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smzu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09:4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Sxsmzu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Sxsmzu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篇:Sxsmzu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 培养目标

第二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在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适应多种岗位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第三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四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解决该领域和相关领域中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

第五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较顺利地进行中、外文互译和撰写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听、说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语所作的本专业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第六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坚持身体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第三章 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第七条 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最多不超过4年(含休学)。三年(不

含休学)以后的培养费用由指导教师或研究生承担。

第八条 硕士研究生第一、二学期主要进行课程学习、文献查阅、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撰写、预备实验,第三学期初论文开题,第四学期初中期考核,第六学期论文答辩。研究生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要基本确定研究范围并进行研究准备,从第三学期开始正式开展论文课题研究。研究生未能按时完成论文开题,应当延期毕业。

第九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在三年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个别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应当提出延长培养的书面报告,由指导教师、导师组组长和分管院长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后,可延长培养时间一年。研究生三年内未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的要求,又不提交延期培养报告,或延期培养报告未被批准,作退学处理。

第四章 课程设臵、安排及要求

第十条 依照《莱阳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及《莱阳农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对学科进行课程设臵。

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的确定与变动、增开研究生课程按《莱阳农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研究生处负责全校研究生公共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安排,学院负责本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安排。

第十二条 课程考试、考核按《莱阳农学院研究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执行。第十三条 全日制研究生不得参加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学习及考试。

第五章 培养

第一节 政治思想和日常管理

第十四条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由学院党总支和行政全面负责。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学院党总支负责,纳入本专科学生统一管理;学院明确一名院长(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并设臵专职或兼职研究生秘书岗位(研究生规模超过100人的学院,可设臵一个研究生秘书专职岗位),在学院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做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工作。

第十五条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

想工作和生活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十六条 导师应当密切同研究生联系,时刻关心研究生的思想与业务情况,对研究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全面负责。导师应当从思想、作风、治学态度等多方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研究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第二节 指导方式

第十七条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八条 指导教师负责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督促、指导和检查培养计划的实施;讲授必修课程或其它专业课程;指导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指导查阅文献,检查文献查阅情况;确定论文选题,指导与审查开题报告、科学研究,指导修改学位论文,切实把好培养质量关。

第十九条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确定采取参照研究生本人志愿和导师组统筹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每名硕士研究生确定导师一名,特殊情况下,由导师提名,导师组确认,可增列第二导师一名。导师可根据需要,针对其所指导的研究生协商成立由2—3位有关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负责对该研究生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第二十条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指导教师如有不超过一年的长期外出任务时,应妥善安排第二导师全面指导,或委托其它导师代管;导师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而不能继续指导时,导师应当提出申请,导师组研究同意,学院批准,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第三节 培养计划的制定

第二十一条 导师应当在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臵的要求,结合研究生拟开展的论文课题研究需要,与指导小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研究生课程培养计划,并填写《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一)》。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当按照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学习计划,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导师组和分管院长同意,报研究生处批准。

第二十二条 研究生一般应当结合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进行论文工作。入学后应当立即进入实验室,了解实验室情况、实验室守则和实验室安全的有关规定,并签订实验室安全协议书。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课题选题,并结合论文课题查阅资料,第二学期初进行读书报告及文献综述报告,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论文课题的开题论证报告(开题报告要公开进行,至少要有一位相关或相近学科的教授参加),并填写《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二)》。开题论证报告要对论文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研究进度等作出具体安排。课程培养计划和学位论文计划(培养计划

(一)和培养计划

(二))应提交导师组讨论通过,学院批准,报研究生处审核同意后实施。并按要求送交指导教师、学院、研究生处存档。

第四节 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第二十三条 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学位论文课题应当是科学研究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一年半到两年。

第二十四条 研究生入学后应当在导师指导下系统地查阅文献资料,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进行选题。第三学期初在学科内做开题论证报告,填写《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详细的论文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经导师、导师组和学院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审查备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需更改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 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对学科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工作尽可能与导师或本学科的科研项目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现有条件、科研经费和科研周期等因素。

(三)要考虑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把握性,并考虑所学外语语种的文献资料等要素。

(四)研究工作实施期间,研究生应当继续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熟练掌握研究技术;同时,也可以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在导师、指导小组的建议和安排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到校外有关单位学习、考察,搜

集资料,讨论问题,寻求帮助。

(五)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要进行周密的试验设计和细致的观察、测定、记载,取得准确的试验数据,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可靠的结论;对于投机取巧、拼凑数据、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败坏科学道德的不良行为,一经查出,按《莱阳农学院研究生违纪处分条例》处分并追究导师责任。

第二十六条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当结合研究课题在国内公开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以上研究性论文(有出版社的刊用证明视同发表),否则,视为未完成培养要求。

