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财预[2010]412号-7.30
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
理
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
财预[2010]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局: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
清理核实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是规范管理的前提。纳入此次清理核实范围的融资平台公司是指截至2010年6月30日,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包括各类综合性投资公司,如建设投资公司、建设开发公司、投资开发公司、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发展公司、投资集团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以及行业性投资公司,如交通投资公司等。
清理核实的债务是指截至2010年6月30日,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
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经清理核实后按以下原则分类: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举借的债务。
《通知》中“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且不能或不宜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投资项目,如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公共卫生、基础科研、义务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
《通知》中“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是指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举借,根据协议约定、项目性质或相关政策规定确定,偿债资金70%以上(含70%)来源于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等财政性资金的债务。上述财政性资金暂不包括已注入融资平台公司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因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返还、车辆通行费等专项收费收入。
《通知》中“在建项目”是指截至2010年6月30日,经相关投资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并已开工建设的项目。为避免损失浪费,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应当妥善安排在建项目的后续资金。“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在建项目,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中的“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是指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
号)等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可以融资的项目,以及经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重大项目,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等,可暂继续执行既定融资计划。
《通知》中“信贷审慎管理规定”是指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布的相关信贷政策与管理规定及银行自身信贷管理要求,如《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2号)、《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1号)、《项目融资业务指引》(银监发[2009]71号)等。
《通知》中“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地方政府要尽快进行清理,妥善处置”,是指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对相关项目采取整改、终止等措施,妥善处置。对于整改后仍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银行不得再发放新的贷款。如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缓释措施不到位,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足额追加抵质押等措施,否则银行不能追加贷款。
《通知》中“逐包打开”是指要将贷款包内的每笔贷款一一对应到合格的项目,甄别贷款包的潜在风险,确实存在合规性问题和风险问题的,要采取相应保全措施。
《通知》中“逐笔核对”是指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进行逐笔核实查对,从借款主体、担保主体、贷款管理等方面查找贷款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通知》中“重新评估”是指重新评估贷款对应的项目的合规性和可行性,项目的效益性以及还款来源的充足性和持续性,项目资本金的可靠性,项目融资需求的合理性,项目资金使用的真实性等方
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确保项目债务水平与还款水平相匹配。
《通知》中“整改保全”是指针对自查发现的风险和问题,在制度建设、项目合规性、贷款管理、操作流程、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方面采取的整改保全措施。按照“规范退出、保全分离”的原则,对于清理规范后自身具有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全额偿还贷款本息且符合一般商业公司经营性质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应将该类公司的贷款整体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进行管理;对于清理规范后自身具有一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部分偿还贷款本息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应采取补充完善合同手续、增加新的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等整改保全措施,强化还款约束,将其中规范后满足一般公司类贷款条件的贷款从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中剥离,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
二、关于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
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时,对于其他兼有不同类型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公司,包括为政府投资项目(含公益性项目)融资而组建,不承担具体项目建设、项目经营管理职能,且与下属子公司仅是股权关系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类型的融资平台公司,也要按照规定原则进行清理规范。
《通知》中“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是指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举借,且偿债资金70%以上(含70%)来源于公司自身收益。融资平台公司自身收益除项目本身经营性收益外,还包括已注入融资平台公司的土地的出让金收入和车辆通行费等其他经营性收入。
《通知》中“今后地方政府确需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足额注入资本金,学校、医院、公园等公
