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项目缺乏科学论证

时间:2019-05-14 09:5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支农项目缺乏科学论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支农项目缺乏科学论证》。

第一篇:财政支农项目缺乏科学论证

3.财政支农项目缺乏科学论证

(1)财政支农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受人为因素影响 为确保通过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得到一部分资金用以改善乡镇资金吃紧和眼中缺失的难题,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在日常生活、生存以及生产中的各种难题,所以有部分乡镇向上级报备了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因而在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的申请中,有些功能和具备的优势会在可实施性的分析上存在像大一部分的夸大其词,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机关通过与上司及搞好有关部门的关系,让他们对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的评判变得更加形式主义,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这个项目,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向省委会派下来到事实现场对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的可进行性全面的分析、评估的相关学者专家提前关照好。由于对承包商的资历和质量的把控和关注的不严谨,有一些监控管理方只需按要求收取到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资金的比例分成费用,就会向外界出事监控管理的合格报告,这样就更有利于先前透露出标价的高低来与承包方来往密切的承包商来承包,以达到对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招商引资的形式上的公平公示性被内部人员背后操纵的目的。

(2)财政支农项目投资未能真正体现群众的需求

由于对真正来自于乡镇管辖区的广大群众的真正所求,以及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投资最高决定者都是从承包商公司来的高层,在确立项目之前没有对当地进行试试观察分析,因为致使大量的资金耗损。就拿某个乡镇的一个大型水库的案例来说明,项目需要的资金一共是六百万人民币,于是确定了采取有乡镇出钱的同时农民群众共同筹集资金的方法,但是水库的所处位置为原来一家化学工厂的旧址,多年来工厂所有的废水垃圾都排放到水库周围,严重地污染了当地的环境,因此在确立项目的时候是为了解决位于水库下游的4个乡镇委员会用于农田的灌溉以及人和牲畜的生活用水。政府将整改和建立水库的决策列为重点的惠民工程,但却遭到了农民群众的强大抵制,人们认为化工厂的旧址处曾长期排放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并通过专家学者的分析得出结论作为证据,群众一众阻止了政府的决策并上书有关部门,其结果是筹集的用在惠民工程上的两百多万元在被审理查证后没有了下文,令政府资金损耗非常之大。因而,惠民工程的实施并不一定能够让领导者得到应有的丰功伟绩。

4.2渝水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能力问题分析

尽管我们国家坚持实行各种惠民工程,财务政策对农民的支持仍然未曾断绝,公共设施在农场呢越来越普及,财务政策的资金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所涵盖的方位也越来越多角度,但由于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资金的掌控依然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步伐走,致使出现了重大的条条框框的断层现象的出现。中央部门的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投资方式多方位角度的分配局面,也相对的对各级地方部门的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投资产生着不小的影响与规则,致使管理部门的掌控方式各自占山为王互不干涉的现象浮出水面,严重干扰了工作单位效益。审计署“五十个县财务政策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转向资金审计调研结果”显示:除了财务政府部门向各级地方部门拨款之外,县级以上各部门主管级别也细化到县区级与之相对应的部门,促成了资金来源广,投入资金的角度多遍地开花的局面的诞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政府对农业民生的扶持也多样展开,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补助,如种粮补贴和农田补助都以现金形式增援。但是尽管如此,有些基层部门的决策者因为没有大局观念,仅仅把助农政策的实施当成是一个简单的下乡慰问活动,更是将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资金直接就发放到了农民的手上,这种做法直接忽略了农民自主创业性能,并没有真正的将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资金得的用处和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此外,由于一些部门的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上报和审核的不过关,资金的投入往往是没有目的性的无的放矢,又加上需要投放资金的项目之多之广,从而数度导致财务部门的资金缺乏,致使惠民项目叫停,而这就是因为一个工程没的前期投入低于原先的预算的水平线。

财务政策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资金的项目的方式比较落后,资金投放的不合理。此前,财务政策在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上的随便投放以及牵引,投入的方式也不准确。有的弄口掌控部门的重大项目资金派分,轻工业的资金管理方式。这样的投入角度不能让农民安稳的从事农业生产,致使很多人产生投机取巧的心态,缺乏长远目标和计划的心思。当前,财务政策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资金项目掌控大多都是沿用计划经的体质,即四位一体的掌控方式,这种政策的出台使得行政人员的权利深入到项目的实施,而缺乏应有的监控,极大程度上容易产生腐败的现状,项目的质量也往往让人侧目,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虚耗。原本规范有序的管理层,因为有人依靠裙带关系,人情超过了规定的范畴,是应有的财务政策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资金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运用在危急关头。由于在资金的投放与分配方面,因为城府繁复,牵扯到的资金纽带比较长,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项目在审核制度上也缺乏新意,更加助长了这歪风邪气。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资金链断裂,项目停滞不前,与此同时也给安全使用资金带来了安全威胁。

