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09:1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管理办法》。

第一篇: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管理办法

河南省企业信息化等级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推动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在企业各种活动导向与信息技术效用不断增强的过程,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三条 企业信息化等级认定,是指依据《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体系(试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量,包括组织机构、规划实施、设计研发、生产装备、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等。

第四条

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且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企业,均可申请企业信息化等级认定,经过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取得《河南省企业信息化等级证书》(以下简称《等级证书》)。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全省企业信息化等级认定的管理工作,包括委托和管理评测工作机构、发布管理办法和标准、组织评测、审核和颁发《等级证书》,日常工作由河南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信息化办)承担。

第六条 经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委托的评测工作机构,承担我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的技术工作。具体包括:

(一)接受企业信息化等级认定的申请;

(二)依据《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体系(试行)》,对申请企业进行第三方评测;

(三)出具评测报告并提出等级认定建议。

第七条 从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的工作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二)产权关系明晰,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

(三)从事信息化评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无违法记录;

(四)具有满足信息化评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评测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

(五)具备必要的办公环境和技术设备,使用的技术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六)具有完备的保密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和培训教育等管理制度。

第八条

从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的工作人员应具有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学历且从事信息化评测相关工作,学历、职称及工作经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专科学历且从事信息化评测相关工作不少于4年;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从事信息化评测相关工作不少于2年;

(三)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信息化评测相关工作不少于1年。

第九条

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过程中涉及的企业相关技术和商业秘密,评测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不得向外泄露。

第三章 等级划分

第十条 河南省企业信息化等级分为一、二、三级。第十一条

申请评测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二)具有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员队伍和组织管理体系;

(三)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资源配置能够满足信息化应用的需要;

(四)企业注册资金不得少于500万元,注册时间不得少于3年。第十二条

依据《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体系(试行)》,按照得分情况划分三个等级。其中:一级公共指标不低于90分,行业指标不低于18分;二级公共指标不低于75分,行业指标不低于15分;三级公共指标不低于60分,行业指标不低于12分。

第四章 工作程序

第十三条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工作采取企业自评和第三方评测相结合的原则,先由企业依据《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体系(试行)》进行自评,在自评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化水平相应等级的申请,再由评测工作机构组织专家进行第三方评测。

第十四条 申请企业应如实填写并提供《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申请表》和《河南省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自查表》。

第十五条 评测工作机构组织专家对申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评测,出具评测报告和等级认定建议,将有关资料反馈申请企业并提交省信息化办。

第十六条 省信息化办对评测工作机构的评测报告和等级认定建议进行审查,将认定结果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核。通过审核的企业,颁发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一印制的《等级证书》;未通过

审核的企业,将有关意见反馈申请企业。

第五章 等级管理

第十七条 《等级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获证企业应每年进行一次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省信息化办备案;省信息化办对获证企业每三年进行一次换证检查。

第十八条 换证检查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请换证的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向评测工作机构提交《河南省企业信息化等级证书换证申请表》、《等级证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过去三年《河南省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自查表》等材料;

(二)评测工作机构根据资料审查和有效期内监督检查结果,以及专家现场评测报告,做出检查结论并提交省信息化办;

(三)省信息化办对评测工作机构的检查结论进行审查,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核。

第十九条 换证检查的结论分为“通过”、“降级”、“取消”三种。对于结论为“通过”或“降级”的企业,将换发新的《等级证书》;对检查结论为“取消”的企业,将收回《等级证书》。

第二十条 在规定期限内未按时换证或者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企

业,视为自动放弃资格,其《等级证书》予以注销。

第二十一条 获证企业由于条件改变,需要升级或者降级的,可在下一年度按照工作程序申请换发新的《等级证书》。

第二十二条 获证企业发生分立、合并或者变更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和经营范围等情况的,应当在变更后一个月内向省信息化办报告变更情况,省信息化办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信息化水平评测。

第二十三条 获证企业遗失《等级证书》,必须在一个月内向省信息化办报告有关情况,然后申请补领。

第二十四条 企业信息化等级认定实行公示制度,省信息化办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等级认定结果,并接受监督。

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五条 对经过信息化水平评测,并取得《等级证书》的企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运用省信息化专项资金和省工业结构调整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第二十六条 企业在申请等级认定或日常监督检查中,采取弄虚作假、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虚报资料的,省信息化办除重新进行信息化水平评测外,对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直至注销《等级证书》。

