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16(精选)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16》发布
发布时间:2016-12-19
12月16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16》正式发布。据悉,该指数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及30个二级指标,根据测算,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值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12.9%,2015年指数值为183.3,年增长率14.7%,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2014年5月24日,总书记给上海提出了要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战略要求。2015年5月25日,市委做出了全球科创中心的意见。两年多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关工作持续推进。如何研判上海地位定位,2014年5月24日,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要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战略要求。2015年5月25日,市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两年多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关工作持续推进。为进一步研判上海科创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进程、把握科创中心框架体系和基本功能,为相关工作推进提供量化参考,2015年以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组织组织全市相关专家开展了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的研究与编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国际接轨、纵向可比、动态开放的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为基期(基准值100),逐年测算了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一、科技创新指数具有的重要特征。
专家解读认为,把握科技创新与城市功能发展规律,构建“五个力”指标体系。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一般要具备以下特征:对全球创新资源具有较高的集聚力,拥有能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顶尖事业平台;二是能产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涌现出有影响力的机构和人物;三是要有创新友好的营商环境、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四是能持续累积和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实现更多的引领型发展,促进新兴产业涌现和壮大;五是对周边区域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扮演关键节点和枢纽角色,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的竞争合作。
报告以创新生态视角解析测度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创新资源集聚力、科技成果影响力、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力、新兴产业引领力和区域创新辐射力“五个力”,构建包括5项一级指标,共计30项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应用国际通行测度方法,对标国际公认科创中心城市。参考国际通行的创新评价方法,选取众多具国际可比性的指标进行测度。如在资源集聚力中重视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量及结构的测度;在创新友好的营商环境方面,以新设立企业数占比、以及科技创新税收政策为主要表征;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表征城市的高质量就业;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来比较国际大都市城市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可感知速率、财富500强企业、PCT专利特征分析、企业对外投资金额等则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
凸显科创中心战略定位,体现创新生态优势禀赋。这是一个凸显“长板优势”、厚植基因禀赋的时代,对标科创中心的战略定位,50%的指标来源于国家及上海“十三五”规划及各项重点专项规划,侧重以功能型与过程型指标测度“四梁八柱”重点任务的进展与成效。既突出对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服务国家战略的测度;又重视对外资研发中心众多、创新主体类型丰富等彰显“综合性、开放型”创新生态禀赋的深度刻画。
专家认为,上海创新资源集聚更为丰裕、各类主体共振交流更为紧密,成果产出支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力指标提升速度亮眼,2015年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力指数达到199.2,表明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累积更快更多、更加显著,创新经济新动能正在加速凝聚。
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力和区域创新辐射带动力指标自2014年以来也加速提升趋势明显,2013-2015年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6.0%和17.9%,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向外溢出效应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具体指标分析,既表现出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科技服务业发展亮眼、全社会创新资本加速集聚、高科技对外投资抢眼等亮点,同时,也存在企业研发投入亟待加强、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尚需提升等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科技创新中心年度发展亮点
