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新实践
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新实践
——子斌机构新疆塔城地区农牧业投资发展
一、塔城地区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塔城地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我国第二大草原库鲁斯台大草原腹地,是农牧业为主的地区,现有耕地面积32万公顷,实际播种面积28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600万公顷,林地面积23.5万公顷。塔城、额敏、托里、和布克赛尔、裕民五县(市)农业生产以粮食、油料作物为主,乌苏市、沙湾县农业生产以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畜牧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拥有56个畜禽品种,其中新疆褐牛、绒山羊、巴什拜羊、新疆细毛羊、塔城飞鹅是我区的优势和特色品种,也是我区畜牧业的主体。随着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牛业在畜牧业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尤其是近年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使其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把养牛业摆在重中之重”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我区养牛业发展。全区已逐步形成以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三大品种区域布局为主的发展方向。
(二)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近年塔城养牛业发展步伐加快,但总体来看,仍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小规模大群体式的粗放经营发展的状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理念有待加强。当地农牧民对现代农牧业知识学习不够,有抓传统农牧业的思维定势,用现代农牧业谋划发展的理念还未形成,面对新时期新的发展机遇,思想转变不够;部分农牧民思想观念陈旧,还存在着“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的思想,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和市场意识不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主体意识有待提高。
2.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虽然在乌苏、沙湾等县市出现了以土地置换、反租倒包、专业合作社经营等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但全区大部分农户的土地还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总体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标准化生产和高产高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本上制约了现代农牧业的发展。
3.养牛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与现代养牛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持续技术和资金扶持,抵御市场风险力差。
4.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区内牛肉、乳等畜产品初级加工落后,现有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无明显品牌优势,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先进地州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需努力推动养牛业良种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
5.农牧业经济产业化层次低,没有出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现有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层次低,产业链短,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原料或初级加工品输出,没有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大多仍处于“小弱单散”的起步阶段,带动能力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小,农产品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在全疆的农产品名牌产品中占比少,绿色、特色农业资源优势难以转换为经济优势。
6.农牧科技应用水平低。现有技术人员少,培训不够,服务技能低;基层服务设施不健全,技术服务激励机制不够,农技人员队伍不稳定,积极性不高,农作物单产品质与先进地州和周边团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现代农牧业科技整体应用水平相对较低。
二、塔城地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优势和历史机遇
(一)发展的优势
1.农业资源量大。塔城地区共有可耕地1236万亩,人均近20亩,人均占有耕地量位列自治区第一。
2.畜牧业资源丰富。全区拥有天然草场1.05亿亩,可利用草场8580万亩,牧民人均草场千亩以上。
3.无污染的绿色环境。塔城地处边境,没有大型工业企业,自然环境优美,是全国首批核定、面积最大的绿色农业示范区。
4.小麦、番茄、棉花等传统优势农产品质优,红花、黑加仑、酸梅、巴什拜羊、塔城飞鹅等特色农产品全疆闻名,具备发展有机、绿色和特色农业的优势。
5.地缘、区位优势突出。拥有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和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新疆离城市最近、四季通畅的陆路口岸,开拓中亚和俄罗斯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区内与克拉玛依、奎屯、独山子等城市和兵团4个师交融,发展外向型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二)历史机遇
1.国家“十二五规划”继续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
2.国家政策稳定持续,塔城地处西北边陲政治稳定,民风朴实,人民勤劳,自然条件优越,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强烈,改革发展有强劲的动力。
3.2013年中央一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顺利实施,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为农企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三、子斌机构在塔城对农牧业的投资及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重点发展边疆畜牧业的号召,支援边疆发展,促进民族融合,让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回馈塔城人民,在塔城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经过论证和调研,子斌机构于2012年6月份已在塔城注册公司-瑞塔畜牧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现代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