第二十七条 获证企业必须正确使用《等级证书》。对于涂改、伪造、转让或出卖《等级证书》的将给予警告、停止使用直至注销《等级证书》。

第二十八条 所有从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公正、科学的原则。在工作中严重失职、索贿、受贿或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企业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文章标题:企业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省企业信息化资金项目规范化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保证项目管理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促进我省企业信息化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请**省企业信息化资金项目的单位应为**省内注册的独立

法人单位,企业性质不限,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研发或生产设备、相关科研成果、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第三条**省信息产业厅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立项

第四条**省企业信息化资金重点用于我省企业信息化基础性工作、公共服务项目、行业性或区域性的信息化服务项目和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议定的需要重点扶持的项目。

第五条省信息产业厅发布每年的项目指南和申报通知,采取网上申报和网下申报的两种方式,制定网站为**省信息产业厅网站。

第六条项目申报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闽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二)具备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技术装备、办公场所和一定的项目建设资金;

(三)单位管理规范,财务状况良好且财务制度健全,资信状况佳;

(四)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第七条**省企业信息化资金实行项目经费补助方式,根据项目类型不同,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符合条件的单位按照项目申报通知的要求向省信息产业厅申报。

申报**省企业信息化资金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省企业信息化资金项目申报表》;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经合法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第八条省信息产业厅按照项目申报的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受理审查。对需要专家评审的项目,将组织专家(包括技术、财经、管理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或论证,专家提出的意见,作为资金扶持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省信息产业厅根据加快我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结合专家评审结果提出本项目安排计划。

第十条项目安排计划在厅外网网站公示七天,接受社会监督。公示过程中如收到不同意见,应进行调查研究,核实调整。调整面不达20的不再进行公示,即会同有关部门下达项目资金。

第十一条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后,各承担单位必须在一个月内与省信息产业厅签订项目合同书。

第三章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二条**省信息产业厅对项目实行“立项-实施-中期评估-验收”的全过程跟踪管理,负责审查项目执行报告、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报告;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评估。

第十三条项目执行过程中,如由于出现重大情况变化,需对计划项目的研究目标、内容、计划进度等作变更时,由项目承担者提出申请,省信息产业厅审核同意后调整计划和变更合同有关内容。

第十四条项目承担者应严格执行合同书,按时完成项目目标任务;跨完成项目的,必须真实报告项目每年的完成情况和经费决算;接受省信息产业厅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十五条项目验收应以项目合同书约定的内容为基本依据,对项目的经费使用、应用效果、经济效益、知识产权情况、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等作出评价。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者在项目完成后,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省信息产业厅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以下验收文件、资料;

1.项目验收申请表;

2.项目合同书;

3.项目研发工作总结报告;

4.项目研发技术报告;

5.用户使用报告;

6.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清单;

7.项目经费的决算表。

第十七条省信息产业厅批复验收申请,成立项目验收小组。

项目验收小组由熟悉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于3人。

项目验收方式和验收活动安排,应在验收工作开始前3天通知被验收者。

第十八条项目验收小组对提交项目验收

第三篇: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1997年8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下简称部队)在我省境内设置的编制外医疗机构 的管理,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及县以上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各类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行 使设置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权。

第二章 设置审批

第四条 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机构的主要依据。

第五条 医疗机构不分类别、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其设置必须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按以下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省级医疗机构,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二、三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二、三级专科医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疗 戒毒等特种医疗机构,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床位在100张以下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一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一、二级妇幼保健院,一级专科医院,市(地)、县级专科防治机构,急救站等医疗机构,报市(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三)设区市市区内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由区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四)县(市)和设区市所辖非市区内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 疗机构设置规划审批。

部队设置相应类别和规模的编制外医疗机构,按前款规定审批。但地处省会郑州市的部队编 制外医疗机构,必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和登记注册。

第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设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答复;批准设置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并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纠正或者撤销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不符合规定的批准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

第七条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有效期为3个月;床位在100张以下的医疗机构有效期为2年;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有效期为3年。需延长或变更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必须到原批准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七)被开除公职或擅自离职的医务人员。

(八)患传染病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合执业行医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第九条 申请在城市(含县城)设置诊所的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

(三)具有当地城市户口;