在发展新动能、主体连接、要素集聚、环境优化、开放辐射方面表现为十大亮点。
1、全社会创新资本加快集聚。2015年上海市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936.1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73%。市场机制在创新投入与资源集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上海吸引创业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总额达到965.84亿元,比上年大幅增长154.3%。截至2016年9月,“科技创新板”挂牌企业达到79家,已实现融资3.6亿元,资本市场助推效应开始显现。
2、产业竞争能级持续提升。2015年,上海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达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体现了显著的人力资本优势。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总体呈增长趋势,2015年该指标达到20.5%左右,全市每5个就业人口就有1人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2015年,上海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5万元/人,较2010年的13.0万元/人,年均增长超过7.3%,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期,全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31万元提升到2.63万元,年均增长约2.6%。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达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3倍多,充分体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转变。
3、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一批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加速成长,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科技服务业正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2015年,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上升至32%,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营收亿元以上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333家增长到719家。2015年上海科技服务业总产出占服务业总产出比重为17.5%;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2.2%。其中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知识产权等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增加值的增速达到13.20%,科技金融服务12.05%。
4、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更重要作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从2010年的0.85%增加到2015年的1.39%,是全国平均水平(0.9%)的1.54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3129家上升到2015年的6071家。上海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资金中,来自企业的经费比例已接近三分之一,在2010-2015年间增长了超过10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隐形冠军”企业已达450余家。
5、功能型平台成为引领创新的重要力量。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从2010年的115家增长到2015年的146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推进上海光源、转化医学中心、蛋白质中心、肝癌科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一批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和研发机构作用持续发挥。微技术工研院在“超越摩尔”和物联网领域形成全球化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已形成国内外技术转移渠道123个;张江建成了覆盖创新药物研制全链条的公共服务平台。
6、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效应显著。2015年,人才20条、人才30条新政实施以来,上海以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政策集聚支持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海外引才方面,截至2016年10月底,符合“人才20条”条件的市场化认定的184名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成功领取永久居留证。截至2016年11月底,符合条件的147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领取了5年期人才类居留许可推荐函和人才签证(R字签证)推荐函。2015年下半年试点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沪就业以来,有 81名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沪就业。国内人才集聚方面,通过“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这“五类人才”绿色通道落户目前126人。