瑞塔畜牧以新疆褐牛培育,繁殖,育肥为龙头,以绿色饲草料加工、畜牧产品研制开发以及生物工程、草原生态建设为主要产业。
瑞塔畜牧公司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引进外来技术和管理经验,生态循环项目将饲草饲料、畜禽养殖、沼气工程等项目结合在一起,实现园区内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构建一条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种、养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示范推广“草(秸秆)/种植业(秸秆)→牛→粪便→沼气池(沼气、沼液、沼渣)→牛/种植业,牛/种植业→蔬菜/粮食/牛肉→用户→粪便餐厨垃圾→沼气池→牛/种植业”循环养殖模式。
(一)发展模式
土地集中经营、集约经营是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前提,也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基础。公司为持续健康有力的发展,在经营模式上也积极探索出了新的发展之路,即以公司为依托,因地制宜,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土地互换、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势的“土地流转”,对当地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促使种植户将分散的土地、草场集中整合,不断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促进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企农利益联结新机制,有力支撑当地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围绕国家、自治区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建设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引领推进农牧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肉牛传统养殖和现代科学养殖的交流,为养牛专业户提供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项服务,形成新型的农牧民经营合作社,充分利用塔城地缘优势打好“绿色”牌,统一包装对外宣传,打出品牌,形成规模,推动地区养牛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让当地农牧民得到可以流动的资金和现代的养殖技术,极大地引领养殖业的经营技术革命,为当地经济发展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
(二)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 1.肉牛养殖项目
公司响应国家养殖扶持政策,以塔城地区养殖115工程为契机,拟在硬件上借助塔城市的资源优势搭建高标准的产业平台,在软件上引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与西北民族大学畜牧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联合在塔城设立产学研基地,致力于新疆褐牛的繁育和品种改良。公司现有标准化育肥牛舍12栋,总面积为4686.16平方米,砖混结构,每个牛舍面积平均390.5平方米,可养殖70-80头牛,12个牛舍可养殖800-1000头牛。按新疆养殖育肥的基本期限4个月计算,年可出栏三批,计2400-3000头牛,年产值达2000万元,利润约为300万元。另拟建十个养殖小区,设计生产能力为年出栏育肥牛1.2万头,届时利润将相当可观。引进先进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经验,对本地员工严格培训学习,技术过关方可操作,强化科学繁育、科学饲养和护理环节,尊重新疆褐牛的生长规律,严格操作规范。着力实施“肉牛繁育、疫病防疫、饲料营养、人才培养、标准化服务和市场服务”六大体系。公司将实行电子标签追溯制度,通过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育肥、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从养殖到餐桌上的全程信息化
管理,利用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优势,通过规模化养殖合作社连锁管理模式打造新疆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
“品质决定市场,市场决定销路,销路决定出路”。由于新疆褐牛适应性强、肉质细、品质优等特点,附加值高,利润比较可观,销路宽广,是当今市场紧缺和首选肉质产品,便于打开品牌市场,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第一销路为山东市场。山东是我国经济强省,但就青岛市每天消费约80-120吨牛肉,大约为19.89万头左右,每头牛单价交易额在万元以上,市场广阔,公司将育肥后的牛以分割、精包装的方式可进入高端市场,年可销售20万头牛以上,利润可观,前景广阔。第二销路为本地市场。塔城市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锤,是塔城地委、行署所在地。全市总人口17万,有汉、哈、回、维吾尔、达斡尔、俄罗斯等25个民族组成。全市辖5乡1镇4场,146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1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牧民社区,辖区总面积4356.6平方公里,年活畜市场的需求量约为25万头左右。另外如走出塔城市近可销往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中可销往边邻阿尔泰市、克拉玛伊市、奎屯市、乌苏等市场,远到乌市以及周边城市,市场需求量大,销路广阔。凭借其地缘优势和人力管理优势,瑞塔畜牧完全有能力引领当地当地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为瑞塔现代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一环。
2.饲草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塔城地区地区6个农场现有耕地面积29.63万亩,22个牧场现有耕地面积56.23万亩,草场2834万亩,塔城市自然条件十分优势,农牧业资源比较丰富,全市耕地面积125万亩,其中种植小麦51万亩,玉米32万亩;共有草地358.5万亩,其中苜蓿种植12.6万亩。
为着力解决当地饲草种植、加工、存储、运输的一列问题,公司实施饲草种植及对动物饲养极富有影响的苜蓿草(植物蛋白含量高达20%)深加工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种植、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增加苜蓿种植户的生产效益;有利于解决当地畜禽养殖的饲料供应和生产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有力地促进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为冬季饲草的储存和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项目生产和建设总占地400亩,配套苜蓿草地6万亩,有两条每小时总加工能力10吨饲草料加工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160吨,年生产苜蓿压块5万吨,建设及设备总投资
