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湖南省博士后工作2003-2005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湖南省博士后工作2003-2005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湘人发[2003]8号
各市州人事局、省直有关单位、各博士后设站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博士后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据《湖南省人才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建设高层次、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的要求,特制定《湖南省博士后工作2003-2005年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各设站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落实,以推进我省人才战略的全面实施。
二○○三年一月九日
主题词:人事 博士后 规划 通知
湖南省博士后工作2003-2005年发展规划
“十五”时期,是我省博士后事业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以适应我省实施人才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
(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初具规模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健康发展。目前,我省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七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已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覆盖了理科、工科、农科、医科、军事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涉及冶金、航天、材料、信息、化工、机械、生物医药、地质等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累计招收博士后255人,已出站92人,在站163人。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展势头强劲。已有长沙卷烟厂,株洲电力机车厂等26个企业先后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其中15个站已挂牌运作,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2人,目前已出站4人,在站研究人员28人。
(二)博士后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博士后在站期间共承担科研项目24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1项,占科研项目总数的42%;两年内完成的科研项目147项,完成率为61%;并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其中获国家科技成果奖65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5项,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722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87篇;被SCI(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文章177篇。科技力量的加强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发展,加快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设站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瞄准市场,加强前瞻性研究,选择有利于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的科研课题,融科研工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一体,探索出了一套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一些科研项目已取得重要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三)人才效益明显
博士后制度采用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机制,突破了传统管理体制诸如户籍、人事关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员编制等多方面的限制,用制度保证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顺畅流动。在培养好、使用好人才的同时,吸引和稳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我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出站人员中有62人先后被晋升为正副教授,有的已成为博士生导师,或学科、技术带头人,有的已担任部省级领导干部。博士后人员出站后大都留在湖南工作,使我省科研、教学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
(四)管理体制在发展中建立和逐步完善
2001年9月,人事部批准我省作为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为搞好试点运行,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周伯华同志任主任,有关院士和省政府办公厅、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事厅有关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湖南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省博管会负责全省博士后工作管理、指导与协调,审议全省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制定博士后工作有关政策措施,决定博士后工作重大事项,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使我省博士后工作顺利开展和有序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05年,我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50个,先后招收博士后人数为500人,在站博士后人数为200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40个,先后招收博士后人数为200人,在站博士后人数为120人;在站博士后每年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总数达到400篇以上,专利成果和重要的科技成果总量达到20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0%左右。
(二)主要任务
1、积极增加数量
在现有科研流动站及其覆盖学科的基础上,仍以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为主体,以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科院等为流动站主要增设点,在全省再建立20个左右的科研流动站。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努力创造条件,使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能够承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经济效益好,可作为长期培养博士后基地的大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都能陆续建站。
2、着力提高质量
扩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规模,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正确认识和处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市场开发与能力开发的关系,营造宽松环境与严格考评制度的关系,严格规范管理与创新运行机制的关系。以求实现两站规模与质量的最佳效益,确保博士后事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创新运行机制
——健全管理制度。修改完善博士后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在统一施行《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的大前提下,鼓励有关市、州、省直部门和设站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规章制度。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建立一整套新型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相对完善的博士后制度体系。
——理顺工作关系。发挥有关市、州、省直有关厅局人事部门在本地区、本部门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的综合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地区、部门、设站单位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有利于博士后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改进管理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需要,以求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运作机制相结合,改进和完善博士后的培养目标,投资渠道和资助方式。
——完善配套措施。积极推行博士后社会保险和住房制度改革,解除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促进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
三、对策措施
(一)巩固提高,稳步发展
我省博士后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今后几年内,要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对已建站的单位,要根据不同的博士后类型及学科专业,结合定期考核,进行严格科学的质量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奖优汰劣的依据,好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增加资助;不合格的要亮黄牌,限期改进直至取消设站资格,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申报设站的单位,要严格掌握标准和条件,按照程序认真筛选,力争在高起点上出人才、创效益、求发展。
(二)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在争取政府逐步增加对博士后工作经费投入的同时,开拓多种投资渠道。鼓励地区、部门、设站单位及社会力量增加投入。加强同科研、教育等有关管理部门的联系,配合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如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等)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依托研究项目弥补招收博士后人员经费不足的问题。探索多种合作开发、联合招收、定向培养博士后的方式和方法,逐步形成一个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
(三)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
要通过建立社会化的博士后服务体系,为博士后的科研成果提供评价、技术开发、成果转让、产业孵化等服务,同时,利用博士后人才资源开展科技咨询、讲学、企业诊断和项目承接等服务。有关地区、部门和设站单位要支持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创办经济实体,使博士后的科研成果通过市场运作促进转化。
(四)拓展博士后工作的交流合作空间