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的“今后”是指2010年7月1日以后(含7月1日);“公益性资产”,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能或不宜变现的资产,如学校、医院、公园、广场、党政机关及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办公楼等,以及市政道路、水利设施、非收费管网设施等不能带来经营性收入的基础设施等。
三、关于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
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和担保要严格执行《通知》中相关规定。经清理整合后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其融资行为必须规范。《通知》中“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须落实到项目,以项目法人公司作为承贷主体”的规定,是指贷款资金应用于项目本身,承贷主体应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通知》中“凡没有稳定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不得发放贷款”,是指对于自身没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或者没有可靠偿债资金来源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不得发放贷款。
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要严格规范信贷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项目贷款审查流程、程序、授权授信等要严格按照商业贷款审查标准,不得放松信贷管理条件。《通知》中“向融资平台公司新发贷款要直接对应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资本金的规定”的“项目”是指要符合《通知》第一部分所要求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的项目”。
四、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通知》明确,地方政府在出资范围内对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实现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内部化。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对于融资平台公司的新增债务,地方政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如果债务人无法偿还全部债务,债权人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通知》中“直接、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提供担保”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种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出具担保函;承诺在融资平台公司偿债出现困难时,给予流动性支持,提供临时性偿债资金;承诺当融资平台公司不能偿付债务时,承担部分偿债责任;承诺将融资平台公司的偿债资金安排纳入政府预算。
五、关于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会派出机构等,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协调机制,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监督。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要于2010年10月31日前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理核实情况报告报送财政部,抄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报告应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包括以下内容:本次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债务核实情况(包括债务总量、分类、分级等情况);特殊事项及说明;问题及政策建议等。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按照《通知》要求于2010年12月31日前上报国务院的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应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包括以下内容:组织实施情况;债务总量、分类、分级等情况;在建项目后
续资金安排情况;规范管理的具体措施及效果;特殊事项及说明;问题及政策建议等。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 银监会
七月三十日
二○一○年
第二篇: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第二十八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就是说,目前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因此,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时,就通过组建各类地方融资平台筹集所需资金。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地方融资平台雏形期(1980年代初-1994年):地方政府首先通过集资贷款建桥修路的模式,开地方融资先河;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推行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这类政府借钱发展当地基建的模式是融资平台的前身;1988年交通部下发了《贷款修建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此类贷款,该模式也逐步在全国推开。
融资平台初创期(1994年-1997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真正开端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分灶吃饭”;尽管此阶段政府融资的目的主要局限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且铺开的范围不大,但在基建项目上积累的经验为后期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融资平台推广期(1997年-2008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政府重操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法宝,地方融资平台迅速推广;地方政府为了安排配合中央政府的资金,同时又受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发债的限制,地方政府开始更多地依赖融资平台。
融资平台爆发期(2008年-现在):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和对地方举债发展的鼓励,导致地方融资平台的井喷式发展;四万亿刺激计划要求地方上拿出至少同等数量的投资刺激方案,使本来就热衷于搞基建的地方政府如鱼得水,公路、铁路、机场、电厂、旧城改造、地铁等一窝蜂上马。
第三篇:央行银监会整肃地方融资平台
央行银监会整肃地方融资平台
网易财经2月3日报道 从支持到整肃,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央行和银监会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态度发生了急转弯。
为防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成为新一轮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不良资产的“定时炸弹”,中国银监会已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列为今年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要求金融机构在最迟6月末打开地方融资平台“资产包”,进行项目还原清理评估。同时,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对违规贷款进行责任追究!