第五章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第二十七条 研究生按《莱阳农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获得硕士学位。

第六章 其他

第二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培养工作程序

时 间 工 作 内 容

第一学期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表

(一)2、课程学习

3、查阅资料

4、读书报告

第二学期

1、课程学习

2、查阅资料

3、文献综述

4、论文试验准备

第三学期

1、开题报告(公开论证)

2、课程学习 3第一次专题讨论(Seminar)

4、论文试验 第四学期

1、中期考核

2、论文试验

3、第二次专题讨论(Seminar)

4、教学实践 第五学期

1、论文试验

2、撰写论文 第六学期

1、完成论文研究工作、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

第二篇:Dgnrdti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 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 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章 培养目标 第二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在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综合 素质的提高,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适应多种岗位需求的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第三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 念,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遵纪守法,自觉维 护公共利益,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四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 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 教学和科学研究、解决该领域和相关领域中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 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第五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较顺利 地进行中、外文互译和撰写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听、说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 语所作的本专业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第六条 硕士研究生应当坚持身体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第三章 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第七条 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最多不超过 4 年(含休学)。三年(不 含休学)以后的培养费用由指导教师或研究生承担。第八条 硕士研究生第一、二学期主要进行课程学习、文献查阅、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撰写、预备实验,第三学期初论文开题,第四学期初中期考 核,第六学期论文答辩。研究生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要基本确定研究范围并进行 研究准备,从第三学期开始正式开展论文课题研究。研究生未能按时完成论文开 题,应当延期毕业。第九条 硕士研究

生应当在三年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教学实践 和学位论文工作。个别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应当提出延长培养 的书面报告,由指导教师、导师组组长和分管院长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核,经主管 校长批准后,可延长培养时间一年。研究生三年内未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的要求,又不提交延期培养报告,或延期培养报告未被批准,作退学处理。课程设置、第四章 课程设置、安排及要求 第十条 依照《莱阳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及《莱阳农学院硕士 研究生课程简介》对学科进行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的确定与变动、增开研究生课程按《莱阳农学院研 究生教学工作管理规定执行》。第十一条 研究生处负责全校研究生公共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的教 学安排,学院负责本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安排。第十二条 课程考试、考核按《莱阳农学院研究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执行。第十三条 全日制研究生不得参加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学习及考试。第五章 培养 第一节 政治思想和日常管理

第十四条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由学院党总支和行政全面 负责。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学院党总支负责,纳入本专科学生统一管理;学院明确一名院长(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并设置专职或兼职研究生秘书岗位(研究生规 模超过 100 人的学院,可设置一个研究生秘书专职岗位),在学院分管院长的领

导下做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工作。第十五条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 想工作和生活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第十六条 导师应当密切同研究生联系,时刻关心研究生的思想与业务情况,对研究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全面负责。导师应当从思想、作风、治学 态度等多方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研究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做到既教书 又育人。第二节 指导方式 第十七条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 的方式。第十八条 指导教师负责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督促、指导和检查 培养计划的实施;讲授必修课程或其它专业课程;指导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学 实践; 指导查阅文献,检查文献查阅情况; 确定论文选题,指导与审查开题报告、科学研究,指导修改学位论文,切实把好培养质量关。第十九条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确定采取参照研究生本人志愿和导

导师组统 筹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每名硕士研究生确定导师一名,特殊情况下,由导师提 名,导师组确认,可增列第二导师一名。导师可根据需要,针对其所指导的研究 生协商成立由 2—3 位有关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负责对该研究生进行经常性的 业务指导。第二十条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指导教师如有不超过一年的长期外出任务 时,应妥善安排第二导师全面指导,或委托其它导师代管;导师外出时间超过一 年,或因其它原因而不能继续指导时,导师应当提出申请,导师组研究同意,学 院批准,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研究生处备案。第三节 培养计划的制定 第二十一条 导师应当在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课程设 置的要求,结合研究生拟开展的论文课题研究需要,与指导小组的教师共同研究 制定研究生课程培养计划,并填写《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一)。研究生的课 》 程学习应当按照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学习计划,应当由本 人提出申请,导师、导师组和分管院长同意,报研究生处批准。

第二十二条 研究生一般应当结合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进行论文工作。入学 后应当立即进入实验室,了解实验室情况、实验室守则和实验室安全的有关规定,并签订实验室安全协议书。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课题选题,并结合论文课题查 阅资料,第二学期初进行读书报告及文献综述报告,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论文课题的开题论证报告(开题报告要公开进行,至少要有一位相关或相近学科的教授参加),并填写《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二)。开题论证报告要对 》 论文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研究进度等作出具体安排。课程培养计划和学位论文计划(培养计划