7、高水平科技成果持续涌现。2015年,上海国际科技论文收录数和10年累计被引数指标在全国各地区中均居第2 位。2015年,上海科学家分别在《科学》、《自然》上发表论文18篇、23篇,分别占全国的21.6%、25.8%,在基因组学、蛋白质、脑科学、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进展。汤森路透集团公布的全球2015高被引用科学家名录中,有12位上海科学家名列其中。2015年共有5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6.5%,连续第13年保持两位数。公民科学素养全国居首。据第九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上海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18.71%,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4%。
9、创新政策成效显著。2015年,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税收减免额等合计269.7亿元,同比增加37.2%,增幅比例远超历年。两项减免税额相当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的比例,从2010年的60%上升到2015年的97%。“多予”不如“少取”,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有效破解。2015年,上海落实推进《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草案)》加快修订。全市共计11所高校、科研院所已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初步取得一批成功案例。如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海事大学成功试点“先投后奖”和“先奖后投”的成果转化路径。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全校知识产权许可数量与2014年相比增长231%、知识产权转让增长近2倍、技术转让及许可年收入增长420%。
10、高新技术对外投资趋势明显。五年来,上海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境外投资新设和并购累计金额超过60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近1/4,境外投资整合境外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主流。过去五年,希望获取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产的海外并购项目数量占比仅为20%,而希望获取技术、知识产权或生产能力、进入当地市场以及收购品牌的海外并购占比却高达75%。民营企业成为高科技领域对外投资的绝对主力。2010-2014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高科技项目和金额分别占全市高科技投资项目和金额总数的71%和82%,2015年民营企业项目投资总额达370.99亿美元,占全年项目投资总额的64.72%。
三、科创中心发展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专家认为,从指标分析来看,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仍有几个方面亟待重视、仍需加强。
一是企业研发投入亟待加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总支出比例呈较明显下降特征。2015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比重为60.8%,比上年下降了2.6个百分点,这是近10年来首次降到60%左右(2006年为68.4%、2010年为66.7%)。分析其主要原因,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速从“十二五”初期的23%下降到2015年的4%,而同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经费支出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4-2015年,上海R&D经费总量增长了74亿元,企业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占到31%,而全国层面,企业对R&D经费总量增长的贡献达到71%。
二是PCT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偏低。PCT专利是表征技术创新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比较2004年至2015年8月国际科创城市的PCT专利申请量,上海有近1.3万件,而东京、首尔和巴黎分别是上海的17倍、4倍和3倍。2015年上海PCT专利申请量1060件,仅占到全国3.05万件的3.4%,而北京和深圳分别有4490和13308件。相比全国2015年PCT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的16.7%,上海同比增长仅为2.1%。《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PCT专利申请量要比2015年翻一番,上海应在这一领域有所快速提升。
三是作为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尚需提升。具备丰厚创新资源和强大研发实力的科创中心城市应在区域技术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产业转移中技术输出方的重要角色。作为衡量中心城市对周边技术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指标,技术输出到其他省市以及国外技术交易的成交金额占比应较高,北京这一指标已达到80%。上海这一指标在2013年首次超过50%,2015年升至53.3 %,其中,输出到国外的技术合同金额占比仅为22%,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推动技术转移与要素流动,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上海应发挥更重要作用。【来源】科学网
第二篇:上海房屋租赁指数报告
上海房屋租赁指数报告(2010年12月)
12月指数 11月指数 变化幅度
1259 1255+0.32%
细分市场各异 普涨行情依旧
2010年12月,上海房屋租赁指数为1259点,较上月上升4点,环比上涨0.32%,涨幅比11月扩大0.16个百分点。中端市场涨幅持续上升,高低两端市场与上月持平。
与以往租赁市场呈现年末淡季的特征截然相反,2010年淡季不淡,且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几乎持续了一整年的上升势头。尽管去年12月的租赁成交量明显下滑,但租金仍然居高不下。上海房屋租赁指数办公室认为原因有三点:一是高房价拉升租金,补涨效应显现,投资回报率在今年微幅提升;二是物价飞速上涨成为租金跟涨的一大推手;三是随着部分租客年底租约到期,在续签时房东将2011年的涨租预期提前转嫁。