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是政府给予划拨土地、股权、归费等资产,包装出一个从资产和现金流上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以实现融资目的,把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共事业等项目。
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急剧膨胀,官方估计目前已经达到3千多个,也有统计数据称全国四级政府融资平台超过8000家。
由于融资途径主要靠银行贷款,在去年全国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高达40%,总量近3.8万亿元。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全部贷款余额已达到惊人的6万亿元。
“地方融资平台主要以政府所拥有的土地作质押进行融资,靠综合收费能力而非项目自身的收费能力偿还债务。因此,可能造成地方融资平台还款能力欠缺、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2010年工作会议指出,要合理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
三大风险之首
“银监会今年要求银行业重点防范三大风险,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排在案件风险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前面,排第一位。”某直辖市银监局纪委书记告诉网易财经。
据他透露,2009年年末,全国32个省长和直辖市市长的办公桌上,都收到了一份央行和银监会直接发送的地方融资平台信贷数据监测报告。央行和银监会提醒地方政府注意地方融资平台大量举债造成的地方负债风险和间接可能导致的财政风险。
据该银监局纪委书记透露,通过全国信贷登记系统监测,去年年末全国各级政府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6万亿左右,其中有80%是项目贷款。综合监测下来,一些地方性融资平台的负债率达到94%,有的地方甚至高达400%,而国际上平均为80%-120%。“现在,每个城市都是大建设工地,每个城市都拉大自己的城市建设范围,建地铁、高铁(高铁民航争夺战)、机场、广场、马路、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这些资金大量来自地方投融资平台。”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看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建立投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搞投资,刺激和拉动经济。
他指出,现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70%以上都分布在地级市和县,要么是以政府所拥有的土地进行质押,要么是以综合收费能力来保证还款。仅刚刚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预计市县两级投融资平产生了5万亿以上的债务。
乱象由来
地方融资平台爆炸式增长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缩影。
2009年年初,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严重形势,中国提出“保八”增长目标,随后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央行和银监会也在去年3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
此文一出,地方政府热情空前高涨,着急放贷的银行也全力支持,各地名目繁多的地方融资平台呈几何级增长。不仅仅是在传统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土地储备、国资经营等领域,各级政府成立了融资平台,有的还发展到第三产业,如文化等领域。
组建地方融资平台的各级政府从省级到地县市,甚至到乡镇。南京市六合区和重庆市的情况颇为典型。
南京市六合区政府去年6月上旬向区内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政府融资平台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辖区内的相关单位积极行动,建设政府融资平台以拓宽融资渠道。
文件计划通过整合国有资产、财政注资等方式,在六合区打造六个不同职能定位的政府融资平台:分别负责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融资、城乡交通建设项目融资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区域供水等建设项目融资任务等。除了给每个融资平台确定不同的职能定位外,六合区政府还给每个平台公司规定了几亿到十几亿不等的贷款融资目标。
重庆省级地方融资平台组建被称为“重庆模式”。从2002年末开始,重庆市将全市各类分散的政府资源全面整合,组建了水务控股、城投公司等八大政府建设性投资集团,12个融资平台净资产为1390亿,这些公司成立后开始向银行大量借贷。重庆市的做法不仅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更被世界银行称为“重庆国有投资集团模式”。一时间,各地方政府纷纷效法,甚至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前往重庆“取经”然后再打造此类投融资平台。
大量投向这些平台银行贷款,导致了重庆信贷余额激增。仅去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各项贷款余额8671亿元,同比增长49.2%,贷款增速连续9个月居全国第一位。仅以其中四成流向地方融资平台计算,重庆市各级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总量就超过3200亿。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最新数据显示,重庆去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才首破千亿,仅为1165.7亿元。
投向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通常具有以下共性:期限中长期,利率下浮,信用贷款为主,政府出具承诺函保证还款,投资项目一般盈利不佳甚至没有盈利。
银行也在其中推波助澜。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部负责人告诉网易财经,在去年激烈竞争的信贷投放浪潮中,尽管财务状况高度不透明,但带有地方信用保障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各家银行疯抢的对象,大大放宽了审贷标准。不少中小银行,在省级融资平台和大项目上竞争不过四大行,将放款延伸至县市一级地方融资平台,而且出于竞争原因,利率还会下浮。
“经常还出现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本来申请贷款5个亿,银行说干脆给你10个亿,授信先给你,你慢慢用。” 该负责人说,由于银行难以把握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财政担保承诺情况,不少贷款存在“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贷款追踪管理非常混乱。
地方债务信贷化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融资平台最大的风险,在于把地方政府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产生的债务信贷化。
长期把财政支出建立在赤字财政基础上,尤其是政府信用做担保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投资到没有自偿能力和收益的建设项目上,这样的投资会给未来政府留下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一旦债务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就会把负担甩给中央政府,导致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 他不无忧虑地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认为,应该看到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村庄尤其合理性,通过大规模融资推动城市,化建设,为中国应对危机和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无论是从微观的风险管理还是从整个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存在明显的风险。”他表示,去年经济刺激下宽松的信贷投放环境,必然会鼓励一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地方政府对信贷资金的低效滥用。投资的风险十分容易转移到中央财政或者商业银行体系。