(四)男性不超过70周岁,女性不超过60周岁。

第十条 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集体卫生所服务功能比较完善、能够满足群众初级卫生保健需求的,其所在地和辖区内不另设私人诊所;老少边穷缺医少药地区的乡镇和 村,可根据群众实际需要设置1—2个私人诊所,但申请设置的个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一)取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承认的医师资格并连续从事医疗临床工作3年以上;

(二)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文凭,连续从事医疗临床工作3年以上。

(三)经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连续从事医疗临床工作5年以上;

(四)取得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连续从事医疗临床工作3年以上。

具有乡村医生证书的人员只准在行政村执业行医。

第十一条 退(离)休医疗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可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或国家设置的医疗机构统一组织进行。个人申请设置诊所,必须经原单位同意并符合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卫生防疫,国境卫生检疫,医学科研和教学等机构在本机构业务范围之外开展诊疗活动以及美容服务机构开展医疗美容业务的,必须依据本办法规定,申请设置相应类别的医疗机构。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增设门诊部、诊所等,必须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按照独立的医疗机构的审批办法,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审批权限办理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手续。 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置为内部人员服务的医疗机构,公民个人办的医疗机构,以及村卫生室,均不得增设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

第十四条 省外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点执业行医,必须经原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逐级报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省内医疗机构除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疗队外,不得流动行医。

第三章 执业登记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执业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填写《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注册书》,经批准其设置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后方可执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执业登记的项目,开展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不设床位的为1年,其它医疗机构为3年。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所有制形式、服务范围、诊疗科目、床位等事项,必须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因故终止诊疗活动、歇业或者停业超过1年的(改建、扩建、迁建等原因除外),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经登记机关核准后,收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使用经过批准并登记的医疗机构名称,不得使用其他名称。乡(镇)、街道卫生院一律称为“中心卫生院”或“卫生院”并冠以行政区域名称。 医疗机构使用下列名称,应当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一)含有“河南”、“豫”、“全省”、“省”以及跨市(地)行政区域名称作为医疗机构识别名称的;

(二)以“中心”作为医疗机构通用名称的;

(三)使用高、中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或者“附属医院”等名称的。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应当以含有相应的行政区域名称 作为识别名称;单位和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可以用设置单位或者个人名称作为识别名称,不得冠以行政区域名称。

部队编制外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部队代号、番号或者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 武装警察部队”等字样,牌匾和印章不得刻制军徽、警徽标志。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实行定期校验。暂缓校验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执业管理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遵守医德规范、廉洁行医,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得将医疗场所出租或者将医疗科室承包给个人或者其他组织经营。医疗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除技术交流和医疗实习外,不得同时受聘于其他医疗机构执业或者擅自兼职。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场所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的管理,预防和减少医疗中的感染。无消毒设备和护士以上职称人员的,不得开展注射输液业务。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必须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

医疗机构配备的药品,必须从持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 营业执照》的三证齐全的单位购入,供治疗配方使用。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依法取得省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制剂许可证》,配制的制剂仅 限于在本单位使用。

第二十五 条各类门诊部、专科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等医疗机构附设的药房(柜),应当由登记机关核定与执业科目范围相适应的药品种类。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必须使用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监制的各种医疗文书,执行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主要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应当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布,药品应当明码标价。

禁止医务人员利用职业之便,向病人或者其家属索取钱物、收取转诊或者检查介绍费。医务 人员不得泄露病人的隐私。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任务,开展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项工作。发生重大灾害、疾病流行等紧急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八条 各种健康体检业务,由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定专门的医疗、防疫、妇幼保健机构实施。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体检证明,方可作为健康状况的依据。未经指定的医疗机构及其他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不得开展健康体检业务。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不得为未经医师诊查的病人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或者死亡证明等医疗文书;不得为未经助产人员、医师(士)亲自接产的婴儿出具“出生医学证明”或者死产报告书。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及其他专业文书必须真实。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纠纷,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协助做好现场 实物封存、保留和调查处理工作。

第三十条 禁止采用医疗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因科研或者遗传性疾病诊断需要的,必须经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从事人工授精技术科研工作或者器官移植的,必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进行。

