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高产香菇段木栽培技术
高产香菇段木栽培技术
一、适合栽培的树种:有耳树、小橡树、板栗树,桷里头等等,不含油脂的杂木均可栽培。
二、段木的砍伐、困山及段木的准备;
进九到立春是砍伐树木的最佳时期,这时,树木进入休眠阶段,树体内贮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树木的含水量相对减少,树液处于凝滞状态。树皮和木质部结合的比较紧密;此时砍伐树木;树皮不易脱落,病虫害少,有利于香菇的生长发育。
树木砍伐后,放于山场,风干半月左右,待树干收浆完毕,剔枝修丫,截成1米至1.2米的段木。两头、剔枝的地方和树枝创创部分;用15﹪的生石灰涂抹后,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进行干燥,放呈“#”或“▲”型。段木与段木要有5cm到10cm的空隙,便于通风,堆高1米左右,在堆嗮过程中,每10-15天翻堆一次,将段木的上下,内外对调,使其均匀干燥,嗮到横断面变黄,出现小裂纹,内层皮无绿色。树木的含水量在40﹪左右。100斤鲜段木嗮干到70-80斤均可打孔接种
三、场地的选择:
选择七分阴,三分阳的阳坡有自然林,通风良好,有清洁水源,远离老菇场500米为好。没有自然林遮荫,就得搭建一个人工遮荫棚,高2.5-3米。春天是七阴三阳,夏天是九阴一阳,秋天是八阴二阳,冬天是半阴半阳。段木进场之前用石灰粉撒于地面,每亩用量100-150kg也可以喷5﹪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同时,喷洒敌敌畏,白蚁粉,杀虫霜进行杀虫。
四、打孔点种
(1)点种时间:点种过早,容易受冻,点种过晚气温高容易感染。温度稳定在5℃以上,均可点种,最佳的点种时间,在惊蛰到清明为宜。
(2)打孔:打孔一般用1.6cm到1.8cm的钻头打眼,深度为2.5cm菌种量足,孔里的菌种不易干燥,萌发快,能控制杂菌进入,成活率高。孔与孔的纵向间隔4cm,一排孔与另一排孔横向间隔5cm,打成“品”字形。
(3)点种:选择优质的菌种是成功的保证。破袋后成块状,用手握有弹性,有清香味,属于优质菌种,有酸臭或出现黄、红。绿的老化的菌种均不能使用。选择雨后初晴或阴天点种最好,在阳光暴晒下或下雨天;均不能点种,边打边点种,打了孔的段木,当天必须电完。隔夜点种,容易感染,影响成活效率。轻轻破开菌种袋,去点上面一层老化的菌种,然后用手掰成块,点入孔内,菌种块的大小;要根据孔的大小而定,轻轻按实,低于树皮1毫米,不能用空隙,点好菌种,及时将盖盖好,用活树枝打下来的盖,必须暴晒1-2田在用,点种后,15天内部能浇水和淋雨。
五、上堆发菌: 点种早,可以薄膜覆盖;点种较晚,若用薄膜覆盖,有点是能保湿保温,缺点是空气不流通,晴天温度高,容易烧堆,为了防止烧堆,晴天必须掀开薄膜通风,下午盖好,随着温度逐渐增高,同时增加遮阴物,清明后点种,均不能在盖薄膜。点好的段木必须放在干净、空气流通新鲜,靠近水源的地方,必须符合遮阴条件,堆成“#”字型下面用石块或者枕木垫起,堆高1米左右。段木与段木相隔6cm到10cm便于通风。在发菌期间,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堆放的温度:适合香菇发菌的温度:15℃-25℃温度,低于5℃要求采取增温措施,如白天增加光照和夜间加盖草帘。温度超过28℃就要造成烧堆,导致失败。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加大遮阴,加大通风,喷水等等。
2、堆内湿度和空气:刚点好的香菇段木,一般含水量都恩呢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上堆初期的两周内,严禁喷水和淋雨,当段木含水量降到35﹪以下时,每隔4-5天喷水一次。发菌期间,保持堆内空气流通,有利于菌丝生长。
3、翻堆检查:在点种20天左右,要检查成活情况。揭开木盖,如果接种穴的香菇菌种已经长出白色的菌丝,则表示菌种已经成活定植。菌种变化不大,说明段木的含水量不够或者温度不适宜,若孔内出现黄、褐、红、绿、黑等颜色,说明菌种死亡。找出原因。用刀肖尽后,抹一层15﹪的生石灰水或甲醛。然后进行补种。当检查接种成活之后,就可以撤去覆盖的塑料薄膜。段木堆上一般只须覆盖一层茅草或遮阴网即可。发菌期间,每隔15-20天必须翻堆一次。上下、内外对调。
六、立架、侵水催菇
上堆发菌7个月到9个月左右。1有报信菇;2用不锤击段木,发出浑浊音;3点种时100斤,减轻到70-80斤,具备以上条件均可立架。在立架前,进行一次侵水催菇。在侵水催菇之前,香菇段木干燥20天左右,用薄膜加温后,与水温相差5℃左右,再将段木放入池内,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放重物镇压,防止放水段木上浮。段木要全部淹没。大约浸泡16-20小时,当换成段木已基本停止冒气泡了。就可以把池中的水放掉,结束浸水,段木较细,树皮较薄,旧菇木,气温较高时,应该适当缩短2-3小时。段木较粗,树皮厚,新菇木,气温较低的时候浸水的时间,适当延长2-4小时。浸水后的香菇段木,就应立架。正常情况下,4到8田就会出现菇蕾。这阶段菇场内需保持相对湿度80﹪左右,不要直接向菇木或菇蕾喷水。在天气久旱无雨,风力较大,相对湿度低于60﹪时,致使小香菇出现干缩发褶的现象,才需要向菇场内的空间和地面喷雾,提高菇场内相对湿度,使小香菇正常生长。
七、浸水催菇应注意事项:
1、在浸水催菇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好段木的树皮。段木的树皮损坏后,香菇的产量将会下降
2、香菇段木在搬运过程中,对香菇段木稍加震动,震动后要在30个小时之内进行浸水催菇,如果超过30小时尚未浸水,必须重新震动一次,才进行浸水催菇。
3、浸水之前,若发现堆中段木长有杂菌的子实体,全部摘除干净,并涂抹杀菌药剂(常用75﹪酒精或5﹪煤酚皂液),并把带有杂菌的段木,单独进行浸泡处理,不能和健康的段木一起浸泡,防止传染。
第二篇:香菇实用栽培技术
香菇实用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
香菇一年生产一次,可在春季生产,也可在秋季生产。春季生产,1-4月接种,6月底转色基本结束,7-8月越夏,9至翌年2月出菇,秋季生产,7月下旬-9月上旬接种,11月翌年5月出菇,其栽培方式主要有段木栽培、袋装栽培(人造菇木)、搭架压块栽培等。下面主要介绍袋装栽培技术。
(二)、培养料及配方
栽培香菇的原料以杨、桦等阔叶树木屑为适宜,苹果、梨等果树的枝梢也可搭配使用,栽培香菇的原料配方并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一般掌握的原则是木屑80%左右,麸皮10-20%,石膏或石灰1%,糖1%,其常用配方有:
1、杨(桦)木屑100公斤,麸皮20公斤,红糖1公斤,石膏2公斤,磷酸二氢钾0。5公斤,硫酸镁0。5公斤,石灰0。5公斤,水125公斤。
2、杂木屑80公斤,果木屑20公斤,麸皮20公斤,红糖1公斤,石膏2公斤,磷酸二氢钾0。5公斤,石灰0。5公斤,水125公斤。