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潮到来的机遇及我省有关优惠政策,加大吸引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的工作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有目的有重点地招收或特聘外籍博士来湘做博士后,对国际人才参与我省经济建设进行有益的尝试。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途径,支持和鼓励博士后人员参与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博士后联谊会的纽带作用,不断扩大博士后人员的活动空间,提高他们的学术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五)完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除了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办理进出站户口的迁移、配偶工作的安置、子女入托、入学等提供服务之外,有关部门应结合社会保险和住房等保障制度改革,尽快将博士后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建立起以失业、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险为主,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保障体系。结合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博士后住房公积金收缴、博士后公寓或其它住房租住、住房补贴发放等管理制度。
(六)做好博士后奖励工作
认真做好“中国优秀博士后”奖的评选推荐工作。同时,要对在站期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的博士后人员和取得显著人才效益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表彰奖励,对他们的优秀事迹要通过新闻媒体广为宣传,以扩大社会影响。
(七)加强博士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高、服务服务意识强的博士后管理人员队伍。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博士后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与博士后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要求相适应。
第二篇: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博士后制度是国家人才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制定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我省境内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湖南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协作研发中心)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省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与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四条 湖南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博管会),由省政府领导、省政府办公厅及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部门的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研究和协调全省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制定全省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省博管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博管办),在省人事厅办公。
第五条 省人事厅是省政府综合管理全省博士后工作的职能部门,接受国家人事部、全国博管办的指导,负责落实省博管会各项决定和综合管理本省境内博士后工作。各市州人事局负责辖区内的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六条 各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应成立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建立由人事、科研、后勤服务等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协调机构,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博士后日常科研工作和生活服务工作。
第三章 流动站、工作站及协作研发中心的设立
第七条 流动站与工作站由国家批准设立。流动站是指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工作站是指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等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增设流动站、工作站的工作,一般每两年开展一次。省人事厅受理本省境内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申请。各单位申请设站时,须填写《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表》或《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表》,经市州人事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初审后由省人事厅对拟设站单位进行考察并提出审核意见,再报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审批。第八条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申请设立流动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相应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已培养出一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
(二)具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
(三)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博士后研究项目具有理论或技术创新性;
(四)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可优先设立流动站。
第九条 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二)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三)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四)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工作站。
第十条 协作研发中心由我省批准设立。是在具备一定条件但暂未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优势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经批准可以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是我省发展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申请设立协作研发中心的单位,须填写《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申报表》,经市州人事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人事厅组织考察,并经专家评议后批准设立。
第十一条 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建有专门的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具有一支研究开发水平较高的高层次技术人才队伍,能够提出具有较高水平或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科研课题、合作项目;
(三)经营管理状况良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能为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发和研发中心的建设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并能够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后勤保障;
(四)企业领导具有较强的科教兴企、人才强企的意识,重视科技人才工作,对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有迫切要求。
第十二条 各地、各部门应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设立流动站、工作站与协作研发中心,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章 博士后人员的招收
第十三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二)符合我省各设站单位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要求。第十四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向设站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证明材料。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五条 设站单位应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要严格进行审核,并采用考核、考试、答辩等形式择优招收。
设站单位应与博士后人员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课题要求、在站工作期限、产权成果归属、违约处罚等。第十六条 除经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外,申请人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七条 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设站单位或已设站单位的非设站学科,经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可以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人员。
第十八条 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应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
后人员,合作双方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及相关博士后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流动站应向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提供科研支持和专家指导,帮助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确定好博士后研究项目及招收人员等工作。以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为主做好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并视导师指导和设备试验等情况向流动站支付一定费用,费用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工作站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的,由流动站按联合招收有关规定向省博管办办理有关进出站的报批手续。凡我省工作站与外省(市)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的,由外省流动站到所在省博管办办理有关进出站的报批手续;但工作站须将有关材料报我省博管办备案。
协作研发中心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的,由流动站按单独招收博士后的有关规定向省博管办办理有关进出站的报批手续。
第十九条 博士后进出站审批工作须通过中国博士后网站上的全国博士后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进行,网址:www.xiexiebang.com。博士后研究人员办理进站手续时应提供的材料有:博士后申请表、专家推荐信、博士后进站审核表、身份证复印件、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需加盖学位办公室的公章)、博士毕业证书复印件、健康体检表,如已婚应提交结婚证明和是否生育证明或独生子女证复印件。
以下人员还另需提供如下材料:
(一)进入流动站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进入工作站的申请人须提供《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