第三十一条 刊登、播发、张贴医疗广告,必须按照《广告法》和有关医疗广告管理规定,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出具《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向医疗广告发布地工商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进行。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实行周期评审制度。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按照国家规定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质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可收取工本费,对医疗机构进行综合性评审,可收取评审费;医疗机构执业应当交纳管理费。具体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物价、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四条 各类医疗机构(含部队编制外医疗机构)应当接受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监督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应文明执法,秉公办事。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条例》及本办法的行为,按《条例》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六条 未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刊登、播发、张贴医疗广告者,按《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七条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批准执业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按本办法规定的批准权限,到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补办登记手续,符合条件者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9月20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省医务人员个体开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在1997.08.13由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

颁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颁布时间1997.08.13 实施时间1997.08.13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设置审批 3 第三章 执业登记 4 第四章 执业管理 5 第五章 法律责任 6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编辑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下简称部队)在我省境内设置的编制外医疗机构的管理,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及县以上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各类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行使设置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权。第二章 设置审批编辑

第四条 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机构的主要依据。

第五条 医疗机构不分类别、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其设置必须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按以下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省级医疗机构,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二、三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二、三级专科医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疗戒毒等特种医疗机构,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床位在100张以下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一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一、二级妇幼保健院,一级专科医院,市(地)、县级专科防治机构,急救站等医疗机构,报市(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设区市市区内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由区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四)县(市)和设区市所辖非市区内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审批。

部队设置相应类别和规模的编制外医疗机构,按前款规定审批。但地处省会郑州市的部队编制外医疗机构,必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和登记注册。第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设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答复;批准设置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并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纠正或者撤销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不符合规定的批准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

第七条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有效期为3个月;床位在100张以下的医疗机构有效期为2年;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有效期为3年。需延长或变更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必须到原批准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七)被开除公职或擅自离职的医务人员;

(八)患传染病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合执业行医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第九条 申请在城市(含县城)设置诊所的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

(三)具有当地城市户口;

(四)男性不超过70周岁,女性不超过65周岁。

第十条 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集体卫生所服务功能比较完善、能够满足群众初级卫生保健需求的,其所在地和辖区内不另设私人诊所;老少边穷缺医少药地区的乡镇和村,可根据群众实际需要设置1-2个私人诊所,但申请设置的个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取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承认的医师资格并连续从事医疗临床工作3年以上;

(二)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文凭,连续从事医疗临床工作3年以上;

(三)经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连续从事医疗临床工作5年以上;

(四)取得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连续从事医疗临床工作3年以上。

具有乡村医生证书的人员只准在行政村执业行医。

第十一条 退(离)休医疗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可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国家设置的医疗机构统一组织进行。个人申请设置诊所,必须经原单位同意并符合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有关规定。第十二条 卫生防疫,国境卫生检疫,医学科研和教学等机构在本机构业务范围之外开展诊疗活动以及美容服务机构开展医疗美容业务的,必须依据本办法规定,申请设置相应类别的医疗机构。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增设门诊部、诊所等,必须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按照独立的医疗机构的审批办法,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审批权限办理审批和执业登记手续。

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置为内部人员服务的医疗机构,公民个人办的医疗机构,以及村卫生室,均不得增设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

第十四条 省外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点执业行医,必须经原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逐级报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省内医疗机构除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疗队外,不得流动行医。第三章 执业登记编辑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执业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填写《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注册书》,经批准其设置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执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执业登记的项目,开展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不设床位的为1年,其它医疗机构为3年。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所有制形式、服务范围、诊疗科目、床位等事项,必须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因故终止诊疗活动、歇业或者停业超过1年的(改建、扩建、迁建等原因除外),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经登记机关核准后,收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使用经过批准并登记的医疗机构名称,不得使用其他名称。乡(镇)、街道卫生院一律称为“中心卫生院”或“卫生院”,并冠以行政区域名称。

医疗机构使用下列名称,应当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一)含有“河南”、“豫”、“全省”、“省”以及跨市(地)行政区域名称作为医疗机构识别名称的;

(二)以“中心”作为医疗机构通用名称的;

(三)使用高、中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或者“附属医院”等名称的。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应当以含有相应的行政区域名称作为识别名称;单位和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可以用设置单位或者个人名称作为识别名称,不得冠以行政区域名称。

部队编制外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部队代号、番号或者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等字样,牌匾和印章不得刻制军徽、警徽标志。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实行定期校验。暂缓校验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四章 执业管理编辑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遵守医德规范、廉洁行医,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得将医疗场所出租或者将医疗科室承包给个人或者其他组织经营。医疗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除技术交流和医疗实习外,不得同时受聘于其他医疗机构执业或者擅自兼职。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场所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的管理,预防和减少医疗中的感染。无消毒设备和护士以上职称人员的,不得开展注射输液业务。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必须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