他表示,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很不透明,有的地方政府自身也并不清楚不同层次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和担保状况。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目前主要依靠的并没有真正法律效力的财政担保等形式。据了解,发改委和财政部近期已经明令禁止地方以财政收入为地方融资平台做担保。融资平台总体上负债率都相当高,资本金普遍欠缺且偿债能力低下,责任主体十分模糊,如果出现偿还问题,商业银行实际上难以进行顺利的追溯。
巴曙松进一步分析表示,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获得大量的资金,在不少地方呈现出一些新的风险行为。首先,因为许多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收入等来偿还这些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容易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显著的推动作用。其次,在具体的项目选择和决策上,地方政府替代企业,成为主要的决策者。这些投资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于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或者贷款流向国家禁止的产能过剩行业。
“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进行大规模的借贷,还直接制约了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使得明后年的信贷投放的调整空间极大降低。”他说,因为2009年启动的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可能在明年或者后年因为信贷紧缩而使其成为“半拉子工程”,这样就在客观上倒逼明后年的信贷投放依然保持在相对的高速增长水平。
银监会三条整肃令
地方融资平台的膨胀好像一个潜藏决堤风险的大水坝。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央行2010年工作会议明确,要合理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加强贷款用途管理,防止变相使用银行贷款作为项目资本金;引导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在建、续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的贷款投放。
在1月26日银监会召开2010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重点提出金融机构要“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加强贷款跟踪检查。”
上述某直辖市银监局纪委书记向网易财经表示,银监会最新下发的文件,对评估和清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做出三条规定。
第一,在6月末以前,所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必须打开项目“资产包”,解包还原,银行进行专项摸底清查。
各地银监局已经要求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逐笔梳理,审查资本金、现金流、项目投资收益、自偿能力等。缺担保的贷款,必须补齐;没有现金流的项目,重新设置抵押品;达不到贷款条件的项目,停贷或者收回;部分银行的大额集中授信,重新做银团贷款。坚决禁止地方融资平台多个项目打捆集中申请贷款。
上海银行一位高管向网易财经证实,各家银行目前都在方融资平台的工作摸底清查。“现在的关键先要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把„包‟打开,银行先弄清楚其中真实财务状况,才能决定是留还是走。” 据网易财经从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得到的反馈,在该会组织专项座谈中,为摸清地方融资平台的“家底”,一些银行提出希望上海市政府公布各区的财政收入状况。
第二,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
民生银行(行情 股吧)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网易财经,现在银监会要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贷款,新合同一律停签。曾经签过的合同,经过重新审查后,优先保证在建、续建项目。
“比如去年我和你签了10个亿的贷款协议,去年放了7个亿,剩下的3个亿今年继续放贷没有太大问题,但你说要再签10个亿就不可能了。” 该人士说。
第三,违规贷款责令整改并严格追究责任。
上述某直辖市银监局纪委书记告诉网易财经,地方融资平台清查中,发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贷款过程中有失职行为,严格进行信贷责任追究。
第四篇:地方融资平台苦寻出路
中央政策调控层层加码 地方融资平台苦寻出路(1)2010年6月21日 10点20分 来源:华夏时报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地方融资平台正成为中央调控的“靶心”。
6月10日,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没过5天,银监会发布年报披露: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各级地方融资平台授信总量较大,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隐藏较大风险。
知情人士称,随着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不仅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授信总量较大,集中度较高,而且贷款“三查”不严。
地方融资平台渠道被收紧后,各地资金供给出现了紧张。本报记者采访发现,各地融资平台正在探索各种融资途径,包括发行公司债、股权融资、产权交易等,以缓解其还本付息和后续项目融资的压力。
地方压力剧增
在银监会发布2009年报后,湖南省银监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向本报透露,各地银监局正在对融资平台进行摸底调查,6月底即将完成,届时将会把材料汇总上报到银监会。
在地方上,信贷的结构调整已经展开,首先体现在了票据融资上。
本报记者从央行长沙中心支行获悉,今年1-4月份,湖南省的票据融资压缩了91亿元,同比下降了45.03%。货币调研统计处副处长霍楠分析说,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去年信贷高投放带来的问题,所以今年对商业银行的投放进行了控制,压缩了非理性的增长。
然而,今年湖南省的投资仍然保持较大的增幅,计划投资94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5%以上,但2009年湖南省全年财政收入仅为1504.6亿元。
长沙城投的计财部经理李飚告诉记者:“受到宏观政策影响,现在许多银行放不了款,资金到不了位。”湖南铁路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坦言“目前融资很难”。
湖北的情况也类似。一季度,湖北省新增信贷817亿余元,比去年同期少增681亿元,其中票据融资降了213亿元。巧合的是,正当新增贷款同比下降的时候,湖北省政府恰恰出炉了12万亿投资计划。
历数湖北12万亿投资计划具体项目,个个都是“吞钱机器”。如3.7万多个建设项目中,交通、能源、城建等基础设施入库项目1780个,总投资3.16万亿元,占省级入库项目投资总规模的30.6%。
