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09:3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

第一篇: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

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政策,着力解决创新创业人才的住房问题,吸引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厦创业、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依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精神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创新创业人才专指我市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急需,试用期满合格,并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人才,包括新引进的人才、现有的在职在岗的人才以及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

新引进的人才、现有的人才是指户籍、人事关系已迁入厦门的人才。

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是指按《厦门市人才柔性引进与人才居住证暂行规定》(厦府〔2004〕53号)、在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引进到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且持有《厦门市人才居住证》的人才中的高端人才。

人才经评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高端人才,第二层次为高级人才,第三层次为骨干人才。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辖区范围内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和市、区属事业单位解决人才住房问题。

第四条 解决人才住房问题的原则是实物配置和货币化补贴并重,多渠道、多方式解决人才住房问题,解决的方式主要包括购买人才住房、享受购房补贴和享受租房补贴。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人才住房是指政府提供给人才购买、限定建设标准和销售价格的政策性住房。

本办法所称的购房补贴是指人才或人才以其配偶子女的名义在本市购买市场商品房时,市(区)财政给予货币化补贴。购房补贴每年300个名额,补贴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每人补贴80万元,第二层次每人补贴48万元,第三层次每人补贴32万元,名额各100人。

本办法所称的租房补贴是指人才在本市租住市场商品房时,市(区)财政给予货币化补贴。租房补贴每年300个名额,补贴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每人每月补贴2000元,第二层次每人每月补贴1200元,第三层次每人每月补贴600元,名额各100人。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0个月。

上一层次购(租)房补贴名额出现空缺的,空缺的补贴名额可依次下调使用。

以上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金额标准,可视市场房价和房屋租金价格的变化适当调整。

第六条 人才住房的建设和供给,采用政府投资建设、政府收购回购等方式筹集人才住房房源。

市政府分别在各区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地点,精心规划,首期开发建设各200套,之后再根据人才的实际需要开发建设。

第七条 市人事局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区)两级财政部门负责人才住房项目的资金筹措,安排购房补贴金、租房补贴金和人才住房工作经费。

市规划局负责人才住房建设用地选址、建筑方案设计。

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负责人才住房的土地供应,协助核查申请人(包括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下同)在厦住房及房产交易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协助落实本办法规定的制约措施。

市建设与管理局负责人才住房的建设工作,按计划及时提供人才住房房源,配合做好人才住房的配售,并负责回购工作。

市地方税务局负责核查申请人个人所得税缴交情况、企业缴税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

市国税局负责核查企业缴税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

第二章

申请与分配

第八条 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的,申请人申请时必须在厦无任何房产且在厦无房产交易记录。其中,本办法出台实施之后引进的人才申请购房补贴的,不受本款限制。

第九条 在厦已租住、购买社会保障性住房(含人才住房)、公有住房或享受引进人才经济补贴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统建解困房、解危安置房、落实侨房政策安置房、集资房、拆迁公有住房的安置房(含实行货币安置的)等享受政府住房优惠政策的,包括房产已交易的,不得再申请享受人才住房优惠政策。

第十条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福建省“百人计划”或我市“双百计划”的人才,可优先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

第十一条 自带技术、项目和资金到我市创业,在本市辖区范围内工商注册创办独立纳税的企业,投资金额达到一定额度(根据申请情况,经评审划定)的,可申请最多不超过20套的人才住房指标供人才个人购买,用于解决企业研发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的住房问题。企业按本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及程序,根据人才的业绩、能力和贡献大小提出人选。

第十二条 企业年产值达到一定规模或纳税达到一定额度(根据申请情况,经评审划定规模、额度)的,可申请最多不超过20套的人才住房指标供人才个人购买,用于解决企业研发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的住房问题。企业按本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及程序,根据人才的业绩、能力和贡献大小提出人选。

第十三条 按投资创业、产值、纳税申请人才住房指标的企业,按照“不重复”的原则选择其中一项申请。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申请条件之一的创新创业人才,可申请购买人才住房、享受购(租)房补贴:

(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

在市里确定的13条制造业产业链企业(经市培育制造业产业链联席会议办公室认定)或10个现代服务业产业群企业工作,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才:

(1)所在企业某一关键岗位或某一重大项目的负责人。

(2)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或所在企业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

(3)对所在企业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业务技术能力突出,业绩显著、作用贡献大的骨干人才,其所主持的企业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改造、产品质量攻关项目,技术水平经认定达到国际先进,创新增产值在近三年内达到企业产值的40%左右,或所在企业核心产品技术负责人。

(4)能力突出、业绩显著、作用贡献大、急需紧缺的高级管理人才。

(5)年薪(申请时上一年度的年薪)12万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人才,所在服务外包企业已与一家或多家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中长期提供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每年向境外最终客户提供服务外包业务额不低于25万美元。

(二)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人才

(1)教育事业人才

基础教育: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急需紧缺专业的高级职称人才;省市学科带头人;省市名师培养对象;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

中、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具有硕士学位且高级职称的人才;具有本科学历且正高职称的人才;具有经济系列或工程系列的中级职称且具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人才;急需紧缺专业的高级技师人才。

高等教育: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具有硕士学位且高级职称的人才;具有本科学历且正高职称的人才。

(2)卫生事业人才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所在单位业务技术领导;列入地市级以上重点学科的科室负责人或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能极大提高所在科室医疗水平,具有本科学历且正高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且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卫生人才。

(3)文化事业人才,是指经评审认定的急需紧缺文化事业的高层次人才。

(三)经评审认定的其他产业行业、社会事业单位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

(四)柔性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

已在厦门工作6个月以上,并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育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急需紧缺高端科技人才;或能极大提高用人单位(科室)学术技术水平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十五条 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辖区内创业工作的人才,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保障。

第十六条 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人才,经市人事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监察局、有关行业产业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审核:

(一)认定为第一层次人才的,可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申请享受第一层次购(租)房补贴。

(二)认定为第二层次人才的,可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申请享受第二层次购(租)房补贴。

(三)认定为第三层次人才的,可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申请享受第三层次购(租)房补贴。

联席会议根据房源情况和购(租)房补贴名额,按照人才的行业、人才层次高低和人才急需紧缺等情况划分人才层次。

第十七条 取得人才住房指标的单位和个人,因房源原因而未取得人才住房的,每1套人才住房指标可改为相应给予1个购房补贴名额,按补贴办法和人才层次相应的购房补贴标准兑现补贴。

第十八条 市人事局根据人才住房房源下达时间确定当批人才住房申请受理截止时间;当批购(租)房补贴申请受理截止时间为每年的12月。

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人才只能选择申请享受其中的一项优惠,不重复享受,且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第十九条 申请人才住房、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申办程序:

1、申请。申请人如实填写《人才住房申请表》或《购房补贴申请表》或《租房补贴申请表》,并准备好有关材料后向所在工作单位提出申请。

2、公示。用人单位负责核查人才申请条件,同意申请的,在单位内公示7日,并将公示书面发给单位内符合申请条件的所有人才。

3、上报。单位公示无异议的,用人单位签章后,企业直接上报,区属事业单位经所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区人劳局)审查签章并由区人劳局统一上报,市属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查签章后由用人单位统一上报,市人事局受理申请。

4、核查。受理截止时间过后,市人事局商请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核查申请人在厦住房及房产交易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商请市地税局核查申请人个人所得税缴交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

住房指标专项申请受理后,市人事局商请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核查申请单位纳税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

5、审核。市人事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监察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根据所在单位情况、申请人的数量、所有申请人条件对比情况、人才住房房源情况、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名额情况等,对申请人和申请住房指标的企业进行审核,并形成分配意见。

6、审批。将分配意见呈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7、公示。在厦门人事网公示拟享受优惠政策的人员名单。

8、选房(补贴)。公示无异议的,市人事局按住房分配意见组织选房,市建设与管理局办理购房手续;市人事局兑现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

第二十条 人才在享受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期间,在本市范围内变动工作单位的,在离开原单位前30日内,个人应主动向市人事局申报。未在规定时间内申报的,取消补贴资格。在规定时间内申报且仍符合条件的,由新的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市人事局核准,按原来的补贴标准执行。人才享受补贴的期限累计不超过60个月。

上款所称在本市范围内变动工作单位,不含调入机关和驻厦部(省)属事业单位。

第二十一条 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的人才,当批次未申请到的,经本人书面申请、单位同意、市人事局审核仍然符合条件的,可转入下一批次申请。

第二十二条 审核程序启动前,申请人学历、职称、职务、奖励等有关情况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应及时向市人事局书面申请变更,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三章

住房标准、售价和补贴支付

第二十三条 人才住房配售建筑面积控制标准为:

第一层次人才不高于160平方米;

第二层次人才不高于130平方米;

第三层次人才不高于110平方米。

第二十四条 人才住房的售价根据建设成本+区域平均征地拆迁成本确定。

第二十五条 人才住房建筑面积超过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控制标准的,超标面积可比照房改的商品房指导价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其中,超标面积在10平方米以内的,超标部分售价按未超标部分售价的1.1倍计算,超标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20平方米以内的,超标部分售价按未超标部分售价的1.2倍计算,依此类推。

第二十六条 人才住房竣工后超过三年以上的,从超过的第四年开始计算住房折旧费,每年每平米折旧费100元。人才住房折旧费计算标准可视物价水平等有关情况调整。

第二十七条 按规定配售的人才住房,不予调整变更;房屋面积未达到人才住房配售建筑面积控制标准的,不予补差。

第二十八条 经审批享受购房补贴的人才,凭有效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向市人事局申请拨付补贴,首次发放补贴总额的25%,即:第一层次人才20万元,第二层次人才12万元,第三层次人才8万元。余额在5年内分别按第一层次每人每月1万元、第二层次每人每月6000元、第三层次每人每月4000元发放,市人事局统一于每年的6月和11月各发放一次。

经审批享受租房补贴的人才,租住6个月以上的,凭有效租房合同向市人事局申请拨付补贴,市人事局统一于每年的11月发放。

第四章

管 理

第二十九条 购房人应及时向供水、供电、燃气、有线电视、电信、卫生、物业管理等部门申请办理开户及变更等相关手续,相关费用由购房人按照相关规定独立承担,自行缴纳,相关部门应提供方便,保证正常使用。

第三十条 人才购买人才住房不满5年终止在厦创业、工作的,所购人才住房不得上市交易,由市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回购。人才购买人才住房满5年不满10年终止在厦创业、工作的,所购人才住房可上市交易,但应按原购房价格与届时相应地段社会保障性住房上市交易指导价格的差价的40%向政府缴交土地收益等价款,政府可优先回购。购买人才住房后,人才在厦工作居住满10年的,产权可以转让,政府不再收取土地增值收益。

享受购房补贴的人才必须在厦服务满10年,不满10年终止在厦创业、工作的,应按服务年限的比例缴还购房补贴,应缴还的金额=已发放的购房补贴-(购房补贴总额÷120个月)×实际在厦服务月数。用人单位负责追回购房补贴,并上缴市人事局。服务期不满10年未按规定缴还购房补贴的,所购商品房不得上市交易。

上述规定应当在人才住房买卖合同和购房补贴发放协议中予以载明,并明确相关违约责任。

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房补贴的人才,应持相应的有效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到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办理享受政府住房优惠加注登记,其所登记的住房上市交易的,须提供市人事局出具的《人才在厦服务期已满的证明》或《已上缴土地收益款的证明》或《已缴还购房补贴差额的证明》,否则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不能办理该住房产权转让手续。

第三十一条 人才在享受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期间,由用人单位每年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市人事局审核,未将考核结果报市人事局审核或考核不合格的,市人事局停发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

第三十二条 购买人才住房的申请人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第三十三条 人才住房、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的分配与管理按照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对弄虚作假,隐瞒住房情况,骗取人才住房或购(租)房补贴等违反有关规定情形的,市人事局取消其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的资格,停发补贴,市建设与管理局收回住房,用人单位负责追回已发放的补贴并上缴市人事局。情节严重的,按法律及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五章

第三十四条 建设人才公寓,供来厦创业工作的人才租住。市有关职能部门根据需求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点,规划建设人才公寓,由市财政出资建设。人才公寓统一装修,统一管理。

对人才住房、人才公寓需求数量较多的各类园区或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可采取政府划拨土地,园区或企业出资建设的方式,集中建设人才公寓,作为单位集体产权,建设单位自行管理。由园区或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提出申请,专项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

第三十五条 市、区属事业单位人才的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由同级财政全额承担,企业人才的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由市、区两级财政按共享税分成比例分别承担。以上资金先由市财政垫付,年终再由市财政局通过市、区两级财政体制进行结算。

第三十六条 人才的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纳入支付部门的部门预算,从市(区)人才发展资金中列支。

第三十七条 未配售的人才住房房屋空置期间产生的物业等管理费用,用于建设、回收、回购、收购住房等所需的资金,纳入市建设与管理局的部门预算。

第三十八条 购房补贴及租房补贴视同于市政府奖金,免交个人所得税。

第三十九条 夫妻双方都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按照“就高从优”的原则,由层次较高的一方申请,不重复享受。