高端市场表现平稳
2010年12月,上海高端市场租金环比上涨0.06%,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一室上涨0.2%,两室上涨0.06%,三室上涨0.04%。
所监测的12个行政区上涨9个,下跌3个。12月高端市场总体表现平稳,圣诞、元旦等假期流失了部分高端租客群体。上涨较为明显的板块有新天地、南京东路、静安寺和南京西路,分别上涨0.28%、0.25%、0.14%和0.14%。
世博期间超涨的世博周边板块,如今随着租赁需求的退减,部分房东为避免房屋空置纷纷选择主动降价,致使板块租金整体下滑,如打浦桥板块去年12月下跌0.06%。
中端市场扮演领涨
2010年12月,上海中端市场租金环比上涨0.38%,涨幅相比上月扩大0.16个百分点。其中,两室上涨0.39%,三室上涨0.37%。
中端市场所监测的12个区全面上涨,涨幅均在0.3%-0.5%。原因在于,一是市场需求不断。2010年两次加息,使贷款买房的房东把即将新增的贷款成本转嫁于租客。而面对中端租赁市场整体走高,租客为避免换租期间的麻烦,只能接受涨价续租。同时,楼市调控年使需求出现分化:在加息和即将征收房产税的影响下,部分潜在购房者选择持币观望,以租赁过渡;也有部分业主在通胀预期下坚持买房。二是楼市调控严厉,部分房东出手卖房得不到预期的回报,从而将预期受益转嫁于租金。租赁双方的变化,致使中端市场涨幅较大。去年12月,中端市场各区涨幅均衡,静安、闵行上涨0.44%,浦东、宝山上涨0.38%,虹口、黄浦、长宁上涨0.36%。
低端市场不乏动力
去年12月,上海低端市场租金环比上涨0.24%,涨幅与上月持平。一室和两室租金环比分别上涨0.26%和0.24%。
所监测的12个行政区全线飘红。在12月的低端市场上,部分租约即将到期的租客为避免撞上年后“既涨租,又难租”的租赁旺季,纷纷赶在年末返乡前提前租好房源。而一些偏远地段的次新房和市中心成熟地段的老工房则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租客。
同时,随着轨交10号、7号线延伸段的陆续通车,宝山、闵行等受益区域的部分板块,如顾村、动物园等租金明显提升。去年12月,宝山上涨0.31%,闵行上涨0.25%。
上海房屋租赁指数办公室认为,由于近日出台的《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在抑制“群租”的同时,也使租赁市场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少群租客因为合租面积限制而被迫选择多居室房源,租金将出现新一波行情。(上海房屋租赁指数办公室)
第三篇: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以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高擎开放式创新大旗,政府携手市场“良币驱逐劣币” 看上海求解科技创新“方程式”
2016年 05月 30日 解放日报
一年前, 勇当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 奏响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的号角。从科创中心22条到人才新政20条, 从高大上的尖端科学设施到小清新的众创空 间,从最前沿的脑科学到最实用的机器人,从云端之上的北斗应用到万米之下的深海观 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首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中共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要使上海最具优势和潜力的科技与人才资源, 成为扩大有效供给、改进供给质量、提升要素能级的最有力支撑。”
政府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
在一个创业者微信群里,主管科技的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因长期 “潜水” , 被“不明真相” 的群主直接踢出群。“在这个被踢的群里,我听到许多真实的故事,包括创业的艰辛以及创 业者们的需求。”周波说。
对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创业创新最大的艰辛是什么?成本!地价高、房价高、商 务成本高——从市场角度看,政府要逆转这种现象很难。
但这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住房是特殊的商品。如果不坚持调控,将影响上海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也会削弱城市的竞争力。”信贷从紧、限购从严,在减少房地产依赖方面, 上海决策层有着清晰的认识。
而对众创空间发展和大工业用地,上海“另眼相待” ,相继出台了明确且量化的支持政 策。统计显示,目前上海的各类众创空间达450家左右,90%由社会资本创办。
如果说房地产调控是“当头炮” ,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堪称上海激活 创新的“杀手锏”。
“今年政府部门的审批事项要100%上网。不是简单往网上一放了事, 而是要内部流 程再造和改革,目的是简政放权。”上海市市长杨雄近期表示。
增值税申报“月改季” ,是今年上海为支持创新推出的一项简政措施。腾讯科技上海公 司财务总监张琳说,申报“月改季”后,企业可将每季度前两个月的税款“释放”出来,提 高资金周转效率。申报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也大大减轻。
与简政放权环环相扣的, 是政府的优化服务。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相距不到1公里,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和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 遥相呼应。这两个大科学设施, 对国内外 用户免费开放。“不用飞国外,就能用上世界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这对科研人员的吸引 力可想而知。”蛋白质中心主任雷鸣说。
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说,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也是科创中心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 第一资源。“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 招揽高端人才的成本反倒不高。” 中芯国际负责战略规划 的副总裁高永岗说。
找到自主创新的路径