“湖北目前12万亿的投资计划,主要的投资项目就是基建项目,整顿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无疑使湖北目前的在建项目雪上加霜,可能有些项目会上不了。”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国务院发文要求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在建项目,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应通过财政预算等渠道,或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解决建设资金问题。
上述知情人士举例说,目前湖北除了2条高速公路外,其他的高速公路都处于亏损的状况。如果完全市场化运作,那显然有些高速可能建不了,因为没人愿意投资不赚钱的项目。
不过,更令人担忧的是,整顿地方融资平台政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一位国有银行信贷部门的老总表示:“公司受波及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哪些具体的项目是可以申报的,哪些需要暂缓或不报的。一旦公司参与进来,就会承担先期投入资金收不回来的风险。”
“估计目前湖北有几家上市公司受影响较大,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武汉控股(600168,股吧),武汉控股是武汉城投投资的,是湖北的一家融资平台。”湖北省证监局内部人士向本报透露。
中央政策收紧
风雨欲来,早有征兆。
半个多月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6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6月15日,银监会发布了“2009年年报”,该年报的一个关键词也是融资平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政府启动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全年贷款新增9.59万亿元。在此背景下,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和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着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的地方融资平台数量出现了超常增长。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不含县区和乡镇的融资平台已有3800多家,总资产达8万亿元,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超过8000个。
很快,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隐患引起了银行业监管部门的关注。早在去年年初,央行、银监会就开始了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的摸底调查。
数据再一次验证了决策层的担忧。2008年1月底,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总计1.7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底,债务余额已达6万亿元左右,其中80%为项目贷款,且绝大部分是2009年突然出现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风险陡增。银监会更是把可能透支地方政府信用的地方融资平台列为今年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
2010年1月在国务院四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要求“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要保持地方融资平台合理的投资规模,不要超出地方承受能力、盲目地扩大投资,以消除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而央行行长周小川则提出,要采取措施,把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行为,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随后,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作出积极部署,要求商业银行对3月底前投放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6月底前完成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业务的全面自查清理。
融资另辟出路
目前地方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大,新增融资需求很多,在地方融资平台渠道被收紧后,贷款艰难,各地资金供给紧张。
数据显示,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而今年一季度的银行新增贷款中,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回落到了40%。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牢牢守住“三条红线”不放松。而作为地方融资最佳方案的发行债券,今年审批要比去年严格得多,财政部今年对各地方分配的发债额度使用计划,要先由预算司、经建司进行审批,而去年只是备案不用审批。
“2009年,长沙城投实际融资超过10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50亿元,开工的项目有湘江大桥、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还要开掘南湖路隧道。”李飚对本报表示,“目前长沙市财政安排了20个亿,其他的需要自己融资,但显然没有以前那么好做了。”
据悉,长沙城投除了在2009年与建设银行(601939,股吧)签订了160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外,也在另谋出路,寻求融资渠道的多元化。5月份长沙城投发行了总额20亿元的企业债,目前正在做信托和融资租赁,委托贷款的事宜也在洽谈中。
湖南发展投资集团也在积极利用湖南信托公司发行股权信托产品以及发行100亿元以上股权信托产品作为项目资本金。集团董事长杨国平表示,公司将发行重点建设项目债券和信托产品、中期票据、租赁融资等,拓宽融资渠道。
此外,湖北省发改委主任许克振也鼓励通过招商引资和发行债券、股票、基金等市场化办法来解决12万亿的融资问题。
在一些人士看来,地方投融资平台筹资渠道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这就造成了资金来源单
一、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应发挥市场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的作用,降低投融资风险。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少强认为,一方面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尝试市场化水平高的公司债、股权融资方式、产权交易方式等多渠道募集资金;另一方面,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途径整合投融资平台公司,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第五篇:地方融资平台和企业债政策梳理
地方融资平台&企业债政策梳理
来源:华宝证券 分析师:胡立刚
1.摘要: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债相关风险以及发行政策日益受到市场的关注,截止2013年9月30日,共有8762个地方融资平台,其中发过债的融资平台共计达287个,总的债券余额为4775亿元。
企业债作为重要的信用债类型之一,融资期限较长,融资金额较大,相较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他融资方式,成本较低,且与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使用期限金额等较为匹配。且通过债务融资,不涉及发债平台的企业控制权问题,是较优的融资方式,因此融资平台发债以企业债居多。
地方融资平台的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债的相关政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上述政策进行分类梳理了解,将会对未来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各类问题,有着更为全面的研究角度。
本文从地方融资平台政策、企业债风险防范政策以及近期企业债发行政策梳理。