第四十条 在市(区)属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既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又符合公务人员申请社会保障性住房条件的,由申请人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申请,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第四十一条 人才聚,事业兴。各区(含各类园区)、各用人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区、本单位实际,本着人才优先的原则,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予以重视,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人才住房条件,努力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共同营造有利于我市集聚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市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配套的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之前有关引进人才经济补贴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之前按《厦门市企事业单位人才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厦委〔2008〕7号)、《关于修改引进人才经济补贴规定若干事项的意见》(厦委办发〔2008〕14号)和《关于厦门市企事业单位人才住房和引进人才经济补贴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厦委〔2008〕31号)的规定已经享受人才住房优惠政策的,仍按原规定执行,其中本办法实施后发放的引进人才经济补贴和承租人才住房的租金补助视同政府奖金免交个人所得税。

2009年1月1日后、本办法实施前引进的,且符合厦委〔2008〕7号、厦委办发〔2008〕14号、厦委〔2008〕31号文件规定的条件,但未享受优惠政策的人才,特许按本办法的规定申请享受优惠政策。

第二篇: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

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

阅读数:1463 中共厦门市委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委、区政府,市直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厦门市委

厦门市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8日

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政策,着力解决创新创业人才的住房问题,吸引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厦创业、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依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精神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创新创业人才专指我市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急需,试用期满合格,并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人才,包括新引进的人才、现有的在职在岗的人才以及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

新引进的人才、现有的人才是指户籍、人事关系已迁入厦门的人才。

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是指按《厦门市人才柔性引进与人才居住证暂行规定》(厦府〔2004〕53号)、在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引进到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且持有《厦门市人才居住证》的人才中的高端人才。

人才经评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高端人才,第二层次为高级人才,第三层次为骨干人才。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辖区范围内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和市、区属事业单位解决人才住房问题。

2010-12-07

第四条 解决人才住房问题的原则是实物配置和货币化补贴并重,多渠道、多方式解决人才住房问题,解决的方式主要包括购买人才住房、享受购房补贴和享受租房补贴。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人才住房是指政府提供给人才购买、限定建设标准和销售价格的政策性住房。

本办法所称的购房补贴是指人才或人才以其配偶子女的名义在本市购买市场商品房时,市(区)财政给予货币化补贴。购房补贴每年300个名额,补贴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每人补贴80万元,第二层次每人补贴48万元,第三层次每人补贴32万元,名额各100人。

本办法所称的租房补贴是指人才在本市租住市场商品房时,市(区)财政给予货币化补贴。租房补贴每年300个名额,补贴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每人每月补贴2000元,第二层次每人每月补贴1200元,第三层次每人每月补贴600元,名额各100人。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0个月。

上一层次购(租)房补贴名额出现空缺的,空缺的补贴名额可依次下调使用。

以上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金额标准,可视市场房价和房屋租金价格的变化适当调整。

第六条 人才住房的建设和供给,采用政府投资建设、政府收购回购等方式筹集人才住房房源。

市政府分别在各区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地点,精心规划,首期开发建设各200套,之后再根据人才的实际需要开发建设。

第七条 市人事局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区)两级财政部门负责人才住房项目的资金筹措,安排购房补贴金、租房补贴金和人才住房工作经费。

市规划局负责人才住房建设用地选址、建筑方案设计。

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负责人才住房的土地供应,协助核查申请人(包括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下同)在厦住房及房产交易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协助落实本办法规定的制约措施。

市建设与管理局负责人才住房的建设工作,按计划及时提供人才住房房源,配合做好人才住房的配售,并负责回购工作。

市地方税务局负责核查申请人个人所得税缴交情况、企业缴税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

市国税局负责核查企业缴税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

第二章

申请与分配

第八条 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的,申请人申请时必须在厦无任何房产且在厦无房产交易记录。其中,本办法出台实施之后引进的人才申请购房补贴的,不受本款限制。

第九条

在厦已租住、购买社会保障性住房(含人才住房)、公有住房或享受引进人才经济补贴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统建解困房、解危安置房、落实侨房政策安置房、集资房、拆迁公有住房的安置房(含实行货币安置的)等享受政府住房优惠政策的,包括房产已交易的,不得再申请享受人才住房优惠政策。

第十条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福建省“百人计划”或我市“双百计划”的人才,可优先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

第十一条

自带技术、项目和资金到我市创业,在本市辖区范围内工商注册创办独立纳税的企业,投资金额达到一定额度(根据申请情况,经评审划定)的,可申请最多不超过20套的人才住房指标供人才个人购买,用于解决企业研发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的住房问题。企业按本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及程序,根据人才的业绩、能力和贡献大小提出人选。

第十二条

企业年产值达到一定规模或纳税达到一定额度(根据申请情况,经评审划定规模、额度)的,可申请最多不超过20套的人才住房指标供人才个人购买,用于解决企业研发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的住房问题。企业按本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及程序,根据人才的业绩、能力和贡献大小提出人选。

第十三条 按投资创业、产值、纳税申请人才住房指标的企业,按照“不重复”的原则选择其中一项申请。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申请条件之一的创新创业人才,可申请购买人才住房、享受购(租)房补贴:

(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

在市里确定的13条制造业产业链企业(经市培育制造业产业链联席会议办公室认定)或10个现代服务业产业群企业工作,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才:

(1)所在企业某一关键岗位或某一重大项目的负责人。

(2)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或所在企业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

(3)对所在企业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业务技术能力突出,业绩显著、作用贡献大的骨干人才,其所主持的企业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改造、产品质量攻关项目,技术水平经认定达到国际先进,创新增产值在近三年内达到企业产值的40%左右,或所在企业核心产品技术负责人。

(4)能力突出、业绩显著、作用贡献大、急需紧缺的高级管理人才。

(5)年薪(申请时上一的年薪)12万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人才,所在服务外包企业已与一家或多家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中长期提供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每年向境外最终客户提供服务外包业务额不低于25万美元。

(二)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人才

(1)教育事业人才

基础教育: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急需紧缺专业的高级职称人才;省市学科带头人;省市名师培养对象;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

中、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具有硕士学位且高级职称的人才;具有本科学历且正高职称的人才;具有经济系列或工程系列的中级职称且具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人才;急需紧缺专业的高级技师人才。

高等教育: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具有硕士学位且高级职称的人才;具有本科学历且正高职称的人才。