331500万元。由40*60*30cm的大草困压缩成3*3.2*8 cm的草块产品,极大地减少的饲草占地空间,为冬季存贮和运输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养牛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料来源。
该项目两条饲草料加工生产线(该生产线是采用拥有600年历史国际一流的瑞士布勒生产线),总投资1500万元,设备用地1500平方米,建设用地14000平方米,项目建设施工期1年,年生产全价饲料27000吨,年生产苜蓿压块5万吨,饲草加工厂建设完毕投产可以解决60人就业,年产值达5400万,利税达1080万。
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种植、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增加苜蓿种植户的生产效益;有利于解决当地畜禽养殖的饲料供应和生产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同时可以促进塔城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为瑞塔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的草料的保障。3.沼气生产项目
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的要求,瑞塔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引进先进的沼气生产工艺(预处理+CSTR高温发酵+沼气净化+沼气压缩),由丹麦NIRA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由国内拥有甲级设计资质的知名沼气设计公司——青岛天人环境有限公司负责全程设计;由国内沼气设备最大供应商(山东明硕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提供设备技术支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变废为宝,创造清洁生产新模式,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在考察国内外先进经营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于2012年6月份决定瑞塔日产2万立方沼气项目进行立项。
瑞塔日产2万立方沼气项目位于塔额盆地腹地塔额公路二十一公里处,占地35亩,统一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是日产5000立方米,二期是日产1.5万立方米。一期投资1500万元,二期投资4500万元,总投资6000万元。一期项目主要用来对当地902户居民家庭使用(取暖、发电、照明、做饭等),二期项目主要是压缩提纯后供车载燃气使用。计划2013年一期建设投产使用,2015年完成二期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将完成了资源能源利用的转化和循环,为瑞塔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转化器,实现了废物资源化,资源清洁化,能量循环化,经济效益放大化。
随着天然气、石油等石化资源日趋枯竭,作为生物质能的沼气属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的能源。瑞塔瞄准形式,把握市场,合理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引领新疆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的变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必将为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第二篇:“城市矿山”——循环经济发展新重点
“城市矿产”——循环经济发展新重点
近日,财政部与发改委联合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项暂行办法中指出,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会重点支持七大领域: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园区循环化改造、再制造、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财政部协商确定的其他重点工作。
亿矿网小编发现,把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放在首位,可见财政部和发改委对其的重视程度,重中之重的地位让不少企业开始关注城市矿产的发展,下面亿矿网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城市矿产。
城市矿产是一种形象比喻,其实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矿产资源,但却极具发展潜力。在近些年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中逐渐堆积起了许多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以往这些旧物通常被视作垃圾处理掉,但其实,这些垃圾中却蕴含着极大的可利用资源,像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都是可以从那些废弃物中进行回收利用的。
目前,我国依然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每天产生的城市废弃物数以万计,而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又在逐年增加,但亿矿网所知现状却是国内矿产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储量的制约,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资源逐渐成为遏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而此时提出的城市矿产则恰恰补充了资源的短缺,大量废弃资源的重新再利用不仅能够替代部分原生资源,还能够极大地减轻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将会为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做出积极贡献。
有一份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10种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为530万吨,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1%,其中再生铜约占铜产量的50%。由此,亿矿网小编不得不感慨,城市废弃物是另一个资源的宝藏。
近些年,循环经济不断提起,资源再生利用成为热点,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经济发展使然,城市矿产都必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抓紧发展机遇,开拓发展新方向,是亿矿网小编认为目前许多工程机械设备企业应该需要做到的。
在此,亿矿网小编特意提醒行业内企业,可以把城市矿产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契机,努力开发城市矿产中可利用资源,将可利用资源的加工处理技术和机械设备制造作为开发重点,同时积极运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到可再生、绿色环保、低碳无污染,这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
第三篇:农牧业经济发展调研分析
