和生产行为的统一规范。同时,实行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有利于抽样调查的统一布点和样本轮换,提高抽样调查的科学性。统计工作的科学化必然带来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统计部门在社会公众中的地位也会相应提升。

(三)有利于准确地评价各地的发展,促使各地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为改进和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前不久中组部已印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试行办法》赋予了统计部门重要的职能,即全面科学地反映地方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绩效,为各级党委政府选拔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供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统计机构作为同级政府组成部门来反映政府的政绩,难度很大。实行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可以建立起第三方评价体系,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各市、县政府的政绩,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四)有利于整合统计资源,提高统计能力

在分级负责的体制下,由于各市、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统计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装备等差异很大,导致统计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统计资源严重不足,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工作水平难以提高。有的地方统计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其他市、县统计工作水平的制约,优势也难以发挥。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可以统筹使用全省统计资源,统一调配力量,有利于形成运转高效、规范协调、功能互补、信息共享的工作体系,有利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改进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现有的统计资源和调查网络,提高全省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五)吉林实行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将对全国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1962年1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统计工作要像会计一样保持独立性才行。同年4月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统计工作

—3— 的决定》提出:“各级统计部门的编制、干部和经费,原则上应由国家统计系统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指示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统计上的弄虚作假问题,许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一再呼吁对统计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并未付诸行动。吉林这次改革是统计工作向集中统一迈出的重大一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现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的体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同时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体制也适应了国家统计调查以国家和省为总体进行设计组织的需要。因此,吉林试点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的统计体制,必将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改革成功

搞好吉林省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吉林省统计部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国家统计局将会大力支持吉林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尽其所能,给予扶持,协助解决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我们热切地希望吉林省委、省政府能继续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给予统计部门更大的扶持,领导统计部门取得试点的成功。希望吉林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能像以前一样支持统计工作,帮助当地统计局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希望吉林省的组织、编制管理、发展改革、财政、人事、监察、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能积极配合统计部门的改革,帮助统计部门作好编制上划、人员上收、经费上划和资产接管等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统计事业。吉林省统计部门要坚决执行省政府印发的《吉林省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坚决服从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的领导,加强与组织、编制管理、发展改革、财政、人事、监察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统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协调,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作好落实工作。

任何改革都是各种关系的再调整。对统计工作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涉及与省直有关部门关系的调整,涉及与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关系的调整,涉及统计部门干部管理、职工收入关系的调整,难免引发矛盾。省统计局和市、县统计局的领导要加强对改革实施的研究工作,积极做好向当地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的宣传解释工作,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切实解决好干部职工在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关心维护群众的正当—4— 利益,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广大统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次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自觉服从改革大局,积极投身改革,为改革献计献策。

三、努力工作,促进吉林统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国家已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统计事业也处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计改革和建设,为统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统计数据,既给我们以很大的供给压力,又给统计改革带来了强大的需求动力。广大统计工作者努力工作,为统计事业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总体上看,统计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统计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和困难。统计工作还不能够适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环境资源、社会科技和第三产业中许多新型服务业统计信息不够健全,统计调查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反映不够灵敏准确,统计管理体制不顺,调查能力不强,统计信誉不高,难以为国家有效实施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上个月,培炎副总理在视察国家统计局时,要求统计部门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统计保障。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按照培炎副总理的要求研究制定统计发展战略和有关统计政策,修改《统计法》,制定“十一五”统计改革和发展规划,全面筹划统计事业的未来发展。吉林实行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体制,必将对吉林的发展和全国统计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希望吉林统计部门能抓住这次改革机会,认真贯彻落实培炎副总理在视察国家统计局时的讲话精神,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统计保障为目标,积极推进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全面提升吉林统计工作水平,为全国的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更多、更好、更有借鉴推广性的经验。当前,吉林统计工作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和各项建设的力度。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适应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的需要,紧密围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改革统计制度方法,加强环境资源、社会科技和新型服务业统计,研究建立能满足省、市、县政府需要的统一的统计调查体系。积极组织实施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光纤统计网络工程,增强统计工作中的科

—5— 技含量。完善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县级统计数据质量达标升级工作。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要妥善处理好改革与业务工作的关系,确保改革和业务工作两不误,努力做到队伍不散、秩序不乱、数据不断。

二、坚决执行国家的各项统计政策和制度。吉林省统计局是省政府的职能部门,也是国家统计政策和制度的执行部门。各级统计机构既要完成省委、省政府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也要坚决执行中央的各项统计指令。要严格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决定,严格执行统计法,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的统计标准、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工作计划,积极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要坚决执行国家各项统计改革部署,加强统计局与国家调查队的合作和团结,切实维护好局队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认真做好为地方政府的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统计分析和专项调查,多提切合吉林实际、促进吉林的发展的政策建议。认真做好对吉林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监测,及时反映新情况,揭示新问题。特别是要做好对市(州)、县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统计信息提供和统计服务工作。我国各级政府都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吉林省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能否成动,关键就看改革后的市(州)、县统计机构能否像以前一样满足当地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当地的统计需求,就不能说我们的试点是成功的;如果满足当地的统计需求能力弱化,就说明我们的试点方案还存在不足,还需要改进。省统计局一定要将满足市(州)、县党委、政府统计需求作为对市、县统计机构重点考评内容。市、县统计机构一定要像从前一样做好为本级政府的统计服务工作。

