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勐捧村大坍沟修复工程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勐捧村大坍沟渠修复工程建议书
二、工程性质:修复。
三、项目背景 基本情况
(一)勐捧镇概述
1、自然概况
勐捧镇属镇康县边境镇,位于镇康县西北部,距新县城南伞4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90°43′33″,北纬23°04′15.23″之间;东连永德县,南连勐堆乡,西与缅甸红岩接壤,北与保山市龙陵县隔江相望,是中、缅两国,保山、临沧两市,龙陵、永德、镇康三县的交接地段。国土面积586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4.2%,最高海拔2680米,最低海拔500米,相应高差2180米,属于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较为明显,无霜期长境内主要土壤有红壤、黄壤、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包谷、小麦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等;城镇周边,地势平坦,有足够的水资源。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镇下辖16个村委会135个自然村235个村民小组,居有汉、彝、佤、傣、苗、傈僳等13种民族。2011年末,全镇共有农户8894户40863人,少数民族人口15527人;;耕地面积64684亩,其中:水田21129亩,旱地43555亩,人均耕地面积1.6亩。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2769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3601元。
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2011年末,全镇村村通公路,总通车里程460公里,其中油路65公里,弹石路36公里。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较低,农作物冬春干旱、夏秋洪涝,灾害频繁。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
(二)、项目区概况
勐捧镇大坍沟修复项目区为勐捧村、岔沟村、忙丙村。
1、自然概况
项目村距勐捧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0.5——17公里,东接核桃箐、流水村,南接岩子头村,西与南梳坝、酸格林村接壤,北与包包寨村接壤,辖区面积148.16平方公里,共涉及3个村37个自然村68个村民小组2923户。汉、回、佤、苗、布朗、傣、彝等民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5.6%。最高海拔2628米,平均海拔1050米,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1407毫米。2011年末共有农户2923户13326人,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有耕地面积17629亩,其中:水田9462亩,旱地7807亩。收入以甘蔗、水稻、茶叶、香料烟、烤烟为主,农村经济总收入8328.56万元,人均收入3919.58元。其中甘蔗种植11200亩,产量50400吨,总收入201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4.2%。
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个村到镇公路已实施通达工程。水源丰富,但由于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用水化程度仍处于较低状态。
四、项目工程现状
该工程项目属于200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渠长3.7Km,渠道断面为50×60cm,渠底比降i为1:1000,渠道流量为0.1立方米/秒,新增灌溉面积780亩,改善灌溉面积720亩,总投资55.7万元。
处于高灌溉领域的大坍沟是龙塘坝灌区的骨干水利大动脉。由于大坍沟年久失修,部分沟段已经严重漏水。自2011年5月份以来,我镇连续遭受强降雨袭击,绝大多数生态脆弱区域均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致使早已陈旧的大坍沟于2011年6月14日严重坍塌,勐捧镇党委政府及时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水利技术员、勐捧、岔沟、忙丙等村委会负责人及相关村民小组、用水户协会,成立工作组于2012年2月进行实地踏勘。经测量,大坍沟K20——K60、2+800——2+860段沟渠已坍塌损毁,2+500——2+700段沟渠底板严重渗水,农田地灌溉无法用水,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
五、项目编制依据
1、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的契机,积极推进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按照镇康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为早日实现大坍沟全面修复工程的目标,规划实施。
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水利现代化道路。
六、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
项目完成后,仍旧能满足1500亩农田的灌溉需求。项目直接受益3个村委会,10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农户296户,1038人,保证项目区人居安全,1500亩良田不受损失。
七、项目投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稳定民心,给人民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快让龙塘自然村罗建富、罗建生及可能造成危害的相关农户解除后患。
2、尽快完成项目,确保村民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不延误农时,保证1500亩高稳产农田灌溉用水。
八、项目建设内容
1、修建挡墙100米,M7.5砂浆块石支砌1084.5立方;
2、修复200米沟渠底板,M7.5砂浆块石支砌174立方;
3、M10抹面544平方米;
4、人土清基347立方米;
5、改造恢复26亩水毁农田。
九、项目建设任务、规模及资金筹措
1、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33.3657万元。申请上级补助32.0657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资1.3万元。
2、建设任务:打造我镇1500亩高稳产农田示范园区。
(一)、K+20——K+60坍塌损毁段砂浆支砌
(1)、K+20——K+60 M7.5砂浆长方体挡墙支砌150立方米:计划投资3.675万元:40米×(2.5米×1.5米)×245元/立方米=3.675万元
(2)、K+20——K+60 M7.5砂浆梯形挡墙支砌283.8立方米:计划投资6.9531万元:40米×{(2.3米+1米)×4.3米/2}×245元/立方米=6.9531万元
(3)、K+20——K+60 M7.5砂浆沟渠支砌23.2立方米,计划投资0.5684万元:40米×{(1.1×0.8)-(0.6×0.5)}×245元/立方米=0.5684万元
(二)、2+800——2+860坍塌损毁段砂浆支砌
(1)、2+800——2+860 M7.5砂浆长方体挡墙支砌225立方米:计划投资5.5125万元:60米×(2.5米×1.5米)×245元/立方米=5.5125万元
(2)、2+800——2+860 M7.5砂浆梯形体积挡墙支砌425.7立方米,计划投资10.4297万元:60米×{(2.3米+1米)×4.3米/2}×245元/立方米=10.4297万元