GE、英特尔、诺华„„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地, 上海是外资研发中心集聚度最高的 地方, 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4。高质量的外资公司, 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 大底气。问题也随之而来:外资太强,会不会对国内人才形成“虹吸”效应?在高度开放环 境下,如何找到自主创新的路径? 好在, 中西合璧的文化背景、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让上海找准了一条解决之道——开 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 把体制机制接轨放在第一位。在引进外资项目的同时, 更要借鉴国际上已 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经验, 让国内创新主体少走弯路。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上海张江 在国内率先启动生物医药代工试点。研发企业可以将新药外包给专业的代工基地生产, 而不 用费时费力自建厂房,接通了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只要掌握最核心的知识产权, 其他 环节都可外包。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推动张江的新药研发进入爆发期。”再鼎医药董事 长杜莹说。
开放式创新,还要善借外力汇众智。今年5月,张江园区联手GE、联合利华等,在国 内率先试水 “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器”。张江管委会副主任王维刚说:“跨国公司内部有一套自 给自足的创新体系,但久而久之会形成‘孤岛现象’。所以,有远见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希望 与有潜力的本土中小企业合作,激发自身创新活力。”联合利华北亚区总裁马瑞文介绍,通 过参与孵化器, 被联合利华相中的本土初创企业, 不但有机会拿到投资, 还有望得到跨国企 业的庞大市场网络支持。
开放式创新,不但要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在更广泛、更前沿的科研领域,上海不 断展示海纳百川的气质: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推进量子通信“京沪新干线” 项目, 与清华大 学合作研发工业明珠燃气轮机„„汇聚全国智慧, 参与国际竞争, 这就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 创新中心的本义。
向监管与创新平衡点迈进
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对假冒伪劣不手软、对知识产权保护强——在国内, 上海素以监管 严格著称。“上海太规范了。”这是一些习惯了“野蛮生长”的互联网企业经常发出的抱怨。毋庸讳言,监管与创新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什么留不住马云?”曾经让上海 反思了好多年。不过, 正是这样的碰撞与交锋, 推动上海向着监管和创新的平衡点一步步迈 进。
上线出租车信息平台、颁发全国首张专车平台牌照、试水出租车服务社模式, 去年上海 在出租车改革领域“三箭齐发”。对于网络约车这种新生事物,不是“一上来就管死” ,而是 “看一看” ,给其一个成长的机会。但在鼓励创新和依法合规之间,上海交通主管部门也力 求“最大公约数”。
这样的互联网思维,在上海的监管创新中,正成为一种习惯。
近日, 上海浦东市场监管局与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开展合作, 向后者提供包括行政 处罚在内的近6万条企业信用信息。而针对市场征信机构反馈回来的数据, 监管部门也将采 取高风险预警、增加检查频次等监管措施。
“做好事中事后监管,靠政府大包大揽不行。需要更多的第三方机构和公众参与进来, 下好信用监管这盘大棋,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浦东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彦峰说。
对于新的技术、模式和业态, 上海保持了一定的监管弹性。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 形之手协调配合,实行“业界共治”。但对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的事项,上海坚持 足够的监管硬度,不断强化准入管理。“上海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这不仅指集聚度 高,更是标准高。一款新药,如能在上海市场立足,走向全国也不是大问题。”张江生物医 药基地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兰忠颇有自信。
正因为监管的高标准, 包括生物医药代工试点、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上海分中心等重要改 革,纷纷在张江率先落地,这反过来促进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新华社上海5月29日电
第四篇:上海金融科技创新大会2017(推荐)
http://
第五篇:科技创新报告
科技创新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09金融
班级:
实习单位: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学校指导老师:xx教授
联系电话:
基于SWOT分析的麒麟牌啤酒营销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麒麟牌啤酒进行结构化分析,从分析对比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麒麟牌啤酒公司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公司发展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公司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然要发挥优势、抓住机会、弥补劣势、克服威胁。本文在通过分析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SWOT麒麟啤酒营销
一、麒麟啤酒有限公司发展的现状
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前身是珠海啤酒厂,1996年,日本麒麟集团和台湾统一集团共同收购珠海啤酒厂,成立了珠海麒麟统一啤酒有限公司,2005年底,日本麒麟集团取得公司100%股权,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启用新名称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7400万美元,现有员工860人。公司拥有麒麟、海珠、澳门三大品牌的啤酒。“麒麟”系列主要市场集中在其以华南地区为核心,在广州及其周边的城市。“澳门”系列则主打澳门市场,主推“澳门全麦”啤酒和“澳门金牌”。而“海珠”系列是珠江西岸地区啤酒的领袖品牌。