4.3渝水区财政支农管理体制环境问题分析

日前,我们国家的财务政治体制是由中央政府领导的高度集中的并且层层分配。它的有点就是权利收归中央所有,政府通过各种形式转移财力后又返还一部分给地方各级部门。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制度,虽然调动了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性,却也导致了GDP的比重和严重下滑,财政总收入也有所缩水,没有益于中央的掌控和管理。一九九四年之后的分税改革体制使得中央的掌控全力变得异常强大,中央政府大权在握,而各级地方部门所拥有的政治体制的框架,把一些分开的不容易收取的税种分配下去层层尽职。中央政府对各省以及地方部门的财务政治体制明确的导致了各省市对各地及部门分管财务的政治体制。而各个财务政策的广泛形成权利收归上级中央,事无巨细的分担各自的权利管理下属部门的局面。

财务政治转移的制度是根绝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的财力的差据来作为依据的,用来平衡各个省市的财务能力,促进各个地区的和谐共处。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平稳发展和政府的大局掌控着各地方的公共化服务能力等一些数据来化为对主要目标的平衡手段,它是在一九九四年分税制度的根基只是那个确立的返还财力和财力转移的各个组成部分。其中财力转移的承担主要包括一般财力转移承担、调整工资的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等。而在我们国家的转移支付的方式又有所不同包括了特殊转移承担和税收返款。普通的转移承担是通过合理准确的均衡化的法则,依据因素法则算出各个地区的精准的财务支出之间的差距,然后按照公示统一计算,在国际上这种方式被称为均衡的转移承担。在普通的转移支付上,都是最普通的采用的是基数法,当中用于平均化的一般转移支付的总数量都是比较小的,对于贫瘠县城、乡镇专用资金的大力相助,也只能是僧多粥少,不能够在根本意义上处理掉各县各乡镇的财务危机的现状。目前因为各个地方部门由于历史由来已久的各方面因素的不同和优劣从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致使了个政府相比之下所产生的收入阶梯。不同情况的地区和部门尽管收入有差别但仍然要承担相应的公共服务的职责,促使本地区的经济平稳运行。因为导致了由来已久的一个问题,便是各级政府之间的手指不相符合。这种财力与权利的不相吻合造成了一种纵向发展的不均衡,各级部门之间因为没有确立一个精准的划分权益,的确很难明确各个地方的移动支付的数据,所以一般来说财力性转移是没有能够起到真正的宏观调控的作用的。

由于财务政治体系的不完善,高一级的财政基金无法完全移交给发展缓慢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加上上级部门的财务紧张,下一集的财政能力很有可能崩溃。这样多方面多角度的征收机构在不同的环境下,财政掌控完全无法与税收管理的相吻合,更加扩大了渝水区在财政赤字上完成目标的艰难性。在职务职能的布置方面国税局是有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其作用是负责征收各种税务,然而各个地方及部门只是简单的需要收集当地的不是税收的收入。另一方面支援农村,支援农业工程一半都是效益国语低,导致地方政府不愿过多的投放资金到其中,所以说财政支援农村,支援农业资金的投放之难是无法估量其达到总量和结构合理的。

4.4渝水区财政支农资金监督问题分析

渝水区财政对于农村,农民,农业的支持的资金是由渝水区财政局内部的相关单位和部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虽然渝水区财政支农的资金是由财政局以及各部门所共同管理的,然而这笔资金在实际工作之中,由于相关部门和单位忽略了对于这笔资金的监管,而盲目追求注重资金的争取和预算分配,渝水区财政支的掌控能力根本不够强大,表现在这些方面:

4.4.1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上级财政局如果对下属的监管力度不够的话特别是未能准时的分大方各种补贴之类的问题发生,再或者存在个别人滥用私权,扣押资金不予发放时有发生,这些情况都是极有可能造成当地的农民上报和申报的。在掌控全局的过程中,由于内部的监控不能很好的协调下去,发挥其效应,农业股民们有权利审核查算支援农村,支援农业项目的。因为各乡镇的资金组建起来很难,都希望从提高经费预算来抽取一部分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转。因此很容易有人从中牟取暴利,大家都是同一级别的没有资格去监管别人,又朝夕相处很难起到真正的监控力度。更何况只有区区四个检查人员。同时,因为业务上的水平有限有很多问题打色很难过了都无从查证,又要碍于领导的各种利益不敢去去深入探究。这样的话发挥监察办的作用等同于名存实亡,就算发现问题而自己又没有能踢去深究的时候将情况上报上级,从本质上说领导也深谙此理,也只会敷衍了事不会更深层次的查下去,毕竟人际关系和情面摆在那里。渐渐的所谓的检查办也就失去了应尽的职责的积极性,而上级部门对下级的财政要求也没有做到应有的监管,力度和方向没有把握的很好,有些政府甚至对下属部门的财政资金的去向一概不知也从不过问。

4.4.2人大监督缺位

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一般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区委或者区政府副职退下来之后担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国家财政问题基本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一方面在退下来之后他们已经丧失了热情与责任心,另一方面是不想破坏自己的人际圈子。于是出现了几乎在每次开人民代表大会时他们都持观望态度默不作声的情况。而对于外行人来说,他们参加一年一度的人大会时更是外行人看热闹,也就不可能提出什么具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来。我一共参加了五次人大会议,我得出来的经验就是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审计都只是走走过场,能说得起话的领导稍微加以修正然后同意了就可以通过,调整和预算的追加更是不会进行。几乎没有代表对财政支持农业农户发展预算提出过什么质疑。总而言之,人民代表大会几乎起不到真正的监控作用。

4.4.3审计监管乏力 对于财政支援农村,支持农业的计划项目的确立审查仅仅局限于对二维平面内效果图的监测,对于要建设的项目的收益没有过多的评定。而在开工之前的各方面要求的公平与否及对质量方面的要求意识也过于薄弱,具体表现在承包商是否有无承包的能力,财力是否能胜任,工期的长短,造价和质量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要在开工之前就协议的问题。然而,支援农村,支持农业项目的专项资金是没有经过财务部门审核预算的,各项款项都是无从得知,更加说不上是对资金的监管了。审计监管的范畴非常之广,对于纪检委等审计部门都是大多实在上级要到下级来审查的时候,在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准备。例如07,08年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对于检查的结果都只是简单的收取了违规款项,对于责任人并没有施以处分的举措,同时这两个部门的检查历来很少并且惩罚力度相对很小。

4.4.4社会监督力量不强

群众由于自身认知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有限,哪怕发现这笔支援农村,支援农业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也不能说不出原因和结果,而且对于这笔资金的监督,群众也无法进行,这主要是由于,财政局不公开这笔资金的分配、使用等信息,从而导致了群众对资金的分配数额,使用的大方向和广度以及工程的开展等的情形的不知道。社会群众,数字媒体以及媒介对于财政支援农村,支援农业的预算水平是不是符合科学要求及其准确性、监控管理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等等都还没有真正的对此进行交涉。

4.5渝水区财政支农绩效考核问题分析 西方国家对于类似于这种支援农业的政府公共支出资金是否真正发挥出了其效应,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被称之为绩效考察,是对于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所使用的检测,而这一方法在西方等多数国家已经有了数十年的探究历程和实践的经验,建立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不仅是提高政府行政次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公共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更是公共财政管理的内在要求,除此以外,绩效考评能使得我们即使是处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也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然而,由于绩效考评在我国发展的比较迟,缺乏创新的研究,所以构建的指标体系不够系统和完备,所以对于我国来说这仍旧是一项崭新的使命。

4.5.1对绩效考评认识不深入

很多的部门的人对于绩效考评的认知还不是很完善,有的单位甚至认为消极考评就如同例行公事一般,对于绩效考评的重要性完全不知所云,认知能力尚待提高,由于渝水区的绩效考评当前还停留在起步层面,与之交涉的面还不是很全面,受诸多传统观念的耳濡目染,对于绩效的理解都不够透彻,只是单纯的按部就班,并没有将工作的中心立于效益与效应这两个层面。

4.5.2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工作仍然处于探究的阶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晚起步,导致了我国至今未出台统一的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财政支援农业、支援农民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的体系,而对于我国来说,立法的支持,恰恰是开展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以,由此得出,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是我国开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阻碍。