(2)卫生事业人才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所在单位业务技术领导;列入地市级以上重点学科的科室负责人或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能极大提高所在科室医疗水平,具有本科学历且正高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且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卫生人才。

(3)文化事业人才,是指经评审认定的急需紧缺文化事业的高层次人才。

(三)经评审认定的其他产业行业、社会事业单位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

(四)柔性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

已在厦门工作6个月以上,并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育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急需紧缺高端科技人才;或能极大提高用人单位(科室)学术技术水平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十五条 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辖区内创业工作的人才,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保障。

第十六条 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人才,经市人事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监察局、有关行业产业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审核:

(一)认定为第一层次人才的,可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申请享受第一层次购(租)房补贴。

(二)认定为第二层次人才的,可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申请享受第二层次购(租)房补贴。

(三)认定为第三层次人才的,可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申请享受第三层次购(租)房补贴。

联席会议根据房源情况和购(租)房补贴名额,按照人才的行业、人才层次高低和人才急需紧缺等情况划分人才层次。

第十七条

取得人才住房指标的单位和个人,因房源原因而未取得人才住房的,每1套人才住房指标可改为相应给予1个购房补贴名额,按补贴办法和人才层次相应的购房补贴标准兑现补贴。

第十八条 市人事局根据人才住房房源下达时间确定当批人才住房申请受理截止时间;当批购(租)房补贴申请受理截止时间为每年的12月。

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人才只能选择申请享受其中的一项优惠,不重复享受,且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第十九条 申请人才住房、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申办程序:

1、申请。申请人如实填写《人才住房申请表》或《购房补贴申请表》或《租房补贴申请表》,并准备好有关材料后向所在工作单位提出申请。

2、公示。用人单位负责核查人才申请条件,同意申请的,在单位内公示7日,并将公示书面发给单位内符合申请条件的所有人才。

3、上报。单位公示无异议的,用人单位签章后,企业直接上报,区属事业单位经所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区人劳局)审查签章并由区人劳局统一上报,市属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查签章后由用人单位统一上报,市人事局受理申请。

4、核查。受理截止时间过后,市人事局商请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核查申请人在厦住房及房产交易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商请市地税局核查申请人个人所得税缴交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

住房指标专项申请受理后,市人事局商请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核查申请单位纳税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

5、审核。市人事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监察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根据所在单位情况、申请人的数量、所有申请人条件对比情况、人才住房房源情况、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名额情况等,对申请人和申请住房指标的企业进行审核,并形成分配意见。

6、审批。将分配意见呈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7、公示。在厦门人事网公示拟享受优惠政策的人员名单。

8、选房(补贴)。公示无异议的,市人事局按住房分配意见组织选房,市建设与管理局办理购房手续;市人事局兑现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

第二十条

人才在享受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期间,在本市范围内变动工作单位的,在离开原单位前30日内,个人应主动向市人事局申报。未在规定时间内申报的,取消补贴资格。在规定时间内申报且仍符合条件的,由新的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市人事局核准,按原来的补贴标准执行。人才享受补贴的期限累计不超过60个月。

上款所称在本市范围内变动工作单位,不含调入机关和驻厦部(省)属事业单位。

第二十一条 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的人才,当批次未申请到的,经本人书面申请、单位同意、市人事局审核仍然符合条件的,可转入下一批次申请。

第二十二条 审核程序启动前,申请人学历、职称、职务、奖励等有关情况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应及时向市人事局书面申请变更,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三章

住房标准、售价和补贴支付

第二十三条 人才住房配售建筑面积控制标准为:

第一层次人才不高于160平方米;

第二层次人才不高于130平方米;

第三层次人才不高于110平方米。

第二十四条 人才住房的售价根据建设成本+区域平均征地拆迁成本确定。

第二十五条

人才住房建筑面积超过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控制标准的,超标面积可比照房改的商品房指导价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其中,超标面积在10平方米以内的,超标部分售价按未超标部分售价的1.1倍计算,超标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20平方米以内的,超标部分售价按未超标部分售价的1.2倍计算,依此类推。

第二十六条 人才住房竣工后超过三年以上的,从超过的第四年开始计算住房折旧费,每年每平米折旧费100元。人才住房折旧费计算标准可视物价水平等有关情况调整。

第二十七条 按规定配售的人才住房,不予调整变更;房屋面积未达到人才住房配售建筑面积控制标准的,不予补差。

第二十八条

经审批享受购房补贴的人才,凭有效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向市人事局申请拨付补贴,首次发放补贴总额的25%,即:第一层次人才20万元,第二层次人才12万元,第三层次人才8万元。余额在5年内分别按第一层次每人每月1万元、第二层次每人每月6000元、第三层次每人每月4000元发放,市人事局统一于每年的6月和11月各发放一次。

经审批享受租房补贴的人才,租住6个月以上的,凭有效租房合同向市人事局申请拨付补贴,市人事局统一于每年的11月发放。

第四章

管 理

第二十九条

购房人应及时向供水、供电、燃气、有线电视、电信、卫生、物业管理等部门申请办理开户及变更等相关手续,相关费用由购房人按照相关规定独立承担,自行缴纳,相关部门应提供方便,保证正常使用。

第三十条

人才购买人才住房不满5年终止在厦创业、工作的,所购人才住房不得上市交易,由市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回购。人才购买人才住房满5年不满10年终止在厦创业、工作的,所购人才住房可上市交易,但应按原购房价格与届时相应地段社会保障性住房上市交易指导价格的差价的40%向政府缴交土地收益等价款,政府可优先回购。购买人才住房后,人才在厦工作居住满10年的,产权可以转让,政府不再收取土地增值收益。

享受购房补贴的人才必须在厦服务满10年,不满10年终止在厦创业、工作的,应按服务年限的比例缴还购房补贴,应缴还的金额=已发放的购房补贴-(购房补贴总额÷120个月)×实际在厦服务月数。用人单位负责追回购房补贴,并上缴市人事局。服务期不满10年未按规定缴还购房补贴的,所购商品房不得上市交易。

上述规定应当在人才住房买卖合同和购房补贴发放协议中予以载明,并明确相关违约责任。

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房补贴的人才,应持相应的有效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到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办理享受政府住房优惠加注登记,其所登记的住房上市交易的,须提供市人事局出具的《人才在厦服务期已满的证明》或《已上缴土地收益款的证明》或《已缴还购房补贴差额的证明》,否则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不能办理该住房产权转让手续。

第三十一条

人才在享受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期间,由用人单位每年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市人事局审核,未将考核结果报市人事局审核或考核不合格的,市人事局停发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