3、杂木屑70公斤,棉壳30公斤,麸皮20公斤,石膏2公斤,磷酸二氢钾0。5公斤,硫酸镁0。5公斤,水125公斤。
(三)拌料装袋
配料时要按比例称量好原料,充分混拌均匀,加水量控制在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55%左右,生产中应宁干勿湿的原则,一般加水使料充分混合后用手握料能成团,松手后开裂,手掌心能见水印,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选用木屑的干湿程度决定科学的加水比例。装袋时采用机械和工人相结合的方法,保证袋内料松紧适度,不留空隙,用手按有弹性,不能太实,也不能太松,手指轻按不能有指窝。
(四)灭菌和接种
从拌料装袋到灭菌应在6小时内完成。灭菌时袋子要合理排放,留有一定空隙,以有利于培养基受热均匀,防止出现灭菌死角。高压灭菌在0.015兆帕压力下保持两小时;常压灭菌要求温度上升快,在100℃下保持10—12小时,闷锅8小时,以彻底灭菌。
接种时开放式和封闭式均可,但要注意:(1)要对整个环境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和来苏儿原液进行彻底消毒。(2)接种的速度要快,以防杂菌混入和感染
(五)培菌期管理
冬春栽培时气温低,接种后以增温促快发早定植为主,菌袋排放可以堆高一些,可摆10-15层高,但排与排之间要留有空隙,当气温升高时再转换成“井”字形排放。接种后前一周内要想法使料温达到24-26℃,促进香菇菌丝早萌发,早定植,若气温太低,应考虑加温。
随着香菇菌丝的定植和发育,料内温度会高出室温3-7℃,这时要降低菌袋的堆放高度,并测定料内温度,防止料温升高超过28℃,春末接种时尤其要注意。
当接种穴的菌丝发展到3cm左右时,即可将外袋脱掉,并在接种穴周围菌丝处扎小孔,每穴周围3-4个小孔,深度1cm左右。这项工作要结合翻堆进行。刺孔后菌丝生长速度加快,料内温度上升,注意观察料内温度,根据室内气温高低适当菌袋堆放高度,防止料温超过28℃。
接种后30天左右,接种穴与穴菌丝已基本相连,可进行第二次制孔,孔深
1.5-2cm。正常情况下50天左右菌袋即可发满菌丝。
(六)菌筒转色期的管理
菌丝袋满后,有部分菌袋形成瘤状突起,表明菌丝将要进入转色期。转色期管理的最关键条件是温度,转色的最适宜料温是18-23℃,低于15℃,高于25℃菌丝都不能正常转色。
春栽香菇的菌袋要求在越夏之前转色完毕,管理要求是搞好通风,勤翻袋,使菌袋转色一致。
(七)出菇期间管理。
菌筒正常转色后,在自然温度下,几天后可看到子实体原基。这时要加强出菇期管理。
湿度:喷水不能过度,棚内温度以75-90%为宜,在原基出现前不要喷水。温度:昼夜温差5-8℃,平均温度15-20℃。这样长的菇肉厚品质好。空气和光照:香菇和其它食用菌一样喜欢新鲜空气,因此在管理中要结合喷水,适时通风,香菇菌筒转色和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这一点又与其它食用菌不同。
由于袋栽法(人造菇木)是一次接种,秋、冬、春季长菇,各季的气温条件不同,因此,在管理上又有区别。
1、秋菇:多出现在12月之前,接种后90天左右出菇,这个阶段,气温多变,高低不稳,要控制好出菇适温,若温度在20℃以上时,在早晚揭膜通风散热,低于12℃,可以拉帘增加热源。湿度管理上可进行干湿交替,一天大部分时间湿,少部分时间干,菇多要湿,每茬采完后要干。
2、冬菇:多在1-2月发生,这个季节气温寒冷,出菇少,但菇的品质好,价格高,这时要提高菇床温度,创造出菇条件。白天拉掉全部草帘,以提高棚内温度,晚上放帘保温。中午气温高时通风,并缩短通风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减少喷水,控制湿度。
3、春菇:3-6月采菇,这个阶段春回大地,气温逐渐增高,菌丝恢复生长,但由于经过秋冬两季出菇,菌筒含水量降低,要及时补水(用补水器),棚内增加湿度(85%)。
二00九年四月八日
第三篇: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
* * * * * * * 脱袋后管理脱袋后畦沟内引灌入小溪水或山泉水、水库水,前3 天要加强喷水,可架设自动喷灌,也可人工喷施。适当的通风,防治绿霉等杂菌。覆土准备覆土可选用火烧土、煤灰土、沙质土,在烈日下暴晒2 天,去碎石杂物,拌入3% 的石灰粉。一般在菌筒下田前准备。覆土方法将土撒在畦面上,用扫把把土扫入菌筒之间的沟缝中,留一面干净无土长菇。菌筒两头用田泥封好。出菇管理-催菇催菇可采用自然温差、干湿交替、振动的方法进行,为保护菌筒,促进多产优质菇,催菇要适当,必要时疏去多余的菇蕾。第一批菇第1 批菇一般在4 月-5 月,此期气温由低向高,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且是雨季,湿度大,对子实体分化有利。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应加强通风,把薄膜挂高,不让雨水淋菌筒。鲜香菇的采收标准根据市场需求,保鲜香菇的采收标准通常高于脱水菇,一般要求香菇5 分开左右,菌幕尚未完全破裂时采摘。采后要清除残留的菇脚等杂物,防止杂菌感染。香菇采收的方法采摘时,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菇柄基部,左右旋转拔起,放于竹筐或塑料筐内,防止挤压和损伤, 同时清除菌袋上的菇根。第一批菇采后管理当第1 批香菇采收结束之后,放去畦沟水,并停止浇水,降低菇床湿度,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待采菇凹陷处的菌丝已恢复长白,可灌畦沟水并加强浇水刺激下一批子实体的迅速形成。养菌时间不用过长,温度一般3 -7 天,具体要视天气而定。中期管理这期间为6 月-7 月,为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出菇较少,覆土地栽香菇均靠自然气温生长,结合人为调控。中期管理以降低菇床的温度为主,促进子实体的发生。一般引灌山泉水或水库水,加大水的流动量,并增加通风量,防止高温烧菌筒。后期管理这期间为8 月-10 月,气温有所下降,菌筒已经前期、中期出菇的营养消耗,菌丝不如前期生长那么旺盛,因此这阶段的菌筒管理主要是注意防止烂筒和烂菇,适当补充营养。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要点1 调温:适当加厚荫棚覆盖物,最好在荫棚外围种长藤蔓植物,既降温又增氧,可让冷泉水在畦沟中畅流,还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中午前后可往荫棚喷水,以降低菇棚温度。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要点2 调湿:畦沟应保持一定的水位,菌筒含水量大时,水位宜低些,菌筒含水量小时,水位宜高些(不能浸到菌筒)。菌筒较干时,可将畦沟中的清水直接浇到菌筒上,一般每天浇1 -2 次,晴天可多浇些,阴天可少浇或不浇,有雨来还要排干畦沟水。