(3)、2+800——2+860 M7.5砂浆沟渠支砌34.8立方米,计划投资0.8526万元:60米×{(1.1×0.8)-(0.6×0.5)}×245元/立方米=0.8526万元
(三)、2+500——2+700渗水段砂浆支砌
(1)、M7.5砂浆沟渠支砌116立方米,计划投资2.842万元:200米×{(1.1×0.8)-(0.6×0.5)}×245元/立方米=2.842万元
(四)抹面
(1)、2+500——2+700 M10抹面340平方米,计划投资0.544万元:200米×(0.6米×2+0.5米)×16元/平方米=0.544万元
(2)2+800——2+860 M10抹面102平方米,计划投资0.1632万元:60米×(0.6米×2+0.5米)×16元/平方米=0.1632平方米
(3)K+20——K+60 M10抹面102平方米,计划投资0.1088万元:40米×(0.6米×2+0.5米)×16元/平方米=0.1088万元
(五)、人工开挖土方
347立方米×12元/立方米=0.4164元(六)、恢复改造水毁农田26亩
计划投资1.3万元(26亩×10个工/亩×50元/工=1.3万元)
十、项目建设期安排 建设期2个月,即2012年4月1日到2012年5月30日。
十一、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特成立项目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禹绍辉 副组长:罗 瑞
成 员:刘福河、邓雪荣、张会强、张光华及勐捧村龙潭自然村用水协会
下设办公室在勐捧村委会,办公室主任由邓雪荣担任,负责日常事务。
2、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帐,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
3、保障措施
由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十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项目完成后,1500亩高稳产农田得到用水灌溉的保证,使农业产业值在2011年300万元的基础上持续增长打下坚强后盾,为下一步打造勐捧镇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提供了保证。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首先可确保勐捧村龙潭自然村相关农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可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可提高水利用系数,提高灌溉保证率,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进一步实出勐捧镇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促使各民族群众安定团结,是一个民心工程、党心工程。
3生态效益
项目完成后,通过农业部门及受益群众的共同努力,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质量,改善土壤供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
十三、结论
综合所述,项目实施是必须的,时间是紧迫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望上级给予支持,早日批复,及早实施。
第二篇:勐捧镇岔沟完小法制宣传计划
2017勐捧镇岔沟完小法制宣传教育
工作计划
勐捧镇岔沟完小在七五普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师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提高,学校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显著增强,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依法治教进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切实加强普法工作,根据镇康县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法治镇康建设纲要》和《镇康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等文件要求,特制订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我镇教育发展规划,坚持法制教育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依章治教,为勐捧教育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工作目标:围绕勐捧镇教育发展规划,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增强行政人员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的法律观念,增强教育教学的合法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法律素质。
3、主要任务:遵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学习宣传普法。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和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宪法意识、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遵照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国家教育方针、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和学校办学行为的法律知识,学习宣传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校园安全、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法律知识,切实提高依法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遵照国家“七五”普法规划,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以依法治校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进程。
二、对象和要求
为了全面推动学校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制定本计划: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的方针,增强教师法律意识,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工作走上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依法运行的法制轨道,使学校形成教学秩序好、教育质量高、文化氛围浓、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
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师生法律素质,使依法执教和遵纪守法成为师生自觉行为;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真正做到依法治理,制度管人,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工作要求:
1、在教育教学上,按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及教育部门有关教育教学方面计划和规定去执行,监督教师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2、在学校管理方面上,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3、在服务保障上,按照上级文件规定依 法履行对学校育人工作的职责,提供充分、有效、适当、健康的师生必备物资。
4、加大校务公开工作力度,实行职代会制度。凡是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在职代会上讨论通过方可实施。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保证学校的有效资金周转,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校办实事、好事。
三、工作要点:
1、做好学习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主要利用办公会、行政会、教职工政治学习、学生班会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
2、开展“依法治校”教育工作,做到定期完成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与本职工作机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平。
3、积极做好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班会向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学习和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安全教育等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4、把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法制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管理水平,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保证学生无违法犯罪,不出安全事故。一方面,要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主要依靠班主任老师指导学生学法、知法、自觉规范行为,做到遵纪守法。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校规校纪,把法律规定化为学校纪律要求,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实现法制教育目的。
5、通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体上,一是学校依法搞好教学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教育局加强教学管理的有关文件,加强师德教育,调动教师积极性,形成严格管理、照章办事、领导带头、教师投入、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教职工要把学法知法落实到自觉行为上,执行县局规定、学校制度和教学常规上。特别要运用课堂主渠道,大力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认真抓好教学,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镇康县勐捧镇岔沟完小 2017年10月24日
第三篇:勐捧镇忙耿村至蒿子坝村沙石化路面工程建议书
勐捧镇忙耿村至蒿子坝村公路沙石化工程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
勐捧镇忙耿村忙耿村至蒿子坝村公路沙石化工程项目。
二、受益对象
勐捧镇忙耿村、蒿子坝村。
三、项目背景 基本情况
1、勐捧镇基本情况
勐捧镇属镇康县边境镇,位于镇康县西北部,距新县城南伞47公里,东连永德县,南连勐堆乡,西与缅甸红岩接壤,北与保山市龙陵县隔江相望,是中、缅两国,保山、临沧两市,龙陵、永德、镇康三县的交接地段。全镇下辖16个村委会135个自然村235个村民小组,居有汉、彝、佤、傣、苗、傈僳等13种民族。国土面积586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4.2%,最高海拔2680米,最低海拔500米,相应高差2180米,属于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较为明显,无霜期长;耕地面积64684亩,其中:水田21129亩,旱地43555亩,人均耕地面积1.6亩。境内主要土壤有红壤、黄壤、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包谷、小麦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等;2011年末,全镇共有农户8894户40863人,少数民族人口15527人;城镇周边,地势平坦,有足够的水资源。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2769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3601元。
2、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勐捧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2——40公里,东接丫口、半个山村,南接南梳坝等村,西与酸格林村接壤,北与保山市龙陵县勐兴乡隔江相望,共涉及2个村16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2164户。辖区面积77.64平方公里,汉、回、佤、苗、布朗、傣、彝等民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5.6%。最高海拔2680米,最低海拔507米,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1407毫米。2011年末共有农户2164户3492人,有耕地面积8503亩,其中:水田919亩,旱地7584亩。收入以甘蔗、马铃薯(蒿子坝村)为主,农村经济总收入2416.43万元,人均收入3506.5元。其中甘蔗种植6822亩,产量27288吨,总收入1091.52万元,占总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5.17%。马铃薯种植1200亩,产量1800吨,总收入540万元,占总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2.34%。
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两个村委会到镇公路已通,但晴通雨阻。项目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土质坚硬,道路交通条件恶劣,多年来当地群众的农业产业以人背马驼的传统运输为主,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四、项目建设目标
完成25公里公路沙石化路面及侧沟清基。项目建设路线内容
1、新推蒿子坝村委会→蒿子坝自然村→田边寨→冷山组→新寨→领岗寨→李苗寨→上中寨→下中寨→洼子寨→忙耿村委会共15公里。
3、涵洞8道。
2、沙石路面铺设6万平方米。
3、侧沟清基1575立方米。
五、项目编制依据
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的契机,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根据《云南省关于加快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的通知》,按照镇康县十二五农村公路规划,为实现忙耿村至蒿子坝村公路沙石化道路建设目标,规划实施。
六、项目投资的重要性和必须性
1、发展农村自然村”村村通”公路建设是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刺激农村消费增长;有利于开发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文化交流和文明进步。