四、切实加强管理。实行新的体制以后,上级统计机构直接管理下级统计机构的干部、编制、业务、经费、资产等,对其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缺乏应有的经验。各级统计机构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能力。省统计局要加快研究制定有关干部、编制、业务、经费、资产等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各种统计行为,使各项统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加强对下级统计机构的监督,尽快建立健全各项监督体系。加强对各级统计局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组织—6— 协调能力。各级统计机构也要适应新体制的要求,尽快建立完善各项机关内部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同志们,我们的事业充满着希望,我们的事业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是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统计工作者一定能够继续开创新的局面。希望全省统计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更加自觉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牢固树立统计报国理念,努力开拓创新,努力追求真实可信,努力维护和切实提高统计信誉,把全省统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我衷心地预祝大家取得更大的成绩!

谢谢大家!

—7—

第五篇:吉林省非机动车管理规定

吉林省非机动车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非机动车管理,规范非机动车辆的使用、交易,维护非机动车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驱动的自行车、三轮车、用于载货的手推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非机动车管理。

第四条

市、县(市)、区公安机关是非机动车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职责是:

(一)办理非机动车牌(证)照;

(二)办理自行车落籍、迁移、过户手续;

(三)查验非机动车牌(证)照;

(四)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管理本辖区的非机动车停放场所;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自行车购买人须在购买之日起___日内,持自行车专用发票和居民身份证到当地公安机关非机动车管理机构办理落籍手续;车主须持自行车专用发票(或单位、街道证明信)、居民身份证明到当地公安机关非机动车管理机构换领分合式牌照。

第六条

个人之间通过买卖、赠予或其他原因进行交易,需变更自行车车主的,新车主须凭原车主的牌照、自行车专用发票、本人身份证明到当地公安机关非机动车管理机构办理更名过户手续。

禁止非法交易。

第七条

自行车、人力三轮车、载货用手推车的牌(证)照实行年检制度,并按规定收取工本费。

第八条

市、县(市)城区范围内非机动车须按规定在指定地点停放,不得乱停乱放。

第九条

凡捡拾的非机动车一律交当地公安机关,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其据为已有。公安机关每年应定期公布检拾和收缴自行车的牌号、车型等,车主可凭有效的合法证明前去认领,对公布之日起___日内无人认领的自行车,公安机关应上缴财政部门。

第十条

非机动车在使用期间,使用人应当保持牌照齐全和车闸、车铃、反射器等完好有效,要保持车、牌一体,牌照不得随意拆卸、分离。

禁止在非机动车上安装机械装置。

第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违反第五条规定,未办理非机动车落籍、迁移、申、换、补、领非机动车牌(证)照及年检手续的,处以___元至___元罚款。

(二)违反第六条规定,非法从事非机动车交易的,处以___至___元罚款。

(三)违反第九条规定,将捡拾的非机动车留作自用或转让他人的,由公安机关予以没收,并处以___至___元罚款。

(四)违反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在非机动车上安装机械动力装置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当事人处以___元罚款。

第十二条

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三条

行政其工作人员应秉公执法,依法行政,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者,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公安局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___年___月___日起施行。

下载吉林省肥料管理条例(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省肥料管理条例(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吉林省殡葬管理规定

    吉林省殡葬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殡葬管理,推动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据《国务___关于殡葬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珠海肥料项目实施方案[样例5]

    珠海肥料项目实施方案MACRO 泓域咨询 摘要说明—国外对水溶性肥料的研究较早,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温室中的蔬菜、花卉、各种果树以及大田作物的灌溉施肥,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高尔......

    吉林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共5则范文)

    吉林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吉政办发〔2008〕3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推动安臵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相关法律、法......

    吉林省地质勘查管理规定

    吉林省地质勘查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各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地勘单位、探矿权人行 为,保证地质勘查市场健康发展,促进地质勘查工作更加有序进行,根据《矿产资源......

    吉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大全

    吉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吉林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80702 【发布文号】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51号 【发布日期】1991-10-24 【生效日期】1991-10-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吉......

    吉林省地质勘查管理规定

    吉林省地质勘查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各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地勘单位、探矿权人行为,保证地质勘查市场健康发展,促进地质勘查工作更加有序进行,根据《矿产资源法......

    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时效性与申请提报技巧(共5则)

    肥料正式登记正式续展登记管理时效性与肥料登记申请提报技巧 最近,在跟许多肥料生产企业老板或企业肥料登记负责人座谈交流时,许多都发出因为肥料登记手续办理不及时,被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