4.5.3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就我国来说,并没有一项科学到位的绩效评价目标和精准系统,我们的财政支出成效评定主要是通过一些以往的财务和项目管理指标进行的评定,更何况即使制定相关的财务指标的财政部门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也很难精准的判定孰是孰非。与此同时,由于专业的绩效评定人才的缺失,而且要掌握各种类型的难度很大,这就使得要设立出规范、科学与得当的绩效评价指标难度颇大,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可信性和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的匮乏。

4.5.4绩效考评程序不规范

有些部门的项目绩效考评报告在过去的考核中虽然提出的问题少,成绩得到肯定也多,而提供实用性的信息过少,导致绩效考评没有发挥出效果,成为如同鸡肋的一个程序要走,这是由于这些部门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或者是项目完工后,才有绩效考评机构对该项目实施单位下发考核公函,使得这些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约束力,更无法提供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进行改善管理的有效信息,导致绩效目标和指标往往是根据项目实际完成的情况而定的,最终导致的就是缺乏约束力的绩效考评结果

第二篇:财政支农

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思考

在我国,“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问题,政府在财政支农方面,增加支农资金的总量固然很重要,但如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却成为摆在涉农部门面前的大课题。可以说,长期以来,中国财政支农问题严峻,且矛盾的焦点就是效率低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作为农村投融资机制创新的子系统,是对现行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式的一次改革,是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相对于财政支农资金分散使用、管理而言的,它是将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各种支出资金,整合使用、整合管理,以及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支持效果。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问题不仅涉及经济中的资源配置问题,还涉及资金管理的问题。支农资金的整合就是要实现农业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责任性”的统一,重点解决分割管理状态下资金的安全性不高、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不高、管理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就是由农业财政部门主导,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突出财政支农重点,盘活现有存量资金,建立捆绑投入机制,在不改变支农资金特点和性质的前提下,变分散到各部门的平均投资模式为相对集中统一的投资模式。

政府为此也做了许多的工作。2004-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总体要求;财政部先后出台《关于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2005]31号)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2006]36号);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资金协调整合的力度,提高使用效益,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向各地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县级政府支农投资整合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6]462号);2008年财政部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来发展现代农业。但遗憾的是,在实际操作之中,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遇到了种种问题,如思想仍然不统一,思想解放速度太慢,社会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支持不够等,这都将损害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效果。

我们知道,我国属于经济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小农大国,而且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我国的财政支农资金是短缺的。正是财政支农资金的这种稀缺性,为我们探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经济学角度。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花费,也就是说,它摒弃了传统的单纯关注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而是把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与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经济学视角上,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质上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一个合理的资金整合共享体系,不能建立在无私奉献的基础之上,也不能建立在外力强迫的基础之上,而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内在的动力之上。因此,可以才下面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1)制度规范: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正式制度,并辅之以非正式制度的协同法经济学理论认为,法律与经济学有相当的共通之处,可以用法律为经济奠定制度基础。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制度化的协调机制更有利于推进合作,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匹配和均衡,是整体制度化结构得以真正确立的重要条件。但实际上,我国一直缺乏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与之匹配的整合共识,只是靠行政手段配置庞大的财政支农资源。

(2)内涵拓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农”,拓展资金内涵

马克思认为,货币资金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而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具有很强的稀缺性,所以应该以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为引线,以资金整合为平台,引导社会资金向“三农”领域转移,发挥协同倍增效应。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财政支农较少考虑用信贷资金作为财政投资不足的有效补充,同时由于农业投资具有明显的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赢利低得特点,导致其对市场资本也缺乏吸引力。因此,应在加大激励机制建设的同时,强化县级政府责任,以此降低风险预期。

(3)外围突破:逐步整合农业资源诸要素,实现整合外围的突破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逐步向要素整合转变,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所以,应该通过实施财政支农项目把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品种资源、营销渠道等诸要素合理整合创新,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给和农村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篇: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的管理,更好发挥对加强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监管的支持保障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相关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是由省级财政设立,专项用于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使用范围为省、市、县(含由原来的县成建制划转的涉农区)。

第四条 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由省财政厅负责管理。第五条 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遵循专款专用、突出重点、规范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 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用于与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相关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

(一)财政支农政策、管理制度等研究;

(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评审、咨询等;

(三)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包括:监督检查、审计、跟踪评估、绩效评价、统计分析等;