(一)和培养计划

(二))应提交导师 组讨论通过,学院批准,报研究生处审核同意后实施。并按要求送交指导教师、学院、研究生处存档。第四节 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第二十三条 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 全面训练,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课题应当是科学研究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 生独立完成,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一年半到两年。第二十四条 研究生入学后应当在导师指导下系统地查阅文献资料,在了解 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进行选题。第三学期初在学科内做开题论证 报告,填写《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应包括详细 的论文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经导师、导师组和学院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审查备 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需更改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第二十五条 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对学科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要具有一定 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工作尽可能与导师或本学科的科研项目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实验 室的现有条件、科研经费和科研周期等因素。

(三)要考虑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把握性,并考虑所学外语语种的文 献资料等要素。

(四)研究工作实施期间,研究生应当继续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

外最新研究动态,熟练掌握研究技术;同时,也可以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在导 师、指导小组的建议和安排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到校外有关单位学习、考察,搜 集资料,讨论问题,寻求帮助。

(五)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要进行周密的试验设计和细致的观察、测 定、记载,取得准确的试验数据,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可靠的结论; 对于投机取巧、拼凑数据、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败坏科学道德的不良行为,一 经查出,按《莱阳农学院研究生违纪处分条例》处分并追究导师责任。第二十六条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当结合研究课题在国内公开

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以上研究性论文(有出版社的刊用证明视同发表),否 则,视为未完成培养要求。第五章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第二十七条 研究生按《莱阳农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申请硕 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 后,获得硕士学位。第六章 其他 第二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培养工作程序 时 间 第一学期 工 作 内 容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表

(一)3、查阅资料 第二学期

1、课程学习

3、文献综述 第三学期

4、读书报告

2、查阅资料

4、论文试验准备

2、课程学习

2、课程学习

1、开题报告(公开论证)

3 第一次专题讨论(Seminar)

4、论文试验 第四学期

1、中期考核

2、论文试验

4、教学实践

3、第二次专题讨论(Seminar)第五学期

1、论文试验

2、撰写论文

第六学期

1、完成论文研究工作、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


第三篇:四川农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办法(模版)

四川农业大学文件

川农大校研发〔2014〕14号

第一部分招生

一、招收条件

(一)统考硕士研究生

1.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本科毕业生;

2.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生,经两年及以上工作和学习后,可视为达到所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二)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推免生)

1.推免生推荐条件

学校从具备下列条件的学生中择优遴选推免生:

(1)基本条件

①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②无违法违纪记录,能达到学士学位授位条件;

③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绩5.0分及以上(外语为小语种的申请者必须达到同等水平)。

(2)直接推免申请条件

达到基本条件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本人申请,经学院审核后可直接获得推免资格:

①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或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标兵;

②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SCI、SSCI、EI、CSCD、CSSCI、ISTP、AH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③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含“创青

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家级奖励,一等奖排名前三,二等奖排名前二,三等奖排名第一。

(3)推免申请条件

达到基本条件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本人申请,经学院综合考核和遴选后可获得推免资格:

①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必修课平均成绩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均居于本专业前30%,并具有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②对本硕连读生,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必修课平均成绩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均居于本专业前70%,并具有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4)破格推免申请条件

达到基本条件且必修课平均成绩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均居于本专业前70%的学生,或达到基本条件的本硕连读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请,经学院综合考核和遴选后可获得推免资格。

①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

②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的核心学术期刊或以第二作者在本学科SCI、SSCI、EI、CSCD、CSSCI、ISTP、AH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③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含“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家级奖励,一等奖排名前七,二等奖排名前五,三等奖排名前三;省(部)级奖励特等奖排名前五,一等奖排名前三,二等奖排名前二;

④参加省(部)级及以上一级专业学会组织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等专业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者;

⑤主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或省级项目;

⑥综合素质及其他科研、文艺、体育及社会工作业绩突出。

(5)其他

符合推免生遴选基本条件的学生可申请支教团和文艺特长推免生的遴选,选拔推荐工作由校团委和研究生院联合组织,单独进行,但不得同时参加学院的推免工作。

2.推免生接收条件

申请我校推免生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且已获得所在高校的推免生资格;

(2)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强,诚实守信,品行优良,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3)申请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或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标兵;

②以第一作者在SCI、SSCI、EI、CSCD、CSSCI、ISTP、AH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③在学校认定的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

④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绩5.0分及以上(外语为小语种的申请者必须达到同等水平);必修课平均成绩排名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排名原则上居于本专业前30%。

(4)对未同时具备接收条件,但有特殊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或对急需建设学科兴趣突出,经院所综合考核与遴选后认为确有接收需要的,须向研究生院递交破格录取申请,报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批。

(三)本硕连读生

1.申请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1)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必修课平均成绩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均居于本专业前40%;

(2)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绩5.5分及以上;

(3)无违法违纪记录。

2.申请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必修课平均成绩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均居于本专业前80%;