2、“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有了出路,发展的潜力就被激活了。交通便利了,改变了生产条件,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得到了解决。“公路通了,城乡近了;脑筋活了,门路广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这是广大农民的切身感受。没有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山里山外两重天” 的局面就无法彻底改变,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货损多、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也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特别是蒿子坝村做为我镇的马铃薯主产区,其产量占全镇的82%,公路物制约使马铃薯收入亩减600元。沙石化路面工程,告别 “进不去、出不来”,“晴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使之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孵化器”。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面貌发生质的改变。只有农村公路畅通,才能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为城乡之间的有机结合构筑了一条快速通道。农民赶集进城、串亲访友、做生意、搞经营,人来车往,人流、物流、信息流频繁,增强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功能,有力促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3、有了畅通的农村公路,才能改善乡村的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工作搭建良好的平台,吸引外地投资商到我镇投资创业,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恰逢怒江流域江边甘蔗开发,勐兴糖厂有意在我镇投资办厂,自然村公路村村通显得更为突出重要。
七、项目投资概算
(一)、整个项目计划总投185.802万元。
1、新推公路15公里,计划投资33万元;15公里×2.2万元/公里=33万元; 2、0.2米砂石化路面铺设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0万元:长15000米×宽4米×25元/平方米=150万元;
3、建设涵洞(圆管涵Φ400mm)8道:计划投资0.912万元: 8道×{210元/根(水泥管)+70元/根(运输费)+ 84元/道(做工费)}=0.912万元;
4、排水沟人工清基1575立方米,计划投资1.89万元:15000米×(上宽0.4米+下宽0.3米)×高0.3米/2×12元/立方米=1.89万元。
(二)资金筹措方式
资金筹措:申请上级补助资金183.912万元,自筹1.89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资)
八、工程路线走向和原则
(一)布局原则
根据项目的性质,路线选择中尽量利用便道,以最大限度减少耕地征用,利以群众出行,因此布线遵循以下原则:
1、在达到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少占用耕地,降低建设对基础设施带来的次生破坏。
2、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利用便道。
3、结合本路线地形、地址条件,以路基稳定为前提,注意搞好填土路基边坡的防护。
4、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大填、大挖,以保护原有植被。
(二)群众对路线方案的意见
由于尽量使用便道和荒山地,群众对路线走向及分布比较满意,对项目实施相当拥护。
九、施工期间治理措施
1、施工过程中严禁乱挖和无序取料。
2、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十、项目工程工期安排
1、施工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0年。
2、验收阶段:2012年11月。
十一、建设资金计划与施工队伍选择
1、根据上述计划与工程设工程序,本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2012年完成全部投资。
2、选择有相应专业资质的施工单位来承担,并具有相应的施工机具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内部自检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3、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别成立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禹绍辉 副组长:罗瑞
成员:刘福河、王相志、周子恒及两个村领导班子 下设办公室忙耿村委会,办公室主任由王相志担任,负责日常工作处理,重点做好征地、纠纷调解、工程质量监督。
4、加强检查验收
工程竣工后,由施工方向领导小组提交工程总结和报告,领导小组严格按项目管理办法确定的验收标准验收后,申请县委政府及县交通局组织验收。
十二、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大力发展当地的农业产业和运输业,逐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马铃薯、甘蔗等当地特色农作物种植,拓宽市场,扩大种植规模,真正实现一村一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扶贫价值。
(二)、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当地出行难的问题,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宽松的生产条件、生活空间。
项目建成使用对保障社会供给,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流通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增加社会就业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农户农产品难产难销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三、结论
项目区地处勐捧镇产业发展的关键地区,是全镇产业发展的准基地。该项目的实施,是加快“十二五”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能有力推动勐捧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改善群众的生存条件,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规划的沙石路面工程,群众期盼强烈,建设条件成熟,各项经济指标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勐捧镇忙耿村至蒿子坝村沙石化路面工程项目是可行的。希望早日批复,及早实施。
第四篇:勐捧镇岔沟完小法制宣传总结
勐捧镇岔沟完小校园普法
活动总结