第三十二条 购买人才住房的申请人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第三十三条

人才住房、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的分配与管理按照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对弄虚作假,隐瞒住房情况,骗取人才住房或购(租)房补贴等违反有关规定情形的,市人事局取消其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的资格,停发补贴,市建设与管理局收回住房,用人单位负责追回已发放的补贴并上缴市人事局。情节严重的,按法律及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五章

第三十四条

建设人才公寓,供来厦创业工作的人才租住。市有关职能部门根据需求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点,规划建设人才公寓,由市财政出资建设。人才公寓统一装修,统一管理。

对人才住房、人才公寓需求数量较多的各类园区或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可采取政府划拨土地,园区或企业出资建设的方式,集中建设人才公寓,作为单位集体产权,建设单位自行管理。由园区或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提出申请,专项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

第三十五条

市、区属事业单位人才的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由同级财政全额承担,企业人才的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由市、区两级财政按共享税分成比例分别承担。以上资金先由市财政垫付,年终再由市财政局通过市、区两级财政体制进行结算。

第三十六条 人才的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纳入支付部门的部门预算,从市(区)人才发展资金中列支。

第三十七条 未配售的人才住房房屋空置期间产生的物业等管理费用,用于建设、回收、回购、收购住房等所需的资金,纳入市建设与管理局的部门预算。

第三十八条 购房补贴及租房补贴视同于市政府奖金,免交个人所得税。

第三十九条 夫妻双方都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按照“就高从优”的原则,由层次较高的一方申请,不重复享受。

第四十条 在市(区)属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既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又符合公务人员申请社会保障性住房条件的,由申请人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申请,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第四十一条

人才聚,事业兴。各区(含各类园区)、各用人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区、本单位实际,本着人才优先的原则,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予以重视,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人才住房条件,努力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共同营造有利于我市集聚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市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配套的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之前有关引进人才经济补贴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之前按《厦门市企事业单位人才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厦委〔2008〕7号)、《关于修改引进人才经济补贴规定若干事项的意见》(厦委办发〔2008〕14号)和《关于厦门市企事业单位人才住房和引进人才经济补贴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厦委〔2008〕31号)的规定已经享受人才住房优惠政策的,仍按原规定执行,其中本办法实施后发放的引进人才经济补贴和承租人才住房的租金补助视同政府奖金免交个人所得税。

2009年1月1日后、本办法实施前引进的,且符合厦委〔2008〕7号、厦委办发〔2008〕14号、厦委〔2008〕31号文件规定的条件,但未享受优惠政策的人才,特许按本办法的规定申请享受优惠政策。

第三篇:《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政策问答

一、本办法实施哪三种住房优惠政策?

【答】三种住房优惠政策,符合条件人才只能选择其中一项申请,不重复享受:

1.购买人才住房。本办法所称的人才住房是指政府提供给人才购买、限定建设标准和销售价格的政策性住房。人才住房的售价根据建设成本+区域平均征地拆迁成本确定。人才住房配售建筑面积控制标准为:第一层次人才不高于160平方米;第二层次人才不高于130平方米;第三层次人才不高于110平方米。

2.购房补贴。本办法所称的购房补贴是指人才或人才以其配偶子女的名义在本市购买市场商品房时,市(区)财政给予货币化补贴。购房补贴每年300个名额,补贴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每人补贴80万元,第二层次每人补贴48万元,第三层次每人补贴32万元,名额各100人。

3.租房补贴。本办法所称的租房补贴是指人才在本市租住市场商品房时,市(区)财政给予货币化补贴。租房补贴每年300个名额,补贴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每人每月补贴2000元,第二层次每人每月补贴1200元,第三层次每人每月补贴600元,名额各100人。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0个月。

上一层次购(租)房补贴名额出现空缺的,空缺的补贴名额可依次下调使用。

以上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金额标准,可视市场房价和房屋租金价格的变化适当调整。

二、本办法规定的三个层次人才如何认定?

【答】本办法规定的三个层次人才的认定,须通过申报->受理->汇总->分行业、分系统进行评审。即由市人事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监察局、有关行业产业主管部门组成联席会议进行评审认定。联席会议根据房源情况和购(租)房补贴名额,按照人才的行业、人才层次高低和人才急需紧缺等情况划分人才层次。联席会议的评审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重点解决创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问题;

二是评审时特别注重人才的业绩,能力及贡献;

三是突出人才在某行业某企业某科室某岗位的带动作用,解决技术难题及各种困难问题的能力。

三、本办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单位)?

【答】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辖区范围内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和市、区属事业单位。

四、既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又符合公务人员申请社会保障性住房条件的人才该如何选择申请?

【答】在市(区)属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既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又符合公务人员申请社会保障性住房条件的,由申请人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申请,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五、哪些人员不得按本办法申请享受人才住房优惠政策(申请人才住房优惠政策的限制性条件)?

【答】下列人员不得按本办法申请享受人才住房优惠政策

1.在厦已租住、购买社会保障性住房(含人才住房)、公有住房,包括房产已交易的;

2.已享受引进人才经济补贴;

3.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统建解困房、解危安置房、落实侨房政策安置房、集资房、拆迁公有住房的安置房(含实行货币安置的)等享受政府住房优惠政策的,包括房产已交易的;

4.在厦已有住房或有房产交易记录的现有人才;

5.其他不符合文件规定条件的人才。

六、哪些人员按本办法申请享受住房优惠政策,可不受户籍、国籍、人事关系的限制?

【答】本办法规定,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可不受户籍、国籍、人事关系的限制,按本办法申请享受住房优惠政策。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是指按《厦门市人才柔性引进与人才居住证暂行规定》(厦府〔2004〕53号)、在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引进到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且持有《厦门市人才居住证》的人才中的高端人才。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福建省引才计划或我市“双百计划”的人才;第二种是已在厦门工作6个月以上,并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育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急需紧缺高端科技人才;或能极大提高用人单位(科室)学术技术水平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柔性引进人才申请条件要求较高。

七、柔性引进我市的高端人才申请本办法规定的住房优惠政策,须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是指一次性签订5年合同吗?续签的可以算吗?之前在外地已评审获得的职称,厦门这边要如何确认?

【答】

(一)申请人须在申请时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续签累加达5年以上的不能算。

(二)之前在外地已评审获得的职称,须经厦门有关的职称评审部门审核核实。

说明:目的是要促进高端人才来厦兼职工作;促进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端人才服务本单位的发展;柔性引进人才申请条件要求较高。

八、特大型企业可申请最多不超过20套住房指标,如何使用?如申请的20套指标用完后,可否申请增加新的指标?