近日,对我镇农牧业工作进行了调研,现结合我镇实际,对全镇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阐述如下:
一、我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政府所在地以北约92.5公里处,南与**镇相邻,西与**、**屯接壤,北与**镇相连,东与**办事处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草牧场面积24万亩,林地面积273845.89公顷,牲畜总头数11万多头(只)。全镇辖6个嘎查、一个社区,23个自然艾里,总户数1966户,总人口7886人,是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乡镇。
二、我镇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农牧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畜牧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几年来,我镇切实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畜牧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全镇永久性标准化接羔场达到104个,舍饲半舍饲棚圈230处,网围栏40处近4.8万亩,牲畜总头数达到10万头(只)。在此基础上,我们凭借资源优势上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肉类精深加工企业2个,依托工业化的拉动和专业化的生产,切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目前企业生产效益、经济效益良好,草原羔羊肉生态品牌初显,特色农畜产品优势日益突出。
(二)以奶站为中心,带动全镇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全镇奶业健康持续发展,我镇已建成两处奶站,全镇奶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奶牛头数由最初的224头增加到现在的660头,奶牛业发展态势喜人,奶牛业为的发展为全镇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我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农业和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效
几年来,镇政府注重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镇累计新打井675眼,全面实施人人3亩水浇地建设,提高了地域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构筑了粮、经、草三元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全镇实现了种子良种化,为农业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林业生产上,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封造结合、以封为主,组织实施绿化工程,权利抓好天然林保护,以恢复植被为目标,积极防沙治沙,加大了退耕还林的工作力度。到去年初,全镇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6150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四)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稳步发展
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宽我镇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促进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去年8月份,我镇党政班子成员深入辽宁、黑龙江等地的五味子种植基地实地考察。通过考察,详细了解了五味子的栽培技术、种植环境、适应温度、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等总体情况,深感这一致富项目很适合在我地区推广发展。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为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果树,长达6—8米。果实既是我国常用名贵药材,又是加工果酒和果汁饮料的原料,目前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尤其五味子还适合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间作,是当前农村调整产业结构首选的致富项目。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推广种植五味子药材致富项目。目前,已在**镇所在地建一处150亩的五味子示范基地,示范种植成功后,将在全镇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这一举措不但可以显著提高特色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而且为我镇生态种植、特色种植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特色养殖业方面,乌兰毛都嘎查投资120万元,以一家一户的农牧户为主,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项目,经济效益良好,为下一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镇农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镇在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应尽快加以解决,从而促进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态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低,草畜矛盾日趋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改良力度不够。在畜牧业生产上,一些牧业户仍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制约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我镇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基本建立,但距真正的“龙头”要求相去甚远,不仅规模小、带动力弱、辐射近,而且运作中还存在体制、技术、市场、资金、厂地等问题,因此,对农牧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三)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广大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我镇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上下左右联结配套的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影响了实用科学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另外,广大农牧民由于受多年来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于老一套生产方式,对科技投入的风险性估计过高,影响了科技投入的积极性。而且,