“七五”普法工作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勐捧镇教育办公室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司法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七五”普法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积极营造出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努力提高了广大教职工及全体学生的法律素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现就勐捧镇教育办公室普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年来,行知学校依照教体局的计划要求,在全校扎实推进青少年的普发宣传教育工作,师生家长的法制观念得到了不断地增强。
一、强化组织领导,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借助“七五普法”工作的动力,行知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学校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工作的思路,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的工作要求下,把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常规教育工作中去。学校校长亲自担纲,成为“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各部门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为普法教育的中坚力量,同时还把一些热衷教育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做为行知学校的宝贵的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了使普法教育工作职责分明,分工明确,学校制定了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对领导成员的职责做了明确分工。根据学校人员变化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的分工,做到了普法教育工作的不间断。学校针对学生年龄结构、生源背景、周边环境等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普法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明确普法教育的教学内容,配备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一线普法教育宣传工作去,更把普法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去。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普法教育工作的热情,学校还建立了相关的奖惩制度,领导教师的普法教育工作与绩效考核,考核评优挂钩。
二、确定教学内容,普法宣传教育注重内功提升。
行知学校针对在校学生的特点,把《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校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办法》等国家的法律法规,做为学校普法宣传教育的教材。教材有了,教师该怎样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提升教师的法律意识,提升教师对相关法律的理解,成了行知学校领导们要研修的内功。只有自身的功力扎实,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影响家长。学校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的全体成员,在袁方正校长的带领下,首先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校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办法》。袁校长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撰写读法心得,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座谈,要求大家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做学法守法的模范。在学校领导的带动下,行知学校的教师们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依法执教,遵纪守法意识不断提高,违纪违法行为为零。受到周边单位和家长的好评。
三、营造普法氛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校是青少年参与法制实践,培养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场所。关注教育环境的营造,让教育无痕是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法律素养,让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行知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校园阵地的建设上,行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美化校园,绿化校园。走进教育氛围随处可见,在校园文化墙上“静敬警净竞”警示语,熠熠生辉。学校的橱窗内法制宣传内容定期更换。各个教室的黑板报、学习园地、制度角、学校网站、普法教育内容不断更新。三月结合对《义务植树法》的宣传,学校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在植树节的到来之时,开始在校园内种植观赏树木,在教学楼栽植盆景,在绿地和广场栽植花草,让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交相呼应,让四时花卉暗香流动。校园的美化,校园文化氛围的浓郁,极大地影响了师生的思想与行为。随时弯腰捡起身边的垃圾,随手关闭水龙头,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关注学生成长……已成为行知学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文明程度,公民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是行知学校师生们遵法守法的具体体现。
四、抓特色,带亮点,行知普法教育活动特色鲜艳,亮点闪亮 众所周知,法律条文的严谨、严肃性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艰辛枯燥。为了使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行知学校的教师们自己编写普法教本,解读法律原文,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新颖多样,内容精彩活泼的普法的教育宣传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全校师生、家长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去,在活动的过程受到教育。
1、成立校外法律教育基地
校外的法律教育基地,是对学生实施普法教育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行知学校先后和瑶海区原东七派出所现花冲派出所、瑶海区法院的相关领导取得联系,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行知学校校外普法教育基地,聘请公安干警担任学校法制教育副校长。在校学生定期到普法教育基地去,听校外辅导员的讲座。学生们在专职的法律工作者的指导下,更多的了解法盲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危害,清醒的认识到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2、聘请专职的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