【答】

(一)只有投资、产值或纳税达到一定额度的特大型企业,才能申请不超过20套的人才住房指标,配售给本单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人才,包括已引进的人才和拟引进的人才(拟引进的人才待正式引进后再办理享受优惠的有关手续)。企业在申请指标时,须

按规定提交拟分配住房人选有关材料。其中,分配住房的拟引进人才经评审审批后,须先办理引进手续,然后才能享受住房优惠。

(二)特大型企业申请的住房指标不超过20套,取得的住房指标允许在一定年限内用完,但在指标用完之前,其所有的人才不得再以个人名义申请购买人才住房。

(三)企业人才住房指标用完后,如遇增加投资、增加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兼并重组、业务大发展等情况需增加住房指标的,允许企业提出申请,专项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

九、企业按投资创业、产值、纳税申请人才住房指标的,可否再申请建设人才公寓?

【答】按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申请建设人才公寓的,由单位提出申请,专项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

十、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何时开始受理申请?

【答】从2010年12月1日开始受理,申报单位凭账号密码登陆厦门人事网

(http://)网上办事系统进行申报,由市人事局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不予受理的,给予退回、说明原因。市人事局根据人才住房房源下达时间确定当批人才住房申请受理截至时间;当批购(租)房补贴申请受理截至时间为每年的12月。首批购(租)房补贴申请受理截止时间另行通知。

十一、2010年12月1日本办法实施前,按原人才住房政策(指厦委【2008】7号、厦委办发【2008】14号,下同)已获购买人才住房资格,但自行放弃的,能否再按本办法的规定申请享受人才住房优惠待遇?

【答】分情况予以处理:(1)在厦无房且没有房产交易记录,又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可按本办法规定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享受购(租)房补贴;(2)自己已在厦购房或有房产交易记录的,不得再按《办法》申请包括购房补贴在内的人才住房优惠待遇。

十二、2009年1月1日至本办法实施前引进到厦门的人才,可否按原有政策执行?

【答】2009年1月1日至本办法实施前引进,且符合原人才住房政策规定条件,但未享受优惠政策的人才,可按本办法的规定申请享受优惠政策,但不再按原政策执行。如申请人在厦已购房或有房产交易记录的,不得按新政策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租房补贴,只能申请购房补贴;如申请人在厦仍无房且无房产交易记录的,则可按新政策申请购买人才住房或购(租)房补贴。

十三、本办法实施前引进的人才,经评审认定享受购房补贴的,需何时购房才能享受补贴?

【答】购房时间必须在本办法正式实施日期后才能享受补贴,购房时间以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备案时间为准。

十四、购房补贴如何发放?

【答】经审批享受购房补贴的人才,凭有效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向市人事局申请拨付补贴,首次发放为补贴总额的25%,即:第一层次人才20万元,第二层次人才12万元,第三层次人才8万元。余额在5年内分别按第一层次每人每月1万元、第二层次每人每月6000元、第三层次每人每月4000元发放,市人事局统一于每年的6月和11月各发放一次。补贴款额先拨付到单位,再由单位发放给个人。

十五、租房补贴如何发放?

【答】经审批享受租房补贴的人才,租住6个月以上的,凭有效租房合同向市人事局申请拨付补贴,市人事局统一于每年的11月发放。补贴款额先拨付到单位,再由单位发放给个人。

十六、对享受人才住房优惠政策的服务期要求?服务期未满其待遇如何处理?

【答】1.对按本办法享受人才住房优惠政策的人才需在厦创业工作满10年。

2.购买人才住房不满5年终止在厦创业、工作的,所购人才住房不得上市交易,由市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回购。购买人才住房满5年不满10年终止在厦创业、工作的,所购人才住房可上市交易,但应按原购房价格与届时相应地段社会保障性住房上市交易指导价格的差价的40%向政府缴交土地收益等价款,政府可优先回购。购买人才住房后,人才在厦工作居住满10年的,产权可以转让,政府不再收取土地增值收益。

3、享受购房补贴的人才必须在厦服务满10年,不满10年终止在厦创业、工作的,应按服务年限的比例缴还购房补贴,应缴还的金额=已发放的购房补贴-(购房补贴总额÷120个月)×实际在厦服务月数。用人单位负责追回购房补贴,并上缴市人事局。服务期不满10年未按规定缴还购房补贴的,所购商品房不得上市交易。

第四篇: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补贴申请材料目录

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补贴申请材料目录

姓名: 单 位: 申请补贴类型: 页码

1.《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补贴申请表》………………………… 封面

2.市组织、人社、教育部门同意调入的批件(或柔性引进申报表)…□

3.申请人的户口簿,如属于柔性引进的人才的,提供有效期内的

《人才居住证》…………………………………………………………□

4.学历(自考、成教等非普通教育及国境外学历须提供学历认证材料)、学位、职称(经市职改办确认)、高级技师等相关证件…………… □

5.申请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6.人才近五年获得的奖项、专利、荣誉等相关材料……………………□

7.人才的能力、业绩、贡献相关证明材料………………………………□

8.已婚的申请人还须提供结婚证,配偶户口簿复印件,有未成年子女 的还须提供未成年子女的户口簿,未婚的提供未婚声明……………□

9.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厦门市城镇房屋权属登记查询结果表》 及在厦房产交易情况说明(2010年12月1日之前引进的人才提供)□

10.企业人才个人近一年在厦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记录证明(地税部门开具)□

以下材料由申报单位统一提供一式一份: 11.单位公示材料

12.所在单位申请人员(2人及以上的提供)排名表

13.企业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本企业近一年纳税证明,以及本企业在行业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的相关证明材料

14.企业人才薪酬情况表(之前未上报的企业提供)

第五篇:大兴安岭地区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

大兴安岭地区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引进人才

1、岗位津贴

企事业单位引进博士和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身份、户籍、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博士研究生、正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专业技术人员每月补助岗位津贴300元,在聘期内享受副地级干部医疗保健待遇,同时用人单位每年一次性补助600元上网费用。

2、安家费

引进的博士用人单位资助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工作满5年的安家费全部归个人所有,并按照副地级享受取暖补贴待遇。

3、住房补贴

国有企业引进的各类急需、紧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企业家,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以灵活方式解决生活住房。

4、工资补贴

企业引进的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工资、补助、福利等各项待遇,由企业与本人商定,原则上不低于企业现行平均工资标准的3倍。

5、薪酬

引进的具有重大科研成果和突出贡献的紧缺专业人才或引进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用人单位急需的优秀人才,可先到岗任职,后办理人事关系,用人单位可自主确定引进人才的薪酬。