管理要干湿交替,不能使菌筒长期过湿。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要点3 调气:棚下的覆膜一般仅为挡雨,应确保通风,高温高湿季节更应加大通风,才能防止菌筒霉烂,延长出菇期,提高产量和质量。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要点4 调光:最宜出菇的光线为“三阳七阴”,夏季为降温调至“二阳八阴”。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要点5 催菇:夏季高温出菇困难时,可用细竹枝或竹片绑塑料拖鞋轻轻拍打菌筒;催菇不能太重,否则出菇太多太密,菇小而薄,优质菇率少,商品价格低。反季节香菇菌筒烂筒防治烂筒现象烂筒症状菌筒外观完好,但手压下陷,掰开后断面可见圈状灰斑,有粉末状物,有的有腥臭味。菌筒局部早期出现白色粉末状物,中期发病部呈浅黑色,喷水后出现灰色湿斑,异常部位菌丝松散,后期逐渐扩大。也有感染黑斑病,该病蔓延速度较快,一旦侵染,则菇蕾根部变色停止生长,菇体萎缩变黄,严重的菇体附着黑色霉层,引起腐烂。菌筒菌皮松散,菌丝衰弱,豆腐渣状腐烂。该病蔓延速度较快,常引起整片散筒。烂筒的主要原因1、栽培环境恶劣。连续使用老菇棚的严重。2、配料不当。装料偏松,培养料偏酸,麸皮含量少。3、发菌管理不科学。条件差,通风不良,烧菌及黄水淤积造成相互感染。刺孔通气操作不当。4、管理不善。菇棚通风不足,棚顶遮荫不够,棚内湿度过高;脱袋后转色不匀。5、人工刺激过度,造成菌丝损伤。6、病虫为害。烂筒症状烂筒防治措施1、适宜季节栽培。2、培养健壮菌丝。3、菇场清理翻耕,严格消毒。4、加强田间管理。5、实时催菇,科学管理。7、剔除感病菌筒。远安县反季节香菇发展情况远安县地处鄂西山区的低山丘陵地带,是“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市)”,以代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是远安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几年袋料香菇年栽培规模一直稳定在6000 万袋左右,年产值3 亿元。森源公司自2001 年开始进行反季节香菇栽培试验,选育适宜的高温香菇品种,利用脱袋地栽和喷淋(泼洒)地下水降温的方法进行反季节栽培,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很好的经济效益,2007 年已发展到1200 万袋的规模。发展反季节香菇的基本条件水源方便,交通便利,市场通畅,技术知识,吃苦耐劳。鲜香菇收购分选分级出菇场景1 出菇场景2 出菇场景3 谢谢!* * * * 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组――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技术特点和创新点选育出高温香菇品种森源F-18 选用地栽模式1、地面温度低2、荫棚降温3、蓄水降温4、喷水降温先进的出菇管理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市场情况香菇为中低温品种,正常上市期为10 月到翌年4 月的中低温时期,而在夏季高温时期市场上鲜香菇很少,比正常价格高1 -5 倍,填补市场空白,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2007 年,远安县的反季节香菇年种植规模就有1200 万袋,年产量12 万吨,主要供应武汉、长沙、郑州、宜昌等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种植季节安排制袋:当年12 月-次年2 月。培养期:60 -90 天下田:4 月中旬左右。出菇期:5 -10 月。时间制袋时间要尽量早,这样可提前出菇,提前上市,抢抓市场。选场选场: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背西照、昼夜温差大的田地,水源最好是山溪水或水库水,地势需较平坦且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作畦、搭建荫棚作畦:菇畦宽1.3m 左右,长依照地势,畦沟深30cm 左右,便于蓄水和流通。荫棚:荫棚高2.2m 以上,棚顶草要厚,便于遮荫隔热降温,四周底部留一尺左右做通风口。内棚:塑料薄膜棚,高1.7 米以上。菇场消毒整畦时先用80% 敌敌畏乳油800 倍,高锰酸钾600 倍喷雾一次。菌筒下田前每亩撒50kg 石灰粉防地下虫害和消毒、杀菌。标准配方(1000 袋)干杂木屑(或棉籽壳)1500 公斤麦麸200 公斤石膏粉15 公斤蔗糖10 公斤含水量57% 左右详细内容...袋型:15×65×0.045cm 配料要求:配料要求:锯沫过筛,先将麸皮、石膏粉与木屑干拌均匀,将糖溶于水中,然后边翻拌边加水,翻拌3-4 遍至拌匀,无成团结块现象,含水量57 %,即用手紧攥料成团,丢开即散,手掌略显水迹,指缝不能见水。拌好后各配料、水分均匀一致。装袋装袋机装袋。6-10 人一组,一人添料,一人套袋,一人装袋,其他人扎口运输。一般每小时装400 袋左右。装袋要求装袋松紧适度,以手抓袋不出现凹陷为宜,也不能太紧。装好后每袋湿料重2.5 公斤左右。扎袋扎口先直扎,后折转再扎,扎好的料袋摆放于铺有塑料等物的地面上,防止沙粒刺破,导致微孔感染。..灭菌地面垫砖块和方木板,筒袋顺码上下对齐,摆放于铺有编织袋的方木上,行与行之间留有空隙,四周用塑料膜和油布盖严压好。开始大火猛攻4 -6 小时,使温度升至100℃,接着稳火控制保持100℃16 小时后停火。最后闷6 个小时,菌袋降温至70℃后出灶,运入预先消毒的培养室。灭菌注意事项灭菌灶必须提前加水预热。灭菌期间要勤检查,及时补加热水,防止掉温,严防干锅。菌袋数量多的,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接种室(培养室)要求干净卫生,地平干燥、光线暗淡的环境。前期低温时能保温,后期高温时易通风,降温。大小要适中,四周严密,门窗无缝,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接种室(培养室)消毒接种前半个月室内彻底清扫,用甲醛喷雾消毒。以后每隔5 天消毒一次,每立方米空间用10 毫升甲醛加6 克高锰酸钾熏蒸或1 小包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接种方式接种箱接种:优点:成活率高,杂菌少,对人的药物伤害小缺点:操作较复杂,不方便,接种速度慢接种室接种:优点:操作方便,投资小,速度快,缺点:成活率保障性不高,容易感染杂菌,对人的药物伤害较大接种室接种接种时4 -6 人一组,一人负责菌种消毒,一人负责料袋接种处擦酒精消毒,用锥形木棒打穴,1 -2 人负责传袋、排放;2 -3 人负责点菌种。接种时动作要迅速,轻拿轻放。菌种要满、紧。做到头天消毒,次日接种。