学校在成立校外普法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聘请公安干警和法院的法官做学校的专职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辅导员们在学校的要求下,结合各自工作的特点,以鲜明的案例教育学生和家长,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法律意识。由于校外辅导员来自执法第一线,他们的讲座案例鲜活,深受学生们的喜欢,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意义也不容小觑。
3、主题活动与普法教育有机结合,教育常规化、制度化。
学校结合相关的主题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例如:国际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植树节、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学校都要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设计主题开展活动。每个新学期安全教育第一课,是我们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一课。学校组织师生一同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课,结合学校的广播、橱窗进行安全教育。在开展主题活动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征文、主题演讲、绘画、手抄报。特别是在参加瑶海区教育体育局2010年“艾滋病反歧视行动项目”活动中,学校把普法教育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佩戴红丝带一周活动。并把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号召大家抵制艾滋病毒,关爱艾滋病患者,活动影响较大。
4、、发挥家校网络平台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为了更好开展普法教育,让教育不出现盲区,学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学生带法回家”活动。通过校讯通网络平台、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把学校普法教育的信息带给家长,促进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法律常识,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法律教育活动互为推动,互为补充。与此同时,学校还结合与特殊学生的家庭联系,落实家访制度。
5、自育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行知学校注重孩子的自我教育,这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有直接的关系。学校在普法教育中,十分重视学生们的自育。在普法教育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许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寻找答案的活动内容,例如主题手抄报、法制报的制作。许多素材的收集要花费学生和家长很多时间,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共同了解了主题的内容,而教育也在其中了。
6、以“绿色理念”影响学生、家长。
行知学校是省级绿色学校,教育学生和家长理性消费,珍视消费者权益,也是我们在普法教育活动的一些做法。绿色理念的渗透不是简单的给家长的一封信。它需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更需要家长与学校有一个和谐的关系。为此,学校在宣传经费上有大量的投入。橱窗、报纸、网络平台、校长信箱、活动参与等平台的提供,为家长们更好的配合学校参与教育,共同宣传普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课堂渗透,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培养学生从小就要有遵纪守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堂的法律素养的渗透是最重要的。行知学校坚持把法制教育列为学校的必修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并行,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使学校法制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认真抓好法制教育的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工作,逐步建立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法制教育成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校法制课堂教育主要结合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分阶段普及基本法律常识,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我们要求每学期至少要有8课时法制教育课,每学期集中一周时间为安全(法制)教育周,组织学生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学生守法的养成教育,使他们懂得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法律意识。行知学校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中收获很多。学校与周边社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关系和谐,校园安定学风浓郁,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第五篇:大沟村基本情况简介
附件2
大沟村基本情况简介
大沟村地处两河口乡以北约5公里,属行政村、辖四个村民小组,239户,827人。(有贫困户33户、119人,朝天区人武部结队帮扶本村)共有党小组4个,党员30名,村“三委”班子健全。全村耕地面积2790亩,主导产业以蔬菜、金耳为主,其中蔬菜(1500亩)、金耳(10户)……;全村现有村外出务工人员350余人。2014年荣获综合目标一等奖荣誉称号。
一、主要工作成效(以下为建议思路,结合本村实际拟定,在相应文字内容后附照片)
(一)党建工作
(二)产业建设
(三)社会管理
(四)经济建设
二、本村发展资源(优势)分析(以下为建议思路,结合本村实际拟定,在相应文字内容后附照片)
(一)产业建设资源
(二)旅游资源
(三)人力资源
(四)经济建设资源
三、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工作建议(深入调研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工作建议,可附照片)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需具体阐述)农电改网
建议:
一、二组需增设变压器
(二)河道整治(需具体阐述)
建议:一、二、三、四河道整理后提高防洪能力和发展蔬菜规模种植
大沟村各项工作走在了全乡前列,但是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大沟村一班人有决心和信心带领全村广大村民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扶下,解决好各种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