6、配套服务

引进人才的父母、配偶、子女是农村户口的,可随同城镇户口迁移,并妥善解决配偶就业和子女(义务阶段)入学问题。

7、科研启动费

每引进一名我区急需的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并开展科研活动的,同级政府一次性提供5—1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每引进一名我区急需的市(地)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并开展科研活动的,同级政府一次性提供3—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对硕士以上学位或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带来的高新技术成果或项目来我区实施转化或从事项目研究开发的,经科技局认证后,由地区财政提供3—10万元的项目资助;

8在项目立项、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

9、保险用人单位与人才确立聘约关系后,要按有关规定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受聘人才按规定的条件和标准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引进各类人才应按有关要求上报主管部门备案。

加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鼓励帮助具有优势的骨干企业建立与我区产业导向密切相关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不断壮大我区博士后研究人员队伍。对新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行署给予每站10万元的补助;对进站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行署给予每人10万元的科研资助。要发挥好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要以服务于六大产业为重点,根据企业需求情况,每年要招收1-2名博士生进站工作。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要及时为博士生办理出入站各项手续。每年应引进不少于10名国内外高级技术和管理专家来我区开展讲学和技术服务。

13.坚持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大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对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年薪超过3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外籍专家,签订不少于5年劳动合同并切实履行合同义务,突破我省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或领办创办参办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新增年税收500万元以上的,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省财政根据不同层次分别给予每人50万—100万元的生活资助和项目启动资助资金。从海外直接引进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按国家规定的3年服务期限,省财政给予50万元资助。鼓励各单位依托产业项目,采取联合攻关、项目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为企业发展和地方财税增收作出突出贡献的,由本级财政“一事一议”给予奖励。

14.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进重点产业项目急需紧缺人才。对企业引进的符合全省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与我省企业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切实履行义务、作出贡献的,企业引进人才所需的租房补贴、安家费以及科研启动经费等人才开发费用可列入成本。对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或项目团队的企业,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所在市(地)要给予重奖。支持四煤城和艰苦边远地区重点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对引进数量较多且贡献较大的,省财政给予所需资金总额40%一次性资助。15.畅通渠道,促进人才向企业和基层流动。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之间的合理流动。对转入企事业单位或离岗创业的党政机关干部,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适当放宽条件,做好社保关系接续,身份和档案工资参照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有关规定,调回党政机关时可放宽年龄限制。同时,注重从企业、农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县以下党政机关,在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探索建立公务员入职后五年内须有一年以上在基层工作经历的制度。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要有计划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对口支持或挂职锻炼。深化与知名高校人才战略合作,选调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深入实施“三支一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第三章 培养人才

1、培训经费:

每年财政预算列支20万作为人才队伍培训经费。

2、继续教育待遇:

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可脱产学习,各项待遇不受影响,取得相应的资格后应兑现相应待遇。组织私企人才到相应机构参加培训,核销50%的培训费。

3、定向生:

对于定向培养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回到地区签订5年工作协议的,核销全部学费。

4、实施政府特殊津贴和优秀中青年专家培养选拔计划。每两年推荐选拔10名地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年内每人每月享受地级政府特殊津贴500元。每五年评选10名地级优秀中青年专家,并给予一次性3000元奖励。

5、依据地区领军人才梯队管理办法兑现奖励第一梯队带头人每年1200元,第二梯队带头人每年720元.6、突出高端引领,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培养支持力度。紧紧围绕“五大规划”实施和“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统筹推进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工程、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计划、“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和哲学社科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结合落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启动实施“龙江英才”特殊支持计划。从2015年起,每年重点支持50名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在我省实现成果转化,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千户科技企业成长三年行动计划”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中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省财政给予每人(团队)50万元资助。注重发挥院士等知名专家传帮带作用。

7、统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资源,大力培养重点产业人才。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和人才培训基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重点支持行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带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研发等产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支持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和小微科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优先安排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境内外培训,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名有位。分别重点建设100个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龙江蓝领”。将技能人才培养经费列入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健全职业竞赛选拔机制,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8、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开发开放需要,突出抓好实用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的支持,继续推进高校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深入推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支持涉农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农作物良种培育、新型农机具研发,对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的品种育成者、技术创新填补国内空白的农机研发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鼓励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承包、技术参股等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并按法定程序如期兑现。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允许评定技术等级。整合省内林业科研院所力量,优化林业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提高团队创新能力。推进林业科技成果示范区建设,加大对林业碳汇、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等项目扶持力度。围绕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培养金融、贸易、物流、能源和俄语等专业人才,深化对俄人才合作。

第四章 激发人才活力

1、逐步改善高层次人才生活保障待遇。

国家级及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事部奖励的专业技术人员、省重大科技效益奖获奖人员、地级以上优秀中青年专家、博士研究生和正高职人员,享受副地(厅)级领导干部医疗保健待遇,出差可乘软卧,所在单位每年要定期安排体检和疗养。对已评聘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每两年由所在单位安排一次公费健康检查。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事部奖励的专业技术人员、省地级以上优秀中青年专家、省重大科技效益奖获奖人员、省地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在规定的居住取暖面积外享受15平方米取暖费,所在单位每年补助600元上网费用。在我区工作的博士生,享受副地级取暖补贴待遇,所在单位每年补助600元上网费用。建立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建设基金,学科(专业)带头人每月享受基金100元,后备学科(专业)带头人每月享受60元,第三梯队学科(专业)带头人每月享受30元。五年内全区要建立100个地级学科带头人梯队,重点是林产工业、矿产开发、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特色养殖、兴安北药等方面的学科,六大产业学科梯队在整个学科梯队中应不低于20%的比例。凡在我区工作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地级以上优秀中青年专家、省重大科技效益奖获奖人员、省地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博士、硕士人员子女,区内重点中学录取时照顾15分。

2、落实企业技能人才待遇。支持企业在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程序设立“首席职工”,对各行业、职业领域中具有突出业绩和品牌影响的技能人才设立“技能大师”等称号。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企业工作的,分别享受相当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关待遇。

3、深化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职高专等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发展需要和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实行高级职称直聘制度。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坚持重业绩导向,注重在实践中评价人才,克服过分强调学历、资历和论文的倾向在重点产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称和职业资格等级。提高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职称岗位结构比例,对乡村教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职称岗位结构比例给予倾斜。

4、坚持固本强基,提高基层人才待遇。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大投入,分类推进,加大对艰苦边远地区人才发展支持,对边远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申报的科技类项目,省、市主管部门优先立项。深入实施全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补充计划,确保补助资金和优先落编等政策落实到位,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待遇。在各县(市)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补充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加大对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第五章 鼓励人才创新