医疗机构配备的药品,必须从持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三证齐全的单位购入,供治疗配方使用。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依法取得省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制剂许可证》,配制的制剂仅限于在本单位使用。

第二十五条 各类门诊部、专科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等医疗机构附设的药房(柜),应当由登记机关核定与执业科目范围相适应的药品种类。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必须使用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监制的各种医疗文书,执行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主要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应当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布,药品应明码标价。

禁止医务人员利用职业之便,向病人或者其家属索取钱物、收取转诊或者检查介绍费。医务人员不得泄露病人的隐私。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任务,开展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项工作。发生重大灾害、疾病流行等紧急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八条 各种健康体检业务,由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定专门的医疗、防疫、妇幼保健机构实施。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体检证明,方可作为健康状况的依据。未经指定的医疗机构及其他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不得开展健康体检业务。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不得为未经医师诊查的病人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或者死亡证明等医疗文书;不得为未经助产人员、医师(士)亲自接产的婴儿出具“出生医学证明”或者死产报告书。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及其他专业文书必须真实。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纠纷,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协助做好现场实物封存、保留和调查处理工作。

第三十条 禁止采用医疗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因科研或者遗传性疾病诊断需要的,必须经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从事人工授精技术科研工作或者器官移植的,必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进行。

第三十一条 刊登、播发、张贴医疗广告,必须按照《广告法》和有关医疗广告管理规定,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出具《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向医疗广告发布地工商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进行。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实行周期评审制度。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按照国家规定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质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可收取工本费,对医疗机构进行综合性评审,可收取评审费;医疗机构执业应当交纳管理费。具体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物价、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四条 各类医疗机构(含部队编制外医疗机构)应当接受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监督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应文明执法,秉公办事。第五章 法律责任编辑

第三十五条 违反《条例》及本办法的行为,按《条例》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六条 未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刊登、播发、张贴医疗广告者,按《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七条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编辑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批准执业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按本办法规定的批准权限,到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补办登记手续,符合条件者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9月20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省医务人员个体开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河南省浮桥管理办法

河南省浮桥管理办法

(201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3年7月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3号公布 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浮桥管理,维护运营秩序,保障运输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黄河、淮河、沙颍河和其他通航河道干流上民用浮桥的建设、运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浮桥是指连接河道两岸,用于客货运输的水上浮动设施。

第三条 浮桥建设和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安全管理机制。

第四条 浮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浮桥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制定浮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协调解决浮桥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浮桥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明确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辖区内浮桥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渡运安全责任制,督促浮桥渡运企业保障渡运安全。

第五条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浮桥渡运企业的经营审批及运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履行具体的管理职责。

黄河河道主管机关负责对黄(沁)河干流上的浮桥建设方案进行审批,对浮桥架设和拆除实施监督管理,对浮桥建设项目实施验收。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黄(沁)河干流以外其他河道干流上的浮桥建设方案进行审批,对浮桥架设和拆除实施监督管理,对浮桥建设项目实施验收。

发展改革、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履行对浮桥的管理职责。

第六条 省发展改革部门、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时,应当将浮桥建设纳入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第七条 拟建设浮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身份证明,向拟建设浮桥所在地的省辖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浮桥建设申请。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对浮桥建设申请是否符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

第八条 浮桥建设申请符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拟建设浮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制订浮桥建设方案,并按照河道管理权限,依法向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河道主管机关(以下统称河道主管机关)报请审查同意。

第九条 浮桥建设方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单位;

(二)建设地点(位置);

(三)建设时间和使用期限;

(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浮桥长度、宽度、结构、设计负荷;

(六)施工安排;

(七)防洪、防凌措施及责任制度;

(八)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工程的情况;

(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第十条 浮桥建设方案经批准后,浮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相关批准文件向拟建设浮桥所在地省辖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申请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

第十一条 申请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申请书;

(二)浮桥建设方案审批文件;

(三)浮桥建设的技术性能说明、地理图、平面布置图(含浮桥两端通道);

(四)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办公地点、负责人名单;

(六)相应的从业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料;