(2)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绩5.5分及以上;

(3)无违法违纪记录。

二、复试与录取

(一)复试

1.复试资格(1)统考生

初试成绩达到学校根据国家基本复试分数线和我校的招生指标和生源情况确定的各学科复试分数线的考生。

(2)推免生

符合我校接收条件的推免生。

(3)本硕连读生

凡是达到申请条件并申请进入硕士阶段学习的本硕连读班学生。

2.复试内容和环节

复试包括笔试与面试。

(1)笔试包括英语听力、专业综合知识测试,笔试由研究生院组织进行。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2~3门专业基础课程,加试由各院所自行组织。

(2)面试分为导师面试与院所面试两个环节。

导师面试导师应在院所面试前根据学校提供的复试名单对报考自己的学生进行面试,并将面试意见及排序名单提交院所面试小组。

院所面试院所面试小组一般由5~7人组成,导师原则上应是面试小组成员;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面试内容包括:①口头表达能力;②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④专业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口语能力;⑤心理素质;⑥条件许可的学科专业可单独组织进行实践(实验)能力考核。面试结束后院所应及时公布面试成绩。

3.复试成绩

(1)统考生统考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的加权之和。

(2)推免生本科必修课程平均成绩与复试成绩的加权之和。

(3)本硕连读生本科必修课程平均成绩与复试成绩的加权之和。

(4)复试成绩达60分及以上者视为复试合格。

(二)录取

1.导师有权从复试合格的考生(学生)中推荐拟录人选。

2.复试成绩不合格者、加试科目成绩不合格者、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第二部分培养管理

一、学籍管理

(一)入学与注册

1.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和学历证书,按时到校办理入学手续,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应同时递交人事档案,否则视为定向硕士研究生。

2.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事先凭有关证明向研究生院请假,假期一般不应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不办理入学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3.入学体检不合格者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一年后体检合格者可编入下一年级注册入学,体检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4.新生在注册后,按相关规定享受在校硕士研究生待遇;在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不享受在校硕士研究生待遇。

(二)学制、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硕士阶段学习年限不得低于2年。

3.在规定学制内提前完成学业,达到毕业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在取得硕士研究生学籍后不得低于2年。

4.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包括休学时间在内)原则上不能超过4年。

(三)在校生学籍管理

1.学期注册

在读期间,每学期由研究生本人持学生证在开学后一周内到所在院所办理注册手续。

2.学籍异动

确因特殊情况,允许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进行学籍异动,包括休学、复学、退学、转导师等。本人申请,导师同意,院所审核,报研究生院审批。

(四)档案管理

1.按国家档案管理规定,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档案由学校档案室管理,在读期间因特殊原因需将人事档案调离学校者,须提供调档函。凡档案调离者,在校期间的待遇则按定向培养具有固定工作者对待。

2.毕业硕士研究生有工作单位的,档案以机要方式寄到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则将邮寄回原籍地人才交流中心(或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

1.培养方案是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要求、重要培养环节和学位论文要求等内容。

2.培养方案由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制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后实施。

(二)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符合培养方案前提下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导师(组)指导下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要对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计划、学位论文方向与具体安排等做出规定或说明。因客观原因而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的,可以修订,但须经导师同意。个人培养方案由院所备案。

课程学习计划是研究生院教学安排的依据,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登录《四川农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系统》完成学习计划提交,经导师审核后生效。

三、课程管理

(一)课程开设

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严格遵照培养方案执行。

(二)教学运行管理

1.硕士研究生课程实施校、院所两级管理。每学期末由研究生院结合学科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生成下一学期教学计划,再根据教学资源情况落实课程教学。公共课程由研究生院落实,专业课程由院所落实。

2.任课教师应按照课程表中确定的时间、地点履行教学任务,不得随意更改,不得缩短学时。确需调整上课时间或地点的,需报研究生院审批。

3.研究生院组织教学督查小组,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并以简报形式公布督查结果。

(三)课程学习

1.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具体学分要求按所在学科的培养方案执行。

2.硕士研究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四川农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系统》研究生个人系统,进行网上选课、退课及补选课。

3.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英语免修免考,获准免修免考的,英语课程成绩统一按85分记:

(1)入学统考英语成绩60分及以上的;

(2)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的;

(3)本科阶段为英语专业的;

(4)英语水平考试成绩GRE≥1000,GMAT≥670,IELTS≥5,托福≥80,PETS-5合格的。

4.非免修免考课程,一经选定均须按时参加学习。

5.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校内参加课程学习。确需在校外听课者,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院所同意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备案。研究生在外校听课所产生的费用自理;未办理相关手续私自外出听课者,研究生院一律不予承认其成绩。