(二)留学回国博士须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或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均应对何时何校获博士学位有明确的说明);户口注销证明(出国前已注销户口者提供);在国外获长期居留证的博士,需提交该证件的复印件。
(三)申请做第二站博士后研究的人员须提供第一站出站时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博士后证书复印件。
(四)辞职人员须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辞职的证明,或原单位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的辞职证明书。
(五)转业(复员)军人须提供军官转业证(复员证),或是原军队单位师以上干部部门出具的同意转业(复员)的证明,或是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门的转业(复员)批函。
(六)外籍人员须提供经确认的博士学位证书中文译件和本人护照复印件。
(七)在职人员、现役军人须提供单位出具的同意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证明。
上述材料均须提供一式四份。
第二十条 被录用的博士后需按时进站并办理报到手续。无正当理由逾期一个月未报到者,应取消进站资格。如有特殊情况,应在规定的进站日期前向流动站申请延期进站。
第二十一条 进站报到时应交验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因故未提交博士学位证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在进站半年之内到设站单位交验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并提交复印件。半年内不能交验博士学位证书的,将作退站处理。
第二十二条 我省定期在人事编制网站(网址:
http://www.xiexiebang.com)上公布信息,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鼓励各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招收知名大学毕业的外籍博士及在国外获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来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逐步提高我省博士后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第五章 博士后人员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合作导师应是具有较高学术
水平的在岗教授、研究员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或正在开展重大或前沿项目研究,具有博士学位的在岗副教授、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第二十四条 合作导师应切实担负起指导的责任,支持博士后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是前沿探索性研究。合作导师须出席博士后开题报告会,并在中期考核、出站考核时到会介绍有关情况。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站(协作研发中心)应成立以合作导师为主体的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一般3-5人),负责对申请进出站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成果和政治思想等情况进行考评;指导进站人员选择研究课题,并对其拟承担研究课题的选题依据、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定期听取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工作进度报告;对博士后研究人员退站或延长在站工作期限进行审议。
第二十六条 各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应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其人事、组织关系、福利待遇等比照本单位同等人员对待,或按协议执行。博士后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人员应与设站单位职工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所需资金的筹集应当执行设站单位职工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办法。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进站报到后,可在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所在地落常住户口,凭省、市(州)人事部门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手续。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可以凭省、市(州)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他有效证明,在其子女暂住户口所在地办理入幼儿园、上小学和初中,报考(转入)高中以及报考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等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
第三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三个月内应完成开题工作,并作开题报告。进站一年后,所在单位应组织专家指导组对博士后研究人员进
站一年来的工作进度、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中期考核。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或超过3个月没有完成中期考核者,作退站处理。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基金资助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的博士后人员,如需延长在站时间,经设站单位批准后,可根据项目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延长。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后应按时出站,确有需要可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最长不超过六年。
第三十二条 特别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可申请提前出站,但在站工作期限不应少于21个月。博士后研究人员提前出站,应由本人申请,经合作导师(专家指导组)、设站单位同意,报省人事厅审批。
第三十三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经设站单位批准,可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经设站单位批准,也可根据项目情况适当延长。
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前必须完成进站后所确定的研究工作,并按照全国博管办规定的格式撰写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博士后研究人员应于期满出站前1个月,向设站单位提交研究工作书面报告、研究成果(发表论著清单),并作好出站准备工作。
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考核的评定分为不合格、合格、优秀。设站单位应按照出站考核的要求,组织专家对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个人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定,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将研究工作报告报送国家图书馆。
第三十五条 流动站为博士后人员办理出站手续时须在《博士后
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上写明(或另附证明)已核对博士后身份证、结婚证和子女出生证(或独生子女证)及出站报告已交。
对考核合格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出站手续办理完毕后,由流动站寄报人事部核发博士后证书。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将作退站处理。第三十六条 博士后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三十七条 对于未曾确认专业技术职务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经考核合格,可确定相应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凡我省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博士后,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及协作研发中心工作站满2年或博士后出站人员,经省人事厅考核合格可以认定“副高”级职称。
第三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凭省、市(州)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到当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三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培养协议的以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和相关单位要为出站博士后人员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做好出站博士后人员的就业引荐等服务工作。暂时未落实接收单位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将本人人事关系及档案委托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
第四十条 省人事厅会同市(州)或省直有关部门对流动站和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的博士后开题、中期考核、出站考核等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并不定期对流动站的博士后开题、中期考核、出站考核等情况进行抽查。
第四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站: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影响恶劣的;
(三)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
(四)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以上的;
(五)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的;
(六)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的;
(七)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四十二条 退站的博士后人员,不享受国家对期满出站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并应及时办理离站手续,3个月内没有落实单位的退站人员,其人事档案关系转至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事部门对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需认真做好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工作,并应于每年12月底前向省博管办提交博士后管理工作总结。
第四十四条 国家、地方和设站单位共同出资,在设站单位和在站博士后人员数量较多的城市集中建造博士后公寓。有条件的单位也可自筹经费建造博士后公寓。博士后公寓是在站博士后人员居住的专门住房,不得挪作他用。博士后出站时,应及时从博士后公寓中迁出。第四十五条 各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应做好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跟踪管理工作,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络,吸引更多的博士后,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博士后期满出站时,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应发给他们《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联系卡》,博士后研究人员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后,应及时填写并分别寄给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博管办及省博管办。