(七)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对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经审查决定批准的,发给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取得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申请人,持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证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渡运企业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建设、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建设浮桥不得缩窄河道,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地点(位置),不得影响水文测验、河道观测、防汛抢险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不得破坏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利工程设施,不得动用防汛料物。

浮桥两岸不得设立永久性的桥头建筑物。

第十四条 浮桥应当设置非机动车和行人通道、拦车杆、安全通行标牌和限速、限载、限重、限高、限距、限宽等标志牌及人员安全警示标志。

浮桥两侧应当设置安全可靠的护栏,配备足够的救生、消防、照明设备。浮桥用电线路及其敷设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第十五条 浮桥渡运企业应当配备拖带船舶,设置浮桥视频监控和计量装置。用于架设浮桥的承压舟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设备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并依法取得相应的检验、登记证书。

浮桥渡运企业应当对拆除后重新架设的浮桥承压舟申请附加检验。

第十六条 浮桥渡运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浮桥渡运企业应当建立浮桥安全资料档案,并确保档案资料完整、准确、有效。监控视频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0日。

第十七条 浮桥建成后必须经河道主管机关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浮桥渡运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对浮桥及其设施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并对浮桥运营安全实行全天监管,保障浮桥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通行车辆及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并对运营安全负责。

第十八条 禁止营运客车、超过浮桥限定吨位的车辆、超限超载车辆、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通过浮桥。浮桥渡运企业应当制止禁行车辆通过浮桥。1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车辆和重载车辆,以及运输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的车辆,实行单车单向通过浮桥。浮桥渡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当进行现场指挥。

第十九条 浮桥渡运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机制,根据浮桥架设水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防汛、防凌、预防恶劣天气和其他突发险情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二十条 浮桥发生安全事故,浮桥渡运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组织事故抢险,并向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遇有洪水、凌汛或者大风、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安全运营情形时,浮桥渡运企业应当立即停止运营。

第二十二条 遇有调水调沙、防洪、防凌等特殊情况时,浮桥渡运企业应当按照河道主管机关的规定及时拆除浮桥。

浮桥渡运企业应当加强浮桥拆除、架设期间的组织管理,并按河道主管机关的要求制定浮桥拆除、架设方案,确保安全。

第二十三条 浮桥渡运企业停止运营或者拆除浮桥的,应当向当地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报告,并在通往浮桥的公路路口设置停运标识。

浮桥渡运企业终止运营的,应当依法注销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和工商注册登记,并予公告。

第二十四条 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浮桥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浮桥安全运营的监督检查,并定期进行巡查。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浮桥渡运企业立即消除;消除不了的,责令停止运营。

第二十五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当按照调水调沙、防洪、防凌的要求提前向浮桥渡运企业提供调水调沙、防洪、防凌的相关信息,根据需要河道主管机关应当即时作出拆除浮桥或者恢复架设的决定,并监督实施。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从事浮桥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河道主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进行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从事浮桥运营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水路交通管理机构依照《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七条 浮桥渡运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或者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水路交通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浮桥渡运企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水路交通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配备拖带船舶和设置视频监控、计量装置的;

(二)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

(三)未建立应急机制或者未及时报告浮桥安全事故的;

(四)对营运客车、超过浮桥限定吨位的车辆、超限超载车辆、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通过浮桥不予制止,或者不落实车辆单车单向通过要求的。

第二十九条 浮桥渡运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及时拆除浮桥的,由河道主管机关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河道主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检查制度的;

(二)不依据法定条件审批浮桥建设方案和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的;

(三)对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的事项不实施监督检查的;

(四)未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或者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依法处理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下载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

    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 (1999年7月30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

    河南省墓地管理办法

    河南省墓地管理办法(2004修正) 标签: 殡葬 规划 民政部门 墓地 河南 2009-06-25 10:12阅读(1)评论(0) 河南省墓地管理办法(2004修正) 河南省墓地管理办法 (1999年7月30日河南......

    河南省物业费管理办法

    团结奋进,精益求精 河南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维护业主、使用人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物业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然基金”)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实施的基础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资助自然科学基......

    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一 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确保省重点项目建设的质量、速度和效益,全面构建和谐工程,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

    河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

    附件 河南省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根据《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相关标准,参照《河南省国家重点公......

    河南省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       【法规标题】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令2001年第61号 【颁布时间】2001-9-29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ww......

    河南省口岸管理办法

    河南省口岸管理办法.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河南省口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