(四)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均以百分制记分。

2.硕士研究生应参加所选课程的考核。因故不能按时参加考核的,须事先提出缓考申请。

3.如因特殊原因必须中断某课程学习者,需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并及时删除选课,否则可按“缺考”、“0分”或“取消”处理。

4.旷课达该门课程总学时三分之一及以上、未经批准无故不参加考试或逾期未交课程论文的,均按“缺考”处理。

5.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补考:

(1)已选课程考试成绩不合格的;

(2)成绩为“缓考”的;

(3)未进行网上选课造成成绩登记缺失的。

6.成绩登记为“取消”、“缺考”或“0分”者需随下一年级重修。

(五)成绩管理

1.课程考核成绩达到各学科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方能获得学分。所有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单,并在毕业时归入本人档案。

2.校外参加课程学习者,课程成绩单应加盖相应单位研究生院(部、处)公章,并附上考卷,经我校研究生院审查确定其考核标准已达到我校同类研究生课程水平后方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3.在校硕士研究生需要成绩证明者,自行登陆《四川农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系统》研究生个人系统“成绩管理”栏目打印成绩单,到所属院所加盖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成绩专用章后方可生效。已毕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成绩证明者,可到其人事档案所在单位或学校档案馆查取。

四、中期考核

(一)考核内容

1.品德作风、学习态度、组织纪律。

2.学术道德、课程学习、业务能力。

(二)考核时间

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前半期进行。

(三)考核程序及要求

1.硕士研究生须填写中期考核表,完成自评总结和综合知识考核(技能考核)。

2.中期考核由各院所负责组织,成立考核小组,并公开进行。

3.考核小组通过对硕士研究生综合知识考核,结合审阅材料等了解硕士研究生全面情况,做出中期考核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4.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开题报告环节,不合格者一般应在半年后重新进行考核,再次考核不合格者,由所在院所报研究生院,按规定可终止培养,取消学籍。

五、开题报告

(一)开题内容

1.选题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研究设计或研究方法。

4.研究的预期结果及价值。

5.研究计划、工作准备情况、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及来源。

6.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7.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目录。

(二)开题时间

原则上应在中期考核合格后、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

(三)开题程序及要求

1.硕士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评审会前根据开题内容填写开题报告申请表。

2.开题报告评审会由院所负责组织,并公开进行。

3.开题报告评审通过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实施方案;同时应将开题报告相关材料交由院所汇总存档。

4.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一个月内须修改补充后重新开题;对三次开题仍未获准通过者,由所在院所上报研究生院,按规定可终止培养,取消学籍。

六、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及国内联合培养

(一)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

1.按照当年国家留学基金委相关文件和选拔程序执行。研究生院每年9~10月将对次年留学基金委的相关文件及选拔程序等进行宣讲,申请者于次年3月提交申请。

2.公派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必须制定详细联合培养方案,研究内容必须与硕士学位论文相符,并经国内外导师签字确认。

3.公派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和授位均按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二)国内联合培养

1.联合培养单位原则上仅限于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方式一般为进行科学研究或技术培训,研究或培训内容应符合培养方案的要求。派出前应办理审批手续,由导师申请,院所同意,研究生院审批。所需经费由导师或院所承担。

2.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我校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原则上在我校完成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等重要培养环节。

3.导师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应在维护学校权益的前提下,与联合培养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约定双方工作内容、权利义务及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

4.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发表含有在联合培养单位获得的数据、材料、资料和观点的学术论文时,作者、通讯作者和培养单位署名顺序,按双方联合培养协议执行。

5.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和授位均按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部分教育收费与奖助

一、教育收费

根据川发改价格[2014]430号文规定,从2014级新生开始缴纳学费,收费标准为:自然科学类每生每年8000元,人文社科类每生每年7200元。

二、奖助学金

(一)国家助学金

1.资助对象

通过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取得学籍,并实际在校学习的所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2.资助标准

每生每年6000元,按月发放。

(二)国家奖学金

1.奖励对象

通过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取得学籍,并实际在校学习的所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道德品质优良,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科研成绩特别显著,发展潜力特别突出。

2.奖励标准

每生20000元。

3.评审办法

学校按国家下达指标的120%确定推荐名额并分配到各院所,由各院所等额推荐参评人选,学校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评审,重点突出发表论文、获奖成果、授权专利、新品种、新产品等创新性成果。每年评定一次,一次性发放。每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原则上只享受一次,一般应在毕业年级申请,对特别优秀或有显著科研成绩的学生可放宽年级限制。

(三)国家学业奖学金

1.奖励对象

通过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取得学籍,并实际在校学习的所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道德品质优良,学习成绩优异,科研成绩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2.奖励标准

每生每年3600~6000元(见表1)。

3.评审办法

学校下达指标,各院所组织评审。每年评审一次,按月发放。

(四)学校奖助学金

1.奖助对象

已取得学籍,并实际在校学习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包括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及进入硕士学习阶段的直博生。