接种操作技术要点接种操作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的要求, 接种工具经酒精擦试后再经酒精灯火焰灭菌, 菌种袋, 用酒精擦试, 划开塑料袋, 挖去表层的菌皮后再使用。操作时要求动作轻快,配合一致,菌种要尽量掰成锥形的整块按入孔穴中, 并稍微凸出菌袋表面, 不使菌种松动。一般在菌袋一侧点4 窝菌种即可。养菌(发菌)总的要求:恒温、避光,尽量控制培养温度为23℃~25℃,适时、适量通风,避免直射光。培养期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为点种后1 ~15 天内,要注意保温保湿,促进菌种成活。温度控制在2O ~250C。关闭门窗, 蔽光静置培养7 ~10 天,10 天后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每天通风1 小时左右。一般不翻动菌筒。培养期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点种后16 ~25 天内, 菌丝已从接种部位向四周萌发生长,直径达到8 厘米以上时, 需进行第一次扎气孔。气孔要扎在接种孔穴的周围,深度1 厘米左右。气孔的目的在于满足菌丝生长中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使菌丝生长旺盛。培养期第二阶段由于菌丝生长过程释放的热量增加, 菌袋温度开始升高。需视天气情况增加通凤的次数和时间。温度需要控制250C 以下,温度计要插放在堆码的菌袋中间,要求真实显示菌袋自身的实际温度。培养期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为26 ~4O 天内, 温度控制在23 ~250C 间, 继续蔽光培养, 当两个接种孔的菌丝生长相互对接后,整个菌袋的菌丝生长量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时,进行第二次扎气孔,深度在1.5 厘米左右,眼也比第一次稍大一些, 一般2 ~3 毫米粗。在此阶段应增加翻堆次数。翻堆时菌筒的位置要上下、内外互相换动,防止挤压不透气,促使发菌均匀一致。培养期第四阶段第四阶段为40 ~50 天后至转色完成,菌丝基本长满菌袋,此时温度控制在25 ~270C 之间,维持7 ~10 天,促菌丝生长成熟。当菌丝长满菌袋10 天后,进行第三次扎气孔, 要在菌筒上打四排气孔,每排10 -15 个,深度在3 ~4 厘米。水份较大的菌袋要适当
第四篇:《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种前的种薯处理
1、种薯出窖后首先进行挑选,要把坏、烂、病、伤、蔫块茎的种薯剔除。选择薯块整齐,符合本品种性状,薯皮光滑细腻柔嫩,皮色新鲜的幼壮龄薯,是苗壮、苗齐的基础。精挑细选很重要。
2、困种、晒种。把挑选好未打破休眠的种薯装在麻袋、网袋或用席帘等围起来,还可以堆放于空房子,温室和仓库等处,使温度保持在10-15℃,有散射阳光即可,经过15天左右,当芽眼刚刚萌动见到小白芽锥时,就可以切芽播种了,此称为困种。如量不大又有方便地方,可把种薯摊开为2-3层,摆放在光线充足的房间或日光温室内,温度保持在10-15℃,让阳光晒着,并经常翻动,当薯皮发绿,芽眼萌动时即可切块播种了,此为晒种。已打破休眠的种薯也可在切块播种前晒种1-3天,同时进行精挑细选。
3、切块
(1)块重以35-50g为宜,50g左右或低于50g的可整薯播种,60-100g左右的可以从顶部一分为二。
(2)大薯切块应先从脐部切开一刀,看薯块是否健康,如发现有病或颜色不正常应该淘汰掉,随即换刀。
(3)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自基部螺旋式往上切,每块要有1-2个芽眼,并不留薯楔子,顶芽与底芽最好分开存放和播种。
4、切刀消毒,每个切芽块人员必须有两把切芽刀,一个装消毒液的容器。切芽块时拿出一把刀,切块时最好一刀一蘸,另一把刀仍泡在消毒液中,每切完一个种薯换一次切刀,切到病块时应立即换刀,消毒液用药75%的医用酒精或0.5%-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4%来苏水或5%福尔马林(需做好个人防护)等。75%医用酒精为最佳。
5、拌种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拌种,都应在切块表面水分晾干后进行,拌种后更要晾透再进行催芽或播种(晾好晾透很重要)。
(1)干拌法,每亩用2kg滑石粉+100g进口甲托+72%农用链霉素14g混合均匀后,与芽块拌匀,放于阴凉处晾干,严禁暴晒和雨淋。
(2)湿拌法,百锐(35%噻虫嗪)20ml
+倍扑因(异菌脲)20ml+中生菌素20g+瑞培乐(微肥)3.5g+亿收(氨基酸肥)10ml+0.75-1kg水。喷雾处理150kg种薯,撒上滑石粉后晾透再装袋,待伤口愈合即可催芽或播种。
(3)宝路(11%精甲·咯·密)2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60ml,兑水0.75-1kg拌150kg种薯。
(4)适乐时(咯菌腈)10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60ml,兑水0.75-1kg拌150kg种薯。
6、催芽
种薯拌好后在晾好晾透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或人工播种的可进行播前催芽处理。催芽的好处,一是有利于苗全苗壮,二是播种后能提早7-10天出苗。
(1)干催,即把晾好的薯块装入打孔的纸箱或周转箱内,放置室内或棚内。温度掌握在15℃-20℃范围内,最高温度不要超过25℃,待芽长1-2cm时,即可播种,在播种前3天左右把温度适当降低。
(2)炕催,即把晾好的薯块放入在棚内或在院内准备好的炕池。池内用干净的河沙或土作苗床,可摆放薯块2-3层,土或沙要求的相对湿度在50%-55%左右,过干不利于芽的生长,过湿容易造成缺氧烂炕或芽细弱。每摆放一层薯块盖一层沙土,但不可过厚,能盖上薯块即可,最上一层沙土亦如此。当7-8天左右看到芽眼生芽或冒白锥时,再覆土1cm左右即可,当芽长1-2cm时,即可播种。播种前3天左右要将芽块出炕,放置于有散射光棚内作炼芽处理,增加芽块的适应性并防止播种时掉芽。此法要求温度在15℃-20℃之内,温度高容易造成高温缺氧。如夜间需做保温处理,塑料布不可直接贴至土面,要用草帘隔开。炕崔的关键点掌握,一是温度不超20℃,相对湿度不超60%,二是要特别注意通透性,以免造成高温缺氧。
7、沟施杀虫杀菌剂,每亩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100g-200g+甲霜恶霉灵50ml或嘧菌脂50ml+杀虫剂40%辛硫磷乳油50ml喷沟。
土壤消毒也可亩用40%恶霉·福美双(世宁)可湿性粉剂5kg与细砂或细土500kg制成毒土,或稀释成10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
二、播种及田间管理