第六章 日常经费与科研资助
第四十六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是用于博士后人员日常生活和日常公用的专项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和设站单位
筹资。博士后日常经费中,生活费用开支占80%,主要用于工资、奖金、生活补助等;日常公用经费主要用于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第四十七条 人事部和财政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整并确定国家资助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现标准为每人每年5万元人民币,人事部制定国家日常经费资助计划并组织实施。
各设站单位自筹经费资助招收博士后人员,其日常经费标准参照国家规定的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
第四十八条 留学博士回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按照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给予专门资助。
第四十九条 国家经费招收的博士后工作期满,即终止日常经费的划拨,确因工作需要延长在站工作时间,须报设站单位批准,延长工作期间不再下拨博士后日常经费,所需费用由设站单位自行解决。第五十条 省财政设立博士后日常经费专项,主要用于差额资助设站单位部分自筹经费招收的博士后,现资助标准为每人每期(两年)3万元,省人事厅制定我省日常经费资助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五十一条 申请省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人员应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科研工作中做出过优异成绩;已正式办理进站手续并在站工作;选题范围符合国家和我省科技攻关、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性研究的重点发展领域及方向,紧密结合我省的经济与科技发展重点,技术路线明确、清晰,所研究课题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并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五十二条 申请省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须由在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向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核,提出推荐意见。属市、州的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需经市、州人事局初审后再上报省人事厅。流动站、中央在湘企业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可直接报省人事厅。
第五十三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由设站单位统一管理,单独立账,专款专用。设站单位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可以提取不高于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的3%,作为博士后管理工作经费。设站单位在博士后工作总结中,应专题报告经费使用情况。
第五十四条 省人事厅负责对国家、省财政下拨的博士后日常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违反规定使用不当的,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处理。
第五十五条 国家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为博士后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提供资助。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同时接受国内外各种 机构、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赠。
第五十六条 博士后科学基金设普通资助和特别资助两种方式。普通资助是对博士后人员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特别资助是为鼓励博士后人员增强创新能力,对在站期间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研究能力突出的博士后人员的资助。
第五十七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的申请,按中国博士后基金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和配套办法执行。
第五十八条 我省设立湖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专项计划,支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做好所选定的科研课题。我省博士后科研项目的申请按省科技厅、省人事厅《关于设立湖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专项计划的实施意见》(湘科人字〔2006〕83号)的规定执行,第五十九条 凡申请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者均需填写《湖南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申请表》。湖南省科技厅统一受理有关申请后,由省科技厅、人事厅共同对申请对象和科研项目作初步筛选。经过初步筛选的申请者及其科研项目,由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后审定下达并组织实施。
第六十条 各博士后设站(协作研发中心)单位应对获得科研资助的博士后人员给予1:1配套经费资助。
第七章 评估和表彰
第六十一条 博士后评估工作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简便”的原则。流动站侧重评估科研绩效、人才培养和使用情况等;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侧重管理机制、博士后的招收数量及与流动站的合作情况、科研经费使用、科研成果转化等。
第六十二条 省人事厅按照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的安排,统一组织全省博士后工作评估。评估工作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第六十三条 评估工作先由流动站、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根据评估要求进行自我评估,设站单位主要领导签署意见,经市 州人事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初审后将评估情况报送省人事厅。省人事厅对上报材料进行认真核查和实地考察后,汇总形成对参评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评估结果。
第六十四条 流动站、工作站的评估结果需上报人事部,由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划分评估等级并予以公布。对管理工作优秀的流动站和工作站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评估不合格、不具备设站条件的流动站和工作站视情况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并向社会公布。第六十五条 省人事厅对受到警告并限期整改的设站单位在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博士后人员在站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整改期满时组织考核,将考核结果报人事部。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根据考核结果做出撤销警告或撤销设站资格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撤销的流动站和工作站三年后方可重新申请设立流动站和工作站。
第六十六条 协作研发中心实行动态管理,省人事厅对评估不合格的协作研发中心注销资格;对管理工作优秀的协作研发中心进行表彰;对符合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优先向人事部推荐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第六十七条 对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
献的优秀博士后人员,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通过组织开展全国优秀博士后评选活动进行表彰。
第六十八条 我省设立“湖南优秀博士后奖”。该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一定数量工作业绩显著、科研成果丰富,为湖南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博士后。
第六十九条 各市州与设站单位人事部门应加强日常管理,做好检查和表彰工作,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第八章 职业道德建设
第七十条 博士后人员应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加强学术道德自律,反对学术上弄虚作假的浮躁浮夸作风,坚决抵制学术腐败和欺骗行为。
第七十一条 加强对博士后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淡泊名利,潜心钻研,自由探索,锐意创新,学以致用。第七十二条 加强对博士后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的培养,严格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权益。创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依法申报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第七十三条 各设站单位应为博士后人员营造尊重个性、学术民主、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允许失败的宽松和谐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第九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各市州及设站单位应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博士后人员招收、考核和出站等具体办法。
第七十五条 本细则由湖南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七十六条 本细则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按本细则执行。
第三篇:关于印发《苏州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规程》的通知(最终版)
苏人办〔2007〕133号
关于印发《苏州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工作规程》的通知
各市、区人事局,苏州工业园区组织人事局,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省人事厅《博士后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工作,现将《苏州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苏州市人事局 二○○七年十一月二日
主题词:博士后 工作 规程 抄 送:省人事厅,苏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苏州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及江苏省人事厅的有关文件精神,为保证苏州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规范管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苏州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规程。
第二条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区域),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分站。
第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经苏州市人事局上报批准设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分站。