关于地方融资平台政策,从2010年国务院的19号文开始,直指地方融资平台存在问题,提出债务责任落实以及平台分类管理。之后发改委等国家其它部委相应发文,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防范风险,以期更好地发挥债券融资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作用,有效管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主要包括:
提出防范地方平台的债务融资风险,明确自营收益发债要求,并规范地方政府担保行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对地方政府回购行为、融资平台注资行为、地方政府担保承诺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关于企业债风险防范政策,企业债是众多企业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募集方式,为了促进企业债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发改委陆续发文来加强对企业债的风险防范与管理。从发改委2012年年底的3451号文到2013年上半年的957号文以及1177号文,发改委对企业债的审核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从发债主体的发行要素,担保情况等给予指导,也将债券发行申请分类管理,并提出专项核查,企业债发行市场由此迅速从高位回落。
主要包括:从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信用等级、募集资金投向、企业担保、资产注入等方面来对企业债的发行以及风险防范进行管理。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三种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关于近期企业债发行政策:从今年8月开始,发改委先后发布1890号文以及2050号文,从企业债预审权的下放省级以及支持通过债券融资来为棚户区改造,包括鼓励“债贷组合”发债申请,项目总投资上限上浮至70%。在此政策背景下,尽管受到审计署债务审计的一定影响,企业债的一级市场发行从底部开始回暖。
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债相关风险管理政策以及近期企业债发行政策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将更利于我们对未来债券市场以及与地方融资平台相关的类固定收益产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把握可能的债券市场投资机会,并及时规避相关风险。
外汇占款增幅增加明显,M2、社会融资规模等增速过快,央行短期公开市场操作与前几月已有较明显的不同,市场的资金价格变化较大,且近期都处于较高水平。
尽管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债或者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债申请给予鼓励,但是企业发行债券还会考虑市场的资金价格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近期企业债一级市场的供给情况,还需多考虑资金面以及宏观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
2.地方融资平台政策梳理
地方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通过各类融资方式,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膨胀,有些地方政府存在违法违规融资行为,如违规采用集资、回购(BT)等方式举债建设公益性项目,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资或提供担保,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等。
为了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引发的相关风险,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务院、发改委等相应发布了一系列的通知,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的管理。
2.1.《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
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19号文表明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态度,并指出了目前融资平台所存在的问题。文中将地方融资平台分为三类,针对不同类别,提出不同的规范清理方法,并强调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要规范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管理,最后值得关注的是,重申了地方政府禁止给地方融资平台进行隐形担保,明确债务偿还责任,将融资平台与地方债务的风险一定程度隔离。
2.2.《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0]2881号
国务院在2010年6月发布的通知,提出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在当年11月,发改委就发布了重要的2881号通知,对于涉及地方融资平台中的债券行为规范给予了进一步的说明。
对于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发改委将支持其通过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以此来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对于存在债务风险的地方融资平台,该通知强调要增强融资平台的自营性经营收入,并提出融资平台需满足自营收益占偿债资金70%(含)以上的要求,从而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
同时给出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及综合财力统计表”对不满足70%要求的融资平台,通过测算融资平台所处地方债务和财力情况,来对发债情况给予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融资平台所在地政府负债水平超过100%,发改委将不受理其发债要求。再次强调规范地方政府在融资平台行为中的担保行为,以期有效隔离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
2.3.《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1]1388号
在2010年,国务院和发改委都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下发了相关通知,来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管理以及后续通过发行融资等行为。
而2010年10月,“十二五规划”通过,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发改委在2011年6月9日相应地出台了1388号通知,鼓励并引导资金通过债务融资方式来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各地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进行规范后继续保留的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应优先用于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
只有在满足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需求后,投融资平台公司才能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当地其它项目的建设。
2.4.《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
2012年底,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旨在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土地储备机构确需融资的,应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执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统一政策。土地储备融资资金应按照专款专用、封闭管理的原则严格监管。纳入储备的土地不得用于为土地储备机构以外的机构融资担保。