当5-10cm土壤温度达到7℃左右时即可播种。做好播种前各项准备工作。土壤整平耙实,有条件的可亩施优质腐熟发酵好的农家肥1000-3000kg或生物有机菌肥80-120kg.1、马铃薯各生育期的特点及对温湿度和肥料的要求
(1)生育期
马铃薯生育期可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和成熟期。新收获的块茎即使处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也不能发芽,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休眠(1-4个月)才能发芽,这种现象称为休眠期。发芽期是从芽眼萌动,发芽到出苗,发芽期的长短,因品种特征特性,种薯生理年龄,贮藏条件,催芽处理和催芽状况,栽培季节和种植水平等不同,一般20-30天,生长的中心是生根、芽的伸长和匍匐茎的分化。幼苗期是从出苗到第6个叶或第8个叶展平,亦称团棵期,这个阶段历时15-20天,此期以根系茎叶生长为中心,同时伴随着匍匐茎的形成,伸长以及花芽的分化,这期间植株的总生长量不大,但却关系到以后的发芽结薯和产量的形成。发棵期是从团棵开始到主茎的茎叶的全部形成,即主茎的封顶叶(早熟品种一般为第12叶,中晚熟品种第16-18叶)展平,早熟品种第一花序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生侧枝,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从花序下发芽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分枝叶也相继展平。早熟品种块茎可达直径3-4cm,达植株总干重的50%,此期经历约15-30天左右。结薯期即块茎膨大期,标志主茎生长完成,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叶面积逐渐达到最大值。结薯期长短受品种,气候条件,栽培季节,病虫害和农艺措施影响,一般持续30-50天,80%的产量在此时形成。马铃薯与谷类作物不同,没有严格的成熟期,当50%的茎叶正常转黄时即进入成熟期,此时块茎极易从匍匐茎端脱落。
(2)温度
①发芽,休眠期后当温度达到5℃时,芽眼开始萌动,但极为缓慢;7℃时开始发芽,但速度较慢;当达到12℃左右,幼芽生长较快;最适宜温度为13-18℃,催芽的温度为15-20℃。当10厘米温度达到7℃时,幼芽即可生长,12℃以上即可顺利出苗,盖地膜可提高2-3℃。
②茎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6-22℃,日平均气温超过25℃,茎叶生长缓慢,超过35℃或低于7℃时,茎叶停止生长,零下1℃时幼苗易受冰害,零下3℃时植株全部冻死。
③块茎形成和膨大期温度,这个时期马铃薯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要获得高产,白天适宜温度为18-20℃,夜间应不低于15℃,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生长。温度在15℃时,出苗7天后即可坐薯,在20℃以上出苗21天才能坐薯,且容易放箭。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都会终止块茎的生长。
④弓棚种植的马铃薯,出苗后要掌握好温度的变化,棚内温度应掌握在白天不超过25℃,夜晚不低于10-12℃。白天在晴天时外温(东西棚)超过8℃,南北棚外温超过10℃时,即可通风,通风时先从棚的两头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开放腰(中间)风,直至全棚底部全部掀开,具体操作以棚内温度适宜为标准。至当地终霜期结束后可把棚膜全部撤掉,自然正常生长。
⑤冷害和冻害的预防,无论哪种模式种植马铃薯,早春(南方冬季)防低温冻害都很重要。弓棚种植可在棚外用草帘遮挡防范;露地种植可在寒流到来的晚上10点后,在地边外上风向用铁皮桶装上木屑加上废机油,进行烟熏增温;也可提前浇水增温。叶片有霜时,可在早晨太阳升起前用清水喷雾洗霜等措施。受冻后要及时喷施优质氨基酸叶面肥等措施,把冻害损失尽量降低。
(3)水份
马铃薯植株中约有90%的水分,块茎中有75%-80%的水份。分阶段,发芽期土壤相对湿度要求50%-60%为宜,幼苗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0-70%,低于40%茎叶生长不良。发棵期为70%-80%。结薯期应及时供给水份,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最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80%-85%左右,以后至成熟期逐渐降低含水量,收获时土壤相对湿度降至50%左右。
膜下滴灌是目前马铃薯生产节水高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产量的较佳模式。但应注意水肥的管理,特别是水分把握很重要。
(4)肥料
一般每生产1000kg马铃薯块茎约需氮素5kg,磷(PO)2kg,钾(KO)11kg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1:0.5:2,因此适量增施钾肥很有必要。中等地力水平且有机肥相对不足,目标产量在亩产4000kg地块,需亩施生物有机菌肥或商品有机肥100-200kg,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的比例约为15:10:20或15:12:18)150kg,硫酸锌1.2kg,硼砂1kg。提倡测土配方,均衡营养,提升品质,保护环境,按照目标产量和土壤营养状况针对性用肥。
施肥方法:北方喷灌圈不覆盖地膜的可分次施肥,底肥可偏施磷肥,有利于生根壮根。如硫酸钾复合肥13-17-15亩施75kg,生物有机菌肥或抗重茬生物肥80kg,硝酸钙镁15kg。第一次中耕亩施3×15硫酸钾复合肥40kg,第二次中耕亩施高钾复合肥(如15-10-25)40kg。在盛花期用两次高钾型微量元素氨基酸冲施肥及结合植保喷施优质叶面肥。
有滴灌条件的底肥可亩施13-17-15硫酸钾复合肥50-75kg,其余肥料的补充可用液体肥或水溶肥随滴灌施进。
地膜覆盖无滴灌条件的,可把用肥总量分两次施用,即播前旋耙地时撒施一半,播种时施用一半。种肥同播应注意一是总量不超100kg,二是尽量不用含氮高于15%的复合肥及BB肥、硝态氮肥,以防烧根烧苗,三是肥料离芽块要有5公分以上的距离。
2、马铃薯种植密度,深度及除草剂的使用
马铃薯种植密度大小应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生育期、气候条件、地力、施肥水平和栽培季节等情况确定。原则上应该参考品种说明定植密度,按以大小行的不同,计算亩株数。即用亩平方面积(666.7㎡)除以株行距的乘积面积,如行距0.6m,株距0.27m,亩株数为4115株,行距1m,株距0.25m,(每垄2行)亩株数为5336株,可先按行距,再考虑是双行或单行再定株距。