麒麟牌啤酒作为国际知名品牌啤酒之一,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公司这些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啤酒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麒麟(珠海)啤酒公司必须全面分析自身及外部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开展公司的营销,才能把麒麟(珠海)啤酒做得更大更强。
二、基于SWOT分析法的麒麟牌啤酒结构化分析
1、优势(Strengths)分析
1.1、成本优势
通过实地参观可以看出麒麟(珠海)有限公司落户在珠海的郊区,其生产过程中又拥有金鼎谭水库的水供其使用。在这拥有地租便宜、水源优质的条件下,其生产成本也将会大大降低,拥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就可以在销售时获得更大的主动权。1.2、资金优势
麒麟集团是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也是世界前十大啤酒集团。麒麟(珠海)有限公司是属于日本三大啤酒公司之一的麒麟麦酒酿造会社。有这么一个强大的集团总部其资金将会非常充足,可以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市场开拓提供资金支持。啤酒是快速消费品,公司能迅速回收货款,这为公司运营提供了良好的现金流支持。
1.3、品牌优势
麒麟品牌创立于1888年,历史悠久,享誉全球。在日本麒麟百年酿造工艺的指导下,公司出品的麒麟牌产品包括“麒麟纯真味”啤酒和“麒麟一番榨”啤酒,都“只采用第一道麦芽汁”精心酿造。另外,海珠啤酒品牌深受珠江三角洲和港澳消费者的喜爱,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并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同时,公司持续在重要电视媒体进行了广告投放,积极开展各种赞助服务活动,为品牌的宣传做了很多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4、先进的生产技术
通过参观,我们可以看到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的生产工艺是相当先进的,公司引进几条国外的生产线,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效率。同时公司还设立了专门的实验室供技术人员进行产品的研发,另外,公司还为员工开展培训,这样就可以具备国内外先进生产经验,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劣势(Weakness)分析
2.1、市场过于狭窄
麒麟啤酒主要定位在于珠江三角洲以及港澳地区、上海等地。销售面狭窄,不利于公司分散销售风险,一旦某一地区出现销售瓶颈时就会出现啤酒的滞销,同时也有可能会导致某一地区市场的丧失。建立销售片区,可以防止其他品牌啤酒的市场拓展而影响该地区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保证公司产品的调度。
2.2、物流的配置
运输和管理成本高,渠道利润空间低。麒麟(珠海)有限公司的工厂与销售相分离,这样子就容易造成运输和管理成本较高,同时在没有自己物流的情况下,利用第三方物流往往不能满足公司销售的需要。同时,在终端价格固定的情况下,渠道各层级间的利润也将会较少。
3、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3.1、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
无论是“十二五”规划中对居民年收入增长7%的预期,还是关于个调税起征点调整的落实,居民收入的增长都将刺激消费升级水涨船高。有业内人士做了个简单的测算,假设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上调至3000元,级差不变,假设1亿人每年少纳税200元,便可增加200亿的购买力。同时国家继续深入推进中西部地区大开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也可以给麒麟啤酒公司带来了持续的战略机遇。2010年,国内啤酒行业加快了并购步伐,啤酒企业的资源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了啤酒企业的迅速发展。不管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看,还是从行业微观层面上来看,麒麟牌啤酒公司都将面临发展的良好机遇。
3.2、珠三角市场巨大,潜力无穷
麒麟啤酒还没有完全打开珠三角地区的市场,以广州为中心的地区消费能力强,需求量大,能加大在这一方面的拓展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威胁(Threats)分析
4.1 国内各种龙头品牌的冲击
中国啤酒行业呈现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同的啤酒集团掌控着不同的势力范围。从企业规模来看,青啤、燕京、华润属于巨型啤酒企业。哈啤、珠江、重庆、金星、惠泉等属于大型啤酒企业;而其他的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青啤是麒麟啤酒的主要竞争者。目前麒麟啤酒的优势竞争区是在珠三角、港澳台、上海等地。青岛啤酒的市场遍布全国18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以青岛、山东为中心,北至黑龙江,南至深圳,东至上海,西至陕西的全国性市场布局,而且其市场份额也占到了全国的最大。以上分析可见,麒麟啤酒的现有竞争者实力比较强大,麒麟啤酒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在产品质量、产品品种方面以及营销方面继续稳扎稳打,保持竞争优势。
4.2、气候及相关政策对啤酒销量的影响明显
由于国内多省份普遍入夏较晚,啤酒的消费高峰期滞后,影响了麒麟啤酒销量。而全国多个省份的强降雨,导致部分省份啤酒消费市场受打击。除了天气原因,国家严打酒后驾车
也对啤酒的销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国际啤酒大麦市场行情迅猛上涨,麒麟啤酒公司是国际大麦市场大的买家,原材料的上涨推动公司生产成本的提高。
二、基于4P战略探讨麒麟牌啤酒营销策略
麒麟牌啤酒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的发展,沉定了浓厚了企业文化,而作为中国的珠海麒麟啤酒厂在拥有这些强势的背景下其发展将可想而知,通过对生产车间的参观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也发现了一些作为麒麟厂可以发展的更好的方面。对此也针对此在4P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2.1 产品策略(Product)