(四)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监管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包括:必要的信息网络软硬件建设、项目库和数据库建设以及干部培训、宣传等。

(五)其他相关工作经费。

第七条 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用于单位发展项目、省直发展项目和市县发展项目。省财政厅根据当年预算及工作安排确定用于单位发展项目、省直发展项目和市县发展项目的预算。

第八条 用于单位发展和省直发展项目的,由省财政厅根据支农项目管理需要,提出具体资金分配方案,按规定程序审批后使用。

第九条 市县发展项目按因素法进行分配,综合考虑当年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工作安排、各地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量、工作实绩、承担省厅委托的支农项目资金监管任务以及相关工作经费实际需求等因素,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按规定程序下达市、县财政部门。

第十条 单位发展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省直发展项目在6月底前提出分配方案,在9月底前下达;市县发展项目在6月底前下达。

第十一条 市、县财政部门应根据省下达的补助资金,在收到文件后一个月内,编制资金使用方案,资金使用方案及使用绩效应及时报送省财政厅。

第十二条 省、市、县财政部门应按职责履行相应的管理责任。根据有关资金管理制度使用资金,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第十三条 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应坚持专款专用,严格按规定的范围和用途使用,不得用于个人奖金、津贴发放,也不得用于与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无关的其他经费支出。

第十四条

省财政厅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并视情况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对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一经发现,将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收回省补助资金,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视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各市、县财政部门做好自评价工作。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7月24日起实施。

第四篇:财政支农内容

在农业财政政策中,财政支农,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支农是指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是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资金投入优惠政策和制度建设。按照公共财政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突出财政支农重点。主要内容有:

(一)支持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助等。

(二)支持抗灾救灾,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特大防讯抗旱资金、动物疫病防治补助资金、农业税减免补助资金等。

(三)增加财政扶贫投入,支持扶贫开发。主要内容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其重点是中央补助地方财政扶贫资金。

(四)积极支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人。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等。

(五)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治理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两部分。

(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投资,支持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主要内容包括:“贫困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

(七)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经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等。

(八)逐步取消农业税收、减轻农民负担。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农业税降点或条件成熟时将全面取消等。

(九)推行扶持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内容包括:农民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

(十)支持产粮大县、财政穷县,实行“三奖一补”政策,缓解县级财政压力。

第五篇:财政支农论文

目 录

摘 要.....................................................3 关键词....................................................3 1.财政支农........................................................4

1.1什么是财政支农..................................................4 1.2财政支农的必然性................................................4

2.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6

2.1农业现状............................................................6 2.1农村现状............................................................6 2.1农民现状............................................................6

3.我国财政支农的状况级存在的问题..........................7

3.1我国财政支农的状况..................................................7 3.2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9

4.财政支农的改进措施.....................................10 5.结 论..................................................11 6.参考文献...............................................12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农』

财政支农

摘要:

中国政治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农业问题。因此,对农业的重视,是中国政治发展是否明朗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供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和农民急需要的生活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只有解决这些矛盾,才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是城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财政支农政策是国家实施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主要财政政策,财政支农支出行为直接影响和决定财政政策效果。

关键词:财政支农 政府投入 三农问题 农民增收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农』

财政支农

1.财政支农

1.1什么是财政支农

财政支农是指政府为了强化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并加快经济结构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通过各种手段和制定各项倾斜政策,诸如财政投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优惠(取消农业税),以达到对农业进行指导,鼓励和帮扶,管理的目的。

“支”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的推广,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

1.2财政支农的必然性

财政支农基于我国国情的需要。

(一)人口基数与土地资源问题

我国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少,粮食问题严峻,一旦发生危机,即使把所有的世界贸易都用来支援我国也解决不了问题。因此,我国的粮食一定要处于基本自给,不能过分依赖进口,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粮食的生产。

(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农民增收缓慢,城乡距离扩大。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由于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连年下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出现了所谓的“丰收悖论”:它是经济学中最著名的一个悖论,由于基本粮食作物需求缺乏弹性,丰收提高了农作物供给导致价格下跌,却并不会使需求增加很多,农民整体收益反而低于收成不好时,出现了增长不增收的现象。1997-2003年间,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速度才4%,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一半左右。所以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是政府调整农业政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解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农』

重要措施。

(三)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要求政府财政支农

在国家财政支农中对卫生,文化,教育的投入属于广义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属于狭义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并且建设周期很长,投资后收益的回收也是比较缓慢的。一般来说私人部门一方面没有如此巨大的资金来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一方面也没有意愿和动力注入大笔资金。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大对三农建设的投入。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除具有一般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外,还部分地充当着社会原始积累的角色。