第四篇: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调整,社会参与,达成一致行动,形成规模效应。为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循环经济和谐高效的发展局面。
1、优化发展环境,搞好服务支撑。针对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应充分开发利用行政资源,科学调控,积极为企业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一是盘活金融市场,强化资金支持。积极帮助有关企业认定为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相应的政策性贷款。在贷款贴息补助、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划拨上,给予循环型工业企业倾斜。积极推进县城投公司的建设与运作,为企业提供强大融资平台。二是抓好专项整治,放宽经营环境。政府重点扶持循环型工业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定期研究落实放宽经济环境优惠政策,并经常深入企业现场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进一步杜绝干扰生产、违规摊派、妨碍运输等现象发生,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三是倡导和谐文化,推广循环理念。在政府网站、电视报刊中开辟专栏,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制实施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分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四是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协调发展。通过政府联络协商、学术团体论坛推动、企业之间对接整合,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实体合作,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积极推动建立富碾工业经 1 济合作带、滨洲铁路西线工业化合作区、嫩江流域西部生态合作区,加速推进工业园区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步伐。具体商定合作范围、规模、项目、方式和方法,有意识地将区域内的资源统筹起来,相互之间给予优惠政策,创造区域内相对更加宽松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2、推动产业升级链接,实现集约化发展。立足于发展工业的特色资源,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成果,积极寻求资源型工业的健康发展道路,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型企业规模化建设,搞好产业配套链接,培育形成主导产业集群。一是推动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推动以江源钢铁公司为依托建立齐齐哈尔市铸造工业园区的进程,鼓励其抓紧完成炼钢、轧钢生产线建设,上马铸造生产线,实现由生产初级原料向生产定型产品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北疆集团龙江水泥公司一号窑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改造工程。引导强大饲料公司针对畜牧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研发羔羊饲料。二是加快链接进程,实现集成发展。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玉米深加工,推动杂粮杂豆深加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扩大秸秆压块生产规模,发展秸秆乙醇加工项目。围绕畜产品加工,推动元盛食品公司加快万头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进程,积极发展皮毛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猪、鸡、鸭、鹅深加工,推动特色水产品深加工。围绕矿产品深加工,推动陶粒泥(页)岩、麦饭石、矿泉水开发形成规模,加快铜矿勘探开发步伐。三是发展配套加工,实现捆绑发展。以电器集团为龙头,积极发展有技术和资本实力的业户,建立配套加 2 工体系。推进电器集团与哈飞集团的产销合作进程,促进电器集团的技术创新,完善培训体制建设工作,提高配套企业业户生产能力,形成机电加工制造业良性发展格局。
3、强化管理营销,提高运营收益。应对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的发展经营趋势,政府应加强正面引导,拉伸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一是推行精益管理,获得积聚效益。建议企业采用精益管理模式,向提高管理水平要效益。把握住企业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交通运输等流程,强化效益指标,突出节能降耗、增产提效环节,系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达到综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最终形成积聚效应。二是做好下游延伸,提高销售收益。在坚持企业主营业务方向、规模、效益的前提下,为有效弥补流动资金不足,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生产经营。具体可以介入下游市场,开拓延伸产业,建立流通站点,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三是搞好横向联结,放大营销效益。政府大力支持工业企业行业协会发展建设,通过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横向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重点强化江源钢铁公司与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对接,抓住齐齐哈尔市铸造工业园区建设契机,争取实现同一厂、二厂、重机厂的产销合作。四是研究市场行情,健全营销机制。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针对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行情的变化,搞好经营战略调整、完善和市场研究。积极促进其扩大流动资金规模,实施淡季原料与产品储备,等待旺季高价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4、强化支撑条件,形成后发优势。抓住农业产业化、城镇集中化、交通网络化、市场开放化等重要环节,强化循环经济支撑条件,逐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保证原料供应。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广品种玉米种植工作,扩大品种牛羊养殖规模,增加高产奶牛存栏数量,扩大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鼓励企业建立与县内外产业基地稳定的供应关系,支持企业建立自主原料基地。努力培育和塑造低成本、高品质、充足量的原料优势,创造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二是加强城镇建设,积聚资源要素。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完善软实力,大力推进行政、农业、商贸、教育、卫生等资源整合,提高五个镇的区域中心镇功能作用,促使各种资源要素向城镇集中,从而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条件。三是完善路网建设,强化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建设,重点向西部和南部倾斜,实现与111国道的有效衔接,以提高矿产原料的输出能力,强化景星镇、龙兴镇和山泉镇的区域经济辐射作用,有效支撑县域循环经济发展。四是活跃流通环节,实现产销顺畅。积极引导扶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行业协会发展建设,以行业协会为中介,提高城乡市场化组织程度。加快城乡各种专业市场建设,改善经营环境,规范经营行为,塑造经营特色,扩大经营规模,并大力发展贩运队伍,支持流通企业发展壮大,抓好废旧物品回收市场建设,完善城乡各类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化建设水平,形成发展循 4 环经济的支撑市场条件。