第二章 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苏州市人事局是管理和协调辖区内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主管部门。各县级市(区)人事局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博士后的政策、法规,根据国家、省和市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开展本地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建站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设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应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机构,制定博士后在站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配合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六条 设站单位管理机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博士后工作的政策、法规。接受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省人事厅、苏州市人事局以及本辖区人事部门的领导、监督和指导。
2.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负责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原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财务安排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博士后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3.做好博士后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博士后招收进站,联合培养、项目确定、考核奖惩、业绩评估、科研成果验收、结题出站、职称评定、工资福利待遇、户口家属子女安排等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4.制订企业博士后发展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研产品开发及经费投入,应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后流动站联系,做好招聘博士后规划工作,建立合作关系。
5.配合国家人事部及省、市上级主管部门对本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检查、评估工作。
第七条 博士后人员承担的主要职责。博士后是企业高层次研究专门人才,主要承担着企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技术发明、产品开发和理论研究探索等工作,并使研究的成果为社会、企业服务并转化为产品,使之产业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章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
第八条 注册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国家级、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均可申请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设立的基本条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2.具有较大的经济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3.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4.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工作站。
第九条 申报程序
1.苏州市人事局根据上级人事部门的要求,每组织本地区各市、区人事局实施开展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工作。
2.符合建站申报条件的单位,填写《申请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报批表》和附件材料,向当地人事局提出设站申请。当地人事局审核后报苏州市人事局审定并逐级上报到省人事厅,国家人事部。由国家人事部组织专家评审,审核批准,以文件形式公布。
第四章 企业博士后人员的招收、进站
第十条 由设站单位提出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较好市场前景的研究项目,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向社会和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布信息。拟进站的博士后人员也可按自己的专业特长向设站单位提出研究项目建议,独立地选择研究课题。研究项目尽可能与企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相一致,经设站单位博士后工作站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并组织专家组审定后立项。
第十一条 招收对象: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有能力承担企业提出的科研课题者,均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二条 招收方式:设站单位通过流动站公开招收博士后,严把进口关。采取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后流动站推荐与博士生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设站单位从其推荐的博士生中择优选择,与博士生本人初步达成意向后,方可向有关博士后流动站提出进站申请。
第十三条 进站程序:
一、申请进站博士后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国内博士生需提供的有关材料包括: 1.《博士后申请表》一式四份;
2.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和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有关证明材料;
3.本学科领域的两名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国外留学博士(含外籍博士)需提供的有关材料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和留学证明; 2.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和其它学位证书的证明材料; 3.两名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4.《博士后申请表》一式四份。
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一般不招收在职人员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博士后人员进站审核
1.设站单位对申请进站博士材料核实初审。
2.申请进站博士材料合格后,由招收单位(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成立专家小组组织进行面试,对其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查,并商定具体研究课题。
3.申请进站博士根据商定的课题和要求,写出对承担课题的基本理论认识和对核心技术的处理设想及研究的初步计划。
4.工作站审核同意后,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工作站、流动站和博士后三方签订《博士后联合培养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科研课题、待遇、三方的权利和义务,知识产权归属等,并由相关部门鉴定。
5.博士后进站前需进行体格检查。体检不合格,不能坚持正常科研工作或发现患有严重疾病,不予录用。
6.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择优录用进站博士,将《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博士后联合培养协议》一并报江苏省人事厅审批,核准办理进站登记手续,同时报苏州市人事局和所在辖区内的市、区人事局备案。
第五章 企业博士后人员的在站管理
第十四条 进站博士后工资福利补贴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执行。各设站单位应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其人事、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待遇按照本单位职工同等人员标准核定并在协议上写清楚。博士后人员还应与设站单位职工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
第十五条 博士后进站三个月后,根据《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中的项目,做好开题报告准备,其内容包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技术及要达到的目标等,以此作为对博士后进行考核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进站博士后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关于博士后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流动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制定的各项规定,遵守联合招收协议的各条款,并按协议规定履行相应义务。
第十六条 设站单位要制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制度》。制定对在站博士后人员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博士后人员进站招收、开题审查、中期考核、结题评估、出站考核、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奖励惩处等具体管理办法。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人员予以劝退和解约。考核结果存入博士后本人档案。博士后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站:
1.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
2.未经批准在外兼职或从事其它工作;
3.无故旷工连续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一个月之上的; 4.因主观原因难以按计划完成研究项目的;
5.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或从事短期合作研究,未经同意,出国逾期超过一个月不归者;
6.因病连续请假半年以上者; 7.其它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十七条 设站单位要成立以博士后合作导师为主体的博士后专家考核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博士后研究工作,对本站博士后进行定期考核。
1.开题审查:博士后进站后三个月为课题调研开题阶段。要求博士后提出调研提纲,对课题的国内外现状、技术水平、可行性及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对原博士后立项表中提出的研究项目方案进行论证,写出调研报告,并在企业协助下尽快落实博士后项目研究的准备工作。填写《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审查表》,撰写研究项目的开题报告,接受博士后考核小组的审查。
2.中期考核。博士后进站十个月后,博士后所在单位应通知博士后准备进行中期考核。要求博士后提前做好中期考核的准备。博士后应对进站一年来所开展的项目研发工作及其它重要的技术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填写《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表》,接受博士后考核小组的考核。
3.结题评估。由博士后考核小组组织对博士后的汇报与答辩会。博士后汇报一年来的项目研究工作情况,介绍研究成果,并接受考核小组的提问。博士后考核小组在听取博士后汇报的基础上,认真审阅博士后所提交的《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结题审核表》及所附材料,结合企业开发的特点,对其研究开发的工作业务能力及政治思想表现进行考核,写出考核意见。