(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主要针对全球农业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可持续发展”是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进行技术变革和体制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能保护土地、水资源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的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我国在农业开发方面没能完全遵守自然和经济规律,造成一系列困扰,如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水旱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低下等。因此,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发展可持续农业等发面需要政府重点投入。

(五)这是由农业为国民经济所做出的贡献决定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由工业化,城市化的初中级阶段向高级后期转变的过程之中。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初中级阶段,农业农村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人力资金和劳动力资源。正如下图所展示出来的,政府向家庭,企业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农』

提供公共物品,家庭和企业向市场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向家庭和企业提供货币,在这一循环流程图中,无一不体现了农业,农民,农村的贡献。因此,我们倡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对三农进行补充是理所当然的。

2.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2.1农业现状

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问题的本质及其重大意义。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失衡,工业和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一天天增加,而农业和农村发展却掉队了。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基础地位日渐薄弱。然而,在强劲的GDP增速背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提高不够。2.2农村现状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交通的不完善,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而且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也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生产力上,农村的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发展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不高,无法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使得大量资源浪费,闲置。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使得经营管理和生产模式落后,没有形成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农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阻碍了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2.3农民现状

我国已经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接着是如何提高农民生活的质量,特别是在山区,农村发展更加落后,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很多家庭除了基本的温饱外是买不起其他的商品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农』 的,经济负担比较重,那些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就更困难。此外,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村户口劳动力,他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都比较低,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在中国,要想致富农村,就必须得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得改变他们那种传统的思想,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地形结构下,单单只靠种庄稼是不能够致富的,封闭的农村必须走出去,去外界联系,利用自身的特色,发展特色经济。

在中国普遍面临着农民工收入低,特别是在农村耕种的农民,生活水平也比较低,在城市的农民工干的是最底层最幸苦的工作,他们的子女教育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在农村医疗设施没有城镇的完备。

3.我国财政支农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1财政支农的状况:

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见图1),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图1 2009年,全国财政“三农”支出20042.6亿元,占总支出的26.3%,比2008年增加4409.1亿元,增长28.2%。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7253.1亿元,比2008年增加1297.6亿元,增长21.8%,包括中央本级支出709.9亿元,比2008年增加37.5亿元;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农』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用于“三农”的支出6543.2亿元,比2008年增加1260.1亿元。地方财政通过自有财力安排“三农”支出12789.5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用于“三农”的支出,2009年地方财政共实现“三农”支出19332.7亿元,比2008年增长29.2%。

我们知道,教育支出也是我国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国家每年也在大力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以下是2003-2008年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支出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支出每年都在不断上升,而且力度也很大。

2003-2008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010亿元***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图2 通过(图1)和(图2)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和教育的投入都在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也越来越向教育投入靠近。

0.70.60.50.40.30.20.10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0.2247920.132930.1497610.1748830.2067140.1821330.3034410.2650940.227766全国“三农”支出增长趋势全国财政教育支出增长趋势0.379131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农』

图3 通过(图3)看出,虽然“三农”投入的份额不及教育投入,但是每年对“三农”的财政支出增长比例是高于教育支出的增长比例的。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问题是越来越重视,对它的重视程度几乎和教育持平,我们知道教育是一或缺的资源。

3.2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

Ⅰ 支农总量仍然不足,并且结构不是非常的合理。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大,农村人口众多,并且农村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情况较为复杂,我国又处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过渡时期,因此从财政支农总量来看仍然显得不足,应对农村,农民,农业等各方面情况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大部分投向了农村水利,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救济之中,而对于农业技术,农业科技,农业研发的投入则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之中。而科研,技术,研发的费用对于实现农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又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用于“养人吃饭”的钱多,而用于“办事建设”的钱少。生产性支出少,非生产性支出多,经常出现行政费挤占事业费、事业费挤占生产性支出的现象

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的资金不足。食品,衣服,房屋,道路,文化,教育和卫生保健服务等人类的各种需求,有的是社会成员共同的需求,有的是适用于不同的社会成员的,适用于所有社会成员需要的商品物品被称为公共物品。因此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对于这种以满足社会所有成员需要的,私人部门没有如此大的资金予以满足,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提供是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部门也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完成,因此需要政府为主导去提供公共物品。很明显政府对于农村地区的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极其不足的。