2.5.《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19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表明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态度,地方各级政府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有些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有抬头之势,因此,在2012年年底,四部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文来再次整顿地方政府存在的违法违规融资行为,旨在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主要对地方政府回购行为、融资平台注资行为、地方政府担保承诺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3.企业债风险防范政策梳理
1993 年 8 月 2 日,国务院发布第 121 号令《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我国企业债发行开始拉开序幕。企业债主要分为产业债和城投债,由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有较为明显的政策导向性。
尽管短融中票市场份额占比的不断增加,企业债仍然是重要的信用债类型,也是众多企业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募集方式。在企业债发行的市场扩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偿债风险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在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中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偿债风险管理,促进企业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发改委陆续发文来加强对企业债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3.1.《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2]3451号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偿债风险防范管理,促进企业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发改委于2012年年底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主要从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信用等级、募集资金投向、企业担保、资产注入等方面来对企业债的发行以及风险防范进行管理。其中,对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发债申请列入审核绿色通道,优先办理。
3.2.《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957号
2012年,企业债一级市场的发行经历了放量扩张,各类城投债和产业债不断发行,债券扩容迅速,为了防范企业债发行可能带来风险,在2012年底,发改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从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信用等级、募集资金投向、企业担保、资产注入等方面来对企业债的发行等进行风险管理。
在3451号发布之后,2013年,企业债的发行热度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在今年4月19日,发改委发布957号文,来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该通知对企业
债券发行申请,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三种情况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对企业债进行分类,来进行更为针对性的审核工作管理。
3.3.《关于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177号
2013年5月,发改委的957号提出加强对企业债发行的审核,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债发行分成三类,并且较为明确地说明了“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企业债以及“从严审核类”企业债的发债相关要求,包括国家产业支持与否,以及相关的主体债项评级要求和担保情况等。
957号文之后,企业债的一级市场发行速度迅速放缓。5月份,发改委再次发文,针对部分企业发行企业债的申请提出了专项核查的要求,企业债特别是城投债的发行热度再次降温。
在1177号文中,发改委要求各申请发债企业、主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认真做好自查工作,而发改委将在自查基础上按比例进行抽查。
具体来说,按照957号文将企业债发行分为三类,而1177号文将针对“从严审核类”和“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的企业债发债申请,申请发债的企业以及相关主承销商等中介机构将先对企业进行自查,重点包括发债企业是否贯彻国家相关政策,企业的财务经营指标是否真实合规,担保是否有效,之前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在基于发债企业和中介机构自查的情况下,省级发改委进行核查,而发改委则对部分发债企业进行抽查。
发改委连续发文要加强改进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核工作,将企业债进行分类管理,并提出对部分发债企业进行专项核查。在957号文以及1177号文先后发布后,企业债特别是城投债的发行迅速回落。
4.近期企业债发行政策梳理
从发改委2012年年底的3451号文到2013年上半年的957号文以及1177号文,发改委对企业债的审核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表明了对企业债相关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从发债主体的发行要素,担保情况等给予指导,也将债券发行申请分类管理,并提出专项核查,这使得企业债发行市场从火热状态快速地冷却下来。
而从今年8月开始,发改委先后发布1890号文以及2050号文,从企业债预审权的下放省级以及支持通过债券融资来为棚户区改造,企业债的一级市场发行从底部开始回暖。
4.1.《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890号
自从今年4月发改委接连发布957号文以及1177号,企业债的发行规模迅速回落,许多企业通过企业债来融资资金的需求申请被暂缓。
中国审计署7月28日官方网站消息,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近日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对城投债的一级市场发行,再次形成压力。
8月2日,发改委发文1890号,决定将由国家发改委进行的企业债预审工作,委托省级发改部门负责,国家发改委今后将做好政策指导、业务培训和资格管理工作。
1890号通知将企业债预审权从发改委下放至省级发改部门,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债审核的程序流程,将提高企业债的审批效率,特别是对于“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企业债的发行审核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速。
对于“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从严审核类”企业的发债申请,国家发改委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调控要求,动态调整受理门槛、合理控制债券规模。
企业债预审权的下放,使得在1890号文发出之后,市场对企业债一级市场的回暖产生预期,而实际是从8月开始,企业债的发行从低谷开始复苏,特别是城投债的发行,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呈现上升态势。