第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具体出站时间由工作站根据科研进展情况而定。如提前全面完成科研项目,按出站管理要求办理手续;若只取得阶段性成果,又因成果转化应用的市场变化而中止的,或因客观条件博士后本人科研水平、工作能力等综合因素决定提前结题的,可由工作站会同流动站及博士后本人协商,同意后办理提前出站手续。提前出站、按期出站均须报省人事厅、苏州市人事局和辖区内的人事局备案。博士后在出站前,设站单位应提前两个月通知博士后本人,使其做好出站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十九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即可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网上进行科研项目资金资助的申报和省人事厅一年两次(上半年四月份,下半年十月份)的博士后科研项目资金资助的申报。
第二十条 博士后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其知识产权属本公司所有,博士后研究人员享有发明权、署名权。博士后研究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泄露技术秘密和商业机密,更不得擅自把研究成果转让给外单位,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企业博士后人员的出站评估
第二十一条 企业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应向工作站递交《博士后研究报告》、《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工作站会同流动站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其成果完成情况、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术水平、工作表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写出《博士后人员出站鉴定表》。考评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报省、市人事局。《博士后研究报告》需报送全国博士后管委会。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出站前,必须把在站期间取得的全部技术资料、数据、软件、图纸和文件(如实验报告等)、样品、产品等整理成技术文件,交工作站负责人签收、归档。不得擅自复制、发表、泄露、使用、转让等方式公开或秘密地侵犯属于企业的知识产权。
第二十三条 工作站要与流动站根据该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工作能力、学术水平、成果水平,在博士后离站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其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和建议,报本辖区的人事局、苏州市人事局和省人事厅备案。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分配工作,由工作站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分配工作意见表》,与流动站和上级人事部门将有关材料报省人事厅、国家人事部,办理工作分配和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的户口迁移手续。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出站后的工作分配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安排。工作站、流动站可协助向有关单位推荐。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操作规程未尽事宜按照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有关文件执行,本条例若与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不相一致的地方,则以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为准。
第二十七条 本工作规程涉及的有关表格:《申请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报批表》、《博士后申请表》、《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博士后研究报告》、《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鉴定表》、《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分配工作意见表》在国家人事部网上下载;《博士后联合培养协议书》、《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报告》、《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表》、《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结题审核表》由设站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 本操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苏州市人事局。
第四篇:关于印发《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活动方案(修订)》的通知
关于印发
《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活动方案(修订)》的通知
湘教工委发[2006]4号
各普通高校党委: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4号)和《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湘组[2004]98号)的精神及近两年部分高校开展党建评估活动的实践,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委对《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活动方案》进行了认真修订,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原《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活动方案(试行)》(湘教党组发[2003]5号)自行废止。各高校在开展评估中有何经验、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委组织部。
二OO六年四月十七日
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活动方案(修订)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教党[1998]12号),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根据近几年评估工作的实践,省教育厅党组和省委教育工委决定,继续在我省普通高校全面开展党建工作评估活动。
1、评估活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党的建设总方针、总部署、总要求,着眼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以评估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高校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
2、评估活动的基本要求:坚持重在基层、重在落实、重在实效的原则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创建为目的,以评估为手段。省里制定《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评估细则》(以下简称《细则》)(附后),各高校按《细则》的要求开展创建活动,进行规范化建设,努力形成党建工作特色,在创建的基础上开展评估。评估活动的具体规划是:本科院校在2008
年之前完成第一轮合格以上评估,高职高专院校、新升格本科院校在正式建校三年后五年内完成合格评估。评估活动结果分两种,即党建工作合格高校和党建工作先进高校。本科院校可申报合格高校或先进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申报合格高校。评估结果为合格的高校可在一年后申报先进高校。
3、评估工作的基本程序:凡准备接受评估的高校,先由学校党委对照《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活动方案》及其《细则》进行自查,针对自身的不足认真整改,建章立制,规范工作。在积极创建的基础上,全面开展自评工作,写出书面自评报告及自评结果的意见,于当年9月31日之前向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提交评估申请报告。当年第四季度,省委教育工委组织专家对申请评估的高校进行评估。
4、评估和计分办法:《细则》共42项评估内容,其中包含32项记实得分的内容和10项计等次的内容。计实得分的32项内容满分值为1000分。计等次的内容分优、良和合格三档,分别用A、B、C代替。记等次的评估内容中包含一项“党建工作特色内容”,具体操作办法是:各高校在启动评估工作时,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总支和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选择自身比较突出的方面,开展创建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创建,对活动形成专题材料,提交评估组,由评估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评定等次。
评估中,得分在700分-900分,同时10项记等次的内容评估结果均在C等以上并且有6项(含第1、9、42三项)达到B等以上,为合格高校;得分在 900分以上,同时学校党委无特殊原因按时换届,领导班子团结协调,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好,大学生、35岁以下专任青年教师中党员队伍状况均高于同层次(分本科大学、本科学院、高职高专三个层次)学校全省平均水平,并且10项记等次的内容评估结果均在B等以上,其中有8项(含第1、9、42三项)评估结果达到A等,则为党建工作先进高校。
近三年内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论得分高低,均不能认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1)办学方向出现重大失误,校内出现重大政治性事故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2)因学校未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政策、法规而酿成恶性群体性事件,或因校内领导干部失职、渎职、腐败现象而形成校内群体性事件并造成重大影响的;
(3)校级党政领导班子中有人违反党的纪律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或校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因违纪违法而受到刑事追究的;
(4)党务部门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专职人员的。
近三年内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估结果降低一个等次:
(1)教学、科研经省教育厅以上教育行政机关组织的专项评估,因主观原因而未达标的;
(2)党总支和党支部没有按时换届的。
5、评估结果及其运用
评估结束后,对评估结果为合格、先进的高校给予授牌,并对先进高校颁发奖金。
为了建立我省高校党建的长效工作机制,对党建工作评估活动实行滚动管理,以五年为一轮,评估结果五年有效,五年后要重新认定。各高校要做好规划,每五年开展一轮评估活动。
6、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
党建工作评估活动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整体及党委各个部门,各高校在迎评中要建立组织领导机构,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形成合力。要通过评估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切实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
第五篇: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推荐]
【发布单位】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 【发布文号】人发〔2001〕136号 【发布日期】2001-12-26 【生效日期】2001-12-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人发〔2001〕136号)
2001-12-2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各博士后设站单位:
为保证博士后事业健康发展,使博士后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更好地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现将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制定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博士后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方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规定所称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在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人事部主管全国博士后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全国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政策、规章、规划,并组织实施。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有关地区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国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负责全国博士后工作具体业务及日常管理。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人事(干部)部门,按有关规定负责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七条 设有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章 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立
第八条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申请设立流动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和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已培养出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着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第九条 大型、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企业或其他组织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健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重视人才工作,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第十条 流动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十一条 工作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专家评议,由人事部审核批准。
第四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第十二条 已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以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三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向设站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留学博士回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由国家按国内同类人员的标准进行资助,可以自主选择设站单位或具有开展博士后研究条件的非设站单位(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也可以依托国内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外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五条 设站单位培养的博士,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不得申请进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六条 工作站应当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双方单位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定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对具有独立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力的工作站,经批准可以单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十七条 设站单位对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评议审核,择优招收,按有关规定办理进站和落户手续,并在人事部注册登记。
第十八条 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设站单位或已设站单位的非设站学科,经批准可以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五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
第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也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三年。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后必须出站,或者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二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其行政、工资、组织等关系由设站单位按规定管理。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当与设站单位签订工作协议。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经设站单位批准,可以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如因科研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应当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退站: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受警告以外行政处分的;
(三)无故旷工连续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一个月以上的;
(四)长期患病难以完成研究项目的;
(五)出国逾期不归超过一个月的;
(六)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再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其户口迁落手续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或人事部协助办理。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工作总结、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
第二十六条 设站单位接到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出站申请后,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评审,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设站单位可以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提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建议。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第二十九条 对考核合格的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颁发由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监制的《博士后证书》。
第六章 博士后经费管理及工作评估
第三十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是用于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生活和科研补助的专项经费。博士后日常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和设站单位筹资。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由设站单位统一管理,单独立帐,专款专用。设站单位可以提取不高于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3%的经费用于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的资助标准,由人事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各设站单位自筹经费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经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所定标准。
第三十三条 建立和推行博士后工作评估制度,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具体评估办法由人事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四条 人事部根据评估结果,对管理工作优秀的设站单位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的设站单位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或取消其设站资格。
第七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福利、户口迁移及其配偶子女的随迁
第三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设站单位同岗位同条件人员工资标准的原则,由设站单位和本人协商确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应视同本单位在职人员管理,按其进站时间和有关规定享受与设站单位工作人员同等的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条 设站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住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设站单位提供博士后公寓的,其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应当及时从博士后公寓中迁出。
第三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在设站单位所在城市落常住户口,凭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户口手续。
第三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凭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三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以凭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办理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设站单位应当给予协助。
第八章 博士后科学基金
第四十条 国家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用于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有科研潜力和杰出才能的年轻优秀人才。
第四十一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拨款,各级政府拨款,以及国内外各种机构、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赠。