中央与地方支农资金在使用,分工方面不清,容易混淆。中央下拨的对农村的财政支出甚至有可能被地方政府挪用贪污,国家的贫困县挪用专项资金修建豪华的办公地点已经在中国多地发生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农』

过了。有的地区则过度的依赖中央政府的拨款,自身缺乏开源节流的动力和行动。

财政投入的挤出效应。农业是一项弱势的产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非常缓慢。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在短期利益的诱导下,将资金投向高收益的行业,而对于一些急需要财政支持的产业则采取一种不闻不管的态度。

4.财政支农的改进措施

Ⅰ 扩大农业财政支出总量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资金投入是党和政府关于“三农”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在推进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实力的同时,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将财政资金的分配更多地向“三农”倾斜,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的职能,通过规范有效的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筹措支农资金增加农业投入,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手段引导农业进行劳动积累,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活劳动积累替代资金积累。总之,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支农资金,不断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

Ⅱ 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

农业财政投入结构合理化的前提是该压缩的必须压缩,尤其是农业事业费占农业财政投入比重过大的问题必须解决,在增量的农业财政投入中压缩,即保持其原有的绝对投入数量不变,以保证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在改革期间的正常运转。在增量投入中尽量减少对这些部门事业费投入乃至于不增加对其投入,从而实现农业事业费支出比重的有效减少。

Ⅲ 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因其最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的自然特性,而被称为弱质产业。改革以来,农业生产由统一的集体经营转为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成为农业投入的主体,而国家在农业投入中的比重由原来的主导地位降为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农』

次要地位。结果近年来,本应由国家提供的以水利设施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成灾率明显上升,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以及农业业已置于WTO框架的事实昭示着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即必须适时调整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质量农业、效益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国家财政加大资本项目的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基本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支持大型防洪抗旱设施、大中型河道及水库的维修和加固、农村电力和能源设施、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农村土地整治和道路铺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以及以重点小流域水土保护与治理、主要水系流域和源头的“三还”工程为主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Ⅳ 加大农业基础科学研究

以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指标进行国际比较,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比世界上最低收入国家平均数还低,在80年代前期仅为0.39%,低于最低收入国家(0.65%)更远低于高收入国家(2.37%)。有关研究表明,农村制度创新的贡献在改革初期较为显著,但目前乃至未来农业增长的第一动力非技术进步莫属。因此,必须加大以实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主的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高产。支持重点是具有示范性、导向性、辐射性的农业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区及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支持基础性农业科研开发项目建设;支持农技推广建设以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农业科普教育和培训等。

5.结 论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艰巨而繁重的战略任务。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深度,广度,切实营造农业,农民,农村新面貌,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把农村的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公共产品逐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使财政支农全方位覆盖农业、农村、农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农』

6.参考文献

Ⅰ 《财经问题研究》 2009年第二期

Ⅱ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行为若干问题分析》 张韶华 Ⅲ 《中国农业科研公共投资》 李蓉 Ⅳ 《经济参考报》

下载财政支农项目缺乏科学论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支农项目缺乏科学论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支农政策生产篇 一、农作物良种补贴 农作物良种补贴是指国家对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的种植者实行的良种补贴。 水稻良种补贴,早稻10元/亩;中晚稻15元/亩;小麦、玉米......

    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支农政策介绍 农财科 黄小平一、财政涉农补贴政策…………………………………2 1、粮食直补…………………………………………….2 2、农资综合补贴………………………......

    2012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实施方案

    2012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 涟源市蓉园养殖基地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实施方案 2008年至2010年,在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试点县市。......

    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创新机制

    创新财政支农资金项目选择机制对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选择,运行控制,矫正偏差,保障效益等内容,其中对项目的推荐选择环节最为关键,也是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市菜......

    某村实施财政支农项目工作调查报告

    某村实施财政支农项目工作调查报告乡行政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南部,河西岸,水库的上游。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全村510户,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几年......

    财政支农的若干建议

    一、逐步加大国家财政的支农力度,确保财政的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我国的国情及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政府始终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而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则是政府支农的主要手段,这不仅......

    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资料

    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资料 本文档主要为了让需要的人可以免费享受。本身这个不属于什么版权的问题,某人就是搞到要财富。所以我作了一点修改后免费发放。 1、农作物良种补贴的标......

    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职能作用 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威海市财政局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近年来,威海市积极实施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