2.奖助标准

每生每年2400~4000元(见表1)。

3.评审办法

学校下达指标,各院所组织评审。每年评审一次,按月发放。

(五)导师奖助学金

1.导师助学金 资助对象为已取得学籍,并实际在校学习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最低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400元,按月发放。

2.导师奖学金

鼓励导师根据硕士研究生学业表现发放导师奖学金。

表1 硕士生学业奖助学金标准及资金来源

单位:元/年

奖助等次占研究生比例(%)国家助学金国家学业奖学金学校奖助学金导师助学金合计 一等 8 6000 6000 4000 2400 18400 二等 12 6000 4800 3200 2400 16400 三等 20 6000 3600 2400 2400 14400 四等 60 6000 / 2400 2400 10800

注:1.本表不含国家奖学金和导师奖学金;

2.研究生出国留学和休学期间停发。

(六)特困硕士研究生助学金

1.资助对象

已取得学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并实际在校学习的非定向硕士生。

2.资助标准

每生每年不超过3000元,每年资助不超过30名。

3.评审办法

本人申请,导师证明,院所审核,报研究生院认定,主管校长批准。

(七)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励

1.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

(1)评选范围和名额

①评选范围:当年夏季和上年冬季获得硕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非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学位论文。②评选名额:每年不超过30篇。

(2)申报条件

①论文选题属本学科的重要或热点问题,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②在本学科公认的SCI或S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在本学科公认的EI、CSCD、CSSCI或ISTP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至少2篇。

(3)评选程序

个人申请,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议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

2.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

(1)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的时间、范围、名额按四川省学位办当年文件精神和有关通知要求执行。

(2)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范围原则上为学校已评选的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择优推荐;对未入选学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的特别优异者,由本人申请、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经研究生院审核后报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推荐。

3.奖励标准

(1)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每篇奖励3000元。

(2)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每篇奖励5000元。

第四部分毕业、结业与肄业

一、毕业

(一)基本要求

取得学籍三年及以上,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各培养环节且达到毕业要求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毕业。取得学籍二年不足三年的硕士研究生,还须达到本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申请毕业。

(二)申请毕业程序

1.满足毕业基本要求者,应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答辩申请。

2.由院所及研究生院相继对答辩申请者进行毕业资格审查。3.答辩申请通过者准予进入下一毕业程序,不通过者不予进入下一个毕业程序。

(三)学位论文要求

1.基本要求

(1)符合各学科制订的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要求和学位授位标准》的相关要求。

(2)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①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分学位论文送审前检测和答辩后检测。检测对象为申请答辩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检测范围包括学位论文主体部分和参考文献。

②学位论文送审前检测由院所组织实施,检测时间为提交送审论文的前一周,检测比例不低于50%。学位论文答辩后检测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检测比例按照答辩者的10~20%随机抽取。

③如因保密等原因申请暂时免于检测的,须由研究生与导师共同在申请答辩前提出书面申请并做出承诺,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分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后,报主管校长批准,学位办备案,待保密期结束后半年内由研究生院统一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若检测结果不符合学校相关要求,则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重新讨论申请者的学位保留或撤销问题。

2.论文评审

(1)评审对象

为满足本学科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且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学位论文。

(2)送审要求

按二级学科抽取双盲评审学位论文,抽查人数一般控制在当年申请答辩研究生的5%以内;新导师培养的首届毕业生及申请提前毕业学生的学位论文全部实行双盲送审。每位学生送审评阅论文2份,由研究生院双盲送审,未被抽取盲评者的论文由学院负责送审。

(3)评阅结果

①评阅结果分为同意答辩、同意修改后答辩和不同意答辩。

②若2名评阅人不同意答辩,则本次答辩申请无效。

③若只有1名评阅人不同意答辩,可增补1名评阅人,若新增评阅人仍不同意答辩,则本次答辩申请无效。

(四)论文答辩

通过毕业资格审查,且学位论文送审结果为同意答辩或同意修改后答辩的研究生,可以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1.答辩程序

(1)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或其委托人宣读分委员会对论文答辩申请人资格审查意见和答辩委员会委员名单;答辩委员会应由5名研究生导师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主要程序为:

①答辩人报告论文主要内容,一般为25~30分钟;

②答辩委员会委员及列席者提问,答辩人回答;

③答辩人及列席者暂时退场,答辩委员会讨论答辩决议;

④答辩人及列席者回到答辩现场,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决议。

(3)每位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时间一般不得低于1小时,全天安排不得超过8位。

2.答辩决议

(1)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分别做出决议;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者,方能通过。

(2)答辩结果为不通过的,可做出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决议须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

(五)毕业证书

完成以上所有程序准予毕业,办理毕业离校手续后,可颁发毕业证书。

二、结业

1.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表现良好,但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可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