1、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充分体现人才的自身价值。鼓励科技创新人才成果转化后“一朝致富”,企事业单位采取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股权期权激励、优先购买股份等方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所获股权或净收益的30%—90%用于奖励有关科技人员。由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依法创办企业自行转化或以技术入股进行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最高可以享有该科技成果在企业中股权的70%。政府资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在约定期满退出时,可将股权以成本价格优先转让给成果完成人。鼓励企业运用股权期权等方式激励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允许国有控股境内、境外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获得不高于薪酬总水平30%和40%的股权预期收益。

2、加大分红奖励力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以转让或许可科技成果等方式获得收益的,可提取不低于净收益的35%用于有关科技人员(团队)一次性分红奖励。成果登记后本单位一年内未启动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团队)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有权在省内自主处置实现转化,转化收益不低于70%、最高可达90%归其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自行投资研发所产生的成果在省内实施转化的,自开始盈利起3—5年内,每年提取该成果净收益的30%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团队)。

3、建立和完善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把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起来,企业、事业单位可自主决定内部分配、高薪聘请高层次优秀人才。支持用人单位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和技术、管理要素入股以及对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奖励红股、期股等多元分配方式。对经认可有重大贡献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分配待遇可高出同类职称人员的2—5倍,年薪可不受现行工资制度限制。对通过科研开发新产品、推广应用新成果获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给予重奖。除按合同获取报酬外,当地政府给予一定奖励,最高奖金可占该项成果新增财政收入的10%;属于集体成果的,课题主要承担者的奖金比例不低于奖金总额的50%。

4、设立“大兴安岭突出贡献人才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高技能人才、优秀民营企业家;对受到表彰的优秀人才由地委、行署授予“大兴安岭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并一次性奖励1万元奖金;表现特别突出的,可破格提拔;具备优秀中青年专家、学科带头人以及中高级职称评选条件的,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对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措施;对在工作中有创新成果,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效益的给予重奖。第六章 支持人才创业

1、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任职。本着“个人自愿、企业选择、组织批准”的原则,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任职。到企业后的工资、隶属关系、福利待遇在原单位不变,同时,享受基层同职级人员待遇。工作时间为3年,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提拔重用。3年后自愿留在企业工作的给予上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年平均工资5倍的一次性安置费,并与原单位脱离关系。不愿继续在企业工作的可回原单位安排。对自愿到企业工作或辞职领办、创办企业的,也可直接与原单位脱离关系,给予同等条件的一次性安置费,档案转入人才中心。

2、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单位工作。

定期对全区各类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分布、结构、发挥作用的状况进行调研,打破初次分配定终身的格局,鼓励和支持现有所学专业与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不对口,且难以发挥作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与专业对口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单位、工作岗位,经本人申请、组织考核、用人单位同意,可以办理调动手续。对那些“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但又不愿调离现有工作单位、工作岗位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可采取柔性调动方式,动员他们到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其行政关系、工资关系可保留在原单位,今后可在原单位退养、退休,新用人单位福利待遇应不低于其原所在单位的福利待遇。

3、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兼职兼薪。

除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不得兼职兼薪的人员外,允许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完成本职岗位工作任务、不侵犯原单位合法权益、不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在区内不同单位从事技术开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提供劳务等法律法规允许的工作,获取相应报酬。既有专业技术职务又有管理职务的人员从事兼职兼薪活动,应按干部管理权限事先办理备案审核手续。

4、引导“三支一扶”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按照大中专毕业生的专业特长,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大中专毕业生到县区林业局服务,服务期限为2年。服务期间每人每月给予650元生活补贴和每人每年400元交通补助(依据省财政有关文件执行),所在单位负责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并承担所需费用。服务期满后,对愿意继续留在企业并且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由地区财政再供给两年的生活补贴,每人每月650元,两年后与地区财政脱钩,自主择业,也可被用人单位正式录用。

5、发挥离退休专业人才作用。

以我区离退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建立离退休高级专家人才库,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二次开发机制。对我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身体健康、本人自愿,退休后可返聘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在重大工程立项、重要政策制定等方面组织专家咨询时,可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社会声望的离退休专家担任顾问参加决策咨询。充分发挥地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作用,积极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牵线搭桥,及时向他们通报企业所需人才信息情况,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二次创业搭建平台。

6、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扩大人才奖励普惠范围。科技型小微企业成立5年内,本级财政每年参照其缴纳税金总额给予创业者奖励,最高20万元。企业为研发人员缴纳的“五险一金”,符合条件的可列入税前加计扣除,按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研发团队将个人收益直接用于创办企业或投入受让企业所形成股权收入,在形成现金收入后按国家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5年内直接帮助企业实现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优秀创新人才(团队),在享受相应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当地财政给予一次性再奖励。

7、允许兼职兼薪、离岗创业,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办经济实体,对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提供科技服务的收益,同级财政予以全额返还,不冲抵财政性经费预算。允许和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领办创办企业,5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建立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人才联合聘用机制,允许兼职兼薪。退休人员再创业或就业不重复交纳养老金。对各类人才创业,所在单位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园区管委会在启动资金、办公用房、融资贷款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省属金融机构和投资担保机构为人才创业优先提供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

8、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所缴纳的税收金额等同于纵向项目经费。

第八章 营造人才环境

17.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各级党委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人才工作。加强基层人才工作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健全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实行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重要情况通报和人才发展情况报告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政策统筹,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用好放活各类人才。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协调和分类指导,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努力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对不重视人才工作、破坏人才发展环境、造成人才严重流失的地区和单位,追究负责人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

18.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省、市(地)、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保持用于人才发展的投入适当增长,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建立人才发展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人才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实行人才资金项目化管理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促进人才资金科学合理使用。将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发展投入和人才环境建设情况列入领导班子考核内容。

19.畅通引才“绿色通道”。坚持部门联动,为引进人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公安机关为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优先办理落户或居留、出入境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引进人才的档案人事关系;用人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积极为引进人才家属就业提供信息;教育部门就近就便、优先安排引进人才子女入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优先为引进人才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搞好人事档案接续,工龄连续计算。有关部门为引进人才办理相关手续实行特事特办,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

20.加强和改进人才服务。坚持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建立健全全省高端人才智库,定期组织省优秀中青年专家评选,开展专家休假疗养活动,及时倾听意见建议。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全省统一的人才资源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共建共享。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加强人文关怀,为在我省工作的国家级专家和“龙江英才”获得者发放医疗保健证,提供体检、就医等优质服务。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第十章 附则

下载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优惠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