播种深度依土壤不同,品种不同,适度掌握,北方地区一般播种深度15-18cm(包括中耕培土)但播种时可深开沟,浅覆土,开沟深度在12-13cm,把芽块播种在离地面10cm的地方,再覆土3-5cm,待出苗前即芽距地面5-6cm时,拖耕一次,把垄背拖2-4cm,起到压实,保温,保墒,灭草等作用,能促进根系发达和早出苗。再经过二次三次的中耕培土,达到理想深度。但像荷兰十五(中晚熟)永丰2号等匍匐茎相对较短,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的品种,可适当增加培土厚度,以防青头薯。永丰2号要求垄大肩宽培土厚,最终深度可达20cm(芽块到垄背)。中原二作区或土壤较黏重地块,覆土厚度(芽眼至垄顶)可在15cm左右。
马铃薯田草害按植物系统分主要有单子叶(如禾本科,莎草科)双子叶(阔叶、如菊科、十字花科,藜科,苋科,唇型科,旋花科等)按生活类型分主要有寄生性杂草(如列当,兔丝子等)和自生型杂草。除草剂的使用分苗前和苗后两类,播后苗前封闭杀灭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除草通,菜草通,施田补)等,苗后可使用精稳杀得(精吡氟禾草灵),精奎禾灵(精禾草克)精恶唑禾草灵(威霸),砜嘧磺隆(宝成)等。应根据田间杂草情况选用。
3、马铃薯种植中容易出现的不良现象
(1)块茎畸型现象
如块茎顶端或侧面又结薯,哑铃状,葫芦状,串薯,在块茎上长出几个小块茎呈瘤状,裂出1条或多条沟,一头尖等畸型薯或称为二次生长薯或次生薯。畸型薯主要是块茎的生长条件发生变化等造成的,生长受到了抑制,暂停生长。如高温干旱,地温过高或严重缺水。后来,生长条件得到恢复,块茎也恢复了生长,这时进入块茎的有机营养,又重新开辟贮存场所,就形成了明显的二次生长,因而出现了畸形块薯,但品种之间也存在差异性。
(2)块茎空心现象
主要是其生长条件突然过于优越或使用膨大素不当造成的,块茎极度快速彭大,内部营养转化再利用,逐步使中间干物质越来越少,组织被吸收,从而在中间形成了空洞。可适当增加密度,缩小株距,减少缺苗率,在管理上保持田间水肥条件平稳,慎用膨大剂,增施钾肥等。
(3)块茎内部褐斑现象
一般为热坏死,在生长季节,炎热,干燥年份,在轻沙土,沙砾土,腐殖土或泥炭土里最为严重,缺少适宜的土壤水份,能同高温影响一样易诱发块茎内部的坏死。接近土壤的薯块,受害严重,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病薯不能再传播,要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施磷钙肥等农艺措施。
(4)匍匐茎放箭现象
马铃薯放箭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偏高和垄埂偏小,其次是过干或过湿。当匍匐茎发生遇到20℃以上温度时,尖端膨大(即坐薯)较慢,在匍匐茎不断伸长又不利于坐薯的条件,即可长出垄外,俗称放箭。此阶段的前期就应加强农艺措施和管理,使土壤保持相对有利的墒情,且氮肥不要过量。
(5)前茬药害残留现象
马铃薯是不耐重茬或忌重茬作物(如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等茄科作物)。前茬作物最佳为葱、蒜、韭,其次为粮、棉、油,块茎类作物茬口较差(如甜菜、山药、红薯等)。近年来由于农民使用灭草剂、控旺剂、膨大素(如绿磺隆、苯磺隆、锈去津 烟嘧磺隆及抑制剂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劣质膨大剂添加的赤霉素和其它调节剂不当等)用量偏多或劣质产品,给当季作物造成生长抑制、不发棵、纤细等。针对不同情况可喷施优质氨基酸、海藻酸、甲壳素类叶面肥调节,受到抑制的可添加芸台素内酯等,也可增施生物有机菌肥改良土壤或生物有机菌叶面喷施。但最好了解清楚前茬作物药剂使用情况,同时不乱用劣质叶面肥及膨大素等。
4、适时控旺促进早熟和增产
马铃薯控旺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只有适时、正确选对药品和叶面肥,才能有郊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使养分在马铃薯体内分配时,把向地下部分输送作为主攻目标,使块茎迅速膨大,以达到增产和早熟的目的。有效的控旺可以使马铃薯增产30%-40%。
(1)控旺时间:
控旺的最佳时间是马铃薯地上部分刚封垄时,站到地边一眼能看到3-5个花蕾或正开的花。不能过早最好也别过迟。过早,地上部分的茎叶还没有达到高产所需要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植株内也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有机物。当地下部分需要供应养分时,不能够迅速的向地下部分输送养分,致使养分供应不足而产量形成难以最大限度的完成。过晚,地上部分出现旺长趋势,消耗过多的光合产物,对地下部分的养分供应能力减弱,造成减产,且通透性受阻,容易诱发病害。
(2)控旺建议:
①每亩用水量约35kg,亩用拿敌稳(肟菌酯·戊唑醇)15-20g或金极冠(50%苯甲·丙环唑)15—20ml或戊唑醇或丙环唑15-20g,加优质氨基酸叶面肥50ML,(如好施得、阿卡迪安、全是福等),加磷酸二氢钾100g,如需灭花,磷酸二氢钾可加至200-250g。
②如秧稞过旺以上药品可加至30g或30ml/亩。
③7天后药品及氨基酸叶面肥可调换使用。磷酸二氢钾可按常量(100g/亩)使用,视长势可用至两到三次。
此方案所用药品均可防治“六月病”(早疫、炭疽、褐斑、叶枯等混发病害)对下茬作物无残留。
5、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合理轮作,避免重茬。
(2)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病叶,病株及时清理出田间销毁,减少田间病原菌基数。
(3)把好切块、消毒关。
(4)药剂拌种,减轻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危害,壮苗。湿拌效果优于干拌。
(5)宽行,大垄栽培,注重有机肥的使用,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注意温湿度,改善田间微环境,实行健身栽培。
(6)苗期近齐苗至5叶左右,用菲格(精甲·百菌清)5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50-60ml兑水30-40kg喷施(一亩地)。防止真细菌病害的发生。