第四十二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负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评审和管理工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报条件、项目设置、资助金额和使用办法,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执行。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人事(干部)机构可以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博士后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方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规定所称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在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人事部主管全国博士后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全国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政策、规章、规划,并组织实施。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有关地区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国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负责全国博士后工作具体业务及日常管理。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人事(干部)部门,按有关规定负责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七条 设有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章 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立
第八条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申请设立流动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和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已培养出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着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第九条 大型、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企业或其他组织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健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重视人才工作,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第十条 流动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十一条 工作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专家评议,由人事部审核批准。
第四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第十二条 已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以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三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向设站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留学博士回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由国家按国内同类人员的标准进行资助,可以自主选择设站单位或具有开展博士后研究条件的非设站单位(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也可以依托国内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外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五条 设站单位培养的博士,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不得申请进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六条 工作站应当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双方单位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定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对具有独立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力的工作站,经批准可以单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十七条 设站单位对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评议审核,择优招收,按有关规定办理进站和落户手续,并在人事部注册登记。
第十八条 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设站单位或已设站单位的非设站学科,经批准可以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五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
第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也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三年。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后必须出站,或者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二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其行政、工资、组织等关系由设站单位按规定管理。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当与设站单位签订工作协议。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经设站单位批准,可以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如因科研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应当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退站: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受警告以外行政处分的;
(三)无故旷工连续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一个月以上的;
(四)长期患病难以完成研究项目的;
(五)出国逾期不归超过一个月的;
(六)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再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其户口迁落手续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或人事部协助办理。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工作总结、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
第二十六条 设站单位接到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出站申请后,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评审,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设站单位可以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提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建议。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第二十九条 对考核合格的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颁发由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监制的《博士后证书》。
第六章 博士后经费管理及工作评估
第三十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是用于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生活和科研补助的专项经费。博士后日常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和设站单位筹资。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由设站单位统一管理,单独立帐,专款专用。设站单位可以提取不高于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3%的经费用于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的资助标准,由人事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各设站单位自筹经费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经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所定标准。
第三十三条 建立和推行博士后工作评估制度,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具体评估办法由人事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四条 人事部根据评估结果,对管理工作优秀的设站单位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的设站单位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或取消其设站资格。
第七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福利、户口迁移及其配偶子女的随迁
第三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设站单位同岗位同条件人员工资标准的原则,由设站单位和本人协商确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应视同本单位在职人员管理,按其进站时间和有关规定享受与设站单位工作人员同等的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条 设站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住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设站单位提供博士后公寓的,其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应当及时从博士后公寓中迁出。
第三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在设站单位所在城市落常住户口,凭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户口手续。
第三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凭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三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以凭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办理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设站单位应当给予协助。
第八章 博士后科学基金
第四十条 国家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用于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有科研潜力和杰出才能的年轻优秀人才。
第四十一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拨款,各级政府拨款,以及国内外各种机构、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赠。
第四十二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负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评审和管理工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报条件、项目设置、资助金额和使用办法,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执行。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人事(干部)机构可以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