2.结业硕士研究生经答辩委员会同意修改论文的,可以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向学校重新申请答辩,通过答辩者准予毕业,换发毕业证书。

三、肄业

1.学满一年且所有已学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因故(受开除学籍处分除外)中断学习的,可作肄业处理,发给肄业证书。

2.学习未满一年或虽满一年但成绩不合格,因某种原因中断学习的,可发给学习证明。

第五部分学位授予

一、授位条件

(一)基本要求

1.应届毕业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且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建议授位的硕士研究生。

2.往届毕业生:取得毕业证书两年内的硕士研究生。

(二)学术论文发表要求

1.鼓励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共同努力,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水平学术成果。学术成果将作为评优和评定奖助学金的重要依据。

2.取得硕士学籍不足三年者,须在本学科公认的EI、CSCD、CSSCI、ISTP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3.取得硕士学籍满三年的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按照所在学科的授位标准执行。

4.硕士研究生所发表学术论文必须是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论文,并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三)其他要求

1.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以下科研成果,且四川农业大学为成果主持单位者,可视为发表论文:

(1)获得省部级科技或社科成果三等奖证书,计为4篇本学科公认的EI、CSCD、CSSCI收录期刊论文。

(2)获省级审定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兽药证书(排名前5位),计为2篇本学科公认的EI、CSCD、CSSCI收录期刊论文。

(3)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排名前3位)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排名前2位),制定国家标准(排名前5位)或地方(行业)标准(排名前3位),计为1篇本学科公认的EI、CSCD、CSSCI期刊论文。(4)经过国家级学会或省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或认定的学术成绩,经研究生院审核,可计为1篇本学科公认的EI、CSCD、CSSCI期刊论文。

(5)获上述以外的科技成果等级证书,参照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执行。

2.在自然科学类SCI影响因子2.0及以上,人文社科类SSCI影响因子1.0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研究生为位于第二位的共同第一作者,申请学位时研究生可视同第一作者。

3.对人文社科类的CSCD、CSSCI收录期刊,以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在特殊情况下可视研究生为第一作者。

4.对国际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所发表学术论文必须是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论文,并以研究生为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国内导师可不一定为通讯作者,但四川农业大学至少为第二署名单位。

5.硕士研究生在申请授位时,未能正式发表学术论文但可以提供论文正式录用通知或高水平论文发表承诺者,可先参与授位各环节,待论文正式发表后才予颁发学位证书。

二、学位评定

1.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学术水平和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会议应有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出席方为有效;在对申请人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时,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委员同意为通过。

2.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学术水平和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会议应有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出席方为有效;在对申请人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时,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应到会议二分之一及以上的委员同意为通过。

3.在特殊情况下,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可对已修读四年且确因客观原因致使不完全满足授位条件的硕士生讨论授位问题。

三、其他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授予硕士学位者,准予授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第六部分附则与说明

1.本办法从2014年9月1日起施行;2013级及以前硕士研究生可按校研发[2011]6号文执行(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学业奖学金除外);2011级本科生推免研究生可按校研发[2011]6号文执行。2.如办法部分规定与上级的最新文件不符时,以上级文件为准。

3.研究生院可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与操作办法。

4.各院所可制定高于本办法规定要求而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经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

5.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与实施。

四川农业大学

2014年7月11日

主送:各中层单位

抄送:校级领导

四川农业大学党政办公室2014年7月11日印发

文章来源于易贤网http://www.xiexiebang.com/n757732c39.aspx

第四篇:沈阳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沈阳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共建协议书

甲 方:沈阳农业大学 乙 方: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适应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切实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搭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共建沈阳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达成如下协议:

一、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乙方挂牌为“沈阳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承担甲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毕业论文等培养任务,甲乙双方共同承担基地的建设任务。

三、甲方要依托联合培养基地,为乙方全程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等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

四、甲方依据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规定在乙方遴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研究生第一导师(甲方配第二导师)或实践教学导师(甲方配第一导师),建立基地导师定期培训、考核和退出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基地导师实践指导能力和水平。

五、在乙方有条件接收的前提下,甲方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到基地挂职锻炼或参与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六、建立甲乙双方导师定期合作交流机制,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指导,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通力合作的“双导师”团队,实现甲方人才培养规格与乙方人才需求之间有机衔接。

七、甲方高度重视基地建设,积极争取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室建设、联合科研攻关等途径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

八、乙方每年接收甲方50名以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基地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实习、实践培训,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能够满足生产实践需要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环境条件的相关设施与场所。甲方进入基地的研究生应当严格遵守乙方的规章制度。