(7)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要求,在病害预防中应采取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建议使用内吸传导性)配合使用的原则,建议在生长期再进行4次叶面喷药,分别在现蕾期喷施1次安泰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亩)或大生(80%代森锰锌)100-150g/亩,结合使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可杀得3000(86.2%氢氧化铜)、中生菌素等,间隔10天;从块茎膨大期开始,连续3次轮换使用阿米西达、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抑快净(52.5%噁唑菌酮·霜脲氰)等,间隔10天。
如有连续48小时温度在10℃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气候情况发生,晴天后立即施药防治晚疫病,可用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或抑块净(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或德劲(47%烯酰吗啉·唑嘧菌胺)或晶玛(70%烯酰吗啉·霜脲氰)或福帅得(50%氟啶胺)等加克俊宝(春雷·丙森锌)或加瑞农(47%春雷·王铜)或丙森锌等喷施。如遇高温高湿或高温中间又下热雨,应注意早疫及“六月病”发生。如秧棵未封垄,可用异菌脲或嘧菌酯等防治,封垄后可用拿敌稳(肟菌酯·戊唑醇)或金极冠(50%苯甲·丙环唑)或戊唑醇或丙环唑等防治。
防治茎基腐病及混发病害(如黑痣、黑胫等),苗期可亩用甲托100g+30%恶霉灵4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70ml+叶之素(叶面肥)30ml+有机硅(助剂)15ml兑水约35kg左右喷施。后期可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灌根和喷施,或亩用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100ml+80%三乙膦酸铝100g+30%恶霉灵50ml+优质氨基酸叶面肥50ml兑水约50kg喷施。有膜下滴灌条件的,可亩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300-500g,随滴灌浇水施入(注意前后半小时用清水,药剂用在中间时段)。
早春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回温慢、出苗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出苗后土壤过旱或过湿又使该病情加重。在播种及前期管理上应注意防范。
青枯病的防治可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加瑞农(47%春雷·王铜)或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500倍液叶喷或灌根。
病虫害的喷施防治,药剂施到叶片背面效果更好。
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在播种前或机播时,每亩用10%吡虫啉湿拌剂200ml+水75kg,或70%噻虫嗪湿拌剂200ml+水75kg,或3%辛硫磷颗粒剂5kg+细土15kg,或2.5%氯氟氢菊酯水乳剂20ml+水75kg,进行毒土撒施或药液喷施。
蚜虫、茶黄螨、蓟马、二十八星瓢虫、豆芫菁等害虫可同时防治,选用0.9%-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重点喷植株上部,尤其嫩叶背面和嫩茎。或每亩选用无公害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ml,20%氰戊菊酯乳油50ml、20%杀虫双乳油50ml4.5%高效氯氰菊酯30-50ml等喷雾防治。
—
END
—
第五篇:高产甜玉米栽培技术
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我县甜玉米推广种植面积比较大,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种植甜玉米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育苗
1、选择优良品种:选用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且商品价值高的品种。目前,甜玉米的品种也比较多。在种植时,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于本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切不可盲目听信宣传广告。如鸡街、兴街、新马街、莲花塘及柏林的部份地区属低热河谷区,选择品种时,应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适宜的品种有:石糯一号、甜糯888、华珍、峰蜜、好滋味、美味花超等在本地都是表现很好的杂交种。
2、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在我县,甜玉米的栽培以冬春栽培效益最好,如鸡街、兴街、新马街、莲花塘及柏林的部份地区属低热河谷区,可选择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播种;冷凉地区如西洒、蚌谷、董马、法斗等地,可选择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总之,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生长发育的严重影响,要确保培育壮苗。
3、育苗方式为减少成本投入,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苗期的影响,确保移栽后的大田苗全、苗壮,获得丰产,生产上应采用塑料小拱棚育苗移栽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穴盘育苗、纸袋育苗、营养块育苗、苗床点播育苗等。
4、播种:我县种植甜玉米主要是在市场上出售鲜嫩果穗,这与种植普通玉米完全不同,同时,甜玉米采收后不能久放。因此,种植甜玉米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量进行分期播种,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提高经济效益。种植一亩大田,用种量约0.8~1.2公斤。播种前应晒种2~3小时,可催芽点播,也可直播干籽,但包衣种子应直播干籽。由于甜玉米(特别是超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比普通玉米种子困难,因此播种时宜浅播浅盖,盖严为止,确保苗齐苗壮。