第五篇: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区情
****区地处****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我们本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全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化工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116家,上市企业4家,实施项目178个,总投资405亿元,初步形成了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光伏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4亿元,实现税收5.54亿元。
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成效
近年来,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创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园区为平台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单位gdp能耗由2008年的2.798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现在1.61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8年的241立方米/万元降低到现在的154立方米/万元;同时,企业工业废弃物则以8.5%的比率逐年下降,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8%以上,目前,集聚区工业废弃物处处理率达到95%以上。随着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全面建成,集聚区污水处理率达100%。
三、主要做法
(一)科学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我们按照“三规合一”和“四集一转”的要求,编制了西部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并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先后两次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率先通过了省里的安评和环评,形成了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2012年,我们又针对辖区化工产业突出的实际情况,多次邀请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集聚区内化工产业链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设计,依托佰利联公司、多氟多公司、焦煤集团等化工企业,以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涂料产业和基础化工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计划到“十二五”末,西部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二)突出重点抓循环。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实施“循环改造”和“链条延伸”,引入新工艺,谋划新项目,建立新链接,基本形成了“氟、钛、锆、硅、锂”五大化工元素循环产业链。一是抓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艺改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拿佰利联公司为例,主产品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经工艺转化,重新用于提炼钛白粉;产生的废水经净化处理转化为中水,实现循环使用;产生的废气(热)经过梯级利用技术,为自身发展和周边企业提供热源;产生的黄泥废料用于制取钛石膏,生产石膏砖。二是抓外引内联,打造循环链条。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引进建设产业链延伸关键项目,促进了企业间、产业间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围绕佰利联公司主打产品钛白粉,我们引进了江苏三木集团和河南汉莎,实施了表层材料工业园和高性能环保涂料等项目,形成了从基础化工产品到高科技终端产品的链式发展。围绕焦煤集团开元化工,我们引进合晶科技,实施了离子膜烧碱、多晶硅等项目,形成了“离子膜烧碱-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光伏产业互补共进的循环链条。三是抓产业互动,促进循环链接。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依托氟、钛、锆、锂、硅等五大产业延伸,规划建设了产品相互应用、互为原料的六大产业园。如氟化学产业园区利用光伏产业园区的产品单晶硅、多晶硅生产太阳能切片,最终形成太阳能电池、节能灯具等产品;佰利联产业园区与光伏产业园区、氟化学产业园区间共享氯气等化工原料……按照集聚区规划,通过政府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园区联系,推动产业向精深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园区间形成横向耦合的产业循环。
(三)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给予奖惩。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四)严格管理抓执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环保飓风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30余家“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为循环经济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四、工作建议
我们在循环经济中,感觉到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议缩短项目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循环经济发展开通绿色通道;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建议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建议设置具有可操作性、能反映循环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学习周边地区先进经验,抢抓中原经济区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巩固提升循环链条,着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