九、甲乙双方安排相关领导负责基地的建设和联络工作,乙方指定专人负责研究生在基地期间的日常管理,甲方根据联合培养学生规模给予乙方管理人员相应的工作津贴。

十、甲乙双方积极探索在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由乙方人员为第一导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其在基地取得的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以乙方科研任务为研究内容、在基地联合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其知识产权也归乙方所有。乙方为这些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助研津贴。

十一、双方将不定期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进行交流,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适当调整双方合作事宜。

十二、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五年,如遇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未尽事宜时,经双方协商可暂停或终止合作;协议期满,可根据双方需要确定是否续签。

十三、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持二份。

甲 方: 沈阳农业大学

代表(或授权)人: 年 月 日 乙 方: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代表(或授权)人:

年 月 日

第五篇: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的培养应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培养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和延期)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实践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培养需要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或跨学科的专家组成。指导小组是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具体指导的学术群体,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督促并检查各培养环节完成情况,对博士生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和检查博士生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导师和指导小组可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四、课程学习与培养环节

(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应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博士生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

1.课程学习计划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规划制定,一般在入学一个月内完成。

2.论文工作计划一般在第二学期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安排、进行方式、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完成期限等。

培养计划一式二份,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后,一份交所在学院存入研究生培养档案,一份由导师留存。

(二)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方可获得学分,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博士生一般应在中期考核前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

博士生课程按学位课和选修课设置。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公共学位课包括外国语和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外国语:第一外语为英语者,可选修第二外国语;第一外语非不是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做第二外语,第二外国语不记入总学分。

专业学位课:以一级学科、学科群或博士点为单位设置。每个博士点设置的专业学位课主要包括:专业进展及Seminar课和一级学科或相关学科群知识拓宽课等。

选修课:博士点和非博士点均可为博土生开设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博士生可以在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根据培养需要选修。

鼓励培养交叉学科人才。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确定需要补修的硕士课程,如果指定的课程已经修过,可以申请免修,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需填写《中国农业大学跨专业硕、博士研究生补修课程计划表》存入研究生个人培养档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不计入总学分。

(三)开题报告

要求博士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最迟在中期考核前进行开题,举行开题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或导师指导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通过开题报告者获得2学分,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未通过者不能取得本环节规定学分。

(四)学术交流

博士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课程学习以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且不少于10次(包括学生本人所作的学术报告),可获得学术交流环节学分2学分。

(五)学科综合考试

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自行确定博士生综合水平考试形式,并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对博士生的学科综合考试,博士生通过学科综合考试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学分。学科综合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知识。考试内容除应覆盖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需涉及2~3个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及分析能力。

(六)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博士生参照《中国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践教育的规定》完成实践教育可获得2学分。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最迟在博士入学后的第3学期进行,具体规定和要求按《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是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博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成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达到国内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较大的实用价值。博士生学位论工作量应不少于2年。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并实事求是地反映作者所完成的工作。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论文的写作与装订,应按规定的统一格式进行。

五、毕业与学位

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答辩未通过者,经学校批准后,可获得博士结业证书。

若同时完成本学科关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其它基本要求(如: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可以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将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答辩合并进行。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并通过公示期后,可获得博士学位。如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已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学校批准后,可获得博士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的博士生,自毕业或结业之日起,两年之内如论文符合要求,且同时能够达到本学科关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其它基本要求者,可向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超过两年者,不再受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未完成课程学习或培养环节要求的研究生,或因其它原因未能完成论文的研究生按《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各专业可根据本学科专业实际情况,依据此规定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下载Sxsmzu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Sxsmzu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农业大学校史

    学校历史沿革: 莱阳农业学校(1951—1958) 1951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了莱阳农业学校,设农作物和果树蔬菜两个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创办的两所中等农业专科院......

    青岛农业大学总决赛

    青岛农业大学第3届“赢在大学”创业技能大赛总决赛活动总结中国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创业、创新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词句。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尤其......

    哈工大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哈工大工程硕士学员: 为进一步规范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济南市公用事业局及济南......

    中国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特色(五篇模版)

    中国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特色在培养上,我们坚持职业导向、能力导向、素质导向、市场导向,与行业发展相结合,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着力培养市场......

    青岛农业大学招聘会心得

    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 上周日,我们来到文体馆招聘会现场,人很多。 第一次亲临这样的招聘会,心里不免有些感触。和上一次的雅莹公司招聘会相比,这次似乎让人感觉紧张得多。一百多家......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本科学生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要求一、要求学生应一人一题。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协助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联系实际,自行选题,进行研究或进行......

    青岛农业大学实习报告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学 生 实习报 告实习名 称:公 共 管 理 教 学 实习 实习时 间: 2011 – 2012 学年第 2学期 专 业 班 级 :公共事业管理1003班姓名(学号):李从坤2010120420......

    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西交研„2004‟47号 关于印发《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院(部、直属系)、处及有关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已经主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