5、苗期管理播种后浇足出苗水,翻盖小拱棚,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苗龄20~25天,3叶1心前移栽,移栽前7天,应通风炼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二、大田移栽
1、选地、整地、施基肥。选择有排灌条件,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为宜。一般要求采取隔离种植:为保证甜玉米的食用品质,在选地种植时,要与其它普通玉米品种严格隔离,目的是为了防止互相串粉而影响品质。隔离方法生产上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以空间隔离为好。
(1)空间隔离:要求在种植甜玉米区外围300~400米范围内不栽种其它玉米品种。
(2)时间隔离:若不能进行空间隔离,则应采取时间隔离(错开播种期)的方法来避免与其它品种的花期相遇,2个不同品种的播种期间隔时间一般为20~25天。如大面积成片种植甜玉米,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总之,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或普钙30~40公斤作基肥,可撒施也可条沟施用。田块要求深耕细耙,整地精细,土细墒平,沟直沟通,以创造一个深、松、细、匀、肥、湿的土壤环境,为甜玉米获得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2、种植规格和方法:种植规格因品种、地力而定。早熟植株紧凑、矮的品种可密植,如石糯一号、美味花超等品种,一般为1.2~1.3米开墒双行种植,株距为25~30厘米,亩种植3700~4100株;中晚熟,植株高的品种可稀植,如甜糯888、峰蜜、好滋味、改良花超26等品种,一般为1.3~1.4米开墒双行种植,株距为25~30厘米,亩种植3400~3800株。
3、移栽:移栽可打塘或开定植沟移栽,采用地膜覆盖定向栽培,膜幅以1.2米~1.5米宽为宜,移栽后浇足定根水,确保成活率。
三、大田管理
1、移栽后的管理:幼苗移栽后应及时查苗补缺,保持土壤湿润,防止低温冻害。苗期水分管理以人浇为好,以便提高地温,利于幼苗生长。移栽成活后,幼苗长至顶膜前,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用刀片在幼苗正上方划十字小口通风透气炼苗,以防高温烧苗。安全渡过霜冻期后,应及时将幼苗从膜内拉出。
2、肥水管理: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育期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轻施苗肥”、“ 重施孕穗肥”和“稳施催穗肥”。“轻施苗肥”就是在甜玉米定植成活后,结合中耕灌水施苗肥,苗肥切忌过量、过浓,提昌轻施、薄施。每亩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钾2~3公斤,普钙20~25公斤或者尿素5公斤,复合肥20公斤兑水浇。“重施孕穗肥”就是在大喇叭口期,亩用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普钙30~40公斤或者尿素15公斤,复合肥25~30公斤充分混匀后塘施或开沟条施,也可兑水浇施。“稳施
催穗肥”就是在果穗出现时,亩用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公斤,普钙30公斤或者尿素10公斤,复合肥20~25公斤充分混匀后距植株约10厘米穴施。水的管理应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避免过干过湿。灌水时切忌淹墒,要速灌速排,以灌浅沟水为佳。
3、中耕除草:在甜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应结合浇水施肥,中耕除草1~2次,提土培根以防倒伏,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应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时,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一)病害 甜玉米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合理密植;③加强田间管理;④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肥料。(2)药剂防治:①大斑病和小斑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60%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连喷2~3次。②锈病:在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粉锈清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二)虫害 甜玉米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虫、地老虎、根蛆、蚜虫等。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水旱轮作;②中耕除草,清洁田园。(2)药剂防治①地老虎和根蛆在发生期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2000~3000倍液等灌根防治;②玉米螟虫在大喇叭口期和初穗期用BT乳剂500~1000倍液、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③蚜虫: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防治,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5%卡死克4000倍液等,任选一种,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即可。
五、适时采收甜玉米是以鲜食为主,适时采收是保证品质的关键。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其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极大,过早收获,籽粒内含物较少,口感不是太好;收获过晚,果皮变硬,失去甜玉米特有的风味。一般来说,适宜的收获期以吐丝后20~30天为宜,采收期10天左右。总而言之,应结合当地市场需求适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