4.2.《关于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2050号
企业债预审权的下放,让冰冷的企业债市场发行迎来一丝暖意。而之前在4月份的发改委957号文中,对于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重点支持纳入目标任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该类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重点支持范围的发债申请,将归为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发债申请。棚户区改造一直是“十二五规划”中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工程。
在8月22日,发改委再次发文,鼓励支持通过发行债券来为棚户区改造的项目进行融资,在该通知中,主要的内容为以下几点:1.支持棚户区改造的项目申请;2.鼓励“债贷组合”发债申请;3.项目总投资上限上浮至70%,即棚户区改造项目可发行并使用不超过项目总投资70%的企业债券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政府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债券贴息,而之前一般的项目为项目总投资的60%。
今年8月,发改委陆续发布1890号文以及2050号文之后,利好了企业债的发行,特别是跟棚户区改造相关的城投项目供给快速增加。
5.总结
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债券市场不断扩容,由发改委审批的企业债是重要的信用债类型,从今年4月以来,发改委连续发文,包括前期的加强企业债风险防范以及专项检查,到后期的预审权下放和支持债券融资来进行棚户区改造,发改委出台的企业债相关政策对企业债的一级市场发行,包括数量、规模以及发行利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在大资管背景下,我国的经济不断扩容,地方政府不断推进当地基础设施等建设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断涌现,相应地融资需求应运而生。
地方融资平台数量众多,截止2013年9月30日,共有8762个地方融资平台,而其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成立信托资管计划融资等,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融资行为,包括违规采用集资、回购(BT)等方式举债建设公益性项目,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资或提供担保,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等。发过债的融资平台共计达287个,总的债券余额为4775亿元。
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和企业债关系联系密切,由于企业债的一些期限规模特点,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较易倾向于通过发行债券来募集所需资金。
而7月28日审计署官方公务要对全国地方性债务进行审计,预期审计结果将在近期公布,使得市场一直对地方政府债务,地方融资平台以及相关的企业债发行等情况关注较多。
通过对本文的梳理,可以看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扩张速度较快,各类融资方式涌现,而国务院、发改委等部委纷纷发文来规范融资平台问题,分类管理,提出自营收益发债要求。
考虑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等,特别是规范了地方政府的担保行为,意在隔离融资平台的风险,但是同时也降低了融资平台的信用资质,以及可能的外部债项评级,提升了融资平台的筹资成本,那么可能会使得融资平台选择其他更为创新的融资方式来募集较低成本的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融资平台中,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的融资需求,可以看出结合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以及发改委出台的相关政策,用于该类民生建设的发债申请,国家支持力度还是较大的,预期未来市场上,相关的一级市场债券供给还是会不断增加。
而从企业债的相关政策来考虑,发改委的态度也在逐步转变,从今年4月连续出台政策,进一步改进企业债的发行和进行专项检查到之后的企业债预审权下放。融资主体同时面临着企业债、短融、中票等各种债务融资工具的选择,特别是注册发行制的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短融中票在市场规模扩张迅速。
发改委在发文对企业债风险进行管理后,企业债供给受影响较大,考虑到市场实际融资需求,以及市场情况,企业债预审权的下放以及支持债务融资进行棚户区改造,表明了
近期企业债将继续是融资主体重要的融资方式,且符合条件的发债申请,能较快较易的得到审批。
外汇占款增幅增加明显,M2、社会融资规模等增速过快,央行短期公开市场操作与前几月已有较明显的不同,市场的资金价格变化较大,且近期都处于较高水平。
尽管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债或者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债申请给予鼓励,但是企业发行债券还会考虑市场的资金价格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近期企业债一级市场的供给情况,还需多考虑资金面以及宏观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
本文具体梳理政策如下:
1)《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国务院指出地方融资平台存在问题,提出债务责任落实以及平台分类管理。
2)《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0]2881号:发改委发文提出防范地方平台的债务融资风险,明确自营收益发债要求,并规范地方政府担保行为。
3)《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1]1388号: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4)《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旨在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应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
5)《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主要对地方政府回购行为、融资平台注资行为、地方政府担保承诺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6)《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2]3451号:主要从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信用等级、募集资金投向、企业担保、资产注入等方面来对企业债的发行以及风险防范进行管理,其中,对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发债申请列入审核绿色通道,优先办理。
7)《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957号: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三种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8)《关于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177号:发改委要求各申请发债企业、主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认真做好自查工作,而发改委将在自查基础上按比例进行抽查。
9)《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890号:将企业债预审权从发改委下放至省级发改委部门,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债审核的程序流程,将提高企业债的审批效率,特别是对于“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企业债的发行审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