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的高端产品。“一番榨”饮品是公司的主打产品,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企业在生产的产品,这一产品拥有独特的品性确实可以作为公司营销的亮点。但同时又因为价格较贵其市场份额并没有实现最大的满足,所以在未来发展中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投入,研发出更具优势的产品。同时,也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下加大研发,增强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另外,在发展战略上可以针对近期提出的酒驾政策生产无醇啤酒,开发超低酒精度无醇啤酒符合当今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要求。开发超低酒精度新品无醇啤酒,不仅由于其热量值较低,符合健康消费的趋势;而且有利于提升公司无醇啤酒的市场空间,延长无醇啤酒的产品寿命。无醇啤酒不但把啤酒的消费群进一步扩大,赋予了啤酒新的内涵,而且引领了健康消费时尚,适应了健康消费趋势的需求。可以看出无醇啤酒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迎合了当今啤酒消费新趋势,麒麟啤酒公司加大对无醇啤酒的研发将有利于公司啤酒产品多元化、高端化,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要求。同时,加大整合其他啤酒企业力度,扩展公司产品。公司可以整合其他品牌啤酒企业,把双方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形成互补与共赢。一些规模小、区域性强的啤酒公司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麒麟公司拥有优秀的团队,整合这样的啤酒公司,双方都可以获得迅速发展。加强整合力度,形成规模效益,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麒麟啤酒公司的产品开发与市场的扩展。
2.2 价格策略(Price)
麒麟啤酒的产品主要是中低端产品,针对中低档产品应该低价,这样凭借很好的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为公司高端产品奠定基础。麒麟啤酒公司不得不面对一个生产成本上升的现实,近来生产啤酒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大,啤酒生产成本明显上升。麒麟公司为了维持价格优势,必然要降低生产成本,这就要求麒麟啤酒公司扩展公司产业链,进入上游产业,同时加强与农业产业化公司合作,降低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从而为低价策略奠定基础。高端产品是公司主攻方向,为了树立高端产品形象,公司高端产品价格要采取高定价策略,使其与公司中低端产品区分开来。但在高端产品还不成熟的时候,同时面临外国高端啤酒的挑战,高端产品定价应该针对于外国高端啤酒品牌定价,这样的价格策略在竞争中能获得价格优势。
2.3 渠道策略(Place)
通过各地区经销商代理制的渠道模式是啤酒营销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渠道模式,这种渠道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但作为一件外资企业,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则麒麟牌啤酒就要寻求
更为创新的渠道模式。在此我认为,平台式渠道模式与直销渠道模式是公司渠道策略发展的方向。平台式渠道模式是企业与经销商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组织的渠道模式。啤酒企业可在一个营销区域扶植1~2家资金雄厚、仓库吞吐量大、管理能力强的一批商,或厂家自设中转库,配备能够直接服务终端的车辆和人员,形成一个物流平台,把原来的二批、三批经销商逐渐取消,将原来较长、混乱的渠道变成扁平、垂直的渠道形态,加强了对终端的控制和服务,提高了经销商的单位效益。直销渠道模式,这是目前啤酒营销中发展较快的一种营销渠道模式,尤其是在企业所在的周边城市市场,由厂家直接组织车队和人员,对种类饭店、超市连锁店、酒吧、娱乐场所等进行直销,不但开拓市场速度快,还有利于新品上市、产品铺货、价格控制、品牌提升和维护。直销渠道模式的建设要做好市场利润的快速提高和营销成本的有效控制,防止因市场利润过低,难以承受过高的营销成本而导致渠道崩溃。
2.4 促销策略(Promotion)
现代啤酒营销的环境变了,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也为啤酒的市场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麒麟牌啤酒公司应该积极做好体验营销、文化营销等新的营销策略。随着市场经济向高层次发展,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啤酒产品质量差异的减少,洋啤酒品牌营销风格的影响,中国啤酒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啤酒企业。要实现这一突破,麒麟牌啤酒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受众群,发展体验式营销。企业可以结合发展旅游产业,仿照青岛啤酒的营销策略,不仅将麒麟作为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2、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啤酒文化。麒麟啤酒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啤酒文化。啤酒文化只有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才能实现啤酒文化的营销功能。广告宣传、促销、公关活动、展览都是非常好的传播渠道,关键在于企业要很好地将啤酒文化溶于其中,增强其文化气氛。
四、结语
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对麒麟品牌啤酒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总结一些经验,再接着提出4P策略对公司进行营销策略分析,至此,麒麟牌啤酒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实现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守柱.中小啤酒企业营销创新的策略.青岛啤酒徐州有限公司.市场分析2006
[2] 李晓琳、张西.燕京啤酒竞争对手分析实证分析.2011
[3] 木子.构建中国啤酒营销“生态圈”[J].中国食品工业,2008,(3).[4] 施炜.中国营销大趋势:2006营销趋势洞察[J ].销售与市场2006(02).[5] 杨明秀.啤酒营销的新趋势.中国商贸.营销策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